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沈的名人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沈氏的历史名人(一)沈诸梁:(生卒年待考),字子高。
著名春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叶氏鼻祖之一。
叶公沈诸梁,春秋时期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因而改姓叶。
叶公生于楚国王室之家,曾祖父是春秋五霸之的其父沈尹戍在吴楚之战中屡立战功。
秦国出兵击退吴军后,楚昭王把沈诸梁封到楚国北疆重镇“方城之外”的叶邑为尹。
叶公采取养兵息民、发展农业增强国力的策略,组织民众修筑了中国现存最早的水利工程,使当地数十万亩农田得以灌溉,比李冰修都江堰早二百多年。
至今,叶公修筑的东陂、西陂遗址保存尚好,见证了叶公治水的历史。
临终之前,叶公留下了“勿以小谋败大作;勿以嬖御人疾庄后;勿以嬖御士疾庄士、大夫、卿士”的遗嘱,教育叶姓子孙后代“亲贤臣远小人”,受到了当时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高度评价。
根据《周礼》规制,叶公去世后,即被立祠享祭。
叶公的后裔为纪念祖上之德与祖居之地,部分改沈为叶,是为叶姓之源。
因此,叶公沈诸梁又是世界叶姓华人公认的始祖。
自战国以后逐渐由中原地区向南方及海外播迁,子孙遍及世界五大洲。
每年清明前后,澧河之滨的叶公共场所墓前,来自海内外的叶姓子孙纷纷回乡祭祖,已成为中原文化旅游的一大景观。
沈庆之:(公元386~465年),字弘先;吴兴武康人(今浙江德清武康镇)。
著名南朝时期的传奇英雄。
沈庆之的哥哥沈敞之,曾为名将赵伦的部下担任征虏参军、监南阳郡,在抵抗南蛮的战斗中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他的弟弟沈劭之,则以庐陵王绍南中郎行参军的身份,在讨伐建安、揭阳等地叛乱军的战斗中大为活跃。
在沈庆之还是幼年的东晋隆安三年(公元399年),五斗米道邪教教主孙泰之侄孙恩发动了有名的孙恩之乱,并派军进攻武康。
当时还年幼的沈庆之便跟随乡族与叛军战斗,并以勇猛闻名。
在那次大叛乱被镇压后,乡邑百姓流转失散,沈庆之耕种田地,勤苦自立,到三十岁时,还是一个和“伟大”“荣誉”绝缘的普通青年。
沈庆之命运的转折点是他与哥哥沈敞之的会面,此时沈敞之已经是赵伦之的征虏参军,监南阳郡。
姓沈的名人
姓沈的名人
阅读精选(1):
沉姓来源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
沈姓的来源沈姓在中国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27位,可以说是一个很常见的姓氏,有很多人都姓沈。
但是这个姓氏到底从何而来呢?下面将为大家介绍沈姓的起源。
沈姓的起源沈姓是一个古老的姓氏,在唐朝就已经有沈姓出现了。
据史书记载,沈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三千年前的商代,那个时候,商朝有一个国家叫做沈国,而沈国的国君就姓沈。
所以可以说沈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时期。
沈姓最早的来源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因为地名而得姓,二是以官职名作姓。
其中,以地名来命姓,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方式。
沈姓可以追溯到沈周国,这也是沈姓在古代所居住的地方。
而以官职名作姓,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现象。
在古代的官僚制度下,人们可以通过入仕为官来得到一个官职名字,这个官职名字就可以作为他的姓氏。
比如明朝时期的大将沈括,这个“沈”字就是他担任的一个官职名称。
姓沈的名人作为一个常见的姓氏,沈姓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名人,下面为大家介绍几位。
沈括沈括,字子才,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天文学家和军事家,也被誉为“明朝学术泰斗”。
他曾经参与了《永乐大典》的编纂工作,撰写了《梦溪笔谈》,还在军事方面有很出色的成就,被誉为“文武全才”。
沈从文沈从文,字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小说家和诗人,被誉为“现代文学泰斗”。
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边城》和诗集《野草》等。
沈阳沈阳是中国辽宁省的一个城市,以它为名的“沈”就是沈姓。
沈阳是比较有名的旅游城市之一,有长城、故宫、北陵、沈阳草莓节等著名景点。
姓沈的分布沈姓在中国的分布比较广泛,尤其是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比较集中。
