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制图
- 格式:ppt
- 大小:226.50 KB
- 文档页数:20
遥感图像处理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实验室成绩评定教师签字专题一: DEM图像进行彩色制图(叙述制图过程并把自己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实验目的:1.实验步骤:2.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bhdemsub.img,出现由主图像窗口、滚动窗口和缩放窗口组成的ENVI 图像。
3.选择主图像窗口内的功能菜单Tools>Color Maping>Density Slice, 出现Density Slice对话框。
4.选择Clear Ranges, 清除Defined Density Slice Ranges下的内容。
5.选择Options>Add New Ranges, 其中RangeStart: 1219 ;Range End;1701;#of Ranges:10。
在Density Slice对话框中Defined Density Slice Ranges下出现十组内容。
6.逐个组将Red条依次改为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Greeen与Blue不变。
选择Apply按钮, 主图像窗口、滚动窗口和缩放窗口组成的ENVI图像的颜色改变。
选择主图像窗口内的功能菜单File>Save Image As> Image File 出现Output Dispiay to Image File对话框, Output File Type选择JPEG, Enter Output Filename选择保存位置, Compression Facter(0-1)选择0.750.实验结果:专题二: TM与SPOT数据融合(叙述该过程并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里。
注意用两种方法融合的过程)实验目的:1. 进行快速对比度拉伸、直方图执行交互式对比度拉伸和直方图匹配的操作2. 快速滤波、滤波的操作3. ENVI中变换(Transform)菜单功能的了解实验步骤:1.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Lon.spot文件,点击No Display>new display>load band2. 选择File > Open Image File>Lon.tm文件,点击No Display>new display>load band3. 选择Basic Tools>Resize Data>选择Lon.tm文件>点击OK(弹出对话框, 分别填写内容)4. 选择Basic Tools>Stretch实验结果:专题三: 航片的配准与镶嵌(叙述该过程并处理结果加载到本文档)1配准●图像-图像地面控制点 (Select GCPs: Image-to-Image)●图像-图像配准需要两幅图像均打开。
如何利用航空遥感数据进行测绘制图航空遥感是一种通过航空器获取大规模地理信息的技术,利用遥感数据进行测绘制图已经成为现代地图制图的重要手段之一。
航空遥感数据的获取包括航空摄影和遥感影像的采集,其应用范围涵盖了土地利用与覆盖、地形测量、环境监测以及城市规划等多个领域。
首先,航空遥感数据能够提供高精度的地形测量。
通过航空摄影中获取的立体像对,可以应用立体视觉原理进行地形测量,获取地表高程信息。
传统的地形测量需要大量的地勘工作,耗时长且人力成本高,而航空遥感数据则相对来说更加高效。
此外,航空遥感数据还可以提供三维城市模型的构建,为城市规划与设计提供基础信息。
其次,航空遥感数据在土地利用与覆盖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航空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尺度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信息,包括农田、林地、水体、建筑物等。
通过对这些信息的提取和分析,可以得到土地类型分布、植被覆盖率等相关信息。
这些数据为农业生产、森林资源管理以及环境保护等提供了决策支持。
此外,航空遥感数据还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
航空遥感数据可以获取大范围的环境信息,包括水体质量、土壤污染、大气污染等。
这些环境数据对于环境保护与治理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进行环境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最后,航空遥感数据的利用也为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持。
通过获取城市的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可以进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评估,了解城区的用地类型、用地强度以及建筑物的分布。
这些信息对于城市的合理规划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供决策者深入了解城市的现状,为城市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综上所述,航空遥感数据的利用对于测绘制图具有重要意义。
