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学半期复习总结题
- 格式:docx
- 大小:18.56 KB
- 文档页数:5
《数学教育学》总复习一、填空题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提法反映了义务教育阶段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基本精神,代表着一种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和实践体系。
2、2000年8月,日本数学家藤田宏教授在第九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指出,人类历史上有四个数学高峰:(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
3、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的数学教育的五个主要特征是:(1)情境问题是教学的平台;(2)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3)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4)“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5)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4、陈重穆和宋乃庆教授主持的“提高课堂效益的初中数学的教改实验”,简称为GX,是以减轻师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益为主旨。
5、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主要需考虑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6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四个主要步骤是(1)了解问题;(2)找出已知数和未知数之间的关系,假使你不能找出关系,就得考虑辅助问题,最后拟定一个计划;(3)实行计划;(4)校核所得的解答。
7.1908 年,在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成立了国际数学联盟(IMU)的一个新的下属组织——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克莱因当选为该委员会第一届主席。
8.说课的主要展示方面有(1)点题:(阐述教材地位,勾画知识脉络)(2)分析教学背景:(分析教学基础、剖析教学任务、描述教学环境)(3)展示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动机、铺开教学内容、安排教学环节、选择反馈方式)(4)评价教学设计与实施结果:(自评与预测、他评与反思)9.微格教学的主要训练技能有(1)语言技能(2)导入技能(3)讲授技能(4)提问技能(5)板书技能(6)变化技能(7)强化技能(8)结束技能(至少列8条)二、简答题:1、教案三要素是什么(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2、什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1)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式教学的重点(2)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3)关键点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3、谈谈你对数学教学三维目标的理解制定了三维教学目标后,可以根据三维教学目标进行教学的设计,从三维教学目标可以看出这节课要让学生学会哪些知识点和要达到怎样的目的。
一、填空题1、1984年在第五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大众数学”的问题。
“大众数学”要求: 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2、数学教学设计是为数学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完成数学教学设计,教师主要需考虑明(1)明确教学目标(2)形成设计意图(3)制定教学过程3、波利亚的“怎样解题表”的四个主要步骤是第一步,必须了解问题;第二步,找出已知数与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第三步,实行你的计划;第四步,校核所得解答。
4.1908 年,在四届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成立了国际数学联盟(IMU)的一个新的下属组织——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克莱因当选为该委员会第一届主席。
5.说课流程主要包括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
6.微格教学的主要训练技能有(1)语言技能(2)导入技能(3)讲授技能(4)提问技能(5)板书技能(6)变化技能(7)强化技能(8)结束技能(至少列8条)7. 数学教育学主要内容包括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数学观、数学教育观,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核心内容,以及数学教学设计、说课和数学教育实习的内容等。
二、简答题1,教案三要素是什么?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设计的理念,教学过程的展示2,什么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以及关键点1、在学习中那些贯穿全局、带动全面、应用广泛、对学生认知结构起核心作用,在进一步学习中起基础作用和纽带作用的内容是教学的重点。
2、教学中的难点是指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的知识点。
3、关键点是指对掌握某一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问题能起决定作用的知识内容。
4、形成数学教学的设计意图需要注意什么问题?需要整体设计;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状况。
5、数学发展史上的四大高峰是什么?1、以《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古希腊的公理化数学;(2)以牛顿发明微积分为代表的无穷小算法数学;(3)以希尔伯特为代表的现代公理化数学;(4)以现代计算机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时代数学。
第一章绪论:为什么要学习数学教育学1、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培养大大小小的官吏,僧侣和文职人员2、西方教育的主要目的:训练学生的心智,在“七艺”教育(文法、修辞、逻辑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中,几何和天文的地位排在文法、修辞、逻辑学之后。
3、中西教育的区别:在中国,古代算学仪测量田亩、计算税收等为目的,主要用于国家管理,中国古代数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经世致用,地位不高;在西方,见西方教育的目的。
4、教育斗争的焦点:传统的人文学科依然在学校教育中占领着统治地位。
5、数学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课程问题到教师教育问题,到学习问题,到课堂教学问题,到社会、文化、语言问题和评价问题,如果说得更小更具体一点的话,数学教育研究关注过符号化和形式化,问题解决、应用和建模,证明和论证,各个学习领域教与学和各个教育层次的数学教育问题。
1960、1970年代以研究教育体制、课程、教学经验或大规模的课程实验为主,使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定量的比较研究较多;1970年代后期,对个别人或少数学生的小型的、定性的研究明显增加,这种研究在1980和1990年代盛行;1980年代以后,受皮亚杰和V ygotsky等心理学家的影响,解释学生理解的理论及相应的思想学派变得兴旺起来。
第二章数学课堂教学观摩与评析一些特定类型的课例赏析:(1)活动教学;(2)生成式的数学概念教学;(3)整体数学教学;(4)基于网络环境的数学教学;(5)探索命题教学;(6)探索性复习课合理的运用数学教学活动应当具备以下特征:数学活动应该是现实的、有趣的、富有挑战性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联系的;数学活动应该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验、观察、猜想和思维的能力;数学活动应该关注正式的活动。
第三章数学教学设计1、教案三要素:明确教学目标;形成设计意图;制定教学过程。
2、数学教学目标的定义:设计者希望通过数学教学活动达到的理想状态,是数学教学活动的结果,也是数学教学设计的结果。
学生数学半期考试总结篇一:学生管理半期工作总结一年来,我校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学校工作计划安排,以“六有规范”为宗旨,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为主线,以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载体,以科学规范的德育管理为保证,培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素养,营造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