在江苏省苏州市,沈姓人口是最多的,占总人口的1%左右。
而在浙江省湖州市,沈姓人口比例则更高,达到了1.5%左右。
姓沈的百家姓在《百家姓》这本书中,也有关于沈姓的记载。
下面来看一下:千字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沈姓,其人以沉着、安静为主,也暗示了沉着应对困境、远离争斗也是一种上乘之德。
百家姓:西门豹、赵孟、尚稷、高堂生、蓝皮冠、宰父、谷梁、东门利、东郭、南宫、子车、失宠、毋丘、成侯、吕梁、杏花村、贺循、车封、申屠、巨鹿、井泉、封演、端木、皋比、羊角、谯周、闻人、汝鄢、欧阳、太史、甫里、公孙、令狐、孔宣、裘宗、宗政、濮阳、公冶、夹谷、宗室、岳帅、长孙、司马、沈毋、韩威、司寇、夏侯、卫瓘、祁连、段干、百里、呼延、公羊、梁丘、赫连、司徒、宓不齐、公西、浦东、公冶、宗政、钟离、长孙、轩辕、司空、丰、賈、段、陆、秦、白、紀、司马、上官、欧阳、夏侯、诸葛、闻人、东方、赫连、皇甫、尉迟、公羊、澹台、公治、宗政、濮阳、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慕容、鲜于、闾丘、司徒、司空、丌官、司寇、子车、亓官、司马、巫马、公西、颛孙、壤驷、公良、夹谷、宰父、公仪、卢、江、山、狄、谷梁、宋、茅、庞、熊、纪、舒、屈、祖、井、胡、单、柔、商、裘、国、计、琴、后、况、亢、缑、师、巩、厍、聂、晁、勾、敖、融、冷、訾、辛、阚、那、简、饶、空、曾、毋、沙、乜、养、鞠、须、丰、巢、关、蒯、相、查、後、荆、红、游、竺、权、逮、盖、益、桓、公洛、伯赏、轵、辕、令旗、官、子车、颛孙、端木、巨野、公良、澹台、公治、宗政、淳于、单于、太叔、申屠、公孙、仲孙、轩辕、令狐、锺离、宇文、长孙、宗政、濮阳。
中国历史故事-晚清忠臣沈葆桢简介沈葆桢是怎么死的?人物档案姓名:沈葆桢别名:沈振宗、沈幼丹、沈翰宇谥号:文肃国籍:中国民族:汉所处朝代:清朝出生地:福建省侯官县出生时间:公元1820年去世地点:江苏省江宁去世时间:公元1879年职业:两江总督、南洋大臣封爵:一等轻车都尉追赠:太子太保主要成就:主持福州船政局,创办南洋海军;建设台湾,击退日本侵台阴谋沈葆桢是晚清时期重臣,为封疆大吏,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女婿,是清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沈葆桢生于公元1820年,去世于公元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清朝道光二十七年进士,籍贯福建侯官。
沈葆桢进士及第后,选庶吉士,授编修之职,后升为监察御史。
咸丰五年,外派为官,任江西九江之父,次年任广信知府。
晚清之时太平天国起义影响甚大,沈葆桢因为在太平军起义的时候,保存了广信而为天下人所知。
后因为此功,升任为广饶九南道道台。
咸丰十年,原本因为得罪上司而离职的沈葆桢被重新启用,授其赣南道道台之职。
沈葆桢最后以父母年老为由婉辞。
咸丰十一年,受曾国藩的邀请,前往安庆大营,帮助曾国藩办地方团练,受到曾国藩重用。
后来出任江西巡抚,后捕杀了太平天国幼天王、洪仁轩等人,立下大功。
公元1867年接替左宗棠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
因为左宗棠离去的死后,造船厂还没有建成功。
所以他一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修建船坞和机器厂,同时开设艺童学堂,培养专业人才。
后来在沈葆桢的带领下,此船坞造船二十艘,分布在各个海口。
同治十三年,日本人以琉球船员被高山族所杀为理由,发动侵台战争。
沈葆桢被任命为钦差大臣,赶赴台湾督促海防建设,兼理各国事务大臣,与日本交涉,要求其撤兵。
沈葆桢一到台湾,便向日本军事当局交涉撤军,与此同时也不忘加强海上防务工作。
在府城与澎湖增建炮台,安放西洋巨炮;在安平厦门间装置海底电线;增调淮军精锐入台。
更是调来诸多战舰,镇压澎湖、台湾,以防止日本的突然进攻。
全台人民齐心协力抗日的情绪,以及严阵以待的防务,充沛的弹药粮饷,都让日本军忌惮不已。
沈姓历史名人和现状100字1、沈万三沈万三,原名沈富,也就是沈秀,他的名字叫仲荣,又叫万山,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浙江乌程县南浔镇。
元末明初沈佑之子,富商之子。
元末,随父亲迁往周庄,以耕作为业。
帮着陆道源做生意,赚了一大笔钱。
全力经营商贸,很快就成了江南首富,资产巨万,田产逾吴下。
他的足迹遍布南京,苏州,吴江,举世闻名。
在洪武年间,他出资重建了长城和南京城,但因被明朝皇帝怀疑,被流放云南。
在流亡的过程中,他又回到了茶马古道,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生活。
洪武十二年逝世,葬于周庄银子浜.2、沈括沈括,汉族,生于杭州钱塘县(今浙江杭州),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和科学家。
沈括出生于官宦世家,自幼便跟随父亲四处游历。
嘉佑八年,举人举人,授扬州司理官。
宋神宗时,他参加了王安的改革,被任命为太子中允,监察御史,提举司,史馆检讨,三司使。
