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闾丘的名人
- 格式:docx
- 大小:18.25 KB
- 文档页数:7
常见的复姓:左丘、欧阳、司马、诸葛、东方、太史、夏侯、公孙、慕容、司徒、令狐、呼延、东郭、西门等。
易读错的复姓:万mò俟qí、澹tán台、皇huáng甫fǔ、尉迟Yùchí、公冶yě、申屠tú、濮pú阳、鲜Xiān于、闾丘Lǘqiū、亓qí官、司寇kòu、颛zhuān孙、壤驷rǎng sì、乐正Yuè zhèng、轩辕xuān yuán、公乘shèng、公皙xī等。
历史名人:左丘(左丘明)、欧阳(欧阳修)、司马(写《史记》的司马迁、砸缸的司马光)、诸葛(诸葛亮)、东方(东方朔shuò)、公孙(公孙鞅)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
双目失明,故后人亦称盲左。
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又著《国语》,《国语》为我国最早的国别史。
《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完整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欧阳修:号醉翁,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
与(唐朝)韩愈、柳宗元、(宋朝)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是范仲淹庆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导者。
苏轼、苏辙二兄弟、苏洵及曾巩、王安石皆出其门下。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司马光: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主持编纂zuǎn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东方朔shuò:西汉大臣、文学家(本姓张)。
汉武帝时,东方朔上书自荐,自称博学多1能、才貌出众,可以作大臣。
公孙鞅:著名战国中期秦国政治家、军事家。
又称商鞅。
公孙鞅说shuō 服秦孝公变法图强,在秦执政二十余年,秦国大治,史称“商鞅变法”。
中国复姓大全排名复姓,是我国姓氏中比较少见的姓氏,但是在小说中比较多见。
目前,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
B百里C褚师D端木、东方、独孤、澹台、东里、东宫、第五、达奚、东郭、段干G公羊、公冶、公孙、公西、公良、谷梁、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公户、公玉、公仪、公伯、公祖、公皙、公乘、贯丘H赫连、皇甫、呼延J即墨、夹谷L闾丘、令狐、梁丘M慕容N南宫、南门、南荣O欧阳P濮阳Q漆雕、亓官R壤驷S上官、司马、申屠、司徒、司空、司寇T太史、太叔、拓跋W万俟、闻人、巫马、吴铭、微生、X夏侯、鲜于、轩辕、西门Y尉迟、宇文Z诸葛、宗政、仲孙、钟离、长孙、子车、宰父、羊舌、左丘、仲长、子书、子桑、乐正、颛孙这些复姓中排名前5位的是:1.欧阳:欧阳姓,中华姓氏之一,为汉族复姓之首。
著名的欧阳姓人有欧阳锋、欧阳修。
2.上官:该姓氏发源于河南楚地。
著名的上官姓人有上官婉儿、上官金虹。
3.皇甫:皇甫姓人口大约6.4万人。
该姓氏多源流姓氏群体,它源自官职名称,算是贵族姓氏。
该姓氏的名人有皇甫嵩、皇甫规等。
4.令狐:该姓氏约有5.5万人。
令狐辈名人不少,唐朝著名诗人令狐楚,常与白居易、刘禹锡共同赋诗唱和,在唐代令狐家族出过几个宰相,堪称显贵。
5.诸葛:诸葛起源于葛氏,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存在,乃是葛氏为避难而改的姓,如今已经很少见。
该姓氏最著名的人当属《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
各个姓氏的来源姓氏:家族系统的称号。
为姓和氏的合称。
