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曝气设备的性能及充氧能力剖析
- 格式:ppt
- 大小:1.47 MB
- 文档页数:35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实验二 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的测定实验实验项目性质:验证性 所属课程名称:水污染控制工程 实验计划学时:41、实验目的(1)加深理解曝气充氧的机理及影响因素。
(2)掌握曝气设备清水充氧性能测定的方法。
(3)测定曝气设备的氧的总转移系数KLa (20)、氧利用率EA 、动力效率Ep 。
2、实验原理曝气的作用是向液相供给溶解氧。
氧由气相转入液相的机理常用双膜理论来解释。
双膜理论是基于在气液两相界面存在着两层膜(气膜和液膜)的物理模型。
氧在膜内总是以分子扩散方式转移的,其速度总是慢于在混合液内发生的对流扩散方式的转移。
所以只要液体内氧未饱和,则氧分子总会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
曝气设备氧总转移系数KLa 的计算式:CtCs CoCs t t a o ---=ln 1KL 式中: KLa —氧总转移系数,l/min ; t 、t 0—曝气时间,min ;C 0 —曝气开始时烧杯内溶解氧浓度( t 0=0时,C 0=?mg/L ),mg/L ; Cs —烧杯内溶液饱和溶解氧值,mg/L ;Ct —曝气某时刻 t 时,烧杯内溶液溶解氧浓度,mg/L 3、实验设备与试剂(1)曝气装置,1个; (2)大烧杯;1000mL ,1个; (3)溶解氧测定仪,1台; (4)电子天平,1台; (5)无水亚硫酸钠;(6)氯化钴; (7)玻璃棒1根。
4 实验步骤(1)用1000mL 烧杯加入清水,测定水中溶解氧值,计算池内溶解氧含量G=DO·V 。
(2)计算投药1)脱氧剂(无水亚硫酸钠)用量: g=(1.1~1.5)×8·G2)催化剂(氯化钴)用量:投加浓度为0.1mg/L(3)将药剂投入烧杯内,至烧杯内溶解氧值为0后,启动曝气装置,向烧杯曝气,同时开始计时。
(4)每隔1min (前三个间隔)和0.5min (后几个间隔)测定池内溶解氧值,直至烧杯内溶解氧值不再增长(饱和)为止。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旨在通过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实验,研究曝气设备在不同条件下的充氧效果,并探讨影响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曝气设备是一种常用的水处理设备,常用于水体增氧以提高水质。
其工作原理是通过气泡的运动将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在水中。
曝气设备一般由气泵、气管和曝气装置等组成。
曝气装置通常采用气泡产生器,气泡产生器内有大量小孔,通过气泵将气体推入气泡产生器,气体从小孔中逸出形成气泡进入水中。
气泡进入水后会随着水流的带动移动,从而增加水中氧气的含量。
三、实验步骤1.搭建实验装置:将曝气装置与气泵相连,连接气管后将气泵的出气口置于曝气装置的进气孔上。
2.准备实验样品:准备一定量的水样,并测定水样的初始溶解氧含量。
3.开始实验:打开气泵,使气泡进入水中。
根据需要,可调整气泡的密度和大小。
4.定时测定溶解氧含量:在一定时间间隔内,取样并测定水样中的溶解氧含量。
5.数据记录与分析:将实验数据记录下来,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四、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气泡密度对充氧能力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调节气泡的密度,发现气泡密度较大时,充氧效果更好,溶解氧含量也相应增加。
2.气泡大小对充氧能力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调节气泡的大小,发现气泡较大时,充氧效果较好,溶解氧含量也相对较高。
3.曝气时间对充氧能力的影响:实验中通过调节曝气时间,发现曝气时间越长,充氧效果越好,溶解氧含量也随之增加。
五、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与气泡的密度、大小和曝气时间有关。
气泡密度较大、气泡较大且曝气时间较长时,充氧效果更好。
2.曝气设备的充氧能力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水的温度、压力、溶解氧初始含量等都会对充氧效果产生影响。
3.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节曝气设备的工作参数,以达到最佳的充氧效果。
六、实验心得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到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
12实验目的(1)(2)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K La和充氧能力α、β 的实验方法及计算Q s;(3)(4)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5)(6)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34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在现场用自来水实验时,先用Na2S03(或N2)进行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气,使溶解氧升高趋于饱和水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反应此时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d C=K La(C s−C)d t式中:d C/d t——氧转移速率,mg/(L·h);K 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 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ln(C s−C)=−K La t+常数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水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水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用的公式如下:K La(T)=K La(20℃)1.024T−20C s(校正)=C s(实验)×标准大气压(kPa)实验时的大气压(kPa)α=废水的K La 自来水的K Laβ=废水的C s 自来水的C s充氧能力为Q s=d Cd t·V=K La(20℃)·C s(校正)·V(kg/h)56实验内容6.16.2实验设备与试剂(1)(2)溶解氧测定仪(3)(4)空压机。
