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微波技术及建设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2.85 MB
- 文档页数:45
微波接入方式●微波技术概述迄今,尽管中国电信基础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仍无法满足网络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并在一些城市中(如北京)形成一定规模,是国内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引起了很多网络建设单位的兴趣。
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
一般接入速率为2M-20Mbps,使用频段为2.4G-5.8GHz,该频段属于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
●微波技术实现方法系统结构图:1、结构介绍:该结构是典型的点对点无线联网架构,是以将异地的、两个相互独立的局域网(小LAN)统一连接到一起,使之成为一个大范围的、整体的内部局域网(大LAN),好比是相距遥远的两个部门如同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共同使用网络资源。
该无线网络系统可以完全理解为两边拉了一条看不见的光纤,或者说是一条“无线光纤”。
其功能完全与有线网络一样,使用的网络协议也都完全一样,仅仅是将光纤替换为微波、传输介质变动了而以。
无线协议间的区别:802.11b:传输距离很远,并且很稳定,尤其做点对多点的结构也很理想,但最大的缺点是带宽偏小,不适合做大数据量的传输。
因此该产品比较适合那些距离较远、对带宽要求不是很高的用户。
因该产品的性价比很高,传输距离很远,历经6年的风雨考验依然占有无线市场的一席之地。
802.11g:由于与11b协议所使用的频率一致,而带宽却提高了5倍,为此而牺牲掉了传输距离,只适合做近距离的桥接或覆盖。
因此11g 协议对天线信号的强度与稳定性要求很高,不能有较强的电磁波干扰。
该模式下尽量使用24DBI定向天线(增益高、能量集中、信号足、稳定性好),对于点对多点的全向天线来说,半径距离不要超过1000米。
定向天线之间可以达到1、2Km。
这类产品适合那些对传输带宽要求很高,而相距不是很远的用户使用。
DOI:10.19392/ki.1671-7341.201827018浅谈新一代IP 微波技术黄家东海南省海口微波站㊀海南海口㊀570206摘㊀要:IP 微波技术是现代应急通信新技术,在现代通信技术的传统模式中利用通道进行传输时,对于宽带有较大要求,而IP 微波技术是一种全新传输技术,它具有较多优点,比如宽带利用率高以及传输多种数据业务,传输数据更加简洁,对于提高传输质量有着更好的保障,在进行传输时能够充分利用微波相对于光纤来说并不是很富裕的传输宽带㊂鉴于IP 微波技术具有较多的优点,因此,IP 微波技术逐渐成为现代地面无线应急通信系统重中之重㊂本文结合目前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展开叙述,首先对传统微波技术在传输方式上与新一代IP 微波技术进行对比,体现出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在传输方式上具有的传输优点,再结合IP 微波技术特点展开详细论述IP 微波技术所具有的先进性㊂关键词:IP 微波技术;先进性㊀㊀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凭借IP 丰富业务类型以及具有较高灵活适应调制特性和G 比特级的大宽带传输,多方位网络化㊁高端业务管理等优势,逐渐成为当前地面无线应急通信㊂在国家发生地质灾害或者突发性事件时,综合利用各种通信资源,保障救援必要性和实效性㊂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对于救援具有更高效更快速优点,能够应急保障较多业务疏导㊁链路保护等,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具有部署快捷,安装灵活,设备安装紧凑,运转方式便捷,是国家应急通信中常用无线传输系统㊂1传统微波技术与新一代IP 微波技术传输方式对比1.1传统微波技术传统微波技术采用的是时分复用模式㊂通过不同信道或者是时隙中的交叉位脉冲,在一个传输信道上传输多个数字化的数据㊁语音和视频等信号㊂在传统微波技术下,每一个信号必须要时刻占有分配给它的带宽㊂即便是没有数据传输时,每个信号也需要占有一定带宽,因此,传统微波技术传输方式对于宽带要求较高㊂假如需要传输二百五十兆的数据,对于总通道而言,就要保证总通道中带宽必须大于或者等于二百五十兆,如果不能满足这个条件,就会导致数据失真,使得传输数据无法完整传输,造成数据部分流失㊂因此要保证在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会出现数据部分丢失现象,就必须要确保通道过程中总带宽必须要大于或等于所要传输数据带宽,这是传统微波技术传输方式存在一大弊端㊂1.2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是以IP 