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结构力学影响线习题及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22.83 KB
- 文档页数:7
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2】【习题3】【习题4】【习题5】【习题6】【习题8】【习题9】【习题10】【习题11】【习题12】【习题13】【习题14】【参考答案】习题22-1~2-14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如果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则应指出多余联系的数目。
题2-1图题2-2图题2-3图题2-4图题2-5图题2-6图题2-7图题2-8图题2-9图题2-10图题2-11图题2-12图 题2-13图 题2-14图习题33-1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M 及Q 图。
(b)(a)20kN40kN20kN/m40kN题3-1图3-2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M 图。
(b)5kN/m40kN(a)题3-2图习题44-1 作图示刚架的M 、Q 、N 图。
(c)(b)(a)20kN /m2kN /m题4-1图4-2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P(e)(d)(a)(b)(c)20k N /m4kN题4-2图4-3 作图示三铰刚架的M 图。
(b)(a)题4-3图4-4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a)题4-4图4-5 已知结构的M 图,试绘出荷载。
(b)(a)题4-5图4-6 检查下列刚架的M 图,并予以改正。
(e)(g)(h)P(d)(c)(a)(b)(f)题4-6图习题55-1 图示抛物线三铰拱轴线方程x x l lfy )(42-=,试求D 截面的内力。
题5-1图5-2 带拉杆拱,拱轴线方程x x l lfy )(42-=,求截面K 的弯矩。
C题5-2图 题5-3图5-3 试求图示带拉杆的半圆三铰拱截面K 的内力。
习题66-1 判定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c)(b)题6-1图6-2 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中各杆内力。
(b)题6-2 图6-3 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各杆的内力。
(b)题6-3图6-4 试求图示组合结构中各链杆的轴力并作受弯杆件的M 、Q 图。
(a)题6-4图6-5 用适宜方法求桁架中指定杆内力。
(c)(b)(a)题6-6图习题88-1 试作图示悬臂梁的反力V B 、M B 及内力Q C 、M C 的影响线。
《结构力学习题》(含答案解析)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20 第三章 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一、判断题:1、虚位移原理等价于变形谐调条件,可用于求体系的位移。
2、按虚力原理所建立的虚功方程等价于几何方程。
3、在非荷载因素(支座移动、温度变化、材料收缩等)作用下,静定结构不产生内力,但会有位移且位移只与杆件相对刚度有关。
4、求图示梁铰C 左侧截面的转角时,其虚拟状态应取:A.;; B.D.M C.=1=1=15、功的互等、位移互等、反力互等和位移反力互等的四个定理仅适用于线性变形体系。
6、已知M p 、M k 图,用图乘法求位移的结果为:()/()ωω1122y y EI +。
M kM p 21y 1y 2**ωω( a )M =17、图a 、b 两种状态中,粱的转角ϕ与竖向位移δ间的关系为:δ=ϕ 。
8、图示桁架各杆E A 相同,结点A 和结点B 的竖向位移均为零。
Aa a9、图示桁架各杆EA =常数,由于荷载P是反对称性质的,故结点B的竖向位移等于零。
2121二、计算题:10、求图示结构铰A 两侧截面的相对转角ϕA ,EI = 常数。
q l l l /211、求图示静定梁D 端的竖向位移 ∆DV 。
EI = 常数 ,a = 2m 。
a a a 10kN/m12、求图示结构E 点的竖向位移。
EI = 常数 。
l l l /3 2 /3/3q13、图示结构,EI=常数 ,M =⋅90kN m , P = 30kN 。
求D 点的竖向位移。
P 3m 3m 3m14、求图示刚架B 端的竖向位移。
q15、求图示刚架结点C 的转角和水平位移,EI = 常数 。
q16、求图示刚架中D点的竖向位移。
EI =常数。
l ll/217、求图示刚架横梁中D点的竖向位移。
EI=常数。
18、求图示刚架中D点的竖向位移。
第4章影响线4-1 试用静力法作图中:(a)F yA、M A、M C及F QC的影响线。
(b)斜梁F yA、M C、F QC、F NC的影响线。
图4-1解:(a)如图4-1(a)所示,求F yA、M A、M C及F QC的影响线。
相关说明:A点为坐标原点,单位荷载距离A点为x;F yA向上为正,M A、M C使梁下侧受拉为正,F QC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动为正。
①F yA的影响线左端为固端约束,F yA承担F P的作用,所以影响线与x无关,作影响线如图4-2(a)所示。
②M A的影响线,与x为线性关系,则作影响线如图4-2(b)所示。
③M 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由固定端承担弯矩,C不受弯矩作用,为0;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则作影响线如图4-2(c)所示。
④F Q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由固定端承担剪力,C点不受剪力作用;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则作影响线如图4-2(d)所示。
图4-2(b)如图4-1(b)所示,求斜梁F yA、M C、F QC及F NC的影响线。
相关说明:A点为坐标原点,单位荷载距离A点水平距离为x;F yA向上为正,M C使梁下侧受拉为正,F QC以绕微段隔离体顺时针转动为正,F NC以受拉为正。
图4-3①F yA的影响线对右端取矩,,解得;作影响线如图4-3(a)所示。
②M C的影响线与简支梁相似,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考虑C右边的结构,计算C点弯矩;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考虑C左边的结构,计算C点弯矩;作影响线如图4-3(b)所示。
③F Q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取右边计算:;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取左边计算得;作影响线如图4-3(c)所示。
④F NC的影响线当荷载作用在C左边时,;当荷载作用在C右边时,;作影响线如图4-3(d)所示。
4-2 试用静力法作图4-4中F RA、F QB、M E、F QE、F RC、F RD、M F、F QF的影响线。
