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4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一轮检测)试题岳麓版
- 格式:doc
- 大小:722.00 KB
- 文档页数:12
绝密☆启用并使用完毕前高三考试历史试题2016年9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 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2.“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指的是()A.分封制 B.封建社会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3.据《史记》记载,公元前544年“齐相庆封有罪,自齐来奔吴。
吴予庆封朱方(县名,后改名为丹徒)之县,以为奉邑,以女妻之,富于在齐”。
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A. 分封制全面崩溃 B. 宗法制荡然无存C. 郡县制初现雏形D. 实行郡国并行制4.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
这一做法使()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君主专制造成的失误有所减少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民主观念开始渗透到政治体制5.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由于其出身草莽,自小颠沛流离,且又当过和尚,即位后且残杀功臣,其长相如何在民间有多重版本,而大体可分为两类:①宫廷版:方面大脸,慈眉善目②民间版:五官不正,相貌丑陋(见下图),符合朱元璋真相的是()A.图① B.图② C.图①图②都是 D.有待考证7.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解缙、胡广、杨荣等值文渊阁,参预机务。
高三复习阶段性诊断考试试题文科综合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4页。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答题前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项:1.第I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13.图5是我国北方常见的四合院。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可以说是四合院生活比较典型的写照。
这种房屋建筑与生活状态A.体现唯我独尊心理B.体现商品经济形态C.反映尊卑等级观念D.传递敬天法祖思想14.《三国演义》中有如下描述:“义军见严纲兵来,都伏而不动。
直到来得至近,一声炮响,八百弓弩手一齐俱发。
”有人据此推断三国时火药已应用于战争。
这一推断A.依据充分,结论正确B.依据不充分,结论正确C.依据充分,结论错误D.依据不充分,结论错误15.元世祖忽必烈说:“中书省是朕的左手,枢密院是朕的右手,御史台是用来医朕两只手的。
”这说明元代A.注重权力监督B.实行三权分立C.完善三省六部制D.加强机构分工16.某同学要写一篇关于历史人物评价的小论文,他所搜集的资料中有下列关键词句:“心灵的转向”、“使哲学从天上回到了人间”、“知识的对象是善”等。
该人物最有可能是A.泰勒斯B.苏格拉底C.普罗塔哥拉D.亚里士多德17.下列关于黄宗羲与孟德斯鸠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猛烈抨击专制制度B.提出限制君权的思想C.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8.恩格斯曾这样评价一部著作:“至今还从来没有过这样大规模的证明自然界的历史发展的尝试,而且还做得这样成功。
”这是因为这部著作A.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B.摇撼了理学的理论基础C.建立起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D.在哲学上最终确立人的主体地位19.图6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大事件的发生地。
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
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2.《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
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
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3.《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赛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4.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12月月考试题岳麓版一、单项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2、秦朝统一后,实行“车同轨,书同文,行同轮。
”所带来的深远历史影响有①建立了秦朝君主专制统治②巩固发展了国家的统一③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④便利了郡县制度的推行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4、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5、在影视作品中,人们经常把皇帝称为“陛下”,“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
“陛”的两侧有近臣持兵刃站列,以防不测,群臣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转达。
“陛下”称谓的由来从本质上反映了A.专制皇权不容逾越 B.皇帝安危国之大事C.封建等级制度森严 D.皇帝显示自己威风6、从明朝废丞相到清初增设军机处,反映了A.中央集权制度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内阁掌握国家军政大权 D.封建制度的基础开始瓦解7、希腊城邦公民享有比较充分的政治权利。
主要原因在于A.城邦政体形式多样 B.国民都有公民身份C.城邦经济发达 D.实行公民政治8、有的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的基础B.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的处境C.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的扩充D.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的垄断9、《权利法案》在英国政治史上影响深远,它最主要的作用是A、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B、成立了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专政C、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大权D、维护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0、1787年宪法“采取了比人类迄今所建立的任何政府所采取的还要多的防范和其他难以逾越的措施,以防止走向暴政。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4届高三地理12月月考(一轮检测)试题鲁教版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读南极洲等高线图和南极洲4个气象站气温曲线图,回答1~2题。
