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一年级第21讲 趣题巧解一
- 格式:docx
- 大小:539.37 KB
- 文档页数:3
小学数学解题思路技巧目录(一、二年级用)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一章基础知识§1.1 神奇的1和0§1.2 余数的妙用§1.3 周期现象第二章填速算与技巧§2.1 加减巧算§2.2 乘法巧算§2.3 连续自然数求和第三章填数问题§3.1 用运算符号连算式§3.2 找规律填数§3.3 奇怪的算式§3.4 调整法趣谈第四章火柴棒游戏§4.1 简单的变式运算§4.2 复杂的变式游戏§4.3 图形游戏第五章图形问题§5.1 怎样数图形的个数§5.2 图形的识别与划分§5.3 怎样剪拼图形第六章简单应用题§6.1 解应用题的综合法与分析法§6.2 倍数问题§6.3 有关平均分的问题§6.4 事物推理问题§6.5 钟面上的数学问题第七章模拟试题模拟试题一模拟试题二模拟试题三模拟试题四模拟试题五模拟试题六模拟试题七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三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加减法的巧算练习1第2讲横式数字谜(一)练习2第3讲竖式数字谜(一)练习3第4讲竖式数字谜(二)练习4第5讲找规律(一)练习5第6讲找规律(二)练习6第7讲加减法应用题练习7第8讲乘除法应用题练习8第9讲平均数练习9第10讲植树问题练习10第11讲巧数图形练习11第12讲巧求周长练习12第13讲火柴棍游戏(一)练习13第14讲火柴棍游戏(二)练习14第15讲趣题巧解练习15第16讲数阵图(一)练习16第17讲数阵图(二)练习17第18讲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习18第19讲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练习19第20讲乘、除法的运算律和性质练习20第21讲乘法中的巧算练习21第22讲横式数字谜(二)练习22第23讲竖式数字谜(三)练习23第24讲和倍应用题练习24第25讲差倍应用题练习25第26讲和差应用题练习26第27讲巧用矩形面积公式练习27第28讲一笔画(一)练习28第29讲一笔画(二)练习29第30讲包含与排除练习30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练习1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练习2第3讲高斯求和练习3第4讲数的整除性(一)练习4第5讲弃九法练习5第6讲数的整除性练习6第7讲找规律(一)练习7第8讲找规律(二)练习8第九讲数字迷(一)练习9第10讲数字迷(二)练习10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练习11第12讲年龄问题练习12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练习13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练习14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练习15第16讲数阵图(一)练习16第17讲数阵图(二)练习17第18讲数阵图(三)练习18第19讲乘法原理练习19第20讲加法原理(一)练习20第21讲加法原理(二)练习21第22讲还原问题(一)练习22第23讲还原问题(二)练习23第24讲页码问题练习24第25讲智取火柴练习25第26讲逻辑问题(一)练习26第27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7第28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8第29讲抽屉原理(一)练习29第30讲抽屉原理(二)练习30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五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数字迷(一)练习1第2讲数字谜(二)练习2第3讲定义新运算(一)练习3第4讲定义新运算(二)练习4第5讲数的整除性(一)练习5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练习6第7讲奇偶性(一)练习7第8讲奇偶性(二)练习8第9讲奇偶性(三)练习9第10讲质数与合数练习10第11讲分解质因数练习11第12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一)练习12第13讲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二)练习13第14讲余数问题练习14第15讲孙子问题与逐步约束法练习15第16讲巧算24练习16第17讲位置原则练习17第18讲最大最小练习18第19讲图形的分割与拼接练习19第20讲多边形的面积练习20第21讲用等量代换求面积第22 用割补法求面积练习22第23讲列方程解应用题练习23第24讲行程问题(一)练习24第25讲行程问题(二)练习25第26讲行程问题(三)练习26第27讲逻辑问题(一)练习27第28讲逻辑问题(二)练习28第29讲抽屉原理(一)练习29第30讲抽屉原理(二)练习30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六年级)目录(含答案)word文档下载地址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第1讲比较分数的大小练习1第2讲巧求分数练习2第3讲分数运算的技巧练习3第4讲循环小数与分数练习4第5讲工程问题(一)练习5第6讲工程问题(二)练习6第7讲巧用单位“1”练习7第8讲比和比例练习8第9讲百分数练习9第10讲商业中的数学第11讲圆与扇形练习11第12讲圆柱与圆锥练习12第13讲立体图形(一)练习13第14讲立体图形(二)练习14第15讲棋盘的覆盖练习15第16讲找规律练习16第17讲操作问题练习17第18讲取整计算练习18第19讲近似值与估算练习19练习第20讲数值代入法练习20第21讲枚举法练习21第22讲列表法练习22第23讲图解法练习23第24讲时钟问题练习24第25讲时间问题练习25第26讲牛吃草问题练习26第27讲运筹学初步(一)练习27第28讲运筹学初步(二)练习28第29讲运筹学初步(三)练习29第30讲趣题巧解练习30。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教案上册练习二十一
教学内容
练习二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正确、熟练的口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2题
2、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5+7 10-7 4+8 13-3 5+9 10-9
2+9 3+8 4+7 4+9 3+9 5+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根据学生情况分析错的原因)
二、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1)学生说一说,再板书在黑板上,指哪个答哪个?
