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册全册导学案

教科版八年级思品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单元 自然的声音 第一课 人类的朋友

第一课时 生活的必需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 )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生物多样性是自然界重要特征

自然资源包括( )和( )

三、分块引学

1、为什么说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是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同时老师展现部分的资料为辅,)

2、自然资源的含义及分类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完成,并由小组长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引导)

3、认识生物多样性

(学生举例子,自由发言)

4、自然环境由哪些物质构成?包括哪些因素?它对人的生存有什么重要意

义?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完成,并由小组长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引导)

5、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间的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发言)

6、人类与自然环境中食物链的关系

(举例子说明,由学生发言)

四、课题作业:

1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活的基本需要,满足这些需要的食物、水、衣服、住房、

车、船等,都是直接或间接的来自于 ( )

A、自然资源

B、可再生资源

C、不可再生资源

D、生物资源

2.在自然环境中,各种生物和他们周围的阳光、空气、水、土壤及气候等一起,组成了各种的生态系统,在其中,各种生物之间 ( )A、互相孤立 B、互相矛盾 C、互相竞争、互相蚕食 D、互相作用、互相依存

第二课时:生存的空间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和物质条件

人类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自然环境包括() ( ) ( )

三、分块引学

1、怎样对待自然资源?

(学生自由组合小组完成,并由小组长代表发言,老师总结、引导)

2、人类与大自然是怎样的关系?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3、人类如何善待大自然?

(是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同时老师展现部分的资料为辅,)

四、课题作业:

第二课 哭泣的自然 第一课时:资源在枯竭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地球的( )是有限的,只会越用越少,

总有一天,人类将面临灾难性的资源危机

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

土地荒漠化的原因、产生的危害、

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产生的后果、

能源匮乏的原因、产生的后果

三、分块引学

1、为什么自然在哭泣?(自然资源日趋枯竭的表现)

(是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同时老师展现部分的资料为辅,)

2、生物物种减少的原因、产生的危害、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3、土地荒漠化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4、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产生的后果?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5、能源匮乏的原因、产生的后果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6、造成我国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学生归纳,总结,小组长代表回答)

四、课题作业:

1“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古生物学家大卫拉普在《灭绝:是基因不好还是运气太差?》中写到:“地球上生存着数百万种不同的动植物物种,数量可能在4000万种左右。过去某个时候的数量可能在50亿到100亿种之间。也就是说,只有大约千分之一的物种仍然存活在这个世界上——显然,这是一个极为糟糕的幸存记录;99.9%的物种走向了灭绝之路。”这种结果的延续()

①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损失②必将恶化人类的生存环境③将限制人类生存发展的机会④会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4、导致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主要有哪些?土地荒漠化带来什么后果(危害)?如何解决土地荒漠化?

5、水资源短缺的解决办法。

第二课时:环境被破坏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在现代社会,人类比古代耗费着更多的资

源,同时也制造着更多不利于生命的东西,

严重的污染了( )、( )、( ),

破坏了自然资源

水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

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

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

三、分块引学

1、环境问题及其表现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2、土壤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3、大气污染的原因及危害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

四、课题作业:

1、土壤污染危害严重,主要表现在()

①严重损害农作物生长②损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健康③直接造成水资源短缺④导致大量的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河北省环保局取缔了65家小造纸厂,每年减少5170.4万吨废水和29.22万吨化学耗氧物质排入汉江。汉江干流水质60﹪以上江段符合国家地表水二级标准。但是,氮、磷和有机物污染等沿江居民生活污染问题仍然十分突出,这段材料说明:()

①为了保护环境必须停止生产②保护环境只能依靠法律③严格执行环保法律法规才能有效保护环境④保护环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广西柳江县穿山镇竹山村的竹山水库正遭受“开发”者的侵害:水库周围近百亩水源林被砍尽烧光,防护植被正被翻垦,水土流失严重,承包水库的养鱼户将大量蔗渣倒入水库中做鱼料,致使水质恶化,灌溉区农民赖以生存的“命脉”岌岌可危。这说明()

①竹山村的资源丰富,人们可以随意开采②竹山村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③只有停止一切生产,才能保护竹山村的环境④人们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利用,致使环境破坏严重。

