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
- 格式:pdf
- 大小:177.44 KB
- 文档页数:11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案(5)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对小说《小英雄雨来》的理解和分析,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特点。
3.帮助学生理解小说传达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1.理解《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
2.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1.把握《小英雄雨来》传达的正能量和价值观念。
2.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讨论。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重点回顾小说中雨来的行为举动。
第二步: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展开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提出至少一种观点,并进行理由支撑。
第三步:整合讨论1.汇总各小组的讨论结果,让学生归纳总结出“真正的勇敢”意味着什么。
第四步:阅读理解1.让学生课前预习小说内容,然后进行课堂阅读,教师带领学生分段理解,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主要情节和人物形象。
第五步:角色扮演1.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他们选择小说中的角色,进行角色扮演,展示出各自角色的性格特点。
第六步:思考讨论1.引导学生就小说中雨来所表现出的勇敢和正义,展开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内在价值观。
五、课堂作业1.要求学生在家继续阅读《小英雄雨来》,并写下自己的感想和理解。
2.让学生根据小说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以“我的小英雄”为题的读后感。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文章中的价值观念,并通过角色扮演等方式加深对人物的认识。
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德修养。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师们有所帮助,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更好地理解《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正能量。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案(4)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故事情节,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内容。
2.能够领会小说《小英雄雨来》中蕴含的友爱、勇敢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心与勇气。
3.能够模仿故事中的主人公行为,培养学生的助人为乐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领会小说《小英雄雨来》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难点1.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
2.如何激发学生讨论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思考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讲解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在他人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帮助他们?第二步:学习新课1.老师朗读课文《小英雄雨来》,让学生仿照朗读。
2.分组讨论课文中的关键情节,共同理解故事内容。
3.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突出故事中的情感。
4.教师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说《小英雄雨来》中的主题。
5.整理教学重点,巩固学习成果。
第三步:拓展延伸1.给学生提供互相帮助的情境,引导他们进行角色扮演。
2.提供相关绘本故事,让学生进行阅读,理解友爱和勇敢的重要性。
3.分组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帮助他人的经历。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通过学生分享的日常经历,评价学生的爱心和勇气。
五、课堂提问1.《小英雄雨来》中的雨来为什么要送他自己的妈妈去上班?2.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像雨来这样的行为值得称赞吗?3.如果你在街上看到一个迷路的小孩,你会怎么帮助他?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故事的理解。
2.让学生写一篇心得体会,谈谈自己对《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的感悟。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领会《小英雄雨来》这个故事中的道德内涵,培养他们的爱心和勇气。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案(5)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本课主要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掩护李大叔,与鬼子进行智斗的故事。
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感受雨来机智勇敢的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如何从文本中提炼信息,理解人物品质,还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培养也处于关键时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人物品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2.教学难点: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雨来的英雄品质;学会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雨来的英雄事迹。
2.情感教学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雨来的品质,培养爱国情感。
3.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概括人物品质。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
2.相关历史背景资料。
3.雨来英雄事迹的视频资料(可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或黑板报,展示雨来的英雄事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称雨来为小英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描绘雨来英雄事迹的句子,体会雨来的品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模仿雨来的英雄形象。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朗读表达情感。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概括雨来的英雄品质。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18课《小英雄雨来》第一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小说《小英雄雨来》的内容,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能够在教师指导下认真朗读教材课文,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学生能够通过讨论与表演的形式,深入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
二、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情节,把握主要内容。
2.认真朗读教材课文,提高阅读能力。
3.通过讨论与表演,加深对故事的理解与体会。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他们通过朗读更好地理解故事。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与感受。
四、教学准备1.课文《小英雄雨来》的课本。
2.课堂板书、教学录音机等教学辅助工具。
3.学生准备好课文朗读。
五、教学过程1.引入(5分钟)–让学生回顾前几课所学的内容,引导他们联想到雨来这个小英雄会做些什么。
2.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轮流朗读课文,着重纠正发音错误,让他们正确读出每个字。
3.讲解故事情节(10分钟)–分段讲解《小英雄雨来》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弄清楚主要事件。
4.师生互动(15分钟)–老师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参与讨论,引导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雨来的行为和心情。
5.小组活动(15分钟)–让学生分组表演《小英雄雨来》的片段,可以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人物。
