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考(期末)物理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756.00 KB
- 文档页数:9
ABC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物理(理科)段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做功的大小一定相等B .汽车行驶速度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C .米、千克、秒、牛,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D .使质量为1kg 的物体产生1m/s2加速度的力定义为1N 2.质量为5t 的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v=20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所受的阻力为1.0×103N ,则汽车发动机的功率为( ) A .1.0×104W B .1.1×104W C .1.2×104W D .2.0×104W3.从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率分别抛出质量相等的三个小球,一个竖直上抛,一个竖直下抛,另一个平抛,则它们从抛出到落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加速度相同 ②落地时的速度相同 ③运行的时间相等 ④落地时的动能相等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4.如图所示,在同一轨道平面上的几个人造地球卫星A 、B 、C 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某一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根据v =gr 可知,运行速度满足C B A v v v >>B .向心加速度满足CB A a a a <<C .运转角速度满足C B A ωωω>>D .运动一周后,A 最先回到图示位置5.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
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下推小物块,使之匀速下滑。
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
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 )A .(M+m)gB .(M+m)g+FsinθC .(M+m)g +F cosθD .(M+m)g- Fcosθ6.如图所示,斜面除AB 段粗糙外,其余部分都是光滑的,一个物体从顶点滑下,经过A 、C 两点时的速度相等,且AB =BC ,(物体与AB 段动摩擦因数处处相等,斜面与水平面始终相对静止),则物体在AB 段和BC 段运动过程中( ) A .加速度相等 B .速度改变量相等C .重力的平均功率相等D .合外力对物体做功相等Mm FθA A/cm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物理(理科)期考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一、单选题(以下6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于答题卷中,每小题3分,共18分)1.以下关于物理学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伽利略通过实验和论证说明了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匀变速直线运动B .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用扭秤实验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的数值,从而使万有引力定律有了真正的使用价值C .法拉第最早引入了场的概念,并提出用电场线描述电场D .库仑总结出了点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2.右图是一种测定风力的仪器的原理图,质量为m 的金属球, 固定在一细长的轻金属丝下端,能绕悬点O在竖直平面内 转动,无风时金属丝自然下垂,有风时金属丝将偏离竖直 方向一定角度θ,角θ的大小与风力大小F 有关,下列关 于风力F与θ的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F=mg ·tan θ B .F=mg ·sin θ C .F=mg ·cos θD .F=mg ∕cos θ3.有A 、B 两个电阻,它们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电阻A 的阻值大于电阻BB .两电阻串联时,电阻A 消耗的功率较大C .电阻A 和电阻B 的阻值都随电压的增大而增大D .两电阻并联时,流过电阻A 的电流强度较大4.A 和B 是两个大小相同的带电介质小球,用等长绝缘细线将它们悬挂在水平杆上,在两球连线的延长线上A 球左侧放一个带正电荷的固定小球C 时,如右图所示,A 、B 两球的悬线都保持竖直方向,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A 、B 两球均带正电B .A 、B 两球均带负电C .A 带正电,B 带负电D .A 带负电,B 带正电5.如图所示,有一个提升重物用的直流电动机,电阻为r =0.5 Ω,电路中的固定电阻R =10 Ω,电路两端的电压U =160 V ,电压表的示数U ′=110 V , 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20AB .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5AC .电阻R 的电功率为250WD .电动机内阻产生的热功率为12.5W6.如图甲所示是某电场中的一条电场线,a 、b 是这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一负电荷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从a 运动b 到.在这过程中,电荷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乙所示,比较a 、b 两点电势的高低和场强的大小( ) A .b a ϕϕ>,E a =E b B .b a ϕϕ>,E a <E b C . b a ϕϕ<,E a =E bD . b a ϕϕ<,E a >E b二、多选题(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全部填于答题卡中。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物理科期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一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 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用比值法定义物理量是物理学中一种常用的方法。