元丰三年,出延州,又兼鄜延路安抚使,镇守边关,与西夏抗衡,后来在永乐一役中被贬。
晚年迁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并在梦溪园中安居.绍圣二年,于1095年病逝,终年65。
3、沈雁冰茅盾,本名沈德鸿,本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活跃分子。
茅盾出身于一所颇具新意的家族,自幼接受新式教育。
后来进入北京大学预科,进入商务印书馆,开始中国文学的革新,成为中国革命文学的先驱者。
其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春蚕》、《夜读偶记》等。
茅盾在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四日,自觉身患重疾,捐出二十五万元,以奖励茅盾文学奖,以激励当代优秀小说的创作。
姓沈的历史名人有哪些姓沈的历史名人有:沈括、沈约、沈万三、沈钧儒、沈周等。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姓沈的历史名人1、沈括: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汉族,浙江杭州钱塘县人,北宋政治家、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
其代表作《梦溪笔谈》,内容丰富,集前代科学成就之大成,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2、沈约:沈约(441-513年),字休文,吴兴郡武康县(今浙江湖州德清县)人。
南朝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
沈约少时孤贫,笃志好学。
南朝宋初年,官任奉朝清。
入齐,任征虏记室,太子令兼著作郎等职。
隆昌元年(494年),任国子祭酒。
后助萧衍登帝业,官尚书仆射,封为建昌县侯。
天监二年,任尚书左仆射、中书令、前将军,不久又提升为尚书令,兼太子少傅。
天监九年),改任左光禄大夫,兼任侍中、太子少傅。
3、沈万三:沈万三(有说生于1286年,另有两说1330年和1328年;卒于1394年),本名沈富,字仲荣,俗称万三,万三者,万户之中(第)三秀,所以又称万三秀,作为巨富的别号。
元末明初商人、巨富。
吴兴南浔(今属浙江湖州)人,元至顺间随父沈佑迁居平江路长洲县东蔡村(今江苏昆山周庄东垞)。
4、沈钧儒:沈钧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浙江嘉兴人,字秉甫,号衡山。
清末进士。
早年留学日本。
回国后参加辛亥革命。
1912年加入中国同盟会。
五四运动期间,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
曾任国会议员、广东军政府总检察厅检察长、上海法科大学教务长。
5、沈周:沈周(1427—1509),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竹居主人,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明四家之一,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沈雁冰: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8期文/何立渡沈雁冰(茅盾)不是一个职业政治家,不是一个职业革命家,但他却与政治、与中国革命有着不可割裂的紧密关系。
他是上海早期共产党组织的成员,是中国第一批共产党员,也是文坛第一个共产党员。
大革命失败后,沈雁冰于1928年流亡日本,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此后,沈雁冰便长期以党外人士身份从事党领导的革命文化事业。
他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大革命做了很多工作,而这些工作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中央秘密联络员沈雁冰的神秘女友“钟英”沈雁冰(1896-1981),笔名茅盾,浙江桐乡人,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1916年8月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从事翻译和编辑工作。
1919年末,沈雁冰开始接触马列主义,就在这时候他结识了陈独秀。
1920年初,陈独秀从北京来到上海,在法租界环龙路老渔阳里2号自己的寓所约见陈望道、李汉俊、李达和沈雁冰。
沈雁冰赞同和支持陈独秀在上海继续出版《新青年》杂志,并在白天繁忙的编辑事务后积极为《新青年》撰稿。
与此同时,陈独秀、李汉俊、陈望道等开始讨论筹组上海共产党组织的问题。
