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2)
- 格式:docx
- 大小:30.99 KB
- 文档页数:10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设计说明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地区反抗殖民压迫、追求现代化的民族民主运动日益发展,反映了战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矛盾的尖锐性。
其中,印度、埃及和墨西哥三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影响深远,颇具特色。
学习目标1.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等基本史实。
2.分析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没有使印度获得独立的原因,培养辩证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概括甘地、扎格鲁尔和卡德纳斯的突出贡献,了解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4.认识到亚非拉民族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理解民族民主运动的成功离不开民族觉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
教学难点: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讲授法等。
资源与工具图书馆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搜索工具等。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教学情境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
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
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宣布将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取得印度自治。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结果如何?产生了什么影响?二、预习检查1.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时间、领导者、经过和影响。
2.埃及华夫脱运动的时间、领导者、经过和影响。
3.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时间、领导者、经过和影响。
三、学习任务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52页的内容,思考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爆发的原因。
学生回答:英国的殖民统治导致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激化。
教师活动:出示图片。
图一手工纺织运动图二食盐进军教师提问:图一与哪一运动有关?这一运动的结果如何?学生回答:1920年甘地发起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因此甘地决定停止运动。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1)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2、教学目标:1)通过表格归纳,让学大致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过程与范围;2)通过史料分析,让学生认识亚非拉人民为追求民族独立所作的努力;3.重难点重点: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难点: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4.教学过程导入:展示材料:民族自决原则“所有人民都有自决权。
他们凭这种权利自由决定他们的政治地位,并自由谋求他们的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
“战胜国声称以此来处理领土问题。
提问:一战后,战胜国是否以此来解决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领土问题?播放视频《我的1919》相关片段,使学生进一步认清一战后各战胜国对待落后地区的态度与方式。
讲授新课: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 民族民主运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填写表格中亚洲各区域的民族民主运动。
2.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印尼“1926—1927年起义”是印尼共在殖民时期主动发起的一次革命。
1926年11月12日和1927年1月4日,印尼共在爪哇和苏门答腊先后发动武装起义,一个月内即被荷兰殖民政府镇压。
“1926—1927年起义”被印尼共称为荷兰统治时期第一次民族起义。
起义失败后,印尼共被殖民政府宣布为非法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争。
由于无法正常开展革命工作,印尼共在群众运动中的领导地位被左派民族主义政党,即印尼民族党(IndonesianNationalParty)所取代。
——高艳杰王世圆《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兴衰研究》依据材料,思考问题:在印尼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武装起义的是哪一政党?起义结果如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2.亚洲民族民主运动·印度材料一:一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战1215338人,死伤101439人。
印度人还向英国政府捐赠了11550万镑的“战时贡献”,这个数字大大超过大战期间印度平均每年赋税收入总额。
第十六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➊教学目标一、了解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主要事件及出现的新特点二、了解非洲民族解放运动的主要事件及特点三、知道拉丁美洲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的重大事件➋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概况二、教学难点:掌握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意义➌教学过程设计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潮1、背景/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2、内容(1)东亚·中国①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②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此焕然一新③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号召下进行国民大革命,并在1926年北伐战争中收回汉口和九江的英租界,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