(2)并让算得快的学生说一说为什么算的快?他的秘密在哪里?(3)指导学生书写算式
问:怎样写不漏掉也不重复?为什么?
(4)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练习二十一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做的?
三、游戏
哪两张卡片上的数相加等于15?同座互做。
小学一年级数学疑难题的综合解析与总结技巧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数学疑难题常常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无助。
为了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本文将对小学一年级数学疑难题提供一些综合解析与总结技巧。
一、加法与减法的疑难题解析加法和减法是小学一年级学生首先接触到的数学概念之一,但有些疑难题可能会让他们困惑。
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以下解析技巧:1. 疑难题解析技巧一:把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通过将问题与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场景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
例如,使用实物或图片来解释“在果盘上有5个苹果,拿走了2个,还剩下几个?”的问题。
2. 疑难题解析技巧二:使用具体的数字例子。
通过给出具体的数字例子,让学生在解答问题中找到规律和方法。
例如,通过让学生自己完成“3+2=?”,“5-2=?”等类似的计算,让他们领会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实质。
3. 疑难题解析技巧三:使用图表和图形。
通过绘制图表和图形来解决疑难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例如,在解决“小明有3个橙子,他给了妹妹1个,还剩下几个?”时,可以画出3个橙子,并划掉其中的一个表示给了妹妹,从而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
二、数的顺序与大小的疑难题解析数的顺序和大小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另一个常见的疑难点,以下是一些解析技巧:1. 疑难题解析技巧一:使用数轴。
利用数轴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例如,在解决“将3、4、2、5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的问题时,让学生在数轴上标出这几个数,并根据位置进行排序。
2. 疑难题解析技巧二:多用比较符号。
通过使用大于、小于、等于等比较符号,可以帮助学生对数的大小关系有更清晰的认识。
例如,让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判断以下表达式的真假:“2+3 > 4-1”。
三、数量的表示与运算的疑难题解析数量的表示和运算是小学一年级数学中的另一个难点,以下是一些解析技巧:1. 疑难题解析技巧一:使用具体的物体进行数量的表示。
小二奥组合数学1.趣题巧解二2.奇与偶的应用1.促销活动规定:3个空雪碧瓶子,可以换1瓶雪碧.如果买3瓶雪碧,那么,最多可以喝到_____瓶雪碧.A. 1B. 3C. 42.促销活动规定:4个空可乐瓶子,可以换1瓶可乐.如果买4瓶可乐,那么,最多可以喝到_______瓶可乐.A. 1B. 5C. 43.促销活动规定:5个空可乐瓶子,可以换1瓶可乐.如果买5瓶可乐,那么,最多可以喝到_______瓶可乐.A. 1B. 5C. 64.冷饮店规定,用3个空可乐瓶可以换1瓶可乐.丁丁和一些同学进店后,共买了5瓶可乐.如果每人喝1瓶可乐,那么最多有几人能喝到可乐?A. 5B. 7C. 6D. 105.商店促销活动,用4个空瓶可以换1瓶水.老师和一些小朋友进店后,共买了7瓶水.如果每人喝1瓶水,那么最多有几人能喝到水?A. 7B. 8C. 9D. 106.商店促销活动,用5个空瓶可以换1瓶水.小张和一些朋友进店后,共买了9瓶水.如果每人喝1瓶水,那么最多有几人能喝到水?A. 9B. 10C. 11D. 137.师生共7人外出春游.到达后,老师要给每人买一瓶矿泉水.到商店后,他发现商店正在进行促销活动,规定每3个空瓶可换1瓶矿泉水.那么,老师最少买多少瓶矿泉水,就可以保证每人喝到一瓶?A. 5B. 6C. 78.师生共9人外出写生.老师要给每人买一瓶矿泉水.到商店后,他发现每4个空瓶可换1瓶矿泉水.那么,老师只要买多少瓶矿泉水,就可以保证每人喝到一瓶?A. 7B. 8C. 99.11个小朋友来到山区商店买水喝.到商店后,他们发现每5个空瓶可换1瓶矿泉水.那么,他们只要买多少瓶矿泉水,就可以保证每人喝到一瓶?A. 11B. 10C. 910.促销活动规定:3个空可乐瓶,可以换1瓶可乐.如果买4瓶可乐,那么,最多可以喝到_______瓶可乐.A. 4B. 5C. 611.促销活动规定:2个空瓶,可以换1瓶水.如果买2瓶水,那么,最多可以喝到____瓶水.A. 2B. 3C. 412.促销活动规定:4个空瓶,可以换1瓶水.那么,如果买6瓶水,最多可以喝到____瓶水.A. 8B. 7C. 613.8个小朋友要从公园坐船到达生存岛,船夫对大家说:“这艘船包括我在内最多能容纳4个人”.如果把从一岸到另一岸称作渡河1次,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8个小朋友才能全部到达生存岛?A. 2B. 3C. 514.