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
- 格式:ppt
- 大小:971.50 KB
- 文档页数:29
沉没成本调查报告沉没成本调查报告概述:沉没成本是指企业或个人已经投入的资源,无论是时间、金钱还是其他资源,一旦投入后无法收回的成本。
这是一个经济学概念,用于解释为什么人们常常坚持不合理的决策,只因为他们已经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本次调查旨在探讨沉没成本对个人和企业决策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沉没成本的策略。
一、沉没成本对个人决策的影响1.1 心理因素沉没成本常常导致人们产生“损失厌恶”的心理,即对已经投入的资源产生情感依恋,不愿意放弃。
例如,一个人在购买一件衣服后发现并不适合自己,但由于已经花费了大量金钱购买,他会选择继续穿着,而不是承认自己的错误。
1.2 社会因素社会压力和面子问题也会增加沉没成本对个人决策的影响。
人们常常担心放弃已经投入的资源会被他人视为失败或无能。
因此,即使明知一个决策是错误的,他们也会继续坚持,以免受到他人的批评或嘲笑。
二、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2.1 投资决策在企业中,沉没成本对投资决策的影响尤为显著。
当企业已经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于一个项目时,即使该项目出现问题,企业也可能继续投入以期望能够收回之前的投入。
这种情况在研发领域尤为常见,企业往往不愿意放弃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研发项目,即使该项目并不具备商业价值。
2.2 市场营销决策沉没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市场营销决策。
例如,企业可能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的广告费用而继续推广一个不受欢迎的产品,而不愿意承认失败并停止推广。
这种情况下,企业往往会浪费更多的资源,以期望能够弥补之前的投入。
三、应对沉没成本的策略3.1 冷静思考在面对沉没成本时,个人和企业应该保持冷静,理性分析当前决策的风险和收益。
仅仅因为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而坚持错误的决策,只会导致更大的损失。
3.2 制定退出策略在投资或项目决策之初,个人和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退出策略。
当决策出现问题时,可以及时放弃,并避免继续投入更多的资源。
这需要在决策制定阶段充分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管理会计知识点:与决策相关的成本概念及其分类1.差别成本差别成本也叫差量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差别成本是指可供选择的决策备选方案之间预期成本的差额;狭义的差别成本是指由于产量增加或者资源利用率的不同而形成的成本差别。
2.边际成本从数学的角度来看,边际成本(marginalcost,mc)是指当产量发生无穷小的变化时成本的变化量,它可以用成本函数的一阶导数来表示;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边际成本是指产量变化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成本的变动。
在一定范围内,产量增加或者减少一个单位的差别成本就是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这时边际成本、差别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一致的。
3.机会成本在进行经营决策时,决策者只会从备选的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方案,而其他方案都会被放弃,被放弃的次优方案的可计量价值就是决策的机会成本(opportunitycost)。
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资源被用于某一方面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
也就是说,资源在某一方面的利用是以放弃了它在别的方面的利用为代价的。
在决策中,企业选择了一个最满意的方案而放弃了次满意方案可能带来的收益。
这部分收益应该由被选择的方案来补偿,如果得不偿失,说明被选择方案并不是最优的。
所以,在决策中要考虑决策的机会成本,才能全面地评价备选方案的经济效益,才能正确地判断被选中方案是否是真正最优的。
4.倾覆成本沉没成本(sunkcost)是指已经发生的,不管现在做什么决策都不会发生改变的成本。
沉没成本是由之前的活动产生且无法恢复的,它是与决策无关的成本。
5.重置成本重置成本(replacementcost)是指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购买与目前拥有的、相同的或类似的资产所需要支付的成本。
随着市场的变化,资产的重置成本和历史成本并不是相同的。
决策者在决策时必须考虑重置成本,立足现在,面向未来。
6.一次性收取成本企业由于实施决策被选方案在未来需要支付的现金数量为付现成本(out-ofpocketcost),即决策带来的企业未来现金的流出。
财务会计中沉没成本是否决策相关?作者:汤吉军来源:《财会学习》2010年第06期作者简介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教授,经济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
前沿从现代财务会计决策和规范理论角度看沉没成本已经支付了,无法再收回或补偿,将其归属于决策不相关成本,因而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
