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俯卧位的摆放指引精编版
- 格式:docx
- 大小:339.80 KB
- 文档页数:2
手术体位安全护理:俯卧位如何摆放一个成功的手术离不开正确的手术体位,不仅是患者手术安全的重要保障,也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目前,部分脊柱后路手术以及脑外科手术都会采用俯卧手术体位,俯卧位是一种被动的体位,虽然有利于手术的操作,但是如果对患者的体位摆放不当,很容易增加患者在手术中的不安全因素,有一定程度的潜在危险性。
加上患者此类疾病的患者常伴有肢体功能障碍或者有感觉异常的症状,在手术中处于麻醉的状态,患者不能自行控制体位,需要护理人员帮助患者摆放体位,一旦体位摆放不正确,不仅会影响到手术的操作,还会增加患者在手术后发生其他并发症的几率,例如:神经眼部压伤、呼吸道通气功能受损以及皮肤压疮等。
一、如何正确的摆放俯卧位体位首先,在手术前要对患者进行麻醉,通常患者会采取平卧位进行硬膜外麻醉或者全麻,在患者成功麻醉后,麻醉医生会对患者头部以及气管导管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再由巡回护士对其静脉通路进行固定。
其次,2名手术医生分别在床的一侧托住患者的颈肩部、腰骶部以及双下肢,保持患者脊柱水平将其移到手术床的一侧,再采用滚动法将患者调整到俯卧位。
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或者将患者的头部放置于马蹄形的头架上,将气管导管从头架中间的空隙中伸出来,眼部在头架内处于悬空状态,在患者的胸部尽量靠上的部位以及两侧各垫一个软枕,让患者的胸部呈悬空状态。
将患者的双侧上肢平放于身体两侧,或者让其以自然弯曲的状态放在头部两侧并用束臂带对其固定,在患者的双足部处垫一个软枕,让患者踝关节呈自然弯曲下垂状态。
第三,如果患者是颈椎脊柱后入路手术,将患者置于脊柱弓形手术加上呈现自然状态即可,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手术架的长度、宽度进行前后左右的调整,同时维持胸腹部处于悬空状态。
二、俯卧位体位患者有哪些护理要点(一)术前准备1、在手术前一天对患者进行术前评估,由手术室护士按照手术通知单所拟定的术前访视计划与重点到病房对患者进行评估。
重点为患者的年龄、诊断、具体病情、全身皮肤状况有无皮肤破溃症状、有无其他合并症、有无关节炎症、肢体活动程度以及能否配合手术等。
俯卧位的摆放指引俯卧位_________ r是患者俯卧于床面、面部朝下、背部朝上、保证胸适用手术:头颈部、背部、脊柱后路、盆腔后路、四肢背侧等用物准备:根据手术部位、种类以及患者情况准备不同类型和形状的体位用具。
如:俯卧t位支架或弓形体位架或俯卧位体位垫、外科头托、头架、托手架、腿架、会阴保护垫、约架、摆放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和患者体型、选择适宜的体位支撑用物、并置于手术床上相应位置。
麻醉成功,各项准备工作完成后,由医护人员共同配合,采用轴线翻身法将患者安置于俯卧位支撑用物上,妥善约束,避免坠床。
检查头面部,根据患者脸型调整头部支撑物的宽度,将头部置于头托上,保持颈椎呈中立位,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弯曲;选择前额、两颊及下颌为支撑点,避免压迫眼部眶上神经、眶上动脉、眼球、颧骨、鼻及口唇等。
将前胸、肋骨两侧、髂前上棘、趾骨联合作为支撑点,胸腹部悬空,避免受压,避开腋窝。
保护男性患者会阴部以及女性患者乳房部。
将双腿置于腿架上或软枕上,保持功能位,避免双膝部悬空,给予体位垫保护,双下肢略分开,足踝部垫软枕,踝关节自然弯曲,足尖自然下垂,约束带置于膝关节上5cm处。
将双上肢沿关节生理旋转方向,自然向前放于头部两侧或置于托手架上,高度适中,避免指端下垂,用约束带固定。
肘关节处垫防压疮体位垫,避免尺神经损伤;或根据手术需要双上肢自然紧靠身体两侧,掌心向内,用布巾包裹固定。
注意事项:轴线翻身时需要至少四名医护人员配合完成,步调一致。