有6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1个船夫,并且船上最多能容纳3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6个人才能全部渡到对岸?A. 2B. 3C. 515.有10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1个船夫,并且船上最多能容纳5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10个人才能全部渡到对岸?A. 5B. 3C. 216.有3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容纳2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3个人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2B. 3C. 417.有8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容纳4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8个人才能全部渡到对岸?A. 3B. 5C. 718.有8个人要过河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容纳3个人.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8个人才能全部渡到对岸?A. 4B. 5C. 719.果果、肉肉和豆豆,三人体重分别为40斤、50斤、90斤.三人要乘船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承受100斤.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三个人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2B. 3C. 520.三只体重分别为40斤、20斤、60斤的小动物要乘船到河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承受60斤.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三只动物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5B. 3C. 221.三只体重分别为20斤、30斤、50斤的小动物要乘船到河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承受50斤.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三只动物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3B. 5C. 222.五人体重分别为20斤、30斤、40斤、90斤、90斤.五人要乘船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承受90斤.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五个人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3B. 5C. 723.五人体重分别为10斤、20斤、30斤、60斤、60斤.五人要乘船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承受60斤.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五个人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7B. 3C. 424.五人体重分别为80斤、70斤、30斤、30斤、20斤.五人要乘船到对岸(从一个岸边到另一个岸边算渡河1次).现在只有1条小船,并且最多能承受80斤.那么至少要渡河几次,五个人才能全部到达对岸?A. 3B. 7C. 51.16+26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2.24+39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3.31+39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4.妈妈送给华华一辆自行车作为他的生日礼物.他从家出发,第1次骑到了学校,第2次又从学校骑到了家……这样骑了10次之后,华华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里?A. 家B. 学校5.小天鹅美美在一条小河的两岸之间来回的游.若规定美美从一岸游到另一岸叫渡河1次,如果美美最初在右岸,渡河8次后,美美游到了左岸,还是游到了右岸?A. 左岸B. 右岸6.小马乐乐在草坪和花园之间来回奔跑.如果乐乐最初在草坪上,它第1次从草坪上跑到了花园里,第2次又从花园里跑到了草坪上……乐乐这样跑了9次之后,它跑到了草坪上,还是跑到了花园里?A. 草坪上B. 花园里7.游乐园里有三个座位,牛牛开始坐在②号座位上,想了想就换到相邻的座位,想想又换到相邻的座位……那么牛牛换到第6次停下休息的时候,它坐在几号座位?A. ①B. ②C. ③8.小猫、小兔和小熊这三只小动物排成一排抢糖吃,相邻的小动物之间可以抢糖.开始糖在小猫的手里,糖被抢了7次之后,在哪只小动物的手里?A. 小猫B. 小兔C. 小熊9.袋鼠、鳄鱼和骆驼从左往右按顺序排成一排,小可把一顶帽子给骆驼戴上了,相邻的小动物之间可以抢帽子.帽子被抢了19次之后,在哪个小动物的头顶上?A. 袋鼠B. 鳄鱼C. 骆驼10.墨墨在动物园里玩,只能沿着黑色的线跑来跑去.