附属部分(AB)各量的影响线与简支梁相同,且在基本部分(BD)无竖距;基本部分(BD)各量的影响线在BD段与伸臂梁BD相同,在AB段为一直线。
一.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O 表示正确,X 表示错误)(本大题分4小题,共11分)1 . (本小题 3分)图示结构中DE 杆的轴力F NDE =F P /3。
( ).2 . (本小题 4分)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只能采用多余约束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 )3 . (本小题 2分)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4 . (本小题 2分)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基本结构超静定次数一定比原结构高。
( )二.选择题(将选中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弧内)(本大题分5小题,共21分) 1 (本小题6分)图示结构EI=常数,截面A 右侧的弯矩为:( )A .2/M ;B .M ;C .0; D. )2/(EI M 。
2. (本小题4分)图示桁架下弦承载,下面画出的杆件内力影响线,此杆件是:( ) A.ch; B.ci; C.dj; D.cj.F p /2M2a2a a aa aA F p /2F p /2 F p /2F p F pa a aa F PED3. (本小题 4分)图a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A. 图b;B. 图c;C. 图d;D.都不对。
( )( a) (b) (c) (d)4. (本小题 4分)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单位荷载下的弯矩图为一直线; B.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 C.所有杆件EI 为常数且相同; D.结构必须是静定的。
( ) 5. (本小题3分)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 A.F P l 3/(24EI); B. F P l 3/(!6EI); C. 5F P l 3/(96EI); D. 5F P l 3/(48EI).三(本大题 5分)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A l /2l /2EI 2EIF Pa d c eb fgh iklF P =11j llM /4 3M /4M /43M /43M /4M /4M /8 M /2EIEIM四(本大题 9分)图示结构B 支座下沉4 mm ,各杆EI=2.0×105 kN ·m 2,用力法计算并作M 图。
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2】【习题3】【习题4】【习题5】【习题6】【习题8】【习题9】【习题10】【习题11】【习题12】【习题13】【习题14】【参考答案】习题22-1~2-14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如果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则应指出多余联系的数目。
题2-1图题2-2图题2-3图题2-4图题2-5图题2-6图题2-7图题2-8图题2-9图题2-10图题2-11图题2-12图 题2-13图 题2-14图习题33-1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M 及Q 图。
题3-1图3-2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M 图。
题3-2图习题44-1 作图示刚架的M 、Q 、N 图。
题4-1图4-2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b)(a)20kN40kN20kN/m40kN(b)5kN/m40kN(a)(c)(b)(a)题4-2图4-3 作图示三铰刚架的M 图。
题4-3图4-4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题4-4图4-5 已知结构的M 图,试绘出荷载。
P(e)(d)(a)(b)(c)/4kN(b)(a)(a)(b)(a)题4-5图4-6 检查下列刚架的M 图,并予以改正。
题4-6图习题55-1 图示抛物线三铰拱轴线方程,试求D 截面的内力。
题5-1图5-2 带拉杆拱,拱轴线方程,求截面K 的弯矩。
题5-2图 题5-3图5-3 试求图示带拉杆的半圆三铰拱截面K 的内力。
习题66-1 判定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e)(g)(h)P(d)(c)(a)(b)(f)x x l l fy )(42-=x x l lfy )(42-=C题6-1图6-2 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中各杆内力。
题6-2 图6-3 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各杆的内力。
题6-3图6-4 试求图示组合结构中各链杆的轴力并作受弯杆件的M 、Q 图。
题6-4图6-5 用适宜方法求桁架中指定杆内力。
(c)(b)(b)(b)(a)题6-6图习题88-1 试作图示悬臂梁的反力V B 、M B 及内力Q C 、M C 的影响线。
结构力学影响线习题及答案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影响线及其应用一、判断题:1、图示结构M C 影响线已作出如图(a )所示,其中竖标E y 表示P = 1在E 时,C 截面的弯矩值。
M C 影 响 线y E(a )12mAB6m60kNC(b )2、图(b )所示梁在给定移动荷载作用下,支座B 反力最大值为110 kN 。
二、作图、计算题:3、作图示梁中R A 、M E 的影响线。
2aa a ABCDEa4、单位荷载在梁DE 上移动,作梁AB 中R B 、M C 的影响线。
aa2a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5、作图示结构R B 、Q B 右影响线。
4m4m2m2m6、作图示梁的M K 、Q E 影响线。
aaaa aaaaKEF 27、单位荷载在刚架的横梁上移动,作M A 的影响线(右侧受拉为正)。
8、图示结构P = 1在DG 上移动,作M C 和Q C 右的影响线。
4m9、作图示结构的M B 影响线。
4m 2m10、作图示结构:(1)当P = 1在AB上移动时,M A影响线;(2)当P = 1在BD上移动时,MA影响线。
ll11、作图示结构的M C、Q F影响线。
设M C以左侧受拉为正。
l/2l/2l/2l/212、单位荷载在桁架上弦移动,求N a的影响线。
d d d13、单位荷载在桁架上弦移动,求N a的影响线。
d d d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14、作图示桁架的V 3影响线。
a aaa15、单位荷载在DE 上移动,求主梁R A 、M C 、Q C 的影响线。
16、作图示结构Q C 右的影响线。
lllllll17、作出图示梁M A 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出给定荷载下的M A 值。