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4、大自然是我们人类的母亲,伟大而神圣,它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因此,不管怎样,人类的大自然母亲是不会哭泣的。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第三课 做大自然的朋友

第一课时:人类的责任

一、引入:故事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保护大自然、保护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在保护人类

自己

人类的唯一的选择是:( )

控制人口增长,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可持续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分块引学

1、人类该如何面对大自然的哭泣?(人类为什么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控

制人口增长?)(是以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发言为主,同时老师展现部分的资料

为辅,积极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并结合本课内容来理解)

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3、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原因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结合课本由学生自主来回答,老师只是加以引导)

4、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形势,我国采取的措施

(个别提问,加深课堂教学效果)

四、课题作业:

1、下列措施有利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有()

A.重视资源的回收和利用

B.禁止开发资源

C.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D.垃圾分类处理

2、可持续发展就是()

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C.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为中心的发展观

D.能满足当代需要又不损及未来时代满足其需要的发展

3.“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二者不能兼顾②对大自然只是一味索取,必然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③要在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④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材料:我已经46亿岁了,我在反思,或许我真的老了。或许我真的病了。我知道人类总在抱怨,抱怨我周身的温度升高,抱怨我身上的营养难以养活所有的人口,抱怨各地的干旱、内涝,抱怨空气越来越污浊。。。。。。

看看被各种污染物弄脏的海水,那是我的血液;看看干旱焦灼的土地,那是我的皮肤;看看被砍伐的树木,那是我的头发。。。。。。救救我吧!只有你们可以拯救我,如果你们还想把我当成安身的家园,救了我,就等于拯救了你们自己。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的’我”指的是谁?材料反映了哪些问题?

(2)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有效的缓解这些问题

第二课时:少年的责任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我们青少年应以一点一滴的实际行动保护大自然,保护环境Array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保护母亲河

三、分块引学

1、中学生保护环境的责任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提问回答,老师引导)

2、中学生如何以实际行动保护环境,保护自然?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3、植树造林对环境保护的作用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四、课题作业:

1、以“绿色课程、绿色管理、绿色生活、绿色校园”为基本目标的创建“绿色学校”活动,目前正在我国广泛展开,创建绿色学校能够()

①有助于师生认识环境问题的重要性②营造优美校园环境,有助于师生身体

健康③能有效节能节水节电提高资源利用率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们青少年为保护环境能够做到的是()

A、落实环保行动,从小事做起

B、参与制定环保立法

C、追究破坏环境者的刑事责任呢

D、严厉处罚破坏环境的行为

3、有人对“是否将垃圾投入垃圾箱”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调查对象为100人)

⑵经调查后,如果你认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有待增强,请你提出两条具体的措施。

⑶你认为此类调查有何意义?

⑷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你认为我们青少年可以做些什么?

第二单元公共利益

第四课共同的需要

第一课时:身边的公共利益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各种公共场所与基础设施,为人们的正常生活与交往提供了

基本的()

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及作用

公共场所、公共设施的含义:

三、分块引学

1、我们身边的公共利益及作用?

(学生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2、公共场所的含义:

(在学生举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自己归纳)

3、公共设施的含义?

(在学生举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总结,自己归纳)

4、党和国家十分重视教育的原因是什么?(发展教育事业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小组讨论,然后发言)

四、作业:

1、谈谈对免费的认识?(我们正在迎来一个新的公共文化、公共服务的“免费时代”,然而“免费”也给我们带来了令人担扰的问题,许多公共设施遭到破坏。)

2、公共设施遭到破坏,寿命短的原因,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该如何做?

3、正确认识破坏公共设施的行为

4、在美国的很多景区和酒店都设有中文标志:“请勿随地吐痰”“请排队”“请保持安静”……。

第二课时:关涉全人类的公共利益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 ) ( ) ( ) ( )等体现了全人类的()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

《京都议定书》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三、分块引学

1、全人类的公共利益及其作用(重要性)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和总结,老师引导)

2、石油危机对于国际安全的影响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和总结)

3、什么是《京都议定书》?世界各国为什么加入?有什么意义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和总结)

4、怎样才能有效解决太空垃圾问题?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和总结)

5、《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意义?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自己解决问题和总结)

四、作业:

5、如何理解“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对社会发展、我们的生活以至我们个人成长的作用?)

