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特征是全身感染症状(如发热等)及局部的 痢疾三联症:便次多、量少的粘液血或脓血便,痉 挛性腹痛及里急后重。根据腹泻及粪便白细胞数 ≧15个及少许红细胞/每高倍镜视野,可作临床诊断, 如结合粪培养志贺杆菌阳性,可作确定诊断。
【发病机制】
•
痢疾杆菌致病必须具备3个条件:
1.吸附: 介导细菌吸附的光滑型脂多糖O抗原
• 辅助检查 缺。
• 2015.11.30 患者仍排粘液血便,以鲜血为主,含少量暗红色血块, 量约300ml,禁食中,呕吐一次,为少量咖啡色液体,入院后尿量 200ml。
• 2015.12.01 禁食中,无恶心、呕吐,排300ml粘液鲜血便,含少量 暗红色血块。粪常规:白细胞强阳性,红细胞阳性,隐血强阳性。血 常规:白细胞19.3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5.7%。尿常规:白 细胞阳性,蛋白质阳性。岳主任示:根据相关检查,考虑患者消化道 出血的原因为细菌性肠炎,具体感染菌种需进行培养以明确。呕吐咖 啡色液体考虑为应激性溃疡,继续给予抑酸治疗。
• O1 患者体液平衡。
• P2腹泻——与肠道炎症,痢疾杆菌致肠道病变有关。 • I2 (1)评估腹泻程度、记录每天大便次数、颜色、性状和量。
(2)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并观察其效果 。 (3)给予患者易消化,纤维素含量少的流质、半流质饮食,避免 辛辣、生冷、不清洁及硬的食物,急性腹泻应根据病情和医嘱,给于 禁食、流食、半流食或软食。 (4)嘱其多饮水及含钾、钠高的果汁及饮料。 (5)遵医嘱补充液体及热量。 (6)每次便后进行肛周皮肤护理,便后用温水洗抹,并嘱病人便 纸要柔软、清洁。
2.繁殖: 侵袭上皮细胞并在其中繁殖的能力
3.毒素:侵袭、繁殖后可产生毒素
【发病机制】
外毒素
细胞毒素: 粘膜的破坏、坏死、脱落溃疡形成粘液脓血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