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 格式:ppt
- 大小:158.00 KB
- 文档页数:24
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是什么?文章导读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简称中毒型菌痢)是由志贺氏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细菌性痢疾的临床急危重症。
那么中毒性痢疾的表现症状有哪些?临床表现与分型中毒型菌痢以儿童多见。
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伴全身严重毒血症,如循环衰竭、突然惊厥(常在肠道症状发生前发生)。
病初其泻痢症状如腹痛、腹泻、里急后重、脓血黏液大便等症状常不明显,往往在起病后数小时至12h才出现。
或根本无大便,甚至需用肛门指检、肛拭、灌肠采集大便,才发现黏液脓血便。
镜下可见大量白细胞、脓细胞和红细胞。
按其临床表现不同可分以下三型。
(一)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本型多见。
有感染性休克的周围循环衰竭表现,早期可有高热、精神委靡、口渴、出汗;进而面色青灰、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脉压缩小、心音低钝、烦躁不安、谵妄、尿量减少等;晚期则口唇与指甲紫绀、皮肤发花有淤点、血压和脉搏消失、无尿、昏迷等。
(二)脑型(脑水肿型、呼吸衰竭型)比休克型发展更快,以严重脑部症状为主。
早期有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如面色苍白、头痛、频繁呕吐、呼吸增快、血压正常或偏高,神志模糊、嗜睡或躁动、谵妄、可突然发生惊厥;晚期血压升高或突然下降、瞳孔忽大忽小、两侧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反复惊厥、昏迷加深,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深浅不一、节律不整,可有叹息样呼吸、呼吸缓慢或暂停,甚至突然呼吸停止死亡。
(三)混合型兼有循环衰竭和呼吸衰竭的表现,预后凶险,常因高热、休克、惊厥、呼吸衰竭而死亡。
诊断在夏秋季节,有进食不洁食物或与菌痢病人接触史;有上述临床表现;发现有脓血样大便或肛拭或灌肠取样,大便镜下有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即可诊断。
确诊则有赖于粪便培养有痢疾杆菌。
本病诊断需排除急性食物中毒,休克型则需排除其他感染性休克,脑型应排除流行性乙型脑炎等。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例分析[病例摘要]女性,5岁半,发热伴腹泻一天,2小时前发作惊厥一次一天前开始发热39℃,微感咽痛,不咳嗽,无吐泻,查WBC19.3?109/L,认为上感,静滴青霉素及氨苄青霉素等,体温不退,发病20小时左右开始腹泻,约20-3 0分钟一次大便,量少,黄色粘液便,有脓血,呕吐1次胃内容物。
查大便常规,见白细胞10-15/高倍,红细胞0-1/高倍,口服头孢拉啶、庆大霉素及补液盐,服药后病情无好转。
入院前2小时突然惊厥一次,表现为双目上翻,四肢强直、抖动,口周青紫、意识丧失,持续15分钟左右,经针刺人中,肌注鲁米那钠(量不详)缓解,止抽后一直昏迷,医务室已给了5%糖盐500ml、庆大霉素8万U, 5%碳酸氢钠40ml,转入院。
入院时,碳酸氢钠尚未滴完,抽搐前尿量不少,抽搐后未见排尿。
发病前无不洁饮食史,既往无高热惊厥史。
查体:T38℃,P160次/分,R22次/分,Bp80/50mmHg,体重18kg.急性病容,面色略灰,昏睡,神志不清,压眶有反应,不能应答。
口腔粘膜光滑,咽微充血,四肢末端发凉、发绀。
心率160次/分,律齐,心音尚有力,双肺呼吸音清,腹平软,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活跃。
膝腱、跟腱反射未引出,颈无抵抗,克氏征(-),布氏征(-),双巴氏征(+)。
化验:血Hb:109g/L, WBC:23.4×109/L,中性杆状8%,中性分叶70 %,淋巴22%,plt:110×109/L,便常规:黄色粘液便,WBC:30-40/高倍,RBC:3-8/高倍[分析]一、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一)诊断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混合型)(二)诊断依据1.起病急,高热,起病20小时才出现腹泻、脓血便2.惊厥一次,抽搐后一直昏睡,神志不清,深浅反射未引出,双巴氏征(+),肢端凉,发绀,心率快,血压低(休克型表现)3.大便常规WBC30-40/HP,血WBC增高伴核左移二、鉴别诊断(5分)1.急性坏死性肠炎2.其他腹泻:小儿肠炎,阿米巴痢疾,肠套叠3.高热惊厥三、进一步检查(4分)1.血生化:电解质、CO2-CP、Ca2+2.大便培养+药敏试验四、治疗原则(3分)1.病原治疗:抗生素2.抗休克治疗:液疗,血管活性药物,强心药3.降颅压治疗,甘露醇4.糖皮质激素应用5.对症治疗:降温,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细菌性痢疾的护理常规【概念】: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病因】:痢疾杆菌有较强的致病性其致病作用主要是侵袭力和内毒素。
【临床表现】:一、急性菌痢:1、潜伏期1—2天。
