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腰腿痛和颈肩痛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51.51 KB
- 文档页数:10
腰腿痛与颈肩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常见原因和症状。
2. 掌握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基本预防和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管理和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腰腿痛的定义、常见原因和症状。
2. 颈肩痛的定义、常见原因和症状。
3.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基本预防和治疗方法。
4.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管理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常见原因、症状和预防治疗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病例,引导学生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实际表现。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管理技巧,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 投影仪、音响设备等教学设施。
3. 典型病例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腰腿痛和颈肩痛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腰腿痛的定义、常见原因、症状和预防治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病例,让学生了解腰腿痛的实际表现。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管理技巧,分享心得体会。
5. 总结讲解:总结腰腿痛和颈肩痛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强调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小组讨论等。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的质量,包括对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理解和自我管理技巧的应用。
3. 课堂练习:评估学生完成的课堂练习的正确性,以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内容,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自身的教学经验进行调整。
教师也应鼓励学生提出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教学的改进。
八、教学拓展1. 邀请专业人士进行讲座:邀请医生或物理治疗师来校进行讲座,为学生提供更专业的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相关知识。
一、教案基本信息腰腿痛和颈肩痛教案科目:健康教育年级:八年级课时:5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
2. 培养学生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发生。
3. 教育学生掌握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三、教学内容1.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
2. 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
3. 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
2. 主体:讲解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
3. 练习:学生互相检查并纠正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
第二课时:1. 导入:讲解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方法。
2. 主体: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练习。
3. 练习:学生自主进行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练习。
第三课时:1. 导入: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预防措施。
2. 主体:讲解并示范正确的举重姿势和搬运重物的技巧。
3. 练习:学生自主进行正确的举重姿势和搬运重物的练习。
第四课时:1. 导入: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保健方法。
2. 主体:讲解并示范热敷、冷敷和按摩的方法。
3. 练习:学生自主进行热敷、冷敷和按摩的练习。
第五课时:1. 导入: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主体:学生分享自己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的体会和做法。
3. 练习:学生进行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评估,制定个人预防计划。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认知程度。
2. 学生掌握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的情况。
3. 学生能够正确运用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方法。
六、教学资源1. 教材:腰腿痛和颈肩痛知识讲解。
2. 教具: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图示。
3. 辅助材料: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练习图示。
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和常见症状。
2. 示范法:示范正确的坐姿、站姿和睡眠姿势。
3. 练习法:指导学生进行缓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练习。
(完整word)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教案 Word 文档 (3) 科室骨二科教师姓名周杰技术职务护师课程名称腰腿痛
教材
外科护理学
授课方式多媒体授课内容第四十七章第二节
学时
1
授课对象
临床护理实习生
教学日期
主要内容(按教学大纲要求)
一、腰腿痛概述及腰椎解剖概要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处理原则
三、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
四、腰椎管狭窄症定义及临床表现
五、小结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临床表现.