下面四个物理量表达式中不属于比 值法定义式的是 ( ) A .电容器的电容UQC = B .加速度C .电场强度qF E =D .磁感应强度ILF B =【答案】B【解析】电容的定义式中,C 与两板间的电量及两板间的电势差无关,属于比值定义法,故A 正确;加速度a =Fm中a 与F 成正比,与m 成反比,不属于比值定义法,故B 错误;电场强度E 与电场力及检验电荷的电荷量无关;属于比值定义法,故C 正确;磁感应强度B 等于F 与IL 的比值,属于比值法定义.选不属于的故选B 【考点】物理学方法2.如图所示,A 、B 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若在A 点释放一初速为零的电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则( )A .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 B .A 点场强一定大于B 点场强C .电场力做负功D .电势能增加 【答案】A【解析】电子仅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从A 运动到B ,可知电场力方向水平向右,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电场强度的方向相反,所以电场强度的方向向左.A 点电势比B 点电势低,故A 正确;不知电场线的疏密,故无法知道电场的强弱.故B 错误;A 到B ,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故C 、D 错误.【考点】辨析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电势能3.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匝数比n 1:n 2=11:5。
海南省文昌中学15—16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物理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匀变速运动就是加速度均匀变化的运动B .互相接触的两物体间,有弹力一定有摩擦力C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变化的D .合外力逐渐变小,物体的速度可能变小,也可能变大2.在一艘匀速向北行驶的轮船甲板上,一运动员做立定跳远,若向各个方向都用相同的力,则相对于地面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北跳最远B .向南跳最远C .向东向西跳一样远,但没有向南跳远D .无论向哪个方向都一样远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一小段时间后突然受一恒定水平向右的风力的影响,但着地前一段时间内风力突然停止,则其运动的轨迹可能是( )A B C D4.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x-t 图象如图所示,以甲的出发点为原点,出发时刻为计时起点。
则从图象可以看出 ( )A .t 3时刻甲乙速度相等B .甲乙同时、同地出发C .甲在中途停了一会儿,但最终也没追上乙D .t 2到t 3这段时间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5.如图,一质量为m 的滑块静止置于倾角为30°的粗糙斜面上,一根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的P 点,另一端系在滑块上,弹簧与斜面垂直,则( ) A .滑块不可能只受到三个力作用B .弹簧一定处于伸长状态C .斜面对滑块的支持力大小可能为零D .斜面对滑块的摩擦力大小一定等于12mg6.如图所示,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上放着质量为2 kg 的物体A ,处于静止状态.若将一个质量为3 kg 的物体B 轻放在A 上的一瞬间,则B 对A 的压力大小为(g 取10 m/s 2) ( ) A .0B .12 NC .15 ND .30 N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意。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段考(期中)物理(理)试题第Ⅰ卷(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电场强度和磁感应强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场强度的定义式qF E =适用于任何电场B .由真空中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2rQk E ⋅=可知,当r→0时,E→无穷大 C .由公式ILFB =可知,一小段通电导线在某处若不受磁场力,则说明此处一定无磁场 D .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就是置于该处的通电导线所受的安培力方向2.三个电子各具有与磁场方向垂直的速度v 、2v 、3v ,则它们在匀强磁场中回旋的半径之比和周期之比为( ) A .1∶2∶3,1∶2∶3 B .1∶2∶3,1∶1∶1 C .1∶1∶1,1∶2∶3D .1∶1∶1,1∶1∶13.如图所示,电路中A 、B 是完全相同的灯泡,L 是一带铁芯的线圈.开关S 原闭合,则开关S 断开的瞬间 ( )A .L 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灯泡B 立即熄灭B .L 中的电流方向不变,灯泡B 要过一会才熄灭C .L 中的电流方向改变,灯泡A 比B 慢熄灭D .L 中的电流方向不变,灯泡A 比B 慢熄灭4.矩形导线框abcd 固定在匀强磁场中,磁感线的方 向与导线框所在平面垂直,规定磁场的正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磁感应强度B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若规定顺时针方向为感应电流I 的正方向,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5.一矩形线框置于匀强磁场中,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先保持线框的面积不变,将磁感应强度在1 s 时间内均匀地增大到原的两倍,接着保持增大后的磁感应强度不变,在1 s 时间内,再将线框的面积均匀地减小到原的一半,先后两个过程中,线框中感应电动势的比值为()A.12B.1 C.2 D.46.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垂直纸面放置一根长为L,质量为m的直导体棒。
vt/s图甲海南省文昌中学14—15学年上学期高一期考(期末)物理试题第Ⅰ卷(共38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人们对力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很多物理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将下列三个代表人物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A .①②③B .③①②C .②③①D .①③②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3.滑雪运动员以20m/s的速度从一平台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飞出点的高度差3.2m。
不计空气阻力,g取10m/s2。
运动员飞过的水平距离为s,所用时间为t,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A.s=16m,t=0.50s B.s=16m,t=0.80sC.s=20m,t=0.50s D.s=20m,t=0.80s4.下列几种情况中,升降机绳索拉力最小的是( )A.以很小速度匀速上升B.以很大速度匀速下降C.上升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减速D.上升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加速5.如图所示,弹簧秤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A相连,当用力加速抽出长木板B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为2.0N,若匀速抽出木板B,弹簧秤的示数大小( )A.一定等于2.0N B.一定小于2.0NC.一定大于2.0N D.可能为零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b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其中b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缓慢的将a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的顶端,对圆柱体a的移动过程分析,应有( )A.