1920年5月左右,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为上海共产党早期党组织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经过—段时间的酝酿,8月左右,首先由陈独秀、李汉俊、李达、俞秀松、陈望道、沈玄庐、施存统等人发起建立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
大家推选陈独秀为书记,并由陈独秀等人草拟了一个简单的中国共产党党纲草案,以统一大家的思想。
1920年10月,在李汉俊的介绍下,沈雁冰和邵力子等参加了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此后作为一个思想启蒙者和文学活动家进入有组织的革命活动的行列,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沈雁冰在1957年4月所写《回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时说:“小组开会在陈独秀家里。
会议不是经常开,主持人多是陈独秀。
开会时,有一个苏联人,中国名字叫吴廷康,很年轻,好像是顾问,他是共产国际派来做联络工作的……小组在当时有个名称,我忘记了,但不叫共产党,也不叫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沈姓的来源,姓沈的名人本文是关于沈姓的来源,姓沈的名人,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沈一、寻根溯祖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二、郡望堂号【堂号】 "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
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
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
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
著有《梦溪笔谈》。
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相当于现在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相当于现在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三、历史名人沈约:南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声律学家。
他是《二十四史》中《宋书》的作者。
他首创"四声"之说(把每个字分为平、上、去、入),指出如何运用声调变化,能使诗歌动听,讲求声律对仗,推动诗歌走向格律化,在文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创新。
著有《晋书》、《四声谱》等书。
今天的国语注音符号,就是以《四声谱》演变而来的。
沈氏名人古代名人:1.沈约:南朝梁文学家,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历仕宋、齐二代,官至尚书仆射等职,对古体诗向律诗的转变,有一定的的影响,为“永明体”诗的开创者之一。
2.沈周:明朝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江苏人。
3.沈括:北宋最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钱塘(今杭州)人,其《梦溪笔谈》是我国古代科技史名著。
4.沈铨:清画家,浙江人。
5.沈景:明代戏曲理论家、作家,字伯英,号宁庵、词隐,历任吏部官员,江苏人。
6.沈亚之:唐文学家,字下贤,元和进士,浙江人。
7.沈传师:唐书法家,江苏人。
8.沈自晋:(沈景之侄)文学家,江苏人。
9.沈庆之:南朝宋官至太尉,浙江人。
10.沈葆桢:道光年间进士,初任知府,后任京官,福建人。
11.沈德符:明文学家,万历举人,浙江人。
12.沈家本:光绪进士,浙江人。
13.沈德潜:字确士,号归愚,江苏长洲(今吴县)人,乾隆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是清代著名诗人,享年96岁。
当代名人:1.沈克非:医学外科专家,曾任南京、上海医学院院长,浙江人,享年76岁。
2.沈尹默:书法家、诗人,浙江人,享年88岁。
3.沈钧儒:字衡山,浙江嘉兴人,清光绪进士,后留学日本。
北伐时任浙江省秘书长,参加辛亥革命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
抗日战争期间,率先响应中共建立名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在国统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政协副主席,享年88年。
4.沈鹏: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人。