(5)(6)曝气筒。
(7)(8)搅拌器。
(9)(10)秒表。
(11)(12)分析天平(13)(14)烧杯。
12实验目的(1)(2)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K La和充氧能力α、β 的实验方法及计算Q s;(3)(4)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5)(6)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34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在现场用自来水实验时,先用Na2S03(或N2)进行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气,使溶解氧升高趋于饱和水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反应此时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式中:d C/d t——氧转移速率,mg/(L·h);K 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 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水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水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用的公式如下:充氧能力为56实验内容6.16.2实验设备与试剂(1)(2)溶解氧测定仪(3)(4)空压机。
(5)(6)曝气筒。
(7)(8)搅拌器。
(9)(10)秒表。
(11)(12)分析天平(13)(14)烧杯。
(15)(16)亚硫酸钠(Na2S03)(17)(18)氯化钴(CoCl2·6H20)。
6.36.4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装置简图6.56.6实验步骤(1)(2)向曝气筒内注入20L自来水,测定水样体积V(L)和水温t (℃);(3)(4)由实验测出水样溶解氧饱和值C s,并根据C s和V 求投药量,然后投药脱氧;a)b)脱氧剂亚硫酸钠(Na2S03)的用量计算。
实验三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希望达到下述目的:(1)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氧总传递系数和充氧能力的方法;(2)对比表面曝气器在不同位置下的曝气效果;(3)了解各种测试方法和数据整理方法的特点。
二 实验原理活性污泥法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空气,活性污泥和污染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工程设计人员和操作管理人员常需通过实验测定氧的总传递系数K La 、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和动力效率。
评价曝气设备充氧能力的试验方法有两种:(1)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试验,即试验过程水中溶解氧浓度是变化的,由零增到饱和浓度;(2)稳定状态下的试验,即试验过程水中溶解氧浓度保持不变。
试验可以用清水或在生产运行条件下进行。
下面分别介绍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
(一)不稳定状态下进行试验在生产现场用自来水或曝气池出流的上清液进行试验时,先用亚硫酸钠(或氮气)进行脱氧,使水中溶解氧降到零,然后再曝气,直至溶解氧升高到接近饱和水平。
假定这个过程中液体是完全混和的,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用式(1)表示()C C K dtdCs La −= (1) 式中:dt dC /——氧转移速率(mg/L .h);K La ——氧的总转递系数(1/h);可以认为是一混和系数,其倒数表示使水中的溶解氧由C 变到C s 所需要的时间,是气液界面阻力和界面面积的函数。
C s ——试验条件下自来水(或污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 C ——相应于某一时刻t 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式(1)积分得()常数+⋅−=−t K C C La s ln (2) 式(2)表明,通过试验测得C s 和相应于每一时刻t 的溶解氧C 值后,绘制1n(C s 一C)与t 的关系曲线,其斜率即K La 。