若规定墨墨从一座动物山跑到另一座动物山叫跑1次,如果墨墨最初在长颈鹿山,跑8次后,他跑到了哪座动物山?A. 猴山B. 长颈鹿山C. 老虎山D. 斑马山11.高高在公园里玩,只能沿着黑色的线跑来跑去.若规定高高从一块动物区域跑到另一块动物区域叫跑1次,如果高高最初在小白兔区域,跑7次后,他跑到了哪块动物区域?A. 青蛙区域B. 鸭子区域C. 兔子区域D. 猴子区域12.元元在熊猫乐园里玩,但只能沿着黑色的线跑来跑去.若规定元元从一种颜色乐园跑到另一种颜色乐园叫跑一次,如果元元最初在紫色乐园,跑12次后,他最后跑到了哪种颜色乐园?A. 黄色乐园B. 蓝色乐园C. 紫色乐园D. 绿色乐园13.欢欢在家玩一种游戏,规则是只能沿着黑线在紫红水滴和天蓝水滴之间来回跳.若规定欢欢从一种水滴跳到另一种水滴叫跳1次,如果欢欢最初在紫红水滴上,跳9次后,他跳到了紫红水滴上,还是跳到了天蓝水滴上?A. B.14.笑笑在家玩一种游戏,规则是只能沿着黑线在小鸡和蛋之间来回跳.若规定笑笑从小鸡跳到蛋上,或从蛋跳到小鸡上叫跳1次,如果笑笑最初在小鸡上,跳8次后,他跳到了小鸡上,还是跳到了蛋上?A. B.15.天天在家玩一种游戏,规则是只能沿着黑线在笑脸和爱心之间来回跳.若规定天天从笑脸跳到爱心上,或从爱心跳到笑脸上叫跳1次,如果天天最初在爱心上,跳8次后,他跳到了笑脸上,还是跳到了爱心上?A. B.16.9-8+7-6+5-4+3-2+1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17.9+8+7-6+5+4-3+2+1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18.8+7-6-5+4+3-2-1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19.凡凡第1天把4块糖放进盒子里,第2天从盒子里拿出2块糖,第3天又把4块糖放进盒子里,第4天又从盒子里拿出2块糖……过了几天后,盒子里会不会有21块糖?A. 会B. 不会20.小猴子每天吃2根香蕉,过了几天后,它会不会一共吃了35根香蕉?A. 会B. 不会21.小白兔每天吃4根胡萝卜,过了几天后,它会不会一共吃了17根胡萝卜?A. 会B. 不会22.小山后的梨树结了50个梨.木木每天摘2个梨吃,过了若干天后,树上可能只剩1个梨吗?A. 可能B. 不可能23.甜甜有一盒饼干,共40块.甜甜每天吃4块饼干,过了若干天后,盒子里可能只剩5块饼干吗?A. 可能B. 不可能24.慢慢买了60个哈密瓜,每天吃2个,过了若干天后,可能还剩下3个哈密瓜吗?A. 可能B. 不可能25.花果山的桃树结了59个桃.孙悟空每天摘4个桃吃,过了若干天后,树上可能只剩2个桃吗?A. 可能B. 不可能26.花花有一盒巧克力,共25块.花花每天吃2块巧克力,过了若干天后,盒子里可能只剩4块巧克力吗?A. 可能B. 不可能27.快快买了43个香瓜,每天吃2个,过了若干天后,可能还剩下2个香瓜吗?A. 可能B. 不可能28.35-7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29.16-7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30.46-8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31.4735-2457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32.3197+89439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33.9824+3239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A. 奇数B. 偶数34.豆豆有奇数块糖果,跳跳有偶数糖果.那么,他俩糖果的总数可能是多少?A. 24B. 23C. 38D. 4035.豆豆和跳跳都有偶数块糖果.那么,他俩糖果的总数可能是多少?A. 23B. 24C. 25D. 3736.豆豆和跳跳都有奇数块糖果.那么,他俩糖果的总数可能是多少?A. 40B. 45C. 87D. 99。
简答: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符合题意最少要有5条鱼.
8. 练习2
答案
:
简答:三个盒子重合在一起之后,里面的盒子的棋子,是外面盒子和里面盒子共用的棋子,也就是说,这些棋子属于里面的盒子,同时也属于外面的盒子.
9. 练习3
答案:王医生和李医生是夫妻,他们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买蛋糕(答案不唯一,也可以是奶奶、爸爸和儿子)
简答:人物身份关系的共用.
10. 练习4
答案:*
简答:每根小棒上装了3个风车,2根小棒上应该装6个风车,题目中只装了5个风车,说明有个风车是被共用了•被共用的风车同时在2根小棒上.
11. 作业1
答案:3
简答:通过“两只在前,一只在后”,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又通过“一只在两只中间”,同样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综合所述,草地上至少有3只小鹿.
12. 作业2
答案:
2 2 1 2 1或
2
3
1
或4
20
简答:题目只要求大笼子要比中笼子多2只,中笼子要比小笼子多2只而已,而对于笼子怎么放, 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将大中小笼子叠一起或分开放均可. (答案不唯一)
13. 作业3
答案: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的外婆
简答:两个妈妈分别是小朋友的外婆和小朋友的妈妈,两个女儿分别是小朋友和她的妈妈.
作业4
答案: A
简答:动手摆一摆即可得到答案,注意摆出共用部分.