5.沈雁冰:笔名矛盾,著名作家,任中央文化部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浙江桐乡人。
沈姓的传说故事沈姓是中国姓氏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在中国历史上,沈姓的人物多有卓越成就,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沈姓也有不少传说故事,其中既有令人感动的佳话,也有令人咋舌的传奇。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沈姓的传说故事。
一、沈万三沈万三是沈姓中的一个传奇人物。
据传说,他原是明朝一名普通的农民,因善良勇敢而被朝廷任命为官。
他在任职期间,秉持着忠诚、勤奋、公正、廉洁的原则,努力为民众服务,深得人民爱戴。
有一年,沈万三所在的地方遭遇了一场大旱,民众生活极其困苦。
沈万三心系百姓,不惜一切代价,想方设法为民众解决渴饮之苦。
他决定用自己的家产购买大量食盐,将其投入到干井中,以期增加井水的盐度,让民众喝到有盐味的井水,解决渴饮之苦。
沈万三的做法得到了民众的拥护和支持,不少人表示愿意跟随他的行动,为民众的生活出一份力。
然而,这种做法却遭到了当时的官员的反对。
他们认为这种做法不仅不合法,而且会影响到盐业的稳定发展,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
沈万三却坚定地认为,自己的做法是为了民众的利益,是负责任的表现。
最终,他的做法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和支持,成为了一项有益于民众的制度。
二、沈从文沈从文是一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的瑰宝。
他的小说、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独具特色,他善于以平实、朴素、自然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他的作品涉及到广泛的主题和题材,包括家庭、爱情、友情、人生、自然等等,展现了丰富的人性和生命的多样性。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启迪人心、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力量。
沈从文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他在文学创作上不断追求卓越,不断突破自我,成为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广泛的赞誉。
然而,他的一生也经历了不少波折和挫折,他曾被迫离开祖国,流亡海外,过着流浪的生活。
对于很多读者而言,沈泽民是一个陌生的名字。
实际上,沈泽民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有一定影响的作家、翻译家和评论家。
他竭尽全力编辑译介西方文学作品和社会改革方面的文章,同时撰写一些评论,他创作小说比哥哥沈雁冰(茅盾)早了8年。
沈泽民还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活动家之一,他是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前的第一批党员之一,对共产主义的理论和工会运动及早期革命文学的宣传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曾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1931年赴鄂豫皖苏区工作后,担任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常委等职务。
1933年11月20日,在湖北省黄安县(即今红安县)天台山病逝,年仅33岁。
青年时代的沈泽民,先后参加了“少年中国学会”、“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和“文学研究会”,行走在文学和革命的双行线。
他俨然是位带浓厚文学气质的青年革命家,即先是文学青年,再是理想青年,然后是叛逆的青年、反抗的青年。
我们简要回顾一下他的成长经历。
沈泽民,1900年6月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沈雁冰之弟。
沈泽民的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由于患骨癌死于1906年的夏天,当时沈泽民只有6岁,沈雁冰只有10岁,但其母陈爱珠非常坚强,勇敢地负起了培养子女的重任。
“乡党群称女丈夫,含辛茹苦抚双雏。
”这是茅盾1970年怀念母亲所作的诗中的两句。
“女丈夫”是指他的母亲陈爱珠,“双雏”就是指他和他的胞弟沈泽民。
沈雁冰是我国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