1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 KLa 和充氧能力α、β 的实验方法及计算 Qs;(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3)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在现场用自来水实验时,先用Na2S03(或N2)进行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气,使溶解氧升高趋于饱和水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反应此时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d dd d=d dd(d d−d)式中:dC /dt——氧转移速率,mg/(L·h);K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ln(d d−d)=−d dd d+常数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水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水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用的公式如下:d dd(T)=d dd(20℃)1.024T−20d d(校正)=d d(实验)×标准大气压(kPa)实验时的大气压(kPa)d=废水的d dd 自来水的d ddβ=废水的d d 自来水的d d充氧能力为d d=d dd d·V=d dd(20℃)·d d(校正)·V(kg/h)3实验内容3.1实验设备与试剂(1)溶解氧测定仪(2)空压机。
(3)曝气筒。
(4)搅拌器。
(5)秒表。
(6)分析天平(7)烧杯。
(8)亚硫酸钠(Na2S03)(9)氯化钴(CoCl2·6H20)。
(完整版)曝⽓设备充氧能⼒实验报告1实验⽬的(1)掌握测定曝⽓设备的K La和充氧能⼒α、β的实验⽅法及计算Q s;(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的好坏;(3)掌握曝⽓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法。
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设备的作⽤是使氧⽓、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从⽓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物有⾜够的氧进⾏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化处理过程正常进⾏的主要因素,因此⼯程设计⼈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设备的供氧能⼒。
在现场⽤⾃来⽔实验时,先⽤Na2S03(或N2)进⾏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使溶解氧升⾼趋于饱和⽔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级反应此时⽔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以下式⼦表⽰:d C=K La(C s?C)d t式中:d C/d t——氧转移速率,mg/(L·h);K 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 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下,⾃来⽔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ln(C s?C)=?K La t+常数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温度、压⼒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的公式如下:K La(T)=K La(20℃)1.024T?20C s(校正)=C s(实验)×标准⼤⽓压(kPa)实验时的⼤⽓压(kPa)α=废⽔的K La ⾃来⽔的K Laβ=废⽔的C s ⾃来⽔的C s充氧能⼒为Q s=d Cd t·V=K La(20℃)·C s(校正)·V(kg/h)3实验内容3.1实验设备与试剂(1)溶解氧测定仪(2)空压机。
(3)曝⽓筒。
(4)搅拌器。
(5)秒表。
(6)分析天平(7)烧杯。
(8)亚硫酸钠(Na2S03)(9)氯化钴(CoCl2·6H20)。
1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K La和充氧能力α、β 的实验方法及计算Q s;(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3)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在现场用自来水实验时,先用Na2S03(或N2)进行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气,使溶解氧升高趋于饱和水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反应此时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式中:d C/d t——氧转移速率,mg/(L·h);K 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 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水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水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用的公式如下:充氧能力为3实验内容3.1实验设备与试剂(1)溶解氧测定仪(2)空压机。
(3)曝气筒。
(4)搅拌器。
(5)秒表。
(6)分析天平(7)烧杯。
(8)亚硫酸钠(Na2S03)(9)氯化钴(CoCl2·6H20)。
3.2实验装置实验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曝气设备充氧能力实验装置简图3.3实验步骤(1)向曝气筒内注入20L自来水,测定水样体积V(L)和水温t (℃);(2)由实验测出水样溶解氧饱和值C s,并根据C s和V 求投药量,然后投药脱氧;a)脱氧剂亚硫酸钠(Na2S03)的用量计算。
在自来水中加入Na2S03还原剂来还原水中的溶解氧。
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故Na2S03理论用量为水中溶解氧的8倍。
1实验目的(1)掌握测定曝气设备的K La和充氧能力α、β 的实验方法及计算Q s;(2)评价充氧设备充氧能力的好坏;(3)掌握曝气设备充氧性能的测定方法。
2实验原理活性污泥处理过程中曝气设备的作用是使氧气、活性污泥、营养物三者充分混合,使污泥处于悬浮状态,促使氧气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从液相转移到活性污泥上,保证微生物有足够的氧进行物质代谢。
