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布韦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3
通货膨胀案例分析通货膨胀是指货币供应量增加引起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
它是经济领域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会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两个国家的通货膨胀案例,来探讨通货膨胀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我们来看看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问题。
委内瑞拉曾经是南美洲最繁荣的国家之一,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然而,由于政府的失误和不当的经济政策,委内瑞拉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
政府的过度印钞和财政赤字导致了货币供应量的激增,进而引发了恶性通货膨胀。
物价上涨迅猛,导致人们买不起日常生活必需品,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并且,由于经济崩溃,失业率居高不下,社会秩序混乱。
这个例子显示了政府的经济管理和政策对通货膨胀问题的重要性。
另外一个通货膨胀案例是津巴布韦。
津巴布韦曾经是非洲的面包篮子,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
然而,由于政府执行的错误政策,包括过度印钞和没收私人土地的行动,该国陷入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物价飞涨,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例如,一个面包的价格可能在一天内翻上数倍,人们需要携带一大袋现金去购物。
通货膨胀蚕食了人们的储蓄,使得养老金等退休金变得毫无价值。
这个案例显示了政府政策对通货膨胀造成的巨大影响。
从以上两个案例中可以看出,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政府的不当行为和政策失误。
一方面,政府过度印钞,超出经济实际需求,导致货币供应过剩。
另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赤字和不稳定的宏观经济政策也会导致通货膨胀。
这些政策错误的后果,使得老百姓无法维持正常的生活水平,甚至饱受困扰。
通货膨胀对各个方面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人们购买力下降,生活质量减少。
其次,通货膨胀会影响企业的经营活动,因为成本上升,利润减少,企业可能被迫裁员或关停。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对国家的经济稳定产生不利影响,投资者可能失去信心,外国直接投资可能减少。
针对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其影响。
首先,政府应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确保货币的稳定。
恶性通货膨胀资料一:津巴布韦恶性通胀津元的货币历史第一代第一代津元于1980年起发行,取代了当时的罗德西亚元。
津元的ISO4217缩写为ZWD。
在货币发行初期,一津元的币值较一美元为高,兑换率为0.68津元对1美元。
其后,随国家通胀,货币大幅贬值;至2006年7月26日,其兑换率已跌至10 0万津元对1英镑。
第二代2005年10月,津巴布韦储备银行(ReserveBankofZimbabwe)主席戈诺(Gi deonGono)宣布国家“会于明2003年以后的津元/美元汇率变第二代津巴布韦元迁图年发行新货币”,新钞及硬币会取代现有的津元,但戈诺并未透露新货币名称。
至2006年6月,国家副财长DavidChapfika指在发行新货币前,需稳定国家的宏观经济,包括压抑通胀。
至2006年8月1日,新货币的名称揭晓,仍旧称为津巴布韦元。
新币的一元等于1000旧津元,每一元分为100仙,但实际上未曾使用过仙。
另外,政府在新币发行期间,把新津元的美元兑换率贬值60%。
ISO4217原把这款新币缩写定为ZWN,由于储备银行未能处理货币转变,因此缩写仍使用ZWD。
货币改革计划于2006年8月21日完成,据估计,仍有大约22%旧津元尚未于该段期间兑换成新津元。
但货币改革仍未能压抑通胀,新币仍持续大幅贬值,至2008年6月已跌至1美元兑10亿新津元,到6月26日更达到1美元兑1000亿新币,而1000亿新币只是等值于一个面包。
2008年1月推出面额1000万、500万和100万津元的钞票;4月4日推出面额2500万津元和5000万津元的钞票;第三代津巴布韦元(2008版)5月6日推出面额1亿和2.5亿津元的钞票;第三代2008年8月1日,津巴布韦发行第三代津元(新农业无记名支票),新货币的一元相等于上一代的100亿津元。
12月4日推出面额为1000万、5000万和1亿津元三种新钞;12月12日推出面额5亿的钞票;12月19日推出面额100亿的钞票。
津巴布韦严重通货膨胀除避孕套什么都暴涨(图)(2006-05-09 09:53:20) sohu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一名妇女手拿数万元纸币买了一块面包巴伦斯-希卡姆巴真正是“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衣服破”,他那千疮百孔的裤子也只能用一根绳子拴着权当裤带使。
可他也是个货真价实的“百万富翁”。
一无所有的百万富翁“百万富翁”希卡姆巴的职业是津巴布韦的一名出租车司机。
他成天开着他那破瘪的汽车在首都哈拉雷兜揽生意。
希卡姆巴每揽到一个生意,起步收费总在100万津元以上。
或许你会觉得那是一个天文数字,但是事实上津巴布韦官方通货膨胀率已经接近1000%,这打破了非战争状态国家通货膨胀率历史纪录,市场通货膨胀率则更高。
津巴布韦现在无疑是全球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但它同时也是全球最穷的国家之一。
事实上,每一个来到首都哈拉雷豪华现代、气派十足的机场的海外游客,马上就摇身一变成为了百万富翁。
根据津巴布韦目前的官方汇率,每10美元就可以换到10.1万津元,而黑市上则可以换到两至三倍的官方汇率。
“是的,我是一个百万富翁———一个什么也买不起的百万富翁。