第五课公私之间

第一课时:互相依赖,互相包含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是互相依赖,互相包含的关系

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

三、分块引学

1、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由个人的利益组成?(公共利益是如何产生的?)(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2、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

(可以举例子说明,加深理解)

3、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互依赖、相互包含的表现:

(学生举例子后,有部分同学说明,最后总结)

4、怎样理解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5、辨析: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我们应该彻底放弃个人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公共利益。

四、课堂作业:

1、“一滴水的生命是短暂的,但把它放到大海里,它就获得新的生命”。谈谈对此的理解。

这则材料告诉我们:

3、有关“工厂林立,但水、空气被污”的材料分析

反映的问题是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应如何保护公共利益?

3、“5〃12”汶川大地震中,德阳东汽中学教师谭千秋的事迹

无数市民自发为他送行说明了什么?

4、有关“外资企业中高薪待遇与国家尊严、人格尊严的选择”的材料分析题

⑴作为外资人员,他们遇到什么考验?

遇到了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公共利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应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考验。

⑵作为外资人员,他们将做出怎样的选择?为什么?

⑶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二课时:矛盾和冲突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教学学案

一、引入:直接引入

二、知识结构

1、怎样维护公共利益?

2、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政府的职责。(政府是怎样维护公共利益的?)

3、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或影响。

4、公民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责任(公民如何维护公共利益?)

5、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内容

7、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处与代价:

8、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9、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三、分块引学

1、如何理解“态度改变,我们的习惯也会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我们的人生也将跟着改变”?

2、丛飞,深圳一名普通的歌手,却资助了178名儿童,2006年因病逝世,他生前热忠于公益事业,个人捐助300万元,死后被评为“2005年感动中国十

大人物”之一。

(1)他的行为体现一种什么意识?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这种意识,会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2)从他资助178名儿童到他病重时受到社会的捐助,体现了什么道理?

(3)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向他学习?

12、辨析:责任是大人们的事,与我们中学生无关。

3、2005年江苏省老师殷雪梅为救六七名学生,被汽车撞倒,失去生命,追悼会上十多万市民自发为她送别。

(1)十多万市民自发为她送行说明了什么?

(2)我们应向她学习什么?

第六课公共利益的维护

第一课时:社会组织的公共责任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政府的职责:()()()( ) ( )

非政府的职责

三、分块引学

1、怎样维护公共利益?

(理解基础上,学生自由发言)

2、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政府的职责。(政府是怎样维护公共利益的?)(举例子,自由发言)

3、非政府组织的含义;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非政府组织的作用或影响。(学生代表发言即可)

第二课时:每个人的责任

一、引入:材料引入

二、知识结构图

作为社会的一员,每个人都有维护公共利益的责任

中学生应主动承担起()的责任

中学生如何承担责任

三、分块引学

1、公民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的责任(公民如何维护公共利益?)(重点,教师引导,学生的理解,自主解答)

2、社会公德的含义及内容

(学生自主发言,自主理解、归纳,小组长代表回答,老师引导)

3、维护公共利益的好处与代价:

(举例子,自由发言)

四、课堂作业:

1、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2、在公共生活中,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4.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5.人民和公民区别(P6) 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 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 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7.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8.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9.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 10.P10--11)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政治知识点

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2.宪法对我国的国家性质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第一款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1)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宪法保护的人权的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应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 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 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是怎样的?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8.除人大这样的权力机关外,我国还有哪些国家机关?它们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是怎 样的? (1)我国还有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2)这些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9.宪法是如何组织国家机构的?(宪法是如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实现的) (1)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宪法的基本原则。人民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产生人大代表,由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权力机关,由它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宪法通过组织国家机构,授予国家机构特定职权,明确国家机构的组成、任期、工作方式等内容,使得国家权力的运行稳定有序。国家机构依据宪法行使权力,守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权力的实现。

最新人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 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 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 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

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 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 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 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 平等,每个公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

初二下册全册政治知识点(重点)