开始时拉力F最大为G B.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C.a、b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D.a、b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一定会发生变化C.物体只有受到一个方向不断改变的力的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D.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人处于平衡状态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A.电梯一定是在下降B.弹簧弹力变小了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上D.乘客一定处在失重状态9.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十年一次的大阅兵仪式,各个部队和军种都在紧张的演练,在空军演练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10s 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B .10~15s 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C .第10s 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 末D .10s 末~15s 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10.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A 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B ,B 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B ,使之匀速上滑.在B 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 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 A .B 给A 的作用力大小为mg -F B .B 给A 摩擦力大小为FC .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θF cosD .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 +mg -θF sin第Ⅱ卷(共62分)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10分,共16分。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考(期末)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文言文阅读( 38分,选择题各3分,翻译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落,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二)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1……()A. 其致一.也一:一样。
B. 感慨系.之矣系:联系着。
C. 向.之所欣向:过去,以前。
D. 未尝不临.文嗟悼临:面对。
2)A. 于是余有叹.焉叹:叹惜。
B. 夫夷.以近夷:平安。
C.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昏惑:迷乱。
D. 其孰.能讥之乎孰:怎么。
3.对下列句中“以”)①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②夫夷以近③不随以止④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⑤然力足以至焉⑥可以无悔矣⑦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①⑦/ ②③④⑤/ ⑥⑧ B.④⑦/ ①②③⑤/ ⑥⑧C.①⑦/③⑤⑥⑧/ ②④ D.④⑦/ ②③⑤⑥/ ①⑧4.下列句中的“相”与“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的“相”)A.好自相扶将B.吉人天相C.儿已薄禄相D.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5.对“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A.后者读这次集会的诗文,也会产生感慨。
2013-2014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文科)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5分)在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站在电梯里的人()A.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B.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减少C.所受重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D.所受支持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2.(5分)下列过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A.跳伞运动员匀速下降的过程B.小石块做平抛运动的过程C.子弹射穿木块的过程D.木箱在粗糙斜面上滑动的过程3.(5分)某人从五楼走到一楼的过程中,重力做了6×103J的功,则()A.人的重力势能减少了6×103J B.人的动能减少了6×103JC.人的机械能增加了6×103J D.人的机械能始终保持不变4.(5分)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2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A.2倍 B.4倍 C.6倍 D.8倍5.(5分)关于电场强度E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跟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的方向相同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等于,但与检验电荷的受力大小及带电量无关C.电场强度反映了电场的力的性质,因此场中某点的场强与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D.公式E=和E=对于任何静电场都是适用的6.(5分)如图所示,把一条导线平行地放在磁针的上方附近,当导线中有电流通过时,磁针会发生偏转。