6.总结回顾(5分钟)–和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引导他们表达出对故事的感悟和思考。
六、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复述今天学的故事,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内容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阅读和表达能力。
希望学生能在课后继续阅读,并保持对故事的思考与体会。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安排,谢谢大家的配合!。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案(4)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为了掩护李大叔,与鬼子进行智斗的故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雨来的机智勇敢,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故事性的课文兴趣较浓。
但在理解文中深层次的情感和价值观方面,还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了解不多,需要在教学中加以补充。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故事的发展脉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理解雨来为什么能够战胜鬼子,体会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定战争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
3.互动式教学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音频:为学生提供课文朗读的音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相关图片:战争时期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背景。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课堂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战争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朗读音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
4.巩固(10分钟)学生默读课文,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为什么雨来能够战胜鬼子?教师引导学生从雨来的勇敢和智慧等方面进行思考。
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教学目标:1.用较快的的速度默读课文,了解雨来被称为“小英雄”的原因2.能认读本课的生字、多音字、书写课后生字3.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能用列小标题的方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出人物1、介绍作者:“雨来”这个小英雄,是融合作者个人经历、成长中的见闻和思想感情而创作出来的形象。
2、探讨主题: 结合本单元的成长主题边学习边思考:为什么我们称他为小英雄呢?雨来是如何从一名小男孩子成长为一名小英雄的?二、认读字词,理清脉络1、初读课文:初步通过文章的六个部分,感受下故事的发展脉络。
2、认读词语:(1)读音晋察冀、柳絮、扭身、姥姥、吧嗒、塞在怀里唔哩哇啦糠皮枪栓捆绑劫难枪毙扒开尸首)(2)词意解释晋察冀、趔趄、推推搡搡(3).多音字多音字“还、扎、弹、拧”,“ bo 二声”在胳膊一词中读轻声。
三、理清脉络再次回顾文章,在小说的六个部分,分别都讲了哪些故事呢?你能不能试着用几个字或者一个词来概括故事内容呢?课件出示: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第三部分:掩护李大叔第四部分:与鬼子斗争第五部分:河沿上的枪声第六部分:雨来没有死四:理解课文,初识人物1、听朗读,边听边画出雨来游泳本领高的句子,并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写雨来的游泳本领高的?交流:我从这里发现雨来是个()的孩子?喜欢游泳、游泳本领高、灵活、敏捷、调皮、机智、可爱……2、聚焦人物言行,感悟英雄形象仔细的研读课文,说文章的哪一个部分与小英雄直接联系在一起了?雨来掩护李大叔,勇斗小鬼子。
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一节中,我们来寻找英雄特征(一)引读课文雨来低头一看,原来刚才一阵子挣扎,识字课本从怀里露出来了。
(挣扎露书)鬼子一把抓在手里,翻开看了看,问他:“谁给你的?”(夺书询问)(二)学习活动:聚焦三个“说没看见”(1)交流:从敌人的动作和语言中,你有什么发现?(2)雨来又是怎么表现的呢?(3)指导朗读:(4)三次“说没看见”,看到雨来身上哪些闪光点?引导读板书(真勇敢,真坚强,真爱国)四、联系上下文,探寻“成长”原因(一)这种英雄气概是从何而来的呢?原因一:时代大环境。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描写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少年雨来英勇抗日的故事。
课文通过讲述雨来机智勇敢地保护交通员,掩护干部,与敌人作斗争的经历,展现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
本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富有教育意义,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文中细节描写、感受人物品质方面还需引导。
此外,学生对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中加以练习。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勇品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雨来的英勇品质。
2.难点:学会抓住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运用口语交际和写作表达自己的感受。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相关图片、视频等素材。
2.课文音频:准备课文朗读音频,便于学生跟读、欣赏。
3.黑板:准备黑板,用于板书重点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背景。
教师简介课文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跟读课文音频,感受雨来的英勇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雨来与敌人作斗争的勇敢精神。
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朗读技巧。
部编(统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第六单元-18《小英雄雨来》带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描写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个小学员雨来英勇抗日的故事。
课文通过生动、具体的情节,展示了雨来机智、勇敢、善良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我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顽强斗争、不畏强暴的精神。
本文语言流畅,情节紧凑,富有感染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文中一些专业的抗日战争术语,以及一些地方特色的表达,可能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文中人物情感的理解,以及对于文中象征手法的把握,可能还需要老师的引导。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习文中运用象征手法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英勇抗敌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雨来的英雄事迹。
2.难点:理解文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人物情感的把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战争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增强代入感。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以情促知,引导学生体验雨来的英雄情感。
3.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战争背景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呈现(10分钟)老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
让学生初步感受雨来的英勇形象。
3.操练(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的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老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雨来的英雄情感。
老师引导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18《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是人教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本节课主要讲述了雨来这个小英雄,在抗日战争时期,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敌人作斗争,最终安全脱险的故事。