一、主要工作1、狠抓两支团队建设,提高班级管理水平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召开了班主任工作会4次,学习《班级值周考核细则》和《班级管理考核办法》,明确班级管理常规要求,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
二是抓好班干部队伍建设,召开班干部工作会2次,对班干部的班级管理进行理论指导,提高班干部的思想觉悟,增强班干部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2、严格管理过程,落实管理效果一是经常深入到班主任之中,了解或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共性问题,随时指导渗透学生管理方法。
三是要求班主任做到“三勤”、“四跟”、“五到位”,即口勤、腿勤、耳勤;跟到校、跟早操、跟卫生打扫、跟晚休;思想到位、责任到位、管理到位、检查到位、教育到位。
四是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核考评,贯彻落实量化管理制度,将班级量化、班主任量化和文明班级评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
具体工作中,我们深入实际、深入课间、深入学生,随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能对违纪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切实达到了管理育人的目的。
3、狠抓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丰富德育教育内容开学初,我们以开展学生文明教育活动为突破口,以“六有规范”为宗旨,切实抓好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是抓好两次班级教育活动,组织开展开学初的入学教育暨班级整顿活动和九月末的班级整顿活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和理想前途教育,对九月份学生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整顿。
二是各班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六有规范》、《违纪学生处分条例》《学生作业规范要求》《学生学习常规要求》等,学校举办文明礼仪知识讲座,规范学生行为,培养学生良好习惯。
《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08(答题时间120分钟)一、判断题(每小题 1 分,共 10分。
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2004年,在第十届国际数学教育(ICMI)大会在丹麦举行,张奠宙、戴再平、刘意竹应邀在大会作45分钟演讲.2、当代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美)的著作《怎样解题》一书译成17种文字,仅平装本的销售量100万册.3、学生的思维水平要与数学学习的内容相吻合,学生的智力发展到形式运算阶段才可以进行几何的形式证明.4、1963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中学数学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而迅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5、现在数学的学科特点可以解释为:①数学对象的特征,思想材料的形式化抽象;②数学思维的特征,策略创造与逻辑演绎的的结合;③数学知识的特征,通用简约的科学语言;④数学应用的特征,数学模型的技术.6、3---7岁儿童的计数能力发展顺序是:口头数数,按物点数,说出总数,按物取数.7、弗赖登塔尔提倡的“再创造”,是数学过程再现,是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造问题情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研究、合作商讨,探索问题的结果并进行组织的学习方式.8、现行普通高中数学课程选修系列3包括三等分角与数域扩充,属于高考范围.9、克莱因倡导近代数学教育改革运动贝利----克莱因运动, 1908年成立了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克莱因当选为第一任主席.10、美国数学教育家Dubinsky发展的数学概念学习的APOS理论为Action:活动阶段;Process:过程阶段;Object:对象阶段;Scheme:模型阶段, APOS理论中是由活动、过程到抽象、图式的学习过程,体现了数学知识形成的规律性,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实用的教学策略.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4分)1、数学问题解决的框架为:①问题识别与定义;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2、《学校数学课程与评价标准》(NCTM标准)指出了美国数学教育的目的,将其明确地分为 .3、数学教育研究的课题一般分为三类 .4、皮亚杰关于智力发展的基本观点 .5、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为 .6、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为 .7、现实数学教育所说(弗赖登塔尔)的数学化的两种形式 .三、解释概念(每题4分,共12分)1、中学数学教学目的2、启发式教学思想3、教学模式四、简答题(1----4每题5分,5----8每题6分,共44分)1、弗赖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如何运用奥苏贝尔的同化规律,指导数学概念教学?3、数学思维的年龄特征是什么?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数学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是什么?5、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6、什么是讲解教学法?其基本要求是什么?7、20世纪50年代克鲁捷茨基提出的数学能力结构是什么?8、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是什么?五、概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如何认识和贯彻数学教学的具体与抽象相结合的教学原则?2、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例,编写教案一份.要求: ①编写简案即可;②教案结构完善;③教学过程清楚,合理.《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08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 1分,共 10分)答案如下,每小题1分。
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大学数学教育概论知识点总结从小学到大学,可以说我一直都在接受教育,可是坦白说,要不是这学期学习了教育学,我根本就不会知道,除了儒家思想的因材施教这一古文化遗产涉及到教育之外,我所接受的十几年的教育竟然拥有如此广阔的研究领域,胡老师打破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的理论+案例+我的授课方法更是让我对教育这门学科刮目相看,也改变了之前对教育学的幼稚的偏见。
记得第一次翻开《新编教育学》这本书时,我发现里面的内容特别枯燥乏味,几乎都是一些关于教育与社会呀,教育原则和方法啥的,好像与我们的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有很大的距离。
于是就想,学不学教育学用处不大,不学教育学以后照样能教好学。
后来上了胡老师的课之后,我才明白,我完全误解了教育学,更别谈其功能了,特别是自己亲自上讲台谈论《全身反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后感触更深。
教育学是师范类学生的必修课,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教育学的学习掌握教育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培养从事教育教学的工作能力等。
由此可见,教育学对培养未来合格人民教师的作用是确信无疑的。
如果大家都跟我一样继续持有这种偏见,教育的未来和学生的前程就很危险了。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发现老师很精明,想必他料到了我们会对教育学产生偏见,并且可能会不喜欢上这门课,所以就采用理论+案例+我的创新教学方法,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胡老师采用的这种创新教学方法,以理论与实际有机整合为宗旨,遵循教学目的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把整个学期合理整合为课前分组搜寻典型案例、课上学生共同探讨和最后老师分析总结案例三个阶段,将我们引入一个特定事件的真实情境中,培养了我们反思、创新的能力,使理论与实际得到紧密结合。
课前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深入角度地上网搜索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典型事件及其相关的内容、情节、过程和处理方法等,提高了我们的实际操作能力;课堂上我们以所搜集到的案例为基本素材,或单独站上讲台,或组织团体辩论,思想深刻的胡老师也积极与我们双向和多向互动,_等对话和研讨,培养了我们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团体合作能力,并促使我们充分理解了课前课上研究现象的复杂性、变化性、多样性等属性,在思索过程中考虑如何将教学理论运用于实际。
