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作者:日期:

科技统计指标

科技活动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所谓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指在一个机构的范围之内,并列入这一机构的工作计划,由这一机构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的科技活动。目前科技活动统计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

研究与发展(R &D)指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开创新的用途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条件:创造性、新颖性或创新、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它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

基础研究指不直接考虑用途,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

发现、新学说为目的或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性的补充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或实验。其成果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指利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确定特定的目标,为了明确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的可能性,探索新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及时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研究。应用研究实际上并不直接产生新的(或改进)产品或工艺,其成果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和专利等。

实验发展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生产

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从事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为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基本特点的原型,可达到设计定型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实验报告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指为解决研究与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

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运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分。此类活动包括为达到生产顺利进行以及为形成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活动成果最终形式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使用的带有技术、工艺参数规范的图纸、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包括:

(1)农业领域里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工业领域里为形成新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工业性试验。

⑵仿制国内外技术先进的新产品而进行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3)为满足本部门的技术需求而对引进国内外新方法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消化吸收工作。

(4)为解决试验发展阶段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能投入生产而进行的定型设计与试制工作。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和研究与发展的划分界限

(1 )新产品的研制

研制实质性的新产品,即完全新的产品,或对现有产品的性能进行重大改进的设计、制造和试验属于研究与发展活动。对引进(或购买)现成的技术成果(如专利、技术诀窍、图纸和样机等)进行复制或直接应用而形成新产品的过程属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2)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对新工艺、新方法的研制或对现有工艺、生产过程的技术上的实质性的改进,属于研究与发展活动。采用国内已有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而在技术上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只是对采用的生产工艺或生产过程作适应性的试验,属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3 )中间试验?新产品、新工艺、新生产过程直接用于生产前,往往要进行中间试验,以解决一系列的技术问题,情况比较复杂,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进行中间试验的直接目的是为了从技术上进一步改进产品、工艺或生产过程或为此

目的进行试验以获得经验和收集数据,则是研究与发展;如果是为了形成生产规模和生产顺利进行,获取生产所需的技术参数所进行的试验,则是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4 )小批量试生产?小批量试生产的直接目的不是对产品或生产过程在技术方面作进一步的改进,而是为了使生产能顺利地进行,因而为小批量试生产所进行的各项技术准备活动属于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

(5)质量控制与检验测试原型检验测试和非商业性的试验工厂(中试车间)中的检验测试,属于研究与发展。

科技服务指同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有关的和有助

于科技知识的产生、传播和应用的活动。目前科技服务统计指为研究与发展活动直接服务(完全或主要是为某项研究与发展活动而开展的辅助性活动)以外的科技服务活动,如情报、文献、咨询等。

科技活动机构指调查范围内有建制的从事科技活动的科研机构。包括国有

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附属科技活动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附属的技术开发机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附属的科技活动机构指经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正式批准的以科技活动为主,相对稳定的开展科技活动机构。大中型工业企业附属的技术开发机构(也称企业办科技机构)指企业自办或与外单位合办,管理上同生产系统相对独立的,或单独核算的专门技术开发机构,如企业办研究所或开发中心、开发部等。

有经常性研究开发任务的机构指所从事的技术开发任务是按经常性计划

安排实施的,而不是承担间断性或零散任务的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

有稳定经费来源的机构 指能从各种渠道较稳定地获得技术开发经费,如

科技三项费用、技术开发贷款。留利中的生产发展基金,新产品试制基金,企业 固定资产折旧基金按规定允许使用的资金,按国家规定摊入生产成本的费用等, 这样的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视为有稳定经费来源。

有一定测试条件的机构 指在技术开发工作中有一定试验、测试条件,或 技术开发工作中的试验、测试可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企业办技术开发机构。

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指报告期内调查单位中直接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 ,以及为 科技活动提供直接服务,累计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 1 0 %以上的人员。

指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不具备上述学历但有高、 中 指担负工程技术和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并具有工程技术能力 高级职称人员 级会计师,高级经济师,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具有其他技术职务的人员。

中级职称人员 指工程师、讲师、助理研究员、技师、统计师、会计师、经 济师,以及相当于这一级的具有其他技术职务的人员。

无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 指企业从业人员中具有大学本科 及以上学历,但没有高中级职称的人员。包括没有高中级职称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博士后研究生等。

