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雷电防护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1.80 MB
- 文档页数:53
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24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太原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4.08.09•【字号】•【施行日期】2024.08.09•【效力等级】省、自治区的人民政府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应急减灾与公共服务正文太原市雷电灾害防御条例(2015年11月6日太原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2016年1月20日山西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批准根据2020年11月27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批准的2020年10月29日太原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城市供水管理办法〉等五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22年9月28日山西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七次会议批准的2022年8月19日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城市绿化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4年7月26日山西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批准的2024年5月21日太原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的《太原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太原市立法条例〉等四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监测预警与防雷工程第三章检测维护与调查鉴定第四章法律责任第五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雷电灾害防御,有效避免和减轻雷电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和公共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雷电灾害防御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科学防御、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原则。
第四条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协调机制,将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公共安全监督管理的范围,为雷电监测、预报、预警、预防体系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1.概述雷电(Lightning)是一种壮观而又令人恐怖的大气自然现象。
雷电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常使建筑、电力、电子、通信和航空、航天等诸多领域遭受严重破坏。
随着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由雷击引起的灾害事故正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到目前为止,雷电作为一种强大自然力的爆发,尚无法有效地加以制止,人们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设法限制雷击所造成的破坏作用,将雷击的危害减小到尽可能低的限度。
雷电防护(Lightning Protection)科学技术也在人类认识自然、抵御自然灾害的过程中不断发展。
人类自从认识雷电起,就积极地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以减轻其危害。
1749年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Benjamin Franklin 1706~1790)发明了避雷针(Lightning rod),成功地防止了直接雷击。
在人类社会将近两个半世纪的防雷史上,以避雷针为主体的传统防雷技术,无疑对生命、财产、建筑物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暴露了传统防雷技术的局限性。
一方面是随着新技术的应用带来了新的雷击方式,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雷电发生机理及其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
现在,雷电防护技术已进入了综合防护阶段。
八十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高新技术的发展的支柱技术,其应用已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
由于微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LEMP--Lightning Electromagnetic Pulse)特别敏感,雷电这种无时无地都在发生的自然现象对现代社会高度依赖的计算机网络等电子系统潜伏着严重的不安全性,雷电造成的灾害影响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危害。
由于电子设备普遍存在绝缘强度低、过电压和过电流耐受能力差,对电磁干扰敏感等弱点,一旦建筑物受到直接雷击或其附近区域发生雷击,雷电过电压、过电流和脉冲电磁场会通过供电线、通信线、接收天线、金属管道和空间辐射等途径侵入建筑物内,威胁室内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安全运行。
雷电防护主要技术1.直击雷防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易受雷击部位,遭受雷击后果比较严重的设施或堆料,高压架空电力线路、发电厂和变电站等.应采取防直击雷的措施。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直击雷防护的主要措施。
避雷针分独立避雷针和附设避雷针。
独立避雷针不应设在人经常通行的地方。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按滚球法计算。
2.二次放电防护为了防止二次放电,不论是空气中或地下,都必须保证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与邻近导体之间有足够的安全距离。
在任何情况下,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3米,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止二次放电的最小距离不得小于2 米,不能满足间距要求时应予跨接。
3.感应雷防护有爆炸和火灾危脸的建筑物、重要的电力设施应考虑感应雷防护。
为了防止静电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建筑物内不带电的金属装备、金属结构连成整体并予以接地。
为了防止电磁感应雷的危险,应将平行管道、相距不到100毫米的管道用金属线跨接起来。
4.雷电冲击波防护变配电装置、可能有雷电冲击波进入室内的建筑物应考虑雷电冲击波防护。
为了防止雷电冲击波侵入变配电装置,可在线路引入端安装阀型避雷器。
阀型避雷器上端接在架空线路上,下端接地。
正常时避雷器对地保持绝缘状态;当雷电冲击波到来时,避雷器被击穿,将雷电引入大地,冲击波过去后.避雷器自动恢复绝缘状态。
对于建筑物,可采用以下措施:(1)全长直接埋地电缆供电,入户处电缆金属外皮接地;(2)架空线转电缆供电,架空线与电缆连接处装设阀型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绝缘子铁脚、金具等一起接地;(3)架空线供电.入户处装设阀型避雷器或保护间隙,井与绝缘子铁脚、金具一起接地。
