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14.89 MB
- 文档页数:68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核查技术规定(试行)1适用范围本规定规定了开展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现场比对的方法和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监测站对辖区内环境空气臭氧自动监测质量进行现场核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定内容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HJ 590 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HJ 193-2005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tandard Reference Photometer,SRPNIST与EPA于1981年合作开发的标准参考光度计,作为臭氧参考标准。
主要性能指标:测量范围:0-1000 nmol/mol;测量不确定度:±1 nmol/mol(0-100 nmol/mol)、±1%(100-1000 nmol/mol)。
3.2 臭氧传递标准指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量值传递(可经过一级或多级传递)后,可用来进行现场环境臭氧分析仪的比对和向现场的环境臭氧分析仪传递准确度的臭氧校准仪。
4方法原理采用经量值溯源的臭氧传递标准,对正常工作状态的国家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子站的臭氧分析仪进行现场比对,以分析仪测定值与传递标准设定值的相对误差评价子站臭氧分析仪的准确度。
5试剂和材料5.1 采样管线及接头,采样管线采用不与臭氧发生化学反应的聚四氟乙烯材料,接头包括三通、两通等常用接头。
5.2 臭氧传递标准运输箱,减少仪器运输过程中的物理震动、位移等。
6仪器和设备6.1 臭氧传递标准可根据比对实施者的实验室条件,选择下列传递标准之一用于现场比对用。
6.1.1 臭氧校准仪经过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直接校准过的臭氧校准仪。
6.1.2 多种气体校准仪经过臭氧校准仪校准过的多种气体校准仪。
与零气源连接后,能够产生稳定的接近系统上限浓度的臭氧(0.5 μmol/mol或1.0 μmol/mol),能够准确控制进入臭氧发生器的零空气的流量,至少可以对发生的初始臭氧浓度进行4级稀释。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可信度分析服务项目需求书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9年4月目录第一部分项目技术需求 (3)1.项目背景 (3)2.项目目标 (4)3.项目依据 (4)4.监测数据质控管理现状 (5)5.项目需求内容 (8)5.1.网格数据服务 (9)5.1.1.服务内容 (9)5.1.2.服务要求 (9)5.1.3.服务范围 (9)5.1.4.服务时间 (10)5.2.数据诊断模型及算法 (10)5.2.1.服务内容 (10)5.2.2.服务要求 (11)5.2.3.服务范围 (11)5.2.4.服务频次 (11)5.2.5.提交成果 (11)5.3.数据质量分析报告 (12)5.3.1.服务内容 (12)5.3.2.服务要求 (12)5.3.3.服务范围 (12)5.3.4.服务频次 (13)5.3.5.提交成果 (13)5.4.重点区域/重点时段专题分析报告 (13)5.4.1.服务内容 (13)5.4.2.服务要求 (13)5.4.3.服务范围 (14)5.4.4.服务频次 (14)5.4.5.提交成果 (14)5.5.监测子站运维监管服务 (14)5.5.1.服务内容 (14)5.5.2.服务要求 (14)5.5.3.服务范围 (15)5.5.4.服务频次 (15)5.5.5.提交成果 (15)6.项目服务要求 (15)6.1.工期要求 (15)6.2.服务人员要求 (16)6.3.质量保障要求 (17)6.4.安全保密要求 (17)6.5.项目成果要求 (17)7.项目收益 (18)1第二部分投标人的资格条件 (18)第三部分附件 (20)1.技术规格偏离表 (20)2第一部分项目技术需求1.项目背景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是全国环境监测的网络中心、技术中心、质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和培训中心,始终坚持“环境监测为环境管理服务”的原则,为生态环境部实施环境管理和环境决策提供优质高效的技术支持。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技术规定(试行)1 适用范围本规定规定了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手工比对核查仪器、现场操作、数据处理以及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本规定适用于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机构对辖区内环境监测机构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PM2.5)自动监测开展手工比对核查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规定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规定。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HJ 93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 PM2.5)采样器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HJ 618 环境空气PM10 和 PM2.5 的测定重量法HJ 655 环境空气颗粒物(PM10 和 PM2.5)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和验收技术规范HJ 656 环境空气颗粒物(PM2.5)手工监测方法(重量法)技术规范JJG 1036 电子天平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定。
3.1. 参比方法采样器 Reference method sampler用于对审核采样器进行准确性检查的手工颗粒物采样器。
3.2. 审核采样器Audit sampler经适用性检测合格,携带至现场对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进行比对的手工颗粒物采样器。
4 方法原理利用审核采样器与被核查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进行同时段采样,计算自动监测仪器与审核采样器监测结果的相对误差,评价数据质量。
15 试剂和材料5.1 滤膜聚四氟乙烯材质,φ47mm,滤膜对 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 99.7%。
5.2 滤膜盒滤膜盒应能保证滤膜承接颗粒物的部分不与滤膜盒盖接触,材料应为对采样结果无影响的惰性材料。
5.3 换膜工具包括镊子、气密性盒子等。
气密性盒子用于盛装滤膜盒与镊子等工具。
5.4 采样头清洗用品包括棉签、无水乙醇、无尘纸及硅脂等用品。
6 仪器和设备6.1 颗粒物采样器包括参比方法采样器、审核采样器等手工采样器。
运维和质控管理规章制度及行政处罚考题您的姓名: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1.5分)1. 运维公司在运维检查中主要负责以下哪种工作:() [单选题] *A.接到现场检查通知后,按时到达点位,操作现场分析仪或质控设备,配合检查公司开展的各类现场检查工作。