研究与发展人员 指报告期内调查单位中直接从事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 人员,以及院、所等从事科技行政管理、科技服务等工作为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 服务,累计时间占全年工作时间1 0%^上的人员。

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 指报告期内调查单位从各种渠道筹集到的科技活动 经费(含科研基建费)。包括政府资金、自筹资金、银行贷款和其他经费。

政府资金指由各级政府部门直接拨入的科技活动经费,包括科学事业费、 科技专项费、 指调查单位从自有资金中提取的科技活动经费,不包括银行贷

指调查单位从银行获得的科技活动的各类贷款。不论贷款的偿还 数额如何,均按当年获得的实际贷款额填报,不包括基本建设贷款。

指调查单位除上述各项以外得到的科技活动经费,如捐赠、国际援

科学家和工程师

级职称的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

的人员。

指高级工程师,正、副教授,正、副研究员,高级统计师,高 科学技术基金、各种专项费等。

自筹资金

款。 银行贷款 形式、期限、 其他经费

助等。

科技活动经费使用总额指报告期内调查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实际支出

包括内部支出和外部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

指报告期内调查单位独立开展科技活动的实际支出。包括劳务费、业务费、科研

管理费、固定资产购建成费等;不包括生产性活动支出、归还贷款支出及转拨外单位支出。

劳务费指调查单位当年以货币或实物形式直接或间接的支付给科技活动人员的劳动报酬及各种费用,包括工资(补助工资)、津贴、奖金、福利、离退休人员费用、人民助学金等。

业务费指调查单位用于科技活动的全部实际消耗性支出,如原材料费、

水电费、差旅费、资料费等各种业务费。原材料费指企业进行科技活动实际消耗的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等。

固定资产购建费指调查单位使用非基建投资购建固定资产的费用和科研

基建投资,即固定资产实际支出和科研基建投资实际完成额之和。固定资产指长期使用而不改变原有实物形态的主要物资设备、图书资料、实验材料和标本以及其他设备和家具、房屋、建筑物。

科研仪器费指基本建设投资实际完成额中用于购置科研仪器和使用非基建投资购置科研仪器的费用。

其他支出指调查单位除上述各项以外用于科技活动的支出。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科技情报与文献机构,为了维持机构的正常运转支出各项费用(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附加费、能源、交通基金、预算外调节基金以及各种摊派性的支出等)。

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指报告期内用于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全部实际

支出,包括用于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直接支出和间接用于研究与发展活动的支出(院、所管理费,维持院、所正常运转的必需费用和与研究发展有关的基本建设支出)。

科技活动经费外部支出指调查单位委托外单位或与外单位合作进行的科技活动而拨给对方的科技活动经费。

生产经营用机器设备原价指企业报告期末拥有的直接服务于企业生产、经

营过程的各种固定资产中机器设备的原价。

微电子控制机器设备原价指本企业报告期末拥有的、利用微电子技术(包

括电子计算机、集成电路等)对生产过程进行控制、观察测量、测试等机器设备的原价。

科技活动课题(项目) 指调查单位列入科研计划或已为本单位科研管理

部门认可,可作为本单位科研工作任务,并在当年开展活动的全部研究与发展、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科技服务课题(项目)。包括当年新开课题和上年尚未完 成、本年继续进行的课题。

研究与发展课题(项目) 指调查单位在报告年度内开展活动的基础研究、应 用研究、实验发展课题(项目)。

全时工作人员 指从事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工作时间占全年工作总时间在

9 0 %及以上的人员。

非全时工作人员指从事研究与发展课题活动的工作占全年工作时间在1

0%~ 9 0沱间的人员。

折合全时人员指全时工作人员加非全时工作人员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 的总和。例如,有两个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全年工作时间的 0 0%)和三个非全时人员(他们的工作量分别为20%、3 0%、70 % 全时人员为:2 + 0. 2 +0. 3+ 0. 7=3 .2?3(人年)。

