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 格式:pdf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48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第一篇无菌技术1、概述目的为手术医务人员、医院感染管理者和卫生行政部门提供手术室无菌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操作规范,以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无菌技术操作,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范围2、名词术语手卫生手卫生(hand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surgicalhand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常居菌常居菌(residentskinflora)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地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暂居菌暂居菌(transientskinflora)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皂液皂液(liquidsoap)是指不含消毒剂的清洁剂,或仅含有很低浓度的、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剂。
手消毒剂手消毒剂(handantisepticagent)是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氧己定、碘伏等。
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handrub)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antisepticagent)是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持久活性持久活性(persistent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剂有持续杀菌能力或累积活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保持在较低水平。
有效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卫生产品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实验室消毒效果和临床应用消毒效果。
第一章名词解释2.1手卫生手卫生(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2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sllrgical hand 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2.3常居菌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地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4暂居菌暂居菌(transient skin nora)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5皂液皂液(liquid soap)是指不含消毒剂的清洁剂,或仅含有很低浓度的、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剂。
2.6手消毒剂手消毒剂(hand antiseptic agent)是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氧己定、碘伏等。
2.6.1 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6.2免冲洗手消毒剂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是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7持久活性持久活性(persistent 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剂有持续杀菌能力或累积活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保持在较低水平。
2.8有效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卫生产品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实验室消毒效果和临床应用消毒效果。
2.9 外科手消毒设施外科手消毒设施(surgical hand disinfectionfacillties)是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手刷、计时装置、清洁指甲用品等。
第一章名词解释2.1手卫生手卫生(hand hygiene)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2外科手消毒外科手消毒(sllrgical hand antisepsis)是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常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2.3常居菌常居菌(resident skin fl-ora)是指能从大部分人体皮肤分离出来的微生物,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地摩擦清除。
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
一般情况下不致病。
2.4暂居菌暂居菌(transient skin nora)是指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
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
2.5皂液皂液(liquid soap)是指不含消毒剂的清洁剂,或仅含有很低浓度的、仅起防腐作用的抗菌剂。
2.6手消毒剂手消毒剂(hand antiseptic agent)是用于手部皮肤消毒,以减少手部皮肤细菌的消毒剂,如乙醇、异丙醇、氧己定、碘伏等。
2.6.1 速干手消毒剂速干手消毒剂(alcohol-based hand rub)是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6.2免冲洗手消毒剂免冲洗手消毒剂(waterless antiseptic agent)是主要用于外科手消毒,消毒后不需要用水冲洗的手消毒剂。
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
2.7持久活性持久活性(persistent activity)是指使用的消毒剂有持续杀菌能力或累积活性,确保手术过程中手表面微生物保持在较低水平。
2.8有效性有效性(effectiveness)是指手卫生产品杀灭微生物的能力,分实验室消毒效果和临床应用消毒效果。
2.9 外科手消毒设施外科手消毒设施(surgical hand disinfectionfacillties)是用于洗手与手消毒的设施,包括洗手池、水龙头、流动水、清洁剂干手用品、手消毒剂、手刷、计时装置、清洁指甲用品等。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1. 保持手术室清洁整洁。
手术室是一个高度清洁的环境,任何杂物或污染都可能导致感染或手术失败。
护士应该定期清洁手术室,确保所有表面都得到彻底清洁。
2. 良好的消毒措施。
在手术室中使用的所有器械和设备都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程序。
护士应该牢记消毒规范,并确保所有器械和设备都在每次使用前经过合适的消毒处理。
3. 仔细核对患者信息。
在手术室进行手术前,护士必须核对患者的个人信息、手术名称、手术部位等相关信息,避免因误操作导致手术错误。
4. 确保患者的舒适和安全。
手术室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充分的麻醉和镇痛,并保持患者舒适和安全。
5. 协助医生进行手术。