首先观察到这个实验现象的物理学家是()A.奥斯特B.爱因斯坦C.伽利略D.牛顿7.(5分)如图所示,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中,放有一个小磁针,当小磁针静止时,在下列各图中N极指向正确的是()A.B. C.D.8.(5分)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标明了带正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F方向的是()A.B.C.D.9.(5分)在图中,标出磁场B的方向,通电直导线中电流I的方向,以及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F的方向,其中正确的是()A.B.C.D.10.(5分)如图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长度为L,导线中电流为I.该导线所受安培力F的大小是()A.F=B.F=C.F=BIL D.F=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11.(6分)如图所示,一个小女孩从滑梯上加速下滑,在这个过程中,她的动能将,重力势能将(填“增加”、“不变”或“减少”),重力对该女孩做功.(填“正”或“负”)12.(2分)质量60kg的人,从第1层登上大厦的第21层用了5min,如果该楼每层高3.0m,则登楼时这人的平均功率是(g取10m/s2)W.13.(12分)电场中的A点放一个正点电荷,其电荷量q=5.0×10﹣9C.q受到的电场力为1.0×10﹣7N,方向向东.则A点场强的大小为N/C,方向;若将另一个负点电荷q′=﹣2.0×10﹣8C放在A点,则A点场强的大小为N/C,方向;此时q′受到的电场力大小为N,方向.14.(6分)如图所示,一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θ角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右运动一段距离s,则在此过程中,拉力F对物块所做的功为,重力做功为,支持力做功为.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6分)15.(6分)某同学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探究“动能与重力势能的转化和守恒”的实验.纸带上打出的点如图(b)所示,若重物的质量为m,图中O为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第一个点,O点到A、B点的距离分别为h1、h2.(1)实验的研究对象是(只需填A或B).打点计时器B.重物(2)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小量△Ep是(只需填A或B).mgh2.mg(h2﹣h1)(3)由于在下落过程中存在阻力,从O点到B点重物的动能增加量重力势能减小量.(填“大于”或“小于”)四、作图题(每小题2分,共6分)16.(2分)请在图中画出放在A点的负电荷所受电场力F的方向.17.(2分)如图分别表示两通电直导线产生的磁场的磁感线的分布情况,图中圆心处的小圆圈表示通电直导线的截面.在图中标出直线电流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用“×”表示,垂直纸面向外用“•”表示.18.(2分)如图分别表示正点电荷和负点电荷的电场线的分布情况,在“○”填入“+”或“﹣”五、计算题(每小题6分)19.(6分)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的电动势E=3.0N,内电阻r=1.0Ω,电阻R=2.0Ω.闭合开关S后,求电路中的电流.20.(6分)如图所示,一个质量m为2kg的物块,从高度h=5m,长度l=10m的光滑斜面的顶端A由静止开始下滑.(g取10m/s2)求:(1)物块滑到斜面底端B时速度的大小;(2)小物块从A滑到斜面底端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2013-2014学年海南省文昌中学高一(下)期末物理试卷(文科)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1.(5分)在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中,站在电梯里的人()A.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增加B.所受支持力做正功,机械能减少C.所受重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D.所受支持力做负功,机械能减少【解答】解:由于人加速上升,合力向上,所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支持力要大于人的重力,支持力的方向与人的位移的方向相同,所以支持力对人做了正功,根据功能原理可知人的机械能增加,故A正确,BCD错误。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终考试高一物理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填在答题卷指定的地方,同时请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
3、第I卷用铅笔涂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第∏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答在答题卷上卷。
4、全卷共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项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A.kg、m、s B.N、m、sC.N、kg、s D.N、kg、m【答案】A【解析】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的基本单位是kg、m、s ,故选项A正确。
2.在水平匀速飞行的飞机上,相隔1s落下物体A和B,在落地前,A物体将()A.在B物体之前B.在B物体之后C.在B物体正下方D.在B物体前下方【答案】C【解析】因为AB两物体在水平方向的运动情况相同,即水平速度相同,故A物体总在B物体的正下方,故选项C正确。
3.下列关于超重与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B.失重就是物休的重力减少了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没有了D.不论是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的重力都不变【答案】D【解析】超重是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大于本身的重力,而失重是物体对支撑物的压力小于本身的重力,而两种情况下物体本身的重力并没有变化,故选D。
4.一个重为20N 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 =5N 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A.15NB.20NC. 25ND. 0【答案】D【解析】当用一个F =5N 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物体不会被拉动,故物体仍然处于静止状态,合力为零,故选D.5.如图所示为两物体a.b 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第40s 时,两物体a.b 相遇;B. 第60s 时,两物体a.b 相遇;C. 第20s 和第60s 时,两物体a.b 的间距相等;D. A.b 加速时,物体a 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 的加速度【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在0~20s 内,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静止,a 在b 的前方.在20~40s 内,a 做匀速直线运动、b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 的速度大于b 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增大;40~60s 内,a 在b 的前方,a 的速度小于b 的速度,两者距离逐渐减小.则在40s 时两者相距最远.故AB 错误.a.b 加速时,a 的v-t 线的斜率小于b 加速时直线的斜率,故物体a 的加速度小于物体b 的加速度,选项D 错误;第20s 和第60s 时,两者相距均为1(1040)205002m m +=,故选项C 正确;故选C. 6.如图所示,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物块受到与水平方向夹角θ的推力F 的作用(0≠θ),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