B.在确保城市站正常运行的前提下,为现场检查公司的质控设备或联机比对设备提供空间或电力等保障,如超出其能力之外,应协助现场检查公司联系市站相关负责人。
C.及时整改运维检查中发现的各类问题。
D.以上情况都有(正确答案)2. 运维公司连续______次考核出现__ 站点未达到,或者单次考核______以上站点未达到两率要求的,总站有权终止合同,履约保证金不予退还。
() [单选题] *A、2,8%,15%(正确答案)B、2,15%,20%C、3,4%,10%D、3,10%,20%3. 总站要求第三方现场检查单位现场检查完毕后,______天内录入现场检查问题至运维管理平台,运维单位需在______天内完成现场检查问题整改工作并提交,第三方现场检查单位针对运维单位提交的整改材料______天内完成审核。
() [单选题] *A、1,1,2B、1,1,3C、2,2,3D、3,3,3(正确答案)4. 大气室配合质管室开展针对国控网城市站的监督检查工作中,主要负责的工作中不包括以下哪种:() [单选题] *A.对运维检查问题进行分类(正确答案)B.提供运维管理系统服务,供质管室和相关检查公司使用C.根据质管室反映的运维、仪器性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运维公司整改,并根据相应的管理办法与合同约定对相关运维公司进行处罚D.组织网络检查公司开展数据审核、网络检查等工作5. 站点更换备机后,故障任务工单,需尽快执行处理,创建工单时间至故障处理节点提交时间,原则上中间这段时间不得超过______小时() [单选题] *A、2B、4C、12(正确答案)D、246. 国家环境监测网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办法(试行)规定,国家气网质量管理工作中,以下哪项描述正确:() [单选题] *A、省级站组织建立 O3 一级标准实验室,制定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操作规程、评价指标以及质量保证方法与质量控制指标。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防治空气污染,规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的有关规定,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设计和监测点位设置要求、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和自动监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以及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管理和处理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国家和地方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确定环境空气质量状况,防治空气污染所进行的常规例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
第三条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的组织和管理,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参照本规范对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进行组织和管理。
第二章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第四条设计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应能客观反映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并以本地区多年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产业和能源结构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地形和气象条件等因素为依据,充分考虑监测数据的代表性,按照监测目的确定监测网的布点。
监测网的设计,首先应考虑所设监测点位的代表性。
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监控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
第五条国家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为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活动,设置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全国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趋势,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总体水平;(二)确定全国环境空气质量背景水平以及区域空气质量状况;(三)判定全国及各地方的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四)为制定全国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第六条各地方应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按本规范规定的原则,设置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或市(地)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以下称"地方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其监测目的为:(一)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空气污染物可能出现的高浓度值;(二)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各环境质量功能区空气污染物的代表浓度,判定其环境空气质量是否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要求;(三)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重要污染源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四)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背景水平;(五)确定监测网覆盖区域内环境空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六)为制定地方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和对策提供依据。
关于加强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的工作方案客观、准确的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是评价、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依据。
针对当前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发展现状近年来,环境监测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截至2014年底,全国338个地级以上城市共建成1436个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监测项目包括颗粒物(PM10、PM2.5)、臭氧(O3)和常规气态污染物(SO2、NO2、CO)三类6项指标。
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一点多发、实时传输,实时向社会公开发布。