2m2m1m18、P = 1沿AB 及CD 移动。
作图示结构M A 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给定荷载作用下M A 的值。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2m2m4m40kN/mA19、作图示梁的Q C 的影响线,并利用影响线求给定荷载作用下Q C 的值。
结构力学练习题及答案(总4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一. 是非题(将判断结果填入括弧:以O 表示正确,X 表示错误)(本大题分4小题,共11分) 1 . (本小题 3分)图示结构中DE 杆的轴力F NDE =F P /3。
( ).2 . (本小题 4分)用力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只能采用多余约束力作为基本未知量。
( )3 . (本小题 2分)力矩分配中的传递系数等于传递弯矩与分配弯矩之比,它与外因无关。
( )4 . (本小题 2分)用位移法解超静定结构时,基本结构超静定次数一定比原结构高。
( )二. 选择题(将选中答案的字母填入括弧内)(本大题分5小题,共21分) 1 (本小题6分)图示结构EI=常数,截面A 右侧的弯矩为:( )A .2/M ;B .M ;C .0; D. )2/(EI M 。
2. (本小题4分)图示桁架下弦承载,下面画出的杆件内力影响线,此杆件是:( ) A.ch; ; ; .23. (本小题 4分)图a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A. 图b;B. 图c;C. 图d;D.都不对。
( )( a) (b) (c) (d)4. (本小题 4分)用图乘法求位移的必要条件之一是: A.单位荷载下的弯矩图为一直线; B.结构可分为等截面直杆段; C.所有杆件EI 为常数且相同; D.结构必须是静定的。
( ) 5. (本小题3分)图示梁A 点的竖向位移为(向下为正):( )A.F P l 3/(24EI); B. F P l 3/(!6EI); C. 5F P l 3/(96EI); D. 5F P l 3/(48EI).三(本大题 5分)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1F P482四(本大题 9分)图示结构B 支座下沉4 mm ,各杆EI=×105 kN·m 2,用力法计算并作M 图。
五(本大题 11分)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M 图。
5-1 用静力法作图示梁的支杆反力F N1、F N2、F N3及力M K 、F Q K 、F N K 的影响线。
解:取隔离体如图(a)所示∑M A =0F N3 = 52l (x−32l)∑F x =0F N1 =F N2∑F y = 0F N1 = 52 (4−x l )x<3l 时取隔离体如图(e)所示M K = F N3lF Q K =−F N3F N K =0x >3l 时取隔离体如图(f)所示M K = F N3l −1×(x−3l)=−x+l8 2F Q K =1−F N3 = − x5 5lF N K =0由求出的影响系数方程可作出影响线如图所示。
5-2 用静力法作图示梁的F By 、M A 、M K 和F Q K 的影响线。
解:取隔离体如图(a)所示∑F y =0F By =1∑M B =0M A =x x <l/2时, 取隔离体如图(f)所示M K =l/2F Q K =−1x >l/2时, 取隔离体如图(e)所示M K =l −xF Q K =0由影响系数方程可作出影响线如图所示。
5-3 用静力法作图示斜梁的F Ay、F Ax、F By 、M C 、F Q C 和F N C 的影响线。
(1)解:∑M A =0F By = x/l∑F y =0F Ay =1−x/l∑F x =0F Ax =0x<a,取右侧∑M c =0 M C= bx/l∑F r =0 F Q C =−x l cosα∑Fβ=0 F N C = x l sinαx>a,取左侧∑M c =0 M C = a(1−x/l)∑F r =0 F Q C = (1−x l )cosαx ∑Fβ=0 F N C =−(1−l )sinα由影响系数方程可作出影响线如图所示。
5-3(2)解:∑M A =0F By = x l tanαx∑F y = 0F Ay =− l tanα∑F x =0 F Ax =−1x<a,取右侧∑M c =0 M C = b l x tanα∑F r =0 F Q C =−x l sinα∑Fβ= 0 F N C = x l sinα⋅tanαx>a,取左侧∑M c =0 M C = tanα⋅a(1−x/l)∑F r =0 F Q C = sinα−x l sinα∑Fβ= 0 F N C = cosα+ x l tanα⋅sinα由影响系数方程可作出影响线如图所示。
影响线习题及答案【篇一:在线测试题试题库及解答(第四章)影响线】>第四章影响线一、单项选择题1、平行弦梁式桁架(上、下节间对齐),当上弦承载和下弦承载时影响线不同的是那个?a、上弦杆轴力影响线b、斜杆轴力影响线c、下弦杆轴力影响线d、竖杆轴力影响线2、带有静定部分的超静定梁,超静定部分的内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整个结构上都是曲线b、在整个结构上都是直线c、在静定部分上是直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曲线d、在静定部分上是曲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直线3、带有静定部分的超静定梁,静定部分的内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静定部分上是直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零线b、在静定部分上是零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直线c、在整个结构上都是曲线d、在整个结构上都是直线4、带有静定部分的超静定梁,静定部分的反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静定部分上是直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零线b、在静定部分上是零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直线c、在整个结构上都是曲线d、在整个结构上都是直线5、带有静定部分的超静定梁,超静定部分的支座反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静定部分上是直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曲线b、在静定部分上是曲线,在超静定部分上是直线c、在整个结构上都是直线d、在整个结构上都是曲线6、简支梁c截面弯矩影响线中k点的竖标表示p=1作用在a、k点时产生的k截面的弯矩b、k点时产生的c截面的弯矩c、c点时产生的k截面的弯矩d、c点时产生的c截面的弯矩7、简支梁c截面剪力影响线中k点的竖标表示p=1作用在a、k点时产生的k截面的剪力b、k点时产生的c截面的剪力c、c点时产生的k截面的剪力d、c点时产生的c截面的剪力8、悬臂梁固定端截面的弯矩影响线的最大竖标在a、自由端截面为正值b、固定端截面为负值c、固定端截面为正值d、自由端截面为负值9、简支梁的弯矩影响线是a、一条直线b、三角形c、两条平行线d、抛物线10、外伸梁支座反力影响线形状特征是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c、两条平行线d、抛物线11、简支梁的反力影响线形状特征是a、一条直线b、三角形c、两条平行线d、抛物线12、外伸梁支座间的截面剪力影响线的形状特征是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c、两条平行线d、抛物线13、简支梁的剪力影响线的形状特征是a、一条直线b、三角形c、抛物线d、两条平行线14、外伸梁支座间的截面弯矩影响线是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c、两条平行线d、抛物线15、简支梁在结点荷载作用下,某节间截面k截面剪力影响线的轮廓是a、主梁的虚位移图b、纵梁的虚位移图c、横梁的虚位移图d、两条平行线16、由主从结构的受力特点可知:附属部分的内力影响线在基本部分上a、全为零b、全为正c、全为负d、可正可负17、外伸梁上k截面内力影响线在k截面以里是全为零 