模式传输数据信号的,IP 是 网协 意思,是为计算机网络相互连接进行通信而设计协议㊂IP 协议具有一定开放性,它可以将所有各种类型计算机都实现在因特网上进行互相通信㊂它把各种不同帧转化成为一种数据包业务㊂也就是把各类数据分段打包,然后再把所打包再传送出去㊂IP 协议所打成包,这个包就是数据包㊂这个数据包是独立的,在进行传送的过程中也是独立传输,因此把这个包叫做数据包㊂IP 数据包是传输在ISO 网络七层结构中的网络层,由IP 报文头和IP 报文用户数据组成,IP 报文头长度通常处于20个字节至60个字节之间,一个IP 分组最大长度则有一定范围界定,是不能超过65535个字节㊂2IP 微波技术特点2.1带宽利用率高IP 微波技术是根据IP 协议来实现传输功能,这种实现方式是借助IP 微波技术把以前空中传输数字信号变成了现在IP 协议中数据包信号㊂由上可知,数据包信号具有一定开放性功能,因此在进行传输过程中,每一个数据业务都不会占用固定通道带宽㊂而且新一代IP 微波技术能够根据IP 协议所具有特性,按照指定规则能够自行进行数据包分配,具有一定优先选择性㊂例如,通道总宽度为二百兆,此时如果需要所传输的数据业务为二百五十兆㊂在这二百五十兆数据业务中有一些数据是紧急,急需要进行传递,而有一些数据是非紧急不需要立即进行传递,这时IP 微波技术便能够将这些数据业务进行优先级划分㊂根据业务紧急先后次序进行一定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就不会导致数据业务在传输过程中造成数据缺失,这就在某些程度上加大了通道带宽利用率㊂因此,新一代IP 微波技术与传统微波技术相比较而言,新一代IP 微波技术能够更容易也能够更方便进行数据业务传输㊂2.2能够简单对数据业务流进行区分利用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在进行数据传输时,在一个通道内能同时进行多种同类型数据之间传输㊂这种方式实现只需要在数据业务流上增加不同标识即可,不同标识在通道内进行传输时,IP 协议能够自行进行区分,这相对于传统微波技术而言,能够更加清楚区分相同数据业务㊂这就使得IP 微波技术在传输多业务数据流上具有更佳优势,不受使用端口数量限制,这在增加传输新业务能力上来讲,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更加方便也更加简单㊂2.3对数据业务环保护更加智能化对于一些比较大网络数据传输,数据业务环保护是十分有必要㊂IP 微波技术环保护能够智能化判断最优保护通道,对数据业务起到一定保护功能,与传统微波技术相比,它不需要指定特定通道进行环保护㊂IP 微波技术环保护能够在占用更小通道带宽前提条件下,有效保障所传输数据业务㊂2.4QOS 功能保证传输质量QOS 是英文(Quality of Service)简称,中文意思即为服务质量㊂它是网络一种安全机制,对解决网络延迟和阻塞具有重要作用㊂网络业务所涉及范围比较广,它不仅包括数据传播,而且还包括服务质量㊂所传输带宽,传送时延以及数据丢包率等等这些都是涵盖在网络业务范围之内,在网络中我们可以通过保障传输带宽进一步降低传送时延,将数据丢包率控制在最低范围之内等措施来将网络服务质量进行提升,这项传输质量服务保障功能在传统微波技术中是不具备的,这也是相对于传统微波技术而言比较先进一个创新点㊂3结论综上所述,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具有带宽利用率较高,能够简单对数据业务进行区分,还能够更加智能化对数据业务进行环保护,以及QOS 功能,能够进一步保证数数据传输质量㊂这些优点,都是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所具有的㊂通过传统微波技术与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对比体现出新一代IP 微波技术所具有先进性,新一代IP 微波技术将在通信行业中引起重视㊂它对于地面网络通信具有重要作用,这将成为通信行业发展新趋势㊂参考文献:[1]裴郁杉,胡云,陈丹.IP 微波在网络建设中的应用分析[J ].移动通信,2015,39(24):57-61.[2]孙三战.浅析分组微波方案在移动回传网中的应用及发展[J ].中国新通信,2015,12:81-82.[3]白辉森,张蒙.面向LTE 接入的海岛传输解决方案[J ].通讯世界,2014,10:26-27.[4]韩笑,朱武增.IP 微波在传送网中的应用[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2:120-121.[5]吴贺君.我国微波技术应用的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2,31(06):45-46.2科技创新科技风2018年9月. All Rights Reserved.。
引言:微波施工组织方案是指针对微波工程项目,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高施工效率、确保工期的顺利进行而制定的一项工作方案。
