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细菌性痢疾
- 格式:ppt
- 大小:2.71 MB
- 文档页数:59
细菌性痢疾诊疗规范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简称菌痢。
急性菌痢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排脓血样大便。
慢性菌痢一般不发热,以长期腹泻为主。
【诊断标准】潜伏期为数小时~7天。
一般为1~2天。
(一)流行病学资料本病可全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病前一周内有不洁饮食史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慢性菌痢可有急性发作史。
(二)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可分为以下临床类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1)普通型:起病急,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每日排便10~20次,呈脓血便,里急后重明显,左下腹有压痛。
儿童可有惊厥。
(2)轻型:主要表现为腹泻,每日少于10次,便呈糊状或水样状,含少量粘液,常无脓血。
(3)重型:起病急骤,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高热、恶心、呕吐等,呈脓血样便,腹痛剧烈,里急后重明显,可有脱水表现,甚至澹妄,惊厥。
(4)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重度毒血症症状,以休克和脑病(频繁惊厥、昏迷、瞳孔改变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常无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中毒型菌痢又可细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三型。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月不愈者为慢性菌痢。
(1)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后,腹痛、腹泻等肠道症状时轻时重,迁延不愈。
粪便可带粘液,或呈脓血便。
(2)急性发作型:类似急性菌痢,大便次数增多,呈脓血便。
可反复发作。
(3)慢性隐匿型:常无明显肠道症状,但粪便培养仍有痢疾杆菌,乙状结肠仍有明显病变。
(三)实验室检查1.血象: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
2.粪便常规检查:典型者无粪质,量少,呈鲜红粘冻状,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及红细胞,并有巨噬细胞。
3.病原学检查: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4.乙状结肠镜检查:急性期可见结肠粘膜普遍充血、水肿及浅表溃疡。
慢性病人可见肠粘膜增厚及息肉形成。
5.其他重型、中毒型菌痢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
【治疗原则】(一)一般治疗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
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主,忌多渣、不易消化食物。
细菌性痢疾病原学痢疾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志贺菌属,革兰染色阴性,有菌毛。
志贺菌属分群及特点目前发达国家以D(宋内菌群)群为主,我国以B(福氏菌群)群为主,近年来D群有增多趋势。
A群B群(福氏菌群)C群D群(宋内菌群)记忆:中国人民多财多福!关于细菌性痢疾哪项正确A.我国以福氏菌群为主B.我国以鲍氏菌群为主C.我国以志贺菌群为主D.我国以宋内菌群为主E.各群发病率基本相同[答疑编号700883206101]答案:A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A.沙门菌属B.志贺菌属C.弧菌属D.福氏菌属E.宋内菌属[答疑编号700883206102]答案:B志贺菌属→菌群致病因素:内毒素各群、型痢疾杆菌均可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是致病的主要因素小结: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外毒素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流脑√总结:比较内毒素与外毒素霍乱弧菌——外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流脑球菌,菌痢,伤寒——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记忆:外面闯祸以外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的是A伤寒B菌痢C霍乱D流脑E乙脑[答疑编号700883206103]答案:CA群还可产生外毒素(包括细胞毒素、肠毒素和神经毒素),临床症状较重。