作业5
答案:2 简答:把4个金币分为2堆,各2个,拿其中2堆放到天平上称•如果有 1堆重,则假金币就在 这一堆里,将其放到天平上再秤一次即可找出重的假金币. 14. 15.。
小学一年级数学应用题的创新性解题方法数学是一门需要一定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科。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刚刚接触数学,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解决数学应用题,我们可以引入一些创新的解题方法。
本文将探讨几种创新性的解题方法,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数学应用题。
一、故事解题法故事解题法是基于故事情节进行推理和解答的方法。
我们可以将数学应用题与故事情节相结合,通过故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题目,并找到解答的方法。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编写一个小故事来讲述这个问题,比如说小明和小红是两个好朋友,小明原本有3个苹果,小红觉得小明不够多,于是给了他2个苹果。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故事,让学生思考并得出答案: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通过故事解题法,学生能够在情境中更好地理解问题,并通过推理找到解答的方法,从而提高他们解题的能力。
二、图画解题法图画解题法是通过绘制图画的方式来解答数学应用题。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可能还不太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但是他们可以通过绘图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3个苹果和2个苹果,然后将它们放在一起,最后数一数,就可以得出答案: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通过图画解题法,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到问题,还可以通过数、数画中的数量来推理,从而解答问题。
三、游戏解题法游戏解题法是通过设置数学游戏的方式来解答数学应用题。
由于小学一年级学生喜欢玩游戏,我们可以将解题过程设计成一种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解决问题。
以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小明有3个苹果,小红给了他2个苹果,问小明一共有多少个苹果?我们可以设计一个数学游戏,让学生扮演小明、小红的角色,通过互动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比如说,学生们可以用玩具苹果来模拟问题中的苹果,并通过丢骰子的方式,让小红给小明相应数量的苹果,最后数一数,就可以得出答案:小明一共有5个苹果。
数学一年级上册《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
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同学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2、培养同学看图的能力,初步渗透统计思想。
3、培养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培养同学的数感。
教学重、难点:熟练掌握计算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的计算,能够有效的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0-3 8+4 9-1 9-8 8+2 15+3
8+7 7+5 5+6 3+9 11-1 9+6
8+8 6+7 8+6 9+8 2+9
2、()里应填什么数?
(1)比9大2的数是(),比7多4的数是()。
(2)写出得数是13的四道算式?
(3)练习
9+()=13 8+()=15 12-()=2
()+7=14 ()+()=12 ()+()=19
二、指导练习
练习二十一第4题
(1)同学看书,弄清题目的意思。
问:这题是什么意思?
(2)分组讨论,并派代表说一说。
(3)教师板书,引导同学看统计表。
指导同学看表:表的第一竖行画有皮球、毽子、跳绳;第二竖行上面写着“一班有”,下面的数就是一班有这三种体育用品的数量,即一班有7个皮球、5个毽子、4条跳绳;第三竖行上面写着“一共有“,就是要求俺们计算一班和二班一共有几个皮球、几个毽子、几条跳绳,
(4)同学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鼓励他先说,再计算。
集体订正。
三、数学游戏:
同座每人抽出一张数字卡片,然后根据这两张数学卡片说出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看看谁说多,说的对。
对于说的多和对的同学发红花给予鼓励。
口2>3 怎么数来啟去務 荷甘匹马呢代钟匹助阿呆2. :h 1£j XI第二十一讲智巧趣题一一年级第一讲;XX 模块第X 讲 X 年级第X 讲;XX 模块第X 讲前续知识点: 后续知识点: 阿呆把相应的人物换成红字标明的人物.趣题巧解,把一些看起来不可能实现或者没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变换思维解决•今天我们要通过变换思维来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趣题.例题1河里有一排小鸭:两只后面有两只,两只中间有两只,两只前面有两只•请问河里至少有几只小鸭?【提示】画图试试看.练习1水中有一行小鱼:两条在前,三条在后;三条在前,两条在后;三条在两条中间,排成一条把7个梨全部放到大、中、小三个盘子里,大盘要比中盘多3个,中盘要比小盘多3个.应该怎样放?线.请你猜猜水中至少有几条小鱼?【提示】盘子叠在一起试一试.2 2• Xi—*V练习2把5枚棋子全部放到大、中、小三个盒子里,使得每个盒子里都有5枚棋子,应该怎样放?上面的题目中都用到了共用的数学思想,共用不仅包括位置共用,还有身份共用及图形共用•我们一起来看3条大鱼,看下面的题目.【提示】人物身份也会共用哦!练习3王医生有一个儿子,李医生也有一个儿子•两位医生带着自己的儿子一起去超市买东西,每人买了一块蛋糕,放在一起数一数,一共3块蛋糕,这是怎么回事?例题4给出如下4个相同的笼子,要装5只小鸭,每个笼子只能装1只小鸭.应该怎么装?小美在每根小棒上装了3个风车•但是只有2根小棒和5个风车,她是怎么装上的呢?【提示】4个笼子能否再拼出来一个笼子?