然而,一旦引入入信息不完全或有限理性,我们会发现财务会计中沉没成本相关性的经济逻辑,从而表明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本身就是在信息不完全或有限理性条件约束下的一种理性行为,并不是一种非理性行为。
所以,一方面需要承认新古典财务会计局限性——完全信息或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假设,认识到沉没成本相关性存在的客观性,另一方面需要采取恰当的非正式和正式制度克服沉没成本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追踪投资成本支出过程加强沉没成本和风险管理,从而使会计制度提供准确的决策信息。
一、问题的提出会计的前身是簿记,500年前簿记曾经是数学的一个分支。
随着簿记发展为会计,引进了若干经济学的概念与理论,经济学就逐渐成为会计学的基础。
不联系经济学来考察会计的最重要的一个概念——资产,显然是捕捉不到资产的来源及其本质的(葛家澍,2005)。
由此可见,经济学的发展演变也会冲击会计学的发展。
因此说,受新古典经济学的影响,财务会计中同样假设“完全理性的经济人”,决策者进行决策时仅仅根据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与行动相关的沉没成本是固定不变的,因而不应该进入有关连续还是中断行动的决策中。
此时,以前投资的货币、努力和时间等沉没成本已经支付了,不能得到补偿,因其不构成机会成本,所以不应该影响当前或未来决策,体现沉没成本决策无关性。
因此说,在信息完全(零交易成本)条件下,企业必然追求利润最大化,不会考虑过去发生的沉没成本的影响。
如果以前的这些投资激励人们继续执行当前的决策,则被称为沉没成本错误。
因沉没成本错误被视为一种非理性行为而被排除在新古典完全理性研究范围之外了。
別让沈没成本误导决策 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在经济领域,社会沉没成本是经济决策中经常被忽视或者低估的一个因素。
所谓社会沉没成本,它是指当一个决策研究进程之初所投入的各种产出,随着决策的增长而逐渐难以撤消的成本。
简单来说,社会沉没成本是指在做出决策前已经投入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决策以后无论如何都无法取回。
社会沉没成本在经济决策中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在企业决策中起到重要作用,也在个人和政府决策中产生影响。
对于企业来说,社会沉没成本能够对投资项目的决策产生影响。
例如,企业在开发某个产品时,可能会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但由于市场反应不佳或者技术难题无法解决,项目最终失败。
这时,企业往往会面临一个抉择,是继续投入资源来维持项目还是及时终止并寻找其他机会。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企业高估了已经投入项目的资源和成本,就有可能继续进行没有回报的项目,从而造成进一步的损失。
对于个人来说,社会沉没成本也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购买商品为例,如果个人已经购买了某件商品,尽管发现它并不如预期那样满足需求,但个人可能会因为已经投入了金钱而选择继续使用,而不是换一件更适合的商品。
这种情况下,个人会忽略替代商品的潜在价值,并且坚持使用不满足需求的商品,从而产生了社会沉没成本。
在政府层面,社会沉没成本也对经济决策产生着重要影响。
政府经常面临资源配置的问题,例如决定是否继续投资某个基础设施项目。
如果项目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和时间,政府可能会选择继续投资,即使最终结果可能并不理想。
这种情况下,社会沉没成本就成为了决策的重要驱动因素,影响政府对项目继续投资与否的决策。
社会沉没成本对经济决策的影响可以说是普遍存在的,并且会在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但我们也不能盲目地受其束缚,应当在决策中理性而客观地评估社会沉没成本。
评估的关键在于确定何时继续投资、何时放弃,以最大化决策的效益。
同时,社会沉没成本的存在也提醒我们,在做出经济决策时要充分考虑到长期利益。
短期的投入往往是为了实现长期的效益,而社会沉没成本往往是长期投入的结果。
案例1: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动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在分析评价和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如过去成本、账面成本等。
从决策的相关性看,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若决策时计入沉没成本,将使项目成本高估,从而得到错误的结论。
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别让沉没成本误导决策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文两位作者积多年的投资实务经验和研究,在该文中详细介绍了决策成本的概念,澄清了沉没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区别,并提出了如何利用沉没成本建立企业竞争优势和减少沉没成本的办法。
