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督检查工作的指南》解读
- 格式:ppt
- 大小:1.51 MB
- 文档页数:32
危险品码头安全检查指南目录前言 (1)一、编写目的 (1)二、使用说明 (1)三、法律依据 (1)第一篇油、气和散化码头安全技术要求 (2)一、消防 (2)1.1码头消防设备的类型、数量 (2)1.2消防设备配备 (2)1.3码头固定式消防设备 (2)1.4可携式灭火器 (2)1.5灭火装置定期检测 (3)1.6码头操作人员 (3)1.7防火防爆、烟火管制等安全制度 (3)1.8消防应急措施 (3)1.9义务消防队 (3)二、防污染的要求 (3)2.1防污染材料 (3)2.2防污染应急计划 (3)2.3码头操作人员熟悉情况 (3)三、电气设备 (3)四、照明 (3)五、船岸安全措施的联系 (3)六、值班制度 (4)七、应急准备 (4)八、通讯 (4)九、船岸间的通道 (4)十、静电预防 (5)十一、其它设备 (5)11.1软管 (5)11.2盲板 (5)11.3法兰联接 (5)11.4接油托盘 (5)十二、操作规程 (5)十三、安全制度 (5)十四、组织结构 (5)十五、码头资料 (6)十六、人员素质 (6)十七、码头启用要求 (6)第二篇危险货物装卸作业检查 (6)一、船岸间资料互换检查 (6)1.1检查内容 (7)1.2一般要求 (7)二、系泊情况的检查 (8)2.1检查内容 (8)2.2一般要求 (8)三、装卸设备的检查 (9)3.1货泵的检查 (9)3.2货物装卸管系检查 (10)四、货物区域的通风 (13)4.1装卸货物期间经常进入的场所的检查 (13)4.2经常进入的泵舱及其他围蔽处所 (13)五、应急截止系统的检查 (13)5.1检查内容 (14)5.2一般要求 (14)六、惰性气体系统检查 (14)6.1检查内容 (14)6.2一般要求 (14)七、透气系统的检查 (15)7.1检查内容 (15)7.2一般要求 (15)八、电器、无线电装置的检查 (16)8.1检查内容 (16)8.2一般要求 (16)九、防火与消防 (17)9.1检查内容 (17)9.2一般要求 (17)第三篇、各种类型的码头(泊位、设施)技术条件及应急设备要求 (18)一、与城市生活饮用水取水源、相邻的码头、设施、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18二、各类码头(泊位、设施)的基本条件及应急设备要求 (19)2.1油类码头 (19)2.2散化码头 (21)2.3液化气码头 (21)2.4散/杂货、集装箱码头 (22)2.5水上储库、水上过驳作业点 (22)2.6水上加油站、点 (23)2.7洗舱站 (23)第四篇检查标准和处理缺陷建议 (24)一、散装液体危险品码头作业安全及防污染检查项目的标准要求和缺陷处理建议 (24)二、集装箱及包装危险品船岸装卸(岸方)安全状况的检查项目的标准要求和缺陷处理建议 (28)三、上加油站(船)安全技术与管理状况检查项目的标准要求和缺陷处理建议 (29)前言一、编写目的为了更进一步加强水上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提高海事处一线海事执法人员的行政技能,实现一线执法人员行政行为规范化,结合水上危险货物运输的包装形式、装卸形式、装卸场所的特点、法律、法规、规范的要求,编制本手册,供海事执法人员在船舶载运危险品现场实施安全监督管理时参考。
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一、概述港口危险货物的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存在重大危险源,为了保障港口作业安全以及防范重大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
本办法的目的是规范港口危险货物的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监督机制,确保安全生产和港口环境的保护。
二、定义1. 港口危险货物:指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具有一定程度危害性、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化学品、燃油、液化气体等。
2. 重大危险源:指在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可能引发严重事故的设备、工艺或环境因素,如油罐、化工装置等。
三、责任分工1. 港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2. 港口企业负责汇报港口危险货物的储存和运输情况,配合港口管理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3. 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单位负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保障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
四、管理措施1. 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的监督检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操作。
2. 港口企业应当依法取得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并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操作培训。
3. 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危险货物的分类、包装、装卸和存储的监督管理。
4. 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安全生产培训和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5. 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单位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6. 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健全事故应急预案,提前做好各项应对措施的准备工作。
五、监督检查1. 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2. 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单位应当配合港口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并提供必要的协助和支持。
六、处罚措施1. 对于违反港口危险货物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办法的行为,将依法进行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法律责任。
2. 对于发生重大事故的港口危险货物运输和储存单位,将依法责令停产整顿,并进行处罚。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16.12.19•【文号】交办水〔2016〕178号•【施行日期】2016.12.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的通知交办水〔2016〕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厅(委):为指导各地排查治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根据《港口法》《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国家、行业标准,我部组织编制了《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现予印发。
使用中如遇重要情况,请及时向部水运局反映。
交通运输部办公厅2016年12月19日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第一条为了准确判定、及时消除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重大事故隐患),根据《安全生产法》《港口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港口经营管理规定》《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规章和交通运输部有关隐患治理的规定,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适用港口区域内危险货物作业,用于指导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判定各类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
第三条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大事故隐患包括以下5个方面:(一)存在超范围、超能力、超期限作业情况,或者危险货物存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二)危险货物作业工艺设备设施不满足危险货物的危险有害特性的安全防范要求,或者不能正常运行的;(三)危险货物作业场所的安全设施、应急设备的配备不能满足要求,或者不能正常运行、使用的;(四)危险货物作业场所或装卸储运设备设施的安全距离(间距)不符合规定的;(五)安全管理存在重大缺陷的。