本文将从概述、正文内容、小点详细阐述以及总结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概述:微波施工组织方案是微波工程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对施工的内容和流程进行规划和指导,以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高效和顺利进行。
正文内容:1. 施工准备阶段(1) 制定施工计划: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包括施工任务、施工顺序、施工人员和施工设备的安排等方面。
(2) 筹备施工材料和设备:根据施工计划,提前储备和购买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施工过程中的顺利进行。
(3) 开展施工前的技术交底和培训: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和培训,确保施工人员对施工过程和施工要求的理解和掌握。
2. 施工过程控制(1) 资源管理:对施工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合理的管理,确保施工过程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控制。
(2) 施工现场管理:建立施工现场管理机制,对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设立安全警示标志、实施安全防护措施等。
(3) 施工工艺管理:对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和管理,保证施工工艺的正确和安全运行。
(4) 质量管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执行质量控制措施,确保施工质量符合工程规范和要求。
(5) 进度管理:建立施工进度管理机制,监控施工进度,及时处理和解决施工中的进度延误问题。
3. 施工质量保障(1)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施工前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清理、测量定位、土建工程准备等。
(2) 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对施工工艺和技术要求进行规范和约束,确保施工过程中的质量要求得到满足。
(3) 施工人员素质和技能培养:注重施工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培养,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4) 质量检查和验收: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存在的问题,保证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4. 安全管理(1) 安全教育和培训:开展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
微波系统工程方案一、项目概述微波系统工程是指利用微波技术进行通信、雷达、导航、遥感等方面的在系统集成、设计和应用。
本方案将针对微波系统工程的设计和建设展开详细的描述和规划。
二、项目背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微波技术在通信、雷达、导航、遥感等领域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而微波系统作为微波技术的集成和应用,对于解决系统的高频通信、高精度定位、高分辨率探测等问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微波系统工程的建设和发展对于实现科技创新、提升生产效率、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项目目标本项目旨在建设和完善微波系统工程,实现对于微波技术的有效集成和应用,提高通信、雷达、导航、遥感等领域的技术水平和应用价值。
具体目标如下:1.设计和建设一套完整的微波系统工程,涵盖通信、雷达、导航、遥感等多个领域的应用需求。
2.提高微波系统的集成度和系统性能,实现多功能、高效率、经济性的设计和应用。
3.加强对于微波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推动微波工程技术的向前发展。
4.提升微波系统工程的科技含量和工程质量,实现对于实际应用需求的有效支持和服务。
四、项目内容1. 微波系统设计:包括对于微波器件、射频电路、天线系统、微波集成电路等方面的设计和优化。
2. 微波系统集成:对于微波系统各个模块进行集成和优化,实现系统的整体性能和稳定性。
3. 微波系统应用:将设计和集成的微波系统应用到通信、雷达、导航、遥感等多个领域的实际应用中。