数学教育学复习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数学知识B. 数学教育过程C. 数学教学方法D. 数学教育政策答案:B2. 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哪些?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以上都是答案:D3. 数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什么?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以上都是答案:D4. 数学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导入新课B. 讲授新课C. 巩固练习D. 以上都是答案:D5. 数学教育评价的主要类型有哪些?A. 形成性评价B. 总结性评价C. 诊断性评价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数学教育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A. 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B. 数学教育的方法与手段C. 数学教育的评价与反馈D. 数学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答案:ABCD2. 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意义包括哪些方面?A. 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B. 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C.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D. 推动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答案:ABCD3. 数学教育评价的功能有哪些?A. 诊断功能B. 激励功能C. 反馈功能D. 导向功能答案:ABCD4. 数学教学设计的原则有哪些?A. 学生中心原则B. 目标导向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创新性原则答案:ABCD5. 数学教育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哪些?A. 讲授法B. 讨论法C. 探究法D. 合作学习法答案:ABCD三、判断题1. 数学教育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与数学学科无关。
(×)2. 数学教育学的研究可以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
(√)3. 数学教育评价的目的仅仅是为了选拔和淘汰学生。
(×)4. 数学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
(√)5. 数学教育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应该一成不变,以保持教学的稳定性。
(×)四、简答题1. 简述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意义。
答: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意义主要体现在促进数学知识的传播与普及、提高数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及推动数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
《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17(答题时间120分钟)一、 判断题(判断正确与错误,每小题1分,共10分.请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理论由邱学华老师(特级教师)提出的;张奠宙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教育专家.2.1901年培利(John Perry),德国数学家 F.克莱因(F.Klein )发起了培利---克莱因运动,主张数学教育应该面向大众,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应用.3.数学教育的目的主要包括数学教育的思想性目的;知识性目的;能力性目的.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中设置了数学探究、数学建模、数学文化内容.5.尝试指导·效果回授法是由顾泠元教授领导下,经过了调查研究(3年),筛选经验(1年)实验研究(3年)推广运用(3年)提出的.6.当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P.R.Halmos)指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7.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规定数学选修系列4对于理工类考生来说不属于普通高考范围.8.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于1908年成立,简称ICMI;著名的数学教育权威弗赖登塔尔(Hans Freudenthal 荷兰)于1967---1970担任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的主席,他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9.数学概念的引入,命题的提出,新知识的归纳总结,教学时一般采用谈话法.10.我国学者关于数学问题解决的一般模式为:问题识别与定义;问题表征;策略选择与应用;资源分配;监控与评估.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4分)1.乔治.波利亚(George Polya)在《怎样解题》中所表述的怎样解题表的解题过程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加涅(R.M.Gagne)的数学学习理论中的数学学习的阶段: _____________.3.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皮亚杰(J.Piaget)关于智力发展的四个阶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现在数学教学过程的环节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数学思维的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教学目的所包含的“三大”能力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释概念(每题 4分,共16分)1.数学能力2.数学认知结构3.数学化4.数学教育实验四、简答题(每题 5分,共 40分)1.从符号到概念的数学化,也就是在数学范畴之内对已经符号化了的问题作进一步抽象化处理,其基本流程是什么?2.21世纪基础教育需要什么样的数学教师?3.弗赖登塔尔所认识的数学教育的主要特征是什么?4.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评价的建议是什么?5.我国制定数学教学目的的依据是什么?6.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建议是什么?7.常规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那些内容?.8.探究式教学模式的主要操作步骤是什么?五、概述题(每题 10分,共 20 分)1.讲解法及其基本要求是什么?自选一个中学的数学概念作讲解设计.2.如何理解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数学教育学概论》模拟试题17参考答案一.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 √;3. √;4. √;5. √;6. √;7.×;8.√9.×;10.√二、填空题(每题 2 分,共 14分)1.弄清问题---拟订计划---实现计划----回顾2.理解阶段;习得阶段;存储阶段;提取阶段.3.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总结.4.感觉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5.复习思考;创设情景;探究新课;巩固反思;小结练习6.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直觉思维7.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三、解释概念(每题 4分,共16分)1.数学能力是顺利完成数学活动所具备的,而且直接影响其活动效率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数学活动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并且在这类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是系统化了的,概括化了的哪些个体经验,是一种网络化的经验结构.2. 数学认知结构:是学习者通过教师所激发起来的心理结构作用与外界数学知识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知识结构.