麻醉医生位于患者头部,负责保护头颈部及气管导管;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转运床一侧,负责翻转患者;另一名手术医生位于患者手术床一侧,负责接住被翻转患者;巡回护士位于患者足部,负责翻转患者双下肢。
眼部保护时应确保双眼眼睑闭合,避免角膜损伤,受压部位避开眼眶、眼球。
(用3M敷料贴贴住双眼)患者头部摆放合适后,应处于中立位,避免颈部过伸或过屈;下颌部支撑应避开口唇部,并防止舌外伸后造成舌损伤,头面部支撑应避开两侧颧骨。
麻醉科手术室病人体位调整技巧在麻醉科手术室中,病人体位调整是手术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正确的体位能够为手术提供良好的视野和操作空间,同时降低手术风险。
在本文中,将介绍一些常用的病人体位调整技巧,以帮助麻醉科医生提高手术质量和安全性。
一、俯卧位调整技巧俯卧位常用于背部手术、腹部手术和泌尿科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俯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护头部:为了避免头部靠下造成呼吸道受阻,可以使用专用的头垫或毛巾卷起来的垫子垫在病人下颚下方,保持气道通畅。
2. 保护手臂:有时病人长时间处于俯卧位可能导致手部末梢神经受损,为了避免手臂被压迫,可以在床边放置两个软垫,使手臂自然悬垂。
3. 垫高髂嵴:对于腹部手术,可以将一个柔软的垫子放在病人的髂嵴下方,使腹部暴露更多,便于手术操作。
二、仰卧位调整技巧仰卧位常用于颈部手术、胸部手术和神经外科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仰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护头部:为了保持颈椎的正常生理曲度,可以在头部下方放置一个适当的枕头,避免头部后倾。
2. 肩关节位置:在仰卧位调整时,应将病人的双肩置于同一水平线上,可以使用护士站在床边调整病人的双肩位置。
3. 骨盆调整:在颈部和胸部手术中,为了使手术区域暴露更多,可以使用特殊的抬腰垫将病人骨盆抬高。
三、侧卧位调整技巧侧卧位常用于关节手术、脊柱手术和耳鼻喉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侧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保护侧腿关节:为了避免术中脱臼,可以使用一个小枕头或者专用的支具将病人的侧腿关节固定。
2. 脊柱保持正常曲线:应注意保持病人侧躺时脊柱的正常曲线,适当在病人的肩部和髋部下方垫一些柔软的垫子。
3. 避免侧压:为了避免压迫术中使用的导管或者插管,可以将腹部或者背部的柔软垫子垫高,使胸部和腹部不受压迫。
四、坐卧位调整技巧坐卧位常用于眼科手术、神经外科手术和口腔颌面外科手术等。
在调整病人进入坐卧位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确保舒适度:为了让病人在手术过程中保持舒适,可以在床上放置一个贴身垫子,减轻病人的脊柱压力。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手术室体位摆放及注意事项病人在手术室做手术采用的体位有很多种。
手术室常见的手术体位有仰卧、侧卧、俯卧等多种方式,具体使用哪种需要考虑患者的手术部位在哪里以及医生需要从哪里进行手术来决定。
对于手术室体位摆放的具体分类、具体特点以及体位摆放相关注意事项,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简单科普。
手术室常见体位有四类:1.仰卧位;2.俯卧位;3.侧卧位;4.截石位。
一、平卧位普外科最常用平卧位,因为普外科手术以腹部外科手术居多。
平卧位常用于普外科,尤其对于腰麻患者而言,能够有效预防低颅内压或者脑疝;平卧位适应证:妇产科手术,前列腺、膀胱手术,肝、胆、胰、脾手术,胃、肠手术,前纵隔、心脏、乳腺手术。
头面部手术。
