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50.95 KB
- 文档页数:44
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另一幅画》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2. 研究分析和描述艺术作品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4. 培养学生欣赏艺术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另一幅画》的绘画作品和图片资料;2. 画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等绘画材料;3. 画纸、画板等绘画工具;4. 布置好的教室环境。
三、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绘画技法和艺术家的作品;2. 向学生介绍新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
第二步:观察作品1. 展示《另一幅画》的绘画作品,让学生自由观看;2. 鼓励学生仔细观察作品,从颜色、形状、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第三步:交流讨论1. 分组讨论作品中的特点和表现手法;2. 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析结果。
第四步:艺术创作1. 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观察,创作一幅自己的作品;2. 提供各种绘画材料供学生选择和使用;3. 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灵感和情感。
第五步:欣赏展示1. 学生交换作品,欣赏并评论他人的作品;2.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四、教学总结1. 对学生的创作进行总结和点评;2. 强调艺术创作的重要性和表达方式;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和欣赏艺术。
五、课后作业1. 继续创作完善自己的作品;2. 调查其他艺术家的作品并写一份观后感。
以上为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另一幅画》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步骤。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艺术家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兴趣。
请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三篇《电脑美术》【教学目标】1、了解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图标功能。
2、运用画图程序编辑菜单下“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3、通过简单的创意和操作,感受电脑美术课的乐趣。
【教学重点】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进行花边图案的设计与制作。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功能创作设计美丽的花边。
【教学准备】教师:检查电脑硬件设备,排除电脑故障,课件。
学生:教材。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组织学生有秩序地进入电脑室,并稳定好学生情绪准备上课。
二、欣赏导入1、欣赏花边电脑美术优秀作品这些图案有什么特点?(相同的纹样进行有规律的重复排列,有秩序的美感。
2、生活中哪里经常用到这些图案。
三、观察感悟1、自学教材,了解绘制方法步骤图:方法一:(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第二个花样用“翻转”工具水平翻转。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一正一反排列成一条花边。
思考:单独纹样是采用工具箱中的什么工具制作出来的?一个单独纹样如何变成一条漂亮的花边图案,它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出来的?方法二:(1)用各种工具画出自己需要的花样。
(2)用“复制”和“粘贴”工具复制花样。
(3)按自己需要的样式顺序排列成一条花边。
2、教师演示“复制、粘贴、翻转”操作要点。
3、欣赏学生作品说说他们是用什么工具完成的?4、欣赏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想想看,这些图案能用什么工具快速表现出来?四、探究体验作业:运用电脑中的复制和翻转功能画出漂亮的花边。
设计步骤:(1)画一个单独纹样。
(2)复制、粘贴单独纹样。
(3)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组合。
五、作品展评我设计的花边运用了( )方法。
漂亮的花边装饰在( )地方。
六、拓展小结利用所学知识设计桌布、手帕、窗帘图案。
七、收拾与整理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步骤关闭电脑,有秩序地走出教室保持教室环境整洁。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的美术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学生能够的艺术特点。
2、通过学习,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评价马蒂斯的作品,能力强的学生能发表自己较为独特的观点。
能学习马蒂斯剪纸的表现手法,创作一幅作品。
3、激发学生不满足过去,勇于创新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1、马蒂斯艺术特征,学习他一生对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
2、学习欣赏马蒂斯剪纸作品的方法,体会作品在造型和色彩上给观者带来的观感。
教学难点:对马蒂斯教为抽象的物象造型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电脑、电视机学具: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一、欣赏导入20世纪的艺术的师——马蒂斯出示马蒂斯的肖像。
二、欣赏斯的作品1、《蓝衣女人》创作于1937年。