1.法拉第站在哈利湾站的(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2.东方站各月气温都比南极点低,主要原因是东方站( )A.纬度比南极点高 B.海拔比南极点高C.受副极地低气压带控制 D.终年盛行西北风图甲为某地气候资料图,图乙为该地牧草成长与需求关系图。
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该地地理事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冬季温和多雨 B.风力堆积地貌广布C.位于中纬度大陆东岸 D.大气污染严重的企业宜建在城市居民区的西北方向4.该地M时间段的牧草不能满足需要,主要原因是( )A.雨雪频繁 B.人类破坏 C.气温太低 D.降水较少湿润系数是指一地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系数越小,则该地干燥程度越明显。
读图,完成5~7题。
5.丁处湿润系数与周围地区差异明显,其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蒸发量大 B.地处盆地,对流旺盛C.山地降水多,蒸发较弱 D.夏季风影响不到,降水少6.丙处湿润系数是( )A.大于0.05 B.小于0.05 C.等于0.05 D.无法判断7.湿润系数在0.05~0.65的地区又分为干旱、半干旱和干旱的亚湿润地区三类,导致其自然植被的覆盖也有很大差异。
图中甲处、乙处和丙处的植被特征反映了(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下图为“南半球某区域示意图”。
2013年11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学习英语时,老师会介绍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所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家族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观念淡漠 D.专制王权强大2.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从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种变革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元史》卷91《百官志》记载:中统、至元间,始分立行中书省,因事设官,官不必备,皆以省官出领其事。
……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由此反映了元代政治的特点是A.中央直接控制各级地方行政B.地方分权各机构相互牵制C.中央对地方实施多层次管理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4.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组成城邦的公民理想人数应以5040人为上限,因为这个数字是个人能认识并充分交流的极限。
关于他的这一想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造就了古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特点B.既体现了对雅典民主原则的认可,又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状况的不满C.反映了古希腊公民强烈的参政意识和集体荣誉感D.与我国的道家思想有某些类似之处5.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我国古代有许多特色鲜明、魅力独特的传统节日。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些传统节日,有的消亡了,有的与其它节日融合了。
春节、中秋、清明等则因其旺盛的生命力而传承至今,这是因为A.家庭因素、孝宗敬祖切合传统文化的主题B.历朝历代的传承与保护C.节日起源的美丽传说在人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D.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一脉相承2.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中书省C.行中书省 D.枢密院3.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4.右图所示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
由此可见,当时A.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蒋介石主张攘外必先安内政策C.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D.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舆论斗争5.义和团被帝国主义勾结清政府剿杀于血泊之中。
义和团运动的失败,导致了清廷媚外虐民面目的充分暴露,使中国人民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多的人走上了反清的革命道路。
对该材料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B.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C.资产阶级民主运动由此兴起D.义和团运动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发展6.某中学历史研究学习小组,收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该组图片体现的最恰当的主题是中共一大会址井冈山会师中共七大会场人民解放军占领总统府A.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 B.新旧民主革命的艰难历程C.中共对民主革命的探索 D.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7.冯友兰教授在《中国哲学史新编》一书中说:“我之所以否定太平天国,因为太平天国要推行神权政治,假如太平天国统一了中国,太平天国的历史将倒退黑暗时期——中世纪”。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历史12月检测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每小题2分,共60分)1、1.明太祖朱元璋发布圣谕,要求百姓“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