海南省海南中学2013-2014 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新人教版(1— 20 班)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00 分,考试用时90 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8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18 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B.物体速度很大,加速度一定很大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D.超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增加了2. 关于曲线运动,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可能与速度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B.物体做曲线运动时,所受的合外力一定是变力3.足球以 8m/s 的速度飞来,运动员把足球以 12m/s 的速度反向踢出,踢球时间为 0.2s ,设足球飞来的方向为正方向,则这段时间内足球的加速度是()A. -200m/s2B. 200m/s 2C. -100m/s2D. 100m/s 22汽车滑行的距离为()A. 25m B. 16m C. 50m D. 144m5.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物块,在斜向上的拉力 F 的作用下,向右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对物块受力分析正确的是()A.物块受重力、FB.物体受重力、F和地面对物体的弹力C.物体受重力、F和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D.物体受重力、F、地面对物体的弹力和摩擦力6.如图所示,A、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以相同的初速度上抛(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等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B.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一定为零C.上升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 A 对物体受到的重力D.下降过程中 A 对 B 的压力大于 A 物体受到的重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
全部选对的得 5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 0 分。
图乙
v
t/s
图甲
海南省文昌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考(期末)物
理试题
第Ⅰ卷(共3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
选项符合题意)
1.人们对力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很多物理学家为此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将下列三个代表人物按照历史发展的先后顺序依次排列,其中正确的一组是( )
A .①②③
B .③①②
C .②③①
D .①③②
2.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 表示物体所受合力)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3.滑雪运动员以20m/s 的速度从一平台水平飞出,落地点与飞出点的高度差3.2m 。
不计空气阻力,g 取10m/s 2。
运动员飞过的水平距离为s ,所用时间为t ,则下列结果正确的是( )
A .s=16m ,t=0.50s
B .s=16m ,t=0.80s
C .s=20m ,t=0.50s
D .s=20m ,t=0.80s
4.下列几种情况中,升降机绳索拉力最小的是 ( ) A .以很小速度匀速上升 B .以很大速度匀速下降 C .上升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减速
D .上升时以很大的加速度加速
5.如图所示,弹簧秤一端固定在墙壁上,另一端与小木块A 相连,当用力加速抽出长木板B 的过程中,观察到弹簧秤的示数为2.0N ,若匀速抽出木板B ,弹簧秤的示数大小 ( ) A .一定等于2.0N B .一定小于2.0N C .一定大于2.0N
D .可能为零
6.如图所示,质量相同且分布均匀的两个圆柱体a 、b 靠在一起,表面光滑,重力均为G ,其中b 的下一半刚好固定在水平面MN 的下方,上边露出另一半,a 静止在平面上,现过a 的轴心施以水平作用力F ,缓慢的将a 拉离平面一直滑到b 的顶端,对圆柱体a 的移动过程分析,应有( ) A .开始时拉力F 最大为G B .拉力F 先增大后减小 C .a 、b 间压力由0逐渐增大
D .a 、b 间的压力开始最大为2G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5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选的得0分) 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滑动摩擦力总跟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B .物体做曲线运动时,它的速度一定会发生变化
C .物体只有受到一个方向不断改变的力的作用,才可能做曲线运动
D .当秋千摆到最低点时人处于平衡状态
8.如图所示,轻质弹簧的上端固定在电梯的天花板上,弹簧下端悬挂一个小铁球,在电梯运行时,乘客发现弹簧的伸长量比电梯静止时的伸长量小,这一现象表明( ) A .电梯一定是在下降 B .弹簧弹力变小了
C .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是向上
D .乘客一定处在失重状态
9.新中国成立60周年,在天安门广场进行十年一次的大阅兵仪式,各个部队和军种都在紧张的演练,在空军演练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他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 — t 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
t s
12
正确的是()
A.0~10s内空降兵和伞整体所受重力大于空气阻力
B.10~15s内做加速度增大的减速运动
C.第10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第15s末
D.10s末~15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10.如图,质量为M的楔形物A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
为m的小物块B,B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沿斜面向上拉B,使之匀速上滑.在B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A始终保持静止.关于相互间作用力的描述正确的有()
A.B给A的作用力大小为mg-F Array B.B给A摩擦力大小为F
C.地面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θ
F cos
D.地面受到的压力大小为Mg+mg-θ
F sin
第Ⅱ卷(共62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10分,共16分。
把答案写在答题卡
中指定的答题处)
11.(6分)某同学利用实验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最初如图甲所示,请指出该同学在实验
操作中存在的两处明显错误或不当:
①;
②.
