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城市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09.92 KB
- 文档页数:3
浅谈城市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要点摘要:本文以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以等高线调整为主的设计构想。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基础上,还应以提高车辆通过效率、排水顺畅、方便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来建设更加便利、舒适的、人性化的道路交叉口。
经过多年的设计和运营证明,通过等高线调整对于一个交叉口设计的优劣起着很大甚至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对利用地形测绘绘图知识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的应用,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城市道路;竖向设计;等高线;道路排水1.引言城市道路的畅通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叉口的交通问题处理的好坏。
行驶在道路上的车辆由于交叉口上产生的延误约占行程行车时间的三分之一,而交叉口拥挤严重时波及路段甚至整个路网系统,造成城市整个区域严重拥堵,耽误行车时间的同时容易造成交通事故,引发路段更严重的噪声、废气污染、能源浪费等问题,交叉口的设计涉及到平面几何设计、交通组织、交叉口型式的确定、竖向设计等问题。
前几个都与路段设计、规划设计关系较大,而竖向设计对一个交叉口的优劣应是一个道路设计工程师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根据多年的道路设计工作经验,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一些过程进行分析。
2.交叉口设计的要点2.1 交叉口的交通特点出入交叉口的交通流是非常复杂的,通过交叉口的交通流基本上可以分为四种形式:合流、分流、交织、交叉,前三种情况只要平面几何尺寸设计得当加上适当的交通组织可以较小的影响正常车辆通过交叉口,而交叉点的存在是影响交叉口的行车速度和交通安全的主要原因。
为使交叉口获得安全畅通的效应,必须对交叉口的交通流进行科学的组织和控制,基本途径有(1)将不同方向的交错车流从时间上进行分离;(2)将不同方向上的交错车流从空间上进行分离;(3)将不同方向上的交错车流在同一平面内用物理设施分离,限制和引导其行驶路线,即渠化交通。
实际上无论哪一种途径都有其相应的负面作用及限制条件,交通控制将会使通过交叉口的车辆因等时而降低通过交叉口的交通通行量,立体交叉占用更多的土地资源而且道路两旁的城市用地造成分隔,影响行人、非机动车的通行。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解析摘要:城市道路网络是一个复杂系统,城市交叉口又是路网中通行能力的“咽喉”,尤其是大型交叉口和广场由于立面较为复杂,竖向设计则显得更加重要。
竖向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交叉口道路表面的平顺度,行车的舒适性,排水质量和审美需求等。
本文针对T形、X形柔性路面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平交口;竖向设计;纵断优化交叉口立面设计的理念就是合理地设计交叉口的标高,便于汽车及行人安全出行,同时还应考虑与附近建筑物、地下管网、绿化的相关关系。
符合行车平顺、排水通畅和建筑艺术三方面要求。
1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原则分清主次道路,主要道路优先,要保持原有车流状态,适当偏移中线,增加交叉口车道数,车道密度(宽度、数量)等适当。
要保证主要道路的交通便利。
同等级的道路交叉时,一般都而改变它们的横坡,使横坡逐步地随纵坡变化。
交通流交叉时,应尽可能渠化成直角或近似直角交叉交通流合流时,应以较小角度进行合流,实践证明,交通流以100-150合流时,合流速度差最小交叉口范围内,不应使一条道路的雨水排入另一条道路上或流过交叉口的人行横道,也不应使交叉口内产生积水。
因此,需合理确定交叉路纵断的变坡点和布设雨水口,设计时至少应有一条道路的纵坡方向背离交叉,雨水口应设在人行横道之前或低注处。
如遇困难的地形,交叉口设在盆状地形处,必须设置足够数量的雨水口。
平面交叉口立面设计高程应与周围建筑物的地坪高程协调一致。
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发展与环境的关系.力求使路口的渠化与环境的绿化协调使路口不再枯燥、单调。
2平面交叉口竖向设计的方法对简单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通常采用特征断面法;对大型、复杂的沥青路面交叉口,采用简单的特征断面法不能完整地表达交叉口的立面,必须加密交叉口范围内的设计高程,即高程图法。
2. 1 T形、X形交叉口特征断面的确定和特征点高程的计算交叉口的特征断面与选定的路脊线密切相关,路脊线应根据相交道路的等级和交叉角等因素确定,既要考虑行车平顺,又要考虑整个交叉口的均衡美观。