中国的姓源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家族的称号。
氏隶属于姓。
自秦汉以后,姓氏不分,合二而一。
姓在母系氏族社会以后,逐渐增多,来源极广。
主要来源于封国名、谥号、爵位名、官名、居地、职业等。
夏、商、周时期贵族间区别不同血缘关系的一种制度。
姓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
传说黄帝住姬水之滨,以姬为姓;炎帝居姜水之旁,以姜为姓。
皇天以大禹治水有功,赐姓为姒。
此外,部落首领之子亦可得姓。
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嬛、依等十二姓,其中有四人分属二姓。
又祝融之后,为己、董、彭、秃、妘、曹、斟、芊等八姓。
这些是远古有代表性的一些姓。
夏、商时期,贵族有姓氏。
姓的分支为氏,意思相当于家或族。
夏王室为姒姓,另有霸主昆吾为己姓,己姓中有苏、顾、温、董、豢龙等氏。
商王室为子姓,另有霸主大彭、豕韦为彭姓。
商代还有条氏、徐氏、萧氏等十三个氏,周初分赏给鲁卫等国君主。
有关周代姓氏制度,见于记载者较多。
周王为姬姓,侯国之君和卿大夫有同姓和异姓的区别。
到春秋时,可考的有姬、姒、子、风、嬴、己、任、祁、芊、曹、妘、董、姜、偃、归、曼、熊、隗、漆、允等二十二姓。
虽然周代贵族有姓,但只有女子才称姓,未婚女子如齐姜、宋子,齐、宋为国名,姜、子为姓。
已出嫁女子,如江芊、栾祁,江、栾为夫家国、氏名,芊、祁为女子本人的姓。
当时有同姓不婚的习俗,故称贵族女子的姓以示与夫家之姓有所区别。
周代实行宗法制,有大、小宗之别。
一个氏的建立表示一个小宗从大宗(氏)分裂出来,另立门户。
建立侯国要经周王认可,卿大夫立新家要得到君主允许,称之为“胙之土而命之氏”。
贵族获得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以国名为氏。
诸侯国君主以受封的国名为氏。
如晋重即晋文公重耳,以国名晋为氏,重为重耳的简称;鲁申即鲁僖公申,国名鲁为氏,申为名。
②以邑名为氏。
卿大夫及其子孙以采邑名为氏。
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姓氏是中国人的重要身份标识,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有很多古老的姓氏,其中一些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时代。
本文将介绍中国最古老的22个姓氏。
1. 皇甫皇甫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传说皇甫姓源于伏羲氏的玄孙伯宗,后来分为多个分支。
皇甫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皇甫谧、皇甫冉和皇甫正。
2. 赫连赫连是中国北方少数民族历史上的姓氏,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
赫连姓源于游牧民族赫连部,后来成为北魏时期的王族姓氏。
赫连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赫连勃勃和赫连昌。
3. 田常田常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田常姓起源于商朝末年的贵族田氏,后来分为多个分支。
田常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田常子和田常仲。
司马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
司马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贵族司马氏,后来成为西汉时期的王族姓氏。
司马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司马相如和司马懿。
5. 淳于淳于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
淳于姓起源于春秋时代的贵族淳于氏,后来成为战国时期的大族姓氏。