----内化了的数学理论;内化了的数学技能;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对具体数学理论或数学技能的应用背景和条件的概括).3.什么是数学化? 弗赖登塔尔认为,人们在观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更中,运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并加以整理和组织的过程,就叫数学化,数学地组织现实世界的过程就是数学化.4.数学教育实验是实验者依据一定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设计,主动操作自变量,对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因变量的各种无关变量予以自觉,明确和适度控制,观测其结果,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从而验证理论假说,解释和认识数学教育客观规律的一种方法.四、简答题(每题 5分,共 40分)1答.①用数学公式表示关系;②对有关规则作出证明;③尝试建立和使用不同的数学模型;④对做出的数学模型进行调整和加工;⑤综合不同数学模型的共性,形成功能更强的新模型;⑥用已知数学公式和语言尽量准确的描述得到新概念和新方法;⑦作一般化的处理和推广. 2答.①敏锐的改革创新意识;②丰富的专业数学知识;③丰厚的教育理论知识;④扎实的教师专业技能;⑤娴熟的信息科学技术.3答.①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②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③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④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⑤学科交织是数学内容的呈现方式.4答.①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②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③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④实施促进学生发展的多元化评价重视⑤根据学生的不同选择进行评价.5答.①国家的教育方针; 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③学生的心理和智力发展水平;④数学的特点及其现实水平;⑤教师的素质状况.6答.①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课程、制定学习计划;②帮助学生打好基础,发展能力;③注重联系,提高对数学整体的认识;④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的联系,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能力;⑤关注数学的文化价值,促进学生科学观的形成;⑥改善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学习;⑦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7答.①.数形感觉与判断能力;②.数据收集与分析;③.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④.数学表示与数学建模;⑤.数形运算和数形变换;⑥.归纳猜想与合情推理;⑦.逻辑思考与演绎证明;⑧.数学联结与数学洞察;⑨.数学计算和算法设计;⑩.理性思维与建构体系.8答.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链;学生基于对问题的分析,提出假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问题进行论证,形成确切概念;学生通过实例来证明或辨认所获得的概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思维过程,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五、概述题(每题 10分,共 20 分)1答.讲解法:是由教师对所授教材作系统的讲述与分析,学生集中注意力倾听的一种教学方法.优点:能够保持教师讲授知识的流畅性和连贯性,有利于重点内容的把握和难点的突破,节约时间,教师易于控制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抓住问题的关键.①保证讲解内容的科学性,讲解概念要清楚准确,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掌握概念的内涵,正确认识概念的外延,讲解命题推理要合乎逻辑,要侧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循序渐进,具有系统性.突出重点,分散难点,祥略得当③讲解的过程要善于运用启发式教学思想,善于运用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思维方法,通过设疑和释疑来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④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随时关注学生,及时调整讲解的策略,照顾每一个学生.⑤讲解要有针对性,通俗易懂----时间25分钟左右.⑥讲清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知识的来龙去脉,渗透数学思想方法.2答.数学学习的一般过程:新的学习内容与学生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输入阶段----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操作阶段----输出阶段.输入阶段: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观察、思考、辨别分析、抽象、概括的情境.外界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经感知输入学生的大脑,与原有的认知结构发生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同化与顺应同化:把新知识纳入原知识或行为结构模式的过程.新的数学内容输入以后,学习者利用大脑中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对新知识进行加工和处理.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与新知识有实质的非人为的联系,那么根据新旧知识的从属因果关系,把新知识适当加工改造,新知识就被纳入到原有认知结构中,从而扩大了它的内容.通过分析、辨别、比较等心理活动,获得新知识,并以旧知识为固着点,把新知识归属到原数学认知结构中,从而原数学认知结构被分化,得以扩充.顺应:在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不能使知识同化时,调整原有的认知结构或行为结构,使之适应新的知识.改造原有认知结构以能接纳新知识的方式:①改变原有认知结构的组织形式,或赋予原认知结构中某些观念以新的意义,使之与新知识相适应,并以此为固着点来接纳新知识----调整;例如有理数的学习②把新知识与原认知结构中的某些观念赋予一定的外在联系,并把新的数学认知结构与旧的知识平行的连接形成一定的结构----并列.操作阶段运用在相互作用阶段形成的新的数学认知结构去完成“问题”解决的过程.操作是指智力活动(数学思维活动),主要方式数学练习,使新的数学认知结构趋于完善稳定.输出阶段通过问题解决,形成新的良好的数学认知结构,数学能力得到发展,达到预期目标.。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数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通关提分题库(考点梳理)单选题(共45题)1、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学活动是教师单方面的活动,教师是学习的领导者B.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C.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新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教育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D.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答案】 A2、男性,62岁,全身骨痛半年,十年前曾做过全胃切除术。
体检: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无肿大。
检验:血红蛋白量95g/L,白细胞数3.8×10A.血钙测定B.蛋白电泳C.细胞化学染色D.骨髓检查E.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答案】 D3、《学记》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强调()。
A.课内与课外相结合B.德育与智育相结合C.教师与学生相结合D.教师与家长相结合【答案】 A4、通常下列哪种疾病不会出现粒红比例减低()A.粒细胞缺乏症B.急性化脓性感染C.脾功能亢进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E.溶血性贫血【答案】 B5、血小板膜糖蛋白Ⅰb与下列哪种血小板功能有关()A.黏附功能B.聚集功能C.分泌功能D.凝血功能E.维护血管内皮的完整性【答案】 A6、“三角形内角和180° ”,其判断的形式是().A.全称肯定判断B.全称否定判断C.特称肯定判断D.特称否定判断【答案】 A7、患者,女性,30岁,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巩膜发黄,全身乏力,常感头昏,皮肤瘙痒,并多次出现酱油色尿。