2、能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狭窄症的异同点
3、能知道病人合理佩戴腰围
4、能指导腰椎手术后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及下床
重点难点
重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义、临床表现及腰椎手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难点:腰椎间盘突出的病因、发病机制及护理
主要教学媒体多媒体+腰椎解剖模型
主要外语词汇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syndromes,LSSS)
有关本课题的新进展
理疗在颈肩腰腿痛疾病中的应用
参考资料
《外科护理学》,李乐之、陆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护理学实践与学习指导》,李乐之、陆潜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系统解剖学》,柏树令、应大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护士“三基”自测—外科护理学分册》,喻姣花,人民军医出版社。
腰腿痛和颈肩痛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2. 培养学生掌握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基本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3. 提高学生对腰腿痛和颈肩痛的自我保健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介绍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解释它们是如何影响人体健康的。
2.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病因:分析腰腿痛和颈肩痛的主要原因,如生活习惯、工作环境等。
3.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临床表现: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具体症状,如疼痛、活动受限等。
4.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预防措施:教授学生如何通过改变生活习惯、保持正确姿势等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方法。
5. 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治疗方法:介绍常用的腰腿痛和颈肩痛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
2. 示范法:展示正确的坐姿、站姿等,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如何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腰腿痛和颈肩痛的预防和治疗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等基本知识的掌握。
2. 实践操作: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演示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方法。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检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教材:腰腿痛和颈肩痛相关教材或科普读物。
2.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相关知识。
3. 视频:播放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示范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4. 实物模型:展示人体解剖模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腰腿痛和颈肩痛对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
3. 演示正确的坐姿、站姿等,讲解如何预防腰腿痛和颈肩痛。
4. 讲解腰腿痛和颈肩痛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
腰腿痛与颈肩痛【大纲要求】(补充内容较多)一、腰腿痛(一)概论(补充)腰腿痛:下腰、腰骼、骶骼、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二)椎间盘的解剖(补充)由上、下软骨终板,中心的髓核及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① 软骨终板:厚约1 mm ,连接于椎体与椎间盘之间。
② 髓核:胶冻状胶原物质。
含水量80%,故具弹性和膨胀性。
③ 纤维环。
软骨终板及髓核无血管、神经结构,故椎间盘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