淳于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淳于髡和淳于意。
6. 东方东方是中国历史上少数民族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东方姓起源于游牧民族东方氏,后来成为汉族姓氏。
东方姓在中国历史上也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东方朔和东方念。
7. 南宫南宫是中国历史上古老的姓氏之一,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南宫姓起源于战国时代的贵族南宫氏,后来成为汉族姓氏。
南宫姓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有名的人物,例如南宫萧和南宫义。
我国最长的复姓有哪些1.我国现存的复姓有81个:欧阳、太史、端木、上官、司马、东方、独孤、南宫、万俟、闻人、夏侯、诸葛、尉迟、公羊、赫连、澹台、皇甫、宗政、濮阳、公冶、太叔、申屠、公孙、慕容、仲孙、钟离、长孙、宇文、司徒、鲜于、司空、闾丘、子车、亓官、司寇、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漆雕、乐正、宰父、谷梁、拓跋、夹谷、轩辕、令狐、段干、百里、呼延、东郭、南门、羊舌、微生、公户、公玉、公仪、梁丘、公仲、公上、公门、公山、公坚、左丘、公伯、西门、公祖、第五、公乘、贯丘、公皙、南荣、东里、东宫、仲长、子书、子桑、即墨、达奚、褚师。
吴铭2.中国古代复姓大全a安陵安平安期安阳b白马百里柏侯鲍俎北宫北郭北门北山北唐奔水逼阳宾牟薄奚薄野c曹牟曹丘常涛长鱼车非成功成阳乘马叱卢丑门樗里穿封淳子d答禄达勃达步达奚淡台邓陵第五地连地伦东方东里东南东宫东门东乡东丹东郭东陵东关东闾东阳东野东莱豆卢斗于都尉独孤端木段干多子e尔朱f方雷丰将封人封父夫蒙夫馀浮丘傅余g干已高车高陵高堂高阳高辛皋落哥舒盖楼庚桑梗阳宫孙公羊公良公孙公罔公西公冶公敛公梁公输公上公山公户公玉公仪公仲公坚公伯公祖公乘公晰公族姑布古口古龙古孙谷梁谷浑瓜田关龙鲑阳归海h函治韩馀罕井浩生浩星纥骨纥奚纥于贺拨贺兰贺楼赫连黑齿黑肱侯冈呼延壶丘呼衍斛律胡非胡母胡毋皇甫皇父j兀官吉白即墨季瓜季连季孙茄众蒋丘金齿晋楚京城泾阳九百九方睢鸠沮渠巨母k勘阻渴侯渴单可汗空桐空相昆吾l老阳乐羊荔菲栎阳梁丘梁由梁馀梁垣陵阳伶舟冷沦令狐刘王柳下龙丘卢妃卢蒲鲁步陆费角里闾丘m马矢麦丘茅夷弥牟密革密茅墨夷墨台万俊昌顿慕容木门木易n南宫南郭南门南荣o欧侯欧阳p逄门盆成彭祖平陵平宁破丑仆固濮阳q漆雕奇介綦母綦毋綦连祁连乞伏绮里千代千乘勤宿青阳丘丽丘陵屈侯屈突屈男屈卢屈同屈门屈引r壤四扰龙容成汝嫣s萨孤三饭三闾三州桑丘商瞿上官尚方少师少施少室少叔少正社南社北申屠申徒沈犹胜屠石作石牛侍其士季士弱士孙士贞叔孙叔先叔促水丘司城司空司寇司鸿司马司徒司士似和素和夙沙孙阳索阳索卢t沓卢太史太叔太阳澹台唐山堂溪陶丘同蹄统奚秃发涂钦吐火吐贺吐万吐罗吐门吐难吐缶吐浑吐奚吐和屯浑脱脱拓拨w完颜王孙王官王人微生尾勺温孤温稽闻人屋户巫马吾丘无庸无钩五鹿x息夫西陵西乞西钥西乡西门西周西郭西方西野西宫戏阳瑕吕霞露夏侯鲜虞鲜于鲜阳咸丘相里解枇谢丘新垣辛垣信都信平修鱼徐吾宣于轩辕轩丘阏氏y延陵罔法铅陵羊角耶律叶阳伊祁伊耆猗卢义渠邑由因孙银齿尹文雍门游水由吾右师宥连於陵虞丘盂丘宇文尉迟乐羊乐正运奄运期z宰父辗迟湛卢章仇仉督长孙长儿真鄂正令执头中央中长中行中野中英中梁中垒钟离钟吾终黎终葵仲孙仲长周阳周氏周生朱阳诸葛主父颛孙颛顼訾辱淄丘子言子人子服子家子桑子叔子车子阳宗伯宗正宗政尊卢昨和左人左丘左师左行刘文额尔达力蔡斯浩赏斛斯夹谷揭阳复姓的来历有几种情况:一、由封邑而来。
闾丘-闾丘先生:,著名春秋时期齐国隐士。
齐桓公在社山闾丘先生。
闾丘先生:。
著名春秋时期齐国隐士。
齐桓公在社山打猎。
和十二位父老慰劳桓公。
桓公为他们免租免役。
他未加致谢。
且要桓公赐以富贵寿考。
说:“选良吏。
平法度。
臣得寿矣;赈之以时。
臣得富矣;令少敬长。
臣得贵矣。
”桓公听取其主张。
与管仲谨修政教。
终成霸业。
作品名称,齐宣王出猎于杜山。
创作年代,汉代。
作者,刘向。
王曰:“父老苦矣!”谓左右赐父老田。
不租。
父老皆拜。
闾丘先生独不拜。
闾丘王曰:“父老以为少耶?”谓左右复赐父老无徭役。
父老皆拜。
闾丘先生又不拜。
王曰:“拜者去。
不拜者前。