④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相继背叛革命后,中共继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斗争(2)东南亚①印度尼西亚A、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B、1926—1927年印尼民族大起义: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工农武装起义,但遭到殖民当局的残酷镇压,革命力量被严重削弱,印尼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但其得到了世界革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C、1927年以苏加诺为首成立印尼民族党:采取与殖民当局不合作政策,争取民族独立,印尼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独立掌握独立运动领导权②越南: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3)南亚·印度: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领导下,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含义:甘地提出以爱、真理和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动员群众,争取印度自治与独立②过程A、1920—1922年运动第一阶段:阿姆利则惨案后(1919年英印当局镇压群众运动),甘地号召印度人民通过放弃英国授予的荣誉,罢课、离职、抗税、抵制法院和立法机关,恢复手工纺织,不买英国布等手段,与英印当局斗争B、1930—1934年运动第二阶段:甘地发动抗税斗争,主张食盐进军,迫使英印当局答应其部分要求C、1940—1942年运动第三阶段:甘地发动退出印度行动,要求英国立即撤离印度,英印当局立即逮捕甘地和国大党重要领导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陷入低谷(4)西亚①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②阿富汗抗英斗争,于1919年获得独立注:1938年末—1919年间,英国为与俄国争夺中亚控制权,三次侵略阿富汗,一度使其沦为附庸国;阿富汗人民英勇抵抗,迫使英国于1919年签订和约,承认阿富汗独立(仅作了解)一、非洲独立意识的觉醒1、背景/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多数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尚处于萌芽和酝酿时期,但一些北非和东非国家的民族独立意识已经觉醒2、内容(1)埃及民族解放运动①第一阶段·争取独立:以扎格鲁尔为首的民族主义政党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通过各种斗争,迫使英国承认埃及为独立国家;但英国保留在埃及驻军、控制苏伊士运河、领事裁判权等特权②第二阶段·护宪运动:1922年3月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次年颁布第一部宪法;此后华夫脱党进行了护宪运动,要求英国放弃特权,但未获完全成功(2)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斗争①反抗:酋长克里姆领导摩洛哥里夫地区人民多次打败西班牙和法国的入侵②建国:1923年克里姆联合12个部落,建立里夫共和国③扼杀:1926年共和国被西、法殖民军扼杀(3)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①入侵:1935年意大利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发动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1936年埃塞俄比亚皇帝赛拉西一世流亡英国,墨索里尼宣布兼并埃塞俄比亚②反抗:埃塞俄比亚人民坚持游击战争,并在二战中与反法西斯同盟国军队一起击败意大利侵略军,于1941年恢复了国家独立二、拉丁美洲的民族民主革命与改革1、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2、内容(1)阿根廷工人罢工:阿根廷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2)巴西工人罢工:1934—1935年巴西工人在共产党领导下进行大罢工(3)萨尔瓦多人民起义①起义:1932年萨尔瓦多共产党领导主要由农民参加的全国性人民起义,并建立地方性的苏维埃政权,但遭残酷镇压②意义:是拉美共产党人第一次以武装斗争方式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4)智利民族阵线联合政府:智利左派力量团结其他社会阶层,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防止法西斯势力上台(5)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①斗争:1926年桑地诺带领游击队,以玻利瓦尔为精神之父,以把美国侵略者赶出国土为目标,高举红黑双色战旗(象征自由或死亡),与美国扶植的反动独裁政权展开武装斗争②结果:1933年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次年桑地诺遭当局暗杀;桑地诺被誉为人民的良心、美洲自由的标志(6)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①目的:维护1917年宪法②内容A、对内:推行土地改革,改组国民革命党,发展教育,限制教会军人势力,确认总统一任制B、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和本国资源,将石油行业收为国有③意义:引领墨西哥走上现代化之路补充知识·拉美共产党的兴起(仅作了解):一战后期和二战之间,随着拉美资本主义经济快速发展,无产阶级力量也在不断壮大,以及十月革命的影响,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1918年阿根廷第一个在拉美组建了共产党,随后墨西哥、乌拉圭、智利、巴西、古巴等先后成立共产党;到1934年绝大多数拉美国家都组建了共产党,并积极领导反帝反封的斗争三、一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历史影响1、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动摇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2、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成为影响国际秩序的重要因素➍当堂练习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风起云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尼加拉瓜桑地诺的游击斗争、埃及华夫脱党的护宪运动以及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遥相呼应。
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主要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黑知识与能力|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学生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形式、特征、影响。
