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事件简介
- 格式:docx
- 大小:13.75 KB
- 文档页数:1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探究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层出不穷,给企业经营、社会信任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负面影响。
其中,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案例分析,探讨该公司财务舞弊的原因、影响及应对之策。
一、案例背景云南绿大地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一家主要经营绿化工程、园林景观设计等业务的企业。
由于其卓越的市场表现和投资价值,该公司在上市后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
然而,2018年,云南绿大地公司却突然陷入了财务舞弊的丑闻中。
二、财务舞弊原因分析1. 高速扩张导致现金流压力:为了迅速扩大规模和市场份额,云南绿大地公司在短时间内大量投资于绿化项目,并扩展了业务范围。
这种高速扩张导致了巨大的资金压力,从而促使公司管理层实行不合规的财务操作手段。
2. 高额利润承诺引发压力:为吸引投资者,云南绿大地公司在其上市规划中承诺了过高的利润预期。
然而,公司实际业绩与承诺的利润存在较大差距。
为应对这一压力,管理层不得不通过虚增利润等手段来掩盖实际业绩的不达预期。
3. 监管不到位缺乏有效制度: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面临财务舞弊时,监管部门的检查以及内部控制体系的不健全等因素催生了财务舞弊。
管理层发现监管不力,相对容易实施欺诈行为。
三、财务舞弊影响分析1. 投资者信任受损:财务舞弊案件暴露后,投资者对云南绿大地公司失去信心,纷纷撤离。
公司股价暴跌,市场价值大量缩水。
这无疑对公司的进步和声誉造成了严峻的打击。
2. 资金链断裂和拖累供应商:财务舞弊导致公司原本脆弱的资金链完全崩溃,无法向供应商及债权人付款。
这使得供应商陷入逆境,并扩散至了整个供应链,进一步恶化了企业的形势。
3. 高管追责和法律风险:财务舞弊属于犯罪行为,管理层涉嫌虚假陈述、隐瞒重要信息等违法行为将面临刑事诉讼和经济赔偿责任。
高管的股权和名誉也将受到极大的恐吓。
四、应对之策1. 加强监管力度: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能力和监管措施,准时发现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作者:何珊来源:《财讯》2016年第36期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情况及原因分析(1)云南绿大地财务舞弊情况第一,虚增资产。
2004年2月,绿大地购买马龙县县村委会土地960亩,金额为955,20万元,虚增土地成本900,20万元。
2005年4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在马鸣乡购买土地3500亩,支付了3360万元的土地款,此宗土地交易,虚增交易成本3190余万元;2007年一季度,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又虚增价值2124万元;同年六月,绿大地在马龙县马鸣基地灌溉系统、灌溉管网等项目价值虚增797,20万元。
2007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对马鸣乡基地实施的土壤改良,合计投入2529.13万元,经鉴定确认马鸣乡基地土壤改良价值虚增2124.00万元。
2010年一季度,固定资产虚增5983.67万元。
第二,虚增收入。
云南绿大地公司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累计营业收入为6,26亿元,公司虚增营业收入29610,29万元,公司前5名大客户对营业收入与利润增加贡献巨大,但公司上市后大客户却陆续注销。
2007年绿大地公司营业收入2.57亿元,虚增营业收入0.97亿元;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购买马龙县月望乡900亩土地使用权8370.00万元;2008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构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4270.00万元,经鉴定虚增构建月望基地灌溉系统3438.02万元。
同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的月望基地土壤改良投入4527.30万元,经鉴定虚增价值4527.30万元。
2009年,绿大地会计报告披露购置广南林地使用权价值11011.05万元,虚增林地使用权价值10407.06万元。
经认定,绿大地在2007年上市后,至2009年累计虚增收入2.51亿元。
第三,现金流量异动频繁。
云南绿大地公司2010年度1-3月合并现金流量表项目出现26项差错,数千万元与数亿元的差错分别为8项和12项。
2010年4月云南绿大地公司对2008年销售退回实施差错更正,追溯调整减少2008年母公司及集团合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分别为2348.52万元和1194.74万元,追溯调整增加2008年母公司及集团合并应付账款1153.78万元,调减母公司及集团合并年初未分配利润、年初盈余公积分别为1038.40万元、115.38万元。
绿大地造假事件始末及会计上的反思绿大地1996年成立,主营业务为绿化工程设计及施工,绿化苗木种植及销售。
20 07年12月21日,绿大地在中小板挂牌上市。
今年3月17日,绿大地公司发布公告称, 董事长何学葵因涉嫌欺诈发行股票罪被公安机关逮捕。
4天后,中国证监会在其官网上表示, 证监会在2010年3月就因绿大地涉嫌信息披露违规立案稽查,发现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在此之前,绿大地就因为种种不合常理的行为屡受质疑。
一是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且更换时间多在年报公布之前。
2008年10月,绿大地中断了与深圳市鹏城会计师事务所多年合作关系,改聘中和正信会计师事务所;2009 年11月,绿大地再次改聘中审亚太会计师事务所,中审所随后给绿大地出具了带"保留意见"的2009年年报审计报告;2011年1月,绿大地2010年审计机构再次更换为中准会计师事务所。
二是业绩预告、快报半年内五次变脸。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10月30日,绿大地发布2009年三季报,预计当年净利润增幅20%至50%之间,可达1.04亿元; 2010年1月30日,公司将2009年净利润增幅修正为下降30%以内;2月27日, 公司第三次发布2009年度业绩快报称,年度净利润变为6212万元;4月28日公司第四次将净利润修正为亏损12796万元;4月30日,公司2009年年报披露200 9年净利润为亏损15123万元。