1、什么是公民?什么是中国公民?(2) 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 2、“公民”与“人民”的区别是什么? 公民是个(法律)概念,而人民是个(政治)概念,人民的范围不包括敌人在内。公民在(法律)上同“国民”是同意词。公民的范围包括(人民和敌人)。在公民中人民占绝大多数,专政对象(含罪犯)只占极少数。(2) 3、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2) 4、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实现的?(2) 公民的权利是公民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的。一方面,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践)某种行为;另一方面,公民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2) 5、为什么说人身权利是公民享有其它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3) 在公民人身权利中,人生自由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因为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有可能进行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3) 6、公民的义务,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2) 7、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3) 8、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3) 9、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是国家法律的(重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4) 10、哪些行为是伤害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 伤害他人的生命,要(承担法律)责任。伤害他人的(健康),包括伤害公民身体的肌肤、器官、机能的,也都为法律所不容,要受到法律的制裁。杀人、殴打他人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是违法犯罪行为。(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也是对他人生命健康权的侵犯。(4)11、当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应该怎么办?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当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公民的身体受到轻微伤时,受害人有权要求侵害人(赔偿医疗费用)等;如果非法侵害公民生命健康权情节严重、危害性大,构成犯罪的,还要追究(侵害人的刑事)责任。(4)12、我国宪法关于逮捕和拘禁是如何规定的?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公民违反法律,需要拘禁,公

八年级思品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1 、受教育的重要性:只有接受教育,掌握知识本领,才能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才能丰富和完善自己,享受现代文明。一个人如果不接受教育,就不可能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很难找到好的工作岗位,甚至很难在社会上立足。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2、教育对人的成长有什么重要作用? 一方面,教育是每个人生活的准备。另一方面,它又唤起人的潜能,持续提升和革新自己,从而开辟人性发展的道路,奠定走向未来的基础。 3、什么是受教育权? 所谓受教育权,是指公民有从国家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以及获得受教育的物质协助的权利。 4、什么是义务教育? 所谓义务教育,是依照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少年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5、义务教育的特征: (1)具有强制性,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推行和实施;(2)具有普遍性,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要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3)具有免费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免收学费。 6、你打算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受教育权? 方式一:寻求学校老师的协助。请老师找小梅的父亲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方式二:寻求亲朋好友的协助,请他们找小梅的父亲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方式三:寻求妇联、共青团组织的协助,请组织找小梅的父亲做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方式四:寻求教育部门的协助,请教育部门做小梅的父亲工作,使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方式五:寻求法律协助,让法律判决其父同意小梅继续学习。7、当我们的受教育权被他人剥夺或受到侵犯时,我们能够采用非诉讼方式或诉讼方式予以维护。 8、我们未成年人为什么要珍惜受教育的机会? 在我们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普及义务教育很不容易,父母辛勤劳动供子女读书也不容易。作为学生和子女要对国家和家庭千方百计地保障我们的受教育权存有感恩之心;要为自己的发展,更为国家的富强、社会的进步,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履行受教育的义务,为中华民族的腾飞而努力学习。 9、初中学生应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①认真履行按时入学的义务;②认真履行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不得中途辍学;③认真履行遵守法律和学校纪律,尊敬师长,努力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务。10、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在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我们要树立远大志向,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自觉履行受教育义务,以勤奋和智慧去撷取成功之果,使自己的生命放射出绚丽夺目的光彩,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建功立业。 11、为什么说教育改变国家和人们的命运?(注意与第1题比较) 答:教育能为人们未来的幸福生活奠基。当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人类知识急剧增加,社会变化日新月异,社会竞争空前激烈。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摆脱愚昧,增长才干,丰富人生,享受现代文明,在职业活动和其他活动中获得成功。教育对于个人一生的成败至为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获取知识,知识改变命运。对于民族、国家来说,教育成就未来。 1、财产按归属划分有:个人所有、集体所有、国家所有。 2、公民的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读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注意: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 3、什么是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的权利。它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分权(事实上的处分权和法律上的处分权)。 4、我国法律为什么要保护公民的财产所有权? 公民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切实保护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保障其专心致志地从事生产、工作和学习,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5、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方式有:民事法律手段和刑事法律手段。 6、当财产所有权收到侵害时,公民应该怎么办? 应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停止侵