科技论文 指在学术刊物上以书面形式发表的最初的科学研究成果。 以下三个条件:首次发表的研究成果,作者的结论和试验能被同行重复并验证和 发表后科技界能引用。

科技著作

指经过正式出版

部门编印出版的论述科学技术问

题的理论性论 文集或专著以及大专院校教科书、 著的科技著作,

获奖成果

各种科技成果

奖,分为:国家级奖、省部级奖和地市级奖。为防止重复,由几个 单位合作获得的科技成

果奖,由第一完成单位填报;多次获奖的成果只填一个。

指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星火 指以国务院各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名义颁发的重大科技 地、市级奖 指以地市级政府(科委)和省属各部门名义颁发的科技成果奖。 90% 和 1 ,则折合 应具备 科普著作。不包括翻译国外的著作。由多人合 由第一作者所在单位统计。

专利申请数

指向专利管理机关提出专利申请并被受理的数量。 专利授权数

指由专利管理机关授予专利权的数量。

指调查单位在本报告期内从地(市)以上政府科技管理部门获得的 国家级奖

奖等。 省、部级奖 成

果奖和科技进

乡镇统计报表报主要指标解释

综合年定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一、年报一套表 (一)农村组织情况和从业人员情况 1、乡村户数: 指长期(一年以上)居住在乡镇(不包括城关镇)行政管理区域内的住户,还包括居住在城关镇所辖行政村范围内的农村住户。户口不在本地而在本地居住一年及以上的住户也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内;有本地户口,但举家外出谋生一年以上的住户,无论是否保留承包耕地都不包括在本地农村住户范围内。不包括乡村地区内的国有经济的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的集体户。 2、乡村人口: 指乡村地区常住居民户数中的常住人口数,即经常在家或在家居住6个月以上,而且经济和生活与本户连成一体的人口。外出从业人员在外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家中,经济与本户连为一体,仍视为家庭常住人口;在家居住,生活和本户连成一体的国家职工、退休人员也为家庭常住人口。但是现役军人、中专及以上(走读生除外)的在校学生、以及常年在外(不包括探亲、看病等)且已有稳定的职业与居住场所的外出从业人员,不应当作家庭常住人口。 3、乡村劳动力资源数:指乡村人口中劳动年龄以上(16周岁)能够参加生产经营活动的人员。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 4、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数:指在乡村劳动年龄内的人口总数,即男性年龄在16-59岁之间,女性年龄在16-54岁之间的全部人口数。包括在校学习的学生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但不包括现役军人、在押犯人、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工资的职工人口。资料来源可从农村人口统计报表中该年龄组内人口减去户口在农村但领取国家职工工资的人口。 5、劳动年龄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数:指在劳动年龄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有残疾(五种残疾标准,见国家统计局90年9月农村经济基本情况调查方案23页至24页)但能参加劳动的人不包括在内。 6、超过劳动年龄而实际参加劳动的人数:指男在59岁以上、女在54岁以上而实际经常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数。 7、乡村实有从业人员:指乡村人口中实际参加各种行业劳动并取得实物或货币收入的劳动力人数。包括劳动年龄内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实际参加劳动的人口数。 8、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是指直接参加农林牧渔业生产的从业人员以及直接从事采集、捕猎劳动的从业人员。 9、工业从业人员:是指主要从事工业生产、服务、管理的从业人员。工业生产活动包括下列两个方面:(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如采矿、晒盐、森林采伐等,

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的论文

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一、概况 出于制定科技政策的需要,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已日益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并把科技统计、科技指标与管理决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网传输信息; 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

究能测独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oecd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为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以下对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这些具体情况和特点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组织机构 oecd成立于1961年,其前身是欧洲经济合作组织(oeec),目前共有29个成员国,包括了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三分之二。oecd的职能主要是研究分析和预测世界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成员国关系,促进成员国合作,经常为成员国制定国内政策和确定在区域性、国际性组织中的立场提供帮助。 oecd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oecd成员国和欧共体各派一位大使级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委员会,委员会是oecd成员国举行会议和交换信息的机构,由各成员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派代表组成,委员会内可设有专家组和工作组。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议题,oecd共设有200多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 oecd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oecd 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服务于一个或若