此外,大部分省(区、市)也建成了方空气自动监测站,形成了覆盖全国,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环境空气监测方法标准体系逐步完善,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水平持续提升,基本保证了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真实可信。
随着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的快速发展,其运行管理逐渐暴露出质量控制技术欠缺、质量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
一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体系和质控体系不健全。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标准及技术规范体系尚不完善;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臭氧自动监测的量值溯源和传递体系以及颗粒物比对监测体系;国控站点不同来源标准样品质量良莠不齐,个别站点的SO2、NO2、CO等气体标准样品的量值偏差过高。
二是环境空气自动监测仪器适用性检测体系尚不完善。
仪器适用性检测的法律地位不清;缺少配套的适用性检测管理办法,检测技术规范不完善;缺乏不同区域颗粒物自动监测仪器比对测试;颗粒物切割效率测试能力不全。
三是缺乏有效的对运维机构的监管手段。
部分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社会运维机构缺乏必要的技术装备与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尚待健全;运维人员流动快,业务水平不高,上岗资质欠缺;对社会运维机构的监管办法和处罚手段缺失。
四是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需要更新和完善。
国家网的运维机制发生了变化,原有环境监测管理办法、监测点位管理办法、监测质量管理办法等需要更新,质量管理工作依据需要完善。
《环境空气颗粒物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定》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21年11月目次前言 (ii)1适用范围 (1)2规范性引用文件 (1)3术语和定义 (1)4方法原理与系统组成 (1)5技术性能要求 (2)6安装、调试与验收 (4)7系统日常运行维护 (11)8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3)9数据有效性判断 (15)附录A(规范性附录)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性能指标 (16)附录B(资料性附录)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安装调试报告 (17)附录C(资料性附录)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试运行报告 (22)附录D(资料性附录)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验收报告 (24)附录E(资料性附录)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质控工作记录表 (27)i前言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防治生态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规范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工作,制定本技术规定。
本技术规定针对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方法原理与系统组成、技术性能要求、安装、调试与验收、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判断等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本技术规定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E为资料性附录。
本技术规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编制。
本技术规定主要起草单位及人员: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刀谞、张显、孙家奇、侯书杰、孟晓艳、唐桂刚江苏省南京环境监测中心:董晶晶、李洁、陆晓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杨丽莉河南省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王玲玲、黄腾跃、王楠、王思维、马双良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段玉森、霍俊涛、林燕芬、李跃武、梁国平本技术规定自下发之日起执行,如有相关标准发布则以标准要求为准。
本技术规定由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解释。
ii环境空气颗粒物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技术规定1适用范围本技术规定针对环境空气细颗粒物无机元素连续自动监测系统的方法原理与系统组成、技术性能要求、安装、调试与验收、系统日常运行维护、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数据有效性判断等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
空气质量监测标准空气质量监测是指对大气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气象要素等进行实时监测、数据采集和分析,以评价大气环境质量,并为环境保护、预警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是对监测过程和结果的规范,其制定和实施对于保障公众健康、环境保护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监测项目。
空气质量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环境空气中的污染物浓度、气象要素等。
常见的污染物包括颗粒物(PM10、PM2.5)、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臭氧(O3)、氮氧化物(NOx)、挥发性有机物(VOCs)等。
气象要素包括风速、风向、气温、湿度、气压等。
监测项目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确定,以全面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二、监测方法。
空气质量监测方法应采用国家标准规定的监测方法和设备,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监测站点的设置应符合相关规定,站点布局应合理,能够全面反映城市、工业区、交通干线等不同区域的空气质量。
监测设备应定期维护、校准,确保监测数据的可靠性。
三、监测标准。
空气质量监测标准是对监测结果进行评价的依据,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指数(AQI)、污染物浓度限值等。
AQI是对多种污染物浓度综合评价的指数,能够直观反映空气质量状况。
污染物浓度限值是对各种污染物在空气中的允许浓度限制,根据国家标准确定。
监测结果应与相关标准进行比对,及时发布监测报告,向公众公开监测数据和评价结果。
四、监测管理。