组内谈感受2、《金鱼》创作于1912年。
面对这幅画谁愿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三、欣赏剪纸作品(马蒂斯的照片)这是他手术后正在创作,猜猜看,他在搞什么创作?《常春藤与花》是他晚年的优秀作品。
这幅作品主要用了哪几种颜色?给你什么感受?欣赏马蒂斯的《王者之悲》、《小鹦鹉与美人鱼》四、评价1、马蒂斯的作品在色彩上注意什么?色块的组合对比()夸张的装饰色彩()细腻的写实色彩()2、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通过本课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马蒂斯的绘画()马蒂斯的剪纸()马蒂斯一生不懈的追求()马蒂斯与野兽派()其他()五、小结你们知道吗?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还是一位著名的雕塑家和一位出色的设计师呢。
谈一谈学习本课后的收获。
小学五年级美术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形状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之一。
掌握形状的概念和形式,并学会应用各种形状来组成艺术画面。
2、通过学习活动,学生初步在学习中体会造型元素--形的魅力,尝试自己动手,运用构成原理创造各种画面。
并从中体会到乐趣。
教学重难点:1、认识形状的概念和形式。
2、学会运用各种造型组成画面。
冀美版小学美术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案设计:教案一:欣赏与评述——了解民间艺术【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欣赏民间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评述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欣赏和评述民间艺术作品。
2. 了解民间艺术的特点和价值。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观察和分析民间艺术作品。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将民间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教学准备】1. 收集各种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年画等。
2. 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介绍民间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一组民间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民间艺术的历史和特点,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价值。
3. 欣赏与评述:教师组织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民间艺术的历史和特点。
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民间艺术作品的欣赏和评述。
4. 实践与创新: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民间艺术作品,如剪纸、泥塑等。
在创作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意识,将民间艺术融入日常生活中。
5. 总结与反思: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让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述。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民间艺术的热爱。
教案二:绘画与创作——学习水墨画【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巧。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和热爱。
3. 引导学生通过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水墨画的基本技巧。
2. 创作一幅水墨画作品。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掌握水墨画的基本技巧。
2.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创作出有创意的水墨画作品。
【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视频资料,介绍水墨画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2. 准备水墨画所需的材料,如毛笔、墨水、宣纸等。
艺术家——齐白石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资料的收集和学习,了解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生涯、艺术特色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艺术语言(如写意、工笔、阴刻、阳刻、虚实等等)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作品,并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勤奋”与“毅力”带给人的影响;明白要认真观察生活,才能感受到美;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齐白石的艺术成就、艺术特色和艺术表现。
教学难点:运用艺术语言描述一幅自己喜欢的画,并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突破:通过丰富的图例欣赏和分析来突破重、难点。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摆放情况。
二、引导欣赏:1、小故事——从木匠到人民艺术家。
2、《群虾》(课件出示)〈对比真的河虾与对虾〉齐白石在案头摆了一只大海碗,养了几只活蹦乱跳的小虾。
齐白石每天都在碗旁仔细观察小虾的活动。
所以他画的虾就更加神态多变,活灵活现了。
3、齐白石笔下的花鸟鱼虫。
一天,齐白石跟师傅出去做活,在顾主家见到了一本乾隆年间翻刻的《芥子园画谱》,他如获至宝,与顾主好说歹说借了回去。