近3个月来,乏力加重,无法正常工作而入院。
体格检查发现重度贫血,巩膜黄染,肝肋下2cm,脾平脐,其余未见异常。
血常规显示WBC9.0×10A.肾功能测定B.肝功能测定C.LDH、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红蛋白尿等测定D.补体测定E.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答案】 C8、红细胞形态偏小,中心淡染区扩大,受色浅淡,骨髓铁染色发现细胞内、外铁消失,为进一步确定贫血的病因,宜首选下列何项检查A.血清叶酸、维生素BB.Ham试验C.Coomb试验D.铁代谢检查E.红细胞寿命测定【答案】 D9、下列哪种疾病血浆高铁血红素白蛋白试验阴性A.肝外梗阻性黄疸B.肿瘤D.感染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答案】 B10、粒细胞功能中具有共性的是()A.调理作用B.黏附作用C.吞噬作用D.杀菌作用E.中和作用【答案】 C11、浆细胞性骨髓瘤的诊断要点是A.骨髓浆细胞增多>30%B.高钙血症C.溶骨性病变D.肾功能损害E.肝脾肿大【答案】 A12、《九章算数注》的作者是()。
《小学数学教育学》模拟试卷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1、数学认知结构2、先行组织者策略3、数学问题4、数学教学过程二、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APOS理论认为学生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是的过程。
A 具体到抽象B 理论联系实际C 演绎D 整合2、数学的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育目标作了新的规定。
以下不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育目标的组成部分。
A 数学思考B 解决问题C 情感与态度D 逻辑推理能力3、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的第三阶段是。
A 活动认知阶段B 示范模仿阶段C 无意识的内部言语阶段D有意识的言语阶段4、小学数学课程内容选择的主要依据之一是。
A社会的需要 B 教材的需要 C 教学的需要 D 学科的需要5、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内容上加强的部分是。
A 计算的速度B 应用题的教学C实践与综合运用 D 根式的运算6、以下不是日本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
A 重视个性教育B加强数学能力的C提倡选择性学习D精简教学内容7、如果说数学教学过程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那么不属于四要素的是。
A 教师B 学生C 课程内容D 教学目标8、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具体有认知参与、情感参与和。
A 学习的参与B 行为参与C目标设计的参与D评价的参与9、范例教学模式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基本性、范例性和。
A 典型性B代表性 C 基础性D综合性10、在数学教育评价中,反应测验可靠性的指标是。
A测验的信度B测验的效度 C 测验的难度D测验的区分度三、是非判断题(先判断,再说明理由;每题3分)1、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都应该是发散性问题。
2、概念获得模式中,学生的思维以归纳为主。
3、教学内容的编排组织的依据是学科的逻辑体系。
4、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在于确定数学教育活动是否实现了教育目标。
5、在小学数学学习方式中,接受学习也就是机械学习。
四、简要回答以下问题(每题6分)1、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形成问题图式?4、小学数学教学中,探究发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
单选题1.影响中学数学课程因素:()A.社会因素、数学因素、学生因素、教师因素、教育理论因素、课程的历史因素B.课程因素C.教育因素D.学生因素答案:A2.说课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结合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以讲述的形式向听的对象,就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章节)或一个知识点()程序然后由听的教师评议,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
A.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B.说教育、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C.说教材、说教研、说学法、说教学D.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术、说教学答案:A3.心智活动技能是指:()A.数学活动的心智活动方式B.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C.操作阶段D.心智活动技能答案:A4.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形式。
A.相对的静止B.绝对的运动C.绝对的静止D.相对的静止和绝对的运动答案:D5.心智活动技能是指顺利完成:()A.数学活动的心智活动方式B.新旧知识相互作用阶段C.操作阶段D.心智活动技能答案:A6.数学的德育价值是指数学在形成和发展人的()道德色彩和个性品质所具有的教育作用和意义。
A.科学世界观B.社会世界观C.审美世界观D.人类世界观答案:A7.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A.评价主体B.顺应C.同化D.评价方式答案:C8.数学教育的价:()A.实践价值、认识价值、美育价值、德育价值B.实践价值、认识价值、美育价值C.实践价值、认识价值D.实践价值答案:A9.影响学习迁移因素:()A.积极因素和主观因素B.客观因素和消极因素C.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D.消极因素和主观因素答案:C10.发现学习是学生独立地获得知识有:()A.学术思想B.学识方式C.学习方式D.学习方法答案:C11.数学问题是运用已有的()经过积极的探索、思考才能解决的问题。
A.数学概念、语言或评价B.数学内容、语言或评价C.数学概念、理论或方法D.数学内容、理论或评价答案:C12.课程教材直接服务对象()。
A.师生B.学员C.教师D.学生答案:D13.学习的迁移:()A.学习者所习得的学习形式对其他学习的影响B.学习者所习得的学习结果对其他学习的影响C.学习者所习得的学习内容对其他学习的影响D.学习者所习得的学习过程对其他学习的影响答案:B14.理解数学问题、符号、方法和证明的本质的能力是:()A.文学能力B.数学能力C.理解能力D.认知能力答案:B15.根据数学的特点,考虑数学知识结构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逻辑性原则、应用的广泛性原则、统一性原则B.逻辑性原则、应用原则、统一性原则C.逻辑性原则、广泛性原则、统一性原则D.逻辑性原则、应用的广泛性原则、唯一性原则答案:A16.学习中已获得的()对其他学习的影响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数学教育学试题一一、选择题(2分×5)1. 认为“数学教育的对象是数学教学”的学说是(B)(A) 教学中心说; (B) 数学活动说;(C) 三角形说; (D) 体系说。
2. 提出“应通过再创造来学习数学”的是(B)(A) 曹才翰; (B) 弗赖登塔尔;(C) 斯托利亚尔; (D) 波利亚。
3. 数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A)(A) 数学课程; (B) 数学教学;(C) 数学学习; (D) 数学评价。
4. 把“数学课程强调数学解决问题活动”作为数学课程理念之一的是(A)(A) 中国台湾; (B) 中国香港;(C) 美国; (D)荷兰。
5. 下列学习方式不是数学课程标准倡导的是(A)(A) 机械学习; (B) 接受学习;(C) 动手实践; (D)合作交流。
二、填空题(1分×20)1.关于数学教育学的学说有:教学中心说、数学活动说、三角形说和体系说;2.数学活动说认为,所谓数学教学就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