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及注意要点
交叉口竖向设计方法及注意要点
首先,分析交叉口边线的类型,其基本类型有四种:斜坡形边线比较有利于排水,在设计过程中只需顺着坡向布置等高线一般能满足排水要求。
如交叉口内坡度
到3%以内,以使立面设计更合理。
第四,原则上两条道路相交,主要道路的纵坡宜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度服从主要道路。
第五,如遇到竖曲线在交叉口范围内,一般以10米进行控制,即在竖曲线范围内每10m取一设计标高或取在整桩号处,使竖曲线对交叉口竖向设计的影响有所体
现。
第六,如遇到水泥混凝土路面,则需考虑硬性路面的特性,在板块分块和板块角点标高设计时充分考虑施工,设计完后要仔细检查每个角点标高,避免出现水泥板块对角标高大于其它两点标高。
第七,遇到与旧路相接的交叉口时,我觉得仔细阅读地形图上的标高和相接处。
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连载前面的提出的厂区道路竖向设计传统方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直线道路竖向设计的解决办法,继续下面的关于道路交叉口的竖向设计,已经解决了同等级道路交叉口竖向设计,接下来来谈谈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交叉口竖向设计。
当不同等级道路相交时,按城市道路设计原则,次要道路的纵断面与主要道路的路边或机动车道边缘衔接,这一原则同样适用于厂内道路。
图-12A 所示为一段典型的厂内道路,次干道在竖向上接主干道的路边,支路接次干道的路边。
图-12B 为交叉口的竖向设计放大图。
图-13 是在图-12A 基础上,对直行、右转和左转所做的纵断面分析,虚线是水平基线,实线是车轮轨迹线处路面的纵断面线,从图中可以看到,汽车在直行、右转和左转时是非常平顺的。
图-13B 是该交叉口的分缝和竖向放大图。
这样连接和竖向设计的好处:1)主干道的纵横坡维持不变,即保证主干道畅通无阻。
2)次干道与主干道相连,交叉口在竖向上非常平顺,比图-9 和图-11 更平顺。
3)次干道与主干道相连的交叉口,每块水泥混凝土板都可以方便施工。
4)主干道比次干道高0.1 米,使主干道相对不易积水或积水深度小一点。
次干道比主干道低0.1 米,相对容易积水或积水深度大一些,这有利也有弊,但0.1 米高差还是比较小的,此外,也可以通过调节侧石高度和路边至建筑外墙之间的地面标高来加以克服,城市道路规定雨水口处的侧石高度宜为0.18~0.20 米,挑水点处的侧石高度宜为0.10~0.12 米。
在图-12B 中,支路应接次干道或主干道的路边。
由于该次干道已经比主干道低了,因此,支路宜比次干道高一些,这样,整个道路网的标高比较接近,地面标高也可以比较一致,这有利于整个场地的竖向布置。
图-13C 是将图-13B 改为十字型交叉口,并对直行、右转和左转做纵断面分析,虚线是水平基线,实线是车轮轨迹线处路面的纵断面线,从图中可以看到,汽车在直行、右转和左转时是非常平顺的。
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2019-07-01摘要:城市道路平⾯交叉⼝的竖向设计,是为了合理确定交叉⼝范围内相交道路共同构筑⾯上各个点的设计标⾼,从⽽达到相交道路间、交叉⼝以及周围建筑物在⽴⾯位置上的⾏车、排⽔和建筑艺术诸⽅⾯的协调和统⼀。
本⽂探讨了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
关键词: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基本⽅法中图分类号: S611 ⽂献标识码: A ⽂章编号:城市道路平⾯交叉⼝是城市道路⽹的咽喉,是⼈流、机动车流与⾃⾏车流的汇集点,它们之间的相互⼲扰,使⾏车速度降低,出⾏交通拥挤,甚⾄交通堵塞。
因此,汽车对路⾯平整度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 从⽽对道路平⾯交叉⼝竖向设计也提出了更⾼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的⼀般原则交叉⼝竖向设计的任务是通过调整交叉⼝范围各点的设计标⾼, 合理确定相交道路之间及周围建筑物之间的共同曲⾯形状, 使之相互协调⽽更具有良好的空间感, 以符合⾏车舒适、排⽔迅速以及建筑艺术三⽅⾯的要求。
交叉⼝竖向设计主要取决于相交道路的等级、交通量、横断⾯形式、纵坡⼤⼩以及周围地形。
其原则有以下⼏个⽅⾯。
1、道路等级相同时, ⼀般是在维持各⾃的纵坡不变的前提下来调节它们的横坡。
通常是调节纵坡较⼩道路的横坡, 将路拱顶的连线逐渐向纵坡较⼤道路的车⾏道边线移动, 使其横坡度与纵坡较⼤道路的纵坡相⼀致。
2、道路等级不同时, ⼀般是主道路的纵、横坡均维持不变, ⽽将次道路的双坡横断⾯逐渐过渡到与主道路纵坡相⼀致和单坡断⾯。
3、交叉⼝竖向设计时应⾄少有⼀条道路的纵坡⽅向背离交叉⼝, 以利于路⾯排⽔。
4、交叉⼝范围内布置⾬⽔⼝时, ⼀条道路的⾬⽔不应流过交叉⼝的⼈⾏横道或流⼊另⼀条道路, 也不能使交叉⼝范围内产⽣积⽔。
5、交叉⼝范围内的横坡应尽量平缓, ⼀般不⼤于路段上的横坡, 以利于⾏车, 纵坡不宜> 2%, 困难情况下不应> 3%。
⼆、交叉⼝竖向设计⽅法常⽤的交叉⼝竖向设计⽅法主要有⽅格⽹法、设计等⾼线法、⽅格⽹设计等⾼线等,简单介绍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