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框架
- 格式:ppt
- 大小:36.50 MB
- 文档页数:80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总复习提纲第一章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巴黎明星广场凯旋门、英国博物馆、美国国会大厦、英国国会大厦、巴黎歌剧院;巴黎旧王宫奥尔良廊、巴黎博览会机械馆、埃菲尔铁塔、伦敦水晶宫。
(2)掌握18-19世纪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各类建筑的特点;重点掌握:水晶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博览会机械馆的建筑特点。
城市规划的探索:工业革命后欧美资本主义人口急剧增加,城市环境与面貌遭到污染和破坏,既危害人民的生活,又妨碍资产阶级自身的利益,为了解决城市矛盾进行过一些有益的探索:巴黎改建(奥斯曼),新协和村(欧文),花园城市(霍华德),工业城市(加尼埃),带形城市(索里亚•马泰)等等。
第二章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对新建筑的探求(1)熟悉主要建筑实例:欧洲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及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等流派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熟悉美国探求新建筑运动的派别:芝加哥学派、草原式住宅的主张及代表建筑。
第三章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1)熟悉战后初期建筑流派:表现派、未来派、风格派与构成派及实例(爱因斯坦天文台、乌德勒支住宅、第三国际纪念碑)。
(2)重点掌握: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及主要实例(法古斯工厂、科隆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马赛公寓大楼、朗香教堂);密斯•凡•德•罗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吐根哈特住宅,克朗楼,西柏林国家美术馆、西格拉姆大厦)。
赖特的建筑主张及主要实例(草原式住宅、流水别墅、约翰逊公司总部、古根汉姆博物馆)。
(3)要求绘制:①萨伏伊别墅②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③克朗楼④包豪斯校舍。
第四章二战后,现代建筑派的普及与发展(1)熟悉二战后建筑设计思潮的七种倾向以及代表建筑师和代表作品。
① 对“理性主义充实与提高的倾向”,② 讲求技术精美的倾向,③ 注重高度工业技术的倾向,④ 粗野主义倾向,⑤ 典雅主义倾向,⑥讲求“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⑦ 追求个性与象征的倾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知识点整理●三大复古思潮(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下半叶)1.古典复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1)古罗马:法、美;法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古典复兴运动的中心代表建筑有巴黎万神庙、星形广场凯旋门;美国国会大厦2)古希腊:英、德;代表建筑: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德国柏林勃兰登堡门、柏林国家剧院2.浪漫主义(18世纪下—19世纪上)1)先浪漫主义(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30年代)在建筑上表现为模仿中世纪的寨堡,追求非凡的趣味和异国情调甚或在园林中出现东方建筑小品;代表建筑:丘园、英国布莱顿皇家别墅2)后浪漫主义/哥特复兴(19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是浪漫主义真正成为一种建筑潮流的时期,以哥特风格为主;代表建筑:英国国会大厦3.折衷主义/集仿主义(19世纪上—20世纪初)1)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他们组合成各种式样2)代表建筑:巴黎歌剧院、巴黎圣心教堂●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1.探索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与革新建筑的设计理念,这是19世纪下半叶欧美建筑领域的发展主题,最初以铁建筑拉开了序幕2.代表建筑:伦敦水晶宫、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对新建筑的探求(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建筑创新活动的共同特征:1.手法趋向简洁,抽象造型;2.注重功能、经济性、工业化生产特征加强;3.探索解决机器化生产与艺术之间的矛盾。
1.英国艺术与工艺运动(19世纪50年代)1)概述:●“以功能为中心”●1.使用地方建筑材料;●2.采用当地建筑方法;●3.尽量减少装饰,装饰与建筑环境统一。