③该同学经正确操作得到如图乙所示的纸带,取连续的六个打点A、B、C、D、E、
F为计数点,测得点A到B、C、D、E、F的距离分别为h1、h2、h3、h4、h5.若打点的
时间间隔为T,则打E点时重物速度的表达式为v E = ;
12.(10分)利用图示装置可以做力学中的许多实验.
(1)利用此装置“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设
法平衡小车和木板间的摩擦阻力;
(2)利用此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并
用图象法处理数据时,如果画出的a-M关系图
象不是直线,由此可判断加速度与质量
(选填“一定”或“可能”)成反比;
(3)如图为某同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已知打点计时器电频率为50Hz,ABCD是纸带上相邻四个点。
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m;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m/s,小车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2。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解答应按要求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3.(10分)在水平地面上有一个质量为4kg的物体,物体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由静止开
始运动。
10s 末拉力减为F/3,方向不变,该物体的v -t 图象如图所示。
求:
(1)物体在两个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
(2)物体受到的水平拉力F 的大小及与地面间的
动摩擦因数。
(g=10m/s 2)
14.(10分)某人站在一平台上,用长L=0.5m 的轻细线拴一个质量为1kg 的小球,让它在
竖直平面内以O 点为圆心做圆周运动,当小球转与最高点A 时,人突然撤手使小球水平抛出。
经0.8S 小球落地,落地点B 与A 点的水平距离BC=4m ,(g=10m/s 2) 求:(1)A 点距地面高度;
(2)小球离开最高点时的速度; (3)在人突然撤手前一瞬间绳子
的拉力多大?
15.(12分)质量m =1kg 的物体沿倾角θ=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
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 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 表示,即F = k v . 已知初始时刻静止时加速度为a 0=4m/s 2,末时刻加速度为零而速度为5m/s 。
(sin370=0.6,cos370=0.8,g=10m/s 2) 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2)比例系数k 。
16.(14分)如图所示,以水平地面建立x 轴,有一个质量为m=1kg 的木块放在质量为M=2kg
的长木板上,木板长L=11.5m 。
已知木板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0.1,m 与M 之间的摩擦因素μ2 = 0.9(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m 与M 保持相对静止共同向右运动,已知木板的左端A 点经过坐标原点O 时的速度为m V /100==s m V /100=,在坐标为X=21m 处有一挡板P ,木板与挡板P 瞬间碰撞后立即以原速率反向弹回,而木块在此瞬间速度不变,若碰后立刻撤去挡板P ,g 取10m/s 2,求: (1)木板碰挡板P 时的速度V 1为多少?
(2)最终木板停止运动时其左端A 的位置坐标?(此问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一年级物理科期考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38分)
第Ⅱ卷(共62分)
三、实验题(本题共2小题,第11题6分,第12题10分,共16分)
四、计算题(本题共4小题,共46分)
14.(10分)
解:(1)由2
2
1=gt h (2分),可得h=3.2m (1
分)
(2)由t v x 0=(2分),可得0v =5m/s
(1
分)
(3)由L
v m T mg 2
0=+(2分),可得T=40N
(2
分)
16.(14分)
解:(1)对木块和木板组成的系统,有μ11)+(=)+(a M m g M m (2分) s a V V 121202=- (1分) 解得s m V /9=1
(1分) (2)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22/9==s m g μa m
(1分) 212/6=)+(+=
s m M
g
m M μmg μa M
(1分)
m 运动至停止时间为s a v
t m
1==11
此时M 速度s m t a V V M M /3=-=11,方向向左,
(1分)
此后至m ,M 共速时间2t ,有:22=-t a t a V m M M ,得:s t 2.0=2 (2分) 共同速度共V s m /8.1=共,方向向左
(1分) 至共速M 位移m t t V V S 48.6=)+(2
+=
2111共
(1分)
共速后m ,M 以2
1/1=s m a 向左减速至停下位移m a V S 62.1=2=
1
22共 (1分)
最终木板M 左端A 点位置坐标为m S S x 40.1=62.1-
48.6-5.9=--5.9=21 (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