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4_2 农业导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99.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上册4.2 农业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2 农业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结合图文资料,说明科学技术在发展农业中的重要性。
3.举例说明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难点:我国农业和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指导法、活动探究法、讲授法、小组谈论法、对比分析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农业选择的智慧,请同学们观看的同时,思考不同区域农业类型、作物种类的差异,和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积极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农业第二课时。
新课讲授:一、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1.因地制宜的重要含义活动: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找出因地制宜的内含。
因地制宜:把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的优势。
2.影响农业发展的自然因素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资料了解农业和自然条件的关系,农业生产与光、热、水、土等自然条件关系最为密切,我国地形多样,气候复杂,构成了不同的自然条件,因此要把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最适合它发展的地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活动:学生结合图文资料,初步了解在不同的地区适合发展的农业类型,地形陡峭处“宜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处“宜粮”;降水较少处“宜牧”;河湖众多处“宜渔”。
4.影响农业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活动:阅读材料,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不仅包括自然条件,还需要考虑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需求、交通、劳动力、技术、政策等,这也是“因地制宜”的重要表现。
练一练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在A、B、C、D四地合理布局农业,并说明理由。
A处距离城市近,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蔬菜、花卉等经济作物。
B处距离城市远,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可以种植水稻等粮食作物。
C处是山地,坡度较陡,可发展林业。
D处是水域,可发展渔业。
2.家住A地的小雨,向村里建议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改种蔬菜、花卉,发展鱼、肉、禽、蛋生产,你认为可行吗?请说明你的理由。
第四章第二节农业(1)一、课前演练: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包括节水工程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包括地上灌溉工程技术、地面灌溉工程技术和地下灌溉工程技术。
①地上灌溉工程技术主要是喷灌和滴灌,我国目前主要应用在经济作物上,近年来,喷灌已在大田作物灌溉上得到较大规模发展,滴灌也开始试验应用在大田粮食作物上。
②地面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渠道防渗、低压管道输水、田间地面灌溉等,由于其投入低,适合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当前仍是我国主要的灌溉工程形式。
为加快渠道防渗的进程,已开发研究采用新型材料和结构形式,提高输水效率和降低造价,研制和开发高效低耗的防渗衬砌机械,提高施工效率。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在我国北方井灌区发展迅猛,为提高管材的质量和降低成本,正在开展新型管材研制,并增加各级管件的种类和标准化,提高配套性能,完善田间配水设备。
③地下灌溉工程技术包括渗灌和地下滴灌,目前仍处于试验性阶段。
④土壤墒情监测预报和灌溉预报以及优化配水是节水高效灌溉管理的手段,目前在我国仍处于试验阶段,但已加大了研究的力度,为提高灌溉用水管理技术水平提供技术储备。
我要说:二、自学提示:(一)农业及其重要性:读书P90-91,自学:1、结合我们生活和学习实际,说一说农业与我们的关系。
2、农业包括哪些部门?3、认识我国农业现状。
(二)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读书P93-94,自学:1、比较我国东西部农业部门差异。
干湿地区种植业2、西北和青藏地区也有种植业分布,但比较零散,试分析原因。
3、比较秦岭-淮河南北耕作制度与作物熟制的差异。
主要农作物三、夯实基础:1、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是()A、农业B、工业C、服务业D、高新技术产业2、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与小麦种植区的分界线大致是()A、黑河-腾冲一线B、秦岭-淮河一线C、太行山-巫山一线D、昆仑山-祁连山一线3、下列地区中,作物一年一熟的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珠江三角洲4、我们家乡农作物熟制是()A、一年一熟B、两年三熟C、一年二熟D、一年三熟5、关于我国农业的发展,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前,我国粮食、肉类、棉花等产量已经居世界首位B我国谷物人均占有量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C 农业生产条件日益改善,但农业生态环境还较差D 随着城市化的加速推进,城郊农业蓬勃发展起来6、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B、四大牧区主要分布于我国西部地区C、内蒙古牧区东部牧草繁茂D、新疆牧区是一个高寒牧区7、某地种植水稻可以一年三熟,这个地方是()A、辽宁B、河北C、江苏D、海南反思:第四章第二节农业(2)一、课前演练:节水高效的灌溉技术包括节水工程技术和节水管理技术。
4.2 农业本节课学习目标:1.了解农业的分类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掌握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的特点。