他奋斗的一生,对弟弟沈泽民也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父亲临终时留下遗言:“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
”母亲又时刻叮嘱沈雁冰:“要做一个有志气的人,要给弟弟泽民做个榜样。
”沈雁冰用他的实际行动证明,他不愧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好哥哥。
在这一点上,沈氏兄弟很像当年的鲁迅和周作人兄弟。
沈泽民幼时身体一直比较弱,3岁时候病倒了,父亲开了药方,吃了没用;外公的门生都是医生,一起会诊,也束手无策。
沈括(约1031年——1097年),北宋科学家。
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著有百科全书性质的《梦溪笔谈》。
他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医学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成就和贡献,在化学、工程技术等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
此外,沈括在文学、音乐、艺术、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造诣。
而它突出的成就主要集中在《梦溪笔谈》中。
《宋史·沈括传》称他“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
李约瑟评价沈括“可算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了”。
1979年7月1日为了纪念他,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在1964年发现的一颗小行星2027命名为沈括。
沈万三:原名沈富,元代中期随其父由湖州南浔迁至周庄东坨,以躬耕起家,后来凭借周庄特有的地理优势通番,进行海外贸易活动。
最终成为“资产巨万、田产遍天下”的江南首富。
沈度(1357——1434),明书法家。
华亭(属今上海淞江)人,字民则,号自乐。
善篆、隶、真、行、八分书,其书婉丽飘逸,雍容矩度,最为明成祖所赏。
官至侍讲学士。
与其弟粲名重一时,号大小学士。
沈周(1427 ——1509):明代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属今江苏吴县)人。
博览群书,文学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
擅画山水,多江南山川、园林景物,师法董源、巨然、黄工望。
兼工花卉、鸟兽、人物。
为明代吴门画派四家之一。
著有《石田集》、《石田诗钞》等。
沈和:戏曲作家,所作杂剧时人称为"蛮子关汉卿"。
沈德潜(1673——1769)清代诗人、诗论家。
字确士,号归愚。
长洲(江苏苏州)人。
著有《说诗晬语》、《沈归愚诗全集》等。
沈葆桢(1820——1879),清末大臣。
福建侯官(属今福州)人。
原名振宗,字幼丹。
林则徐女婿。
道光进士。
初任监察御史,1861年任江西巡抚,镇压太平军,捕杀幼天王洪天贵福,1866年调任福建船政大臣,主办福州船政局。
1874年为钦差大臣,办理台湾等处海防。
沈德潜沈德潜( 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 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
乾隆元年( 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
其诗多歌功颂德之作,但少数篇章对民间疾苦有所反映。
所著有《沈归愚诗文全集》。
又选有《古诗源》、《唐诗别裁》、《明诗别裁》、《清诗别裁》等,流传颇广。
之死九老之首沈德潜是清朝大臣中的九老之首,活到九十七岁,而且位极人臣,官拜太子太傅,虽说是个名誉衔,但在清朝,能有这个头衔的人像白乌鸦一样稀少。
沈德潜活得长,但发迹却很晚,考上进士,点翰林那年,已经六十七岁皤然一老了。
不过,科场蹭蹬的沈德潜,却是一个名满江南的老名士,诗做得好。
入翰林后,沈德潜例行考试并没有考好,由于乾隆的看重,不仅没有给发下去做知县,反而走进皇帝的南书房,挂上了“上行走”的头衔,从此一路畅通,翻着跟头升了上去。
此公到八十多岁退休之前,一直没有离开皇帝的身边。
如此好运的沈德潜,唯一的凭借,就是一手好诗,以及低调而且善于迎合圣意的老道功夫。
因此,有人认为,沈德潜其实是乾隆的枪手,乾隆的诗,实际上是沈的手笔。
不过,看过一些乾隆御制诗之后,沈给乾隆的诗修改润色应该没错,清史稿也说,他曾为乾隆校正《御制诗集》。
但捉刀代笔好像不确,因为乾隆的诗实在太差,有的像张打油,有的则像散文码齐了押上韵,实在不大可能出自一个诗坛老手的手笔。
(老名士兼老大臣的沈德潜,十几年伴君伴虎,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没有透露半点“给皇帝改文章”的得意,由此挣来了逐年增加的恩遇,功名利禄,死了之后谥美号,立祠堂祭祀。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名士活的时候总算安然渡过,但后来还是出事了。