回家后,他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工钱里拿出一点钱来买纸和颜料,一笔一画地临摹起来。
白天干活晚上画画,常常画得两眼酸痛,连鼻孔也被照明用的松明子熏黑了。
半年后,一部《芥子园画谱》全部被他临摹了下来。
从此,这本画册成了他的美术教科书。
在齐白石八十九岁高龄时,还坚持每日作画数幅。
欣赏几幅齐白石的代表作品:(教师引导分析)中国画:《蛙声十里出清泉》、《荷花蜻蜓》篆刻:鲁班门下书法:发扬民族文化4、齐白石不仅是一位画家,还是一位书法家、篆刻家和诗人。
他所画花鸟虫鱼虾蟹,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炼质朴,色彩鲜明热烈;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草虫巧妙结合,神态活现。
篆刻布局奇特有力。
三、作业设计:对自己喜欢的一幅作品进行评述并用书面的形式写下来。
20 世纪的艺术大师——马蒂斯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感受马蒂斯的艺术他色,通过收集资料,了解马蒂斯的艺术成就与艺术生涯。
2、过程与方法:尝试使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作品。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与我国传统剪纸不同的外国剪纸,体会马蒂斯的艺术风格,乐于了解人类多元文化艺术的成就。
教学重点:了解马蒂斯的艺术特色(如艺术表现手法、色彩特点、艺术成就等),区分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传统剪纸。
教学难点: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剪纸。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课前收集的相关文字和图片资料、作业本和彩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
二、欣赏与比较:猜猜看:课件哪一幅剪纸是我国的传统民间剪纸?哪一幅是马蒂斯的作品?为什么这样区分?说说你的理由。
三、介绍马蒂斯生平。
马蒂斯擅长什么?他无论在绘画还是在剪纸还是装潢设计中都很有成就。
观察与比较:(课件出示)1、马蒂斯的画在造型上有什么特点?(简练)比较马蒂斯的《金鱼》、毕加索的《多拉玛尔肖像》、高更的《静物》。
2、马蒂斯色彩上注重什么?比较马蒂斯的《蓝衣女人》、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的爵士音乐》、拉菲尔的《椅中圣母》。
你认为马蒂斯最爱使用的颜色是什么?3、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剪纸有什么区别?欣赏马蒂斯的剪纸与中国民间剪纸。
4、通过本课的欣赏,你对马蒂斯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四、作业设计:试一试,用马蒂斯的艺术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自己喜爱的作品。
教师演示制作方法。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个别指导。
五、课堂小结。
小结本课知识点并讲评作业。
色彩的纯度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掌握色彩基本知识,了解明度、纯度的概念和纯度渐变的调配方法。
2、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通过色彩纯度渐变的调配练习,学会色彩,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分析色彩对比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逐步培养对色彩的渐变的兴趣,体验出纯度渐变的艺术风格,提高表现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纯度的概念,感受纯度渐变的构成规律,练习掌握其绘制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纯度渐变的规律,绘制丰富的纯度渐变图案。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的学习用品,做好学习准备。
二、导入新课:1、师吟诵《论语》中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我们都学过哪些色彩方面的知识?三、讲授新课:1、师介绍纯度、色相、明度合称为色彩三要素。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色彩的纯度的理解,派代表进行汇报。
3、阅读小知识,了解纯度的概念。
4、欣赏书中的画家作品,感受色彩的纯度在作品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5、小组讨论:A、说说书中红颜色和黄颜色的纯度是如何变化的?B、什么是复色?C、色彩的纯度与调色时颜色的数量有什么关系?D、对比纯度变化的作品,哪一幅纯度高,哪一幅纯度低?分别给人怎样的美感?E、使一种颜色的纯度发生变化,有哪些方法?四、艺术实践:用色彩纯度的变化画一幅画,要正确调色、涂色,保持作品的干净、整洁。
(学生艺术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总结:分组展评优秀作品。
六、板书设计:高纯度(加入灰色或其他色)→低纯度让色彩动起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习和了解色彩的视觉规律,引导学生感受色对比的形式美感,运用色彩的对比完成一幅有动感的作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色彩造型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如何用色彩的对比关系表现动感。
教学难点:对比色的运用及画面动感的表现。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图画纸或彩色复印纸、剪刀、胶水、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展示几幅利用对比色制作的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
提问:这些作品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二、讲授新课出示课题:让色彩动起来1、欣赏课本上法国安德烈德兰的作品《查灵克罗大桥》。
(1)课件介绍画家野兽派画家的艺术共性是色彩明朗、笔触粗犷。
