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3
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疗
效分析
王晓伟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年(卷),期】2016(010)005
【摘要】目的分析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11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间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94.5%、5.5%,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7.3%、38.2%,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改善肝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总页数】2页(P95-96)
【作者】王晓伟
【作者单位】455000 安阳第五人民医院九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曾华礼
2.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傅道明
3.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J], 付敏
4.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肝患者血脂异常的潜在影响及其临床意义[J], 高原;李桂馨;陈红松;鲁凤民
5.HBV感染患者经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后病毒血症的临床分析 [J], 曾伊凡;王传敏;何雨倩;罗森;刘莉;陈悦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恩替卡韦在核苷酸类似物中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作者:刘宗财骆文静孙冠超郎海洋来源:《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年第07期【摘要】慢性乙型肝炎目前临床治疗以口服核苷(酸)类似物为主要抗病毒治疗手段。
恩替卡韦凭借耐药性率发生低、抗病毒活性强,已经成为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首选药物。
本文通过恩替卡韦在慢性乙肝肝炎的药物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等方面与其他近年来临床常用的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深入比较。
发现恩替卡韦在耐药性、不良反应、有效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核苷(酸)类似物。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恩替卡韦;疗效对比[中图分类号]R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049-02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 CHB)是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检测为阳性,且病程时间达到或超过6个月的乙型肝炎定义为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主要临床表现为肝区疼痛、腹胀、乏力等,一部分患者还会发展为重型肝炎、肝硬化、肝衰竭、肝癌[1-3]。
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
抗病毒治疗已成为延缓慢性乙型肝炎进展的关键,传统抗病毒治疗如干扰素和替比夫定等药物,因其适用范围以及其不良反应使用受限[4],无法长期使用。
目前临床以恩替卡韦为首选长期抗病毒治疗药物,随着恩替卡韦在临床上的推广使用以及良好的使用疗效,恩替卡韦的药物治疗都在研究与发展。
1 核苷(酸)类似物药理机制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 NAs]可直接抑制HBV聚合酶的反转录酶活性,病毒逆转录受阻,病毒核衣壳向受感染细胞核的循环减少,从而达到病毒cccDNA下降作用[5]。
恩替卡韦属于核苷(酸)类似物[nucleos(t)-ide analogs, NAs]其中的一种,其具体属于环戊基鸟苷类似物。
其具体靶点为HBV-DNA 聚合酶、反转录酶,有效抑制病毒反转录,同时能够抑制前基因组RNA 逆转录复制 HBV-DNA 负链,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正链,避免其发生逆转录、复制和 DNA 正链合成情况,从而阻断HBV-DNA 的延伸及装配。
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摘要】本研究旨在评价替诺福韦酯对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其对核苷(酸)耐药情况的影响,并进行安全性评估。
研究对象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的患者,采用临床观察法进行疗效评价。
结果显示替诺福韦酯在治疗患者时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同时对核苷(酸)耐药有一定的影响。
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分析表明患者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和改善。
结论部分指出替诺福韦酯在患者中表现出较好的疗效,但对核苷(酸)耐药有一定影响,为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提供了展望。
本研究对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替诺福韦酯、核苷(酸)耐药、肝衰竭、临床疗效评价、安全性、治疗前后临床指标变化、研究对象、方法、结论、展望。
1. 引言1.1 慢性乙型肝炎的背景介绍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慢性肝炎,常见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全球约有2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其中约有2400万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乏力、食欲不振、腹胀、黄疸等。
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并发症。
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而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主要手段是抗病毒治疗。
替诺福韦酯是一种核苷类似物药物,具有较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活性,已被广泛用于临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替诺福韦酯可以有效降低病毒载量,改善肝功能,减轻肝脏损伤,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首选药物之一。
本研究旨在评价替诺福韦酯对核苷(酸)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伴肝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安全性及对耐药情况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通过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背景介绍和替诺福韦酯的特点进行详细阐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替诺福韦酯的特点替诺福韦酯是一种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被广泛应用于乙型肝炎病患者的治疗中。
一线核苷(酸)类似物经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低病毒血症的发生及治疗策略郑嵘炅,鲁晓擘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乌鲁木齐 830054通信作者:鲁晓擘,*********************(ORCID:0000-0001-5532-7551)摘要:强效低耐药口服抗病毒治疗可使HBV复制受到强力抑制,但部分患者接受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艾米替诺福韦治疗48周及以上仍存在低病毒血症(LLV)。
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提示,抗病毒治疗后LLV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进展、失代偿期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发生风险以及长期生存率降低密切相关。
因此,本文聚焦有关一线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LLV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和临床危害以及不同的治疗方案,以期为今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LV的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乙型肝炎,慢性;核苷类;核苷酸类;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treated with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and its treatment strategiesZHENG Rongjiong, LU Xiaobo.