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物态变化复习课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41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复习教案(新版)北师大版一、教材和学情分析:物态变化是我们日常生活、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学生本身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作为复习课考虑到学生刚学完这部分知识,对于比较基础的部分知识学生还是掌握的比较好,学生只是对物态变化的判断以及熔化和凝固的特点把握得不是太好。
所以我预设:本章的复习,主要是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对熔化和凝固的特点进行重点强调,并教会学生判断物态变化的技巧。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复习设想达到如下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六种物态变化和各种变化中的吸、放热情况,能列举生活及自然界中六种物态变化的实例,特别是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能够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相关现象。
(2)探究物态变化过程。
尝试将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与物质的熔点或沸点联系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晶体和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水的沸腾实验的多媒体课件演示,以及碘升华和凝华的实验,对科学探究中实验设计方法进行训练,用图像法来直观表达实验现象进行归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观察物态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各种物态变化过程的区别及联系。
(2)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生活的'意识。
三、教学资源:蜡烛火柴试管铁架台玻璃酒精灯烧瓶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生活的物态变化并能根据所学知识来判断生活中的现象是属于什么物态变化,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来判断六种物态变化是属于吸热还是属于放热。
难点: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现象属于什么物态变化。
五、教学流程:(一)情景导入以“一滴水的奇妙旅程”来引入,并举例介绍生活中水的不同状态下的名称,如:云、雨、雪、雾、露、霜、冰花、雾凇、冰雹。
总结:冰晶、雪、霜、雾凇、冰雹是固态的水,雨、露和雾是液态的水,水蒸汽是气态的水。
水的旅程,用我们前面学到的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解释,导入复习《物态变化》。
(二)物质的三种状态与六种变化的关系图讲解注意:(1)实践表明,不同的物质状态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相互的转化,简称物态变化.每种物态变化有其特定含义,也有其变化的条件。
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复习教案单元要点分析教材内容本单元以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为主线,通过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展现了自然界水的循环过程。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水的三种相互转化的条件,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现象,探究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等物态变化过程的基本特征,总结、归纳出三种物态变化的普遍规律。
教材通过对冰的熔化过程的实验探究,再一次展现了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学会并尝试运用科学原理和科学研究方法;学会对探究结果进行分析、论证。
对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些具体步骤,尤其是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作熔化时的温度变化曲线等,让学生“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使学生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并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
最后教材将物态变化结合于生活实际中,真正体现了当今提倡的“S-T-S”教育,启迪学生去思考、探究,并学习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有:1、观察水的状态变化实验,认识自然界中水存在的形态有三种。
认识在一定的条件下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
2、学习温度计的原理及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一定的实验技能和实验技巧,并了解体温计的结构和使用。
3、用实验探究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过程,认识晶体和非晶体的本质区别,并建立熔点的概念。
4、结合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物态变化现象和实验探究,认识熔化、汽化(蒸发、沸腾)升华、凝固、液化、凝华现象及伴随着物态变化过程的吸热、放热现象。
5、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方法,学习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与合作等科学探究方法。
经历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科学规律的过程。
6、将物态变化现象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尝试解释生活中发生的一些简单物态变化现象,分析生产、生活实践中的一些利用物态变化现象的事例。
课题:复习: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课时:第1、2课时主备:总第11、12课时学习目标:1.全面检测本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形成本章知识结构,查漏补缺。
一、自主预习,回忆本章基础知识,填写下列空白:(一)物质的三态,温度的测量1. 、和是物质通常的三种状态。
物质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物质有固定的体积无固定的形状,物质无固定的形状和体积。
2.温度表示物体的,温度的常用单位是,符号是。