例题5图图帮小美摘了5个一样的椰子•其中有1个椰子被虫子吃成空心的,比较轻•现在给你一架天平,最少称几次保证找到空心椰子?【提示】天平上出现不平衡的状态是不是就可以找到空心椰子了?例题5中运用的称量方法非常巧妙,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接触到这类的题目•看过了这么多不同类型的共用题目,我们来发散思维,思考一下下面的题目吧!5个小朋友排队,横一队3个人,竖一队3个人,他们的队形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提示】用O代替小朋友!*中国古代阵法中国古代作战是非常讲究阵法即作战队形的,称之为“布阵”•布阵得法就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克敌制胜.八卦阵这是战国时大军事家孙膑创造的,据说是受了《易经》八卦图的启发,所以又称八卦阵.具体阵势是大将居中,四面各布一队正兵,正兵之间再派出四队机动作战的奇兵,构成八阵.八阵散布成八,复而为一,分合变化,又可组成六十四阵•当年诸葛亮还用石头在四川奉节布设过八阵的方位,作为教练将士演习阵法之用,名为“八阵图”.撒星阵是南宋名将岳飞破金兵“拐子马”的阵法•撒星阵的队形布列如星,连成一排的“拐子马”冲来时士兵散而不聚,使敌人扑空•等敌人后撤时散开的士兵再聚拢过来,猛力扑击敌人,并用刀专砍马腿,以破“拐子马”.鸳鸯阵是明代将领戚继光为抗击倭寇而创设的一种阵法•他把士兵分为三队,当敌人进到百步时第一队士兵发射火器;敌人进到六十步时第二队士兵发射弩箭;敌人进到十步时第三队士兵用刀矛向敌人冲杀•这些变化反映了中国作战阵法从传统的方阵向多兵种的集团阵法演变的过程.作业1. 草地上有一队奔跑的小鹿:两只在前,一只在后,一只在两只中间,排成一条线,那么草地上至少有几只小鹿呢?2. 把6只小鸭装到大、中、小三个笼子里,大笼子要比中笼子多2只,中笼子要比小笼子多2只.应该3. 两个妈妈和两个女儿一起去吃饭,每人点了一盘饺子,饺子端来后数一数,一共有3盘饺子,这是怎么回事?怎样放?画一画你的方案.4. 你能用3个同样大小的“△”拼出4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吗?画图表示.AAA4个一样的金币,其中一个是假的,比真的重•现在给你一架天平,最少称几次保证找到假5.小美蛙有金币?简答: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符合题意最少要有 5条鱼.第二十一讲智巧趣题1. 例题1答案:4详解: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至少要有 4只鸭子才能符合题意.2. 例题2答案:详解:三个盘子重合在一起之后,里面的盘子里面的梨,是外面盘子和里面盘子共用的梨,也就 是说,这些梨属于里面的盘子,同时也属于外面的盘子.3. 例题3答案: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小朋友、小朋友的爸爸、小朋友的爷爷详解:两个爸爸分别是小朋友的爷爷和小朋友的爸爸,两个儿子分别是小朋友和他的爸爸.4.例题4 5. 例题5答案:2次详解:将5个椰子分别表 A 、B 、C 、D 、E ,分成3份,分别为AB 、CD 和E . AB 和CD 先称,如 果天平是平的,那么证明被虫子咬了的椰子是 E ;如果AB 和CD 不平,则证明被咬了的在轻的一侧,那么再把轻的一侧称一下,较轻的椰子就是被虫子咬了的•那么可知5个椰子的时候,我们 最少称2次,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能找到被虫子咬的椰子.6.例题6 答案:答案不唯一详解:排队中有的小朋友被共用了,被共用的小朋友既在横一队,又在竖一队.7. 练习 14个笼子拼出1个笼子,4个笼子变成5个,则需要用这答案:58. 练习2答案:简答:三个盒子重合在一起之后,里面的盒子的棋子,是外面盒子和里面盒子共用的棋子,也就是说,这些棋子属于里面的盒子,同时也属于外面的盒子.9. 练习3答案:王医生和李医生是夫妻,他们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买蛋糕(答案不唯一,也可以是奶奶、爸爸和儿子)简答:人物身份关系的共用.10. 练习4答案:*简答:每根小棒上装了3个风车,2根小棒上应该装6个风车,题目中只装了5个风车,说明有个风车是被共用了•被共用的风车同时在2根小棒上.11. 作业1答案:3简答:通过“两只在前,一只在后”,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又通过“一只在两只中间”,同样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综合所述,草地上至少有3只小鹿.12. 作业2答案:2 2 1 2 1或231或420简答:题目只要求大笼子要比中笼子多2只,中笼子要比小笼子多2只而已,而对于笼子怎么放, 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将大中小笼子叠一起或分开放均可. (答案不唯一)13. 作业3答案: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的外婆简答: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符合题意最少要有 5条鱼. 简答:两个妈妈分别是小朋友的外婆和小朋友的妈妈,两个女儿分别是小朋友和她的妈妈.作业4答案: A简答:动手摆一摆即可得到答案,注意摆出共用部分.作业5答案:2 简答:把4个金币分为2堆,各2个,拿其中2堆放到天平上称•如果有 1堆重,则假金币就在 这一堆里,将其放到天平上再秤一次即可找出重的假金币. 14. 15.。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21课时连加、连减苏教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一年级上数学教案中第21课时连加、连减的教学内容。
这一课时主要涉及苏教版教材中相关章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课时主要围绕连加、连减的概念和运用进行讲解。
我会带领同学们回顾加减法的基本概念,然后再引入连加、连减的概念,并通过例题进行讲解和巩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进行计算。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让同学们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则是通过例题讲解,让同学们能够将连加、连减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本课时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练习题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小明的妈妈买了3个苹果,又买了2个苹果,一共买了几个苹果?”来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2. 概念讲解:接着,我会通过PPT展示连加、连减的概念,并用图片和实物进行讲解,让学生们直观地理解。