”可见其治国思路是( )A.强化王权服务专制 B.顺其自然各安生理C.君权神授服从天命 D.提倡儒家尊崇伦理2、确切地说,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首次()A.文化革命运动B.社会变革运动C.学术交流运动D. 思想解放运动3、百家争鸣时期,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持相反观点的是()A.荀子和庄子B.墨子与孟子C.庄子与墨子D.孟子与荀子4、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这主要表现在()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D.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5、韩非子主张君主专制,黄宗羲抨击君主专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都有利于封建统治B.前者反动,后者进步C.都具有民主色彩D.都体现了当时社会变革的要求6、在中国历史上,先秦诸子百家的成了中华文化的正统和主流;实际上主宰了两千年来专制朝廷的庙堂政治;则占据了民间社会的广阔天地,成为幽人隐士的精神家园;只有在刹那辉煌之后烟消云散。
上述空白处应依次填入A.儒家、道家、墨家、法家B.法家、儒家、道家、墨家C.儒家、道家、法家、墨家 D.儒家、法家、道家、墨家7、顾炎武说:“博学于文,行已有耻,自一身以至天下国家,皆学之事也。
”这说明他( )A.主张学以致用 B、反对封建专制C、主张男女平等D、对宋明理学深恶痛绝8、下列与绘画艺术无关的成语是()A、杯弓蛇影B、胸有成竹C、双管齐下D、得心应手9、篆刻、书法和绘画一起成为中国古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在: ( )A、魏晋时期B、明朝中叶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10.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采以上ABCD分别代表了四种字体,依次排列正确的是()A.小篆、甲骨文、隶书、行书B.甲骨文、小篆、隶书、行书C.隶书、小篆、甲骨文、行书D.甲骨文、行书、小篆、隶书11、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12、话本和明清小说兴起和繁荣的根本原因是 ( )A.城市经济繁荣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B.市民阶层兴起为话本和小说的兴起与繁荣提供了阶级基础C.通俗文学的发展D.话本和小说通俗易懂13、京剧脸谱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
山东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一轮检测)化学试题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A)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时,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O 16 S32 Cl 35.5 Fe56 Cu 64第I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加碘食盐中主要添加的是KIO3B.日常生活中无水乙醇常用于杀菌消毒C.绿色食品是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食品D.在空气质量日报中CO2含量属于空气污染指数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干冰、液态氯化氢都是电解质B.Na2O2晶体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C.Na2O、Fe2O3、Al2O3既属于碱性氧化物,又属于离子化合物D.根据是否具有丁达尔效应,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通过化合反应制得FeCl2和Fe(OH)3B.7.8gNa2O2与CO2完全反应,转移0.2mol电子C.Na、Fe分别与不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所得溶液均呈中性D. NaHCO3、Na2CO3、(NH4)2CO3三种固体受热后均能生成气体4.下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A.干燥Cl2 B.吸收HCl C.制取Fe(OH)2沉淀 D.稀释浓H2SO4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通常与胶体的性质有关②四川灾区重建使用了大量钢材,钢材是合金③“钡餐”中使用的硫酸钡是弱电解质④太阳能电池板中的硅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金属与非金属的交界位置⑤SO2使高锰酸钾溶液和品红溶液褪色原理相同⑥水陆两用公共汽车中,用于密封的橡胶材料是高分子化合物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①②⑤⑥ D.③④⑤⑥6. 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8g熔融的KHSO4中含有0.05N A个阳离子B.22.4 L O2气体中,含有电子数为16N AC.2L 0.5mol·L1-的醋酸溶液中含有CH3COO-N A个D.常温常压下,1 mol NO2气体与水反应生成N A个NO3-离子7.已知2SO2+O22SO3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2的能量B.SO2和O2的总能量一定高于SO3的总能量C.SO2的能量一定高于SO3的能量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8. 下列关于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A.CCl4可由CH4制得,可萃取碘水中的碘B.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成分都是碳氢化合物C.乙醇、乙酸和乙酸乙酯能用饱和Na2CO3溶液鉴别D.苯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因此苯不能发生氧化反应9.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A.无色溶液中:K+、Na+、MnO-4、SO2-4B.含大量Fe2+溶液中:K+、Cl-、NO-3、Na+C.加入Al能产生H2的溶液中:I-、NO-3、SO2-4、NH+4D.在酸性溶液中:NH+4、Na+、Cu2+、ClO-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层结构相同的微粒,其化学性质一定相似B.第三周期非金属元素含氧酸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C.非金属元素的原子两两结合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D.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结果11. 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嫦娥三号”将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