4. 微波系统测试:对设计和集成的微波系统进行性能测试和验证,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五、工程方案1. 微波系统设计在微波系统设计过程中,需要对器件、电路、系统等多个方面进行设计和优化。
具体工作如下:(1) 微波器件设计:对微波放大器、微波滤波器、微波混频器等器件进行设计和优化,提高器件的性能和可靠性。
(2) 微波电路设计:对微波功率放大器、微波频率合成器、微波混频器、微波调制器等电路进行设计和优化,实现高效、稳定和低损耗的电路设计。
省级无线数字化覆盖备用信号源微波传输方案与建设【摘 要】 结合中央广播电视节目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需要,山西广播电视无线管理中心根据实际情况,利用省内微波干线电路通道,完成对全省28个微波站点中央无线数字信号备用信号源覆盖任务。
本文对该项目的传输方案、建设过程、技术关键配置等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中央无线覆盖,微波干线, 备用信号源【中图分类号】 TN914 【文献标识码】 B【DOI编码】 10.16171/ki.rtbe.20210002016【本文献信息】弓彦伟.省级无线数字化覆盖备用信号源微波传输方案与建设[J].广播与电视技术,2021,Vol.48(2).Microwave Transmission Scheme and Construction of Standby Signal Sourcefor Provincial-level Wireless Digital Coverage ProjectGong Yanwei(Shanxi Administrator Center of Radio and TV , Shanxi 030001,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needs of Central Radio and Television Program Wireless Digital Coverage Project, and according to actual situation, Shanxi Administrator Center of Radio and TV uses microwave trunk circuit channel to complete coverage task of standby signal source of central wireless digital signal for 28 microwave stations in the province. This paper describes transmission schem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key technology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ject.Keywords Central wireless coverage, Microwave trunk, Standby signal source弓彦伟(山西广播电视无线管理中心,山西 030001)0 引言广播电视无线覆盖是推进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最基本的手段之一。
IP微波通信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应用摘要: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一直是电信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传统的传输方式存在信号衰减、传输延迟高等问题。
而IP微波通信作为一种数字化的无线通信技术,其具有的高带宽、高速率、低延迟等特点,可以满足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需求,为广播电视业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关键词:IP微波通信;广播电视信号传输;应用IP微波通信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正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模拟信号传输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广播电视信号传输的需求,IP微波通信技术的出现,为广播电视信号传输提供了一种高效、稳定的解决方案。
一、IP微波通信的概念和基本原理IP微波通信是一种利用微波频段进行数据传输的通信技术。
IP数据被转换为适合在微波信道中传输的模拟信号,并通过调制方式将其嵌入到无线载波中。
接收端对接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解调,恢复出原始IP数据。
使用微波天线在发送端和接收端之间建立无线通信链路,通过电磁波在空中传输信息。
IP微波通信需要有效地管理微波频谱资源。