(三)腰腿痛的病因:1.创伤2.炎症3.肿瘤4.先天性疾患(四)腰椎间盘突出症下腰椎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的突出,压迫和刺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两侧坐骨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1.病因:①椎间盘退行性变——基本因素。
②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反复弯腰、扭转动作最易引起)。
③遗传。
④妊娠。
2.分型:①膨隆型——纤维环有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髓核向椎管局限性隆起,但表面光滑——保守治疗。
②突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突向椎管,表面高低不平或呈菜花状——需要手术。
③脱垂游离型——破裂突出的椎间盘组织或碎块脱入椎管内或完全游离——引起神经根症状,还易压迫马尾神经——必须手术。
④Schmorl 结节及经骨突出型前者:髓核经上、下软骨终板的裂隙突入椎体松质骨内;后者:髓核沿椎体软骨终板和椎体之间的血管通道向前纵韧带方向突出,形成椎体前缘的游离骨块。
仅出现腰痛,无神经根症状——无需手术。
【小结TANG】椎间盘突出症的分型与治疗膨隆型——保守。
突出型——手术。
脱垂游离型——手术。
Schmorl 结节及经骨突出型——保守。
3.临床表现(1)病史:外伤史,尤其是弯腰搬重物史。
长期弯腰工作者和职业司机的发病率较高。
(2)症状1)腰背痛。
2)坐骨神经痛:95%发生于L4~5和L5~S l椎间隙。
为放射痛,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跟部或足背。
咳嗽、喷嚏、用力排便等使腹压增加的动作可加重。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类型:(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专业(本、专科)级班授课时间:2007 至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2 学时(其中:理论 2 ,实验:)任课教师:李绍波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大理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外科学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吴在德、吴肇汉编著,2003年第6 版讲授人:李绍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讲授题目:腰腿痛和颈肩痛所属章节:第六十九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l.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了解腰腿痛、颈肩痛的病因和分类。
教学重点:l.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l.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思考题:如何鉴别腰4~5椎间盘突出症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参考资料:1、《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S.Terry Canale[美]主编,卢世壁主译3、《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the 10th edition ),4、《腰椎外科学》(第3版),Herkowitz H N 主编,海涌、郑召民、陈仲强主译腰腿痛和颈肩痛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一、腰腿痛(一)解剖生理概要1.脊柱腰段、骶段生理性弯曲特点:脊柱腰段生理性前凸,而骶段后凸。
当直立活动时,各种负荷应力均集中在腰骶段,尤其是两个相反弯曲的交界处,故该处容易发生急、慢性损伤及退行性变化。
大理学院课程教案(理论教学)课程名称:外科学课程类型:(1 )1、必修;2、选修;3、其它授课对象:专业(本、专科)级班授课时间:2007 至2008 学年下学期计划学时: 2 学时(其中:理论 2 ,实验:)任课教师:李绍波所属学院:临床医学院课程管理部门(教研室):外科学教研室大理学院教务处制课程名称:外科学教材: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出版社),吴在德、吴肇汉编著,2003年第6 版讲授人:李绍波专业技术职务:讲师学历:研究生学位:硕士讲授题目:腰腿痛和颈肩痛所属章节:第六十九章计划学时:2学时教学目的和要求:l.掌握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掌握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3.了解腰腿痛、颈肩痛的病因和分类。
教学重点:l.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难点:l.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原则。