出事的原因,是老名士虽然已经变成了老大臣,但虚荣心却并没用真的丢到长白山或者爪哇国去,无论如何,给皇帝改文章都是难得的荣耀,当时不敢说,却不想从此被湮灭掉,因此,沈在自己的遗稿中,还是留下了表明自家荣耀的明确痕迹。
关于沈燧的介绍沈燧(1891~1932)清代画家。
字馥岩,嘉兴人,工人物。
一作沈璲,字馥庵,亦作馥岩,号丹秋。
浙江嘉兴人。
按《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收入沈燧条,写作“沈燧”,传世沈氏所作《群仙图》等亦作“燧”。
而近年所出《海上画派全集》收入沈氏所作《人物四屏》,其款印均作“沈璲”。
考所据诸作品均不伪,则可知“沈燧“、“沈璲”系同一人,两说俱通。
沈燧为海派名家潘振镛(雅声)弟子。
潘氏早年书画世家,就是晚清知名工笔仕女画家,名振一时,后徙居嘉兴。
潘氏家族之中发扬画艺的存有其子潘琪、侄潘琳、孙女潘文燕、侄孙潘德熙等人;其他子弟则存有仲光勋、沈燧、朱忆著等人,其中以沈馥岩为出类拔萃,馥岩又录至郑牧(传钵),皆擅名艺苑。
沈燧就是清末民初嘉兴名画家,年轻时从师潘雅声,东郊嘉兴东栅口,生平嗜喷鸦片,晏睡觉晏起至,作画常常在下午。
传世沈燧作品多属款写于海上,其名亦被列为“海派画家”之列于,或其亦曾寓居海上,惜史无详有载,严禁而之。
沈燧画作远法改琦(七芗)、华嵒(玉壶外史),近师潘振镛。
前人评改琦画作云“笔姿秀逸”,评华嵒画作云“笔意纵逸跌宕,粉碎虚空,……机趣天然”,评潘振镛作云“风姿绰约,修洁雅淡”。
种种风貌,在沈燧的画作中都隐约可寻端倪。
故此作署“拟玉壶外史(华嵒)画法”,绝非虚言。
这幅沈燧所并作《桃源问津图》所画陶渊明《桃花源记》故事图,图中渔人登舟进桃源,源里之人见而异之,牵老将雏立而猜谜之情景跃然纸上,画面用笔妩媚动感,反反复复写意不致发枯,设色古雅温和,人物造型生动中富沉雄之意,观看之令人存有目不暇接、时时生趣之趣,洵为佳作。
此作款记“己巳小春”之作,则当是1929年,沈燧三十九岁所并作。
沈燧四十二岁壮年即为卒,若假以天年,必当更存有昌明。
沈世昌简介历史
沈世昌,原名沈家洪,1850年生于广东江门,曾任北洋政府第二推官,第一推官李炎杰之子。
他在北洋政府服务了约三十多年,曾参与编辑《续新政》、《国则》、《政论》及《社会刑法》等多种文件。
北洋调查会把沈世昌提升为第一推官,他依据《临时行政条约》拟定了正规政府的司法机关;他还创建拘牢调查所,审查有罪控告案件,以及成立永远的判官担任法官的职务等。
1907年,沈世昌发动内战灭北洋,国内外默认孙中山为中国现代政治化发展的统治者,被尊称为“中国政治变革先驱”。
1909年,沈世昌受孙中山聘任、施行革命政策,参与改革法律和制度部分,及实施民主改革及调查孙中山政策的执行情况等。
他参加制定《中国共和政府改革条例》、《宪法章院》、《新制律法编》,《民法总则》,并组织司法实施服务系统。
同时,他为南京政府的历史文化发展做出了贡献,成立上海学会,发起公共图书馆建立,加强南京图书馆建设,参与发表《英语短语手册》,著《江门府史》等历史文化文献。
陈益峰:清代玄空风水大师沈竹礽简介陈益峰:清代玄空风水大师沈竹礽简介沈竹礽(1849年-1906年),原名沈绍勋,字竹礽,清浙江钱塘人,生于道光廿九年六月,卒于光绪三十二年六月。
清时著名的风水师、堪舆学家,为玄空风水学的重要人物。
沈氏穷一生精力,将历来视之若秘之玄空风水学苦心研究,更不吝传授与后人,可以说是对近代风水学研究者影响至大的人物之一。
沈公年少时生活坎苛,三岁丧父,十三岁时,太平军陷杭州,一门七口全遭杀害,沈氏还被匪帮虏去,母亲被迫投井身亡。
次年,洋将华尔协助剿匪,救出沈氏,自此他便追随华尔出入战场。
翌年,华尔不幸战死沙场,其后沈氏又被英将戈登招揽,并帮助翻译兵书和训练新兵。
后来沈氏曾向李鸿章提意开凿自牛庄至西伯利亚的运河以防务边陲地带和疏导交通,但被李氏拒绝,沈氏愤而弃军而从商。
沈氏自小对风水学已有强烈兴趣,父亲虽早逝,但沈氏也经常想找一个可供先父安息的吉地,故此便博览群书,又考察不同的墓穴。
沈氏初习三合派风水,后屡经亲自验证,知道此派风水有不少谬误不足之处。
其后发觉有玄空学风水,屡有征验,故此便全心投入研究。
1875年,二十六岁的沈竹礽与姻亲胡伯安到无锡,拜访著名玄空风水大师章仲山之后人,可惜数月来,也未能探得其玄奥。
沈氏后以重金要求借章仲山之宅断观看一晚。
二人遂花上一整夜,将整部宅断抄写下来。
然而,沈氏仍得花上多年时间,方了解此中真谛。
至此,沈氏方可解通由杨筠松至蒋大鸿、章仲山一脉之玄空风水学,并着手重新补入注释,玄空风水学的神秘之门方被真正打开。
沈氏有配偶吴氏、谢氏、袁氏,育有二子:沈祖绵、沈祖芬。
沈氏殁后,长子沈祖绵与其他跟随沈氏的门人将沈氏生前留下来的手稿,结集辑录成“沈氏玄空学”。
此书亦成为玄空风水学研究者必读之书籍。
"沈氏死后,其儿子沈祖绵及众门人分头搜集其生前手稿,并将之辑录成《沈氏玄空学》一书。
此书谈论的是风水学内最秘密的理气学说,书内详尽介绍各个理气法的基本理据和用法,是第一本最完备的玄空风水学专书,亦是学习风水学者必读的入门书籍。
姓沈的名人
阅读精选(1):
沉姓
一、寻根溯祖
1、出自姬姓,以国为姓,是黄帝的后裔。
沈本是上古国名,最早是夏禹子孙的封国。
周初时,武王死后,由年幼的成王即位,周公旦(文王第4子)摄政。