b、全为正 c、全为负 d、可正可负18、由主从结构的受力特点可知:附属部分的反力影响线在基本部分上a、全为零b、全为正c、全为负d、可正可负19、结构上某量值的影响线的量纲是d、该量值的量纲/[长度]20、二、多项选择题1、简支梁c截面的剪力影响线上,c左的竖标是a,c右的竖标是b,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a为p=1在c左时产生的c截面剪力b、b为p=1在c右时产生的c截面剪力c、a为p=1在c点时产生的c左截面剪力d、b为p=1在c点时产生的c右截面剪力e、a为p=1在c右时产生的c截面剪力标准答案 ab2、外伸梁伸臂上的截面剪力影响线是a、在该截面以外是一条斜直线b、在该截面以外是一条水平线c、在该截面以里是一条斜直线d、在该截面以里是一条水平线e、在该截面以里是零线标准答案 be3、外伸梁伸臂上的截面弯矩影响线是a、在该截面以外是一条斜直线b、在该截面以外是一条水平线c、在该截面以里是一条斜直线d、在该截面以里是一条水平线e、在该截面以里是零线标准答案 ae4、外伸梁支座反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一条直线b、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c、两条平行线d、该支座竖标为1e、其他支座竖标为零标准答案 ade5、外伸梁支座间的截面剪力影响线是a、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b、一条直线c、两条平行线d、抛物线e、在支座处竖标为零标准答案 ce5.5、外伸梁支座处截面弯矩影响线的形状特点是a、在该支座处竖标为零b、另支座处竖标为零c、该支座以外是一条直线d、该支座以里是零线e、一条直6、外伸梁支座间的截面弯矩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支座处竖标为零b、抛物线c、两条平行线d、两条直线组成的折线e、一条直线标准答案 ad7、下列哪些影响线在相邻节点之间必为一直线?a、静定桁架b、超静定桁架c、静定梁在节点荷载作用下d、超静定梁在节点荷载作用下e、静定刚架标准答案 abcd8、带有静定部分的超静定梁,静定部分的内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整个结构上都是曲线b、在整个结构上都是直线c、在静定部分上是直线d、在超静定部分上是零线e、在静定部分上是零线f、在超静定部分上是直线标准答案 cd9、带有静定部分的超静定梁,超静定部分的内力影响线的特点是a、在整个结构上都是曲线b、在整个结构上都是直线c、在静定部分上是直线d、在超静定部分上是曲线e、在静定部分上是曲线f、在超静定部分上是直线标准答案 cd10、绘制影响线的方法有a、静力法b、机动法c、力法d、力位移法e、力矩分配法标准答案 ab11、下列哪些量值的影响线是无量纲的?a、支座反力b、剪力c、弯矩d、轴力e、约束力矩标准答案 abd12、下列哪些量值的影响线是长度量纲?a、支座反力b、剪力c、弯矩d、轴力e、约束力矩标准答案 ce13、简支梁的影响线的特点是a、反力影响线是一条直线b、弯矩影响线是折线c、剪力影响线是平行线d、内力影响线是直线e、反力影响线是曲线标准答案 abc14、简支梁在直接荷载和结点荷载作用下哪些量值的影响线相同?a、左支座反力b、右支座反力c、结点处弯矩d、非结点处弯矩e、非结点处剪力标准答案 abc15、伸臂梁上哪些量值的影响线可由相应简支梁的影响线想伸臂上延伸得到?a、支座反力b、两支座间截面剪力c、两支座间截面弯矩d、伸臂上截面剪力e、伸臂上截面弯矩标准答案 abc三、判断题1、简支梁c截面弯矩影响线中k点的竖标表示p=1作用在k点时产生的k截面的弯矩。
结构力学影响线试题答案8影响线判断题:1、影响线仅应用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问题中,而不能应用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问题。
( )答案:错2、静定梁任一截面C的剪力影响线在截面C左、右的两线段总是互相平行的。
( )答案:错4、结构各截面弯矩影响线的最大竖标和最小竖标分别相连,即构成该结构的弯矩包络图。
( )答案:错7、内力影响线与内力图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内力影响线竖标与内力图竖标的量纲不同。
()答案:错二、填空:2、用静力法作影响线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列影响线方程、根据列影响线方程作图3、影响线的主要用途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定最不利荷载位值计算内力、反力5、计算结构位移时可利用____影响线。
答案:位移6、临界荷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判别式变号的集中荷载7、最不利荷载位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某指定量值取最大值时的荷载位置9、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一般由_____线段构成。
答案:直10、移动集中荷载组的某种布置状态使某量Z取极大值时,则该布置状态成为____________。
答案:最不利荷载位置11、作弯矩包络图时要取_______个截面计算该截面弯矩最大(小)值,不需取大量截面计算。
答案:有限12、绝对最大弯矩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有最大弯矩中数值最大的弯矩值13、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的值一般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______,且发生在靠近______截面处。
答案:值相差不大、跨中点三、选择:1、结构某一内力影响线将____而改变。
(A)随实际荷载的变化 (B)不随实际荷载的变化(C)因坐标系的不同选择答案:B2、用机动法作影响线的方法建立在____基础上。
(一)概念题例3-2荷载处于某一最不利位置时,按梁内各截面的弯矩值竖标画出的图形,称为简支梁的弯矩包络图。
()(大连理工1999)答案:×。
例3-3 简支梁绝对最大弯矩值是: ( )(天津大学1997)A 、梁中某截面的最大弯矩值;B 、梁跨度中点附近某截面的弯矩值;C 、梁中各截面最大弯矩中的最大值;D 、梁中间截面的最大弯矩值。