该文对于中国的行政总裁、财务经理和投资经理尤具启发意义,相信各位读完本文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了解沉没成本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为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邵希娟按照现代财务理论的规范性分析,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人们的决策;但根据我们的实际观察以及行为公司理财的实证研究得出:在现实生活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人们的决策!这就是所谓的“沉没成本效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在什么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显著?本文利用2002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卡尼曼(Kahneman)教授等行为决策学家的理论就这些方面进行分析,并为企业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
一、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决策沉没成本是指决策时已经发生的成本,它涉及到的现金流是已经流出或将肯定流出的现金流,并不因决策后所选取的方案不同而变化。
即:对于决策,沉没成本不是增量现金流。
例1:某公司正在考虑是否投资建一个厂房用于生产一种新的产品,由于公司内部决策层在这件事情上意见不一致,部分人赞成,而另一部分人反对,为此公司聘请某咨询公司为其做可行性分析,以作为该项目决策的主要参考。
双方协定咨询费10万元,咨询开始时付4万元,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通过公司验收后10天内付余下的6万元。
如果该咨询公司的报告客观科学,一旦通过验收,无论最终是投资这个项目还是放弃这个投资,这10万元都要支付,因此这10万元对于该项目决策来说就是沉没成本,因为它不是增量现金流,在接下来的决策中一定要忽略它。
尽管6万元还没有付,但按双方协定是一定要付的;尽管这10万元是为该项目投资决策服务所发生的。
现代财务管理理论明确指出:只有增量现金流是与投资决策相关的[1]。
因此沉没成本不应该影响接受还是拒绝一个项目的决策,它们应该被忽略,所有的财务管理教材在介绍长期投资决策理论时都强调这一点。
二、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决策国外的研究者做了大量实证研究发现:现实中沉没成本往往严重影响决策(沉没成本效应)。
奚恺元教授对美国和中国的EMBA学员做了类似例2的测试,结果是:那些被试的企业老总们绝大多数的回答是“坚持继续投资”[2]。
例2:你是一家医药公司的总裁,正在进行一个止痛药的开发项目,项目启动了很久,已经投入了500万,再投资50万产品就可以正式上市了。
企业成本理论及其在决策中的应用企业成本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不可避免的重要因素,对企业的运营和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明确企业成本理论以及有效应用成本理论是企业经营决策的核心,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
一、企业成本的定义与分类企业成本包括可变成本和固定成本,可变成本随着生产或销售规模的扩大而变化,固定成本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
企业还可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直接成本直接与产品的生产相关,间接成本则与产品的生产无关。
二、企业成本理论1. 生产要素成本理论生产要素成本理论是分析企业成本的基础。
它将企业成本分为劳动成本、资本成本、土地成本和自然资源成本。
这些成本的变动与企业使用的生产要素数量和价格有关。
2. 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理论指出,当企业选择某种生产决策时,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机会。
因此,机会成本是企业进行决策时必须要考虑的成本。
3. 沉没成本理论沉没成本指已经支付或承担的不可收回的成本,不应纳入决策考虑范围。
企业决策时应该以未来的成本和效益为依据,而不是过去的沉没成本。
三、企业成本在决策中的应用1. 产品定价决策企业在制定产品价格时需要考虑成本因素,以确保产品能够覆盖成本和获得合理利润。
通过对不同成本项的分析,企业可以确定产品的最低价格,并结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进行定价策略的制定。
2. 生产扩张决策企业在生产扩张决策时,需要评估新增生产规模对成本的影响。
通过分析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企业可以判断是否值得扩张生产规模,并根据成本结构的变化作出相应决策。
3. 外购与自制决策在外购与自制决策中,企业需要比较外购产品的价格与自制产品的成本。
企业应该选择自制产品成本低于外购产品价格的方案,以降低成本并提高竞争力。
4. 投资决策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需要考虑投资项目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并将各项成本分析纳入考虑。
通过评估项目的投入产出比率和内部收益率,企业可以判断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和潜在收益。
综上所述,企业成本理论在企业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标题:沉没成本对决策有什么影响?在经济的浩瀚宇宙中,沉没成本就像是一艘巨轮的舵手,它掌控着经济航行的方向和速度。
这艘巨轮,既能够穿越经济风暴,也能够驶向繁荣的彼岸。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沉没成本的奥秘,看看它是如何影响经济的。