(Center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Urumqi 830054,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LU Xiaobo,*********************(ORCID: 0000-0001-5532-7551)Abstract:Highly effective oral antiviral therapy with low drug resistance can strongly inhibit HBV replication;however,some patients may still have low-level viremia (LLV) after receiving entecavir, 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 tenofovir alafenamide, or tenofovir amibufenamide for 48 weeks or more. Multiple studies in China and globally show that LLV after antiviral therapy is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progression of chronic hepatitis B liver fibrosis,the risk of decompensated liver cirrhosis an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and the reduction in long-term survival rate. Therefore,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development,risk factors, and clinical harm of LLV after first-line treatment with nucleos(t)ide analogues, as well as different treatment regimens, in order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treatment of LLV in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 in the future.Key words:Hepatitis B, Chronic; Nucleosides; Nucleotides; Low-Level Viremia1 低病毒血症(low-level viremia,LLV)再认识共价闭合环状DNA(covalently closed circular DNA,cccDNA)对HBV的复制以及感染状态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清除了细胞核内的cccDNA,才能彻底消除乙型肝炎患者病毒携带状态,是抗病毒治疗的目标。
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傅道明【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10)33【摘要】目的观察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收录的88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随机的分为两组,对照组的44例患者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而观察组的44例患者在常规的基础上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的情况.结果两组的治疗结果对比,两组的患者在治疗3月后的 PTA 和 TBil 以及 ALT 与 HBV-DNA 等的改善情况明显的优于治疗前的水平,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的 PTA 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 PTA 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统计学有意义.观察组在治疗3个月后的存活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情况,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 <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对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采取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有效地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值得临床中应用.%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nucleoside analogue antiviral treatment of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clinical efficacy (acid). Methods Our hospital between January 2010 to January 2012, included 88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of 44 patients taking conventional methods for treatment, and 44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patients nucleoside (acid) analogues antiviral treatment, observed after treatment were taken ona regular basis. Results The two groups of treatment results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in the PTA and TBil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and ALT and HBV-DNA, etc. to improve the situation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e pre-treatment level, compared with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5 ), statistically meaningful; observation group therapy three months after PTA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TA compared with obvious differences (P <0.05), statistically meaningful.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survival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statistically meaningful. Nucleoside (acid) analogues of antiviral therapy Conclusion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severe hepatitis B take to reduce the mortality rate of the patients, to improve the patient's liver function,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总页数】2页(P413-414)【作者】傅道明【作者单位】江苏总队扬州武警医院传染科,江苏扬州 2250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疗法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曾华礼2.TACE联合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乙肝相关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J], 徐勇;冯继红3.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徐志波;周玲玲4.抗病毒治疗应答不佳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别联合普通干扰素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疗效观察 [J], 屈小荣;李美英;张瑞琼5.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J], 付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9基层医生·互动交流乙肝抗病毒,核苷(酸)类药物怎么选□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龙泉医院) 邓如兵在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曾是引发慢性肝病的最常见原因,随着新生儿疫苗接种和母婴阻断等预防措施的广泛应用,我国HBV的患病率呈下降趋势,但目前我国仍有HBV感染者约7000万,其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
而在我国的肝硬化与肝癌患者中,经乙肝恶化发展来的比例约为30%~45%。
可见,积极治疗乙肝是避免其发展成肝硬化与肝癌的重要途径。
根据《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推荐,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 B V -D N A )阳性、丙氨酸转氨酶(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患者,如果满足以下条件之一,就应该进行抗病毒治疗:①年龄>30岁,且有乙型肝炎肝硬化或肝细胞癌家族史;②年龄>30岁,无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但行肝纤维化无创评估或肝组织学检查,存在明显肝脏炎症或纤维化。
现阶段,临床上针对转氨酶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药物较为有限,主要包括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保肝类药物等。
其中,核苷(酸)类似物在进入身体后,可转化为三磷酸核苷类似物,并与机体天然的脱氧三磷酸核苷竞争性结合到H B V 聚合酶上,以发挥抗病毒作用。
该类药物具有方便、安全的特点,且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风险。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此类药物具有强效病毒抑制性及高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率双特点,如患者在初始治疗时就选择本药,可获得更高HBV-DNA 抑制率和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从而缩短用药周期,提高远期疗效。
但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数据显示,替比夫定可引起肌肉骨骼系统的损害,主要表现为肌痛、肌酸激酶增高、关节痛、横纹肌溶解。