”曰:“寡人今日来观。
父老幸而劳之。
故赐父老田不租。
父老皆拜。
先生独不拜。
寡人自以为少。
故赐父老无徭役。
父老皆拜。
先生又独不拜。
寡人得无有过乎?”闾丘先生对曰:“唯闻大王来游。
所以为劳大王。
望得寿于大王。
望得富于大王。
望得贵于大王。
”王曰:“天杀生有时。
非寡人所得与也。
无以寿先生;仓廪①虽实。
以备灾害。
无以富先生;大官无缺。
小官卑贱。
无以贵先生。
”闾丘先生对曰:“此非人臣所敢望也。
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平②其法度。
如是臣可少得以寿焉;春秋冬夏振之以时。
无烦扰百姓。
如是臣可少得以富焉;愿大王出令。
令少者敬长。
长者敬老。
如是臣可少得以贵焉。
今大王幸赐臣田不租。
然则仓廪则虚也;赐臣无徭役。
然则官府无使焉。
此固非人臣之所敢望也。
”齐王曰:“善。
愿请先生为相。
”。
对应译文。
齐宣王到社山打猎。
社山的老百姓有十三人一起来慰问宣王。
宣王说:“父老们辛苦了。
”就吩咐左右的官吏赏赐父老们田地不必纳税。
父老们都拜谢。
但闾丘先生不拜。
宣王说:“父老们嫌赏赐太少吗?”又吩咐左右官吏再赏赐父老们不必服劳役。
父老们都拜谢。
闾丘先生又不拜。
宣王说:“拜谢的人可以离开。
不拜谢的人前来。
”并且说:“寡人今天来此。
很荣幸的得到父老们的慰问。
所以赏赐父老们田地不必纳税。
父老们都拜谢。
先生你独不拜。
寡人自认为赏赐太少。
百家姓大全《百家姓》是中国流行最长,流传最广的一种蒙学教材。
它共收有姓氏504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60个,绝大部分是中国人常见的姓氏。
中国古代对族姓很重视,《百家姓》的出现正适应了人们追根认祖的需要。
而且它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诵读和记忆,能让初学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背完数百个姓氏并且快速认识四五百字,因此极具实用价值。
《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读来顺口,易学好记,与《三字经》《千字文》相配合,成为中国古代蒙学中的固定教材,该书颇具实用性,熟悉它,于古于今都是有裨益的。
《百家姓》是中国独有的文化现象,流传至今,影响极深:它所辑录的几个姓氏,体现了中国人对宗脉与血缘的强烈认同感。
2009年,《百家姓》被世界纪录协会收录为中国最早的姓氏书。
本书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既是孩子们了解中国姓氏的寻根宝典,也是普及古代文化的启蒙读物。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冯陈褚卫蒋沈韩杨朱秦尤许何吕施张孔曹严华金魏陶姜戚谢邹喻柏水窦章云苏潘葛奚范彭郎鲁韦昌马苗凤花方俞任袁柳酆鲍史唐费廉岑薛雷贺倪汤滕殷罗毕郝邬安常乐于时傅皮卞齐康伍余元卜顾孟平黄和穆萧尹姚邵湛汪祁毛禹狄米贝明臧计伏成戴谈宋茅庞熊纪舒屈项祝董梁杜阮蓝闵席季麻强贾路娄危江童颜郭梅盛林刁钟徐丘骆高夏蔡田樊胡凌霍虞万支柯昝管卢莫经房裘缪干解应宗丁宣贲邓郁单杭洪包诸左石崔吉钮龚程嵇邢滑裴陆荣翁荀羊于惠甄曲家封芮羿储靳汲邴糜松井段富巫乌焦巴弓牧隗山谷车侯宓蓬全郗班仰秋仲伊宫宁仇栾暴甘钭厉戎祖武符刘景詹束龙叶幸司韶郜黎蓟薄印宿白怀蒲邰从鄂索咸籍赖卓蔺屠蒙池乔阴郁胥能苍双闻莘党翟谭贡劳逄姬申扶堵冉宰郦雍郤璩桑桂濮牛寿通边扈燕冀郏浦尚农柴瞿阎充慕连茹习宦艾鱼容向古易慎戈廖庾终暨居衡步都耿满弘匡国文寇广禄阙东欧殳沃利蔚越夔隆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后荆红游竺权逯盖益桓公万俟司马上官欧阳夏候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治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辕轩令狐钟离宇文长孙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丌官司寇仉督子车颛孙端木巫马公西漆雕乐正壤驷公良拓拔夹谷宰父谷梁晋楚阎法汝鄢涂钦段干百里东郭南门呼延归海羊舌微生岳帅缑亢况后有琴梁丘左丘东门西门商牟佘佴佰赏南官墨哈谯笪年爱阳佟第五言福百家姓终趣味组图:乳名叫阿宝最新百家姓排名1 