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农业ppt
- 格式:ppt
- 大小:826.00 KB
- 文档页数:20
第一章立体农业的概述第一节立体农业的定义一、立体农业=立体种植=复种、间种、套种定义:利用农作物在生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空间差,进行合理组装,科学配套,形成各种类型的多功能,多层次,多途径的高产生产系统。
1复种:指在一块地一年内种植收获两季或两季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均衡利用土壤养分c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
2间种:在同一田块上同一生长期内进行的几种作物相间种植的方式。
意义:a充分利用光能b可以抑制病虫害的发生。
3:套种:在前一茬作物即将收获之前就将后一作物种入其行间、株间的种植方式。
意义:a提高种植复数b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提高光能利用率c避开灾害性气候d有效调节双抢季节劳力过分紧张的矛盾。
二、立体农业: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条件要求不同空间差、时间差和生物差特点,在一定地域(或水域)或一定区域内建立起来的多种作物共处,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利用的新型农业生产结构。
三、立体农业=集约农业:在一定的区域(或水域)内,充分利用时间、空间、光、热、水等条件,建立多层次配置,多物种共处的一种立体种植,立体养殖或立体种养相结合的高产、高效、集约的农业生产形式。
四、立体农业=开发农业=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内容: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实现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立体农业的效益一、经济效益增加单位面积上获得各种农产品的总产量,同时也部分降低了生产成本。
如麦/棉,大麦/凤尾菇二、生态效益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促进了生态系统的平衡,提高了农业的生态效益;改良了农田小气候,提高了光能利用率,增强了生物的抗逆性。
如云南的橡胶/肉桂/茶树/砂仁三、社会效益吸收了社会的剩余劳动力,给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有利于社会的稳定繁荣。
第二章立体农业的基本原理第一节立体农业的结构1、物种的结构指立体农业模式内农业生物种类的组成,数量及其相互关系。
植物——初级生产者——作物产品动物——次级生产者——畜产品微生物——分解者——食用菌理想的结构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达到最高的生产效率和最佳的经济效益。
目录一、总则(一)规划背景(二)规划编制依据(三)规划范围与期限二、园区基本情况(一)基础情况(二)农业生产基本情况(三)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四)园区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二)建设目标四、园区布局和主要建设内容(一)园区布局(二)主要建设内容五、重点建设项目六、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估算(二)资金筹措(三)分年实施计划七、效益分析(一)经济效益(二)社会效益(三)生态效益八、项目组织与管理(一)组织管理(二)运行管理机制九、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保障措施一、总则(一)规划背景1、政策环境国家和贵州省高度重视安龙县的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为发展安龙县农业产业,国家科技部把安龙县定为黔西南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核心区来进行打造,在贵州省正在建设的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中,“安龙县金州现代高效出口蔬菜产业扶贫示范园区”是贵州省的30个重点示范园区之一。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山地高效立体农业工程,建设山区现代农业示范区”,给我县今后的农业发展进行了明确的定位。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精品果业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发精品水果,实行集约化生产,在贵州省“十二五”医药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中药种植产业化,加强药材资源保护。
在安龙县农业产业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在安龙县建设10万亩经果林基地,建立特种养殖基地、促进畜牧业快速发展,通过完善管理,开拓市场,将安龙建成贵州最大的水产养殖基地,最大的珍稀中药材种植基地及大力发展南亚热带水果的规模化种植,通过园区产业发展,带动项目区人均增收2500元以上.2、必要性2.1是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按照贵州省委提出的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
实现集约化经营,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组织规模化生产,应用现代农业建设和手段,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效益、改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