文章通过讲述雨来的英勇事迹,教育学生要勇敢、机智、坚强,热爱祖国,热爱人民。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理解起来有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勇敢、机智、坚强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难点:理解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寻找答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3.PPT课件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回顾雨来的英勇事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配合,体会雨来勇敢、机智、坚强的品质。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师参与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第【1】篇〗小英雄雨来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习、背诵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快速阅读短文,理解内容,体会短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口语交际。
4、缩写《小英雄雨来》。
教学重点:阅读、口语交际、缩写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和搜集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
时间:5课时课前准备:搜集信息、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1、读读背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2、阅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教学过程:一、读一读、背一背热爱祖国和道德修养的名言。
二、朗读《彭老总拒游北海》,理解内容。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自学:快速朗读(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1、学生围绕问题自学短文,试着解决问题。
2、讨论交流:(1)说说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作者借这件事要表达怎样的思想?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口语交际,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说习惯。
教学过程:一、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
进行过生日,请同学吃饭好不好辩论会。
(围绕这一问题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讨论。
)二、分组讨论要求:发言时实事求是,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说明自己的看法。
三、辩论赛1、将看法一致的学生分成同一组,充分搜集依据。
2、每组都推选几名辩论代表。
其余的当各组的啦啦队。
3、进行辩论赛。
四、总结:表扬积极参与和有创见的同学,相信学生通过这次交流有了自己的判断和选择。
第三、四课时教学内容:缩写《小英雄雨来》教学过程:一、指名读题目要求,使学生初步了解作文内容。
二、读题目要求,思考本次作文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缩写的步骤和方法:(1)读懂原文,把握要点;(2)理清层次;(3)边划边记,逐段删留;(4)整理成文。
三、结合课文,具体指导。
《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共分六个部分,从缩写的基本要求看,缩写时按原文叙述顺序缩,重点是三四部分,其余各部分是非重点内容。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8、小英雄雨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故事《小英雄雨来》的主要情节和寓意。
2.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并能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困难句型。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情节进行创作,写出类似的小故事。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小英雄雨来》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
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经历困难却不退缩、勇敢帮助别人的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2. 生字词•小英雄•困难•勇敢四、教学过程设计1. 热身(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学生间问答的方式引入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将学习的内容。
2. 复述课文(10分钟)让学生跟随老师或同学的朗读,理解文意,然后进行小组复述,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 词语解释和故事讲解(15分钟)解释课文中生词和困难句子的意思,然后讲解故事的背景和情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4. 分组讨论(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小英雄雨来的行为表现,鼓励学生展开自由表达,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5. 创作小故事(15分钟)让学生根据《小英雄雨来》的情节和主题,进行小组创作小故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写出自己的小英雄故事。
五、教学活动安排•通过观看PPT、听音频或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入教学内容。
•组织小组活动,促进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带领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英雄故事,并进行班级分享。
•教师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总结,鼓励学生坚持勇敢做好自己。
六、教学反馈和总结教师可以通过听取学生的回答、观察讨论、书面作业等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及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并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
七、延伸阅读鼓励学生阅读与《小英雄雨来》相关的其他故事或类似主题的文学作品,扩大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小英雄雨来》这篇课文,培养学生的勇气和毅力,并激发学生勇敢做好自己的积极向上的品质。
新部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8《小英雄雨来(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介绍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课文,《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以小英雄雨来的形象感染着读者。
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小英雄雨来在悬崖上救人的英勇事迹,让我们对正能量充满了敬佩之情。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爱心、勇气和责任感。
二、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课文《小英雄雨来》的主要内容与情节发展。
2.能够理解课文中涵盖的道德品质和人生态度。
3.能够通过阅读文本,感悟课文所传达的正能量。
4.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小英雄雨来的形象和事迹。
三、教学准备1.课文《小英雄雨来》的相关教学资料。
2.课堂展示板、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学生课本、笔、笔记本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导入(5分钟)教师先通过提问引入主题,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英雄吗?”“你们最喜欢哪位英雄?”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课要学习的课文《小英雄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导读课文(15分钟)教师向学生普及一下词汇:“英雄”,“悬崖”,“救援”等。
然后指导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解故事主要情节,为后续深入讨论做铺垫。
3. 分组讨论(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一起讨论课文中小英雄雨来的表现,以及对他的评价与感受。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展示他们的想法和看法。
4. 全班分享(10分钟)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分享他们对小英雄雨来的认识和感悟。
鼓励其他同学提出问题和补充意见,促进思想碰撞。