航空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测绘制图提供了高效、准确和全面的数据来源。
随着遥感数据获取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我们可以期待将来航空遥感数据在测绘制图领域的更广泛应用。
通过不断研究与探索航空遥感数据的应用方法,我们将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技术,为地理信息的获取与应用提供更多可能性。
如何进行遥感图像分类与制图遥感图像分类与制图是遥感技术中的两个重要应用领域,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实际应用价值。
通过对遥感图像进行分类和制图,可以提取出地表覆盖信息,用于农业、城市规划、环境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遥感图像分类与制图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一、遥感图像分类的基本方法遥感图像分类是将遥感图像中的像素分配给不同的类别,以获得地物覆盖类型的信息。
常见的遥感图像分类方法包括:监督分类、非监督分类和半监督分类。
监督分类是一种基于训练样本的分类方法,需要事先准备好包含各类地物信息的训练样本集。
通过对训练样本进行特征提取和分类器训练,再将分类器应用于遥感图像,即可将图像中的像素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非监督分类是一种无需事先准备训练样本的分类方法,它通过对图像的像素进行聚类,将像素按照相似性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这种方法适用于未知地物类别较多、不同类别之间差异不明显的情况。
半监督分类则是结合了监督分类和非监督分类的优势,它利用少量的标记样本和大量的未标记样本进行分类。
半监督分类通过利用未标记样本的潜在信息改善分类结果,具有较好的性能和适应性。
二、遥感图像分类的技术手段在遥感图像分类中,特征提取和分类器的选择是两个重要的技术环节。
特征提取是指从图像中提取一些可用于分类的特征,常见的特征包括纹理特征、形状特征、光谱特征等。
纹理特征描述了地物的细节结构,形状特征描述了地物的外形特征,光谱特征描述了地物在不同波段上的反射率。
选择合适的特征对于提高分类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至关重要。
分类器的选择则决定了分类的精度和效率。
常见的分类器包括支持向量机、最大似然分类器、随机森林等。
不同的分类器适用于不同的分类问题,选择适合问题特点的分类器是保证分类准确性的关键。
三、遥感图像制图的基本方法遥感图像制图是将分类后的遥感图像转化为具有地理坐标和地物属性信息的地图。
常见的遥感图像制图方法包括:基于像元的制图和基于对象的制图。
基于像元的制图是指将分类后的像素根据其类别分配给相应的地物类别,形成像元级别的地图。
遥感制图技术流程1. 数据准备1.1 地形图地形图是进行遥感影像几何精纠正的坐标参照系,也是重要的基础数据,包含多种层面的非遥感信息数据。
目前常用的地形数据多为数字地图。
对于尚未有数据地图的工作区域,通常收集纸质地图,经过数据扫描,转换为数据地图。
扫描分辨率通常设置为200-400dpi。
扫描图通常存在变形,需要利用GIS软件进行几何校正,已达到制图精度要求。
对于早期或常规方法获得的成果图件,在建立数据库及系统分析前,通常也采用图形扫面方法,经系统处理,将纸质图形转换为数字图形。
1.2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遥感数据源的选择是整个遥感制图工作中最基本和重要的工作。
遥感数据源的选择一般包括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力、时相及波段的选择。
另外在具体的工作中,数据源的选择还要综合其它非图像数据内容本身的因素来考虑,如成果图形的比例要求、精度要求、经费支持强度及遥感图像获取的难易程度等。
1.2.1 遥感图像空间分辨力的选择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是遥感数据源的一个重要指标,决定了遥感制图所获得的成果数据的精度和准确度。
一般各主要成图比例尺对应遥感影像空间分辨力如下:经过几十年的发展,遥感技术在社会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发展。
目前遥感卫星可以提供从小于1米到公里级的影像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1:2000/3000的比例尺遥感制图精度要求,制图精度能够满足我国现行的制图精度要求。
航空遥感影像可以提供厘米级的空间分辨率,可以满足大比例尺制图要求。
目前,国内遥感制图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土地利用/土地覆盖(1:1万——1:10万),生态环境监测、城市信息化、大型工程环境监测、灾害监测、遥感找矿……如:利用QuickBird/IKONOS进行违章用地监测、城市绿地与城市用地监测利用eTM/SPOT进行土地利用遥感制图……1.2.2 遥感信息的时相选择地表由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组成、时刻处于动态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