八年级上册政治笔记

人教版八年级上政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相亲相爱一家人 第一课爱在屋檐下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1、家庭的含义:P5 2、家庭类型: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单亲家庭、联合家庭 3、家庭关系的确立:结婚、生育、收养、再婚。 4、你如何理解与父母的亲情?P6 5、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孝敬父母是道德和法律的要求,是我们的天职 (3)孝敬父母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尊敬、侍奉和赡养。其中最重要的是敬重和爱戴父母。 (3)我们应如何孝敬父母?P16 6、几个重要认识: (1)父母做出不道德的事情或违法的事情我们应如何做?P17 (2)对父母的长辈我们应如何对待?为什么?P17 第二课我与父母交朋友 1、青春期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 (1)进入青春期,我们有了自己的思想渴望独立,渴望重视,甚至挑战父母权威; (2)父母还把我们当小孩,不放心、唠叨、责怪,于是矛盾产生了。 2、如何正确认识我们与父母之间的矛盾?P21 3、代沟、逆反心理 (1)我们与父母的年龄差距,是产生代沟的直接原因,代沟的实质是反映在年龄差异背后的多重代际差异。 (1)逆反心理的主要表现:P21 (2)怎样正确认识我们的逆反心理?P21 4、我们怎样正确对待与父母的代沟和矛盾? (1)要走进父母,亲近父母,努力跨越代沟,与父母携手同行; (2)学会与父母沟通商量。通过商量,弄清分歧,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办法。通过沟通,我们就能得到父母的理解,甚至改变家长的意见。 (3)把握与父母沟通的要领:彼此了解是前提,尊重理解是关键。理解父母的有效方法是换位思考,沟通的结果是求同存异。 5、与父母交往的艺术: (1)赞赏父母,交往起来无烦恼; (2)认真聆听,交往起来免误会; (3)帮助父母,交往起来无障碍; (4)在家庭交往中,与父母不必太计较。即使父母错了,也要原谅,不必争个高下输赢不可。 第二单元师友结伴同行 第三课同侪携手共进 1、人际交往的意义: 与学生积极交往,友谊之树才能常青,自我开放,我们的性格会更加开朗,人生更加精彩。 2、一个受欢迎的人应有的品德:真诚、善良、负责任、热情、友好、幽默等

