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麻醉病案讨论共19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06 MB
- 文档页数:19
麻醉科病例讨论【大标题】病例一:心脏手术中出现意外心搏骤停【正文】麻醉科在手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管理。
然而,即使在最为规范的操作中,仍然可能发生一些意外情况。
本文将重点讨论心脏手术中出现意外心搏骤停的病例。
该病例涉及一位55岁男性患者,患有严重心脏病,需要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
手术开始后,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入手术台。
麻醉科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了合适的麻醉方法,包括使用静脉麻醉药物和气管插管。
然而,在手术进行到一半时,意外情况发生了。
监测仪器显示患者的心率开始逐渐下降,并最终骤停。
麻醉医生迅速反应,立即开始心肺复苏操作,并喊来了心脏外科医生进行支援。
在心肺复苏的同时,麻醉医生也开始排查可能的原因。
经过仔细检查和分析,医生发现患者在手术前曾有心律失常的史料。
这意味着患者的心脏在手术中出现了异常。
这个发现引导着医生们进一步探索可能的解决方法。
经过团队的紧密合作和专业技能的发挥,医生们成功地将患者的心脏稳定下来,并继续完成剩余的手术步骤。
整个手术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但最终顺利完成。
这个病例引发了医务人员的深思。
后续的研究和讨论中,医生们共同得出了结论:围手术期心脏骤停可以有多种可能的原因,包括心脏病史、麻醉药物反应、手术操作等。
关键是麻醉科医生在发现异常情况时应迅速采取适当的措施,并及时寻求他科医生的支援。
此外,这个病例也强调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在紧急情况下,各个科室之间的紧密配合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和协作,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安全和顺利手术的完成。
总结起来,这个麻醉科病例提醒我们在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意外情况,特别是心脏骤停时,需要医生们快速反应并采取适当的措施。
团队合作是确保患者安全的重要保障,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科室的医生需要紧密配合,互相支持。
因此,只有通过不断的病例讨论和经验总结,我们才能在麻醉科的工作中不断进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结尾】通过对这个麻醉科病例的讨论,我们不仅加深了对手术中意外情况的认识,也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摘要:一、病例背景1.患者基本信息2.手术类型及麻醉方式3.麻醉前患者状况二、麻醉过程1.麻醉前准备2.麻醉操作过程3.麻醉中监测与处理三、病例讨论1.麻醉效果评价2.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3.经验总结与启示四、结论1.病例特点总结2.改进措施提出3.对今后工作的指导意义正文:【病例背景】患者,男,45岁,因“左上腹痛伴恶心、呕吐2天”入院。
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听诊未见异常。
腹部稍胀,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正常,肝肾功能正常。
B超检查: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术前诊断:胆囊结石伴胆囊炎。
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
【麻醉过程】1.麻醉前准备:患者入手术室后,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诱导麻醉。
待患者入睡后,给予顺阿曲库铵进行肌松。
2.麻醉操作过程:患者入手术室后,采用头高脚低斜坡卧位,常规消毒铺巾。
在患者入眠后,进行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
术中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保持患者体温。
3.麻醉中监测与处理:在麻醉过程中,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深度。
术中患者出现血压轻度波动,给予去氧肾上腺素微泵泵注,血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病例讨论】1.麻醉效果评价:本病例麻醉效果满意,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生命体征平稳,无明显不良反应。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顺利拔管,安返病房。
2.可能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在麻醉过程中,患者出现血压波动,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剂量调整不及时或患者紧张等原因导致。
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应加强术前患者心理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剂量。