3.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4.了解科技在发展农业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我国农业地区分布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学习难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自学指导1:阅读课本P90-94,完成: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获得的劳动产品也是。
农业主要分为、、和等部门。
2.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3.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主要表现为与,与的差异。
4.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农业中的地位重要。
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分别是牧区、牧区、牧区和牧区(看图找出),因为降水较少,种植业只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和。
东部地区:主要分布业、业和业。
其中和(干湿地区)的(地形)地区以种植业为主;林业集中分布在和的天然林区,以及部的人工林区;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5.我国东部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农业的差异明显。
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该线以北地区耕地多为,主要种植、等;以南地区耕地多为,主要种植等。
自学指导2:自主学习“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结合图4.13、图4.14,完成:1.“连连看”河湖较多畜牧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渔业地形陡峭,水土容易流失种植业降水较少,牧草生长良好林业小组活动:小组间讨论合作完成P97活动题自学指导3:自主学习“走科技强农之路”,完成: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依靠,使农业增长方式从广种薄收转向,优良品种不断涌现;和专业化水平、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抗灾能力明显增强。
2.目前我国农业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是很大,我们必须依靠科技,大力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
课堂训练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A.经济发展的先行官B.国民经济的基础C.国民经济的支柱D.国民经济的主导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粮食、蔬菜、油菜等来源于()A.林业B.渔业C.种植业D.牧业3.下图为我国农作物产量比例图,由图可见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小麦、玉米B.小麦、水稻C.玉米、谷子D.小麦、高粱4.下列地区最有可能出现大片麦田的是()A.青藏高原B.华北平原C.云贵高原D.四川盆地5.我国南方与北方的熟制有明显差别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的差异B.地形条件的差异C.土壤条件的差异D.水源条件的差异6.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应发展()A.渔业B.种植业C.林业D.牧业7.下列关于我国今后农业的发展方向,最合适的是()A.努力开荒,增加耕地B.依靠大量进口粮食保证粮食供应C.增加农业劳动人口,提高农产品产量D.稳定粮食生产,实现优质高产,同时发展多种经营8.下列地区中,农作物一年一熟的是()A.海南岛B.华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地区D.东北平原9.上海市郊农业主要种植花卉、蔬菜,并发展肉乳禽蛋生产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自然条件B.市场需求量C.农业技术装备D.农民文化技术水平10.本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疆塔里木河流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B.在黄土高原地区,发展垦荒种粮C.在东北平原地区大力发展棉花生产D.在江南低山丘陵地区发展水果和林业生产11.制约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地形D.土壤。
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八年级地理上册4.2农业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
2农业》
2、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3、农业的分类:耕作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
活动二:认识我国耕作业的主要类型和地区分布
农业特色
①耕作业:
东部季风区
②坝子农业:
云贵高原③灌溉农业:河套平原.
宁夏平原.河西走廊.
④绿洲农业:
新疆塔里木
盆地和准噶
尔盆地.⑤河谷农业:
湟水谷地
雅鲁藏布
江谷地.
⑥基塘农业:
珠江三角洲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 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 旱地 1年1熟或2年3熟 小麦、棉花、花生、甜菜 秦岭-淮河以南 水田 1年2-3熟 水稻、棉花、油菜、甘蔗 青藏地区 1年1熟 青稞、豌豆
活动三:认识我国主要牧区
我国四大牧区的比较。
自然特征与农业1.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并在图9.3上描出青藏地区的轮廓。
2.找出青藏地区的地形特征。
3.找出发源于该地区的河流有哪些?问题(二)青藏地区高寒气候的影响1.找出青藏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点。
2.读图9.5,对比拉萨、成都1月、7月气温差异。
3.找出藏族人民的传统服饰。
4.找出被称为“高原之舟”的畜种。
问题(三)高寒牧区和河谷农业区1.找出在特殊高原环境下的畜种有哪些?2.写出青藏地区有哪些河谷农业区?其主要粮食作物有哪些?3.说出青藏地区日常饮食和民居特点。
