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共76页
- 格式:ppt
- 大小:9.03 MB
- 文档页数:29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技能。
它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运用教与学的有关知识和经验,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实现目标而采取的行为方式。
从整个教学活动系统看,教学技能是教师面临教学情境时直接表现出来的一系列具体教学行为。
可以说,它是教师所掌握的教学理论转向教学实践的中介环节,对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完成教学工作任务,增强教学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一、运用数学语言技能1、教学语言要准确规范,严谨简约数学教师对定义、定理的叙述要准确,不应使学生发生疑问和误解。
教师要做到如下两条:一是对概念的实质和术语的含义必须自己有个透彻的了解。
二是必须用科学的术语来授课,不能用生造的土话和方言来表达概念、法则、性质等。
严谨,除了具有准确性之外,还应有规范化的要求,如吐词清晰,读句分明,坚持用普通话教学等。
简约,就是教学语言要干净利索,重要语句不冗长、要抓住重点,简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使用他们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话语;要准确无误,不绕圈子,用最短的时间传递最大量的信息。
2、教学语言要形象有趣,通俗易懂首先,要用形象化语言去解释抽象的数学概念。
其次,要精心锤炼描述性的语言,把学生带入美的意境,数学教学偶尔出现几句诗情画意的语言,效果更是不同凡响。
3、教学语言要幽默风趣,比喻恰当: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
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地同学心悦诚服。
三是幽默可以开启学生的智慧,提高思维的质量。
4、无声语言要使用得当,恰到好处。
无声语言应该遵循下面的原则:①不要过多地重复一个手势,以免学生感到乏味。
②不要把手交叉在腰或笔直地扶在教台上装作老成持重,更不要搔耳挠腮,转移学生的视线。
③不要把手势结束得太快,以免学生感觉突然。
④要保持手势自然、适度,达到“出其手若出其心”,不要大动作,不要太夸张、太过火。
二、板书、绘图、绘画技能板书在课堂教学中与讲授相辅相成,是教师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作业76页答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课堂作业76页答案题目一:多边形的面积计算已知一个六边形各边长分别为10厘米、13厘米、15厘米、12厘米、14厘米、11厘米,求六边形的面积。
解析:可以将六边形分成4个梯形和2个三角形,用各个部分的三角形计算面积之和即可得到六边形的面积。
具体计算步骤:1. 利用海伦公式计算三角形面积,其中a、b、c分别代表三角形三边的长度,s为半周长(a+b+c)÷2。
2. 利用梯形的面积公式: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3. 将各个部分的面积相加即可得到六边形的面积。
题目二: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求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已知长为12米,宽为8米。
解析:长方形的面积公式为:面积=长×宽,将长和宽带入公式即可求出面积的数值。
计算公式:面积=12×8=96(平方米)。
题目三:圆的周长计算圆的周长公式为:周长=2×π×半径,已知半径为5厘米,求圆的周长。
解析:将半径带入圆的周长公式中即可求出周长的数值。
计算公式:周长=2×3.14×5=31.4(厘米)。
题目四:三角形的周长计算已知一个三角形各边长分别为5毫米、6毫米、7毫米,求三角形的周长。
解析:将三角形的三边长度相加即可求出周长的数值。
计算公式:周长=5+6+7=18(毫米)。
题目五:计算体积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3厘米、7厘米、8厘米,求长方体的体积。
解析:长方体的体积公式为:体积=长×宽×高,将长、宽、高带入公式即可求出体积的数值。
计算公式:体积=3×7×8=168(立方厘米)。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目标
•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通过图形拼接的方式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组合图形的面积的概念。
•图形拼接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将组合图形拆解成简单的图形,然后计算面积。
教学准备
•教学用黑板、彩色粉笔等。
•课件和PPT。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以前学过的图形来引入今天的课程,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概念解释及例题练习(20分钟)
•通过让学生计算组合图形的面积的例子展示并阐述组合图形的面积概念。
•以课本第75—76页的例题作为教学练习,让学生学习使用多种方式(如图形拼接等)计算组合图形面积。
知识拓展及习题训练(25分钟)
•通过课本上的练习题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进行练习,让学生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将学习到的知识进行拓展,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加复杂的实际问题。
课堂小结(5分钟)
•总结本课学习到的内容,重点突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堂作业
•布置适当的练习题作为课堂作业,巩固组合图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
总结
•本次教学通过实例及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学会了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从而扩展了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水平。
数学学科必备教学技能一、过硬的专业知识大家都说,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
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把课教好教活。
作为数学教师,你是学生这门功课学习的引路人,必需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驾驭教材的能力打造有效课堂, 教师首先要会备课,认真钻研教材, 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目的?弄清这部分内容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地位、作用,它与已学内容的联系、区别,以及与以后要学习的知识的关系等等。
然后就是要考虑采取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中一定要把握重点、难点。
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策略,撰写实用教案,关键是抓住学生需要什么,怎样教更有效……活用教材,尊重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钻研教材、处理教材的另一个方面就是精心选编练习。
学生所学知识既得到了巩固的目的,学业又很轻松。
2、驾驭课堂的能力根据新的教育理念,要还教学课堂为学堂。
教师要真正转变角色,教师在课堂中只是一个组织者,一个懂得教育艺术的好老师,必然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得“弱”一点、“笨”一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的机会。
教师在课堂上有效的讲授要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关键在于巧设问;教师精妙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学会等待。
这样,学生很快就会释放出智慧的火花。
知识水到渠成,达成效果最佳。
教师还需具备巧妙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广泛接纳学生的观点并加以正确的评析,捕捉学生思维的闪光点。
教学流程要自然流畅,一环扣一环。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倾听老师,同学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倾听品质。
3、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教师应能用分析、综合等方法整理教材知识结构、探索和表述解题思路,从而增强解题能力。
在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和巩固、数学规律的探索和猜想的建立中能熟练地应用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归纳、类比等方法进行教学。
4、空间想象力要求能从空间图形及某些意志条件分析中图形中点、线、面、体之间的关系,数学建模,能根据一段文字的描述画出几何形体及几何形体的直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