2、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非暴力”与“不合作”之间的关系,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异同,提高对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
3、了解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事例,感悟他们身上那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教学难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怎样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该运动在印度历史上有何影响?二、新课讲授【概念阐释】民族民主运动:在近现代,"民族运动"或"民族主义革命"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侵略、殖民统治,争取民族解放、民族独立的运动。
"民主运动"或"民主主义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的斗争。
(到帝国主义时代,开始出现由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或民主革命,如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一: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一战带来的灾难;(2)民族矛盾深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1920-1922年、1930-1934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案一、新课标标准通过了解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亚非拉民主运动的特点。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讲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和非洲发生的两场反对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埃及的华夫脱运动,以及美洲发生的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加强在印度、埃及的殖民统治,引起印度人民和埃及人民的强烈不满。
甘地领导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以扎格鲁尔为首的华夫脱党领导埃及人民开展华夫脱运动。
印度人民和埃及人民的不懈努力取得一定成效,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1910—1917年,墨西哥发生资产阶级革命,但墨西哥的社会、经济发展仍然缓慢。
20世纪30年代,卡德纳斯进行改革。
改革取得一定成效,为墨西哥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教学目标唯物史观、历史解释: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基本情况。
史料实证:初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开展的背景和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学习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历史,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二)讲授新课1.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教师活动根据材料,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原因?材料1: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
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了法令。
法令规定:政府可以随时宣布戒严;殖民政府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并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等。
法令使印度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材料2:19世纪末,随着英国对世界工业垄断地位的丧失,英国殖民者对其最大的殖民地印度的殖民掠夺更加疯狂了。
这一时期,英国殖民者除了继续依靠军事政治权力对印度人无情搜刮、扩大商品倾销、加紧掠夺粮食原料之外,资本输出已逐渐成为主要的剥削手段。
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印度的觉醒【内容标准】1、讲述英国殖民者在印度疯狂掠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英国最早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的重要条件之一。
2、概述甘地领导印度人民进展反种族歧视斗争,体会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对抗殖民侵略的正义性。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识记印度觉醒的史实。
分析甘地领导的民族运动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以讲述为主的教学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的野蛮性和残酷性。
【教学要点】重点:英国殖民侵略印度。
难点:印度的觉醒进展的对抗斗争。
【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课时重点知识导入。
【教学过程】印度的觉醒1、1857年-1859年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讨论明确:原因:英国在印度实行疯狂的殖民掠夺和残酷的殖民统治。
详细讲述:①英国殖民者在印度采取高压手段进展统治,大肆掠夺,造成印度社会经济状况急剧恶化,引起印度社会各阶层的普遍不满。
〔根本原因〕②印度土兵由于备受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以及生活待遇的恶劣,反英情绪不断高涨,建立了许多秘密组织,进展反英活动。
③1857年,密拉特城85名土兵因公开拒绝使用涂有猪油牛脂的子弹遭到逮捕,激起了印度军民的愤怒。
〔直接原因〕意义:表达了印度人民维护民族尊严,争取民族独立的坚强意志;沉重打击了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有力的支援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的反殖民主义斗争。
2、甘地学成归来领导印度贫苦农民,号召人们罢工,举行祈祷和绝食反对印度新的治安法,以及引起的流血惨案。
3、通过屡次实践活动,包括甘地在内的不少民族主义者意识到,仅仅抵抗英国并不能奏效,意识到印度各阶层与英国人的合作市英国在印度统治的关键,于是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补充和完善。
不合作策略得到了国大党的支持,甘地被授权全权领导国大党,并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
4、甘地领导的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过程与意义,意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当局,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坚实的根底。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甘地的生平、思想及甘地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甘地在印度民族解放运动中的地位。