空气质量监测工作应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明确监测责任部门和人员,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监测数据应及时传输、共享和发布,为环境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应建立监测数据长期保存和追溯机制,确保监测数据的可追溯性和可信度。
五、监测应用。
空气质量监测结果应广泛应用于环境管理、公共健康保护、应急预警等方面。
监测数据可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治工作。
同时,监测数据也可为公众提供空气质量信息,引导公众采取健康防护措施。
监测数据还可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警和决策提供支持。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摘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对于保障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和臭氧等指标的监测方法和意义。
PM2.5和PM10是反映空气中颗粒物浓度的重要指标,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则是衡量污染程度的关键参数,臭氧的监测则涉及到空气质量的背景环境。
文章强调了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基本检测项目在环境保护和健康监测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未来的发展趋势需要更加精密的监测技术和更加全面的数据分析,以更好地监测和改善空气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关键词】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PM2.5、PM10、二氧化硫、一氧化碳、臭氧、监测、重要性、发展趋势1. 引言1.1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概述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是指通过监测空气中的各种污染物浓度,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的一项重要工作。
这些污染物包括颗粒物(如PM2.5和PM10)、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等。
通过对这些污染物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空气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保障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改善空气质量、预防和治理大气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它不仅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指导制定相应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也可以为公众提供及时准确的空气质量信息,引导人们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
在持续推进环境保护和治理的背景下,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
未来,我们应加强监测技术和设备的更新换代,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空气质量标准的更加严格执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2. 正文2.1 PM2.5监测PM2.5是指大气中颗粒物的一种,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
它是造成雾霾和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
PM2.5监测是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基本检测项目之一,其监测可以有效评估空气质量,保护人民健康。
臭氧标准溯源、传递及比对一、单项选择题1.发布《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的目的是保证臭氧标准的溯源性和监测数据的、。
()A. 准确性,可比性B. 准确性,精密性C. 精密性,可比性D. 准确性,代表性答案:A2. 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区域质控中心对次一级臭氧传递标准进行二级校准,区域质控中心SRP二级校准有效期为年,其他二级传递标准的二级校准有效期为年。
()A.1,半B.1,1C.2,1D. 2,2答案:A1.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日常标准传递和量值溯源工作不包括以下项。
()A. 臭氧标准传递B. 钢瓶气标准传递C. 仪器多点校准D. 标准流量计检定答案:C4. 目前进行臭氧量值湧源时,国际或国家最高级别的臭氧标准设备是。
()A,臭氧校准仪 B. 动态气体校准仪C. 臭氧分析D. 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SRP答案:D5. 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全国环保系统的SRP按《环境空气臭氧标准参考光度计间接比对作业指导书(试行)》进行比对,比对合格后,有效期为年。
()A.半B. 1C.2D. 46. 根据《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臭氧标准传递工作实施方案》,区域质控中心为级标准传递机构。
()A. 四B.三C.二D.一答案:C7. 根据《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发生型臭氧传递标淮与零气发生器接通后,可通过调节其汞灯功率在量程范围内准确产生固定浓度的臭氧样品气体臭氧发生浓度误差≤土%或nmol/mol。
()A. 2,2B. 1,2C. 2,1D.1,1答案:A8. 根据《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涤除罐用于装填各类涤除用的填料,需采用等惰性材料制造,两端需加装以过滤涤除填料或空气中的颗粒物。
()A.聚四氟乙烯,石英棉B. 不锈钢,PE棉C. 聚四氟乙烯,PE棉D.不锈钢,石英棉答案:C9,根据《环境空气臭氧传递标准间逐级校准作业指导书》,臭氧校准实验室应满足以下环境要求:温度: ,相对湿度:≤ 。
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运维人员上岗证考试问答题-带答案分选器分离出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然后通过β射线探测器,测量颗粒物对β射线的衰减量,从而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2.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是指什么?答案: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指的是一个密度为1g/cm³的球体,在静止空气中作低雷诺数运动时,达到与实际颗粒物相同的最终沉降速度时的直径。