2.颈椎病的分型和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教学方法:讲授法,多媒体辅助教学使用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课件思考题:如何鉴别腰4~5椎间盘突出症和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参考资料:1、《外科学》(第6版),吴在德、吴肇汉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9版),S.Terry Canale[美]主编,卢世壁主译3、《Campbell's Operative Orthopaedics》( the 10th edition ),4、《腰椎外科学》(第3版),Herkowitz H N 主编,海涌、郑召民、陈仲强主译腰腿痛和颈肩痛腰腿痛是指下腰、腰骶、骶髂、臀部等处的疼痛,可伴有一侧或两侧下肢痛、马尾神经症状。
颈肩痛是指颈、肩、肩胛等处疼痛,有时伴有一侧或两侧上肢痛、颈脊髓损害症状。
一、腰腿痛(一)解剖生理概要1.脊柱腰段、骶段生理性弯曲特点:脊柱腰段生理性前凸,而骶段后凸。
当直立活动时,各种负荷应力均集中在腰骶段,尤其是两个相反弯曲的交界处,故该处容易发生急、慢性损伤及退行性变化。
2.脊柱连接、稳定和平衡结构: 脊柱依靠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上、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等将各脊椎连接而成。
骶棘肌、腰背肌和腹肌等协助增强其稳定性。
以上任何一种结构的病损,均会使脊柱的稳定和平衡受到破坏而产生症状。
3.椎间盘构成及特点: 椎间盘是由上、下软骨板,中心的髓核及四周的纤维环构成。
目前多数研究证实,仅纤维环表层有细小血管供应及窦椎神经支配,而软骨板及髓核无血管、神经结构,故椎间盘损伤后难以自行修复。
4.体位与职业和腰段脊柱退变或损伤的关系:通过椎间盘测压发现,前屈位活动和负重是导致腰段脊柱退变或损伤的不良姿势,故有相关职业劳动者易于发生腰腿痛马尾神经走行及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
脊髓在腰1椎管水平形成马尾神经,而腰神经则呈一角度向下、后、外经神经根管出椎间孔。
因此,腰段椎管狭窄或小关节退变、增生使神经根管及椎间孔狭窄,均可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腰神经根而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5.疼痛性质局部疼痛:是由于病变本身或继发性肌痉挛所致。
其部位较局限,多有固定的明显压痛点,用麻醉剂行局部封闭治疗,疼痛可在短期内迅速消失。
牵涉痛或感应痛:亦称反射痛。
是指腰骶椎或腹膜、盆腔脏器疾病时,刺激传递到脊神经后根或脊髓丘脑束神经元,通过“聚合-易化”或“聚合-投射”作用,使同一节段的神经元兴奋,在相应的皮肤支配区出现感觉异常。
其疼痛部位较模糊,少有神经损害的客观体征,但可伴有肌痉挛。
放射痛:是神经根受到损害的特征性表现。
疼痛沿受损神经向末梢放射,有较典型的感觉、运动、反射损害的定位体征。
病程长者有肌萎缩及皮肤神经营养不良性表现。
6.压痛点:病人在俯卧位,放松肌肉后易找准压痛点。
表浅组织疾患的压痛点常有特定的部位。
如棘上或棘间韧带劳损压痛点在该棘突表面或两相邻棘突之间;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压痛点在横突尖端;臀肌筋膜炎时压痛点多在髂嵴内下方;臀上皮神经炎的压痛点在髂嵴外1/3;腰肌劳损的压痛点在腰段骶棘肌中外侧缘;腰骶韧带劳损的压痛点在腰骶椎与髂后上棘之间等。
深部结构病变(小关节、椎体、椎间盘等)仅在该结构的体表处有深压痛或叩痛,不如软组织病变时明确。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以腰4-5、腰5-骶1间隙发病率最高1.病因椎间盘退行性变是基本因素;损伤,积累伤力是椎间盘变性的主要原因,也是椎间盘突出的诱因;遗传因素;妊娠。
2.分型及病理从病理变化及CT、MRI发现,结合治疗方法可做如下分型:膨隆型、突出型、脱垂游离型、Schmorl结节及经骨突出型。
3.临床表现常见于20-50岁患者,男/女:4-6/1。
患者多有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首次发病常是半弯腰持重或突然作扭腰动作过程中。
(1)症状腰痛,是大多数本症患者最先出现的症状。
坐骨神经痛,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有三:①破裂的椎间盘组织产生化学性物质的刺激及自身免疫反应使神经根发生炎症;②突出的髓核压迫或牵张已有炎症的神经根,使其静脉回流受阻,进一步增加水肿,从而对疼痛的敏感性增高;③受压的神经根缺血。
马尾神经受压,出现大小便障碍,鞍区感觉异常。
(2)体征腰椎侧突、腰部活动受限、压痛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系统表现(感觉异常、肌力下降、反射异常)(3)特殊检查X线平片、X线造影、B型超声检查、CT和MRI 、其他如电生理检查等。
4.诊断病史:反复发作腰痛病史,弯腰劳动或长期坐位工作史症状:腰痛,坐骨神经放射痛,大小便障碍体征:腰椎侧突,腰椎活动受限,腰椎及骶棘肌痉挛,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神经系统表现X线、CT、MRI5.鉴别诊断与腰痛疾病鉴别:腰肌劳损和棘上、棘间韧带损伤;第3腰椎横突综合症;椎弓根峡部不连与脊椎滑脱症;腰椎结核或肿瘤。