山东省桓台第二中学2014届高三12月月考(一轮检测)语文试题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一、(15分。
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船舷(xián)恫吓(hè)喝(hè)倒彩喁(yú)喁私语B、模板(mó)确凿(záo)豁(huò)免权不足齿数(shǔ)C、遒劲(jìng)馄饨(dun) 补给(jǐ)舰直栏横槛(jiàn)D、供(gòng)认行(háng)伍压轴(zhòu)戏削(xiāo)足适履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璀璨钉书机劳燕分飞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返聘三部曲黄发垂髫差之毫厘,谬以千里C、遴选过渡期得隆望蜀麻雀虽小,五脏俱全D、行迹佼佼者为人处世己所不与,勿施于人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有些企业领导趁企业改制,想方设法要职工下岗待业,而去________工价低廉的外地民工。
②为了侦破“11·9”连环大爆炸案,英国警方________了大量目击者,从中发现了一些破案的线索。
③今年卫生部和世卫组织对当前中国的艾滋病疫情进行了联合________,认定中国的感染人员共约7万人。
A、雇佣查访评定B、雇用察访评估[]C、雇用查访评估D、雇佣察访评定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镇水神兽’被挖引发四川暴雨成灾”的言论在上流传,记者就此事采访了相关专家,专家表示,这样的说法纯属不经之谈。
山东省淄博市桓台二中2014届高三历史12月月考(一轮检测)试题岳麓版2013年12月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4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以及答题卡一并交回。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纸规定的地方。
第Ⅰ卷注意事项:第Ⅰ卷为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要求。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择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直接写在本试卷上。
1.如图,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
星宿的分野,一般按列国来分配,如左表;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如右表。
从左表到右表的变化主要反映了A.“天人感应”的思想B.中国古代早期的天文学成就C.“君权神授”的思想D.中央集权的加强2.《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
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
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
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3.《范文正公集·政府奏议》称:“我国家革五代之乱,富有四海,垂八十年,纲纪法度,日削月侵,官壅于下,民用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出现《政府赛议》所称情况主要是由于A.秦朝为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B.西汉初的“无为而治”引起匈奴南侵和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C.唐朝中期,地方节度使形成了严重威胁中央的藩镇割据局面D.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举措埋下了北宋中期积贫积弱的祸根4.据编纂于万历四十年(1612年)的《潞安府志》记载:“万历初,遵例鼓铸制钱,一时铜价腾跃数倍,而监造官与匠役减去铜料.杂以铅锡,愚民见利争趋,日有私铸,虽论死不止。
而制钱堆积不能行。
”从材料可知万历年间A.潞安府为当地最高行政管理机构,分管地方监察B.政府对铸币缺乏相应的监管机制,金融秩序混乱C.“制钱堆积不能行”主要是因为当时铜钱铸造过多D.部分官民唯利是图,铸钱质量低劣,社会危机深重5.研读下表(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的相关数据),对其解读正确的是①中国古代科技曾经长期领先世界,为人类文明进程作除了突出贡献②新航路的开辟和世界市场的出现,使中西科技发展趋势发生了逆转③受西方近代科技的冲击,中国明清科技发展迟缓,最终被西方超越④封建制度和小农经济造成的社会环境不利于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A.①③① B.①④ C.②③ D.①②④6.右图是1909年春刊发在上海《时务报》上讽刺清政府的漫画。
某学习小组对此进行解读,最恰当的是A.灵活的策略B.洋人的朝廷C.无奈的选择D.末日的徘徊7.2013年4月26日,法国总统奥朗德在上海交大发表演讲时称:对法国人来说,在上海生活不会有“异乡”感,因为上海过去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或许某一天巴黎也会成为“西方的上海”。
上海曾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是因为近代上海A.在城市发展中接受了法兰西浪漫情怀的熏陶B.法国租界曾是旅居在此的法国巴黎人的思乡旧梦C.城市建筑的法式特点突出,烙有浓郁巴黎风情的印记D.受西方文化影响,发展为古老与现代、传统与时尚的国际大都市8.学者朱兆华认为:“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既避免了多党竞争、互相倾轧造成的政治动荡,又避免了一党专制,缺少监督导致的种种弊端。
”“这种体制内的监督”指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新时期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政治的举措9.《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
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
”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A.两极格局 B.单极世界 C.多极化和多元化 D.“一超多强”10.《明经世文编选录》载:“番中本无盐硝、火药、亦无铳炮器具,后因中国之人接济往来,私相教习,违犯严禁,将带出境,以济番人之用……若今明开通税之门,略同互市之法,火铳、火药公然交易,得番人无用之物,济番人有用之器,是持其柄而授之兵也。
”材料反映的思想是A.主张扩大火铳、火药的交易 B.反对实行海禁C.主张实行海禁 D.主张积极开展对外贸易11.清代学者陶煦记载“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
故上自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重农抑商政策的长期推行 B.精耕细作农业的形成和发展C.封建土地私有制居于主导地位 D.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推行12.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