2、分型:普通型:起病急,高热伴畏寒,寒颤,体温高达39摄氏度,伴头痛,乏力,食欲不振,排便次数增多,伴粘液便,左下腹压痛。
轻型:每天3—4次,粪便糊状或稀便,病程短,3—7天可痊愈。
中毒型:2—7岁,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摄氏度,全身毒血症状,精神萎靡,频发惊厥。
(1)休克型:感染性休克表现(2)脑型:最为严重,脑膜炎,颅内压升高,中枢性呼吸改变。
(3)混合型:预后最为凶险。
二、慢性菌痢:1慢性迁延型2急性发作型3慢性隐匿型。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轻至中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菌痢可有贫血。
脓血便,无粪质,镜下大量脓细胞或白细胞。
【辅助检查】便培养【治疗要点】1、急性:(1)一般治疗:执行消化道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粪便二次阴性。
(2)病原治疗:执行原则上不短于5天。
(3)对症治疗。
2、慢性菌痢:(1)病原治疗:联合应用二种不同类型的抗菌药,10—14天,重复1—3个疗程,药物保留灌肠+小量激素。
(2)对症治疗:肠功能紊乱—镇静,解痉挛药,菌群失调,双歧杆菌3、中毒性菌痢:(1)病原治疗:沙星或第三代头孢菌素或联合应用(2)对症治疗:A阵静降温B休克型,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和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
C脑型应用20%甘露醇,,防治呼吸衰竭。
【护理问题】1)体温过高:与痢疾杆菌内毒素激活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作用于体温中枢导致体温过高有关。
2)腹泻:与肠道炎症,广泛浅表溃疡形成导致肠蠕动增强,肠痉挛有关。
3)组织灌注无效:外周组织与中毒性菌痢导致微循环障碍有关4)潜在并发症:中枢性呼吸衰竭。
【护理要点】1、按消化道传染病隔离至症状消失2、病情观察:,神志变化,生命特征,抽搐先兆,瞳孔大小,正确记录出入量。
3、循环衰竭:体位头低脚高位,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应用血管活性性药,注意保暖。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潜伏期一般为1~3天(数小时至7天),流行期为6~11月,发病高峰期在8月。
分为急性菌痢、慢性菌痢和中毒性菌痢。
1.急性菌痢典型病变过程分为初期的急性卡他性炎,后期的假膜性炎和溃疡,最后愈合。
主要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可分成四型:(1)普通型起病急,有中度毒血症表现,怕冷、发热达39℃、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
稀便转成脓血便,每日数十次,量少,失水不显著。
一般病程10~14天。
(2)轻型全身中毒症状、腹痛、里急后重均不明显,可有低热、糊状或水样便,混有少量黏液,无脓血,一般每日10次以下。
粪便镜检有红、白细胞,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可以此与急性肠炎相鉴别。
一般病程3~6天。
(3)重型有严重全身中毒症状及肠道症状。
起病急、高热、恶心、呕吐,剧烈腹痛及腹部(尤为左下腹)压痛,里急后重明显,脓血便,便次频繁,甚至失禁。
病情进展快,明显失水,四肢发冷,极度衰竭,易发生休克。
(4)中毒型此型多见于2~7岁体质好的儿童。
起病急骤,全身中毒症状明显,高热达40℃以上,而肠道炎症反应极轻。
这是由于痢疾杆菌内毒素的作用,并且可能与某些儿童的特异性体质有关。
中毒型菌痢又可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分为三型。
2.慢性菌痢菌痢患者可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达2个月以上,部分病例可能与急性期治疗不当或致病菌种类(福氏菌感染易转为慢性)有关,也可能与全身情况差或胃肠道局部有慢性疾患有关。
主要病理变化为结肠溃疡性病变,溃疡边缘可有息肉形成,溃疡愈合后留有瘢痕,导致肠道狭窄,若瘢痕正在肠腺开口处,可阻塞肠腺,导致囊肿形成,其中贮存的病原菌可因囊肿破裂而间歇排出。
分型如下:(1)慢性隐伏型病人有菌痢史,但无临床症状,大便病原菌培养阳性,作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菌痢的表现。
(2)慢性迁延型病人有急性菌痢史,长期迁延不愈,腹胀或长期腹泻,黏液脓血便,长期间歇排菌,为重要的传染源。
细菌性痢疾的诊断提示及治疗措施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简称菌痢。
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常见肠道传染病,主要病理变化是直肠、乙状结肠的炎症与溃疡,因毒素吸收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夏秋季多发。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泻、腹痛、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病情轻重悬殊。
【诊断提示】1.流行病学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5-6月开始上升,7-9月为高峰。
常有明确的不洁饮食史和与带菌者接触史等。