手术室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手术,包括递器械、贴胶布、拆线等工作。
护士必须密切配合医生的指示,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6. 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措施。
在手术室工作中,护士可能会面临紧急情况,比如患者出现意外伤害或心跳骤停等。
护士需要灵活应对,并做好相应的应急准备工作。
以上是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指南,护士在手术室工作时必须时刻牢记这些指南,并严格执行,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并保证患者的安全。
在手术室护理实践中,护士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高度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下面我们继续探讨手术室护理的相关内容。
7. 负责安全监控。
护士需要负责监控手术室内的各种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问题。
同时,护士还需要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血氧等,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
8. 预防感染措施。
护士需要确保患者在手术前接受了适当的预防性抗生素,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此外,护士还需要确保手术室内的医疗器械和设备符合严格的无菌要求,以避免术后感染的发生。
9. 协助手术准备工作。
在手术前,护士需要确保手术室内所有需要使用的器械和药品都齐全并处于有效状态。
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术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患者的清洁、麻醉药物的准备等。
10. 遵守手术室规章制度。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手术隔离技术手术隔离技术1、概述1.1目的明确手术中的无菌操作原则、手术隔离原则,为手术室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提供统一规范的指导建议,防止或减少手术部位的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播散以及肿瘤的转移和种植,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手术保障。
1.2适用范围1.2.1无菌操作技术适用于所有有创操作的全过程。
1.2.2手术隔离技术1.2.2.1适用于所有消化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空腔脏器手术的全过程。
1.2.2.2适用于恶性肿瘤手术的全过程。
2、名词术语2.1手术隔离技术手术隔离技术(the operation isolation technique)指在无菌操作原则的基础上,外科手术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隔离措施,将肿瘤细胞、种植细胞、污染源、感染源等与正常组织隔离,以防止或减少肿瘤细胞、种植细胞污染源、感染源的脱落、种植和播散的技术。
手术隔离技术是中华护理学会手术室专业委员会结合国际相相关内容、学科特点首次提出的专业术语。
2.2无菌区域无菌区域(sterile area)指经过灭菌处理,而未被污染的区域范围。
2.3隔离区域隔离区域(isolation)是指在外科手术时,凡接触空腔脏器、肿瘤组织、内膜异位组织和感染组织等的器械、敷料均视为污染,这些被污染的器械和敷料所放置的区域即为隔离区域。
2.4“烟囱”效应烟囱”效应(the chimney effect)即从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空气(包括烟气)靠密度差的作用,从具有通畅的流通空间,沿着通道很快进行扩散或排出的现象,即为“烟囱”效应。
2.5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活性的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外的部位,是育龄女性常见病及多发病,虽呈良性病变,但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种植、侵蚀及远处转移能力。
2.6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腹壁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AWE)是盆腔外EMS的特殊类型,主要见于剖宫产术后,是剖宫产术的远期并发症之一。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标题: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导言:手术室是医院内重要的治疗场所,其中护士的角色至关重要。
他们负责确保手术室的安全和协调,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
本文将深入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指南,包括关键概念、重要技能和实践原则。
第一部分:手术室护理概述1. 手术室护理的定义和重要性- 介绍手术室护理的定义和范围- 强调手术室护理在手术过程中的关键作用2. 手术室护士的角色和职责- 描述手术室护士的职责和职能- 强调其在手术准备、手术过程和术后护理中的作用第二部分: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概念1. 感染控制- 解释手术室感染控制的重要性- 详细讨论手术室卫生措施和预防感染的关键策略2. 麻醉管理- 介绍麻醉管理在手术室中的作用- 讨论麻醉药物的分类和监测方法3. 手术器械和设备- 解释手术器械和设备的种类和用途- 强调其正确使用和维护的重要性4. 急救和危机处理- 介绍手术室护士在急救和危机处理中的角色- 讨论常见急救情况和应急措施第三部分:手术室护理的关键技能1. 消毒和无菌技巧- 详细描述手术室护士的消毒和无菌技巧- 强调消毒措施和无菌包的正确使用2. 导管插入和管理- 讨论导管插入和管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强调导管定位和监测技巧的重要性3. 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 介绍手术室护士在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中的角色 - 讨论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的关键注意事项第四部分:手术室护理的实践原则1. 团队合作和沟通- 强调手术室护士与其他医疗团队成员的合作和沟通 - 讨论有效沟通和协调工作的重要性2. 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 描述手术室护士在患者安全和风险管理中的角色 - 强调预防意外事件和处理并发症的策略3. 职业道德和伦理- 介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要求- 讨论应对伦理困境的指南和决策原则总结:手术室护理是一项复杂而关键的工作,要求护士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深入了解了手术室护理的概念、技能和实践原则。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一、前言手术室护理是医疗机构中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手术效果。
因此,手术室护理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以确保手术过程顺利进行并达到最佳效果。
本文将从手术室护理的基本原则、准备工作、操作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以期为广大手术室护理人员提供一份实用的指南。
二、基本原则1.安全第一在手术室中,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护士应该时刻保持警觉,注意观察患者和设备情况,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事故。