对此,深交所在当天就发布公告,对绿大地"董、监、高"及保荐人都给予公开谴责的处分。
三是公司高管频繁更换、辞职,原始股东忙于套�1�7�1�7�1�7。
2009年9月,绿大地董事黎钢、董事赵国权因股权变动辞职。
2010年5月,绿大地董事钟佳富因个人原因辞职,总经理也换由原昆明市商务局局长王光中担任。
2010年6月,公司监事会召集人刘玉红因"个人原因"辞职。
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分析近年来,财务舞弊案件频频发生,对企业的经济、信誉和社会形象造成了极大的损害。
其中,绿大地财务舞弊案例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绿大地财务舞弊案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原因、影响以及预防措施。
一、案件背景绿大地是一家知名的农产品企业,拥有大规模的农田和先进的生产设备。
多年来,绿大地致力于生产健康、有机的农产品,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和好评。
然而,在2015年,该公司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事件。
二、案件详述该案的核心是一起涉及虚构公司销售额的财务舞弊。
据调查,绿大地在一段时间内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大幅度夸大了公司的销售额。
该虚构销售额的数据被用于欺骗外部投资者、银行和监管部门,使其误以为公司业绩超出预期。
这起案件的财务舞弊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虚构销售额:绿大地在核算报表中通过虚构交易节点和发票,将并不存在的销售额计入公司收入,以增加公司业绩。
2. 虚构交易流程:通过虚构交易节点,绿大地制造了一套看似合理的交易流程,以掩盖实际的财务舞弊行为。
3. 引入“关联方”:绿大地在财务报表中虚构了一些公司的销售代理商,而这些代理商实际上与绿大地有关联关系。
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虚构代理商的销售额增加公司的业绩。
三、案件原因分析对于绿大地财务舞弊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原因分析:1. 利益驱使:贪婪是导致财务舞弊的核心因素之一。
由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业绩压力,绿大地的管理层为了实现更高的利润和业绩目标,采取了财务舞弊手段。
2. 内部控制不健全:绿大地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漏洞,未能有效监督和防范财务舞弊行为。
审计人员在审核过程中未能发现财务舞弊的迹象,导致财务舞弊持续时间较长。
3. 监管不到位:监管部门在此案中未能及时发现和阻止财务舞弊行为,导致该公司的财务舞弊行为继续蔓延。
四、案件影响分析绿大地财务舞弊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影响:财务舞弊导致绿大地的财务数据失真,使外部投资者和银行被误导,可能导致投资损失和信用风险。
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研究第一章引言云南绿大地公司是一家在中国建筑材料市场占据重要地位的大型企业。
多年来,该公司发展迅猛,业绩不断提升,然而,近期却爆发了一起财务舞弊案件。
本篇文章旨在对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进行研究,分析其原因和影响,为类似情况下的企业提供借鉴。
第二章财务舞弊案例的背景云南绿大地公司成立于2000年,以生产和销售建筑材料为主业。
在过去的几年中,该公司凭借质量优异的产品和有效的营销策略迅速崛起,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然而,在2019年年底,一份匿名举报信揭示了云南绿大地公司存在财务舞弊的问题,使得该公司陷入舆论漩涡。
第三章财务舞弊案例的调查和结果根据举报信的指控,公司高层存在多项不当行为,包括虚增销售额、隐瞒负债、捏造利润等。
经过调查,审计部门确认了这些指控,并于2020年初公开了调查结果。
据调查报告,云南绿大地公司高层在财务方面存在恶意操纵的行为,以获得更好的业绩和激励措施。
第四章财务舞弊案例的原因分析财务舞弊案例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原因所致。
分析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企业内部控制不严格,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2)高层管理层压力巨大,对业绩的要求过高。
(3)公司内部存在一定的权力滥用和利益输送现象。
第五章财务舞弊案例的影响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的曝光对公司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首先,公司的市值直线下跌,股价暴跌,投资者信心受到严重动摇。
其次,公司声誉受到严重损害,客户和供应商纷纷对公司产生不信任。
此外,监管机构对该公司进行了调查,并可能采取进一步的法律行动。
第六章防范财务舞弊的建议为了避免类似的财务舞弊案例再次发生,云南绿大地公司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审计与监督机制。
(2)制定合理的业绩目标,避免过度追求短期利益。
(3)加强对高层管理层的监管,规范权力行使。
结论云南绿大地公司财务舞弊案例敲响了企业财务风险警钟。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摘要财务舞弊现象从财务信息作为公司的经济信号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种程度的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使相关的财务报告失去了风险预警作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
本文以世界通信和云南绿大地两个公司的财务舞弊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基本手法。
在总结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财务舞弊;世界通信;云南绿大地;政策建议1 绪论1.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1.1.1 课题背景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逐渐涌现,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
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财务舞弊,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而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方面扭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监督。