浅谈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自动气象站是现代气象观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自动化实时气象观测的必要设备。
在雷电频繁的气象环境中,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工程技术尤为重要。
雷电防护技术是指在保证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雷击损坏,保护设备资产的技术。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防护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过电压保护系统过电压保护系统是防止设备被雷击时,产生的暂态过电压侵入设备而造成设备损坏的一种防护措施。
过电压保护系统主要包括雷电对地保护、防雷接地系统、放电管、避雷针等。
自动气象站所采用的测量仪器、传感器等设备中,大多含有微电子器件。
当雷电产生的暂态过电压超过器件耐受电压时,就会产生电击穿或击垮的现象。
为此,需要设置防雷接地系统,将摄像设备接地,将过电压放入大地。
二、采用防雷设备雷电是一种电磁波,会产生高频的电磁场和电磁感应,对设备进行影响和破坏。
为此,需要对自动气象站进行有效地防护。
避雷针是一个十分有效的防雷设备,能够将雷电引向地面,降低设备被雷击的几率。
自动气象站应尽可能在高地露出的场所上安装避雷针,提高极点的高度,减少设备被雷击的几率。
三、进行地质勘探为了更好地防止自动气象站遭受雷击,需要对现场地质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
如区域的地质状况、地下水情况、地质构造等因素,均会对设备的雷电防护产生影响。
进行地质勘探,可以帮助人们确定设备放置的位置和避雷针的安装位置等细节问题。
四、定期检查和维护自动气象站用于气象预报和气象灾害监测,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对于相关工作至关重要。
设备的损坏和故障会对气象预报和灾害监测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因此,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是保证设备稳定运行和延长设备寿命的关键。
以上四个方面是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工程技术的主要内容。
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保证自动气象站在雷电环境下的安全运行,提高气象观测和预报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雷电防护安全培训制度范文(____字)第一章:总则1.1 目的与依据为了加强雷电防护工作,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保护企业财产和人员安全,制定本培训制度。
本制度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企业实际情况和安全管理要求。
1.2 适用范围本培训制度适用于我公司所有员工、承包商和临时工,并且在雷电环境下工作的人员。
第二章:培训内容2.1 雷电的基本知识2.1.1 雷电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1.2 雷电的危害和损害2.1.3 雷电的工作原理和传导路径2.1.4 雷电防护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2 雷电的防护措施2.2.1 雷电防护的基本要求2.2.2 雷电接地系统的建设和维护2.2.3 防护设备的安装和使用2.2.4 雷电防护设施的排查和维护2.3 雷电防护的操作规程2.3.1 雷电警报的响应和处置2.3.2 雷电预测和监测方法2.3.3 防雷设备的操作规范2.3.4 雷雨天气下的安全措施第三章:培训方式3.1 理论培训通过讲座、培训教材、幻灯片等方式,进行雷电防护的基本知识的讲解和理论培训。
3.2 情景模拟培训通过模拟雷雨天气下的操作场景,进行实际运作和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变能力和处置效率。
3.3 实地考察组织参观雷电防护工程或者邀请相关专家现场讲解,了解实际案例和工程建设经验。
第四章:培训计划4.1 初次培训新进员工、承包商和临时工应在入职前进行初次培训,培训内容包括雷电防护的基本知识、防护措施和操作规程。
4.2 定期培训公司应定期组织雷电防护培训,包括理论培训、情景模拟培训和实地考察,并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4.3 紧急培训在发生雷电事故或者防护设备故障时,应及时组织紧急培训,强化相关知识和操作技能。
第五章:培训考核评价5.1 考核方式培训结束后,应进行培训考核,包括理论考试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评价。
5.2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包括雷电防护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和应急响应能力。
5.3 考核结果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人员进行评价,合格人员给予奖励,不合格人员进行再培训。
雷电防护安全培训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减少雷电灾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制定本培训制度。
第二章培训目标本培训制度的培训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了解雷电的基本知识和危害;2. 掌握防雷设施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3. 了解防雷保护措施的具体操作方法;4.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5. 培养员工负责任、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
第三章培训内容1. 雷电基本知识1.1 雷电的形成原理1.2 雷电的危害及对人体的影响2. 防雷设施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2.1 雷电保护的基本原理2.2 防雷设施的种类及其作用2.3 防雷设施的安装要求和使用注意事项3. 防雷保护措施操作方法3.1 防雷保护的预防措施3.2 防雷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3.3 雷电警报和应急处理措施4. 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4.1 安全意识的培养方法4.2 雷电灾害应急处理流程4.3 雷电灾害的自救与互救第四章培训方法1. 理论培训1.1 通过讲解、演示等形式,向员工普及雷电基本知识、防雷设施的使用方法和防雷保护措施的操作方法。
1.2 组织员工学习雷电灾害案例,增强员工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2. 实践培训2.1 组织员工进行防雷设施的日常巡查和维护,并指导员工掌握防雷设施的使用方法。
2.2 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
第五章培训考核1. 培训结束后,将进行培训考核,考核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方面。
2. 理论知识考核采取笔试形式,根据成绩进行评定,合格标准为及格线60分。
3. 操作技能考核采取实际操作形式,根据操作规程进行评定,合格标准为熟练掌握操作方法。
第六章培训档案1. 培训档案包括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
2. 每次培训结束后,将培训记录和考核成绩整理归档,并保存至员工个人档案中。
3. 档案信息的保密性原则,只有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员工自己可以查阅。
第七章培训周期1. 定期培训: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雷电防护安全培训,确保员工保持防护知识的更新和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