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并发症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69.84 KB
- 文档页数:2
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
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肝癌的方法,需要护理人员提供适当的护理和关心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以下是肝癌射频消融术的护理注意事项:
1. 术前准备:护理人员应与患者一起进行术前准备,包括检查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收集患者的病史并告知患者手术的相关信息。
2. 手术室准备:护理人员应协助医护人员准备手术室。
这包括准备手术器械、消毒手术室和贴醒目标识牌。
3. 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定期记录相关数据。
术中需密切关注患者的疼痛程度,根据患者的疼痛需求,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4. 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将患者转移到恢复区,并密切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
在术后,需要观察患者
的伤口是否有出血或感染的迹象。
护理人员还应确保患者
舒适,提供适当的止痛药物和康复措施。
5. 术后教育: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相关的术后护
理和康复指导,包括饮食、活动限制、药物管理和定期随
访等。
6. 心理支持: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提供情感支
持和心理安慰,帮助患者和家属处理他们可能面临的恐惧
和焦虑情绪。
总之,护理人员在肝癌射频消融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应密切监护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
得到适当的照顾,并提供必要的术后护理和支持。
人工胸水在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目的:探讨人工胸水在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护理体会。
方法:对18例位于肝脏膈顶部位无法手术切除的肝癌患者,进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术中配合人工胸水术,制造少到中量胸水,以期达到顺利完成B超引导及保护膈肌、肺组织,避免消融热损伤的目的,保证膈顶高难部位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
结果:18例位于膈顶部位肝癌患者行人工胸水后,顺利完成了肿瘤射频消融治疗,手术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治疗及护理相关的严重并发症。
结论:对于膈顶部位肝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结合人工胸水技术,配合正确护理措施,可有效提高膈顶病灶射频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标签:人工胸水;肝癌;射频消融术;由于我国有着较高的乙肝病毒感染率,肝癌发病率居高不下,肝癌患者约占全世界50%,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且预后较差,提倡肿瘤综合治疗,手术是早中期肝癌主要治疗手段,但有些早中期肝癌患者由于肝功能储备及体能原因,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中晚期肝癌往往手术无法切除而不能接受手术治疗,这类患者常采用分子靶向、微创介入、化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治疗手段,但疗效也不满意。
【1】近年来,经皮射频消融在肝癌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已经成为肝癌治疗的一个新的重要手段。
射频消融术治疗是对靶肿瘤施以频率460~500 kHz的射频电流,使肿瘤组织内的极性分子处于一种激励状态,发生高速震荡摩擦产热,局部温度可达60 ℃~120 ℃。
肿瘤组织对热的耐受能力较正常组织差,当组织温度高于50 ℃时,即出现凝固性坏死,温度高于60 ℃时,组织细胞内线粒体、溶酶体、蛋白质和DNA出现不可逆的变性,最终凝固和坏死,同时使肿瘤周围的血管组织凝固形成一个反应带,使之不能继续向肿瘤供血,并有利于防止肿瘤转移【2】。
其特点是安全、并发症少、可反复进行,效果明确。
特别是对于小肝癌,可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治疗效果,特别适合老年体弱、肝硬化肝功能储备较差的患者【3】。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肝癌是指肝脏发生的恶性肿瘤,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和介入治疗等。
射频消融术是一种介入治疗方法,通过将射频电极插入肿瘤组织内,利用高温热量破坏癌细胞,达到治疗的目的。
射频消融术后可能会出现一些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和护理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此,我将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谈谈我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
一、并发症观察1.出血: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的情况。
出血的表现包括术后伤口渗血、贫血、血压下降等。
我们要及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心率、血红蛋白水平等指标,发现出血情况要及时处理,如加压止血、输血等。
2.感染:术后的患者由于手术创面较大,容易受到细菌感染。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术后伤口情况,发现感染要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保持伤口的清洁和干燥。
患者在术后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避免伤口受到外界污染。
3.胆瘘:射频消融术可能会引起胆道损伤,导致胆瘘的发生。
胆瘘的表现包括腹痛、黄疸、发热等。
我们要密切观察患者的黄疸指标、肝功能、症状变化等,发现胆瘘要及时处理,如引流、手术修补等。
4.肝功能损害:射频消融术会对肝脏产生一定的损伤,导致肝功能异常。
我们要定期观察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如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等,发现肝功能异常要及时给予药物支持治疗。