三监不服,与武庚(商纣王之子)勾结,联合东方夷族反叛,后被周公旦所灭。
季载(文王第10子),为周天子的司空,因平叛有功,后成王将其叔叔季载封于沈国,又名聃国。
季载又称冉季载。
聃又写作冉,古时,冉、沈读音相同。
春秋时,沈国为蔡国所灭,季载之后逃奔楚国,其后子孙遂以原国名命姓,称沈氏。
2、出自芈姓,是颛顼帝的后裔。
春秋时,楚庄王之子公子贞被封在沈邑,其后遂以封邑名命姓,称沈姓。
3、出自少昊金天氏,以国为氏。
少昊金天氏裔孙台骀氏之后有人建立沈国,春秋时,为晋国所灭,子孙遂以沈为氏。
二、郡望堂号
【堂号】“梦溪堂”:宋朝时沈括博学能文,累官翰林学士三司使。
他对天文、历算、方志、音乐、医药无所不通。
他开始制造了浑天仪、景表、浮漏等天文仪器。
开创了隙机、浑圆两术和弧矢、割圆术的先河。
著有《梦溪笔谈》。
沈氏因以“梦溪”为号。
【郡望】吴兴郡:三国时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
相当于此刻浙江省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一带地区,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西南)。
相当于此刻河南省颖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地区。
阅读精选(2):
历史上:
沈约(441~513年),字休文,汉族,吴兴武康(今浙江湖州德清)人,南朝史学家、文学家。
出身于门阀士族家庭,历史上有所谓“江东之豪,莫强周、沈”的说法,家族社会地位显赫。
沈法兴(?—621年),湖州武康人,隋末唐初割据势力,自称梁王。
沈亚之,字下贤,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工诗善文,唐代文学家。
沈括(1031-1095),字存中,号梦溪丈人,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学家、改革家。
晚年以平生见闻,在镇江梦溪园撰写了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沈周(1427~1509)明代杰出书画家。
字启南,号石田、白石翁、玉田生、有居竹居主人等。
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生於明宣德二年,卒於明正德四年,享年八十三岁。
不应科举,专事诗文、书画,是明代中期文人画“吴派”的开创者,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沈德潜(1673~1769)字确士,号归愚,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清代诗人。
乾隆元年(1736)荐举博学鸿词科,乾隆四年(1739)成进士,曾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为叶燮门人,论诗主格调,提倡温柔敦厚之诗教。
沈家本(1840—1913)清末官吏、法学家。
字子淳,别号寄,吴兴(今浙江湖州)人。
历任天津、保定知府,刑部右侍郎、修订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法部右侍郎、资政院副总裁等。
沈曾植(1850--1922),浙江嘉兴人。
字子培,号巽斋,别号乙,晚号寐叟晚称巽斋老人、东轩居士,又自号逊斋居士、癯禅、寐翁、姚埭老民、乙龛、余斋、轩、持卿、乙、李乡农、城西睡庵老人、乙僧、乙穸、睡翁、东轩支离叟等。
他博古通今,学贯中西,以“硕学通儒”蜚振中外,誉称“中国大儒”。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
浙江嘉兴桐乡人。
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
沈钧儒,字秉甫,号衡山,汉族,浙江嘉兴人,著名爱国民主人士,中国法学家,政治活动家,曾任民盟中央主席,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和中国政治法律学会副会长等职。
阅读精选(3):
姓沈的女明星
沈春阳
沈春阳(1984正月廿三),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一个普通的家庭。
她是优秀的二人转演员,具备良好的唱功。
沈春阳1984年生于吉林一个二人转艺人之家,自幼学习二人转。
1999年和小沈阳相识并成为搭档。
2005年和小沈阳结婚,2013年,沈春阳主演苦情电视剧《樱桃红》,而获得了大批粉丝,也受到了业内人士的一致肯定。
与此同时,沈春阳获得了第八届华鼎奖“别克之夜”全国观众最喜爱的明星”。
沈佳妮
沈佳妮出生于中国上海,中国大陆女演员,2002年考到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
2004年参演电视剧《平淡生活》,剧中饰演主角优优。
2006年主演话剧国家话剧院版《和空姐同居的日子》,参与拍摄《向天真女孩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