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到太阳每天为什么总是东升西落
- 格式:ppt
- 大小:501.00 KB
- 文档页数:22
章节测试题1.【答题】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属于地理问题的有①为什么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②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周瑜?③食物放置久了为什么会发霉?④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地理研究的范围【解答】太阳每天总是东升西落与地球自转有关,新疆的瓜果特别甜与新疆的气候特点有关,这都属于地理问题,而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属于历史问题,食物放置久了为什么发霉则属于生物问题。
2.【答题】如下图阿拉伯人多身着白袍头戴头巾,其原因是()A.地理环境B.传统服饰C.审美观念D.风俗习惯【答案】A【分析】本题是对地理的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由图可知,图中的阿拉伯人主要生活在中东地区,中东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由于气候炎热干燥,多风沙,所以阿拉伯人多身穿白袍戴头巾,这样可以抵御风沙,A 对,BCD错。
选A。
3.【答题】下列选项中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符合的是()A.青藏高原上种植着大量的玉米B.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门窗往往是双层的C.阿拉伯人用骆驼运送货物D.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答案】A【分析】本题重点考查了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生产,难点是掌握我国和世界不同地区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解答】青藏高原由于气温低,所以不能大面积种植玉米,A错;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门窗往往是双层的,这样有利于保温,B对;阿拉伯人位于沙漠地区,所以用骆驼运送货物,C 对;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所以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D对。
选A。
4.【答题】下列关于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是()A.望梅止渴B.负荆请罪C.诸葛亮借东风D.破釜沉舟【答案】C【分析】本题是对地理的基础知识考查。
【解答】望梅止渴、负荆请罪、破釜沉舟都不能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诸葛亮借东风能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的影响,C对,ABD错。
选C。
5.【答题】下列相关事物不正确的是()A.荷兰风车B.西伯利亚狂欢节C.苗族火把节D.沙特阿拉伯沙漠【答案】B【分析】本题是对地理事物考查。
2019-2020学年度浙教版初中科学七年级下册第4章地球和宇宙课后练习五十九
第1题【单选题】
当太阳、地球和月球处于如图所示位置时,地球上可能会出现的天文现象是( )
A、月全食
B、日全食
C、月偏食
D、日偏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太阳外部的大气结构从内到外依次是( )
A、日冕层、光球层、色球层
B、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
C、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D、日冕层、色球层、光球层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2018年7月28日凌晨天空上演了本世纪最长月全食,也叫“血月”。
宁波市民观看了这次“最小满月+月全食+火星伴月”的天文奇观。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天是我国的农历初一
B、当天太阳直射点位于地球的北半球
C、月全食时月亮处于地球和太阳之间
D、“血月”是因为火星照射引起的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从农历初一到二十二,月相变化的情况是( )
A、月面面积从小变大,再变小
B、月面面积不断变大
C、月亮升起的时间越来越早
D、月面总是西边亮
【答案】:
【解析】:。
太阳东升西落运用反问太阳东升西落,这似乎是所有人都日复一日看到的自然现象。
我们都熟悉这个过程,并不会在意它的存在。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角度来看事物,那么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就值得我们深思了。
太阳东升西落,这本身就暗示着一个问题:为什么太阳会把它的光芒照耀在地球的两端?这一点为什么不发生改变?这种不变性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我们可以用反问的方式来来思考这个问题。
是因为太阳喜欢让地球两端分别享受它的光辉?还是因为太阳觉得太无聊,于是决定让它的光芒在地球上乱窜?显然,这些说法都是无稽之谈。
这样一来,我们似乎只有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了。
事实上,太阳为什么东升西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旋转的运动,速度大约是每小时1670公里。
而太阳会沿着黄道直线运动,在不同时期,它的位置会在地球的不同位置上。
当地球自转到达正确的位置,太阳才会在地平线上升起。
同样的,当地球自转到相反的位置时,太阳就会在地平线下落。
因此,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是地球自转运动的结果。
然而,这个过程其实更加复杂。
实际上,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轨道是稍微倾斜的,而地球自转的轴线偏移也存在着日运动和年运动的差别,这也会对太阳的位置有影响。
此外,因为地球的自转轴在夏至和冬至时指向的方向不同,太阳在这两个时期的升起和落下时间也会不同。
这一系列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太阳的位置和时间总是处于变化之中。