津巴布韦现在遍地都是百万富翁。
我们是一个盛产百万富翁的国家,但是我们也一无所有。
”希卡姆巴说。
一顿餐费钞票堆成山希卡姆巴本人对这样奇怪的逻辑现实感到既无奈又好笑,但是对于成百上千万和他一样的津巴布韦人民来说,恶性通货膨胀绝不仅仅是笑谈。
上周,津巴布韦低收入家庭平均最低生活消费已经飞升到4100万津元/月。
然而在这个国家,目前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失业,其他部分劳动力每月则只能挣到400万津元。
津巴布韦最小面额的纸币是500津元,而现在一卷厕纸的价格已经达到15万津元;最大面额则为5万津元。
然而,如果在津巴布韦乘坐出租汽车,即使全用5万面额的纸币付费,数钞票付给司机所要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与路途全程所用时间相当。
然而比起到餐馆吃饭来说,这还算不了什么。
当用完餐准备结账时,一沓沓的钞票堆在餐桌中央,给用餐者的感觉就像是坐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旁一样。
新世纪几个严重通胀的典型性案例一、毫无节操型通胀:津巴布韦我们的老朋友津巴布韦共和国,原称罗得西亚(1980年前),简称津巴布韦,是非洲东南部内陆国,1980年4月18日独立。
津巴布韦是非洲工业较发达的国家,制造业、农业、矿业等是该国经济的三大支柱。
另外,津巴布韦以出产优质鳄鱼皮而闻名,有“鳄鱼之乡”的誉称,该国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基础相对于其他非洲国家也较好。
大约在2001年开始,津巴布韦进入持续的恶性通胀时期。
通过该国货币发行中的主币面额就可以管中窥豹。
1980-1994年版纸币的主要面额有:2元、5元、10元、20元。
1994-2003年版纸币的主要面额有:100元、500元、1000元。
2006-2008年版纸币面额有:75万元、500万元、1亿元、2.5亿元、5亿元。
2007-2008年版纸币面额有:500亿元、10万亿元、20万亿元、50万亿元、100万亿元。
2009年2月,津巴布韦联合政府成立后,经济形势有所好转。
但是,2016年以后经济困难再度加剧,流动性严重短缺。
2017年12月,姆南加古瓦政府成立后,努力建设“经济新秩序”,但是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持续的恶性的通膨胀,不仅不会有任何节操和底线,甚至多次冷启动、热插拔,系统还是运转困难。
二、大气磅礴型通胀:委内瑞拉我们的另一位老朋友委内瑞拉,国名全称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简称委内瑞拉,它位于南美洲北部,面积916400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21个州,2个边疆地区,1个首都区和1个联邦属地,全国人口3222万。
加拉加斯是委内瑞拉的首都,全国最大城市,面积777.1平方公里,人口322万,该城始建于1567年,加拉加斯集中了全国工业50%以上,该市拉瓜伊拉港包揽全国对外贸易总额一半左右。
委内瑞拉是曾经富裕过的国家,人均GDP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在20世纪70年代,委内瑞拉的人均GDP可以进入世界前三十名,有时甚至可以排进前十名,它的石油储藏量世界第一。
通货膨胀及其案例分析通货膨胀是指一种货币的币值持续下降的现象,导致物价水平普遍上涨。
它是宏观经济领域内一个重要的问题,对经济发展和个人生活水平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通货膨胀的原因、影响和案例进行分析。
通货膨胀的原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供应过度增长。
当央行过度发行货币以应对经济危机或政府过度印制钞票来填补财政赤字时,货币供应总量将超过实际经济需求。
这导致货币流通速度加快,物价普遍上涨。
另外,需求拉动也是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
当社会上的需求大于供应时,供应商往往会加价来平衡供需关系,这进一步推动了物价水平的上涨。
此外,成本推动也是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当企业的成本上升时,往往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导致物价上涨。
通货膨胀对经济和个人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通货膨胀削弱了货币的购买力。
同样的货币数量无法购买到更多的商品和服务,这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不便和困扰。
其次,通货膨胀给储蓄带来了风险。
由于货币购买力下降,存款的实际价值也会随之减少。
此外,通货膨胀还会扭曲经济结构,抑制经济增长和投资。
现在,让我们来看一些历史上的通货膨胀案例。
其中最著名的案例要数德国的魏玛共和国时期发生的超级通货膨胀。
在1923年至1924年期间,德国央行对经济危机的应对措施导致货币供应爆炸性增长。
结果是价值急剧下降,物价上涨迅猛,人民的储蓄毫无价值。
有报道称,买一杯咖啡需要用一堆钞票来支付。
这场超级通货膨胀导致了社会混乱和政治动荡,最终导致了魏玛共和国的崩溃。
除了德国魏玛共和国,还有其他一些国家也经历过严重的通货膨胀。
例如,津巴布韦在2008年前后发生了一次超级通货膨胀。
政府过度发行货币以填补财政赤字,导致货币贬值迅速。
物价上涨速度惊人,最终达到指数级别,人们的储蓄几乎变得毫无价值。
然而,也有一些国家能够成功应对通货膨胀问题。
以新加坡为例,新加坡央行一直以来注重货币政策的稳定性。
通过控制货币发行量和调整利率,新加坡成功地维持了相对稳定的通货膨胀水平。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案例分析电子商务113班叶敏2011014756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津巴布韦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到了2008年4月4日,继2008年1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后,又发行了当今世界上面额最大的2.5亿津元纸币,可仍旧有人提议要发行更高面值的纸币。
在津巴布韦,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早已不是论张,而是论“堆”或用秤来“称量”。