政府和相关机构对频谱资源进行分配和规划,以确保通信系统之间的相互干扰最小化。
发送端和接收端的天线、传输线和无线设备之间需要进行阻抗匹配,以优化能量传输的效率。
设备的性能也需要满足通信要求,例如传输速率等。
二、IP微波通信在广播电视信号传输中的重要性IP微波通信可以通过使用高频率微波信号来传输广播电视信号。
相较于传统的无线广播电视传输方式,IP微波通信使用的是数字信号,能够提供更高的传输质量、更少的信号失真以及更好的声音和图像效果。
由于微波信号的高频率特性,IP微波通信在传输广播电视信号时可以实现较远的传输距离。
这使得广播电视信号可以覆盖更广泛的地区,包括偏远乡村地区和高楼大厦等传统信号覆盖困难的区域。
IP微波通信可以灵活地适应不同的广播电视信号需求,例如高清电视、互联网电视等。
它还支持多路复用和分布式传输,可以同时传输多个广播电视频道或服务。
无线微波接入技术近十年来,国内信息网络的发展对通信基础设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各种网络接入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网络接入大致上可分为网络接入和单机接入两类。
许多技术如DDN,xDSL,56K,ISDN,微波,帧中继,卫星通信等都成为人们的关注对象。
为便于大家作网络连接,我们将从用户应用的角度上陆续介绍这些技术和相关情况。
本文介绍微波技术。
一、微波技术概述迄今,尽管中国电信基础建设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仍无法满足网络迅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因此,无线微波扩频通信以其建设快速简便等优势成为建立广域网连接的另一重要方式,并在一些城市中(如北京)形成一定规模,是国内城市通信基础设施的有效补充,引起了很多网络建设单位的兴趣。
为广大用户单位入网的需要,在此简单介绍微波入网的基本情况。
我们建议具体建设之前,使用单位应了解各种可行的入网方式,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作出最佳选择。
微波扩频通信目前在国内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是企事业单位组建Intranet并接入ISP。
一般接入速率为64K-2Mbps,使用频段为2.4G-2.4835GHz,该频段属于工业自由辐射频段,也是国内目前唯一不需要无委会批准的自由频段。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特点是利用伪随机码对输入信息进行扩展频谱编码处理,然后在某个载频进行调制以便传输。
属于中程宽带通信方式。
微波扩频通信技术来源于军事领域,主要开发目的是对抗电子战干扰。
微波扩频通信具有以下特点:建设无线微波扩频通信系统目前无需申请、带宽较高、建设周期短;一次性投资、建设简便、组网灵活、易于管理,设备可再次利用;相连单位距离不能太远,并且两点直线范围内不能有阻挡物;抗噪声和干扰能力强,具极强的抗窄带瞄准式干扰能力,适应军事电子对抗;能与传统的调制方式共用频段;信息传输可靠性高;保密性强,伪随机噪声使得不易发现信号的存在而有利于防止窃听;多址复用,可以采用码分复用实现多址通信;设备使用寿命较长。
二、扩频技术扩频通信按调制方式可以划分为四种基本类型:1.直接序列扩频(Direct Sequence Spread Spectrum,简称DSSS);2.跳频扩频(Frequency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FHSS);3.跳时扩频(Time Hopping Spread Spectrum,简称THSS);4.宽带线性调频扩频(Chirp Spread Spectrum,简称切普扩频)。
运营与应用DOI:10.3969/j.issn.1006-6403.2024.02.004基于双微波解决700M频段5G建设难题及应用[邓秀柏 何华勇 刘仿生 黄承雨]探讨了双微波技术解决农村和海岛类型基站的700M频段5G建设问题。
通过新增设一套微波,处理同频干扰和同向干扰,形成基站双微波,有效配置各4/5G速率资源,实现同时覆盖4G和700M频段5G的目标。
另外,还介绍了双微波的实用性,包括效率提升、成本下降和双路由保障等。
通过双微波建设700M频段5G,可以提高数字通信服务水平,缩小数字鸿沟,并在物联网和智能城市中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
邓秀柏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一级建造师,主要从事5G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何华勇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无线网络规划、工程设计及项目管理工作。