例如开腹手术其手术体位是平卧位,手术体位是人字位,病人平卧,两腿分开,呈人字,右上肢内收,以便术者手术,左上肢内收或外展,手术开始后体位调整至头低脚高30°。
垂头仰卧位适应证:甲状腺、颈前路术、腭裂、扁桃腺、气管异物、食管异物等头面部及颈部手术。
二、俯卧位俯卧位常用于背部手术,有助于呼吸通畅;俯卧位通常用于经皮肾镜手术,即处理结石、经皮肾穿刺造瘘及肾穿刺处理肾囊肿。
患者俯伏于床上,髋关节屈曲,两腿随检查床下垂,臀部抬高,头部稍低。
俯卧位适应证:颈椎、胸椎、腰椎手术。
三、侧卧位侧卧位常用于胸外科手术,由于心脏等脏器位于身体上方,可能会减轻肺部以及纵膈脏器对心脏的压迫,利于心脏血液的回流。
食管和肺部的胸外科手术通常采用左侧卧位或右侧卧位。
另外,还可用于泌尿外科肾脏手术,可以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利于医生进行手术;如果是直肠、肛管手术也可以采用屈膝左侧卧位或者屈膝右侧卧位。
仰卧位需经腹进行,因此会涉及肠道和腹腔脏器,会对肠道和腹腔脏器造成少许影响。
但处理肾脏的巨大病变或者肾门处的病变更为方便和安全,同时若有深静脉或者下腔静脉流栓,可一并进行处理。
患者侧卧于手术台上,然后膝盖屈曲于胸前,充分暴露手术区域。
2023年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手术体位如下:
1.仰卧位:凡从人体前面径路施行的手术,一般采取水平的仰卧
位,上下肢作适当的固定。
为了使手术部位显露良好,有的还要从背侧垫高局部。
2.侧卧位:从人体侧方施行手术,如肺叶切除术、肾切除术等,
需采取侧卧位。
有的是采取“半侧卧位”,躯干背面与手术台面呈45o或120o左右。
3.截石位:此体位是在仰卧位的基础上,用腿架使膝关节和髋关
节屈曲,两下肢分开,充分显露会阴部。
适用于肛门、直肠、尿道、阴道等部位手术。
4.俯卧位:主要用于背部径路的手术。
病人呈俯卧、头面转向一
侧,上肢屈肘垫于颌下,腹例适当加垫,注意保持呼吸通顺。
在临床疾病治疗中,手术已成为十分普遍的治疗方式之一。
但相比于药物治疗,手术治疗需要对患者进行具有损伤性的治疗操作,因此需要体位配合。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关于手术体位护理相关注意事项。
平卧位在临床手术治疗中,平卧位是最为常见的手术体位,适用于各类腹部手术、躯干部位手术、头面部手术。
手术室护士在平卧位护理时,要指导患者将两只手臂平放于身体两侧,双足与腿部自然放松,整体处于手术床稳定支撑下即可。
在处理头部时,一般可在患者头下放置低于5厘米的薄垫或薄枕。
为维持体位稳定,可使用束带适当固定患者手腕,并且维持较为合适的轻微外展状态。
双腿自然伸直状态下,可在膝关节下放置软垫,同时使用束带固定膝关节。
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束带的使用均需予以适当活动空间,能够确保固定的同时避免束带过紧造成的压力性损伤。
侧卧位侧卧位一般适用于胸部手术或肾脏相关手术。
在体位护理时,可先让患者自行摆放侧卧位,而后进行细节调整。
首先,确保患者健侧在下,手术部位在上,在健侧身体下方静置软垫,能够辅助维持体位,并且降低压力性损伤发生概率。
其次,手术室护士需要辅助患者将双上肢放置在托手架上,并使用支架将患者骨盆部位固定,避免术中体位发生变化、躯干倾斜。
患者的下肢摆放则需要根据手术类型的不同区分具体位置,胸部手术患者通常需要将健侧下肢维持伸直状态,患侧下肢屈曲90°,并在双下肢之间放置软垫,同时使用束带固定;肾脏手术患者需要维持患侧下肢伸直状态,同样需要使用软垫隔开双下肢,并使用束带进行固定。
俯卧位俯卧位主要适用于下肢背侧、椎管相关手术。
首先,手术室护士在指导患者取常规俯卧位后,使用相关器具使患者胸腹适当悬空,以维护良好的呼吸功能,而后使用束带固定双下肢,将患者头偏向一侧,并在下方垫上软枕,双上肢自然弯曲放在头两侧,同样需要使用束带固定维持体位。
其次,注意在软垫放置时以双侧肩膀作为主要支撑点,同时以耻骨结节、髂前上棘作为下方支点,放置头部软垫时需要注意避免损伤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