由于氧的供给是保证生化处理过程正常进行的主要因素,因此工程设计人员通常通过实验来评价曝气设备的供氧能力。
在现场用自来水实验时,先用Na2S03(或N2)进行脱氧,然后在溶解氧等于或接近零的状态下再曝气,使溶解氧升高趋于饱和水平。
假定整个液体是完全混合的,符合一级反应此时水中溶解氧的变化可以用以下式子表示:d C=K La(C s−C)d t式中:d C/d t——氧转移速率,mg/(L·h);K La——氧的总传递系数,L/h;C s——实验室的温度和压力下,自来水的溶解氧饱和浓度,mg/L;C——相应某一时刻t的溶解氧浓度,mg/L。
将上式积分,得ln(C s−C)=−K La t+常数由于溶解氧饱和浓度、温度、污水性质和混乱程度等因素影响氧的传递速率,因此应进行温度、压力校正,并测定校正废水性质影响的修正系数α、β。
所采用的公式如下:K La(T)=K La(20℃)1.024T−20C s(校正)=C s(实验)×标准大气压(kPa)实验时的大气压(kPa)α=废水的K La 自来水的K Laβ=废水的C s 自来水的C s充氧能力为Q s=d Cd t·V=K La(20℃)·C s(校正)·V(kg/h)3实验内容3.1实验设备与试剂(1)溶解氧测定仪(2)空压机。
(3)曝气筒。
(4)搅拌器。
(5)秒表。
(6)分析天平(7)烧杯。
(8)亚硫酸钠(Na2S03)(9)氯化钴(CoCl2·6H20)。
常用的曝气设备的分类1. 引言曝气设备是水处理领域中常用的一种设备,用于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提供充足的氧气供给微生物呼吸和生化反应。
根据不同的工艺要求和应用场景,曝气设备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本文将对常用的曝气设备进行分类介绍,并详细讨论每种设备的特点、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
2. 曝气设备分类根据曝气方式和工作原理的不同,常见的曝气设备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气泡曝气器气泡曝气器是一种常见且广泛应用的曝气设备。
它通过将空气经过喷嘴或多孔板引入水中,形成大量微小气泡,从而增加水体中溶解氧浓度。
根据喷嘴结构和排放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气泡曝气器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喷射式气泡曝气器:喷射式气泡曝气器通过高速喷射空气产生的负压效应,将水体中的气体吸入喷射器形成气泡,并将其带入水体中。
这种曝气器具有结构简单、能耗低、曝气效果好等优点,适用于小型处理系统和一些对氧气需求较高的工艺。
•砂滤式气泡曝气器:砂滤式气泡曝气器通过在过滤介质上方喷射空气,使水流穿过过滤介质时产生大量的微小气泡。
这种曝气器适用于一些对水体悬浮物有要求的处理系统,可以同时实现曝气和过滤功能。
•多孔板式气泡曝气器:多孔板式气泡曝气器通过多孔板上的微孔释放空气,形成均匀细小的气泡。
这种曝气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抗堵塞能力强等优点,适用于各种规模的处理系统。
2.2 曲轴式曝气回转机曲轴式曝气回转机是一种通过旋转叶片产生涡流和搅拌效应从而增加水体溶解氧浓度的曝气设备。
曲轴式曝气回转机通常由一个或多个旋转叶片和驱动装置组成。
根据叶片结构和工作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曲轴式曝气回转机进一步分为以下几类:•单叶片曝气回转机:单叶片曝气回转机通过单个叶片的旋转运动,产生涡流和搅拌效应,从而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浓度。
这种曝气器具有结构简单、维护方便等优点,适用于一些小型处理系统。
•多叶片曝气回转机:多叶片曝气回转机通过多个叶片的旋转运动,形成更强的涡流和搅拌效应。
6种曝气设备优缺点曝气,指将空气中的氧强制向液体中转移的过程,其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溶解氧。
此外,曝气还有防止池内悬浮体下沉,加强池内有机物与微生物及溶解氧接触的目的。
从而保证池内微生物在有充足溶解氧的条件下,对污水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
曝气是生化系统运行的重要方式,也是污水处理中运转费用较高的工艺环节,常见的曝气设备以下6种。
1. 盘式曝气器(曝气盘)盘式曝气器一般由曝气盘、池底主管、支管、管路支撑、膨胀接头、除水系统等组成,同时需配套鼓风机及相应的管路系统。
1.1 盘式曝气器的工作原理通过曝气盘表面的微孔,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提高氧转移效率。
1.2 优点和缺点盘式曝气器的优点是曝气气泡直径小,气液界面积大,气泡扩散均匀,耐腐蚀性强,氧利用率较高。
缺点是有堵塞风险,由于安装在池体底部,检修困难,不易更换。
特别不适用于硬度较高的污水。
2. 管式曝气器(曝气管)管式曝气器由曝气膜片、支撑管、空气管道构成。
2.1 管式曝气器的工作原理空气从曝气管的通气孔进入曝气管,曝气管的管壁上密布着许多细小的孔隙,管内空气在压力差的作用下,从管壁的孔隙中扩散出来,在污水中形成许许多多微小的气泡,并造成水的紊流,从而达到了将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的目的。
2.2 优点和缺点 管式曝气器的优点是综合造价低,氧利用率高,可间歇运行,不容易堵塞,阻力损失衡定,缺点是起始阻力损失比盘式曝气高。
在曝气量要求很大,池面面积相对较小的情况下,只有管式能满足要求。
3. 旋流式曝气器1-1 曝气盘 2-1-1曝气管旋流式曝气器整体为桶状结构,桶内包含风管口,旋切片,切割部件。
3.1 旋流式曝气器工作原理工作时,风管口喷射出高流速风,将底部水卷吸起来。
风水混合流会经过交叉的旋切片形成两股方向不同的流体,上升过程中不断与切割部件碰撞,最后产生细小的气泡达到水体充氧的效果。
3.2 优点和缺点旋流式曝气器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停产的情况下进行安装和维修,布气均匀,不易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