当然,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不仅仅只是有科学原因解释,还有它本身的意义。
太阳东升西落这个过程可以告诉我们时间的变化和每天的开始和结束。
对于早期的人们来说,这是极其重要的信息。
同时,太阳朝着东方升起,并代表着新的一天的开始。
这也带给人们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和宽慰。
总之,太阳东升西落的现象虽然看似平凡而普通,但是其中蕴藏着许多深刻的问题。
通过反问,我们可以揭示其中的科学原理,也可以理解它对人类文明的重要作用。
太阳东升西落既是自然现象,同时也使我们感知了时间与变化带来的重要含义。
太阳东升西落太阳东升西落的原因是,地球自西向东的自转,相对于太阳就东升西落。
一、太阳东升西落的原理太阳光是平行光,因为地球和太阳的距离有一亿五千万千米,这么远,这么大的太阳射过来的光线,我们一般把它看成平行光线.看成平行光,那么,当一个地方太阳从东北升起,其余任何有太阳升落的地方太阳都是从东北升起。
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北半球时,太阳就会从正东偏北升起,即东北升起,从正西偏北落下,即西北落下。
全球如此。
当太阳直射点直射在南半球时,太阳就会从正东偏南升起,即东南升起,从正西偏南落下,即西南落下。
全球如此。
总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太阳从东北升起,从西北落下;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太阳从东南升起,从西南落下.在二分日,太阳从正东升起,从正西落下.在二至日,太阳偏北偏南的视距最大。
二、阳光的定义阳光是太阳上的核反应“燃烧”发出的光,经很长的距离射向地球,再经大气层过滤后到地面,它的可见光谱段能量分布均匀,所以是白光。
由各种光源发出的光,光波的长短,强弱,比例性质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色光,称为光源色。
太阳光是最重要的自然光源,它普照大地,使整个世界姹紫嫣红,五彩缤纷。
除了太阳光之外,还有其他各种光源,例如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灯光,它是人工光源,比阳光弱得多,而且所含的可见光比例也和阳光不同。
太阳光是一种电磁波,分为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可见光是指肉眼看到的,如太阳光中的红、橙、黄、绿、蓝、靛、紫绚丽的七色彩虹光;不可见光是指肉眼看不到的,如紫外线、红外线等。
“太阳是大地的母亲”,正是有了太阳光的照耀,才使地面富有生气;疾风劲吹,江水奔流,花开果熟,生物生生不息。
人们正在想方设法,利用太阳能。
到了70年代,气象观测站增多了,人们发现撒哈拉大沙漠东部阳光最多,那里年平均日照时数达4300小时;也就是说,每天大约有11小时45分钟的时间能见到光辉灿烂的阳光。
这里是世界上最干燥的地方,没有能遮住阳光的云层;加上这里纬度低,日照时间长,因而成了世界上阳光最多的地方。
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原因
地球是一颗圆形的行星,它围绕自己的轴线自转,这就是地球自转。
它以每小时15度至17度的速度匀速转动,因此,地球自转的周期是约24小时。
对于地球来说,以24小时为一个周期,它的转轴会面向太阳,于是永远朝向太阳,故而自转导致了太阳的东升西落。
2、地球公转
地球也不仅仅是自转,它还有一个叫做“公转”的运动。
它是以每小时30度到37度的匀速,沿着自己的轨道绕太阳公转。
这个周期是大约365天5小时48分46秒,因此,地球每年公转一圈,它的运动会使太阳以一年365天的速度在昼夜之间来回变换,因此导致太阳的东升西落。
二、日出日落的原因
1、日出日落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所造成的,它可以显示出太阳的运行轨道。
一般情况下,一日之内,太阳从东升至西落,因为地球向右旋转,就像人们从地球表面看去,它们会看到太阳从东升至西落。
2、太阳的位置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它决定了太阳从何处升起,落到何处。
一般情况下,太阳在北半球从东升至西落,在南半球从西升至东落。
总之,太阳每天东升西落的原因是由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太阳的位置决定的。
它不仅是地球运行的迹象,也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繁衍生息的标志,太阳东升西落的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重要的作用,也是
我们的生活秩序所完全依赖的因素。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次月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1.我们总是在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因为()A. 地球不停地自北向南自转B. 地球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C. 地球不停地自南向北自转D. 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2.在海边观察远处驶来的轮船,会出现图中①至③所示的现象,这种现象反映的地理事实是()A.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B. 地球是个球体C. 地球绕太阳公转D. 海平面上升3.关于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A. 大洲是面积较大的大陆B. 大洲面积一定比大陆面积大C. 大陆就是大洲D. 大陆及其附近岛屿合称大洲4.能准确地表示地球上任意一点位置的是()A. 人造卫星照片B. 本初子午线C. 纬线D. 经纬网5.“上北下南、左西右东”这一测定方向的方法,应在下列哪一种情况下适用()A. 有指向标的地图上B. 有经纬网的地图上C. 既没有指向标,也没有经纬网的地图上D. 任何地图都适用6.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因为()A. 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转B. 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运动C.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D. 地球始终是斜着身子公转7.下列不属于地图三要素的是()A. 方向B. 比例尺C. 颜色D. 图例和注记8.地球自转和公转()A. 方向相同B. 运行轨道相同C. 周期相同D. 产生的地理现象相同9.下列常见图例与地理事物搭配正确的是()A. 首都B. 铁路C. 公路D. 河湖10.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 位于北半球,中纬度B. 