这一学说的代表是苏联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3.三角形说以数学课程、教师和学生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构成三角形的框架;4.三角形说的三个顶点分别对应着课程论、教学论和学习论;5.体系说认为数学教育学是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应以数学为基础,教育为主线,科学方法沦为指导;6.数学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有:数学教育哲学和数学教育心理学;7.数学观的现代发展,已由静态的绝对主义的数学观向动态的拟经验主义数学观转化;8.数学教育学包括数学课程论、数学学习论和数学教学论三部分;9.数学课程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学教学内容、数学课程的发展和数学课程的评价;10.数学学习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学学习的心理规律、数学能力与数学思维;11.数学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内容是数学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数学教学原则、数学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手段等、数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的检测与评价;12.数学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验法和行动研究;13.用调查法进行研究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如谈话、问卷、测试、追踪等;14.采用文献法进行研究的主要步骤有:分析和准备阶段、搜索阶段、加工阶段;15.数学教育实验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教育理论假说,创设一种人工的数学教育情境;16.数学教育观从数学“精英教育”观更新为“提高全民族数学文化素养”的教育观;17.数学文化素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18.关于数学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9. 关于数学能力,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20.数学教育内容从教“形式化”理论,变革为教“现实的数学”;三、名词解释(3分×4)1.数学教育学:是研究数学教育过程客观规律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理论学科。
巴川小班2020级数学半期复习——《有理数》班级: 姓名:一、有理数的分类及运用.1.下列各数:5,722-,0, 0.56,3-,8.25-,﹢2,﹣2017,·3.1,36%,3π,0.010010001…….其中整数有: ; 分数有: ;负整数有: ; 非负数有: ; 非负有理数有: ; 自然数有: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负分数一定是负有理数 ②自然数一定是正数 ③-2是负分数 ④3.2不是正数 ⑤0是整数 ⑥小数不一定能表示成分数 ⑦非负有理数就是正有理数 ⑧正分数、负分数和0统称为分数. A.5个 B.6个 C.7个 D.8个3.最小的正整数是 ,最小的自然数是 ,最大的负整数是 ,最小的非负整数是 ,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 二、数轴与“数形结合思想”1.数轴上的点A 表示﹣1,点B 表示5,那么(1)点A 到原点的距离 ,点B 到原点距离 ,将A 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为 ,再向右移动3.5个单位长度表示的数为 .(2)与点A 的距离等于2的点C 表示的数为 ,点C 与点B 的距离为 . (3)数轴上表示x 和﹣1的两点D 和A 的距离可表示为 ,若AD=5,则x = . (4)若点E 表示的数为a ,求AE+BE 的最小值.2.(1)在数轴上表示整数的点称为整点,某数轴的单位长度是1cm ,若在这个数轴上随意画出一条长为2017cm 的线段MN ,则线段MN 盖住的整数点有 .(2)一跳蚤在一直线上从原点开始,第1次向右跳1个单位,紧接着第2次向左跳2个单位,第3次向右跳3个单位,第4次向左跳4个单位,……,依次规律跳下去,当它跳第2015落下时,落点处离原点的距离是 个单位,落点所表示的数是 .三、相反数、绝对值、倒数.1.(1)数a 的相反数是 ,绝对值是 ;非零数a 的倒数是 . (2)相反数等于本身的数有 ,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有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有 .2.(1)23=-a ,则=a ;212=-x ,则=x . (2)x x -=-44,则x 的取值范围为 . (3)若b a =,则b a 、的关系为 .(4)已知43==b a ,,且b a b a -=-,则=+b a . (5)已知,4=n 且()0252=-+-n y x ,则=+-8y x .(6)绝对值大于1且不大于4.5的所有整数是 .3.(1)数的比较大小.①109- 98- ②23- 2)3(- ③243⎪⎭⎫ ⎝⎛ 432④)2(--5.2 ⑤()20155- 20155- ⑥π-14.3 0(2)含字母的比较大小.① ②b a +b a + ③ba-- b a④若,01<<-m mm m 12、、的大小关系为 . ⑤若b a 、异号,则ab 0,b a 0. ⑥已知0<<b a ,则ba b a -+ 0. 四、有理数的运算. 1. )718(3247133115----- 2. 25113118916.211333-+-+3.321611)213(-⨯⎪⎭⎫ ⎝⎛-÷- 4. 329)32(15)32(27⨯--⨯+-⨯5.)2()5332(301-÷+-- 6. ⎪⎭⎫ ⎝⎛-⨯⎥⎦⎤⎢⎣⎡-⨯⎪⎭⎫ ⎝⎛-+-51)24(43618324257.1)3223(2632--⨯÷+- 8. )21(2)2(4332-⨯--÷-五、科学记数法与近似数1.为了应对2008年以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其中一项是4万亿元的经济刺激方案.将4万亿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元.2.按要求取近似值.(1)3.2340(精确到百分位) ; (2)6.868 (精确到0.1) ; (3)16900 000 000(精确到百万位) ; (4)2.563万(精确到千位) ; (5)41017.5⨯(精确到千位) .3.近似数3.70是由数字M 四舍五入得到的,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A.705.3695.3<≤M B.80.36.3<≤M C.705.3695.3≤<M D.705.3700.3≤<M课后练习:1. 7的相反数的41减去8-的倒数与2的积的差等于 . 2. 规定)2(1b a b a -÷=*,例如31)23(2132-=-÷=*,则[]4)5(2*-*= .3. 当25.0-=a ,101b =,32-=c ,75.0=d 时,)()b c a d -÷-(= .4. 已知31=-x ,92=y ,12<xy ,求y x +-21的值.5.已知三个有理数c b a ,,的积是负数,和是正数,当cc bb aa x ++=时,求代数式2017201620142008+-x x 的值.这组女生的达标率为多少?平均成绩为多少秒?7. 符号“H”表示一种运算,它对正整数的运算结果如下:21-=)(H ,3)2(=H ,4)3(-=H ,5)4(=H ……则)(99)9()8()7(H H H H +⋯⋯+++的结果为 . 8. 阅读下列材料,并解决后面的问题.材料: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记为na .如823=,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8log 2(38log 2=).一般地,若b a n =)且0,10(>≠>b a a ,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记为b a log (即)log n b a =.则4log 2,16log 2,64log 2之间满足的关系式是 .9. 计算:(1)-⨯(16151994) (2)312)14()65(412)27(÷---⨯÷- (3))411(113)2131512-÷⨯-⨯( (4)()2008200820022003425.0)2()2(⨯-+-+-(5)[])5.041(3121)1()1(3210099-⨯---÷-+- (6)⎪⎭⎫ ⎝⎛-÷⋯⋯÷⎪⎭⎫ ⎝⎛-÷⎪⎭⎫ ⎝⎛-÷⎪⎭⎫⎝⎛-÷1201511411311211。
(0739)《小学数学教育学》网上作业题及答案1:第1次2:第2次3:第3次4:第4次5:第5次1:[论述题]双基教学的异化现象有哪些?参考答案:将双基要求的基础性变成了选拔性;将知识点的掌握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的解题训练和题海战术;评价片面化2:[论述题]弗赖登塔尔的现实数学教育理论有5个基本特征是什么?参考答案: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出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3:[论述题]数学课程标准中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描述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的?这几个方面之间有何关系?参考答案:情景问题是教学的平台;数学化是数学教育的目标;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出的结论和创造是教育内容的一部分;“互动”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科交织是数学教育内容的呈现方式。
4:[论述题]当今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总体趋势是什么?参考答案: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数学知识与技能是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学习的基础与前提,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有利于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目标的实现。
