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诊断流程图
- 格式:ppt
- 大小:160.00 KB
- 文档页数:2
2024头晕/眩晕病史采集策略要点(附图表)触摸和谈话,曾是医生探寻病因、减除患者痛苦的两大法宝,然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检查方法及设备层出不穷,临床诊疗越来越依赖辅助检查,细致详尽的、充满人文关怀的病史询问及经典的视、触、叩、听则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临床诊疗中,合理与适宜的检查是必需的,但“好的病史是临床检查的基础",选择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及正确解读,都建立在详尽准确的病史之上。
头晕/眩晕只是一种临床症状,背后病因复杂,从良性发作性疾病到疑难危重疾病都可能以头晕/眩晕为表现,与其相关的疾病众多,相关检查更多,无论从诊疗思路还是卫生经济学角度,都不能以追求全面的检查作为诊断重点。
通过全面而有技巧的问诊,可以区分90%以上的症状是眩晕或是非旋转性头晕,可以基本明确70%~80%头晕/眩晕患者的病因。
虽然近几年头晕/眩晕疾病诊疗有了长足发展,有了包括头晕发病性质、起病形式、发病持续时间、诱发因素、伴随症状及既往相关病史六部分内容的程式化问诊“流程”,但这套问诊流程中,涵盖内容非常广泛,需花费很长时间。
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有所侧重,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更高效地采集到更准确的信息,并非易事。
此外,受患者病史长短、个人感受度、紧张情绪、表达能力、各地语言差异、就诊期望值等诸多因素影响,采集到的病史常常价值有限。
本文就头晕/眩晕诊疗中面对不同患者病史问诊的策略与技巧进行梳理,希望对临床医生有所借鉴。
头晕/眩晕病史采集的基础头晕/眩晕相关疾病知识:不论采用何种问诊策略,都应以熟练掌握头晕/眩晕相关疾病的临床特征为基础。
头晕/眩晕涉及科室和疾病众多,器质性疾病、功能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都可能与其有关。
器质性疾病中,耳科疾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发性聋双侧前庭病、老年前庭病、前庭阵发症、迷路炎、听神经瘤、外淋巴痰、上半规管裂综合征、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耳毒性药物损伤等;神经科疾病包括前庭性偏头痛、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梗死、脑干小脑出血、肿瘤、脱髓鞘病变、颅颈结合部位畸形等;内科疾病包括各种原因导致的晕厥前头晕、体位性低血压、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药物不良反应等;眼科和骨科部分疾病也和头晕有关;精神科多是焦虑抑郁的躯体表现;功能性头晕以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PPPD)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