被称之为津巴布韦化。
津巴布韦是世界上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然而它又却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如果在津巴布韦乘坐出租车,即使全用五万面额的纸币付费,数钞票付给司机所要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与路途全程所用时间相当,其2008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20万%。
每一个到津巴布韦旅行的游客,都会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
从2000年起,总体穆加贝开始推行土地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黑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土地分配。
在津巴布韦宣布独立的20年后的2000年,占总人口1%百人农场主仍然控制着70%最肥沃的土地,在百人农场主和黑人之间爆发了严重的暴力冲突,引发了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导致外国资本人大量撤出,使得该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混乱。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政府的货币供给量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价格的持续上涨的过程,成为了津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
而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起因之一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减产供应不足导致了最初的通货膨胀。
而粮食减产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导致土地废弃。
其二,津巴布韦政府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津巴布韦的财政支出用于土地改革,对白人农场主的压制及政府支出。
津巴布韦商品供应能力下降,而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与原来一样多,而供应商品能力下降了,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导致政府系统开支增大,在政府收入不变的情况之下,为了不使财政赤字,政府发行更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然而新增的货币又产生了新的一轮的物价上涨。
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通货膨胀是指市场上货币供应量过多,导致物价普遍上涨的现象。
在现代经济学中,通货膨胀被视为一种难以避免的经济现象,但也有一些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成为经济学家和普通大众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第一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德国的魏玛共和国通货膨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二十年代,德国政府为了应对战争债务和赔款,不断印刷纸币。
结果,德国的货币供应量迅速膨胀,物价也迅速上升。
最终,这种通货膨胀导致了恶性通货膨胀,人们为了购买日常用品,需要携带大量的纸币,物价每天上涨。
这一通货膨胀案例的教训是过度印钞会导致货币贬值,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第二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津巴布韦的超级通货膨胀。
在二十一世纪初,津巴布韦政府为了应对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不断印刷纸币来填补财政赤字。
然而,这种过度放纵的货币政策导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迅速攀升。
物价飞涨,人们需要携带一堆纸币才能购买一件普通商品,甚至出现了百万和亿万纸币的情况。
最终,津巴布韦的货币崩溃,人们失去了信任,并普遍采用外币进行交易。
这一案例表明通货膨胀率的飙升会使经济陷入混乱,失去市场信心。
第三个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是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危机。
自2008年以来,委内瑞拉政府不断采取货币放任政策,导致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率飙升。
物价上涨迅猛,购买力下降,人们的生活质量急剧恶化。
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显示了政府的不负责任和对货币政策的滥用会导致经济的崩溃,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痛苦。
这些著名的通货膨胀案例都有共同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过度印刷或货币放任导致货币贬值。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量过多时,人们的购买力下降,物价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会导致经济的不稳定和市场信心的丧失。
人们失去对本国货币的信任,不愿意持有大量的现金。
最终,通货膨胀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加剧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公。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危机,政府和中央银行需要采取适当的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的案例