3.经验总结与启示:本病例提示我们在进行麻醉时,要充分了解患者病情,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在麻醉过程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患者安全。
【结论】本病例为一名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患者为胆囊结石伴胆囊炎,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
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个超有挑战性的病例。
这是一位[具体年龄]岁的男性患者,就叫他老张吧。
老张呢,本身就像是一辆到处是小毛病的老汽车,基础疾病那叫一个多。
他有多年的高血压,就像身体里藏着一个随时可能爆发的小火山,血压老是在“蹦迪”,高的时候能冲到[具体血压值]。
还有冠心病,心脏就像一个老化的发动机,时不时地闹点小脾气,供血不太顺畅。
老张这次因为要做一个[具体手术名称]手术被推进了我们麻醉科的地盘。
术前检查那一堆结果,就像天书一样让人头疼,但又得仔仔细细去解读。
他的心电图显示[描述心电图异常情况],心脏功能评估下来也不太乐观,EF值(射血分数)只有[具体数值],就好像这个心脏发动机的动力严重不足。
二、麻醉方案选择的纠结。
1. 最初考虑。
椎管内麻醉呢,就像是局部给身体某个区域来点“小麻痹”,听起来对心肺功能影响小一些。
可是老张的脊柱情况又有点复杂,之前有过[描述脊柱相关情况],而且这个手术的范围还不小,如果椎管内麻醉效果不完全,那手术做到一半患者疼得嗷嗷叫可就麻烦了。
2. 权衡利弊。
我们围在一起讨论得热火朝天。
李医生说:“全身麻醉的话,我们可以更好地控制呼吸和循环,就像给老张的身体安上一个辅助驾驶系统。
但是得小心那些麻醉药物对他脆弱的心脏和血压的打击。
”王医生则皱着眉头反驳:“椎管内麻醉虽然理论上对心肺干扰小,可这不确定性太大了。
要是效果不好,手术台上的老张可就遭罪了,而且万一出现神经损伤啥的,那可就是雪上加霜。
”最后呢,经过我们反复权衡,就像在天平的两端不断加砝码。
我们决定采用一种折中的方案,那就是在全身麻醉的基础上,辅助一些局部麻醉的手段。
就好比给老张的身体上了双重保险,既能保证他在手术中舒舒服服地“睡过去”,又能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的用量,减轻对他心肺功能的负担。
三、麻醉过程中的惊险瞬间。
1. 诱导期。
当我们开始麻醉诱导的时候,就像走在钢丝上一样小心翼翼。
先给老张注射了[具体诱导药物名称],刚一推药,就像触动了身体里的某个敏感开关。
麻醉科疑难危重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身高170cm,体重80kg。
因“车祸致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创伤性湿肺、肝破裂”收入外科。
患者入院时,痛苦貌,呼吸急促,口唇发绀,血压90/60mmHg,心率120次/分,左侧胸部明显压痛,无反跳痛,左侧呼吸音减弱。
二、病例分析1. 诊断根据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1)左侧多发肋骨骨折(2)创伤性湿肺(3)肝破裂(4)失血性休克2. 麻醉前评估(1)患者处于休克状态,需要积极抗休克治疗,同时准备紧急手术。
(2)患者有左侧多发肋骨骨折,可能存在胸壁软化,需要特别注意呼吸管理。
(3)患者有创伤性湿肺,可能存在肺功能受损,需要评估患者的肺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4)患者有肝破裂,需要考虑麻醉药物对肝脏的影响,避免加重肝脏损伤。
三、麻醉方案1. 麻醉方法考虑到患者的病情危重,选择了全身麻醉。
为了保护患者的肺功能,避免加重创伤性湿肺,采用了双肺保护性通气策略。
2. 麻醉药物选择由于患者有肝破裂,需要避免使用对肝脏有影响的麻醉药物。
因此,选择了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如丙泊酚、舒芬太尼等。
3. 术中管理(1)持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
(2)根据患者的病情,调整麻醉深度,保证患者在麻醉过程中舒适、安全。
(3)积极抗休克治疗,包括输血、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4)注意患者的呼吸管理,避免出现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四、术后恢复患者术后在重症监护室观察,给予呼吸支持、抗感染、抗休克治疗。
术后第3天,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呼吸功能恢复,转入普通病房继续治疗。
五、讨论1. 本例患者病情危重,麻醉科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确保患者在麻醉过程中安全。
2. 对于多发肋骨骨折的患者,需要注意呼吸管理,避免出现呼吸衰竭。
3. 创伤性湿肺的患者,需要评估肺功能,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避免加重肺损伤。
4. 对于肝破裂的患者,需要选择对肝脏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避免加重肝脏损伤。
麻醉科病例讨论xx年xx月xx日•病例介绍•临床诊断与辅助检查•治疗方案与实施目录•治疗效果评估与反思•相关并发症及防治•总结与展望01病例介绍1病例选择标准23选择的病例应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能够反映常见麻醉问题或特殊状况。
典型性病例的复杂性可以锻炼医生的分析和处理能力,包括并发症的处理。
复杂性应选择适合各层次麻醉医生培训需求的病例,如针对初级医生的简单病例或针对高级医生的复杂病例。