王2 李3 张4 刘5 陈6 杨7 黄8 孙9 周 10 吴11 徐 12 赵 13 朱 14 马 15 胡 16 郭 17 林 18 何 19 高 20 梁21 郑 22 罗 23 宋 24 谢 25 唐 26 韩 27 曹 28 许 29 邓 30 萧31 冯 32 曾 33 程 34 蔡 35 彭 36 潘 37 袁 38 于 39 董 40 余41 苏 42 叶 43 吕 44 魏 45 蒋 46 田 47 杜 48 丁 49 沈 50 姜51 范 52 江 53 傅 54 钟 55 卢 56 汪 57 戴 58 崔 59 任 60 陆61 廖 62 姚 63 方 64 金 65 邱 66 夏 67 谭 68 韦 69 贾 70 邹71 石 72 熊 73 孟 74 秦 75 阎 76 薛 77 侯 78 雷 79 白 80 龙81 段 82 郝 83 孔 84 邵 85 史 86 毛 87 常 88 万 89 顾 90 赖91 武 92 康 93 贺 94 严 95 尹 96 钱 97 施 98 牛 99 洪 100 龚101 汤 102 陶 103 黎 104 温 105 莫 106 易 107 樊 108 乔 109 文 110 安111 殷 112 颜 113 庄 114 章 115 鲁 116 倪 117 庞 118 邢 119 俞 120 翟121 蓝 122 聂 123 齐 124 向 125 申 126 葛 127 柴 128 伍 129 覃 130 骆131 关 132 焦 133 柳 134 欧 135 祝 136 纪 137 尚 138 毕 139 耿 140 芦141 左 142 季 143 管 144 符 145 辛 146 苗 147 詹 148 曲 149 欧阳 150 靳151 祁 152 路 153 涂 154 兰 155 甘 156 裴 157 梅 158 童 159 翁 160 霍161 游 162 阮 163 尤 164 岳 165 柯 166 牟 167 滕 168 谷 169 舒 170 卜171 成 172 饶 173 宁 174 凌 175 盛 176 查 177 单 178 冉 179 鲍 180 华181 包 182 屈 183 房 184 喻 185 解 186 蒲 187 卫 188 简 189 时 190 连191 车 192 项 193 闵 194 邬 195 吉 196 党 197 阳 198 司 199 费 200 蒙201 席 202 晏 203 隋 204 古 205 强 206 穆 207 姬 208 宫 209 景 210 米211 麦 212 谈 213 柏 214 瞿 215 艾 216 沙 217 鄢 218 桂 219 窦 220 郁221 缪 222 畅 223 巩 224 卓 225 褚 226 栾 227 戚 228 全 229 娄 230 甄231 郎 232 池 233 丛 234 边 235 岑 236 农 237 苟 238 迟 239 保 240 商241 臧 242 佘 243 卞 244 虞 245 刁 246 冷 247 应 248 匡 249 栗 250 仇251 练 252 楚 253 揭 254 师 255 官 256 佟 257 封 258 燕 259 桑 260 巫261 敖 262 原 263 植 264 邝 265 仲 266 荆 267 储 268 宗 269 楼 270 干271 苑 272 寇 273 盖 274 南 275 屠 276 鞠 277 荣 278 井 279 乐 280 银281 奚 282 明 283 麻 284 雍 285 花 286 闻 287 冼 288 木 289 郜 290 廉291 衣 292 蔺 293 和 294 冀 295 占 296 公 297 门 298 帅 299 利 300 满相关文章>>·名人成长离不开早期识字阅读·王姓宝宝起名字大全幼儿阅读百家姓的好处中国人是最重视祖先、家族的,直到今天,人们初次见面,问的第一个问题常常就是“您贵姓”。
闾丘姓的来源
闾丘姓是一种较为古老的姓氏,其来源有两种可能性。
一种可能是因为家族居
住地在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而得名,另一种可能是因为先祖曾经担任了该地方的闾丘官职而得名。