关于细菌性痢疾,哪一群可以产生外毒素:A.A群B.B群C.C群D.D群D.E群[答疑编号700883206104]答案:A记忆:利刃出鞘刺杀外敌A群感染症状最重,D群感染最轻,B群介于二者之间,但易转为慢性。
小结:各群特点关于细菌性痢疾,哪一群临床表现最重A.A群B.B群C.C群D.D群E.各群基本一样[答疑编号700883206105]答案:AA.志贺痢疾杆菌B.舒密次痢疾杆菌C.福氏痢疾杆菌D.宋内痢疾杆菌E.鲍氏痢疾杆菌我国近年来引起菌痢最常见的病原菌是[答疑编号700883206106]答案:C所引起菌痢多数症状轻,非典型病例较多者[答疑编号700883206107]答案:D能产生神经毒素的痢疾杆菌是[答疑编号700883206108]答案:A生存能力外界的生存力较强尤以D群菌最强,B群菌次之,A群菌最弱耐低温,在水果、蔬菜中可存活1~3周。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传染病学》复习讲义:细菌性痢疾(菌痢)一、病原学痢疾杆菌4群为:A群痢疾志贺菌、B群福氏志贺菌、C群鲍氏志贺菌、D 群宋内志贺菌。
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是B群福氏志贺菌为主要流行菌群。
【真题库】目前国内最常见的细菌性痢疾病原菌是A.福氏痢疾杆菌B.宋内氏痢疾杆菌C.鲍氏痢疾杆菌D.舒氏痢疾杆菌E.志贺氏痢疾杆菌答案:A二、流行病学(一)传染源菌痢病人及带菌者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通过消化道传播。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一定的免疫力,但短暂而不稳定。
三、发病机制及主要病变部位(一)发病机制: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取决于对肠粘膜上皮细胞的吸附和侵袭力,即具有侵袭力的菌株才引起发病。
痢疾杆菌进入消化道,如机体免疫力低下,细菌侵入后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和固有层中繁殖,引起肠粘膜炎症反应和固有层小血管循环障碍,使肠粘膜出现炎症、坏死和溃疡(溃疡表浅呈地图状),而发生腹痛、腹泻和脓血便。
(二)主要病变部位:菌痢的肠道病变主要在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严重者可累及整个结肠及回肠下段。
(1~2题共用题干)男性,18岁,2天来发热伴腹痛、腹泻,每日10余次,初为稀便,后为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粪便常规检查WBC15~20个/HP,RBC 5~10个/HP【真题库】该患者诊断急性细菌性痢疾,其发病机理为A.痢疾杆菌毒素对结肠粘膜的直接损害B.有侵袭力的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C.痢疾杆菌在肠腔内大量繁殖引起肠溃疡病变D.结肠急性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及溃疡E.特异性体质对细菌毒素产生强烈过敏反应答案:B【真题库】该病例用抗生素治疗3天,症状好转即停药,有可能产生什么后果A.病情加重,出现肠穿孔B.发生肠出血C.转为慢性菌痢D.发生癌变E.合并败血症答案:C解析: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机理为菌株进入粘膜固有层、繁殖引起炎症溃疡,是急性化脓性炎症。
急性期未有效根治时可转为慢性。
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要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情况。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志贺菌属细菌包括志贺菌、福氏菌、鲍氏菌和宋内菌等。
这些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通过食物、水或接触污染物品而感染。
细菌性痢疾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其流行情况更为严重。
在我国,细菌性痢疾曾是法定报告的甲类传染病之一。
近年来,由于公共卫生条件的改善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细菌性痢疾的发病率有所下降,但其仍然是我国重点控制的传染病之一。
一、病原学调查病原学调查主要包括对志贺菌属细菌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等。
通过对病原体的生物学特性、抗原结构和致病机制的研究,深入了解细菌性痢疾的病原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二、流行病学特征调查流行病学特征调查主要包括对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趋势、人群易感性、感染源和传播途径等方面的研究。
通过对疫情报告、病例调查和监测数据的分析,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规律,为防控疫情提供依据。
三、疫情调查疫情调查是对细菌性痢疾疫情的发生、发展和控制过程进行全面了解的过程。
在疫情调查中,我们需要收集疫情相关信息,如病例分布、病例特征、疫情爆发原因和防控措施等,以分析疫情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规律。