●这一派的艺术家们否定机器制造的产品,认为其粗制滥造,也反对当时盛行的复古思潮,在建筑上不抄袭历史的样式,崇尚自然,提倡用“田园式"住宅来摆脱古典形式,主张建筑表现材料的自然美2)代表建筑:●韦布的莫里斯红屋2.新艺术运动[法]/青年风格派[德](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初)1)概述:●其主要目标是解决建筑的装饰问题,在本质上是一场装饰运动●1.源于自然;2.崇尚曲线;3.善于使用铁构件2)代表人物及建筑:●维克多.霍塔—布鲁塞尔都灵路12号住宅●安东尼奥.高迪—米拉公寓、圣家族教堂。
外国建筑历史(近现代部分)课程主要内容:近代部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现代部分――――二十年代欧洲理性主义建筑.战后现代建筑的普及与发展.后现代建筑及其他.关于近现代的划分:依据世界史的划分,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史:1917年至今.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分为四个阶段: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矛盾,新旧思潮开始斗争,十九世纪二十年代出现建筑革新的先驱者.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出现一系列新建筑学派.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之间.――――是现代建筑形成与发展时期.4.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城市规划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建筑与技术的结合,纷繁的学派.注: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近代史的范畴,后两个阶段属于现代史的范畴.上篇外国近代建筑史第一章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第一节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社会背景一.欧美各国的革命.尼德兰资产阶级革命――始于16世纪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60,资本主义近代史的开端.英国产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30,40年代,标志着由手工工场向机器大工业的过渡.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775-1781,独立战争.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794,极大推动了欧洲反封建的革命运动.革命的意义:新的社会形态-资本主义的诞生→生产关系的建立→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意识形态领域的变革.以启蒙运动为代表.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1.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的核心―资产阶级人性论,'Liberty','Equality','Fraternity'.思想武器―――批判的理性.2.启蒙主义建筑理论;功能,真实,自然.*比较启蒙运动的理性与法国古典主义的理性.第二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建筑一.概述.以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为根本特点;以三位主要建筑师为代表-I•琼斯(Inigo Jones,1573-1652);C•雷恩(Christopher Wren,1632-1723);R•亚当(Robert Adam,1728-1792);二.C•雷恩与圣保罗大教堂.1666年伦敦大火,雷恩设计的50座教区教堂;圣保罗大教堂的建设历程.(参考教科书P214)三.革命时期的两种倾向-复古思潮的前奏.1.帕拉蒂奥主义(Palladianism)产生的原因;特点;缺陷-缺乏创造性,现实感.代表作品:米尔沃斯府邸,切斯威克府邸,坎德来斯顿府邸.(P219);十八世纪三十年代英国造园学院发起的园林设计革命-追求自然,新奇,变化,隐匿以及田园情调;"英华庭园".2.革命的激情.(P227-228)法国大革命时期出现的一种非常新颖生动的建筑潮流.特点――表现感情,性格,情绪;追求体形简单的圆柱体,方锥体,球体等;墙面很少装饰,平面也多为简单几何形.代表人物――L•布雷,"牛顿纪念碑"C•N•列杜,"钙盐城",巴黎路税卡建筑.第三节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一.古典复兴建筑(CLASSICAL REVIVAL).1.概述.定义;又称"新古典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欧美各国的古典复兴建筑概况;2.法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罗马复兴为主."帝国风格".代表作品:巴黎"万神庙";"军功庙";雄师凯旋门;3.英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早期也流行过罗马复兴.代表作品:英格兰银行旧利息大厅(P235);坎伯伦和卡尔顿连排住宅;不列颠博物馆(P236);爱丁堡大学(P236);4.德国的古典复兴建筑.以希腊复兴为主.代表作品:柏林的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柏林新博物馆(P240-241);5.美国的古典复兴建筑.兼有罗马复兴及希腊复兴.代表作品: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国会大厦;纽约海关大厦(P252-253);二.