家族居住地说
闾丘姓的家族居住地据说在今天的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境内,这里的一座山叫
做闾丘山。
根据《晋书·地理志》的记载,在这座山上曾经有一座古城墙,名为闾
丘城。
根据这个说法,闾丘姓可能是以所居住之处命名,这种说法也被学者所认同。
官职名称说
据《百家姓》所载,闾丘姓来自晋代,当时担任闾丘官职的人有闾丘杼、闾丘
晖等人。
因为他们担任的是这个官职,所以家族便以官职名称为姓氏。
姓闾丘的名人
闾丘姓在历史上并不常见,但还是有一些闻名于世的人物。
下面是一些姓闾丘
的名人和他们的传记。
闾丘杼
闾丘杼(lu:2 qiu1 zhu1)是春秋时期的魏国大夫,被誉为。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中国姓氏大全标准版一、中国姓氏的来源中国人在母系氏族社会的时候就有"姓"了,是跟母亲的姓."姓"是"女"和"生"组成,就说明最早的姓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如黄帝,姓公孙,生于轩辕之丘,故称为轩辕氏,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
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后来儒家用伦理解释了这一条。
二、中国姓氏大全中国的姓氏到底有多少呢?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据,如先秦时期的姓氏书籍《世本》收入18姓875氏,尽管其中有些姓氏没有留传下来,但绝大部分都使用至今。
两汉以后,一些新的姓氏和由少数民族汉化改姓而来的姓氏大量涌现,唐代初年编修的《大唐氏族志》收录293姓;唐代中叶人林宝编撰《元和姓纂》,收入姓氏1233个;中国古代幼儿启蒙读物中的百家姓是北宋时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宋朝人撰著《通志·氏族略》和《姓解》,分别收的姓氏为2255和2568个。
此外,明朝人陈士元所《姓觿》一书,收录姓氏3625个;王圻撰《续文献通考》,收录姓氏4657个。
百家姓—闾丘姓起源闾丘姓起源_百家姓一、分布地区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
邾国:一称邹国、邾国郡,商、周时期古国名,其时领地在今山东邹县一带。
春秋时期楚国灭邾国,迁其国君至今湖北黄冈一带,遂称其地为邾邑。
秦朝时期在该地设邾县,东晋朝末期被废黜不再。
二、历史来源闾丘(lǘ qiū)姓源出1.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邾国闾丘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2.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婴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三、得姓始祖闾丘婴。
闾丘是春秋时期邾国的一个地名,那时有个贵族被封在这里做首领,他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
在古籍《尚友录》中记载,因为邾国一个叫闾丘的贵族被封到那里,他的家族昌盛起来,便形成了闾丘复姓。
该地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
后来邾国被楚国吞并时,闾丘的公族逃到了齐国。
春秋时期,齐国出了个名人叫闾丘婴,他的家族又昌盛起来,然闾丘婴的后代都不忘他们原来是邾国的贵族,所以这个家族在家谱上的堂号就记作“邾郡”。
邾国是被楚国并吞的,楚国在春秋时很强大,而邾国是个小国,那时周朝廷已经管不了强大的诸侯国吞并弱小诸侯国的事,只好听之任之。
闾丘氏后人奉闾丘婴为闾丘姓的得姓始祖。
四、迁徙分布闾丘氏复姓是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八位门阀。