二、护理体会1.密切观察:射频消融术后的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术后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护理人员要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血压、心率、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术后伤口情况,密切关注患者的症状变化。
2.预防感染:预防感染是射频消融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
护理人员要做好手卫生,保持环境的清洁和通风,帮助患者保持个人卫生,避免伤口感染的发生。
3.药物治疗:针对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如止血药物、抗生素、肝保护药物等。
同时要引导患者合理用药,遵医嘱服药。
4.情绪关怀: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常常伴有焦虑、恐惧等情绪,护理人员要给予患者良好的心理护理,倾听患者的心声,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积极面对治疗。
提名最不满意的护士给予流动处理。
这项工作的开展,对服务态度差的护士触动很大,给她们带来了很大的思想压力,正是这样的思想压力,才迫使个别护士服务态度的改善。
她们开始学着笑了,面对患者的需求不再说“不”了,慢慢的也从患者最不满意的护士变成最满意的护士。
3.2开展患者评选“爱心天使”活动美国护理管理专家G i l l i e s 指出:护理管理是使护理人员为患者提供照顾、关怀和舒适的工作过程。
开展患者评选“爱心天使”活动,是引导护士履行“真情满病房,处处有护士”护理服务承诺的实践过程。
评选活动的目的在于发挥先进人物和典型的示范效应,用爱心天使号召全体护士行动起来,用更多的爱心服务于患者,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护士认同并自觉遵守和奉行的基本信念、行为准则。
3.3采取方便患者的措施为了进一步营造履行护理服务承诺的氛围,在开展护理服务承诺的同时,采取了许多方便患者的措施,如病房设置了便民箱。
为了使患者及时了解天气情况,病房增设了天气预报栏。
这些虽然仅仅是一些简单的小事,但是护士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和行为却在履行这些小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强化和升华。
4效果几年来,我科在护理服务承诺的导向下,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定位层次,护士逐渐形成了“不、情、爱、精、换、全”六字服务理念及行为。
“不”即不对患者说不字;“情”即真情服务;“爱”即以仁爱之心关爱患者;“精”即以精湛技术服务于患者;“换”即换位思考,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全”即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
患者满意率稳步提高并保持在98%以上,患者称赞护士“天使心灵,慈母关爱”。
5讨论护理服务承诺,具有育人、导向、激励、凝聚、约束的功能与作用。
它涵盖了服务意识、服务理念、服务态度、服务艺术、服务氛围。
从功能制护理向整体护理的转变,是一个持续把护理专业的理念与行为升华的过程,也是一个追求高品质护理服务的过程。
护理管理者护理观念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
充分发挥服务承诺的管理效能,将“以患者为中心”落实在护理管理中,对促进护士理念与行为的变革,促进整体护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后常见并发症的防治进展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化疗、放疗、介入治疗等多种
方式。
介入治疗中,经皮肝动脉栓塞和射频消融是常用的方法,而TACE(经动脉化疗栓塞术)是一种常用的介入治疗方法。
TACE治疗是通过导管将药物和栓塞物注入肝动脉,达到肝癌局部化疗栓塞的效果,同时减少了肝癌细胞对血液和养分的供应,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在TACE治疗后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并发症,包括:
1.肝功能损伤:TACE治疗对肝脏会有一定的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黄疸等症状。
在TACE治疗前,需要评估患者的肝功能,根据情况合理调整治疗方案。
在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监测患者的肝功能状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保护。
2.腹痛和发热:在TACE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和发热,这是由于治疗过程中肝癌细胞死亡释放出大量有害物质,引发炎症反应所致。
在治疗期间,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采取积极措施防止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
3.肝内血栓形成: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内血栓的形成,影响肝脏的功能,甚至导致肝功能衰竭。
为了预防肝内血栓的形成,可以采用肝素等抗凝药物进行治疗,有助于
维持肝脏的正常功能。
4.肝肾综合征:在TACE治疗后,可能会引起肝肾综合征的发生,导致血肌酐增高、尿量减少等症状。
为了预防肝肾综合征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血容量进行调节,注意补液,
并正确使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控制血压。
因此,在进行TACE治疗时,除了正确选择患者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检测和监护,积极预防和处理并发症的发生,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
经皮肝脏射频消融治疗术的护理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 RFA)是近年兴起的治疗肝脏肿瘤的有效手段。
随着设备的更新、技术的提高和临床积累, PRFA已显示出微创、有效、简捷、实用、可重复等突出特色,作为治疗原发性和转移性肝脏恶性肿瘤的新手段,在国内外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的认同。
应用经皮射频技术(percutaneousradiofrequencythermalablation,PRFA)治疗肝脏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护理工作有其特殊性,治疗前的健康教育、治疗过程中与操作医生的配合、治疗后的护理观察是阶段性护理工作的重点。
1 术前护理1.1 心理护理由于多数患者对经皮穿刺射频治疗肝脏肿瘤这一技术缺乏认识,加之疾病本身,患者普遍存在沮丧、失望、紧张、恐惧、压抑甚至排斥的心理。