这幅作品正是画家时断时续的追随野兽派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2)组织小组探究以下问题:作品中运用了哪些颜色对比?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分组讨论小组反馈2、分析课本第11 页左上角第三、四、五幅作品。
3、提问:这几幅画是如何利用色纸产生色彩对比的?我们如果要用对比色作贴画可以怎样利用色彩或彩纸?学生讨论:如表现风景,可以选择红色的底. 用绿色的纸剪贴一些树,再用其他对比色剪贴一些形象?4、这些作品能给我们动感,除了色彩还和其他什么因素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如何对比色纸剪出有动感的形象。
三、作业设计:利用对比色制作有动感的纸贴画作品或画一幅色彩画。
学生作画,教师个别指导。
四、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作品展并评价。
出示部分用对比色画的水粉画。
提袋的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精美的手提袋,初步认识设计应用学习领域,陶冶审美情趣。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手提袋设计,培养动脑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美化生活的能力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学习提袋的设计,初步认识设计与应用这一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根据材料选择适当的形式或根据表现形式选择的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教学突破:通过教师启发、引导和示范等多种方法解决。
教学准备:包装纸、剪刀、双面胶、彩笔等。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的材料准备情况;2、以小组学习方式分配人员及位置。
二、授新课:1、展示欣赏:提袋样品图片。
2、谈话: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提袋,并介绍给大家你喜欢的提袋特点!3、探究提袋设计。
情境提示:我们在生活当中,见过许多漂亮的手提袋,它们既方便了我们的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
好的手提袋就是一件艺术品。
A、说说你印象最深、最喜欢的手提袋。
B、探究教材及教具实物的手提袋,选择哪些材料,运用什么形式制作的。
C、讲解、演示手提袋的制作过程:构思创意选择材料画平面展开图剪、裁、折叠美化装饰三、作业设计:学生进行包装设计尝试。
1、让部分学生想一想:自己所带的材料,适合以何种方式进行设计。
2、小组讨论怎样才能制作出实用美观的手提袋?3、用所选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新颖、时尚的手提袋。
四、课堂小结:1、组内选评平优秀学生作品并展示。
2、谈谈你设计的手提袋在生活中更多的用途精细的描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发现平时不注意的细节,能用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与表现,体会线描画的精美、细致。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我国传统的绘画技法,激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组织线条精细的表现物象的方法。
教学难点:组织线条的方法,观察与表现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教师讲解、作品欣赏和教师演示来突破。
教学准备:课件、自己身边的物体、作业本、彩色笔或勾线笔。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检查工具的准备情况与摆放。
二、欣赏分析:1、课件出示门采尔的素描《两个中国香炉》。
(构图丰满,线条丰富,刻画精细)门采尔简介:(1815-1905)他是19 世纪的素描巨匠,也是一位伟大的油画家、版画家、水粉画和水彩画大师。
解释素描的含义。
区分结构素描与光影素描。
解释素描、速写、线描画的关系。
2、对比:课件出示图片:《葵花》及修改图。
哪一幅更精美?为什么?思考:在用线条作画时,应该注意什么?3、通过欣赏这些精细地描写,你注意到那些细节?这些细节用什么样的线条来表现?为什么用这样的线条呢?你能给它换另一种形式的线条吗?4、你认为,用什么样的线条,如何组织,才能更精细的表现物象?教师示范两种线条的组织形式。
能否对物体的细节使用想象中的线条?三、作业设计:将自己的钥匙、文具等具有细小特征的物品在桌面上摆好,进行精致的描写。
教师指导作画。
学生完成写生。
四、课堂小结:展示并评价学生作业,重点评价线条的组织与细节的表现。
我的书包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书包的设计理念,设计的书包要美观与实用相结合。
2、过程与方法:学会观察和分析书包各部分的特点和功能,学习简单的设计图画法,能够设计一款既美观又实用的书包。
3、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关注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
教学重点:观察、分析书包各部分的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的关系,运用简单设计图的画法设计一款自己的书包。
教学难点:运用设计理念,自己设计一款多功能书包。
教学准备:美术书、各种不同类型的书包、制作课件、涂色工具、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一个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快又准。
它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全都有,笔墨书本帮我拿,可我还得背它走。
学生回答:书包。
2、书包是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件学习工具,那你对自己的书包了解多少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吧(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了解书包外形及功能的变化过程(课件出示)将不同年代的书包进行比较(功能、色彩、外形上有什么不同)学生讨论:功能单一、色彩单调、外形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