2.了解凯末尔在领导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主要活动,评价其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中的贡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收集有关甘地和凯末尔的资料,讲述他们的故事,讨论如何评价甘地和凯末尔的历史贡献。
2.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问题,或自行设计的问题,进行讨论或谈感想。
对学生表达出的不同看法,只要科学合理,都应给予恰当的评价。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甘地追求真理、赤诚坚韧,谦恭磊落的优秀品格:将国家、民族利益置于个人生命之上的崇高精神。
同时对“非暴力”学说及作用做出客观评价。
2.凯末尔的远见卓识、领导民族赢得独立并振兴,对亚洲各国和世界发展中国家都有重要的启示。
【教学重点】1.甘地的“非暴力主义”思想;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凯末尔改革措施及评价。
【教学难点】评价甘地;凯末尔革命的过程和历史背景。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掀起了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
其中,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和改革,影响深远,颇具特色。
那么,甘地和凯末尔是如何领导人民进行斗争的呢?由此导入。
二、讲授新课:(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在印度推行殖民高压政策,使印度人民反英情绪高涨。
2.经过:先后进行了三次斗争。
3.主要内容:①通过非暴力不合作手段实现印度的自治或独立。
②提倡手工纺织,抵制西方物质文明。
4.结果:①遭到残酷镇压;②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民众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1.争取民族独立(1)背景: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中遭到惨败,被迫接受屈辱的停战协定与和平条约,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初中历史与社会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
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英国在印度殖民统治的概况;叙述甘地早期非暴力思想及实践;知道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及其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会从史料中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活动,学会恰当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甘地伟大的人格魅力,感受印度人民的觉醒。
2新设计
3学情分析
九年级学生经过一年的历史学习对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历史方法有一定的掌握。
在此基础上,对于本课的学习因在更深入地去了解印度觉醒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
4重点难点
1.重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2.难点: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变化及其影响。
5教学过程
5.1印度的觉醒
教学活动
1【导入】甘地
与众不同的政治领袖
2【讲授】一、出生于殖民桎梏的印度
1、回顾所学知识,了解印度的历史。
激发印度人民民族尊严感。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史实,了解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
【过程与方法】能够简要复述甘地、扎格鲁尔及卡德纳斯的主要事迹;比较一战后亚洲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非洲埃及独立的相同点,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这些国家在政治上未赢得完全独立,在经济上仍依赖于西方国家,民族民主运动的任务没有完成;通过对印度的甘地、埃及的扎格鲁尔和墨西哥改革的领导者卡德纳斯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扎格鲁尔领导的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卡德纳斯领导的墨西哥改革。
【教学难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材料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主义者支持英国,同英国合作,幻想以此换取战后印度自治。
但1919年3月,殖民政府颁布了法令。
法令规定:政府可以随时宣布戒严;可以不经过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监视任何一个印度人;可以不加审讯就判刑;警察有权解散群众集会和示威游行;等等。
法令使印度民族主义者大失所望。
教师引导:假如你是当时印度民族主义者的领导人,你该如何解决印度的危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二、新课讲授(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材料展示:教师讲解:它们从地理位置上看,“亚非拉国家”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从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的水平上看,它们与西方国家还有较大差距,20世纪初亚洲的印度、非洲的埃及等国家仍然处在英国的殖民地统治之下。
2.教师提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作为协约国的核心国,忙于战争。
为了保障战争的顺利进行,英国在印度采取了哪些措施?这对印度有何影响?学生回答: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从印度征召了100多万人,运走了数百万吨粮食和军用物资,还强迫印度负担了几亿英镑的军费,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课标要求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的基本情况。
2.通过研读相关史料,初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开展的背景和影响。
3.通过学习甘地领导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历史,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华夫脱运动,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