五、检查反馈:1.下列语句中,符合青藏地区的描述是()A.旱地麦浪大豆香 B.山清水秀稻花香C.雪山青稞奶茶香 D.椰林、菠萝香2.如图是小晨同学在青藏地区旅游时拍摄的照片,他想为照片配一些文字说明,可供选择的是()A.牦牛在悠闲地享受着大自然的馈赠B.京九铁路像一条游龙蜿蜒在“世界屋脊”上C.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3.下列有关青藏高原自然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干旱是其最显著的自然特征C.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 D.有“世界屋脊”之称4.我国青藏地区与西北地区的相似之处是()A.热量充足 B.水资源丰富 C.光照充足 D.土壤肥沃5.下列地理现象,与青藏高原“高”和“寒”无关的是()A.雪山连绵、冰川纵横 B.日照强烈、太阳能丰富C.地热资源丰富 D.城镇多分布在海拔较低的河谷两岸6.暑假,周周同学准备到青藏高原旅行,下列是妈妈的嘱咐,你认为有必要纠正的是()A.高原地区空气稀薄缺氧,光照强,可备带氧气袋、防晒品B.高原地区昼夜温差大,要加带防寒衣C.高原地区人烟稀少,生活垃圾可随手丢弃D.要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烈,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B.长江、黄河、珠江都发源于青藏高原C.青藏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D.我国有“聚宝盆”之称的盆地位于青藏高原8.沿青藏铁路旅游观光可能见到的景观是()①美丽雪山②藏羚羊在奔跑③绿油油的稻田④别致的傣家竹楼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9.下列农业类型中,青藏地区最为典型的是()A.绿洲农业 B.水田农业 C.河谷农业 D.城郊农业10.下列属于我国青藏地区主要农业区的是()A.湟水谷地 B.宁夏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11.青藏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是()A.光照强,昼夜温差大 B.地势低,气温高C.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D.耕地多,土地肥12.青藏地区农作物单产高的自然原因是()A.二氧化碳浓度高 B.气温高C.光照强烈,昼夜温差大 D.降水量适中13.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的自然原因是()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14.被誉为“高原之舟”的畜牧品种是()A.藏羚羊 B.牦牛 C.骆驼 D.三河马15.青藏地区主要的农作物为()A.小麦、花生 B.水稻、油菜 C.青稞、小麦 D.大豆、甜菜16.读图,回答问题。
4.2农业导学案【学习目标】1知道农业的组成及重要性。
2用实例说明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并能说出影响农业发展与分布的主要因素。
3举例说明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重难点】1.农业的分类与作用2.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96-105页,结合地理图册40-41页完成以下问题及《地理填充图册》35-36页。
1、农业主业包括:、、和等部门。
(根据课本96页到97页了解这些部门)2、农业的重要作用: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
3、新型农业形态有:、、等。
第一产业指农业,第二产业指工业,第三产业指旅游、餐饮等服务业。
4、东部和西部的农业差异: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以业为主,(我国四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业、____业、____业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地区以业为主;林地集中分布在和的天然林区和的人工林区;地区是我国海洋渔业基地;地区淡水渔业发达。
5、南方与北方的农业差异:注:粮食作物中的水稻、小麦的地区分布呈现“南稻北麦”的格局。
油料作物形成了长江油菜带和黄淮花生区两大生产区。
糖料作物呈现“南甘北甜”的分布特点。
东北一年一熟,华北平原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淮河以南一年两熟,海南岛一年三熟6、我国最大的油菜产区:长江中下游平原,最大的甜菜产区是:东北地区。
7、三大棉区:我国的棉花形成了新疆南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三大棉区。
8、(了解)我国农业发展的方向:我国农业要结合国内、国际市场的多方面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9、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和农民的文化技术水平。
【合作探究】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发展农业生产要考虑哪些因素?4.2农业作业题1.哪一种经济作物,是我国南方和北方都有较大面积种植的呢?()A.甜菜 B.油菜 C.棉花 D.水稻2.下列哪个地区,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呢?()A.成都平原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3.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
4.2 农业教案展示汇报三、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 1、连线:太行山区 -种植业 华北平原 -林业 内蒙古草原 业渔业 洞庭湖沿岸 畜牧业2、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就是把要发展的农业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发展或生长的地区,以充分利用当地 (光照、热量、水分、地形和土壤)。
同时要发展好农业还要考虑当地的 (市场需求、交通运输、农业技术水平或国家的政策)。
3、其中A 为山区,B 为丘陵梯田地区,C 为平原地区,D 为水库,在保护环境、促进农业生产良性循环的条件下,请合理安排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布局并分析回答: (1)耕作业宜在 ; (2)经济木(茶、果树等)宜在 ; (3)渔业宜在 。
(4)用材林立在 ; (5)畜牧业宜发展 实践创新:1.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吃、穿、用的农业生产部门包括 ( ) ①种植业 ②畜牧业 ③渔业 ④林业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D .① 2.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从自然 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发展( )序号: 八年级 学科:地理课题:农业教学目标 1、 认识农业生产的部门构成,理解种植业是我国农业最重要的部门。