沉没成本,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经济舞台上的一个魔法师,它能够瞬间改变市场的氛围,让经济陷入狂欢或陷入沉寂。
如果说经济是一艘巨轮,那么沉没成本就是掌舵的手,它决定了巨轮的航向和速度。
首先,让我们用比喻来形容沉没成本的作用。
沉没成本就像是经济森林中的一把火把,它可以点燃经济的火焰,也可以熄灭经济的火焰。
当沉没成本发生时,就像是森林中的风暴,能够瞬间改变树木(即企业和消费者)的生长方向。
再比如,沉没成本可以比作是经济河流的闸门,它可以控制河流的流量,也可以改变河流的方向。
当沉没成本发生变化时,就像是河流中搭建的桥梁,让政府能够从企业那里获取收入,为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
沉没成本的变化,也像是河流中的闸门,政府通过调整沉没成本政策,控制着经济河流的流向,以达到调节经济的目的。
现在,让我们运用夸张修辞和强调手法,来强调沉没成本的重要性。
沉没成本,它不仅是数字的游戏,它是经济的神经中枢,每一次跳动都牵动着亿万人的心。
它的影响力如同雷霆万钧,能够在瞬间让市场的情绪从天堂跌落到地狱,或者从绝望中看到希望。
那么,沉没成本究竟是什么呢?让我们进行观点分析和思考。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过去的决策中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成本。
它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具有以下特点:1. 不可回收: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的、不可回收的成本,即无论企业如何决策,这部分成本都无法收回。
2. 影响决策:沉没成本会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企业考虑决策的潜在收益和成本,以及放弃其他决策的潜在收益。
3. 决策影响:沉没成本影响企业的决策,使企业考虑决策的潜在收益和成本,以及放弃其他决策的潜在收益。
然而,沉没成本并非没有风险。
过度依赖沉没成本可能会导致企业忽视其他潜在收益和成本,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
成本管理经典案例(doc 9页)案例1: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
这种痛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丝毫不构成该项目应该上马的理由,因为不管该项目已经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对于上下马的决策而言,其实都是无法挽回的沉没成本。
究竟什么是沉没成本呢?沉没成本是指业已发生或承诺、无法回收的成本支出,如因失误造成的不可收回的投资。
沉没成本是一种历史成本,对现有决策而言是不可控成本,不会影响当前行为或未来决策。
从这个意义上说,在投资决策时应排除沉没成本的干扰。
衡量投资项目成本,只能包含因进行或选择该行动方案而发生的相关成本。
相关成本指与特定决策、行动有关的,在分析评价时必须加以考虑的成本,包括差额成本、未来成本、重置成本、机会成本等。
非相关成本则指在决策之前就已发生或不管采取什么方案都要发生的成本,它与特定决策无关,因而在分析评价和最优决策过程中不应纳入决策成本的范畴,据。
这些都应引起决策者的注意。
案例:沉没成本与企业决策1. 使用范围:第四章生产者行为理论2. 要考核的知识点:影响企业决策的成本因素有哪些?;沉没成本与其他成本关系;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3.思考题:(1)什么是沉没成本?它与其他成本的关系如何?在决策中如何正确看待沉没成本?(2)在本案例的两个事件中沉没成本是如何表现的?它会如何影响人们的决策的?(3)请你分析或预测本案例两个事件中企业决策的后果如何?你倾向于哪种决策?(4)将来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的决策者,你将如何避免沉没成本的发生?(5)你还能举出你的身边发生的或看到了解到的沉没成本影响人们决策的例子吗?沉没成本是决策非相关成本,但与其相伴随的机会成本却是决策相关成本,需要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现实经济中,骑虎难下的投资项目比比皆是,到底是继续投资还是决然退出,总是令投资决策者左右为难。
本案例中给出两个实际例子来说明沉没成本对企业决策的影响。
相信大家在分析完本案例后,能在投资决策时拨开各类似是而非的成本因素的困扰,从而做出明智的投资决定。
事件一: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在2000年8月决定今后民用飞机不再发展干线飞机,而转向发展支线飞机。
这一决策立时引起广泛争议和反弹。
该公司与美国麦道公司于1992年签订合同合作生产MD90干线飞机。
1997年项目全面展开,1999年双方合作制造的首架飞机成功试飞,2000年第二架飞机再次成功试飞,并且两架飞机很快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颁发的单机适航证。
这显示中国在干线飞机制造和总装技术方面已达到90年代的国际水平,并具备了小批量生产能力。
就在此时,MD90项目下马了。
在各种支持或反对的声浪中,讨论的角度不外乎两大方面:一是基于中国航空工业的战略发展,二是基于项目的经济因素考虑。
本文不想就前一角度展开讨论,在这方面航空专家最有发言权。
单从经济角度看,干线项目上马、下马之争可以说为“沉没成本”提供了最好的案例。
许多人反对干线飞机项目下马的一个重要理由就是,该项目已经投入数十亿元巨资,上万人倾力奉献,耗时六载,在终尝胜果之际下马造成的损失实在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