2.卫生标准手术室是一个高度洁净的环境,因此卫生标准非常高。
护士应该时刻保持清洁卫生,并严格执行消毒操作。
3.团队协作在手术过程中,各个岗位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形成一个高效有序的团队。
因此,护士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紧密合作,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4.精细化操作手术室护理需要进行精细化操作,护士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术器械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并能够随时应对突发情况。
三、准备工作1.准备手术室在手术开始前,护士需要对手术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同时,还需要检查各种设备和器械是否处于正常状态,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2.准备患者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护士需要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其身体状况和手术情况。
同时,还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固定等操作。
3.准备药品和器械在手术开始前,护士需要将所需的药品和器械放置到指定位置,并按照要求进行消毒处理。
同时,还需要检查各种器械是否完好无损,并及时更换损坏的设备。
四、操作技巧1.协助医生实施麻醉在手术开始前,护士需要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麻醉。
具体操作包括:检查患者身体状况、准备麻醉药品、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等。
2.协助医生实施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进行各种手术操作。
具体操作包括:递刀、吸痰、止血等。
3.监测患者情况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要时刻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及时采取措施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同时,还需要记录患者的各项指标,并向医生汇报。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手术室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环境,需要护理人员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以下是手术室护理实践的一些基本指南,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成功。
一、术前准备1、确认患者信息:在手术前,护理人员应确保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类型、手术部位以及手术顺序正确无误。
这可以通过与医生、麻醉师和患者本人的沟通来完成。
2、心理疏导:手术前,护理人员应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减轻紧张情绪,增强信心。
3、皮肤准备:根据手术需要,护理人员应协助医生进行皮肤清洁和消毒工作。
这可以减少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
4、核对手术物品:在手术开始前,护理人员应核对手术过程中所需的器械、敷料、药品等物品,确保数量和种类正确。
二、术中配合1、协助医生进行手术操作: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迅速而准确地传递器械和敷料。
同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异常情况。
2、保持无菌操作:手术室内的所有操作都应遵循无菌原则,以减少术后感染的风险。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手术台、地面、空气等处的清洁消毒情况。
3、合理使用药物:在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要求准备和给予药物。
同时,要了解药物的性质、作用和不良反应,确保用药安全。
4、记录手术过程:护理人员应详细记录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所用药物、患者生命体征等情况,为术后治疗提供参考。
三、术后处理1、清理手术现场: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清理手术现场,将使用过的器械、敷料等物品进行分类处理。
2、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术后,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体温等指标,确保患者生命安全。
3、防止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应采取措施预防感染,如保持伤口清洁干燥、合理使用抗生素等。
4、术后随访:在患者出院后,护理人员应定期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提高工作效率1、时间管理:合理的安排工作时间和工作顺序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一、介绍手术室是医院内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负责执行手术和提供护理服务。
手术室护理旨在确保手术安全和手术室的卫生环境,以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实践指南,包括手术室的准备、手术器械的管理、术中的护理措施等。
二、手术室准备在手术开始之前,手术室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以下是手术室准备的步骤:2.1 准备手术器械和材料•根据手术类型和手术计划,准备所需的手术器械和材料。
•核对手术器械和材料清单,确保完整齐全。
•对手术器械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
2.2 准备手术室环境•对手术室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菌环境。
•准备手术台、手术灯、监护设备等器械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调节手术室的温度和湿度,保持手术人员的舒适。
2.3 准备患者•根据手术类型和患者需求,为患者安排床位和隔离措施。
•对患者进行洗澡和消毒处理,以减少手术感染的风险。
•核对患者身份和手术部位,确保手术的准确性。
三、手术器械的管理手术器械的管理是手术室护理中重要的一环,它包括手术器械的选择、清洗和消毒等方面。
3.1 手术器械的选择•根据手术类型和手术要求,选择适当的手术器械。
•核对手术器械清单,确保器械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检查手术器械的功能和质量,确保其正常使用。
3.2 手术器械的清洗和消毒•在手术结束后,将使用过的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和消毒处理。
•按照医院的消毒标准,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和消毒剂。
•根据手术器械的特点和材质,选择合适的清洗和消毒方式。
3.3 手术器械的储存和保养•清洗和消毒后的器械需要妥善储存,以保证其干燥和无菌。
•对手术器械进行定期检查和保养,确保其质量和功能的完好。
四、术中护理措施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手术室护士需要提供专业的护理措施,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4.1 患者的安全和舒适•监护患者的生命体征,包括血压、心率和呼吸等。
•维持患者的体温稳定,避免出现低体温或高体温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