刘仿生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硕士,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黄承雨现任职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学士,主要从事移动通信的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关键词:700M 双微波 5G行业摘要1 前言700M频段作为5G的打底网络,凭借其低频的技术特点,在广泛覆盖场景中具有显著优势。
此外,它还能承载未来终极语音解决方案——V oNR。
因此,全面发展700M频段5G是推动5G高质量发展、融入百业、逐步淘汰2G和4G以及降低运营成本的关键步骤。
然而,尽管已历经多年攻坚建设,部分站点仍因当地物业纠纷或实际条件不允许(如海岛站点)而无法完成光缆建设。
由于700M频段5G建设需要较大的传输带宽和SPN切片功能,基站原有的微波既要承载PTN网络,又要满足4G各频段覆盖,剩余的带宽不足以满足700M频段5G的需求。
在无法微波改光纤的情况下,一批类似站点陷入建设瓶颈,导致700M频段5G连续覆盖难以实现。
本文主要探讨在严重纠纷且无法微波改光纤的原有微波站址上,如何实现700M频段5G建设。
数字微波技术及建
设方案
泰立TL 数字电视系统
X X X X X X X X X X
数字电视MMDS传输覆盖系统
技术参考方案
7月
泰立TL 数字电视系统方案
一、数字电视的特点
1、概述
随着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通信技术迅速向电视领域渗透,电视业正迎来一场革命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概括地说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即电视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电视的数字化是网络化的前提和必要条件,网络化是数字化的有益延伸和拓展。
电视技术从模拟向数字过渡是必然的发展方向,从技术角度来讲,数字电视技术具有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经过再生技术和纠错编解码技术使噪声不逐步积累,基本不产生新的噪声,保持信噪比基本不变,收端图像质量基本保持与发端一致,适合多环节、长距离传输。
(2)利用数字压缩技术使传输信道带宽比模拟电视明显减少,一般为模拟电视的1/6左右,甚至更小,这样能够合理利用各种类型的频谱资源,传送更多的电视节目。
(3)采用数字编码方法,便于实现加扰和解扰技术,使收费电视在实际中得以应用。
2、数字电视系统组成的关键技术
数字有线电视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关键技术包括:数字压缩、信道编码与调制、条件接收CA、用户管理系统SMS、中间件技术、机顶盒技术STB等。
它们的成熟度不尽相同,在做系统集成方案时必须考虑到上述关键技术的彼此关联度及现实的应用与发展,并遵循总局对数字电视平台的统一规划,有重点、分阶段的实施。
信源压缩编码:主要包含离散余弦变换(DCT)、差分编码、运动补偿、熵编码等。
对于运动图像的压缩编码,国际组织已制订了MPEG的国际标准(MPEG是运动图片专家组的简称)。
MPEG影视压缩过程包括滤波、彩色空间变换、数字化、分辨率转换、图像变换、量化和编码7个步骤。
其中前4个步骤又称为图像预处理,以获得较大的压缩率与提高图像质量。
后3个步骤为图像压缩,即将图像分成8×8个像素的图像块,然后用数学方法如离散余弦变换,把空间域表示的图像变成频率域中的系数,再对系数按不同等级量化,减少高频分量,最后再采用无损压缩技术
Huffman编码或算术编码对量化后的数据进行编码。
最后输出包长度为188字节,其中包头为4个字节,其余为载荷的TS信号。
复用:可分为一般复用和统计复用。
一般复用为将输入的多个TS流复接成一个比特率更高的TS流,但不改变各TS流中的比特率,因此输出TS 流比特率为输入节目比特率之和。
统计复用则对各输入TS流进行分析,按需动态分配,输出TS流中各TS流占用的比特率是动态变化的。
复用器是整个传输过程中关键的设备,复用器的功能直接影响到能否开展的业务以及实现整个传输网络管理的功能。
因此首先复用器是标准化产品,适应各种码流的插入。
其次对应于1个模拟信道,复用器的输入接口应保证在7路以上,因为对应于完全采用编码器的频道,1个8M的信道一般采用7编码,留有一路接口为EPG或数据业务插入。
同时输出接口多于1路,除正常加入CA系统外,为监控、热备份留有通道。
一个比较好的复用器,应具备强大的网络管理,在实现正常的监控、报警、设置参数外,还要有一定的参数编辑及码流分析的功能。
网络管理系统:
网管是确保系统正常运行的控制枢纽,应包括以下功能
配置管理:网络节点、插板和端口的增加、删除、改变及拓扑结构的显示;在初始化的安装时应对参数进行配置,对软硬件进行检查;配置各个模块,包括I/O卡、端口和冗余配置等;每个模块上支持的协议、访问限制配置;节点管理权限口令的设置和修改。
性能管理:记录、统计并报告系统资源利用情况,并形成性能管理日志文件。
应能够对资源监测的门限值、告警的门限值进行设置;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