5:[论述题]小学生掌握运算法则的心理活动特点是怎样的?参考答案:信息技术冲击着原来数学课程与教学模式;关注数学学科的应用性与实践性;重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课程目标的个性化与差别化;注意数学与其他学科的综合。
6:[论述题]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思想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符号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极限思想。
7:[论述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参考答案:符号思想、类比思想、分类思想、方程与函数思想、建模思想、极限思想。
8:[论述题]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有哪几种?参考答案:行为目标;内部心理与外显行为相结合目标;表现性目标。
9:[论述题]儿童的数学素养包括哪些方面?参考答案: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意识、数学思考、数学交流、数学应用、数学人文精神等。
一.填空题1.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中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的基本思路是:___以反映未来社会公民所必须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_______________。
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使用了“___了解___(认识)______、理解、掌握、灵活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给出了___经历(感受)_____________、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
4.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_________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的学习。
5.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将课程内容分为四个学习领域,这四个学习领域是:“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_____统计与概率________________、“实践与综合应用”。
6.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改革中教学形式改革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在___活动___________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发展数学。
7.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_________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三学段的课程实施中对数学教学给出________6____条建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共给出_______10_______条课程基本理念。
1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包括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指的是:____知识与技能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与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_________________。
13.普通高中数学课程目标提出的要进一步提高的五个基本能力是_______运算求解______,____推理论证_________,_空间想象能力____________,____抽象概括能力_________,____数据处理能力_________。
(0350)《数学教育学》复习思考题答案一、填空题1、《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既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也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2、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数学的界定是: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3、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4、我国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高中生提出了: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的要求。
5、高中学生的一般数学能力。
包括以下6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数学探究和数学创新的能力、数学应用和数学实践的能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交流的能力。
6、2000年美国数学教师协会发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到的六项数学能力是:数的运算能力;问题解决的能力;逻辑推理能力;数学联结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学表示能力。
7、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知识不是被动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建构的。
8、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特征:问题与情景;协作与会话;意义与经验;自主与反省。
9、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认知主体的不可替代性;个性化学习;合作交流;社会交互作用。
10、美籍匈牙利数学教育家波利亚关于解数学题理论的三本代表作为:《怎样解题》、《数学的发现》和《合情推理》。
11、前苏联克鲁捷斯基的权威著作《中小学生数学能力心理学》,确定数学能力的组成部分:把数学材料形式化;概括数学材料发现共同点;运用数学符号运算;连贯而有节奏的逻辑推理;缩短推理结构,进行简洁推理;逆向思维能力;思维的灵活性;数字记忆;空间概念。
12、《米兰大纲》的要点为:1)教材的选择和安排应适合学生心理的自然发展;2)融合各个数学学科,密切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3)不过分强调形式化的训练,应重视应用;4)以函数思想和空间观察能力作为数学教学的基础。
《数学教育学》作业一.解词1.认知结构:2.联结说3.同化与顺应4.非认知因素5. 数学素质二.填空:1.数学教育学是研究的一门专业化学科。
2.中学数学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至少有以下几点原因:发展的需要、进步的要求、发展的要求、发展的要求、发展的要求、发展的要求。
3.桑代克提出的三条学习定律分别是:律、律和律。
4.按教学方法被采用的情况分,可以把数学课的类型分为单一课与综合课。
其中单一课包括课、课、课、课等。
5.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有性、性、性和性。
6.所谓学习,是指动物和人类所共有的一种活动,对于人类来说,学习是指的获得及由此引起的的过程。
7.布鲁纳总结出四个数学学习原理,它们分别是:原理;原理;原理;原理。
8.传统的常用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有法、法、法、法等。
9.课程的本质体现在:课程是国家对未来人才要求的;课程是科技文化发展和的结晶;课程是社会与进步的反应;课程是学生在自我定位基础上的。
10.新数学课程标准在体现数学文化功能时,注意做到:要重视严格,也要防止过度的;要讲推理,更要讲;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要有知识,更要有。
11.数学学习的一般认知过程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阶段、阶段、阶段和阶段。
12.国内外较有影响的新数学教学方法主要有教学法、教学法、教学法、教学法、教学法等。
13.课程所涉及的基本问题是:课程的;课程的;课程的;教材的;课程的;课程的。
14.新数学课程标准要体现的教育观念包括:从以获取知识为首要目标向转变,由精英教育向转变,由应试教育向转变。
15.本课程将数学学习分为三类,它们分别是数学学习、数学学习和学习。
16.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常用的记忆方法有记忆、记忆、记忆、记忆、记忆等。
17、数学教育学的基本特点有性、性、性和性。
18、我国目前中小学数学课程存在着诸多弊端,除了课程目标滞后外,在课程内容方面也存在着严重缺陷,例如:课程选取的内容、在内容的处理上观念亦、狭窄、某些知识单元的偏高、数学淡薄、课程缺乏、占有与他国相比最多。
2015-2016-1半期考试复习题(第1-6章)
1、大体上数学可分为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计算数学三大部分,其中基础数学
是数学的核心,也是最纯粹最抽象的部分,故也称为纯粹数学。
2、教师必备的的教学基本功是指:普通话与语言表达、粉笔字与板书设计、教态