培训需求病例基本信息02手术类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手术相关资料。
03患者既往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等健康状况。
病例病情简介患者入院原因及诊断。
术中生命体征及重要事件记录,如失血量、尿量、心电图等。
术前评估及准备情况,如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特殊用药等。
麻醉诱导、维持和苏醒过程简要描述。
02临床诊断与辅助检查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包括疼痛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等,以及伴随症状和体征。
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初步确定疼痛的病因和类型,同时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排除非麻醉科疾病所致的疼痛。
诊断思路临床表现与诊断思路03电生理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等,有助于了解神经功能状态及损伤情况。
辅助检查的方法及其意义01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生化全项、心电图等,可帮助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和重要脏器的功能状态。
02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发现疼痛部位及病因,如骨折、结核、肿瘤等。
根据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和病因,评估手术风险及麻醉耐受能力。
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最佳的麻醉方案和疼痛治疗方法,同时预测治疗的效果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检查结果及其分析03治疗方案与实施治疗方案的选择原则治疗方案应以保证患者安全为前提,风险与收益比值低。
安全性原则有效性原则适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治疗方案应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治疗方案应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病情、治疗需求等因素,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原创版)
目录
一、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意义和目的
二、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三、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示例
正文
一、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意义和目的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是麻醉护理工作中重要的一环,对于提高麻醉护理质量,提升患者满意度和信任度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对病例的讨论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水平。
二、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病例基本情况: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病史、手术类型等。
2.麻醉过程:包括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剂量、麻醉效果等。
3.护理过程:包括术前准备、术中护理、术后护理等。
4.讨论内容:对病例进行深入讨论,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总结经验教训。
5.记录要求:病例讨论记录应详细、具体、真实,语言清晰,逻辑严密。
三、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示例
以下是一份麻醉护士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
【病例基本情况】
患者,男,45 岁,因阑尾炎需要进行手术。
【麻醉过程】
采用全身麻醉,使用丙泊酚和芬太尼,麻醉效果良好。
【护理过程】
术前准备充分,术中护理细心,术后护理到位。
【讨论内容】
在病例讨论中,我们发现在术中护理过程中,患者的血压出现过大幅度波动,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可能是由于麻醉药物的使用导致的。
因此,我们提出在以后的工作中,应适当调整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以避免出现类似情况。
麻醉科病例讨论与经验分享引言:麻醉科作为医学领域中的重要学科,通过药物和技术手段使患者处于无痛或半意识状态,保障手术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在临床实践中,麻醉科医生会遇到各种复杂病例,这些病例的讨论和经验分享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麻醉科病例的讨论与经验分享展开,探讨其中的关键问题和实用方法。