2.临床表现潜伏期数小时至7d,多数为1~4d。
根据病情轻重和缓急,可分为两类六型。
(1)急性细菌性痢疾:①急性典型菌痢(普通型):突然发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继而腹泻。
大便初为稀便,1~2d后转为黏液脓血便,每日排便10~20次或更多,有时为纯脓血或呈黏胨状。
常有腹痛,便前加重,排便后缓解,里急后重。
左下腹有压痛,肠鸣音亢进,自然病程1~2周。
②急性非典型菌痢(轻型):全身症状轻,排稀便,日数次,有黏液,无脓血,显微镜下见少量红、白细胞。
病程数日,可不治自愈,部分可演变成慢性。
③中毒性菌痢(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高热或体温不升,迅速发生休克,昏迷和呼吸衰竭,而肠道症状轻微或缺如。
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三型: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个月。
分为三型。
①慢性迁延型:急性菌痢后迁延不愈,大便不成形或稀便,常带黏液,偶有脓血,左下腹压痛,伴乏力、贫血、营养不良表现;②慢性菌痢急性发作型:半年内有痢疾病史,因受凉或进生冷饮食而导致急性发作者;③慢性隐匿型:1年内有痢疾病史,无临床症状,仅大便培养阳性,或乙状镜检发现有菌痢慢性期变化者。
3.实验室检查大便镜检有较多红细胞、白细胞或脓细胞,可见吞噬细胞。
中毒性菌痢直肠拭子或灌肠采集大便标本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
慢性菌痢乙状结肠镜检查可见肠壁黏膜充血、水肿、渗出、溃疡等。
大便痢疾杆菌培养阳性。
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
【防治措施】1.一般治疗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按肠道传染病隔离,补充维生素及足够热量。
三11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WS 287-2008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诊断标准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性痢疾的诊断、报告。
第一部分细菌性痢疾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细菌性痢疾 bacillary dysentery 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属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2 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toxic bacillary dysentery 起病急骤,突起寒战、高热,迅速发生循环衰竭和(或)呼吸衰竭。
3 诊断依据 3.1 流行病学史患者有不洁饮食和(或)与菌痢患者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 3.2.1 潜伏期数小时至 7d,一般 1d-3d。
3.2.2 临床症状和体征起病急骤,畏寒、寒战伴高热,继以腹痛、腹泻和里急后重,每天排便 10 次-20 次,但量不多,呈脓血便,并有中度全身中毒症状。
重症患者伴有惊厥、头痛、全身肌肉酸痛,也可引起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可有左下腹压痛伴肠鸣音亢进。
3.2.3 临床分型 3.2.3.1 急性普通型(典型)起病急,畏寒、1/ 22发热,可伴乏力、头痛、纳差等毒血症症状,腹泻、腹痛、里急后重,脓血便或黏液便,左下腹部压痛。
3.2.3.2 急性轻型(非典型)症状轻,可仅有腹泻、稀便。
3.2.3.3 急性中毒型 3.2.3.3.1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感染性休克表现,如面色苍白、皮肤花斑、四肢厥冷、发绀、脉细速、血压下降等,可伴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常伴有腹痛、腹泻。
3.2.3.3.2 脑型(呼吸衰竭型)脑水肿甚至脑疝表现,如烦躁不安、惊厥、嗜睡或昏迷、瞳孔改变,呼吸衰竭,可伴有ARDS,可校址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
3.2.3.3.3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的临床表现:3.2.3.4 慢性急性细菌性痢疾反复发作或迁延不愈病程超过 2 个月以上。
细菌性痢疾诊疗指南与操作规范细菌性痢疾(Bacillarydysentery,shigellosis,简称菌痢)是由志贺菌(Genus shigellae,又称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粘液脓血便,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或/和中毒性脑病。
临床表现轻重悬殊,轻者能自愈,重者可导致死亡。
全年均有发生,夏季为高峰季节。
各年龄组儿童均易感,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
细菌性痢疾分为急性(包括轻型、普通型、中毒型)、慢性菌痢。