位于东半球,高纬度C. 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 位于南半球,高纬度11.下列比例尺中最大的是()A. B. 1:500000C. 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5000千米D. 五百万分之一12.下列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所表示的内容最详细的是()A. 济南市地图B. 山东省地图C. 中国地图D. 世界地图13.经过精密测算,地球的表面积约为()A. 6371千米B. 40000千米C. 5.1亿平方千米D. 6378千米14.有关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所有的纬线长度都相等,指示东西方向B. 经线相互平行,指示南北方向C. 赤道是最长的纬线D. 纬线指示南北方向,经线指示东西方向15.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地”是指()A. 北极点B. 南极点C. 赤道D. 南极圈16.在中学生科普知识交流会上,小强这样描述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你认为有误的是()A.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B. 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C. 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D. 哥伦布环球航行首次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17.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 0°,160°WB. 20°W,160°EC. 0°,180°D. 90°E,90°W18.在甲、乙两张图幅大小相同的地图上,两地间的距离分别为8厘米、4厘米,这说明()A. 甲图表示的实地地域范围比乙图广B. 进行工程建设选用乙图更为实用C. 甲图的比例尺比乙图小D. 甲图所表示的内容比乙图更详细19.本初子午线是()A. 0°经线B. 0°纬线C. 东西半球分界线D. 赤道20.与60°W经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A. 60°EB. 120°WC. 120°ED. 0°21.图中④地所在的位置是()A. (20°N,160°E)B. (20°N,160°W)C. (20°S,160°W)D. (20°S,160°E)22.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A. 东半球B. 西半球C. 南半球D. 北半球23.关于经纬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北、向南越来越大B.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 所有东经度的经线都位于东半球,所有西经度的经线都位于西半球D. 所有经线都是大小相等的圆,而所有纬线是大小不等的圆2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是()A. 亚洲B. 非洲C. 南美洲D. 南极洲25.小明想在地图上找到叙利亚,最好选择哪种地图()A. 世界地形图B. 世界气候图C. 世界政区图D. 导游地图26.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A. 本初子午线B. 回归线C. 赤道D. 极圈27.表示“南纬、北纬、东经、西经”的符号分别是英语单词中“南、北、东、西”四个方向的首字母.则表示西经的符号是()A. NB. SC. WD. E28.在比例尺为1:100000的地图上,两地图上距离为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A. 200米B. 1千米C. 2千米D. 3千米29.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历史事件是()A. 郑和下西洋B. 麦哲伦环球航行C. 人造卫星的发射D. 人类登上月球30.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A. ①→③→②B. ③→②→①C. ②→③→①D. ③→①→②二、综合题(共40分)31.(12分)读“某区域经纬网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乙),完成下列问题。
太阳高度角与太阳方位角的关系太阳啊,真是个神奇的东西!每天都东升西落,它似乎从不累,也总是按照自己固定的节奏在天上游走。
但是你有没有好奇过,太阳为什么早上从东边升起,下午又到西边去?它又是如何决定白天的角度,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温暖的阳光呢?太阳的这种变化,跟“太阳高度角”和“太阳方位角”有很大关系。
听起来好像很难懂,但其实一点都不复杂!就像是你去街上溜达,太阳的角度告诉你在哪个方向上,晒得最舒服。
首先来说说太阳高度角。
简单来说,这就是太阳离地面有多高,天上的“太阳高度”越大,太阳照到地面的角度就越直,这样你感觉到的阳光就越强烈。
试想一下,夏天的正午,太阳就好像挂在头顶,光线几乎是从天而降,没一点偏差。
所以那时候你感觉特别热,直接把你“晒得火辣辣的”。
如果是冬天呢?太阳低低地挂在天边,光线斜斜地照过来,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偷摸着温暖,弱弱的,没劲儿。
就好比你站在太阳底下,太阳如果是“挂在脖子上”,那就能给你温暖的拥抱;如果它像冬天那样“挂在膝盖处”,那无疑是给你来个冷冷的“打个招呼”罢了。
再来看看太阳方位角。
这个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太阳在天际线上,到底在哪个方向上。
你想啊,太阳每天都会“跑来跑去”,它一会儿在东边,一会儿又跑到西边,甚至早晨跟傍晚,连太阳的样子都不太一样。
太阳方位角,简单说,就是它从正南面出发,沿着地平线向东或西移动的角度。
所以,到了正午,太阳几乎正好在南方的上空,不偏不倚,给你一种“我才是最正宗的太阳”那种霸气感。
反正你站在正午的阳光下,感觉它就是“光照大帝”,无所不在。
可等到傍晚时分,太阳又变得温柔了很多,光线也不那么刺眼,它慢慢地从西边落下,跟你说“拜拜”,让你有种“好像见到了一个久别重逢的朋友”的感觉。
这两者可不只是天文学的数字游戏,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你会发现,太阳高度角和方位角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白天感受到的阳光强度和方向。
比如说,如果你去海边旅游,早上到那儿,太阳刚升起来,太阳高高挂在天上,给你带来一束束照亮大海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