通货膨胀是指货币的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上涨的现象。
通货膨胀对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通货膨胀的案例,以便更好地理解这一经济现象。
首先,我们可以看看20世纪初德国的通货膨胀案例。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政府为了支付战争的巨额债务,不断印刷货币。
结果,货币供应量激增,导致通货膨胀严重。
德国马克贬值迅速,物价飞涨,人们的储蓄在短时间内变得一文不值。
通货膨胀导致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对德国经济和社会造成了严重破坏。
其次,我们可以看看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案例。
2008年,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率高达89.7亿%,这意味着物价每天都在翻倍。
津巴布韦政府不断印刷货币以弥补财政赤字,结果导致通货膨胀失控。
人们用购物车装着纸币去购买一袋面包,这样的场景成为了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标志。
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津巴布韦的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了巨大的贫困和失业问题。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看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案例。
由于政府的错误经济政策和油价下跌,委内瑞拉的通货膨胀率飙升,货币贬值迅速。
物价上涨导致人们生活水平急剧下降,食品和生活用品短缺,社会秩序混乱。
通货膨胀严重影响了委内瑞拉的经济和社会稳定,成为了该国面临的严重挑战之一。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通货膨胀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造成的严重影响。
通货膨胀不仅导致货币贬值,还会引发社会动荡、政治不稳定、贫困和失业等问题。
因此,各国政府都应当高度重视通货膨胀问题,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和经济措施,防范通货膨胀的发生,维护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稳定。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案例分析电子商务113班叶敏 2011014756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津巴布韦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到了2008年4月4日,继2008年1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后,又发行了当今世界上面额最大的2.5亿津元纸币,可仍旧有人提议要发行更高面值的纸币。
在津巴布韦,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早已不是论张,而是论“堆”或用秤来“称量”。
被称之为津巴布韦化。
津巴布韦是世界上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然而它又却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如果在津巴布韦乘坐出租车,即使全用五万面额的纸币付费,数钞票付给司机所要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与路途全程所用时间相当,其2008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20万%。
每一个到津巴布韦旅行的游客,都会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
从2000年起,总体穆加贝开始推行土地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黑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土地分配。
在津巴布韦宣布独立的20年后的2000年,占总人口1%百人农场主仍然控制着70%最肥沃的土地,在百人农场主和黑人之间爆发了严重的暴力冲突,引发了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导致外国资本人大量撤出,使得该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混乱。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政府的货币供给量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价格的持续上涨的过程,成为了津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
而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起因之一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减产供应不足导致了最初的通货膨胀。
而粮食减产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导致土地废弃。
其二,津巴布韦政府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津巴布韦的财政支出用于土地改革,对白人农场主的压制及政府支出。
津巴布韦商品供应能力下降,而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与原来一样多,而供应商品能力下降了,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导致政府系统开支增大,在政府收入不变的情况之下,为了不使财政赤字,政府发行更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然而新增的货币又产生了新的一轮的物价上涨。