浪漫主义建筑(ROMANTICISM).1.概述.定义;两个发展阶段:"先浪漫主义","哥特复兴"(又称"新哥特风格").产生的社会背景;发展概况;2.哥特复兴的代表人物及作品.C•巴利;A•普金;J•拉斯金;V-勒-杜克;草莓山沃波尔府邸;封蒂尔修道院;英国国会大厦;三.折衷主义建筑(ECLECTICISM).1.概述.定义;(又称"集仿主义")产生的社会背景;2.代表作品.巴黎歌剧院;罗马埃曼纽尔二世纪念碑;巴黎圣心教堂;布鲁塞尔法院;(P256-258)第四节解决资本主义城市矛盾的探索一.奥斯曼巴黎改建规划.二."新协和村".1817年,欧文提出.三."花园城市".1898年,英国的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四."工业城市".1898年,法国青年建筑师加涅尔提出.五."带形城市".19世纪末西班牙工程师苏里亚•伊•玛塔提出.六.美国的方格网城市.第二章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第一节建筑的新结构,新材料与新类型一.初期的生铁结构。
序言一、外国近现代建筑起源:1、工业革命:○1新材料;○2新技术;○3新生活方式;2、社会改革——社会主义思潮及阶级矛盾的尖锐化3、新思想:建筑思潮开始转变;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4、经济形态: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二、近现代建筑史框架:1、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建筑创作中复古主义思潮处于主流;•新材料、新技术、新思想的运用;•出现了现代意义的城市规划;2、十九世纪下半叶——二十世纪初(二十年代前后)——初步的现代建筑时期•欧洲的新建筑运动(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维也纳学派与分离派-德意志制造联盟)•美国:芝加哥学派和草原式住宅3、二十世纪初——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代建筑走向高潮时期•二十世纪多流派(立体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构成派,风格派等)•四大师(格罗皮乌斯,柯布西埃,密斯,赖特)4、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现在•出现了建筑风格多元化,晚期现代主义占主导地位;•批判理论:后现代主义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十九世纪下半叶西方建筑§1-1复古主义建筑思潮一、概述:1、定义2、原因二、古典复兴主义(新古典主义,文学运动中的启蒙运动)1、概念2、起源:(1)受美术考古运动的影响,对古典主义的批判○1从事考古工作○2大量出版有关刊物(2)深层背景:启蒙运动3、特征:(1)借助于古典建筑语汇来表现资产阶级理想;(2)抛弃了古典主义的教条和清规戒律;(3)在古典借鉴方面,新古典主义既强调借鉴希腊古典,也强调借鉴罗马;法国——罗马英国、德国——希腊美国——希腊、罗马(4)注重理性、科学性4、作品:(1)法国:○1巴黎万神庙•型制:希腊十字平面+一个前厅+坦比哀多•结构:空前地轻,墙薄,柱子细•目的:ⅰ)最高点达83m,反映了启蒙主义者的英雄情绪;ⅱ)“把哥特式建筑结构的轻快同希腊建筑的明净和庄严结合起来了”○2星形广场凯旋门•型制:替度凯旋门,不过尺寸已放大•体量:○3军功庙•作用:•型制:围廊式庙宇,柱子采用罗马科林斯式•进步:ⅰ)尺寸、平面精确工整得多;ⅱ)体量增大;ⅲ)穹顶跨度大而且使用了铸铁骨架—最早的铸铁结构之一(2)英国:○1大英博物馆:型制——单层爱奥尼柱廊○2爱丁堡大学:型制——雅典卫城的翻版(3)德国:主要是希腊复兴○1柏林宫廷剧院:•设计人:辛克尔•型制:不是希腊神庙的照搬,立面上主次分明,严格对称○2柏林旧博物馆型制:希腊爱奥尼柱廊+罗马万神庙的中央大厅○3柏林勃兰登堡大门型制:雅典卫城的山门(4)美国:前期以罗马复兴为主,后期又流行了希腊复兴○1维琴尼亚州议会大厦•设计人:杰弗逊•型制:仿古罗马的围廊式庙宇•特点:显著的殖民地式特点○2美国国会大厦•型制:仿坦比哀多及罗马万神庙,但在比例关系上有很大变化•结构:大穹顶采用铁构架二、浪漫主义:1、概念:2、起源:○1对工业革命以后出现的生活状况、环境等问题的不满;○2唯心主义哲学夸大、主观作用的影响;○3对中世纪文学的兴趣,促进了对中世纪历史和古迹的关注3、特征:○1强调继承中世纪传统(即哥特复兴);○2强调回到自然;○3浪漫主义艺术尽量拉开与现实的距离,在建筑上一般采用两种方式,时间-→中世纪;空间-→东方。
一、18世纪下半叶~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建筑1复古思潮流行的社会背景。
新兴资产阶级政治上的需要。
2古典复兴的含义和代表建筑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末在欧美盛行的仿古典的建筑形式。
法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巴黎万神庙、雄狮凯旋门。
英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不列颠馆、爱丁堡中学。
德国以希腊样式为主,如布兰登堡门、柏林宫廷剧院。
美国以罗马样式为主,如美国国会大厦、弗吉尼亚州议会大厦。
3浪漫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先浪漫主义,模仿中世纪的寨堡或追求异国情调,如克尔辛府邸,封蒂尔修道院府邸,布赖顿的皇家别墅。
后浪漫主义建筑以哥特风格为主,故又称哥特复兴。
如英国国会大厦。