3.摄氏温标规定:在1.01×105Pa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度,沸水的温度为度,在0 度和100 度之间分成个等份,每一个等份就是1℃。
4.温度计构造:玻璃泡、测温液体、毛细管、刻度等。
原理:利用测温液体的性质。
使用要求:(1)使用前要看清温度计的、。
(2)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碰到容器和侧壁。
(3)玻璃泡浸入液体后要稍等,待温度计中的液柱后再读数。
(4)读数时玻璃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要与温度计。
5.体温计的量程是至,分度值是,每次使用前拿着温度计的上部用力往下甩,将水银甩回玻璃泡。
体温计取出人体读数。
没有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就用来测量体温,测量的结果可能不正确(体温计显示较高的温度)。
(二)物态变化1. 物体叫做物态变化。
物态变化需要吸热或放热。
(1)、、需要吸热。
(2)、、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实例】(1)“白气”是水蒸气成的组成的,是态。
露和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的小水滴,是态。
霜和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成的小冰晶,是态。
(2)灯泡的钨丝吸热,灯丝变;钨蒸汽在玻璃泡上放热,使玻璃泡变黑。
(3)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吸热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可以用来保鲜食物,也可以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雾气,还可以人工降雨。
(4)樟脑丸能,樟脑丸变小、消失。
(5)下雪后,雪成水、成水蒸气。
春天,冰雪消融是,都需要热。
(6)寒冬,房间里的水蒸气在(7)冷的窗户玻璃上成小水滴,在极冷的玻璃上还能成冰晶,形成“窗花”。
浴室里的水蒸气在镜子上形成小水滴,之后小水滴又成水蒸气消失。
《物态变化》复习课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复习温度和温度计的知识,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规则并能准确读数。
2.回顾六种物态变化的重点知识,并能利用相关知识解释生产生活中的现象。
同时养成节水、节粮的好习惯。
3.通过对熔化、沸腾实验的回顾,进一步理解物态变化规律。
4.通过图像专项训练,提高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1.熟练掌握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并准确读数。
2.通过复习能灵活运用物态变化知识解释现象。
3.理解巩固熔化、沸腾实验过程及规律并能识别和分析图像信息。
【学习难点】利用图像信息解决问题【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检测目标1的达成;2.通过问题3、4、5、6、7、8、9、10、11、和12检测目标2的达成;3.通过问题13、14、15、16检测目标3的达成。
4.通过问题17、18 检测目标4的达成。
【学习过程】复习课引入:我们刚学完了《物态变化》,这一章内容难度并不大,但是知识点比较多、比较的琐碎,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把这些零散的知识像穿珍珠一样把它们串成一条完美的项链好不好?阅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用“珍珠”和“项链”分别代表零散的知识点和完整的知识体系的重要性,了解本节复习课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斗志。
板块一:温度(一)基础知识梳理借助导学案的导读提纲,自主复习有关温度的基础知识,并在小组内交流、质疑、答疑。
教师以提问、追问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评价。
问题1、使用温度计时你是如何快速准确的分辨出示数是“零上”还是“零下”?横放的温度计你又是怎样辨别的呢?【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追问的评价方式,让个别学生把温度计读数技巧教给给全班同学。
问题2、利用复习的温度基础知识,你能轻松过关吗?学生自主完成“轻松过关(一)”中的两个问题。
(二)轻松过关(一)1. 下列温度最接近23℃的是()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 B. 我国江南地区冬季最低气温C.冰水混合物的温度 D. 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室温2.在图中,温度计的读数为:_________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两道重点习题及时评价学生对第一板块知识的掌握情况。
优秀教案欢迎下载《物态变化》章末复习【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质的六种物态变化:汽化和液化、熔化和凝固、升华和凝华,并能去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2.知道一些物质的熔点,并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不同点;3.知道沸腾的两个特点,并会对蒸发和沸腾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1.在练习中尝试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感知熔化和沸腾发生的条件,学习根据实验数据做出物理图像的方法;3.回忆复习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尝试将生活中的现象与知识联系起来,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2.感悟物态变化在物质世界促进人类文明中起到的巨大作用。
【教学重点】对物态变化整章的知识进行建构。
【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中做到讲练结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导师:上节课我们完成了对第五章《物态变化》的学习,今天这入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章的知识做一个总复习。
物态变化与我们的部生活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并且是分中考的一个重点部分。
我们着重从三个专题来复习。
1.知识建构引导学生自主完成题单专题一专的“物态变化三角形” :题一:六种物态变2.对应练习化学生完成对应练习题第 1 题,教师来回走动,接收学生练习过程中反馈的信息。
学生活动反思开门见山的方对本章知识提起高度式导入,说明的认识,大致浏览题单上本章的重要的主要内容,明确本节课性,可以有效的学习目标。
提高学生的认识。
1.完成题单上的专题对六种物态变一:“物态变化三角形”化的讲解基本中的六种物态变化以及到位,但是如相应的能量转化关系,老果在加些生活师予以指导和纠正。
中的例子辅助,效果应该会更好。
所花时间稍2.完成对应练习第 1 题。
多,可以让学生分组做,使课堂更加高效。
优秀教案 欢迎下载3.例题评析3.回答问题, 反馈信息。
评讲练习题第 1 题,并对学生 纠正错误和认识过程中 易错知识点加以重点讲解,纠正 的误区。
其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