阿德福韦酯这是一种无环核苷类似物,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被磷酸化为有活性的阿德福韦二磷酸盐,通过与HBV-DNA聚合酶自然底物脱氧腺苷三磷酸竞争,并整合到病毒DNA后引起DNA链延长终止,来达到抑制HBV-DNA复制的效果,但它不能完全清除体内的乙肝病毒,所以治疗中间不能随意停药。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停药复发的临床特征陈丽虹;谢仁岐;刘银辉【期刊名称】《海峡药学》【年(卷),期】2016(028)005【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采用核苷(酸)类似物进行慢性乙型肝炎(CHB)抗病毒治疗停药后复发患者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10月收治的62例慢性乙型肝炎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给予按苷(酸)类似物口服治疗,调查分析患者停药复发临床特征及复发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男女比例显著高于初治组患者,ALT、AST指标水平显著更低,年龄超过60岁,长期饮酒为复发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患者停药后应加强随访工作,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反复给予对应的治疗.【总页数】2页(P113-114)【作者】陈丽虹;谢仁岐;刘银辉【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佛山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佛山528100;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感染内科佛山528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69.4【相关文献】1.HBeAg血清学转换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药后复发的影响[J], 梁延秀;钟少华;江建宁;苏明华;郭稳稳;黄小红;刘志红;谢榕;符武岛;何丽霞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终断后肝炎复发23例临床分析 [J], 陈明发;孙水林3.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达到停药标准后复发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影响因素 [J], 王传敏;李新宇;陈悦4.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核苷(酸)类似物停药后复发预测因素meta分析 [J], 王艳;姚甜甜;钱建丹;程浩;王贵强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核苷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发生耐药后停药的临床分析 [J],李同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似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
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为(8.52±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1.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99,P=0.0000)。
结论: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法能够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标签: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慢性重型乙型肝炎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1]。
由于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特点,在临床上会对患者造成极为严重的危害,因此一种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法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而言极为重要[2]。
笔者所在医院在对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使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22~85岁,平均(45.56±1.32)岁。
所有患者经过相关标准确诊为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对照组20例患者中,男13例,女7例,年龄22~83岁,平均(45.06±1.36)岁。
观察组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5~85岁,平均(45.98±1.46)岁。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给予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方法进行治疗,在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使用口服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恩替卡韦、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拉米夫定、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阿德福韦酯进行治疗。
恩替卡韦每日服用0.5 mg/次,1次/d;拉米夫定每日服用100 mg/次,1次/d;阿德福韦酯每日服
用10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疗效:疗效判定标准具体如下,患者TBiL、ALT、HBV-DNA恢复正常水平,患者无任何不适发生为显效;患者TBiL、ALT、HBV-DNA有所好转,有轻微不适发生为有效;患者TBiL、ALT、HBV-DNA无任何好转或加重,出现严重不适为无效[3]。
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2)同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满分为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程度评分为(8.52±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1.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99,P=0.0000)。
3 讨论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同时也是一种影响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严重疾病,由于其具有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等特点,目前得到了我国较多医务人员的广泛关注[4-5]。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是一种以大量肝细胞坏死为主要病理特点的严重肝脏疾病,在临床上极易引起患者出现肝衰竭的症状,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是肝病患者病故的主要原因之一[6-7]。
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发病原因较多,其中包括乙肝病毒感染、CMV感染、EBV感染和药物中毒以及慢性酒精性功能损害等[8-9]。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治疗法进行治疗。
笔者经治疗后发现,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0%,并发症发生率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滿意程度评分为(8.52±1.4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3±1.26)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299,P=0.0000)。
综上所述,在临床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的过程中,在内科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核苷(酸)类似物的抗病毒法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媛媛,羅天永.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乙肝病毒e抗原与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相关性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5(9):20-21.
[2]袁建军,朱晓继.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对核苷酸类似物治疗后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4,9(1):80-81,100.
[3]齐明华,刘子方,彭雁忠,等.替比夫定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和HBeAg的动态变化及意义[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0,20(3):141-142.
[4]古力纳尔·台外库力.a-1b干扰素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求医问药(学术版),2012,10(6):625.
[5]朱萍.甘利欣联合脱氧核苷酸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36例疗效观察[J].职业与健康,2008,24(14):1470-1471.
[6]黎国权,谭荣斌.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耐药和管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7):370-371.
[7]黄越前,符业阳.脱氧核苷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287-288.
[8]朱瑞,陆光生,景日华,等.208例经核苷酸类似物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耐药变异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3,17(11):2082-2084.
[9]林格.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学创新,2011,8(26):18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