闾丘氏族人早期活动于山东地区,汉、唐之际在今河南省北部形成望族,以顿丘郡为郡望。
唐、宋时期,陕西、河南均有闾丘氏族人的活动踪迹。
如今北京、上海、日本等地有少量闾丘氏族人分布。
邾国的地理位置在现今的山东省邹城市、滕州市等鲁南一带,以邹城市为主。
首都“邾”位于现今的山东省曲阜东南方的南陬村。
闾丘这个复姓确实不大常见。
按史书记载,曹安(颛顼的后代)为陆终第五子。
周武王时,封其后裔曹挟于邾,且为附庸,建立邾国。
所以,邾国为曹姓国,其爵位为子爵。
西周时期,因为邾国长期受到鲁国压迫,后来一度投靠晋国以求庇护。
姓闾丘的名人
闾丘先生:(生卒年待考),著名春秋时期齐国隐士。
齐桓公在社山打猎,和十二位父老慰劳桓公,桓公为他们免租免役,他未加致谢,且要桓公赐以富贵寿考。
说: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赈之以时,臣得富矣;令少敬长,臣得贵矣。
桓公听取其主张,与管仲谨修政教,终成霸业。
闾丘卬:(生卒年待考),著名战国时期齐国大夫。
年十八岁时,在路上拦住齐宣王,以家贫亲老,要求担任小吏。
齐宣王认为他年纪小,不许。
闾丘卬遂指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年轻者和年老者各有其优点和不足,还强调齐宣王身边有谗人,最终被齐宣王任用。
闾快:(生卒年待考),号闾丘子;魏国人。
著名战国时期阴阳学家。
齐国大夫闾丘婴之后。
据《汉书·艺文志》的记载,闾丘子曾著书十三篇,惜已亡佚不再。
闾丘冲:(公元?~311年待考),字宾卿;高平人(今山东金乡西北)。
著名西晋诗人。
性通达,好音乐,清平有鉴识,博学有文义,王衍誉之为高才。
曾任太傅长史。
闾丘晋太安二年(公元305年),为散骑常侍,奉惠帝命至成都王兵营劳军。
晋怀帝执政时期任尚书、光禄勋。
后在永嘉之乱中遇害。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二卷,已佚。
今存《三月三日应诏诗》二首、《招隐诗》一首,载《艺文类聚》、《初学记》;另有《武悼杨皇后服议》一篇,载《晋书·礼志》。
闾丘均:(生卒年待考),益州成都人(今四川成都)。
著名唐朝文学家。
唐景龙(公元707~710年)中,安乐公主荐为太常博士。
唐景龙四年(公元710年),安乐公主被诛,闾丘均也被贬为循州司仓。
唐九征出镇云南,召为管记,南中碑碣,多出其手。
陈子昂卒后,他以文章著称。
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云:世传闾丘笔,峻极逾昆仑。
闾丘均原著有集,已佚。
闾丘晓:(公元~757年待考),籍贯待考。
著名唐朝大臣。
为人愎戾,好独任己。
唐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出任毫州刺史,杀诗人王昌龄。
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睢阳围急,河南节度使张镐传檄闾丘
晓引兵出救,闾丘晓逗留不进。
镐至,睢阳已陷,镐怒,将戮之。
闾丘晓云:有亲,乞贷余命。
镐曰:王昌龄之亲,欲与谁养。
遂杖杀闾丘晓。
闾丘胤:(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大臣、诗人。
闾丘胤师礼寒山子。
唐玄宗先天元年(公元712年),台州刺史闾丘胤,到任抵达达台州州治临海县后,安顿好眷属,众官接风刚结束,他便带着随从匆匆地往天台县国清寺,寻访寒山子去了。
闾丘胤为何要如此匆忙呢?因为离开京城长安就任时,遇到国清寺高僧丰干禅师说:国朝将从太平转向战乱,国势由盛变衰,只有佛能解救人间之苦难。
天台有活菩萨出世,这就是‘文殊师利’化身的寒山子,你不可错过这个机缘。
并送给他一些寒山子的诗偈。
所以,他刚到任便一心参拜寒山子。
对于这段历史,闾丘胤所撰有《寒山诗》一首: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闾丘方远:(公元?~902年待考),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安徽宿
县)。
著名唐末五代时期道士。
十六岁时便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