1.1.2 研究意义随着资本市场的运作,会计信息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各经济主体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同时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决策。
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各经济主体按照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就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监管无效。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财务舞弊者把正确的会计信息扭曲,给使用者的分析和做决策带来了阻碍。
会计报表使用者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判别能力,才能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
如果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分析并正确判别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的对策,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2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用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舞弊人员的动机,分析舞弊行为对本单位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探讨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等相关内容,用他们的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人,合理合法的进行经济运转,保护我们的家园持续发展。
财务舞弊案例的分析及其启示摘要财务舞弊现象从财务信息作为公司的经济信号以来就频繁发生,各种程度的舞弊案件层出不穷,这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财务舞弊的不断蔓延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机制,破坏了证券市场的运营秩序,使相关的财务报告失去了风险预警作用,同时也给国家的经济发展蒙上了阴影.本文以世界通信和云南绿大地两个公司的财务舞弊为研究案例,揭示了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发生的原因、财务舞弊的基本手法。
在总结两个案例带给我们的启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上市公司财务舞弊实施有效治理的政策建议.关键词:财务舞弊;世界通信;云南绿大地;政策建议1 绪论1。
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1.1。
1 课题背景随着中国资本主义市场的快速发展,多家上市公司逐渐涌现,但在证券市场信息的披露状况不容乐观。
上市公司运用各种技巧进行财务舞弊,为了自身的利益而粉饰财务数据,降低了财务信息质量,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市场形象,而且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
上市公司的财务造假,一方面扭曲了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另一方面,虚假的财务信息严重误导投资者和政府监管部门的投资决策和有效监督。
1。
1。
2 研究意义随着资本市场的运作,会计信息在一个良好的市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市场各经济主体是根据公司公开披露的会计信息来做出相应的决策,所以会计信息同时影响着各经济主体的决策。
如果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不真实时,各经济主体按照虚假的会计信息作为分析的基础,就会导致投资决策失误和监管无效.任何事物都是相对存在的,财务舞弊者把正确的会计信息扭曲,给使用者的分析和做决策带来了阻碍.会计报表使用者只有努力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判别能力,才能降低投资决策的失误.如果研究出一种可以有效分析并正确判别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正确的对策,不论对个人还是社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1。
2 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用国内外的案例进行分析,了解舞弊人员的动机,分析舞弊行为对本单位及其他方面的影响,以及研究探讨相应的措施来减少这种行为的发生等相关内容,用他们的前车之鉴来警醒后人,合理合法的进行经济运转,保护我们的家园持续发展。
云南绿大地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002200) (简称“绿大地”) 前身是云南河口绿大地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6月,公司注册资本1.5亿元,2001年3月以整体变更方式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于2007年12月2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发行价16.49元。
它以绿化工程和苗木销售为主营业务,是云南省最大的特色苗木生产企业,也是国内绿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号称园林行业上市第一股,其复权后股价曾一路飙升到81.05元。
2010年3月因涉嫌信息披露违规被立案稽查,证监会发现该公司存在涉嫌“虚增资产、虚增收入、虚增利润”等多项违法违规行为。
2010年12月,董事长何学葵持有的4325.8万股云南绿大地股票被冻结,引发投资者大量抛售,四个交易日内公司市值蒸发12.2亿元,超过80%的投资人损失惨重。
2011年4月,财务总监李鹏因信息披露违规被公安机关控制。
2013年2月7日,昆明市中级人民法院对绿大地欺诈发行股票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云南绿大地公司犯欺诈发行股票罪、伪造金融票证罪、故意销毁会计凭证罪,判处罚金1040万元;绿大地原董事长何学葵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