2.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开展的背景和影响。
随堂练习1.对1920年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最确切的理解是( C )A. 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国殖民者B. 以不合作的态度抵制英国殖民势力C. 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争取印度自治D. 以和平的手段抗议英国殖民者的压迫2. “对于他来说,道德价值观总是高于物质价值观,而且人类灵魂的进步是印度进步的重要条件。
他信奉非暴力和非暴力反抗,并证明理想可以将不同国家的人民团结起来并实现长足的进步。
”“他”是( B )A. 章西女王B. 甘地C. 林肯D. 玻利瓦尔3. 卡德纳斯改革在深度、广度和民主性上是同时代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中仅有的。
下列对其改革表述不正确的是( D )A. 确立中央集权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体制B. 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分配土地C. 改革巩固了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D. 向西方学习,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4.一战中,埃及沦为英国的“保护国”。
战后,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提出“通过和平手段”争取埃及的完全独立,得到人民的支持。
华夫脱运动的领导人是( B )①是法国大革命的组成部分②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③侵害了被侵略国家的利益④被欧洲反法联军打败A.甘地B. 扎格鲁尔C. 华夫脱D. 卡德纳斯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第12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表现,主要有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引导学生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形式、特征、影响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认识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非暴力”与“不合作”之间的关系,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埃及华夫脱运动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异同,提高对事物的比较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甘地、扎格鲁尔、卡德纳斯领导民族民主运动的事例,感悟他们身上那种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民族精神【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埃及的华夫脱运动和墨西哥的卡德纳斯改革教学难点: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印度人民掀起了民族独立运动高潮。
英国殖民当局采取镇压政策,制造了“阿姆利则惨案”。
1920年,印度资产阶级政党国民大会党通过了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改变大战期间同英国合作的态度,宣布要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来取得印度的自治。
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怎样的一场运动?这场运动的结局如何?该运动在印度历史上有何影响?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1)一战带来的灾难;(2)民族矛盾深重。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了解1920—1922年、1930—1934年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概况。
(1)图一与哪一次反英运动有关?这次运动的结果怎样?你怎样看待“手工纺织运动”?提示:图一反映了1922年甘地号召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由于1922年发生了农民焚烧警察局的事件,甘地下令停止此运动。
“手工纺织运动”实际上起到了打击殖民者、保护本国资本主义的作用,但是它排斥西方物质文明的做法客观上不利于印度社会的发展进步。
第二课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土耳其革命前的概况;一战后土耳其的境遇;土耳其民族主义革命的过程;凯末尔改革的措施;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结合历史地图,了解土耳其民族所处的客观历史环境。
通过材料分析了解凯末改革的部分内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对土耳其走向近代化的历史有所理解和感悟,认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各国近代化进程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传统和发展道路,增强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教学重点凯末尔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目的、内容和作用;教学难点“土耳其国父”凯末尔的历史功绩。
教学过程一、导入:展示斯塔夫里阿诺斯的话和鼎盛时期的奥斯曼帝国地图“如果当初火星上有一位观察者,在观察约1500年前后的世界,那么,给他印象更深的将是伊斯兰世界而不是基督教世界。
”-------斯塔夫里阿诺斯二、新课讲解1、土耳其的历史概况师:奥斯曼帝国时期的土耳其曾是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师:17世纪末起,帝国走向衰落,欧洲属地先后脱离帝国。
一战中,德意奥三国同盟战败,奥斯曼帝国随之瓦解。
一战后战胜国同战败国土耳其签了《摩得洛斯停战协定》和《色佛尔条约》。
师:在这种情况下土耳其人民的革命任务是什么?生:土耳其面临着亡国的危机,民族危机激起了土耳其民众爱国主义情绪和民族独立意识。
2、凯末尔倡导民族民主革命出示凯末尔头像和凯末尔语录“防线是没有的,有的是整个防御面,这个防御面就是祖国。
祖国的每一寸领土,在浸透同胞们的鲜血之前决不丢弃。
”——凯末尔师:这时,一位将军毅然辞去了卖国的素丹政府授予的军职,以平民身份参加了抵抗运动,他就是凯末尔。
过程:1920年初,土耳其召开议会,通过了被称为土耳其独立宣言的《国民公约》,重申土耳其领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求废除特权条约。
1923年夏,协约国与土耳其签订条约,承认土耳其的领土完整和国家主权。
1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对英国对印度的殖民统治以及近代工业文明对印度的冲击有个初步地了解,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知道称甘地为圣雄的原因。
2.通过对英国在印度建立殖民统治情况的回顾、教材图文资料的研读等,使学生对印度20世纪上半期的历史能有个直观清楚的认识。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互动,加深学生的印象。