为了保证术前良好的心理状态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护士必须积极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需求,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有针对性地向病人及家属讲解实施PRFA的必要性、安全性和优越性,介绍PRFA治疗目的、原理、基本方法、步骤、围手术期注意事项及成功病例,必要时可请治愈患者作现身说法,以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对手术的焦虑和恐惧,帮助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同时充分解答患者提出的有关问题,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对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心理准备,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2 术前准备①告知患者治疗前注意休息,积极纠正营养不良;采取有效的护肝措施,改善肝功能、低蛋白血症及凝血功能;②做好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PT、APTT、CT、病理诊断结果,对凝血功能差者给予相关对症处理,改善后再行治疗;③检查冷循环射频仪工作是否正常;④备好肝肾穿刺包、无菌手套、生理盐水、注射用水、冰块、注射器、cool-tip射频电极包;⑤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术前6~12小时禁食禁水,治疗区备皮,保持局部清洁;⑥常规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对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证的处理;⑦嘱患者进射频消融室前排空膀胱。
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体会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肝癌治疗方法,其优势在于创伤小、恢复快、疗效显著等。
但是,该方法的并发症不可忽视,如出血、感染、肝裂孔等。
本文结合作者的临床经验,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体会进行探讨。
一、射频消融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1. 出血: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出血,轻者仅有微量出血,重者则会引起腹腔内大量出血,危及生命。
出血的原因可能是消融引起小动脉、静脉破裂或电极穿刺时刺破血管。
2. 肝裂孔:射频消融术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肝裂孔,主要是由于电极操作错误造成肝脏损伤。
肝裂孔的严重程度影响着患者的预后,较小的裂孔可以通过手术缝合、引流和抗感染治疗等方法进行处理,但较大的裂孔需要行肝切除术。
3. 感染:手术创口污染、操作不规范、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均可能导致术后感染的发生,常见的感染包括皮下感染、胆道感染和胸膜炎等。
4. 膈肌痉挛:由于手术时膈肌运动失衡或刺激,可引起膈肌痉挛,表现为呼吸急促、气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较轻的痉挛可以通过镇静剂、肌松剂和呼吸道支持等治疗方法缓解,但严重的痉挛可能需要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治疗。
1. 术后观察:术后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手术创口情况、疼痛程度、恶心呕吐、尿量及颜色等情况。
如发现异常情况,就要及时处理。
2. 有效止痛:手术后患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为避免疼痛加重对患者的恢复造成影响,要在手术前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有效的止痛措施。
3. 饮食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术后患者肠胃功能减弱,饮食应以易消化、低脂、低糖、高蛋白为主,同时注意防止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维持患者的生理平衡。
4. 防治感染:抗感染是肝癌射频消融术后护理的重要内容,要注重手术创口的消毒、创口护理、预防肠道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等。
5. 心理护理:术前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术后要与患者密切配合,及时安抚患者的恐惧和焦虑。
三、结语肝癌射频消融术是一种有效的肝癌治疗方法,在其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操作技巧、观察并发症和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同时术后的护理工作也要做到周密细致,以保证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肝癌患者的护理作者:苏萌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0期【中图分类号】R6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0-0175-01【摘要】总结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治疗47例肝癌患者的护理要点。
指出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加强病情观察、警惕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可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关键词】肝癌射频消融术护理肝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并且预后较差,中晚期肝癌往往无法手术切除,采用全身化疗、介入等效果不满意1。
射频消融术是今年来出现的一种微创治疗肝癌的新方法,对无法切除的肝癌及复发肝癌效果显著。
其原理是以B超或CT为引导,将直径仅2mm的射频电子针,经皮肝穿刺进入肿瘤组织并呈星状展开数根小电极“锁定”肿瘤,通过发射交变电流使肿瘤组织中离子产生震荡发热,最高可达120℃,从而达到彻底灭活肿瘤的目的,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特点。
我科2009年8月-2012年9月对47列肝癌患者应用经皮肝穿刺的射频消融术技术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本组47列肝癌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16例,年龄32-67岁,均为原发性肝癌。
1.2 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用B超或CT探查肿块的大小、部位,选择皮肤的穿刺点及进针的方向,做好标记。
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皮肤,铺洞巾,局部麻醉。
在B超或CT引导下,根据肿瘤大小、深度选择不同长度、不同裸露针尖长度的单束或集束针,将裸露针尖插入肿瘤中央部位,连接射频消融肿瘤治疗机开始治疗。
直径大于3cm的病灶采用“多针穿刺、多点消融”的方案:即一点治疗结束后,收拢电极伞,然后退针2cm,再开伞进行第二点治疗,以此类推,直到将病灶最大限度覆盖;或在一点治疗结束后,将电极针退出体外,选择新的穿刺途径和靶点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