八年级下册知识归类笔记

一、八年级下册重点生字:【350个】 1.《藤野先生》: 绯.((fēi)红不逊.(xùn ) 诘.(jié)责油光可鉴.( jiàn) 抑.(yì)扬顿挫 深恶.(.wù) 痛疾驿.(yì)站瞥.(piē)见畸.(jī)形匿.(nì)名杳.(yǎo)无消息宛.(wǎn)如教诲.(huì) 发髻.(jì) 芦荟.(huì) 解剖.(pōu) 喝.(hè)彩 2.《我的母亲》: 眼翳.(yì)宽恕.(shù)文绉绉 ..(zhōuzhōu)野蛮.(mán)遂.(suì)叫穈.(méi)先生掷.(zhì)铜钱嬉.(xī)戏庶.(shù)祖母 佃.(diàn)户吹笙.(shēng)舔.(tiǎn)舌头锡.(xī)茶壶 廿.(niàn)一夜 3.※《我的第一本书》: 掺.(chān)和马鬃.(zōng)磨磨蹭蹭 ..(cèng)(cèng)背脊.(jǐ) 驮.(tuó)灯狮子挎.(kuà)着篮子枉.(wǎng)读 4.《列夫·托尔斯泰》: 髭.(zī)长髯.(rán) 黝.(yǒu)黑一绺(liǔ ) 鬈.(quán)发粗糙.(cāo) 轩.(xuān)昂颔.(hàn)首酒肆.(sì) 藏污纳垢.(gòu) 尴尬 ..(gān gà ) 锃.(zèng)亮甲胄.(zhòu) 戳.(chuō) 粲.(càn)然剑鞘.(qiào) 广袤.(mào) 禁锢.(gù) 粗制滥.(làn)造黯.(àn)然失色 5.※《再塑生命》: 搓.(cuō)捻.(niǎn)绽.(zhān)开譬.(pì)如繁衍.(yǎn)觅.(mì)食栖.(qī)息 小憩.(qì) 枝桠.(yā)期期艾艾 ..(ài) (huǎng)恍.然大悟 冥.(míng)思遐.(xiá)想困惑.(huò) 穿梭.(suō)迁徙.(xǐ) 花团锦簇.(cù) 6.《雪》: 磬.口(qìng)脂粉奁.(lián)目光灼灼 ..(zhuózhuó)褪.尽(tuì)朔.方(shuò) 凛冽 ..(lǐn)(liè) 7.※《雷电颂》: 脚镣.(liào)伫.立(zhù)睥睨 ..(pì)(nì)咆哮 ..(páo)(xiào)波澜.(lán)鞺鞺鞳鞳 ....(tāngtāngtàtà)污秽.(huì)犀.利(xī)眩.目(xuàn)稽.首(qǐ)迸.射(bèng)驰骋.(chěng)湘妃.(fēi)虐.待(nüè)雷霆.(tíng) 鞭挞.(tà)祈.祷(qí)罪孽.(niè) 8.※《短文两篇》: 旸.谷(yáng)宁.愿(nìng)倘.使(tǎng)一撮.灰(cuō)皓.月(hào) 姮.娥(Héng) 9.《海燕》: 苍茫.(máng)飞窜.(cuàn)呻吟.(yín)胆怯.(qiè)翡.(fěi)翠 掠.(lüè)起号.(háo)叫蜿蜒 ..(wān yán)吼.叫(hǒu) 10.※《组歌》: 炽.(chì)热祷.(dǎo)词执拗.(niù)长吁.(xū)短叹礁.(jiāo)石 馈.(kuì)赠夜阑.(lán)人静彻夜不寐.(mèi)憔悴 ..(qiáocuì) 天穹.(qióng )千山万壑.(hè)璀璨.(càn)镶嵌.(qiàn)翱.翔(áo)酷肖.(xiào) 11.《敬畏自然》: 鲲.(kūn)鹏斥鴳.(yàn) 蓬蒿 ..(péng hāo)咫.(zhǐ)尺狼藉.(jí) 相形见绌.(chù) 深邃.(suì) 混淆.(xiáo) 幼稚.(zhì) 精巧绝伦.(lún) 美味佳肴.(yáo)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张骞.(qiān)萧瑟.(sè)庇.(bì)护干涸.(hé)吞噬.(shì)裸.(luǒ)露 鹭鸶 ..(lùsī)沧.海桑田(cāng) 13.※《旅鼠之谜》: 徘徊 ..(pái huái)媲.(pì)美幼崽.(zǎi)挑衅.(xìn)迷惘.(wǎng) 收敛.(liǎn)笃.(dǔ)信啮.(niè)齿(tiào)眺.望滑稽.(jī)歧.(qí)途庞.(páng)大 14.※《大雁归来》:

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1、国家性质:(你知道整个国徽图案体现了什么吗?”)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我国现阶段人民的范围: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③分裂国家的人;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使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与公民的区别: 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不过,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的光荣义务。 6、法律保障公民的权利: 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权利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

人权”。我国通过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刑法》、《民法通则》等)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够得到尊重和保障。 8、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是怎样依法管理国家的? 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的权力。人民行使管理国家权力的形式是通过人民选举出代表(即人大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然后再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 9、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1)平等权(2)政治权利和自由(3)宗教信仰自由(4)人身自由权利(5)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6)社会经济权利(7)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8)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9)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10、公民如何正确行使权利? (1)公民在享受权利的时候要尊重他人的权利。 (2)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3)公民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4)公民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11、“诬陷别人,属于言论自由吗?于人于己于社会有什么危害?” 诬陷别人不属于言论自由。言论自由不是无限制的绝对自由。如果滥用言论自由,就会侵害他人和社会公共利益,如造成泄密、造谣、人身攻击,甚至危害国家安全等,自己追求的权利也会落空。它说明行使公民权利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允许的范围。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