第一部分:病例讨论1. 病例一: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在老年患者的手术麻醉管理中,我们常常面临着多重困难和挑战,如对药物代谢的变化、基础疾病的存在以及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等。
本病例从麻醉前评估、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围手术期的监测及干预、术后麻醉恢复等方面进行深入讨论,以提高老年患者麻醉管理水平。
2. 病例二:儿童麻醉的特殊考虑儿童患者在麻醉管理方面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如药物剂量的计算、通气管理、体温调节、术后镇痛等。
本病例通过讨论针对儿童患者的专门操作技巧及围手术期的监护要点,为麻醉科医生提供有效指导和经验分享。
第二部分:经验分享1. 病例三:麻醉过程中的风险管理通过总结麻醉过程中发生的意外事件和并发症,本部分强调了麻醉医生在操作中应注意的关键环节,如静脉通路的建立、监测仪器的正确使用、药物的合理应用等,以及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提高麻醉科医生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减少手术风险。
2. 病例四:麻醉处置中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患者在药物敏感性、术中意识水平、术后恢复情况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本部分分享了一些在麻醉处置过程中的个性化方法和技巧,包括调整药物剂量、使用局部麻醉技术、术后镇痛策略等。
这些经验可帮助麻醉科医生更好地应对患者个体差异,提高麻醉效果和患者满意度。
结语:麻醉科病例的讨论与经验分享对于提高临床治疗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和总结不同类型病例的特点和处理方法,可以为麻醉科医生提供更全面的知识和技巧支持,以应对复杂的临床情况。
期望本文所提供的内容能够为麻醉科医生在实践中带来帮助,并促进麻醉科的学术交流和进步。
日期:2010.1.20 地点:麻醉科会议室参加人员:本科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轮转医师病例汇报:男,64岁,70公斤,行胃癌根治术,既往健康。
气管内插管全麻。
吸氧去氮,氧流量3L/min,SpO2达到100%,芬太尼0.2mg,静推,30秒推完,接着推依托咪酯脂肪乳20mg,30秒推完,接着推顺本阿曲库铵10mg,病人成功诱导,瑞芬太尼1mg,生理盐水稀释至4ml,取0.5mg瑞芬加入50ml丙泊酚中,靶控泵入,先以30ml/h 泵入,手术开始后先以50ml/h泵入;肌松药维库溴铵粉针8mg加入生理盐水配制50ml输入泵注入,速度20ml/h。
气管插管用2%利多卡因2ml+2.5mg地塞米松喷喉后插管,插管顺利。
手术期间病人生命体征平稳。
手术结束前30分钟停肌松药,关腹时靶控减至30ml/h泵入,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把控。
新斯的明4mg+阿托品1mg拮抗肌松,病人清醒,连接镇痛泵(喷他佐辛注射液4ml+生理盐水共160ml),速度3ml/h。
病人拔管后呼吸良好,送回病房。
半小时后,手术医师诉病人烦躁,无法平卧。
最后送入ICU。
讨论:为什么会出现烦躁?如何防止或杜绝?左栋明:这是麻醉科一直关注的一个问题,术后烦躁原因很多,从本病例来看,停瑞芬后没有提前给止痛药可能是个诱因。
黄书畅:主要是镇痛不足引起,使用瑞芬太尼术中维持,犹豫瑞芬半衰期较短,停药后几分钟即可出线疼痛,所以要在关腹时给予舒芬或者芬太尼提前止痛。
钟军:要注重术后烦躁的问题,原因很多,疼痛,缺氧,尿管胃管刺激都可以引起,从本例看还是术后镇痛不足引起,今后的临床工作中要引起重视,尽量避免术后躁动的发生。
日期:2010.2.13 地点:麻醉科会议室参加人员:本科医师,进修实习医师,轮转医师病例汇报:患者,男,16岁,两周前因高处坠落致双下肢内外踝骨折,腰4-5骨折,现只做下肢手术,入室Bp120/60mmhg,HR90bpm,p0298%,开放静脉通路,右侧卧位腰2-3行腰硬联合麻醉,达硬膜外时,从硬膜外穿刺针流出陈旧积血,遂硬膜外置管,手术过程麻醉效果好,手术顺利。
麻醉术前病例讨论范文一、病例介绍。
今天我们要讨论的这个病例是一位名叫老李的大叔,65岁啦。
他就像一辆开了很久的老汽车,身上有不少小毛病。
这次呢,是因为要做个髋关节置换手术才来到我们这儿的。
老李大叔有高血压,就像他身体里有个小压力泵一直偷偷地给自己加压力,已经有差不多10年的病史了。
平常他就靠着降压药来控制血压,但是血压就像个调皮的孩子,有时候听话,有时候又突然冒高。
另外呢,他还有糖尿病,这个甜蜜的小恶魔也纠缠他5年多了,每天都得扎手指测血糖,还得注意饮食,可不容易了。
从体格检查来看,老李大叔体型有点胖,肚子圆滚滚的,就像揣着个小皮球。
他的心脏听起来像个有点疲惫的鼓手,节律倒是正常,不过心跳稍微有点快,每分钟85次左右。
肺部呢,就像一个有点堵塞的小风箱,呼吸音有点粗,可能是因为他平时偶尔也会抽点烟,虽然不多,但也有点小影响。
二、麻醉风险评估。
1. 高血压相关风险。
大家都知道,高血压就像一颗隐藏的小炸弹,在麻醉过程中,血压可能会像坐过山车一样波动。
如果血压突然升高,就像水管里的水压突然增大,很容易导致脑血管破裂,那可就出大问题了,会造成脑出血,就像小水坝决堤一样,后果不堪设想。
要是血压降得太低呢,身体各个器官就像缺水的小树苗,得不到足够的血液供应。
尤其是大脑和心脏,大脑缺血就会头晕、迷糊,严重的话还可能变成植物人;心脏缺血就会引发心绞痛,就像有人在心脏上拧了一把,特别难受。
2. 糖尿病相关风险。
糖尿病让老李大叔的血管变得像老化的橡胶管,又硬又脆。
这在麻醉中可能会影响伤口的愈合,就像破旧的水管接口处很难密封一样。
而且他的抗感染能力也比较弱,一旦伤口感染,就像小火苗遇到了干草堆,很容易蔓延开来,那他可就遭罪了。
在麻醉期间,血糖也可能会像脱缰的野马一样乱跑。
如果血糖过高,会导致高渗性昏迷或者酮症酸中毒,就像身体里的化学平衡被打破,变成了一潭酸臭的污水;要是血糖过低,那他就会像突然没电的机器人一样,浑身无力、出冷汗,甚至昏迷。