2008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

下载说明:请下载该文档,下载完成后,请输入链接直接下载。百度云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339282410.html,/s/1hq1QJM8 (由于文库上传不了统计年鉴的格式,请见谅!) 备注:每一个年份需要下载一次。(根据国家发布的版本,2008年及08年以后都有excel 版本和网页版本) 我会根据收到的财富值给您压缩密码。 数据年份:中国科技统计年鉴2001年—2013年。 2013年部分内容展示: 6-1 国家主要科技计划中央财政拨款 Appropriation for S&T by Central Government in the Main Programs of S&T 单位:万元(10 000 yuan) 项目Item 200 1 2005 2006 2007 2008 200 9 201 2011 201 2 863计划863 Program 731 53 3986 27.8 6 379 501 444 416. 1 559 200 51 15 00 511 500 5115 00 551 500 基础研究计划Basic Research Program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und 159 835 2701 28 362 014 433 096 535 851 64 26 97 103 810 9 1404 342. 8 170 00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 National Key Basic Research 600 00 1000 00 978 92 129 263 150 415 18 99 76 271 813 3092 44.5 267 819 展计划(973计划) Program of China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 National Major Scientific 375 26.9 5 353 18 395 85 70 02 4 128 187 1407 55.5 132 181 计划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科技支撑计划/科技Key Technologies R&D Program 105 340 1624 40 288 790 542 337 506 556 50 00 00 500 000 5500 00 642 555 攻关计划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模板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 说明 工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资料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本人改正或者删除。 ( 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 东阳市统计局 二OO九年十二月 工业统计年报和定期报表填报说明

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统计年报表的有效期至 6月, 定期统计报表的有效期至1月。本文未提及修订内容的各项报表制度继续执行, 所列文号改为”国统字( ) 106号”。由浙江省统计局增加或修订的各项报表, 所列文号改为”浙统( ) 101号”。 一、指标变化情况 1、规模以上成本费用调查纳入制度, 将”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B103表) 与”成本费用调查”( B703表) 整合为”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限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 ”( B103-1表) 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限非成本费用调查企业填报) ”( B103-2表) 。 2、”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 B202表) , 表名改为”工业企业财务状况”, 取消”流动资产平均余额”, 增加”存货”和”流动资产合计”。 3、”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B106表) , 甲栏增加”火电设备容量”、”水电设备容量”、”核电设备容量”、”风电设备容量”。 4、部分调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目录》和《主要工业产品销售、库存、订货目录》。 二、报表内容和上报时间 1、网上直报系统网址: 或: 东阳统计信息网( ) —网上直报 2、统计范围: 辖区内所有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报表内容及时间要求: : 报告期别表号表名统计范围报送日期及方式

各企业要严格按照规定时间上报, 节假日不顺延。 3、大中型企业全国网上直报: 网址: 4、报送方式: 年报: 填好盖章后送达统计局专业科办公室(行政中心1831室),不允许采用传真件。 定报: 直接在网上报送, 年末12月份报表打印盖章交统计局。 报送时间的确认:以网络上显示的时间为准。 三、主要指标解释 工业企业财务状况及产销总值 ( B103-1、 B103-2、 B202表) 第一部分指标解释 ( 一) 年末资产负债部分 流动资产: 指企业能够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生产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 包括现金及各种存款、短期投资, 应收及预付款项、存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作者:日期:

科技统计指标 科技活动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所谓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指在一个机构的范围之内,并列入这一机构的工作计划,由这一机构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的科技活动。目前科技活动统计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 研究与发展(R &D)指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开创新的用途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条件:创造性、新颖性或创新、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它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 基础研究指不直接考虑用途,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 发现、新学说为目的或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性的补充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或实验。其成果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指利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确定特定的目标,为了明确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的可能性,探索新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及时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研究。应用研究实际上并不直接产生新的(或改进)产品或工艺,其成果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和专利等。 实验发展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生产 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从事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为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基本特点的原型,可达到设计定型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实验报告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指为解决研究与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 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运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分。此类活动包括为达到生产顺利进行以及为形成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活动成果最终形式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使用的带有技术、工艺参数规范的图纸、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包括: (1)农业领域里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工业领域里为形成新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工业性试验。 ⑵仿制国内外技术先进的新产品而进行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3)为满足本部门的技术需求而对引进国内外新方法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消化吸收工作。

2017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3-国内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Statistical Data of Chinese S&T Papers (3) 2017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2017年10月31日

20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目录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1-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1- 三、国内论文地区分布状况-2- 四、国内论文的机构分布-2- 五、国际合著情况-3- 六、社会科学领域论文分布情况-4- 七、各地区论文、专利数与R&D经费对照-5- 八、各类机构产出论文的影响-6-

