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做碳源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16 MB
- 文档页数:12
浅谈污泥作碳源回收0 前言在污水的生物脱氮除磷系统中,反硝化脱氮、聚磷菌释磷及厌氧菌自身代谢等过程都需要消耗碳源,碳源类型对其可生化性有着直接影响,进而会影响反硝化速率。
易生物降解的有机碳源是反硝化过程最易利用的电子供体,当污水中的碳源是以VFA为主要成分的SCOD 时,其反硝化速率最高,且能提高生物系统的处理效能,使反硝化过程稳定可靠。
污泥水解酸化产生VFA 的过程实质上是厌氧消化的一部分,通过控制系统的反应条件,将污泥厌氧消化停留在水解酸化阶段,产酸菌可将水解产物短链脂肪酸转化为VFA。
采取机械、热化学等预处理方式可破坏污泥絮体结构及细胞壁,释放出胞内物质,将难降解的固体性物质转化为易降解的溶解性物质,污泥粒径减小、比表面积增大,可为后续水解酸化创造有利条件。
1 材料与方法试验用剩余污泥取自天津市某污水处理厂的污泥浓缩池,并将其在实验室条件下按照BOD∶N:P=100∶5 ∶1 进行培养,试验用药品均采用分析纯化学试剂,试验用水均为去离子水。
试验用泥的特性参数如下:悬浮性固体(TSS)为20 395 mg /L,TCOD 为17 226 mg /L,溶解性COD(SCOD)为206.36 mg /L,含水率为98.82%,pH 值为7.05。
1. 1 剩余污泥的热碱预处理采用热碱法对剩余污泥进行破壁处理,试验温度分别设定为30、50、80 和100 ℃,用30% 的液碱(即10.71 mol /L)调节污泥的pH 值,pH 值的调节范围为9 ~13,热处理时间为120 min。
试验在容积为1 L 的抽滤瓶中进行,抽滤瓶上口密封,下口作为取样口。
将剩余污泥的pH 值调节至所需值并稳定2 ~3 min,向瓶中通入N2约5 min 以驱除内部空气,加塞密封并置于恒温磁力搅拌器上进行升温和搅拌,待温度升至所需值后开始计时,每15 min 取样一次。
为使试验结果准确,计时后每隔15 min 中止一个反应器并冷却后再取样。
剩余污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及应用为了达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双效益,污泥的处理与回收成为了当前环境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其中,反硝化技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污泥处理技术,可用于去除水中的氮化物。
本文将探讨剩余污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及应用。
一、反硝化技术概述反硝化技术指利用微生物在缺氧环境下,将硝酸盐或亚硝酸盐还原为气态氮,从而减少水体中氮化物的含量,并有效降低水体对环境的污染。
反硝化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一定条件下的微生物代谢,使硝酸盐还原成氮气,减少水中的氮源,达到水体污染控制的目的。
该技术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工艺成熟、成本低廉、净化效果好等。
因此,在环境保护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剩余污泥的来源及特性剩余污泥是在废水处理中生成的一种生物质废弃物,具有一定的有机质含量和肥料价值。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煤制气、石化、食品加工等行业所产生的废水含有高浓度的氮氧化物,经过生物处理后污泥被曝露在大气或直接排放到河道中,势必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剩余污泥的回收成为了重要的处理手段。
三、剩余污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制备剩余污泥中的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进行利用。
反硝化外加碳源是指通过添加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进一步刺激反硝化作用,加速氮化物的去除过程,使反硝化效果更加明显。
此类外加碳源包括粉状葡萄糖、麦芽糖、竹蔗糖等成分。
有了相应的外加碳源的加入,反硝化环境中的好氧微生物和自养异氧微生物将能够以更快的速度生成挥发性氮气,氮气随温和的流体运动排出。
因此,适量添加外加碳源对水体的氮化物去除效果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四、剩余污泥作为反硝化外加碳源的应用剩余污泥是广泛应用于反硝化外加碳源的一种可行性材料。
由于剩余污泥中富含有机质,为微生物代谢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基础。
通过在剩余污泥中添加适量的外加碳源,可以刺激反硝化微生物代谢合成,加速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还原,促进氮化物的去除速度。
同时,在反硝化过程中,剩余污泥中固有的微生物群体继续代谢,为水体氮磷去除提供了额外的能量和营养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