答案: C 。
例3-4 静定结构中任何量值的影响线都是由直线段组成。
( )(西南交大1997) 答案:×。
静定结构的位移影响线是曲线。
例3-5 用静力法作影响线,影响线方程中的变量代表截面位置的横坐标。
( )(华中理工1999) 答案: ×。
代表单位力的位置。
例3-6 图3-4所示结构BC 杆轴力影响线应画在BC 杆上。
( )(华中理工2000)ABF P =1C图3-4答案:×。
影响线的作用范围是单位荷载的移动范围,应画在AB 杆上,而不是在BC 杆。
例3-7简支梁跨中截面C 弯矩影响线的物理意义是荷载F P =1作用在截面C 的弯矩图。
( )(湖南大学2005)答案:×。
例3-8结构上某截面剪力的影响线,在该截面处必定有突变。
( )(中南大学2005) 答案:×。
提示:间接荷载下的剪力影响线在该截面处不一定有突变。
例3-9作影响线时,只需考虑单位集中荷载,不需要考虑结构上的实际荷载。
( )(中南大学2007) 答案:。
例3-10影响线仅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问题,不能用于恒载作用下的计算。
( )(西安交大2003)答案:×。
例3-11图3-5所示结构,M A 影响线(下侧受拉为正)D 处的纵标为:( )(西南交大2002) A 、 0; B 、l ; C 、-l ; D 、l /2。
ABCDF P =1l /2l /2l /2ll图3-5答案:C 。
提示:根据影响线的概念,本题实际是求荷载移动至D 点时,M A 的值。
第11章影响线及其应用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影响线?影响线上任一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各代表什么意义?答:(1)影响线是指当一个指向不变的单位集中荷载(通常是竖直向下的)沿结构移动时,表示某一指定量值变化规律的图形。
(2)横坐标代表单位集中荷载F=1的位置;纵坐标代表研究的一个反力或某一截面的某一项内力的量值。
2.用静力法作某内力影响线与在固定荷载作用下求该内力有何异同?答:用静力法作某内力影响线与在固定荷载作用下求该内力的异同点分别为:(1)相同点两者所用方法完全相同,即都是取隔离体由平衡条件来求该反力或内力。
(2)不同点用静力法作某内力影响线时,作用的荷载是一个移动的单位荷载,因而所求得的该反力或内力是荷载位置x的函数,即影响线方程;而在固定荷载作用下求该内力时,所求的就是某处的内力值。
3.在什么情况下影响线方程必须分段列出?答:当荷载作用在结构的不同部分上所求量值的影响线方程不同时,应将它们分段写出,并在作图时注意各方程的适用范围。
4.为什么静定结构内力、反力的影响线一定是由直线组成的图形?答:因为对于静定结构,其内力和反力影响线方程都是x的一次函数,故静定结构的反力和内力影响线都是由直线所组成的。
5.何谓间接荷载?如何做间接荷载下的影响线?答:(1)间接荷载是指对主梁来说,直接作用在其上面纵梁上的荷载。
(2)绘制间接荷载作用下影响线的步骤:①作出直接荷载作用下所求量值的影响线;②取各结点处的竖标,并将其顶点在每一纵梁范围内连以直线。
6.机动法作影响线的原理是什么?其中δP代表什么意义?答:(1)机动法作影响线的理论依据是虚位移原理,即刚体体系在力系作用下处于平衡的必要和充分条件是:在任何微小的虚位移中,力系所作的虚功总和为零。
(2)δP则为荷载F=1的作用点沿其方向的位移,由于F=1是移动的,因而δP就是荷载所沿着移动的各点的竖向虚位移图。
7.某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在该截面处是否一定有突变?突变处左右两竖标各代表什么意义?突变处两侧的线段为何必定平行?答:(1)截面的剪力影响线在该截面处一定有突变。
《结构力学习题集》3-影响线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0第三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一、是非题1、图示结构M C 影响线已作出如图所示,其中竖标E y 表示P = 1在E 时,C 截面的弯矩值。
M C 影 响 线y E(a )2、图 示 结 构 支 座 反 力 V A 影 响 线 形 状 为 下 图 所 示 。
3、用 机 动 法 作 得 图 a 所 示 结 构 左B Q 影 响 线 如 图 b 。
( )ab( )B( 左 )Q B )4、图所示梁在给定移动荷载作用下,支座B 反力最大值为110 kN 。
12mAB6m60kN C5、影响线是用于解决活载作用下结构的计算问题,不能用于恒载作用的计算。
6、任何静定结构的支座反力、内力的影响线,均由一段或数段直线所组成。
二、选择题1、 据 影 响 线 的 定 义 ,图 示 悬 臂 梁 C 截 面 的 弯 矩 影 响 线 在 C 点 的 纵 标 为 :A . 0 ;B . -3m ;C . -2 m ;D . -1 m 。
2m3m2、图示结构,M A影响线(下侧受拉为正)D 处的纵标为:A . 0 ; B . l;C . - l ;D . -2.236l/2 。
l l2 2 l/23、图示结构在移动荷载(不能调头)作用下,截面C产生最大弯矩的荷载位置为:A . P1在 C 点;B . P2在 C 点;C . P1和P2合力在 C 点;D . P1及P2的中点在 C 点。
1m4mP2= 28kNm4、已知图示梁在 P = 5kN 作用下的弯矩图,则当P = 1 的移动荷载位于 C点时K截面的弯矩影响线纵标为:A. 1m ;B. -1m ;C. 5m ;D. -5m 。
l l1055图M(kN.m)5、影响线的基线应当与:A . 梁轴线平行;B . 梁轴线垂直;C . 单位力的作用线垂直;D . 单位力的作用线平行。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1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226、一般在绘制影响线时,所用的荷载是一个:A . 集中力;B . 集中力偶;C . 指向不变的单位移动集中力;D . 单位力偶。
结构力学课程作业——连续梁的影响线、最不利荷载布置及内力包络图班级学号姓名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二0一三年十月结构力学课程作业一、题目EI=C K123x 1l 2l 3l二、要求1、用力法计算求得支点弯矩1M 、2M 的影响线;2、用挠度法计算求得支点弯矩1M 、2M 的影响线;3、求第二跨内截面K 的弯矩,剪力影响线及支座1反力影响线;4、在求影响线的基础上,进行均布移动荷载的最不利布置;5、连续梁承受均布活荷载18p KN m =及恒载12q KN m =时,绘出弯矩、剪力包络图。