与腰痛伴坐骨神经痛鉴别:神经根及马尾肿瘤、椎管狭窄症。
与坐骨神经痛鉴别:梨状肌综合症、盆腔疾病。
6.治疗(1)非手术治疗目的:使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受到刺激的神经根的炎性水肿加速消退,从而减轻或解除对神经根的刺激或压迫适应症:①年轻、初次发作或病程较短者;②休息后症状可自行缓解者;③X线检查无椎管狭窄方法:①绝对卧床休息;②持续牵引;③理疗和推拿、按摩;④皮质类固醇硬膜外注射;⑤髓核化学溶解法(2)手术治疗已确诊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严格非手术治疗无效,或马尾神经受压者可考虑行髓核摘除术手术治疗有可能发生椎间盘感染、血管或神经根损伤,以及术后粘连症状复发等并发症,故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提高手术技巧7.预防主要是减少积累伤;长期坐位工作者需注意桌、椅高度,定时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常弯腰劳动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腰带;治疗后病人在一定时间内佩带腰围,但应同时加强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椎间盘后方的压力二、颈肩痛(一)解剖生理概要1.脊柱颈段构成:脊柱颈段有7个颈椎,6个椎间盘。
第2-6颈椎的横突有孔,称为横突孔,其间为椎动脉通过。
当颈段脊柱不稳定,或椎体侧方骨质增生时,可刺激椎动脉使其痉挛,继发颅内出血。
颈椎椎体上缘之侧后方有嵴状突起,称为钩突,椎体下缘之侧后方呈斜坡状。
下一椎体的钩突与上一椎体的斜坡构成钩椎关节(Luschka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但当其退行性变而增生时,反可刺激侧后方的椎动脉,或压迫后方的颈神经根。
2.颈椎之间的连接特点:颈椎之间的连接有以下特点:①椎体间有五个关节相连,及椎间盘、两侧钩椎关节和两侧关节突关节;②后纵韧带在颈段较宽,经常退变钙化,是导致椎管前后径狭窄,脊髓受压的一个重要原因;③颈部之棘上韧带特别坚强,形成项韧带,其退变钙化也是颈痛原因之一。
3.颈脊柱的活动:颈部屈伸主要发生在下颈段。
任何一节段因病活动受限后,相邻节段颈椎各关节及韧带所承受的压力均明显增加,从而产生关节、椎间盘、韧带的变性。
4.臂丛组成及其主要分布区:颈5-胸1脊神经前支组成臂丛,其分支支配肩胛、肩、胸肌及上肢肌肉及皮肤。
脊神经的支配虽然有一定重叠,但有其主要分布区:上肢外侧为颈5支配区;拇指为颈6支配区;示、中指为颈7支配区;前臂内侧、环、小指为颈8支配区;上臂内侧为胸1支配区。
(二)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1.病因: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是颈椎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最基本的原因。
损伤,急性损伤可使原已退变的颈椎和椎间盘损害加重而诱发颈椎病;慢性损伤对已退变颈椎加速其退变过程而提前出现症状。
颈椎先天性椎管狭窄,胚胎或发育过程中椎弓根过短,椎管矢状径小于正常(14-16mm)。
2.分类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头痛、头晕;视物模糊、视力下降;心跳加速、不齐,心前区痛;头颈及上肢出汗异常;耳鸣、听力下降等),交感神经抑制症状(头昏,眼花,流泪,鼻塞,心动过缓,血压下降及胃肠胀气等)。
椎动脉型颈椎病①眩晕②头痛③视觉障碍④猝倒⑤其他3.神经根型临床表现:发病率最高。
颈椎间盘侧后方突出、钩椎关节或关节突关节增生、肥大,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致。
多为颈肩痛,向上肢放射,在相应皮节皮肤可有麻木、过敏等感觉异常。
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动作不灵活。
突然牵拉患肢可发生剧烈的闪电样锐痛。
患侧颈部肌痉挛,头喜偏向患侧。
病程长者上肢肌可有萎缩在横突,斜方肌,肱二头肌长、短头腱,肩袖及三角肌等处有压痛。
患肢上举、外展和后伸有不同程度受限。
上肢牵拉试验和压头试验阳性。
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确的定位体征。
X 线片:显示颈椎生理前突消失,椎间隙变窄,椎体前后缘骨质增生,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增生及椎间孔狭窄。
CT或MRI:可见椎间盘突出、椎管及神经根管狭窄及脊神经受压情况。
4.脊髓型临床表现:脊髓受压的主要原因是中央后突之髓核、椎体后缘骨赘、增生肥厚的黄韧带及钙化的后纵韧带等。
脊髓受压易发生在下颈段。
脊髓受压早期,压迫物多来自脊髓前方,临床上以侧束、椎体束损害表现突出。
以四肢乏力,行走、持物不稳为最先出现的症状。
随病情加重发生自上而下的上运动神经原性瘫痪。
X线、CT、MRI与神经根型类似。
5.诊断:病史+体检+辅助检查(X线、脊髓造影、椎动脉造影、CT、MRI)6.鉴别诊断:神经根型鉴别诊断:肩周炎和腕管综合症;胸廓出口综合症;肌萎缩型侧索硬化症①对称性发病②感觉正常,感觉神经传导速度亦正常③无神经根性疼痛;颈神经根肿瘤。
脊髓型鉴别诊断:与颈椎骨折、脱位,结核和肿瘤所致脊髓压迫症鉴别;后纵韧带骨化症,当骨化的后纵韧带厚度超过颈椎椎管的30%时,即可出现脊髓压迫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