与情感。
3、数学教育的含义
广义:传播数学知识、数学技能的活动
狭义:在中小学进行数学教学的活动
4、数学教育学的含义
是研究数学教育现象,揭示数学教育规律的学科。
是对“教什么、怎样教”;“学什么、怎样学”;
“教得怎样,学得怎样”以及相关理论的研究性学科。
5、数学教育学的性质 (P5)
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的边缘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相对发展中的应用理论学科。
6、数学教育学的任务(P7)
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总结中学教学的日常工作经验,使学生毕业后初步具有从事中学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基本能力,为胜任中学数学教学,担负中学数学教学改革,适应“三个面向“打下必要的基础。
7、数学教育学的总体内容大致有三个方面(简称三论):
(1)数学课程论(2)数学学习论(3)数学教学论
8、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一个所反映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它是概念在质方面的反映。
概念的外延是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全部对象,它是概念在量方向的反映。
9、写出平行四边形、菱形与正方形的内涵与外延的包含关系。
10、对命题的定义,下列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1)表达判断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是一个具有真假意义的语句;
(3)可以判断真假的语句叫做命题;(4)命题是对思维对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语句。
11、在逻辑中,把可真假的句子叫做开句而不叫做命题;
12、由逻辑联结词联结而构成的命题称为复合命题,没有逻辑联结词的命题称为简单命题。
13、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有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和充足理由律。
14、你对判断题:“鸡有两条腿,猪有叁条腿”是如何判断正确与错误的?
15、对判断“5是有理数,也是无理数”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
16、对判断“平面上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也是平行的”违反了什么逻辑规律?
17、数学思维是是有意识的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部规律性的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
18、通常认为中学数学思想包括方程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公理化思想、极限的思想、向量的思想、统计的思想等。
19、数学思维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分析、综合、比较、分类、抽象、概括、具体化、特殊化、系统化、类比、归纳、演绎、想象、直觉…等;
20、数学思维方式按思维活动的形式可分为:逻辑思维;(又称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
21、数学思维方式按思维指向可分为:集中思维;发散思维。
22、数学思维方式按智力品质可分为:再现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23、数学思维品质的实质就是人的数学思维的个性特征;
24、创造性思维的含义:新颖、独创、突破、价值
25、数学创造性思维的障碍的因素有:(1)数学知识贫乏
(2)不加批判的学习(不能机械照搬)
(3)传统观念约束
(4)习惯性思维
(5)满足、固执己见、偏见
26、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创造性思维
(1)教师在进行教学过程中,应以积极心态和满腔热情去创设轻快、愉悦、宽松的教书育人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的发展。
(2)不要把教材中一些增强学生兴趣,提升素质的新做法、新内容,束之高阁,而要争做创造与创新思维的领路人,
(3)掌握育人艺术,自己拥有数学修养,掀起学习数学的热情与积极性,让学生喜欢数学,乐于创造与创新。
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激情,提升数学教育成效。
这也是贯彻德育、提倡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4)引导学生积极探索;
(5)引导学生敢于善于发现与提出问题;
(6)引导学生广开思路;
(7)引导、支持、鼓励学生开展各种创新活动。
27、什么叫化归方法?答:化归,即转化与归结的意思,把有待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过程,归结为已熟悉的规范性问题或已解决过的问题,从而求得问题解决的方法。
28、具体的化归方法有多种,如恒等变换、解析法、复数法、三角法、变量替换、数形结合、几何变换等。
29、演绎推理法是从一般原理推出个别结论的思维方法。
即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
30、系统化方法就是将各种有关材料编成顺序,纳入一定体系之中进行研究的一种思维方法。
31、高中数学七大基本思想方法: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与整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特殊与一般思想;
有限与无限的思想;或然与必然的思想。
32、一般数学能力只针对以下三种:
(1)计算能力
(2)想象能力
(3)推理能力
33、在数学中,智力一般是由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与思维能力等五种因素构成。
34、非智力因素狭义来讲是由动机、情感、兴趣、意志、性格等五个因素组成的。
35、联想主义的学习观就是刺激——反应联结的观点;
36、认知论的学习观就是学习的过程是新旧知识中认知结构中的相互作用,形成新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37、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是指非智力因素中的“兴趣”因素。
38、数学学习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输入;相互作用;操作阶段;输出。
39、数学教学活动的三种结构:知识结构、心理结构、认知结构;
40、所谓知识结构,大范围指知识体系,小范围指概念、公式、定理、法则及其之间的基本关系。
41、所谓认知结构,是指学生头脑中的知识结构,它不仅是全部的知识,而且还有组织这些知识的特征和方式。
42、教师如何按照心理活动规律进行教学?
答:1、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兴趣; 2、培养注意力,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
3、及时排除疑难,树立学习信心;
4、根据新知识特点,随时调整认知结构;
5、发挥正迁移的作用,克服负迁移的干扰。
43、课程标准的特点是: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具有纲领性、指导性、基础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44、课程标准不包括重点、难点、时间分配等具体内容;
45、教学大纲的出发点和重点是指教学工作的开展;
46、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对数学活动的提法是: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教师为三“者”)
(三“主”原则: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
47、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对学习评价的提法是:对学生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
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一句话,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8、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中对课程目标: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9、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名称表述的变化:“数学公理”改名叫“数学基本事实”;对数学的“双基”要求,改为数学“四基”要求: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新增“模型思想”、“几何直观”的概念.指出“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
50、新的《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数学主要有三方面的知识:“数量关系”、“几何关系”、“随机关系” 。
数学学习的四方面课程: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