二十九岁时,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复诣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学修真出世之术。
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
据称得真文秘诀。
闾丘方远在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常自言葛稚川、陶贞白吾之师友也。
铨释《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将卷帙浩繁之《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名之曰《太平经钞》。
唐景福二年(公元893年),钱塘彭城王钱霮笼络高道,访方远于余杭大涤洞,筑室宇以居之。
钱霮在所撰《天柱观记》中,赞扬闾丘方远实紫府之表仪,乃清都之辅弼。
为此,唐昭宗李晔降诏褒异,并颁命服,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由是显闻吴楚。
南唐沈汾在《续仙传》中记载称:
闾丘远近从学弟子二百多人,其中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阳郑隐瑶,吴郡凌隐周,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之,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
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谦光,鲁国孔宗鲁,十人皆受思真炼神之妙旨。
闾丘方远是弘扬道教南岳天台派的重要人物,特别是他辑录的《太平经钞》,作为一部较完好的《太平经》节钞本,在《太平经》已经严重散失之后,还能大体上显其原貌。
闾丘孝终,(生卒年待考),字公显;吴县人(今江苏苏州)。
著名北宋朝大臣。
曾在黄州任太守。
其时,苏东坡在京城做官,因写诗讪谤朝政,贬到黄州去任团练副使。
苏东坡到黄州以后,在闾丘孝终手下任职,两人从此结下了深厚友谊。
闾丘孝终为官清廉,为人正直,他知道苏轼才高八斗,是个饱学之士,并没有打击、排挤他,而是很敬重他,凡有宴会和交际活动,总要请苏轼一起出席。
闾丘孝终常在黄州筑栖霞楼邀请文人墨客饮酒赋诗,苏轼也常常与会。
为此,苏轼与闾丘孝终交往甚密,友谊深厚。
苏轼官余之暇,在黄州东坡找一块空地,莳花种菜,以作消遣,由此自号东坡居士。
后来,闾丘孝终辞官回苏,居住在一条小巷里,小巷之名即用他
的姓氏命名,称闾丘坊。
此巷名至今仍用,位于苏州市人民路因果巷北。
苏轼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借以激发诗兴。
他到苏州游过虎丘以后,被虎丘优美的风景所吸引,所陶醉。
他写过一首《虎丘诗》,长达二十八行,有句云:入门无平地,石路穿细岭。
阴风生涧壑,古木翳潭井。
湛卢谁复见,秋水光耿耿……极力赞美虎丘之幽美。
而闾丘孝终也常常由得苏轼去游历。
闾丘苏东坡曾说过:过姑苏,不游虎丘,不谒闾丘,为二欠事。
这就是到苏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的出典所在。
后来苏东坡来苏州,总要去看望告老还乡的闾丘孝终。
闾丘观:(生卒年待考),字民表;浙江丽水人。
著名两宋朝将领。
宋靖康初年,曾率部到婺州,及还,遇宋高宗赵构渡江,遂领兵勤王,护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
后心历九任,官至武翼大夫。
闾丘昕:(生卒年待考),字逢辰;浙江丽水人。
著名南宋朝大臣。
举进士入仕,为义乌令,政绩卓著,历监察御史、吏部侍郎。
闾丘宾用:(生卒年待考),著名南宋朝隐士。
宋朝孝廉,隐居吴市,靠耕种赡养双亲。
为人正廉不污,好学能诗,好吟咏。
闾丘露薇,复姓:闾丘(lǘ qiū)[1],是一位著名的电视记者,现供职于凤凰卫视。
她曾因2003年在伊拉克战争时作为在巴格达地区唯一的一名华人女记者进行现场报道,而获得中国观众极大关注,被誉为战地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