中毒型菌痢(毒痢)起病急骤、发展迅速、极为凶险,主要发生在2~7岁儿童,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早期诊断、及时准确治疗可明显降低病死率。
病史要点】1.不洁饮食史,腹泻病人接触史。
2.热型、热度(常为突起高热)。
有无寒颤、抽搐及其次数、意识改变。
3.肠道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发热的关系。
腹痛的性质、程度、部位;腹泻次数,大便性状、颜色,有无脓血,有无里急后重。
中毒型病初可无腹泻及脓血便。
4.精神、食欲、尿量。
体检要点】1.有无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及其程度。
2.有无周围循环衰竭征象:包括面色、皮肤有无大理石样花纹、肢端循环、甲床颜色、血压、心率、呼吸次数。
3.有无神志改变,意识障碍程度,脑膜刺激征;有无呼吸浅快、节律不齐、暂停等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
辅助检查】1.血常规血象高,以中性为主,严重时可下降。
2.大便常规WBC≥(++)/HP,少量RBC和不同程度吞噬细胞诊断即确定。
3.大便造就大便造就阳性可证明诊断,并可作XXX指导抗菌选药,但阳性不能排除。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1.诊断要点1)通俗型起病急,发烧,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
失水轻,循环好。
个别病例在病发24~48小时内转变为中毒型。
2)中毒型起病急骤,发展迅速,临床以严重毒血症为主要表现,病初肠道症状轻甚至缺乏。
按临床表现又分为:①休克型:最常见,以感染性休克为主要表现。
②脑型:以脑水肿,颅内高压引起的严重脑病症状为主,意识障碍明显,反复惊厥,可突发脑疝造成呼吸衰竭引起死亡。
第五章第九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的护理一、A21、9-患儿男,7岁。
8月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就诊。
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便常规有脓细胞。
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水痘并发脑炎C、腮腺炎脑炎D、麻疹脑炎E、高热惊厥2、9-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毒型痢疾。
为早日检出痢疾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A、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B、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C、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D、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二、A3/A41、9-患儿男,5岁。
7月20日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入院。
体温39.5℃。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1> 、为明确诊断,医生让护士为患儿留取大便,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患儿无大便时,口服致泻剂留取大便B、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D、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2> 、目前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的时间为A、目前即可B、临床症状消失C、1次便培养阴性D、连续2次便培养阴性E、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答案部分一、A2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4型: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期伴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2.脑型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
患儿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反复惊厥及昏迷,严重者呼吸节律不齐、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此型病死率高。
3.肺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以上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极为凶险,死亡率更高。
夏季常见疾病——细菌性痢疾及预防办法夏季天气炎热,人们出汗多、胃口差,不适应高温天气,导致出现很多疾病,细菌性痢疾、热中风、热感冒等等都是夏季比较常见的疾病。
肠道疾病是夏季的高发病,而细菌性痢疾是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之一。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夏季常见疾病细菌性痢疾以及预防办法。