2021年人教版八年级下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一课国家的(范本)主人广泛的权利 (一)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问:我国的国家性质: 答: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___的 ___国家。 2.问:我国现阶段人民的构成: 答: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___和其他___劳动者、___ 事业的建设者、拥护___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 3.观: (1)与___和敌对分子进行斗争,以确保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不被动摇,维护国家的(范本)长治久安。 (2)在我国,作为国家主人的人民(领导者),享有宪法赋予的管理国家等权利。作为国家的(范本)公民(被领导者),享有宪法和法律确认的公民权利(利益)。 4.问:公民权利和公民基本权利的含义: 答: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第2页共22页

5.问: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答:人民: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国家的(范本)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宪法: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关系: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公民=人民被剥削政治权利的人敌对分子] 相关链接:国籍指的是一个人属于某一国家的(范本)公民资格。公民的国际一般由一国的国籍法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是确认中国公民资格的法律依据。 6.问:我国法律是如何保障国民权利的? 答: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___的利剑。 问:我国权利保障体制: 答: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 第3页共22页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笔记

撰稿人:许崇鑫

八年级下册政治复习笔记注意:权利 第一单元权利义务伴我行 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 第一框人们当家做主的国家 1.我国性质: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构成: 在我国现阶段,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都是国家和社会主人。 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公民权利:所谓公民权利,指的是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这种权益受国家保护,有物质保障。 5.公民基本权利: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6.人民是区别于敌人的政治概念。 7.公民:公民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8.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9.在我国,公民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后者不能享有公民的全部权利,也不能履行服兵役等光荣义务。 10.我们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他人的保障,否则就会落空。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11.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权利呢? 我国通过建立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12.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13.立法机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14.司法机关:各级人民法院(审判机关)、检察院。 15.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16.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怎么办? 当我们的权益受到侵害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恢复被侵害的权利,赔偿造成的损失,惩罚侵权人,讨回公道。 17.法律与权利的关系? 法律是保障我们权利的法宝,有了法律,我们就有了维权的利剑。 18.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在于人权能得到尊重和保障。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1.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2.公民享有什么权利? (一)平等权;(二)政治权利和自由;(三)宗教信仰自由;(四)人身自由权利;(五)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取得赔偿权;(六)社会经济权利;(七)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八)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九)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3.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简易课本(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简易课本(知识点)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6、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如何忠实的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几种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也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3、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几部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必背知识复习资料(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知识点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人民的构成: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在内的全体人民。 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4、人民和公民的区别?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②范围不同: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4、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5、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我国的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6、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第二课 1、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因此我们不仅要增强权利观念,依法行使权利,而且要增强义务观念,依法履行义务,以主人翁的责任感,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履行道德义务的意义:有利于形成温馨、和谐的人际关系,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4、如何忠实的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2)、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3)、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三课 1、人身权利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 2、人身自由: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人身自由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 侵犯公民人身自由的几种行为:非法搜身、非法禁闭、非法拘禁 2、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切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利,也是首要的人身权利。 3、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进行特殊保护的原因: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由于年幼、能力欠缺和经验不足,生命健康较容易受到侵害。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4、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几部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法

最新人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要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 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范围及地位(P4) 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注意,不属于人民的但属于中国公民有:①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②分裂国家的人③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地位:都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都平等的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3.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有保障,最重要、最有效的是法律保障。 4.人民和公民区别?(P6) ①含义不同: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 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中国公民:★凡是具有中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国公民。 ②范围不同(联系):在我国,公民既包括人民,又包括具有我国国籍的被剥 夺政治权利的人。 5.我国公民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

保障公民的权利。①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②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6.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对国家机关和国家和国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申诉、控告、检举权,获得赔偿权;⑥社会经济权利;⑦教育、科学、文化、权和自由;⑧妇女的权利,婚姻、家庭、儿童、和老人受国家保护;⑨华侨、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普通法律则依据宪法进一步规定公民的具体权利。) 7.公民应该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每个公 民都有同样的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力是,只有尊重他人的权力,承担自己对他人应付的法定义务和道德责任,才能更好的享有自己的权力;尊重他人的权利并不意味着失去自己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为什么)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我国是社会主 义国家,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与公民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只有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得到维护和发展,公民个人的自由和权利才能得到切实保障和充分实现;(为什么)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己的权力,要限制在法律允许 的范围之内,而不能超越其范围,否则,就会侵害他人和公共利益,自己追求的权力也会落空;(危害) ④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力。公民行使自由和权利,不能随心所欲,否则,会