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C.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已经确立13.加州大学教授彭慕兰(Kenneth Pomeranz)认为:英国及欧洲的工业化即“欧洲奇迹”,几乎完全是一种“历史的偶然”,18世纪中叶以前的中国与西欧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区别,只是煤的广泛使用和西欧与新大陆的关系这两项“根本性的突破”,才使西欧胜出。
由此可见西欧得以胜出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 B.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 D.中国社会制度落后14.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
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
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
…‘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15.据1932年的《财富》杂志统计,美国有3400万成年人和儿童没有任何收入,失业人数占当时美国总人口的近3成,这还没有把将近1000万的农民包括在内,否则情况还要严重。
后来罗斯福新政中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是A B C D16.下图是我国某地城乡居民年人均收入表,图中的城乡差距扩大是因为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建立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行D.经济特区的广泛建立17.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
”材料所说的“异质”A.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B.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C.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D.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18.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科技固然成绩突出,但“这些成果技术方面停滞于农业和手工业的经验工艺的水平上,在理论上始终贯穿着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变幻莫测的道、气等概念来建构学术体系,……混有大量的荒诞不经的反科学的成份。
”这主要表明中国古代科技A.缺乏理性精神 B.求善而不存真C.具有很强的封闭性 D.落后于西方国家19.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介绍西方时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
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
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国A.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已经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C.由闭关锁国到主动开放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20.1918年《东方杂志》发表文章——《迷乱之现代人心》。
文章认为:盲目输入西方学说,导致国家基本政治道德原则丧失、精神破产,造成通俗主义、平凡主义受推重,盲从欧美之风盛行。
该文针对的是A.中体西用思潮 B.维新思潮 C.马克思主义 D.新文化运动21.如果为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拟定一个主题,最恰当的是A.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C.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完成 D.一五计划取得的辉煌成就22.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最美好的德行,正是借着这种德行,人们才能治国齐家。
”在此,色诺芬肯定了苏格拉底A.对否定神的地位而作出的贡献B.为挽救社会道德而付出的努力C.对古希腊哲学进步而作出的贡献D.为后世人文主义发展所起的启蒙作用23.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将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B. 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C.注重行政区划管理 D. 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4.1972年中日建交,新千年后小泉六次参拜靖国神社,中日关系走入低谷。
2006年10月安倍晋三来华访问,最近因日本“国有化”钓鱼岛使中日关系再次走入低谷。
以上事实说明A.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矛盾不可调和B.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不容乐观C.日本对外政策随国内外形势的改变而改变D.日本与中国有着共同的经济利益25.1912年9月27日,《时事画报》发表了漫画《中华民国将来之希望》,图中的火车满载货物。
结合所学推测,作者的意图可能是A.希望孙中山领导同盟会推翻清朝统治 B.赞美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短暂春天C.期望孙中山搞民生建设实现国家富强 D.发起国民革命,反对北洋军阀统治高三一轮检测历史卷第Ⅱ卷注意事项:第Ⅱ卷3道题,共50分。
第Ⅱ卷所有题目的答案考生必须将用黑色签字笔、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规定的Ⅱ卷答题栏位置。
26.(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材料二美国联邦政府——据《1787年宪法》材料三英国首相为政府首脑,由议会多数派领袖担任,议会可罢免首相,二者互相牵制,只要能保住议会多数党的地位,首相可连任。
(1)据材料一、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3分)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各有什么特点?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美国的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异?(2分)产生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27.(17分)影响决策的因素很多,每一次的决策都有历史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