细菌性痢疾又称为志贺菌病,是一种由于肠道系统组织感染志贺菌属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患者会出现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等症状。
部分志贺菌产生的志贺毒素会破坏结肠、直肠、肾小球微血管中的内皮细胞,而引起出血性结肠炎、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等继发性病症。
目前药物治疗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治疗手段,大多数细菌性痢疾患者,通过1-2周的治疗即可痊愈。
一、细菌性痢疾的分类1.普通型细菌痢疾(1)典型细菌性痢疾:普通型急性痢疾,以起病急快、持续高热、腹泻不止、恶心、呕吐等典型临床表现为主,多伴有里急后重。
排便次数高度频繁、腹部鸣音亢进、粪便形态呈现水样便状。
随着病程发展,粪便会携带血丝、脓液状物质。
(2) 非典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较为轻微。
大多表现为低热消疲、里急后重、腹部压痛等。
病程发展进度更为缓慢,无出现血便、脓便等现象。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除了会表现出病情急骤、高热惊厥、畏冷等症状表现以外。
还会出现明显中毒性症状,尤其以意识障碍、面容青灰、呼吸不畅、晕厥、休克等为主要特征表现。
常见于2-7岁体质虚弱的幼童患者。
)3.慢性痢疾慢性痢疾常出现于细菌性痢疾反复性发作或迁延性腹泻超八周未治愈患者。
此类病症患者多表现为长期腹泻、腹疼、脓便、血便等。
部分患者甚至会伴随有结肠、直肠等肠道溃疡或炎症病变情况。
二、好发人群任何年龄的人群均可发生,以下类型人群具有高发性特征:1.婴幼儿、学龄前儿童等免疫系统功能发育不全者。
2.生活状况不佳会增加发病风险,例如疲劳、营养不良、空间拥挤、环境污染等。
3.青壮年也是细菌性痢疾的高发人群。
三、诱发因素1.气候因素:气温以及雨量相对较高的月份以及地区,饮水和食物易被污染,细菌性痢疾病发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十月中旬执业医师资格资格考试《临床执业医师》期中补充试卷含答案一、单项选择题(共130题,每题1分)。
1、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休克型主要表现为A、高热B、脓血便C、惊厥D、循环衰竭E、呼吸衰竭【参考答案】:D2、治疗肾病综合征的首选药物是A、泼尼松B、地塞米松C、甲泼尼龙D、环磷酰胺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A3、下列胰岛素药理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分解B、促进蛋白质合成C、促进糖原分解D、抑制蛋白质分解E、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和酵解【参考答案】:C4、对侧肾功正常时肾损伤肾切除指征是A、肾下极碎裂伤B、肾上极碎裂伤C、肾严重碎裂伤或血管撕裂严重D、肾被膜裂伤E、肾损伤【参考答案】:C5、属于继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是A、X-连锁低丙球蛋白血症B、DiGeorge综合征C、慢性肉芽肿瘤D、AIDSE、白细胞粘附缺陷【参考答案】:D6、下列符合恶性高血压特征性病理变化的是A、肾入球小动脉玻璃样变性B、肾细动脉壁纤维素样坏死C、肾动脉粥瘤D、肾小球毛细血管内透明血栓E、肾小球纤维化【参考答案】:E7、心包积液A、左室扩大、流出道增宽、室间隔及左室后壁运动减弱B、室间隔非对称性肥厚、舒张期室间隔厚度与左室后壁之比》1、3:1C、心前壁之前和心后壁之后有液性暗区D、瓣叶有赘生物及瓣叶穿孔E、舒张期二尖瓣前叶呈圆拱状、后叶活动度减弱、交界处融合、瓣叶增厚和瓣口面积减小【参考答案】:C8、念珠菌阴道炎的治疗,错误的是A、积极治疗糖尿病B、用4%碳酸氢钠液冲洗阴道C、克霉嗖栓剂放置阴道D、甲硝嗖栓剂放置阴道E、1%龙胆紫液涂擦阴道【参考答案】:D9、高血压病时的肾脏病理变化表现为A、颗粒性固缩肾B、肾脏单发性贫血性梗死C、肾动脉动脉瘤形成D、肾的多发性大瘢痕凹陷E、肾脏淤血【参考答案】:A10、维持子宫在正常位置,主要依靠A、子宫韧带及直肠支托B、盆底组织支托C、子宫韧带、骨盆底肌及筋膜D、腹肌收缩力及膈肌收缩力E、膀胱及直肠支托【参考答案】:C11、原发性肺结核病X线检查出现哑铃状阴影的病理变化是A、肺原发综合征B、结核性淋巴管炎C、肺门淋巴结结核D、干酪样肺炎E、肺原发病灶【参考答案】:A12、女性,64岁。
细菌性痢疾的症状细菌性痢疾的症状?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
临床发现,痢疾杆菌致病的潜伏期长短不一,最短的可数小时后发病,最长的是8天后发病,一般潜伏期都在2—3天。
由于痢疾杆菌致病的经过和表现不同,因而细菌性痢疾可分为普通型细菌性痢疾、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慢性细菌性痢疾等三种情形,不同情形的细菌性痢疾,其症状之间也有所区别。
1、普通型细菌性痢疾的症状绝大多数细菌性痢疾的症状都属于这一型。
①细菌性痢疾的致病菌痢疾杆菌可产生毒素,所以大部分细菌性痢疾病人都有中毒症状。
具体表现为:起病较急,有恶寒、发热,体温常在39℃以上,头痛,乏力,呕吐,腹痛。