2、 理解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3、树立运用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生态农业的意识。
教学重点 我国农业的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 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教具:学案、课件教学流程 课前展示激趣导入 探究新知一、农业及重要性1、农业的概念: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获取的劳动产品是 。
2、农业的部门: 、 、 和 。
3、农业地位:是国民经济的 产业。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1、西部地区以 业为主,这里有我国四大牧区:和 、 、 。
因为降水稀少,种植业多分布在有水源的 、 和 地区。
2、东部地区(1)东部地区是我国 、 、 主要分布地。
(2)种植业主要分布在 (地形)地区。
以 一线为界,北方以 为主,主要种植 等。
南方以 为主,主要种植 、 等。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一节疆域(一)一、自主预习1.从东西半球看,中国位于半球;从南北半球看她位于半球。
从海陆位置看,中国是位于东部、西岸、兼备的国家。
2.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大部分位于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带,没有带,条件好。
3.我国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万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仅小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位。
4.我国领土最北端在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南海南沙群岛的,最东端在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的高原上。
5.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海、海、海和海。
二、合作探究下面就请同学们利用教材和地图册上相关的资料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了解我国这三个方面位置的具体情况,并填写表格。
位置的具体情况半球位置位于_________(东或西)半球,_________(南或北)半球海陆位置向______面临世界最大洋__________洋,向______背靠世界最大陆_________大陆纬度位置最北约_______度,最南约_________度,南北约跨______度。
大部分位于______(温度)带经度位置最西约_______度,最东约_________度,东西约跨__________度三、课堂达标1.我国的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数分别是()A.14 5 B.14 6 C.13 6 D.17 62.我国的两大内海是()A.黄海渤海B.东海台湾海峡 C.南海琼州海峡 D.琼州海峡渤海3.我国最大的渔场是()A.舟山渔场 B.北海道渔场 C.渤海渔场 D.北部湾渔场4.我国最大的岛屿是()A.海南岛 B.崇明岛 C.钓鱼岛 D.台湾岛5.与我国不相邻的国家是()A.蒙古 B.泰国 C.俄罗斯D.印度6.我国最大的盐场( )A.莺歌海盐场 B.台湾布袋盐场 C.长芦盐场 D.辽东湾盐场7.下列关于中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B.中国东临太平洋,东部广大地区雨量充沛,利于农业生产C.中国主要位于热带D.中国领土南北跨纬度近50°,南北气候差异很大,为我国发展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二节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2、根据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间的差别,分析我国农业面临的挑
战
学习重难点:
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学习过程:
一、预习反馈
1、因地制宜是指利用当地的优势,把要发展的农业生产部门或农作物,布局在适宜它本身、最有利的地方。
耕地布局在地势平坦的,林地布局在地形陡峭的,畜牧业布局在降水较少的渔业布局在的地区和地区。
2、我国的、和特点是制定我国农业发展的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二、合作探究
1、根据图4.12,请你来规划下列地区适合开展哪种类型的农业生产活动?并说明理由。
太行山区、华北平原、内蒙古草原、洞庭湖沿岸。
2、读图4.14分析影响农业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那些?
1、读图4.15,请你来给他们出主意,并说说理由。
三、形成提升
1.我国农业目前面临的严峻挑战是()
A农业技术落后B化肥、农药供应紧张
C农作物缺乏良种D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
2.在西部地区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是因为()
A该地畜牧业发达,牲畜需要大量的饲料
B该地人口稀少,粮食需求量少
C该地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
D该地耕地多
3.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下列做法合适的是()
A内蒙古高原有些地方缺粮,在水草肥美的地方发展粮食种植业
B在三江平原的沼泽区,排干水,开垦为耕地
C黄土高原夏季多暴雨,可在沟壑积水处发展养鱼
D在大城市郊区,发展蔬菜和花卉业
4.连线题
(1)地形陡峭,水土易流失a牧业
(2)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b林业
(3)降水少,牧草生长良好c渔业
(4)河湖较多d种植业
四、小结评价
五、知识链接
立体农业最早产生于农作物的间作套种。
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的珠江三角洲的基塘农业,利用江河低洼地挖塘培基,水塘养鱼,基面栽桑、植蔗、种植瓜果蔬菜或饲草,形成“桑基鱼立体农业塘”、“蔗基鱼塘”或“果基鱼塘”等种植和养殖结合的生态农业系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立体农业。
但对中国立体农业的研究仅10多年历史,其理论还处于探索阶段。
在其他国家,如坦桑尼亚、斯里兰卡等也常见立体种植,美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等正在兴起与中国立体农业相类似的混合种植、多层利用和农林牧渔结合的种植、养殖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