麻醉科疑难病例讨论一、病例概述患者,男性,58岁,体重70公斤,因“腰椎间盘突出”手术入院。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高血压、糖尿病”。
术前检查发现患者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经过术前治疗和调整,患者病情得到控制并稳定。
二、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需要,我们选择了全身麻醉。
在麻醉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等麻醉药物,以及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等措施。
术后我们采用了舒芬太尼镇痛治疗。
三、病例讨论在麻醉过程中,我们注意到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较大,尤其是当患者进行手术时,血压和心率突然上升。
我们及时调整了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种类,并采取了相应的处理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
术后患者也出现了明显的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需要多次给予镇痛药和止吐药治疗。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首先,我们认为患者的血压和心率波动可能与患者的病理生理状态有关,如高血压、糖尿病等。
同时,手术刺激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应激反应加剧。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手术刺激和应激反应。
其次,我们认为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可能与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种类有关。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种类,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给予止吐药等。
四、总结与建议通过本次病例讨论,我们认识到在麻醉过程中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以便更好地控制手术刺激和应激反应。
同时,我们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整麻醉药物的用量和种类,以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针对本例患者,我们建议在术前进行更为详细的全身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
在麻醉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种类的麻醉药物或采用其他技术手段来减轻患者的应激反应。
在术后镇痛方面,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种类的镇痛药物或采用其他镇痛方法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恶心呕吐等症状。
此外,对于类似的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我们建议在术前进行更为详细的治疗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控制患者的病情和生理状态。
麻醉讨论记录范文日期:[具体日期]地点:[科室名称]医生办公室。
主持人:[主持人姓名]参加人员:麻醉科全体医生。
一、病例介绍。
患者姓名:李大力。
性别:男。
年龄:45岁。
体重:80kg。
诊断:急性阑尾炎伴穿孔。
主持人:“咱今儿个讨论一下这个李大力的麻醉方案啊。
这哥们儿呢,阑尾炎穿孔了,情况有点急。
大家都先说说对这个病例的第一印象吧。
”二、初步分析与意见。
# (一)年轻医生小张的看法。
小张:“我觉得吧,这患者虽然是急性阑尾炎穿孔,但他年纪还不算太大,身体基础应该还可以。
不过穿孔了可能有感染扩散的风险,这对麻醉的选择可能有点影响。
我初步想的是,能不能用椎管内麻醉呢?感觉这样对他身体的干扰会小一点。
”主持人:“小张啊,你这想法有一定道理,但是你得考虑到他穿孔后的感染情况。
万一术中牵拉反应比较大,或者说感染影响到了椎管内的结构,那可就麻烦咯。
”# (二)经验丰富的王医生发言。
王医生:“我不赞成椎管内麻醉。
这患者炎症反应这么明显,感染灶周围的组织充血、水肿,要是做椎管内麻醉,有感染扩散到椎管内的风险,那可就是大灾难了。
我觉得还是全身麻醉比较靠谱。
我们可以用一些对循环影响小的全麻药,像丙泊酚之类的,再配合点短效的肌松药,术中管理好呼吸循环就行。
”主持人:“王医生说得有道理啊。
大家都知道,这个全身麻醉虽然相对来说对身体的整体控制比较好,但是也有它的风险,像术后苏醒延迟啊,恶心呕吐啥的。
我们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把这些风险降到最低。
”三、深入讨论麻醉方案细节。
# (一)麻醉诱导药物的选择。
小李医生:“要是选全身麻醉的话,我觉得诱导的时候可以用丙泊酚搭配瑞芬太尼。
丙泊酚起效快,能让患者很快进入麻醉状态,瑞芬太尼镇痛效果好,这样诱导过程就比较平稳。
”小赵医生:“我也同意这个组合,不过丙泊酚剂量得控制好,这患者体重80kg,可不能给多了,不然血压容易垮掉。
而且瑞芬太尼虽然镇痛好,但是停药后痛觉恢复也快,我们得提前想好术后镇痛的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