三、计算由此可以求得2312211122122()()=,,363l l l l lEI EI EI δδδδ++===25 151212X=0.25L 3已知 115l m=212l m=312l m=30.250.25123x l m==⨯=111X l α≤≤≤≤当 0 ,即 0时()()11111112211230PP l PP l l ds M M l EI EI ds M M EIαδααδ-==⨯-⨯==⎰⎰得力法方程:2122111212321121()()()(1)(1)0366()()()063l l l l M X M X EI EI EIl l l M X M X EI EI ααα+++-+=++=解之得112175()(1)(1)1775()(1)(1)68M X M X αααααα=--+=-+大致弯矩图如下:由图可求出:1121121111211211111123()()825()(1)(1)4272()()125()(1)(1)272()()()205()=(1)(1)+272K QK R M X M X M X M X M X F X l M X M X M X F X l l ααααααααααα+==--+-==-+-=-++-+221X l α≤≤≤≤当 0 ,即 0时()()2211221123PP l l ds M M l EI EI αδαα-==⨯-⨯⎰()()2222211123P Pl l ds M M l EI EI αδαα+==⨯-⨯⎰得力法方程:212221222223221222()()()(1)(2)0366()()()(1)(1)0636l l l l M X M X EI EI EIl l l l M X M X EI EI EI αααααα+++--=+++-+=解之得1212()(1)(75)17M X ααα=--- 226()(1)(511)17M X ααα=--+大致弯矩图如下:由图可求出:21222222122212221212123,0.253()()(1)(57141)()99434()()(1)(921)()34()()()(1)(101145)()(1)(1)170K QK R X M X M X M X M X M X F X l M X M X M X F X l l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当 0即 0时大致弯矩图如下:由图可求出:212222221222122212121212,13()()(1)(57141)()3(1)3(1)434()()(1)(921)()(1)(1)34()()()(1)(101145)()(1)(1)170K QK R X M X M X M X M X M X F X l M X M X M X F X l l 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α≤≤≤≤+--=+-=+----=+-=+----=-++-=+-当 3即 0.25时331X l α≤≤≤≤当 0 ,即 0时3110PP l dsM M EIδ==⎰ ()()3322321123PP l l ds M M l EI EI αδαα-==⨯-⨯⎰得力法方程1221323223321323()()()036()()()(1)(2)0636l l lM X M X EI EIl l l l M X M X EI EI EI ααα++=+++--=解之得132312()(1)(2)1754()(1)(2)17M X M X αααααα=--=---大致弯矩图如下:由图可知:3132332313321323131312123()()9()(1)(2)434()()11()(1)(2)34()()()63()(1)(2)170K QK R X M X M X M X M X M X F X l M X M X M X F X l l αααααααααα≤≤≤≤+==----==----=-+=---当 0,即 01时下面用挠度法计算M 1(X),M 2(X)211122122313121111111111111212111213()(1)(1)6()(1)(75)24()(1)(2)248.52(20.25)66()75()(1)(1)17()12()(1)(75)17(()l y X EI l y X EI l y X EIl l EI EI EI y X M X y X M X y X M X αααααααααδδδαααδαααδ=-+=--=---'''=+=⨯+-==-=--+=-=---=-11)12(1)(2)17αααδ=-- 同理求得212122222222222322()(1)(1)68()6()(1)(511)17()54()(1)(2)17M X y X M X y X M X αααδαααδαααδ=-=-+=-=--+=-=---与力法求得值相同画出M1,M2 影响线1()()()K QK R M X F X F X 根据力法中求得的、、总长度/m置Mk(X) F Q k(X) F R1(X)第一跨0 0.0000 0.0000 0.00001.5 0.1 -0.3003 0.0455 0.17463 0.2 -0.5824 0.0882 0.34474.5 0.3 -0.8280 0.1255 0.50586 0.4 -1.0191 0.1544 0.65327.5 0.5 -1.1374 0.1723 0.78269 0.6 -1.1647 0.1765 0.889410.5 0.7 -1.0828 0.1641 0.969112 0.8 -0.8735 0.1324 1.017113.5 0.9 -0.5187 0.0786 1.0289 15 1 0.0000 0.0000 1.000016.2第二跨0.1 0.5419 -0.0817 0.945817.4 0.2 1.1901 -0.1774 0.867818 0.25 1.5510 -0.2293 0.8214 18 0.25 1.5510 0.7707 0.821418.6 0.3 1.3347 0.7167 0.771019.8 0.4 0.9656 0.6042 0.660721 0.5 0.6728 0.4890 0.541922.2 0.6 0.4461 0.3746 0.419823.4 0.7 0.2756 0.2648 0.299424.6 0.8 0.1511 0.1633 0.185925.8 0.9 0.0626 0.0738 0.0844 27 1 0.0000 0.0000 0.000028.2第三跨0.1 -0.0453 -0.0553 -0.063429.4 0.2 -0.0762 -0.0932 -0.106730.6 0.3 -0.0945 -0.1155 -0.132331.8 0.4 -0.1016 -0.1242 -0.142333 0.5 -0.0993 -0.1213 -0.139034.2 0.6 -0.0889 -0.1087 -0.124535.4 0.7 -0.0723 -0.0883 -0.101236.6 0.8 -0.0508 -0.0621 -0.071237.8 0.9 -0.0262 -0.0320 -0.036739 1 0.0000 0.0000 0.0000 求出Mk的影响线求出F Qk的影响线求出F R1的影响线我们知道,求某一截面的Mmax,Mmin,F Q max,F Q min,要先求出这一截面的M恒,F恒,这种情况下全梁布满荷载q,如下图所示然后根据此截面的弯矩、剪力影响线布置荷载,若其M影响线为Mmax的荷载布置Mmin的荷载布置F Qmax 的荷载布置F Q min 的荷载布置则M 恒=q*(S1+S2+S3+S4)Mmax=M 恒+P*(S2+S4) Mmin=M 恒+P*(S1+S3) FQ 同理求出(S 表示曲线与横轴所包围的面积,上为“+”,下为“—”,也就是对应包络图函数对坐标轴的积分)显然仅仅单跨满载组合无法计算出绝对的Mmax 、Mmin 、F Q max 、F Q min ,现在考虑每跨仅有部分布置荷载的情况!!! 