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精准扶贫大数据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3)

1.1.项目背景 (3)

1.2.XX扶贫现状 (4)

1.3.精准扶贫主要内涵 (5)

1.4.扶贫工作的难点与痛点 (6)

第二章平台设计思路 (8)

2.1.指导思想 (8)

2.2.基本原则 (8)

第三章项目整体设计 (10)

3.1.建设目标 (10)

3.2.整体框架结构 (11)

第四章详细建设内容 (12)

4.1.贫困户信息管理系统 (12)

4.2.扶贫数据库系统 (13)

4.3.扶贫地理信息系统 (15)

4.4.精准扶贫移动平台 (16)

4.5.扶贫信息网 (17)

4.6.扶贫电子商务系统 (19)

4.7.社会帮扶系统 (20)

第五章效益分析 (22)

5.1.经济效益 (22)

5.2.社会效益 (22)

5.3.生态效益 (22)

5.4.扶贫效益 (22)

第一章项目概述

1.1.项目背景

“精准扶贫”的重要思想最早是在2013年11月,习近平到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的。2014年1月,中办详细规制了精准扶贫工作模式的顶层设计,推动了“精准扶贫”思想落地。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进一步阐释了精准扶贫理念。2015年6月,习近平在贵州就加大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又全面阐述“精准扶贫”概念,提出“六个精准”,即“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在2015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上强调,中国扶贫攻坚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方略,增加扶贫投入,出台优惠政策措施,坚持中国制度优势,注重六个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

2015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健全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抓好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这个关键环节,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定期进行全面核查,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根据致贫原因和脱贫需求,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扶持。

2016年4月24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亲临安徽,辗转XX、滁州、合肥等地,深入农村、企业、高校、科研文化单位,就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十三五”规划纲要进行调研考察。习近平在座谈中指出,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要强化目标责任,坚持精准扶贫,认真落实每一个项目、每一项措施,全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以行动兑现对人民的承诺。

“十三五”开始的2016年,国务院提出要全面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为“十三五”脱贫攻坚开好局,需要建设好国家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省级扶贫开发融

资平台、县级扶贫开发资金项目整合管理平台等工作平台。其中,县级扶贫开发资金整合管理平台式管好、用好扶贫资金的关键举措;要以扶贫规划和重大项目为平台,以县为单位,整合财政、金融、社会资金用于脱贫攻坚。

1.2.XX扶贫现状

XX市集革命老区、山区库区、连片贫困区、沿淮行蓄洪区、江淮分水岭于一体。自1986年起,XX市扶贫开发工作经历了救济开发式扶贫、八七攻坚扶贫和新世纪扶贫等阶段,通过改善基础设施,通过支持农村的生产,发展经济来提高老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水平。按照2011年国定的扶贫标准,2010年,XX市年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128.62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0. 0%,高于全国平均值6.6个百分点。《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0-2020年)》实施期间,XX市仍有1011个贫困村,占全市全部行政村的比重为 47.5%,占全国的0.8%。部分贫困群众还存在看病难、上学难、社会保障水平低等困难。

近年来,XX市坚持政府主导式扶贫,编制了《XX市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2014年启动了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完成了514个贫困村,33.8万贫困户、84.29万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坚持资源开发式产业扶贫,根据区域特色和特点,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山区利用山场资源,重点发展林果、茧丝绸、茶叶、油茶、竹木及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十二五”期间,全市共投入资金10.4亿多元,用于改善推进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扶持产业发展,兴办社会公共事业。XX目前还有贫困人口128万,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字约占全国总数的1%,扶贫开发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XX贫困现状原因如下:

1、自然条件恶劣,贫困户增收难度较大。XX市山地占23.2%、丘岗占38.9%、平原圩畈占34.9%,大水面占3%。全市地形地貌可分为大别山北坡山地、江淮分水岭丘陵岗地和沿淮平原圩畈,其中南部大别山区地势陡峭,耕地偏少,交通不便,山洪、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随着人口增多,2010年全市人均耕地面积1.5亩,人均水田面积1.3亩,其中金寨、舒城等贫困县区耕地面积不足1亩,导致一些其他收入来源较少的山区贫困户需要向外购粮,增加了绝对贫困现象发生。

2、基础设施薄弱,贫困户增收成本较高。一是农村基础设施落后。2010年XX市铁路网密度只有94.57KM/万KM2,与全省相比偏低。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分别仅占公路里程总数的1.6%、0.4%、6.9%和12.2%,其他78.9%均为四级及等外公路。二是城镇化水平低。全市城镇化率分别低于全省、全国5.2和12.08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偏低,导致农产品不能就近实现转移,农村人口不能就近实现就业,生产资料不能就近完成采购,贫困农村生产、务工、信息和生活成本比其他城镇化水平高的地区大幅增加。

3、产业发展不足,贫困户增收渠道较窄。2010年,XX市一产比例明显偏高,片区县和重点县比例更高。二三产业不强,特别是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导致工业反哺农业的能力、消化大宗农业资源的能力、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能力和辐射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弱。传统种养农业增收空间有限,外出务工需要具有一定的技术、体力和年龄要求,二三产业不发达,增收渠道单一,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步伐。

4、技术人才缺乏,贫困户增收困难较多。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1995年和2008年XX市初中毕业升学率分别只有32%和74%,导致现阶段全市 20-30岁左右的青年贫困户中仍然有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30-40岁左右的贫困户中部分只有初中文化水平,50岁以上的贫困户中部分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甚至还有少数文盲和半文盲。二是科技人才缺乏。2010年,全市各类科技人员2.5万人左右,只占总人口的0.35%,特别是农业科技人员占全部科技人员的比例不足20%,而且大部分分布在乡镇农技站及其以上单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农业科技人员很少。农业科技人员缺乏的直接后果是使贫困户不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延伸自然资源价值链条,农村丰富的资源优势不能转化经济优势和增收优势,造成“靠山吃不上山,靠水喝不上水”、“捧着金饭碗讨饭吃”的局面。

1.3.精准扶贫主要内涵

精准扶贫是区别于传统方式的扶贫开发新机制,通过因地制宜、因户施策的精准扶贫方式,对不同贫困区域、不同贫困对象,按照县为单位、规模控制、分级管理、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建档立卡,逐村逐户制定精准帮扶措施,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及政策予以扶持,推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