3. 例题讲解:然后,我会通过一些例题来进行讲解,如“如果有2个小朋友,又来了3个小朋友,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我会带领同学们一起思考和解答,让他们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在讲解完例题后,我会给同学们一些随堂练习题,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计算,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将连加、连减的计算步骤和关键点展示在黑板上,方便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本课时的作业设计如下:2 +3 =4 + 1 =5 2 =2.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连加、连减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场景?可以举例说明。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课时的教学,我发现同学们对连加、连减的概念有了基本的理解,但在实际计算时,有些同学可能会出现混淆的情况。
在课后,我会加强对这部分同学的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8-1智巧趣题知识点说明智巧趣题顾名思义,就是有趣的一类问题,但回答时要十分小心,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
要想正确地解答这类题目,一是细心,善于观察,全面考虑各种情况;二是要充分运用生活中学到的知识;三是需要那么一点思考问题的灵气和非常规的思考方法。
本讲主要是通过数学趣题的研究学习引发学生学习奥数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奥数的灵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奥数的积极性。
智巧趣题主要依靠巧妙的构思而解决问题,其中包括火柴棍游戏、数的恰当排列、称量问题及直线或圆周形状的报数问题。
【例1】用数字1,1,2,2,3,3拼凑出一个六位数,使两个1之间有1个数字,两个2之间有2个数字,两个3之间有3个数字。
【巩固】把一根线绳对折,对折,再对折,然后从对折后的中间处剪开,这根线绳被剪成了多少段?【例2】12345679999999999【例3】有10张,卡片分别标有从2开始的10个连续偶数。
如果将它们分成5组,每组两张,计算同组中两个偶数和分别得到①34,②22,③16,④30,⑤8。
那么每组中的两张卡片上标的数各是多少?【例4】售货员把29个乒乓球分装在5个盒子里,使得只要顾客所买的乒乓个数小于30,他总可以恰好把其中的一盒或几盒卖出,而不必拆盒。
问这5个盒子里分别装着多少个乒乓球?【例5】一口井深10米,一只蜗牛从井底白天往上爬2米,晚上又往下滑1米,请问要多长时间,这只蜗牛能爬出这口井?【巩固】蜗牛沿着9米高的柱子往上爬,白天它向上爬5米,而晚上又下降4米,问蜗牛爬到柱顶需要几天几夜?【巩固】青蛙沿着10米高的井往上跳,每次它向上跳半米,然后又落下去,问青蛙爬需要跳几次就能跳出井外?【巩固】一只树蛙爬树,每次往上爬5厘米,又往下滑2厘米,这只青蛙这样上下了5次,实际往上爬了多少厘米?【例6】小明的左衣袋和右衣袋中分别装有6枚和8枚硬币,并且两衣袋中硬币的总钱数相等。
当任意从左边衣袋取出两个硬币与右边衣袋的任意两个硬币交换时,左边衣袋的钱总数要么比原来的钱数多2分,要么比原来的钱数少2分,那么两个衣袋中共有多少分钱?【例7】甲和乙分别从东西两地同时出发,相对而行,两地相距100里,甲每小时走6里,乙每小时走4里。
数学一年级上《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案数学一年级上《练习二十一第4题》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种立体图形的实物及图形卡片教学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
二、操作感知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
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
(2)小组汇报。
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3)揭示概念。
教师拿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再出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辨认,再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图形,学生想)。
(3)让学生闭上眼睛按教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教师给出的一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小、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做“做一做”(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一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一年级上数学教案-第21课时连加、连减-苏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数学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
教学内容1. 连加的概念与运算:介绍连加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连加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连加运算。
2. 连减的概念与运算:介绍连减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连减的含义,引导学生进行连减运算。