四、防控策略研究防控策略研究是基于对细菌性痢疾病原学、流行病学特征和疫情调查的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这包括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改善、食品安全监管、个人防护和抗生素合理使用等方面的研究。
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实验室、流行病学和卫生统计学等方法,全面了解细菌性痢疾的流行情况,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细菌性痢疾的全球性挑战。
在进行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病学调查时,我们要了解细菌性痢疾的基本情况。
细菌性痢疾,又称志贺菌病,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细菌感染-细菌性痢疾一、A11、中毒型菌痢应用山莨菪碱的目的是A、兴奋呼吸循环中枢B、减少腹泻次数C、升高血压D、改善微循环障碍E、缓解肠道平滑肌痉挛,止腹痛2、急性菌痢患者下列哪项表现是不典型的A、里急后重B、发热C、呕吐D、腹痛E、黏液便3、慢性菌痢的病程时限是A、超过1年B、超过6个月C、超过2个月D、超过2周E、时限不定,反复发作4、诊断急性菌痢必做的检查是A、血常规B、粪便常规C、直肠镜D、血培养E、悬滴检查5、急性菌痢选择敏感抗菌药物疗程为A、1~3日B、1~5日C、2~5日D、3~5日E、4~5日6、在我国最多见的痢疾杆菌菌群是A、志贺痢疾杆菌B、鲍氏痢疾杆菌C、福氏痢疾杆菌D、郭内痢疾杆菌E、以上都不是7、对于中毒型菌痢脑型和乙脑的鉴别最有意义的是A、起病急骤B、大便检查有无白细胞C、高热、昏迷、抽搐D、早期休克E、呼吸衰竭8、鉴别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最可靠的依据是A、潜伏期的长短B、毒血症状的轻重C、大便常规检查红白细胞计数D、大便检出病原体E、抗生素治疗是否有效9、下列哪项不符合中毒型菌痢脑型的诊断A、急性高热,惊厥,昏迷B、迅速出现呼吸衰竭C、肠道症状不明显D、大便常规正常E、脑脊液检查正常10、菌痢急性期的基本病变是A、全身小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血浆渗出B、肠黏膜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C、肠黏膜水肿、增厚、溃疡形成D、肠壁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样溃疡E、嗜酸性肉芽肿的形成11、菌痢的确诊依据是A、粪培养阳性B、粪检有巨噬细胞C、粪便免疫学检查抗原阳性D、粪便镜检有大量脓细胞E、典型菌痢临床症状12、细菌性痢疾的主要预防措施是A、隔离及治疗现症患者B、流行季节预防服药C、及时发现、治疗带菌者D、口服痢疾活菌苗E、切断传播途径13、目前菌痢的病原治疗首选A、氯霉素B、四环素C、磺胺药D、呋喃唑酮E、氟喹诺酮类14、痢疾杆菌的主要致病机制是A、侵入的细菌数量B、细胞毒素C、神经毒素D、内毒素及外毒素E、肠毒素15、细菌性痢疾传播途径是A、呼吸道传播B、接触传播C、消化道传播D、虫媒传播E、血液传播16、细菌性痢疾的病原体属于A、志贺菌属B、沙门菌属C、弧菌属D、弯曲菌属E、螺旋菌属17、中毒型菌痢好发年龄是A、青壮年B、10~14岁C、2~7岁D、2岁以下E、老年二、B1、A.伤寒B.中毒型菌痢C.流行性乙型脑炎D.急性病毒性肝炎E.流行性出血热<1> 、血白细胞增多,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常高于7%,多见于A B C D E<2> 、血白细胞增多,血小板明显减少,并可见异型血小板,多见于A B C D E2、A.心源性休克B.低血容量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神经性休克E.失血性休克<1> 、流行性出血热的休克属于A B C D E<2> 、中毒型菌痢的休克属于A B C D E3、A.急性典型菌痢B.中毒型菌痢C.急性菌痢轻型D.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E.慢性菌痢隐匿型<1> 、突起高热,面色青灰,出冷汗及脉细数,尿少A B C D E<2> 、急起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A B C D E4、A.黏液便B.水样便C.果酱样大便D.黑便E.陶土色便<1> 、霍乱患者的大便性状为A B C D E<2> 、菌痢患者的大便性状为5、A.志贺菌属B.奈瑟菌属C.沙门菌属D.埃希菌属E.弧菌属<1> 、脑膜炎球菌属A B C D E<2> 、痢疾杆菌属A B C D E6、A.痢疾志贺菌B.福氏痢疾杆菌C.郝氏痢疾杆菌D.鲍氏痢疾杆菌E.舒氏痢疾杆菌<1> 、目前我国流行的优势痢疾杆菌是<2> 、产生外毒素能力最强的痢疾杆菌是A B C D E7、A.青霉素B.氧氟沙星C.黄连素D.头孢曲松E.糖皮质激素<1> 、儿童中毒型菌痢首选药物是A B C D E<2> 、具有减少肠道分泌作用的药物是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D【答案解析】中毒型菌痢休克型属低排高阻型休克,可予抗胆碱类药物改善微循环障碍,如山莨菪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