4折衷主义的含义和代表建筑折衷主义任意选择与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把它们组合成各种式样,所以也称为集仿主义,如巴黎歌剧院,圣心教堂、美国1893年芝加哥的哥伦比亚博览会。
5二次世界博览会上的重要建筑1851,英国伦敦世界博览会,水晶宫展览馆,开辟了建筑形式的新纪元,设计人为帕克斯顿。
1889年,巴黎世界博览会,埃菲尔铁塔、机械馆,创造了当时世界最高(328m)和最大跨度(115m)的新记录。
6新协和村,欧文,P23田园城市,霍华德,P24工业城市,加尼埃,P27带形城市,索里亚,P27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变迁时代背景1工艺美术运动代表人物:罗斯金,莫里斯代表建筑:红屋新艺术运动代表人物:费尔德,高迪代表建筑:米拉公寓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詹尼,沙利文代表建筑:莫纳德诺科大厦维也纳学派代表人物:瓦格纳,洛斯代表建筑:斯坦纳住宅德意志制造联盟代表人物:贝伦斯,格罗皮乌斯代表建筑:德国通用电气公司透平机车间三、现代建筑思潮——现代主义建筑1表现派建筑师主张革新,反对复古,但他们是用一种新的表面的处理手法去代替旧的建筑形式,同建筑技术与功能的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代表人物:门德尔松代表建筑:德国波茨坦市爱因斯坦天文台未来派建筑师觉的应该把现代城市建设和改造得像大型造船厂一样,即忙碌又灵敏,到处都是运动,现代房屋应该造得和大型机器一样代表人物:圣泰利亚代表建筑:无风格派认为最好的艺术就是基本几何形象的组合和构图。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绪论外国古代建筑史学习内容结构框架回顾:古代埃及与两河流域爱琴文化古代希腊古代罗马欧洲中世纪(拜占庭)文艺复兴(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外国近现代建筑历史与理论内容框架:(近现代建筑史以产业革命为限来划分)十八十九世纪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建筑的新材料新技术与新类型)十九世纪下半叶至二十世纪初欧美国家对新建筑的探求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新建筑运动高潮(现代建筑派与代表人物)二战后的建筑活动与建筑思潮需要明确的一点:近现代建筑史的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等概述1.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与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的不同人类世纪通史划分方法:近代:1640(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俄国十月革命)现代:1917----今世界建筑史划分方法:以工业革命作为一个分界点划分近代建筑和现代建筑2.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初始时期的社会概况人类史发展概况建筑史发展概况3.对于近现代建筑史发展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建筑结构技术4.近现代建筑史学习时间脉络与框架的掌握近、现代建筑史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特点:工业革命后大城市恶性膨胀,传统建筑出现了新的了新的矛盾。
第二阶段: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初特点:欧美对新建筑的探求时期,也是过渡时期。
第三阶段: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特点: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建筑的形成与发展时期。
第四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点:建筑与科学紧密结合,建筑技术的进展日新月异然而西方建筑思潮却极为混乱。
前两个阶段为是近代建筑范畴,后两个为现代建筑史范畴。
第一章十八世纪下半叶至十九世纪下半叶欧洲与美国的建筑第一节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的影响工业革命(产业革命)的影响(联系以产业革命为界来划分世界建筑史的内容)生产效率时间尺度空间尺度一、工业革命对城市与建筑影响之体现:(参考《第三次浪潮》)1.混乱2.房荒3.工业革命带来的新材料、新技术要求社会出现新的建筑艺术形式二、十九世纪后半叶欧斯曼(G. E. Haussmann)提出的巴黎改建规划第二节十八、十九世纪欧美国家建筑创作中的复古思潮————古典复兴、浪漫主义与折衷主义一、古典复兴:(CLASSICAL REVIV AL)(十八世纪六十年代至十九世纪末)由于资产阶级对于民主、共和的向往,唤起人们对古希腊古罗马的礼赞————古典复兴建筑思潮的社会基础古典复兴包括希腊复兴与罗马复兴(德)温克尔曼“古代艺术史”(History of Ancient Art)中写道:古希腊艺术幽美典雅,古罗马艺术雄伟壮丽1. 法国古典复兴——罗马复兴为主1.)巴黎万神庙(Pantheon 1755_1792)J. G. Soufflot2.) 部雷与列杜的作品作品特征:沿用传统建筑元素使用纯粹的几何形体将传统建筑元素变形和夸张伟人博物馆部雷1783年牛顿纪念碑方案部雷1784年巴黎维莱特城门列杜1785年农村公安队宿舍列杜1806年3.)“帝国式风格”(Empire Style)作品特征:外观上追求雄伟壮丽,内部则常常吸取东方的各种装饰或洛可可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