3. 连加、连减的应用: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2. 难点: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连加、连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一些连加、连减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新课导入:介绍连加、连减的概念,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3.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实例讲解:通过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解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板书设计1. 连加、连减2. 内容:- 连加的概念与运算- 连减的概念与运算- 连加、连减的应用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2. 实践作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解决。
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连加、连减的概念,能够运用连加、连减进行计算。
《8、7、6加几》具体内容和教学建议编写意图(1)例2由主题图中跑步的情境引出“跑步的一共有多少个学生”的问题,从而引出8+5的口算。
这里不再出现“接着数”的方法,而且例1的实物图也在这里抽象为点子图;5的拆分也为学生留出空白,显然比例1提高了要求。
(2)小精灵的问题“还可以怎样算”为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创造了很大的空间。
一方面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凑十,如将8分成3和5,5和5凑十;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8加5的基础上,可以引导学生分别数出图中男生和女生人数,进行7+6的教学。
(3)例2中没有呈现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语言叙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还是应该让学生说清自己的想法。
(4)“做一做”的编排与例1“做一做”的编排基本一致。
教学建议(1)做好学习新知的准备。
其一,进行相应的口算练习,如8+□=10等。
其二,回顾9加几的口算过程和为什么用凑十法。
(2)体现“凑十”方法的多样化。
学生已经有了凑十的经验,可以重点处理怎样凑十的问题。
可利用如下问题。
“说说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计算8+5=?”“你想把几凑成107怎样凑成107”“把你的想法用学具摆一摆,说一说。
”“除了把8凑成10,还可以把几凑成10?”(3)加强比较,感悟凑十的规律。
在学生能正确计算8+4、8+6等式题的基础上,让学生回顾比较:计算9加几、8加几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为学生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6加几做准备。
(4)运用知识的迁移解决新问题。
7加几、6加几的凑十过程,可以较8+5提高要求——不操作,而是通过想、说、看、填等活动掌握凑十的方法。
编写意图(1)在学生学习了凑十法的基础上,教材以8+9为例,呈现了3种计算方法:把8凑成10;把9凑成10;根据9+8=17,想出8+9的得数。
体现“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其中应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算8+9=17是重点内容。
教材以一个学生想“9+8=17,8+9=□”的形式出现,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
第二十一讲 智巧趣题
1. 例题1
答案:4
详解: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至少要有4只鸭子才能符合题意.
2. 例题2
答案:
详解:三个盘子重合在一起之后,里面的盘子里面的梨,是外面盘子和里面盘子共用的梨,也就是说,这些梨属于里面的盘子,同时也属于外面的盘子.
3. 例题3
答案: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小朋友、小朋友的爸爸、小朋友的爷爷
详解:两个爸爸分别是小朋友的爷爷和小朋友的爸爸,两个儿子分别是小朋友和他的爸爸.
4. 例题4
答案:
详解:装5只鸭子需要5个笼子.要使4个笼子变成5个,则需要用这4个笼子拼出1个笼子,从而产生第5个笼子.
5. 例题5
答案:2次
详解:将5个椰子分别表A 、B 、C 、D 、E ,分成3份,分别为AB 、CD 和E .AB 和CD 先称,如果天平是平的,那么证明被虫子咬了的椰子是E ;如果AB 和CD 不平,则证明被咬了的在轻的一侧,那么再把轻的一侧称一下,较轻的椰子就是被虫子咬了的.那么可知5个椰子的时候,我们最少称2次,不管什么情况,一定能找到被虫子咬的椰子.
6. 例题6
答案:答案不唯一
详解:排队中有的小朋友被共用了,被共用的小朋友既在横一队,又在竖一队.
7. 练习
1
笼子
梨
答案:5
简答:位置的共用,画图试一试,符合题意最少要有5
条鱼.
8.
练习
2
答案:
简答:三个盒子重合在一起之后,里面的盒子的棋子,是外面盒子和里面盒子共用的棋子,也就是说,这些棋子属于里面的盒子,同时也属于外面的盒子.
9.练习3
答案:王医生和李医生是夫妻,他们带着自己的儿子去买蛋糕(答案不唯一,也可以是奶奶、爸爸和儿子)
简答:人物身份关系的共用.
10.练习4
答案:
简答:每根小棒上装了3个风车,2根小棒上应该装6个风车,题目中只装了5个风车,说明有一个风车是被共用了.被共用的风车同时在2根小棒上.
11.作业1
答案:3
简答:通过“两只在前,一只在后”,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又通过“一只在两只中间”,同样得到至少有3只小鹿.综合所述,草地上至少有3只小鹿.
12.作业2
答案:
简答:题目只要求大笼子要比中笼子多2只,中笼子要比小笼子多2只而已,而对于笼子怎么放,没有要求,所以可以将大中小笼子叠一起或分开放均可.(答案不唯一)
2
2
2 1
3
2
或
或0
2
4
箱子
棋子
13.作业3
答案:这三个人的关系是:小朋友、小朋友的妈妈、小朋友的外婆
简答:两个妈妈分别是小朋友的外婆和小朋友的妈妈,两个女儿分别是小朋友和她的妈妈.
14.作业4
答案:
简答:动手摆一摆即可得到答案,注意摆出共用部分.
15.作业5
答案:2
简答:把4个金币分为2堆,各2个,拿其中2堆放到天平上称.如果有1堆重,则假金币就在这一堆里,将其放到天平上再秤一次即可找出重的假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