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出血护理查房
- 格式:ppt
- 大小:219.00 KB
- 文档页数:24
脑出血护理查房(二)引言: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情况,需要及时的护理和监测。
查房是护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详细的观察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脑出血患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呼吸管理、危险因素控制和康复护理,帮助护理人员更好地进行脑出血护理查房。
正文:1. 患者生命体征监测- 观察和记录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变化。
- 注意监测血压的波动情况,保持血压在合理范围内。
- 留意体温的变化,如发现高热,需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2. 神经系统评估- 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神经系统症状和表现,如瞳孔大小、对光反应、肢体活动情况等。
- 注重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包括清醒程度、反应性等。
- 定期进行神经系统评估工具的使用,如格拉斯哥昏迷评分,进行评估和监测。
3. 呼吸管理- 观察和记录患者的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情况。
- 确保患者有足够的氧气供给,如需要给予氧气治疗。
- 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存在呼吸困难或窒息的征象,及时采取抢救措施。
4. 危险因素控制- 控制患者的血压,避免剧烈波动,给予抗高血压药物治疗。
- 管理患者的血糖水平,如有需要,进行血糖监测和给予胰岛素治疗。
- 管理患者的血液凝固功能,如有必要,给予抗凝治疗。
5. 康复护理- 鼓励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包括肢体活动、言语训练等。
- 提供情绪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患者积极面对康复过程中的困难和挑战。
- 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脑出血的知识,如预防措施、康复注意事项等。
总结:脑出血护理查房是确保脑出血患者得到及时护理和监测的重要环节。
通过患者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呼吸管理、危险因素控制和康复护理,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状况和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及时与医疗团队沟通和协调,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支持。
脑室出血护理查房一、定义二、病因三、诱因四、分类及表现五、格拉斯评分六、病情介绍七、护理评估八、护理诊断及措施一、脑出血定义: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称为脑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其中大脑半球出血占80%,脑干和小脑出血占20%二、病因:1.高血压并发细小动脉硬化:为脑出血最常见的病因,多数在高血压和动脉硬化并存的情况下发生2.颅内动脉瘤:主要为先天性动脉瘤,少数是动脉硬化性动脉瘤和外伤性动脉瘤。
动脉瘤经血液旋涡和血压的冲击,常使其顶端增大、破裂3.动静脉畸形:因血管壁发育异常,常较易出血4.其他:脑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症、血液病(白血病、血友病等)、抗凝及溶酸治疗三、诱因1.不按规律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是导致高血压患者脑出血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2.疲劳如工作时间过长、睡眠不足、不规律,情绪激动和与人争执,生气、酗酒后过度兴奋等,都使血压升高,尤其是患者情绪过于激动时,可使血压在短时间内骤然上升,同时可诱发脑出血3.慢性呼吸道感染及便秘患者,由于咳嗽、用力,可使脑压一过性增高,也可诱发脑出血。
换季时,特别是冬季血管收缩容易诱发脑出血|四、分类及表现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分:1.壳核出血:最常见。
约占脑出血的50%-60%,壳核出血最常累及内囊而出现偏瘫(92%)、偏身感觉障碍(42%)及偏盲,优势半球出血可有失语2.丘脑出血:占脑出血的20%,病人最常出现丘脑性感觉障碍、丘脑性失语,丘脑性痴呆和眼球运动障碍出血及内囊可出现对侧瘫痪,多为下肢重于上肢3.脑干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绝大多数为脑桥出血,常表现为突然发病,剧烈头痛、眩晕、复视、呕吐,一侧面部麻木等,出血常从一侧开始,表现从一侧开始,表现为交叉性瘫痪,头和眼转向非出血侧呈“凝视瘫肢”状。
4.小脑出血:约占脑出血的10%,多见于一侧半球,尤其以齿状核处出血多见,常开始为一侧枕部的疼痛,眩晕、呕吐、病侧肢体共济失调,可有脑神经麻痹、眼球震颤、两眼向病变对侧同向凝视,可无肢体瘫痪5.脑叶出血:脑叶出血又称皮质下白质出血,脑叶出血部位以顶叶多见,以后以此颞、枕、额叶,40%为跨叶出血。
脑梗死后脑室出血的护理查房尊敬的主治医师、护士长和同事们:大家好!我今天负责查房的是床号为XXX的脑梗死后脑室出血患者。
该患者NN岁,性别为男/女,常住地址为XXXX。
首先,我来介绍一下患者的护理情况。
1.生命体征监测:- 血压:患者今日血压正常稳定,收缩压为XXX mmHg,舒张压为XXX mmHg,已经在正常范围内维持。
-心率:患者心率为XXX次/分,已经恢复正常。
-呼吸:患者呼吸平稳,呼吸率为XXX次/分,无明显异常。
-体温:患者体温正常,体温稳定在XXX摄氏度。
2.病情变化:-神经状态:患者神志清楚,无意识障碍,对环境刺激有应答,言语流畅,能正确回答自己的姓名、年龄等基本信息。
-疼痛评估:患者未有明显疼痛,无疼痛描述,面部不见疼痛表情。
3.饮食与营养:-饮食:患者今日正常进食,食欲一般。
-水分摄入:患者今日摄入水分适量,定时给予水解。
-体重:患者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之内。
4.睡眠与休息:-睡眠:患者夜间休息较好,无明显睡眠障碍,不需给予镇静药物。
-休息:患者日间休息充足,无明显疲劳。
5.康复护理:-功能训练:患者进行了XXX分钟的功能训练,包括XXX,XXX等。
患者表现积极,配合度较好。
-物理治疗:患者接受了XXX分钟的物理治疗,包括XXX,XXX等。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适,存在下肢肌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加强力量训练。
-言语治疗:患者进行了XXX分钟的言语治疗,主要练习了XXX等。
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表现良好,能够配合治疗。
-心理支持:患者情绪稳定,无明显抑郁或焦虑情绪,已进行心理疏导。
6.治疗措施:-药物治疗:患者按时口服抗凝药物(例如XXX),并接受其他抗血小板治疗(例如XXX)。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例如XXX):患者于XXX开始接受药物治疗,病情稳定。
-解痉剂(例如XXX):患者于XXX开始接受解痉剂治疗,病情稳定。
-血压控制:患者血压正常稳定,已经在正常范围内维持,无需调整药物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