3.体会甘地高尚的品格和牺牲精神,感受印度人民对“独立”“自由”的追求。
2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难点:评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课前:自主预习(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完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预习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内容有个初步了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
活动2【导入】导入
(一)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多媒体呈现甘地的照片
请问学生:这张照片说的是谁?(同时介绍甘地)
导入:甘地是领导印度人民觉醒的领袖人物,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印度的觉醒。
(设计意图:图片导入,直观性较好)
活动3【活动】新课
(二)新课学习:
合作学习(教师巡视各小组的交流,作适当的指导)
1.概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国大党成立的背景、作用
2.解析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的形成,阐述非暴力运动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转变
3.完成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填表并说说其产生的作用
4.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
(四个问题设计意图:通过合作学习,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问题的设计从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开始切入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即由感性知识入手,由对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的了解来展开对国大党成立背景作用的分析,并能进一步解析甘地在印度发动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得作用,感悟历史人物对历史事件所起的重要作用。
)
活动4【活动】展示评价
展示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展示做即时评价)
1.概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及国大党成立的背景、作用
19世纪中期,印度完全沦为英国的殖民地,是英国最重要的海外殖民地之一,被誉为英国王冠上最耀眼的宝石。
英国在印度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修建铁路等,促进了工业文明在印度的传播。
英国还在印度大肆掠夺原料,加紧资本输出,牢牢控制了印度的经济命脉,印度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举步维艰
面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英国的殖民统治,印度社会开始觉醒,人们要求更多的政治、社会和经济权利。
1885年,印度国民大会党(简称国大党)成立,印度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一个统一的全国性组织。
2.解析甘地领导的非暴力运动的形成,阐述非暴力运动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转变
一战期间,英国在印度征兵和征用物资,给印度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进一步激化了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一战中英国在国大党的压力下,承诺战后印度成为帝国内部的一个自治领,但战后没兑现,反而制定了新的治安法,加强了对民族运动的镇压。
一战时期,甘地在南非采用非暴力的方式,成功领导印度侨民反种族歧视斗争,1915年,甘地带着他的非暴力思想回到了印度------非暴力运动的开端
通过多次实践活动,甘地等民族主义者意识到,仅仅抵抗英国并不能奏效。
于是,甘地又提出了“不合作”一词,作为对非暴力抵抗运动的补充和完善。
不合作策略得到了国大党的支持,甘地被授权全权领导国大党,并成为印度民族运动的领袖。
3.完成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填表并说说其产生的作用
从形式上的不合作,到以食盐进军为代表的追求国家独立的不服从、不合作运动,最后发展到摧毁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独立的运动。
从变化中,我们能感受到印度人民要求民族解放、独立的呼声日益高涨,英国殖民统治在印度人民的反抗中岌岌可危
4.客观评价甘地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的作用(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历史人物)
进步性:创立并宣传甘地主义思想,指导了民族解放运动;一生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打击英国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局限性:给民族解放运动带来消极影响,采用非暴力手段束缚了人民的手脚,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协性。
甘地是印度现代民族解放运动的著名领袖、甘地主义的创始人,被尊为“圣雄”。
活动5【测试】小结与反馈
(三)课堂小结(结合板书回顾所学内容)
(四)及时反馈
1.英国统治印度期间,促进工业文明在印度传播的做法有( )
①大力推广西方文化、科技发明②修建铁路
③大力推广君主立宪制④将英语作为印度的官方语言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不列颠入侵者打碎了印度的手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
”对马克思这句话本质含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入侵破坏了印度的社会生产力
B.入侵导致印度自然经济瓦解
C.入侵使机器纺织代替了手工纺织
D.入侵摧毁了印度的传统手工业
3.要求英国“退出印度”的运动发生在( )
A.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B.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第三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三次都有
活动6【作业】课堂延伸
课堂延伸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与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比较
活动7【活动】反思
教学反思:
1.采用描述法、图片法、归纳与整理法、等学科方法,培养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设置展示评价环节,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学生文字语言的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