津巴布韦通货膨胀案例分析
电子商务113班叶敏56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非洲的“菜篮子”和“米袋子”的津巴布韦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到了2008年4月4日,继2008年1月津巴布韦中央银行发行最大面值为1000万津元后,又发行了当今世界上面额最大的亿津元纸币,可仍旧有人提议要发行更高面值的纸币。
在津巴布韦,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早已不是论张,而是论“堆”或用秤来“称量”。
被称之为津巴布韦化。
津巴布韦是世界上百万富翁最多的国家,然而它又却是最贫困的国家之一。
如果在津巴布韦乘坐出租车,即使全用五万面额的纸币付费,数钞票付给司机所要花费的时间也差不多与路途全程所用时间相当,其2008年通货膨胀率高达220万%。
每一个到津巴布韦旅行的游客,都会摇身一变成为百万富翁。
从2000年起,总体穆加贝开始推行土地改革,这一改革的目的是为了让黑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土地分配。
在津巴布韦宣布独立的20年后的2000年,占总人口1%百人农场主仍然控制着70%最肥沃的土地,在百人农场主和黑人之间爆发了严重的暴力冲突,引发了以美英为首的西方国家的经济制裁,导致外国资本人大量撤出,使得该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日趋混乱。
津巴布韦的通货膨胀在我们看来似乎是不可思议和无法想象的,通货膨胀的原因与政府的货币供给量有密不可分的关联,价格的持续上涨的过程,成为了津币价值持续贬值的过程。
而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起因之一是粮食等生活必需品的减产供应不足导致了最初的通货膨胀。
而粮食减产主要是因为土地改革导致土地废弃。
其二,津巴布韦政府出现了巨额财政赤字,津巴布韦的财政支出用于土地改革,对白人农场主的压制及政府支出。
津巴布韦商品供应能力下降,而社会上流通的货币与原来一样多,而供应商品能力下降了,必然导致物价上涨。
物价上涨导致政府系统开支增大,在政府收入不变的情况之下,为了不使财政赤字,政府发行更多的货币在市场上流通。
然而新增的货币又产生了新的一轮的物价上涨。
此次的物价上涨导致了许多工人发出要求涨工资的呼声,工厂给工人上涨的工资从销售产品价格的上涨中获取,又使得物价的普遍上涨。
上涨的价格用更多的货币去购买,因为小额货币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政府又发行大额货币,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的是津巴布韦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
v1.0 可编辑可修改 2000年—2008年通货膨胀率
高涨的物价给津巴布韦带来的无疑是一箩筐的困扰。
在津巴布韦,最紧俏的日用商品是点钞机,津巴布韦国营报纸上每天充斥着日本和新加坡生产的高质量点钞机广告,而每台的价格在亿至12亿津元之间。
津巴布韦低收入家庭平均最低生活消费已经飞升到4100万津元/月。
然而在这个国家,目前有超过60%的劳动力失业,其他部分劳动力每月则只能挣到400万津元。
这样的高昂的物价和低廉的劳动力导致了津巴布韦民众生活的不堪负重,却也使他们深陷尴尬的情境之中。
去餐馆吃饭,一盘鱼香肉丝,居然要亿津元。
当用完餐准备结账时,一沓沓的钞票堆在餐桌中央,给用餐者的感觉像是坐在拉斯维加斯的赌桌旁一样。
每次用完餐,还得再等半小时结账。
这样的恶性通胀不仅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活,还导致津巴布韦正常的经济发展。
据统计,2002年,津巴布韦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为负的%,2007年则为负的%。
而2001年津巴布韦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258美元,2007年则仅为130美元。
同时,受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的影响,国民的生活水平迅速下降。
2006年,津巴布韦的失业率在60%以上,而2007年这一比率更是达到了80%以上。
高额的失业率,使国民的收入水平迅速下降,而即使依然在工作的一部分劳动力,其收入水平也比较低。
在津巴布韦,人们不敢手头上持有过多货币,生怕货币贬值,货币在津巴布韦似乎成了烫手山芋,人们一有货币,就想方设法把它变成商品。
然而,津巴布韦国内资源短缺问题严重,食用盐、味精、鸡蛋、牛奶、面粉等都很常常断货。
这种情况的存在,人民的生活水平低是可想而知的事情。
导致津巴布韦国民的平均寿命迅速下降,据统计,津巴布韦国民的预期寿命仅仅为2001年
1221% 2002年
19893% 2003年
59875% 2004年
13275% 2005年
58584% 2006年
128111% 2007年
662123% 2008年 2200000%
39岁,为了躲避这场灾难,无数津巴布韦国民搬离至邻国南非。
面对津巴布韦通货膨胀的局势,政府是如何应对的呢首先在通胀初期,政府选择印制更多的钞票,显然,这加剧了通胀的形式。
津巴布韦政府在后来才去一些正面措施,但是在局面难以控制的情况下,这些措施都没有起作用。
例如,2007年6月,津巴布韦政府曾经下令要求将产品价格减半以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这反而引起了恐慌,使情况进一步恶化。
政府应对该国的通胀问题,首先应该明确,加印钞票是不明智的做法。
加印钞票是恶性循环的重要原因。
措施一,抑制总供给,确定工资,以限制工资的上涨。
实行对物价的管制,颁布法令,强行规定工资、物价的涨幅。
政府还应以税收为惩罚手段来限制工资的增长。
措施二,引进外汇,在国内市场有一定空间的使用。
允许国外货币在国内流通,能有效缓解资金不足和币值不稳。
等到市场繁荣、经济稳定时候在调整政策也不迟。
措施三,发放国债,对内对外引进资金。
面对通胀,政府应该从国情出发,还必需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去分析导致通胀的机制和原因。
本文加下划线部分参考:
博客中国融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