②由于痢疾杆菌主要侵犯大肠,尤其是乙状结肠和直肠,所以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中,左下腹疼痛较为明显。
③细菌性痢疾病人的腹泻次数较多,可每日大便数十次甚至更多,导致出新脱水性酸中毒症状。
且由于直肠经常受到炎症刺激,病人的里急后重感较重,即总想解大便却又解不出多少。
临床发现,里急后重现象严重的,可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
2、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症状有此症状的病人多是2—7岁的孩子,近年来在临床上有减少的趋势。
①这一类症状,表现为对痢疾杆菌产生的毒素反应强烈,微循环发生障碍,中毒症状非常严重。
②多数病人起病突然,高热不退;少数病人可由普通型细菌性痢疾症状转移而来。
病人萎靡、嗜睡、谵语、反复抽风,甚至昏迷。
③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中的呼吸衰竭症状,具体表现为呼吸不整,深浅不一,有双吸气、叹气样呼吸、呼吸暂停现象,两侧瞳孔不等大、忽大忽小,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等等。
④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中的休克症状,具体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花纹明显,四肢发凉,心音低弱,血压下降,等等。
⑤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的症状中的混合症状,指的是兼具休克症状和呼吸衰竭症状的情形,最为凶险。
⑥中毒型细菌性痢疾病人在发病初期肠道症状往往不明显,需经过1天左右的时间才会排出痢疾样大便。
3、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症状①慢性细菌性痢疾的病程一般超过2个月。
一、A21、9-患儿男,7岁。
8月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就诊。
体温39.5℃,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便常规有脓细胞。
护士考虑该患儿是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B、水痘并发脑炎C、腮腺炎脑炎D、麻疹脑炎E、高热惊厥【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中毒型细菌性痢疾临床表现潜伏期1~2天。
起病急骤,突然高热,在肠道症状出现前即反复发生惊厥,短期内即可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症状。
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数小时后出现,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
临床表现分为4型:1.休克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患儿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搏细速、血压下降,后期伴心、肺、肾等多器官功能障碍。
2.脑型以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
患儿剧烈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反复惊厥及昏迷,严重者呼吸节律不齐、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
此型病死率高。
3.肺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
4.混合型同时或先后出现以上两型或三型的表现,极为凶险,死亡率更高。
2、9-患儿,3岁,以突然高热、进行性呼吸困难入院,怀疑为中毒型痢疾。
为早日检出痢疾杆菌,护士留取大便正确的做法是A、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B、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C、患儿无大便时,口服泻剂留取大便D、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中毒型痢疾留取大便的正确方法是:选取黏液脓血部分多次送检,以提高检出率。
二、A3/A41、9-患儿男,5岁。
7月20日因突然高热、惊厥1次入院。
体温39.5℃。
面色苍白,四肢厥冷,意识模糊。
<1> 、为明确诊断,医生让护士为患儿留取大便,护士正确的做法是A、患儿无大便时,口服致泻剂留取大便B、标本多次采集,集中送检C、如标本难以采集.可取其隔日大便送检D、可用开塞露灌肠取便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才可以查到病原体。
此题选E.选取大便黏液脓血部分送检<2> 、目前患儿临床症状好转出院,解除隔离返回幼儿园的时间为A、目前即可B、临床症状消失C、1次便培养阴性D、连续2次便培养阴性E、连续3次便培养阴性【正确答案】E【答案解析】预防感染的传播对饮食行业及托幼机构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做大便培养,及早发现带菌者并积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