现在求某一点(K 点)的弯矩、剪力影响线的函数表达式一、集中力在第一跨时112175()(1)(1)1775()(1)(1)68M X M X αααααα=--+=-+1111111111111111175()()+(1-)(1)(1)15(1-)17()5()(1)(1)17175()()+(1)(1)(1)+15(1)17()5()(1)17K K QK K QK X l M X M X l M X F X l M X M X l M X F X l λαλλλαλαααλααααααλαλλαλαααλαα=≤≤==--++=-=--+-≤≤=-=--+-=+-=-当 K 点在第一跨时,设,则当 0时,当 时,(1)(1)(1)αααα-++-21112121111275()(1)()()(54)(1)(1)68()()125()(1)(1)272K K QK X l M X M X M X M X M X F X l λλλ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二跨时,设,则3121211375()(1)()(1)(1)(1)68()25()(1)(1)272K K QK X l M X M X M X F X l λλ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三跨时,设 ,则二、集中力在第二跨时1212()(1)(75)17M X ααα=--- 226()(1)(511)17M X ααα=--+ 1212122112()()(1)(75)17()4()(1)(75)85K K QK X l M X M X M X F X l λλ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一跨时,设,则22122222212220126()(1)()()+(1)(1)(1)(75)(1)(511)1717+12(1)()()(1)(921)()34K K QK X l M X M X M X l M X M X F X l λαλλλλαλαααλααα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二跨时,设,当时2122222212221126()(1)()()+(1)(1)(1)(75)(1)(511)171712(1)()()(1)(921)()(1)(1)34K QK M X M X M X l M X M X F X l λαλλλαλαααλαααλαααααα≤≤=-+-=------++----=+-=+-当时322222236()(1)()(1)(1)(511)17()1()(1)(511)34K K QK X l M X M X M X F X l λλ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三跨时,设,则三、集中力在第三跨时132312()(1)(2)1754()(1)(2)17M X M X αααααα=--=--- 1313133112()()(1)(2)17()4()(1)(2)85K K QK X l M X M X M X F X l λλ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一跨时,设,则23132323133201254()(1)()()(1)(1)(2)(1)(2)1717()()11()(1)(2)34K K QK X l M X M X M X M X M X F X l λαλλλλαααλαααααα=≤≤=-+=-------==---当 K 点在第二跨时,设,当时33233233312332154()(1)()+(1-)(1)(1)(2)12(1-)17()9()(1)(2)34154()(1)()+(1)(1)(1)(2)12(1)17()K K QK K QK X l M X M X l M X F X l M X M X l M F X λαλλλαλαααλααααααλαλλαλαααλα=≤≤=-=----+=--=---≤≤=--=----+-=-当 K 点在第三跨时,设,则当 0时,当 时,33()9(1)(1)(2)(1)34X l ααααα+-=--+- 现在对这些函数进行积分3221022210122211222112012013037515()(2)(1)68251()(2)6827515()(1)(1)68251()(1)(1)6829()=173()853()17()K QK K QK K Q K K Q K K M X d F X d M X d F X d M X d F X d M X d F X λλλλαλλλλαλλλαλλλλαλλαλααλ=--+-=---=--+-=--+--=-=⎰⎰⎰⎰⎰⎰⎰当点在第一跨时10185d α=⎰1101105432220432220154322275()=(54)272125()10886212525()(7)6(1)1742212191()(10)3442236212525()(6)(7)6(1)3417422(K Q K K QK K QK K M X d F X d M X d F X d M X d F λλλαλααλλλλλλαλλλλαλλλλλλλ-==--+-++-=-+-=-++-+-++-⎰⎰⎰⎰⎰当点在第二跨时143222130130112191)(10)(1)13634422633()3411()136K Q K X d M X d F X d λαλλλλααα=--++--==-⎰⎰⎰110110120120432220432220143275()=(1)27225()108821()(1)347()136541()(1)()6(1)174911()()34425411()(1)(1744K Q K K Q K K QK K K M X d F X d M X d F X d M X d F X d M X d λλλαλααλααλλλλλλαλλλλαλλλλ-=-=--==---++-=-+-=----+⎰⎰⎰⎰⎰⎰⎰当点在第三跨时22143222)6(1)9111()()(1)34442QK F X d λλλαλλλλ⎡⎤+-⎢⎥⎣⎦⎡⎤=--++-⎢⎥⎣⎦⎰根据计算所需,计算下列积分K 点在第一跨时λ10()K M X d λα⎰10()QK F X d λα⎰11()K M X d λα⎰11()QK F X d λα⎰120()K M X d α⎰120()QK F X d α⎰130()K M X d α⎰0.0 0.0000 0.0000 0.0000 0.4265 0.0000 -0.0353 0.0000 0.1 0.0653 -0.0065 0.4994 0.3329 -0.0529 -0.0353 0.0176 0.2 0.2227 -0.0258 0.7567 0.2522 -0.1059 -0.0353 0.0353 0.3 0.4156 -0.0576 0.8285 0.1841 -0.1588 -0.0353 0.0529 0.4 0.5901 -0.1016 0.7687 0.1281 -0.2118 -0.0353 0.0706 0.5 0.6962 -0.1572 0.6273 0.0836 -0.2647 -0.0353 0.0882 0.6 0.6893 -0.2234 0.4489 0.0499 -0.3176 -0.0353 0.1059 0.7 0.5313 -0.2994 0.2717 0.0259 -0.3706 -0.0353 0.1235 0.8 0.1920 -0.3840 0.1256 0.0105 -0.4235 -0.0353 0.1412 0.9 -0.3493 -0.4759 0.0317 0.0023 -0.4765 -0.0353 0.1588 1.0-1.1029 -0.5735 0.0000 0.0000 -0.5294 -0.0353 0.1765K 点在第二跨时λ11()KM X d α⎰ 110()QKFX d α⎰ 2()KM X d λα⎰20()QK F X d λα⎰12()K M X d λα⎰12()QKFX d λα⎰13()KM X d α⎰13()QK F X d λα⎰0.0 -1.1029 0.1149 0.0000 0.0000 -0.5294 0.5074 0.1765 -0.0809 0.1 -0.9651 0.1149 0.0333 -0.0040 -0.0315 0.4113 0.0794 -0.0809 0.2 -0.8272 0.1149 0.1220 -0.0168 0.2909 0.3242 -0.0176 -0.0809 0.3 -0.68930.11490.2435-0.03980.46060.2471 -0.1147-0.08090.4 -0.5515 0.1149 0.3691 -0.0737 0.5062 0.1810 -0.2118 -0.0809 0.5 -0.4136 0.1149 0.4660 -0.1190 0.4605 0.1264 -0.3088 -0.0809 0.6 -0.2757 0.1149 0.4998 -0.1759 0.3578 0.0832 -0.4059 -0.0809 0.7 -0.1379 0.1149 0.4368 -0.2440 0.2320 0.0513 -0.5029 -0.0809 0.8 0.0000 0.1149 0.2458 -0.3226 0.1142 0.0300 -0.6000 -0.0809 0.9 0.1379 0.1149 -0.0994 -0.4109 0.0306 0.0182 -0.6971 -0.0809 1.0 0.27570.1149-0.6176-0.50740.00000.0147 -0.7941-0.0809K 点在第三跨时λ11()KM X d α⎰110()QKFX d α⎰120()KMX d α⎰120()QKFX d α⎰3()KM X d λα⎰30()QKFX d λα⎰13()KMX d λα⎰13()QKFX d λα⎰0 0.2757 -0.0230 -0.6176 0.0515 0.0000 0.0000 -0.7941 0.5662 0.1 0.2482 -0.0230 -0.5559 0.0515 0.0282 -0.0026 -0.2029 0.4688 0.2 0.2206 -0.0230 -0.4941 0.0515 0.1097 -0.0114 0.2150 0.3776 0.3 0.1930 -0.0230 -0.4324 0.0515 0.2334 -0.0278 0.4707 0.2940 0.4 0.1654 -0.0230 -0.3706 0.0515 0.3808 -0.0529 0.5827 0.2191 0.5 0.1379 -0.0230 -0.3088 0.0515 0.5267 -0.0878 0.5763 0.1540 0.6 0.1103 -0.0230 -0.2471 0.0515 0.6399 -0.1333 0.4825 0.0995 0.7 0.0827 -0.0230 -0.1853 0.0515 0.6847 -0.1902 0.3370 0.0564 0.8 0.0551 -0.0230 -0.1235 0.0515 0.6216 -0.2590 0.1795 0.0252 0.9 0.0276 -0.0230 -0.0618 0.0515 0.4082 -0.3401 0.0524 0.0063 10.0000 -0.0230 0.0000 0.0515 0.0000 -0.4338 0.0000 0.000011112301111230=(()()())(()()())K K K QK QK QK QK M q M X d M X d M X d F q F X d F X d F X d αααααα++=++⎰⎰⎰⎰⎰⎰恒恒根据影响线方程,当K 点在第一跨:集中力在第一跨的时候,画出Mk 的影响线,集中力在其他跨的时候不出现零点(影响线与坐标轴横轴相交)(结点除外);F Q 影响线图不出现零点(结点除外)。
第九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一、判断题1.图 示 结 构影 响 线 的 AC 段 纵 标 不 为 零 。
( )Q E2.图 示 结 构 影 响 线 的 AB 段 纵 标 为 零 。
( )M B3.静 定 结 构 和 超 静 定 结 构 的 内 力 影 响 线 均 为 折 线 组成 。
( )4.图 示 结 构 影 响 线 的 CD 段 为 斜 直 线 。
( )Q C5.图 示 结 构 支 座 反 力 V 影 响 线 形 状 为 下 图 所 示 。
( )A 6.图 示 结 构 影 响 线 形 状 为 下 图 所 示 。
( )M E7.图 a 结 构右所示 。
( )c Q A C 1XOXXOXX二、选择题8.图 示 结 构 影 响 线 ( P = 1 在 BE 移 动 ) BC 、CD 段 纵 标为 :( )c Q A. BC 、CD 均 不 为 零 ; B. BC 、CD 均 为 零 ;C. BC 为 零, CD 不 为 零 ;D. BC 不 为 零,CD 为 零 。
9.图 示 结 构 影 响 线 ,其 中 ACD 部 分 为 :( )Q C A. AC 不 为 零 ,CD 为 斜 线 ; B. AC 为 零 ,CD 为 水 平 线 ; C. AC 为 零 ,CD 为 斜 线 ; D. AC 为 零 ,CD 为 零 。
10.单 位 荷 载 作 用 在 简 支 结 间 梁 上 , 通 过 结 点 传 递 的 主梁 影 响 线 , 在 各 结 点 之 间 ( ):A. 部 分 为 直 线 , 部 分 为 曲 线 ;B. 均 为 曲 线 ;C. 均 为 直 线 ;D. 竖 标 为 零 。
11.图 示 结 构 ,M 影 响 线 (下 侧 受 拉 为 正)D 处 的 纵 标 为 :( )A A . 0 ;B . l ;C . - l ; D. -2.236l /2 。
CBCC22l/212.图示结构影响线(P = 1在BE移动,右侧受拉为正)B、D 两点纵标(单位m)为:()MAA.4 ,4 ;B. B.-4 , -4 ;C.0 , -4;D.D. 0 , 4。
8影响线判断题:1、影响线仅应用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问题中,而不能应用在恒载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问题。
( )答案:错2、静定梁任一截面C的剪力影响线在截面C左、右的两线段总是互相平行的。
( )答案:错4、结构各截面弯矩影响线的最大竖标和最小竖标分别相连,即构成该结构的弯矩包络图。
( )答案:错7、内力影响线与内力图的不同之处仅在于内力影响线竖标与内力图竖标的量纲不同。
()答案:错二、填空:2、用静力法作影响线的基本方法可分为两大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列影响线方程、根据列影响线方程作图3、影响线的主要用途有(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答案:确定最不利荷载位值计算内力、反力5、计算结构位移时可利用____影响线。
答案:位移6、临界荷载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判别式变号的集中荷载7、最不利荷载位置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使某指定量值取最大值时的荷载位置9、静定结构的内力影响线一般由_____线段构成。
答案:直10、移动集中荷载组的某种布置状态使某量Z取极大值时,则该布置状态成为____________。
答案:最不利荷载位置11、作弯矩包络图时要取_______个截面计算该截面弯矩最大(小)值,不需取大量截面计算。
答案:有限12、绝对最大弯矩的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所有最大弯矩中数值最大的弯矩值13、简支梁的绝对最大弯矩的值一般与跨中截面最大弯矩______,且发生在靠近______截面处。
答案:值相差不大、跨中点三、选择:1、结构某一内力影响线将____而改变。
(A)随实际荷载的变化(B)不随实际荷载的变化(C)因坐标系的不同选择答案:B2、用机动法作影响线的方法建立在____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