3.对于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进行验收申请前的准备工作有哪些?答案:1)提供环境保护部环境监测仪器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产品适用性检测合格报告;2)提供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的安装调试报告、试运行报告;3)提供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联网证明;4)提供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计划文档;5)提供至少连续稳定运行60天的日报表和月报表,数据应符合GB3095-2012中关于污染物浓度数据有效性的最低要求;6)建立完整的PM10和PM2.5连续监测系统的技术档案。
4.已知颗粒物工况流量为16.85 L/min,环境温度为30℃,环境大气压力为102.413 kPa,求颗粒物的标况流量?答案:QSN = 16.85 × 101.325 / (273 + 30) × 102.413 =15.34 L/min。
5.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TEOM微量振荡天平法利用一个振荡空心锥形管作为质量传感器,在其振荡端安装可更换的TEOM滤膜,通过振荡频率变化测量滤膜的质量变化,从而计算出沉积在滤膜上颗粒物的质量。
再根据流量、环境温度和气压计算出该时段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6.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案:β射线法测定颗粒物浓度利用β射线探测器测量颗粒物对β射线的衰减量,从而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采样期间恒定流量的环境空气样品经过(PM10、PM2.5)分选器分离出不同粒径的颗粒物,然后通过β射线探测器,测量颗粒物对β射线的衰减量,从而计算出颗粒物的质量浓度。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关于印发《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
•【公布日期】2020.05.09
•【文号】监测函〔2020〕8号
•【施行日期】2020.05.09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监测
正文
关于印发《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的
通知
监测函〔2020〕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态环境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态环境局:为贯彻落实《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规范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进一步提高监测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比性,我部组织对《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试行)》(环办函〔2014〕1132号)进行了修订,现将修订后的《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印发。
联系人:生态环境监测司张瀚心
电话:(010)66556821
传真:(010)66556808
联系人: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王超、袁懋
电话:(010)84943198、(010)84943040
传真:(010)84943190
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
2020年5月9日附件:环境空气颗粒物来源解析监测技术方法指南。
ZR-3920B(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期间核查方案(试行)
ZR-3920B(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期间核查
1.目的
ZR-3920B(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运行情况进行检查,保证仪器正常使用,确保检验数据准确可靠。
2.范围
适用ZR-3920B(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在校准或维修之后的运行检查。
3.依据
3.1ZR-3920B(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使用说明书
4.条件
4.1环境温度:—30℃~50℃
4.2大气压力:(60~110)kpa
4.3非防爆场合
4.2 电源要求
4.2.1 工作电源:AC220V±10%、50Hz
4.3 仪器
4.3.1便携式气体、粉尘、烟尘采样仪综合校准装置
5. ZR-3920B(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需检查的各性能及指标
5 .1颗粒物采样流量、颗粒物采样时间、带载能力、大气采样流量、大气采样时间、环境大气压、恒温范围(参照说明书)。
6 相关记录
6.1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表
XMZXD-JL-135 仪器设备期间核查记录
仪器设备名称
(恒温型)环境空气颗粒物综合采样器
制造商名称
青岛众瑞智能仪器有限公司
仪器型号
ZR-3920B
产地
青岛市
仪器编号
ZXD-YQ-048
期间核查时间
年月日
核查标准及方法
核查标准物质及浓度
核
查
记
录
数据处理
分析人员:
年月日
核查结论
合格
科室负责人:
年月日
备注。
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办法(站长会版)(总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办法(修订)(站长会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1年3月目录一、适用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核查内容与方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污染源监测质控检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质控样考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污染源监测现场操作检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同步比对监测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报告..................................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1 国控重点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结果汇总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2 污染源监测质控检查评分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3 废气国控重点源现场监测检查评分细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表4 废水国控重点污染源现场监测检查评分细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一污染源监测质量核查报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二抽测企业的监测报告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