最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政治笔记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政治笔记 第一课维护宪法权威 1、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是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2、我国宪法的哪些规定保障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得以实现?答:(1)宪法确认我国的国家性质,明确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2)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奠定了国家权力属于人民的经济基础. (3)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明确了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基本途径和形式. (4)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措施. (5)宪法还规定国家武装力量属于人民. 3、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什么? 答: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人的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4、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宪法原则,对各级国家机关有什么要求? 答:尊重和保障人权成为我国的宪法原则,它要求各级国家机关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 5、在我国享有人权的主体有哪些?受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有哪些? 答:(1)主体:在我国,人权的主体非常广泛,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等.不仅保护个人,也保护群体. (2)内容:宪法保护的人权内容也很广泛,既包括平等权和人身权利、政治权利,也包括财产权、劳动权、受教育权等经济、社会文化方面的权利. 6、国家如何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 答:(1)尊重和保障人权是现代法治国家立法活动的基本要求.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的广泛的基本权利,法律进一步明确了公民享有的各项具体权利,规定了侵害权利的法律责任. (2)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应当树立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意识,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依宪施政、依法行政、简政放权 (3)审判机关,检察机关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检察权,保护公民的各项合法权益. (4)国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形成全民守法的氛围和习惯,努力将人权理想变成现实. 7、我国的国家机关是怎样组织和建立起来的? 答:(1)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我国宪法第三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思品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下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把正确选项填写 1、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 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④ 2、北京朝阳某小区的60多名业主因发现购买的房屋质量不好,在准备前往区建委投诉时,在东三环主路阻断了4条车道,影响了交通秩序,被警察送进了看守所拘留了5天。这段材料告诉我们 () ①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②要以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③要正确行使权利④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的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高雅乐器进入寻常百姓家。“我的孩子才两个月,邻居经常吹笛子到晚上10点多,宝宝哭闹着不肯入睡。”李先生为此很苦恼。对此,你认为 () A、吹笛子是一种高雅的生活情趣,无可非议 B、李先生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小,而剥夺邻居吹笛子的爱好 C、邻居应该自觉尊重他人的权利 D、为使邻里之间和谐相处,李先生应该保持沉默 4、公民享有的权利,需要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及法律的保障,其中最重要、最有效的是()A、社会保障 B、家庭保障 C、法律保障 D、自我保护

5、晚上就寝时,小陈同学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多次劝阻,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不能干涉。”小陈同学的言行 () A、是正确行使权利的表现 B、是依法履行受教育义务的表现 C、割裂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D、强调了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 6、下列属于公民履行法定义务的行为是() ①个体经营者小明主动纳税 ②小王把自己的零用钱捐给希望工程 ③小刚的父母每月付给小刚的奶奶500元生活费 ④小光坚持每天送盲人王叔叔上、下班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7、刘某因工程款与李某发生经济纠纷,为达到要钱的目的,刘某将李某劫持到某村关押,逼李某写出曾欠下万元钱的欠条,21天后,在索钱无望的情况下将李某放回,刘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 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经济权利 D、人格尊严 8、小芳近期情绪很低落,妈妈通过询问得知,原来是同学小勇给他起了个侮辱性绰号。小勇的这种行为侵犯了小芳的 () A、政治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生命健康权 D、自主选择权 9、下列行为不属于侵犯公民肖像权的有() A、某广告商未征求陈某意见,即把他的肖像印在广告上 B、马某为了表示对王某的不满,当着王和其他人的面损毁王的肖像 C、影楼虽与张某打招呼,但未得到张的回复即把他的肖像摆在橱窗上 D、朱某把一损毁交通标志的人及其行为拍摄后投书报刊发表 10、关于隐私权的提出和被尊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我国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B、尊重他人隐私权是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 C、说明我国公民的法律素养和道德境界有所提高 D、是依法治国方略的体现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④ 11、下列选项中,侵犯他人肖像权的有() ①通缉犯的照片被警方四处张贴②将见到的他人照片刺穿并贴在厕所中③未经允许将他人摄入“”维权新闻报道中④未经允许刊出艾滋病患者照片,呼吁人们帮助他们 A、①②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③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