5. 总结概念(10分钟)教师总结全班的讨论结果,强调小英雄雨来的品质和行为对我们的启发。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能否在学习和生活中表现出类似的正能量。
五、教学延伸1.鼓励学生尝试小英雄雨来的行为,如助人为乐、勇敢面对困难等。
2.让学生以小英雄雨来的形象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对他的钦佩之情。
3.鼓励学生分享身边的英雄事迹,促进班级正能量的传播。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小英雄雨来》教案及教学反
思
一、教案设计
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故事主要内容,掌握故事中的生字词。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引导学生正确理解难句。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勇敢、乐于助人的品质。
2. 教学重点
•理解故事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分析故事中人物形象和行为。
3.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启发学生进行思考,提高学生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4. 教学准备
•教材: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
•教具:教材、黑板、彩色粉笔、图片等。
5. 教学过程
第一部分:导入
•利用图片或简短故事引入《小英雄雨来》的内容,引起学生的兴趣。
第二部分:学习
•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重点解释生字生词。
•学生分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第三部分:讨论
•引导学生分析故事中小英雄的行为,启发学生思考勇敢和乐于助人的重要性。
第四部分:总结
•综合讨论故事,总结小英雄的品质和启示。
二、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通过故事《小英雄雨来》引导学生对勇气、乐于助人等品质进行思考,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品格。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故事情节理解不够深入,下一步需要加强对故事细节的讲解和引导。
另外,在教学设计中应更多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背后的意义,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小英雄雨来》教案(优秀6篇)《小英雄雨来》教案篇一温馨寄语: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的憧憬。
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学习目标:1、认识8个生字。
2、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3、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4、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重点难点:重点:体会雨来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难点: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1、利用工具书、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
2、在合作之前要充分的自学,完成自主练习。
3、根据导学案设计的问题展开学习,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打问号,在小组内讨论。
知识链接:抗日儿童团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爆发,中国进入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时期。
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全国的一切爱国力量,包括广大少年儿童在内,都积极投入了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抗日根据地建立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等青年组织,受党的委托,直接领导抗日儿童团及其他儿童组织的工作。
1938年10月西北青救会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抗日儿童团的组织章程。
团章规定建立儿童团的宗旨是:1、联合全(西北和华北)中国的小兄弟小姊妹结成好朋友;2、大家共同学习、工作和游戏;3、参加救国工作。
7岁以上14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都可参加。
他们的任务是:1、宣传大家打日本;2、侦察敌情捉汉奸;3、站岗放哨送书信;4、尊敬抗战官和兵;5、帮助抗属来做事;6、学习生产不稍停。
有关抗日儿童团员的故事有《小英雄雨来》《二小放牛郎》《查路条》《小兵张嘎》《鸡毛信》等。
一、自主学习: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边读边想,看看你读懂了什么,在还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3、和同学们交流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讨论一下,看看有没有新收获。
新统编人教四年级下语文18《小英雄雨来(节选)》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小英雄雨来(节选)》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18课的内容。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勇敢的小男孩雨来,为了保护交通员李大叔,与鬼子展开智斗的故事。
课文语言朴实、情节紧凑,充满了悬念,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不仅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还要求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具备了一定的表达和交流能力,能够通过讨论、朗读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然而,对于文中一些较为深刻的情感和价值观,还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培养自己热爱祖国、勇敢面对困难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主要人物和事件。
2.教学难点:理解雨来与鬼子智斗的过程,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和朗读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讨论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朗读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中的重要内容和情节。
2.黑板:用于板书关键词和句子。
3.教学用具:教材、作文本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雨来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雨来”这两个字,然后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如雨来与鬼子的智斗过程,引导学生感受雨来的勇敢和智慧。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教案【第1篇】教材简析《小英雄雨来》选自管桦的同名中篇小说,有改动。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
学习目标①认识“晋”“冀”等8个生字;正确读写“芦苇、苇絮、打扮、脊背、枕头、防备”等词语。
②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
③理解“有志不在年高”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步骤一、谈话导入1.《夜莺的歌声》一课,让我们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儿童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同入侵者作斗争,保卫自己家园的故事。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儿童,在我国的抗日战争中,也屡见不鲜。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一位叫雨来的小英雄。
(板书:小英雄雨来)2、读课题,猜想课文主要内容。
(课文可能主要讲雨来的英雄事迹。
这个环节为下一个环节做铺垫,降低难度)二、初读感知1、、默读,看看课文究竟主要讲了什么并试着给课文各个部分加上小标题。
2、交流。
以下标题供参考:①游泳本领高②上夜校念书③掩护李大叔④勇斗鬼子⑤宁死不屈⑥机智逃生也可以选用课文中的语句作小标题。
引用原句要加引号。
如:①“望着妈妈笑”②“我们爱自己的祖国”③“把缸挪回到原地”④“什么也没看见”⑤“有志不在年高”⑥“雨来没有死”3、小结,交流初读感受。
三、体会“感人之处”1、过渡谈话:这篇课文中,雨来的许多表现确实让人感动,使我们不得不赞叹雨来真是个小英雄。
那么,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可以在边上写写批注。
3、组织全班性的交流。
交流时,不要面面俱到,抓住几处重点的地方讨论即可。
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
只听见子弹向他头上嗖嗖地飞来。
可是后院没有门,把雨来急出一身冷汗。
靠墙有一棵桃树,雨来抱着树就往上爬。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有一窝蜂,嗡嗡地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