第四条“存在超范围、超能力、超期限作业情况,或者危险货物存放不符合安全要求的”重大事故隐患,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超出《港口经营许可证》《港口危险货物作业附证》许可范围和有效期从事危险货物作业的;(二)仓储设施(堆场、仓库、储罐,下同)超设计能力、超容量储存危险货物,或者储罐未按规定检验、检测评估的;(三)储罐超温、超压、超液位储存,管道超温、超压、超流速输送,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重要设备设施超负荷运行的;(四)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相关设备设施超期限服役且无法出具检测或检验合格证明、无法满足安全生产要求的;(五)装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规定的1.1项、1.2项爆炸品和硝酸铵类物质的危险货物集装箱未按照规定实行直装直取作业的;(六)装载《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和《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规定的1类爆炸品(除1.1项、1.2项以外)、2类气体和7类放射性物质的危险货物集装箱超时、超量等违规存放的;(七)危险货物未根据理化特性和灭火方式分区、分类和分库储存隔离,或者储存隔离间距不符合规定,或者存在禁忌物违规混存情况的。
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管控指南一、引言港口是国家重要的外贸通道,港口安全生产的风险辨识与管控对于保障港口安全运营和货物流通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港口安全生产风险辨识与管控提供指导,以确保港口的安全与稳定运行。
二、风险辨识与评估1.港口安全生产风险源的分类2.风险辨识方法(1)文献调研:查找相关文献、规范及经验教训,了解港口安全生产的常见风险源。
(2)现场观察:通过实地考察港口运营现场,了解潜在的风险隐患。
3.风险评估与等级划分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分析通过判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来评估风险等级,定量分析则通过数值计算来确定风险等级。
三、风险管控与措施1.风险管控原则(1)防患于未然:通过加强事前的风险辨识与评估来预防事故的发生。
(2)全员参与:港口工作人员都应对风险管控负有责任,他们应当了解风险源,并积极参与风险防范与管控措施。
(3)综合管控:采取多种措施综合管控风险,既要加强管理,又要依靠技术手段和安全设备进行安全保障。
2.风险管控策略(1)装卸作业风险管控:建立完善的装卸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加强人员培训与管理,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
(2)危险品储存风险管控:对危险品储存场所进行分类管理,设立隔离区域并加强监控,确保危险品储存过程中的安全。
(3)交通运输风险管控:制定合理的交通运输规划,规范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提供必要的交通安全设施,确保运输过程中的安全。
(4)设备设施安全风险管控: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定期进行检测与维修,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安全。
3.应急演练与处置港口应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各级责任人和各部门的职责,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在发生事故时,能够迅速采取措施进行应急处置,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
四、监督检查与评估1.监督检查机制建立港口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机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加大对港口安全生产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和纠正隐患。
2.定期评估与改进定期对港口安全生产进行评估,发现风险隐患和不足之处,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持续改进。
港口作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摘要:一、港口作业特种设备概述二、判定指南的目的和适用范围三、港口作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的五个方面四、特种设备判定标准五、港口作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建议正文:一、港口作业特种设备概述港口作业特种设备是指在港口区域内从事危险货物作业的各种设备,包括承压蒸汽锅炉、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等。
这些设备在港口作业中扮演着关键角色,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二、判定指南的目的和适用范围《港口作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指南》旨在准确判定、及时消除港口作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保障港口作业安全。
本指南适用于港口区域内危险货物作业,用于指导危险货物港口经营人和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判定各类危险货物港口作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
三、港口作业特种设备重大事故隐患的五个方面1.设备设计、制造、安装、维修、改造和使用等方面的缺陷;2.设备所在工作环境不良,如温度、湿度、氧气浓度等不符合要求;3.设备操作、维护、管理等方面存在问题,如操作人员未经培训、无证上岗等;4.设备存在严重腐蚀、磨损、裂纹、变形等损坏现象;5.设备安全保护装置失效或不完善,如安全阀、压力表、报警器等故障或失灵。
四、特种设备判定标准1.锅炉:设计正常水位容积大于或等于30L,且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额定功率大于或等于0.1MW 的有机热载体锅炉。
2.压力容器: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1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容积大于或等于30L 且内直径(非圆形截面指截面内边界最大几何尺寸)大于或等于150mm 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等于1.0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低于60 液体的气瓶;氧舱。
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2019年修正)正文:----------------------------------------------------------------------------------------------------------------------------------------------------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2017年9月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根据2019年11月28日《交通运输部关于修改〈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规定〉的决定》修正)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危险货物事故,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环境,根据《港口法》《安全生产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货物的港口建设项目和进行危险货物港口作业,适用本规定。
前款所称危险货物港口作业包括在港区内装卸、过驳、仓储危险货物等行为。
第三条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强化和落实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和港口经营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第四条交通运输部主管全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行业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直辖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省、市、县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在职责范围内负责具体实施港口危险货物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第二章建设项目安全审查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储存、装卸危险货物的港口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应当由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安全条件审查。
未通过安全条件审查,危险货物港口建设项目不得开工建设。
第六条省级港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下列港口建设项目的安全条件审查:(一)涉及储存或者装卸剧毒化学品的港口建设项目;(二)沿海50000吨级以上、长江干线3000吨级以上、其他内河1000吨级以上的危险货物码头;(三)沿海罐区总容量100000立方米以上、内河罐区总容量5000立方米以上的危险货物仓储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