2017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结果

中国国内科技论文产出状况 - 1 - 一、《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收录论文情况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是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在1987年建立的, 收录我国各学科重要科技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6年CSTPCD收录自然科学领域期刊的期刊有2008种,它们共发表我国作者作为第 一作者的论文49.42万篇;收录社会科学领域期刊的期刊有395种,它们共发表我国作者作 为第一作者的论文6.71万篇 二、国内论文学科分布状况 2 农学183770 3 地学153775 4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120533 5 中医学111388 6 计算技术102686 7 环境科学97571 8 生物学97184 9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76054 10 基础医学68235 2 计算技术29799 3 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25108 4 中医学21727 5 农学21203 6 基础医学17311 7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16100 8 环境科学14922 9 生物学14217 10 地学14068

工业企业主要统计报表指标解释

一、工业总产值的定义 工业总产值(当年价格):指工业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最终产品和提供工业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 1.工业总产值计算应遵循的原则 (1)工业生产的原则。即凡是企业在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均应包括在内。其中的最终产品,不管是否在本年内销售,只要是本年内生产的,就应包括在内。凡不是工业生产的产品,均不得计入工业总产值。 (2)最终产品的原则。即企业生产的成品价值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企业对外销售的半成品也应视为最终产品计入工业总产值。而在本企业内各车间转移的半成品和在制品只能计算其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3)“工厂法”原则。即以法人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计算工业总产值,是其本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提供劳务的总价值量。 (二)、工业总产值的内容 包括三部分:生产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1)成品价值:指企业在本年内生产,并在本年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包括半成品)价值合计。成品价值中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工业总产值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年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

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 (2)对外加工费收入: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内非工业部门提供的加工修理、设备安装等收入。对外加工费收入按不含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的价格计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年度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则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实际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3)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为了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物耗价值一致,以便同口径地计算工业增加值,规定本指标的计算原则是:凡是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工业总产值中必须包括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反之则不包括。 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等于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价值减去期初价值后的余额,如果期末价值小于期初价值,该指标为负值,企业在计算产值时,应按负值计算,不能作为零处理。 (三)、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几种具体规定 (1)凡自备原材料(包括自备零部件)生产,不论其加工繁简程度如何,一律按全价,即包括自备原材料的价值,计算工业总产值。 (2)凡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只收取加工费,则加工企业一律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即不包括定货者来料的价值。一般分两种情况:a、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加工企业(即承包单位)按财务上结算的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委托加工的企业(即发包单位)按全价计算工业总产值。b、工业企业与非工业企业之间的来料加工,当工业企业作为加工企业时一律按加工费计算工业总产值。

科技统计年报表部分重要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年报表部分重要指标解释 一、有变动的指标定义 1.外聘的流动研究人员:外聘短期或长期的访问学者、研究人员(编制在其他单位)。 2.招收的非本单位在读研究生:本单位招收的在读的研究生,不包括本单位职工在读的研 究生。 3.用于科技活动的贷款:指本机构为开展科技活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类借、贷款。不论 偿还形式、期限和数额如何,均按当年获得的借、贷款额填报。不包括基本建设费。 4.非科技活动借贷款:指本机构为开展非科技活动从各种渠道获得的各类借、贷款。不论 偿还形式、期限和数额如何,均按当年获得的借、贷款额填报。不包括基本建设费。 5.另外:部分指标名称作了修改,部分指标变换了归类方式,在此对这些指标不予以一一 说明,希望大家认真阅读报表。 二、关于科技活动人员 1.定义 科技活动人员系指直接参加某个机构或单位的科技活动并领取报酬的人员,且不论具有何种身份、资格(学历或职务),均属科技活动人员。包括实际参加科研课题研究工作的人员、科技活动的管理人员和科技服务人员。 从事实验、测试、分析等工作的人员,实验室、试验工厂(车间)、试验农场人员; 与机构的科研活动有关的情报、咨询、物资器材供应、仪器设备保养维修工作的人员应作为从事科技活动人员。 为科技活动提供间接服务的人员,不属于科技活动人员。例如,门卫、司机、保卫、食堂、医务室、附属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人员,其工作虽是为了保证整个机构的正常运转和工作的顺利进行,但因其为科技活动提供的服务只是间接的,不论这些人具有何种身份或资格,均不属于科技活动人员。 2.判断下列哪些人员是科技活动人员 a.科研课题组人员 b. 科研实验室的打字员 c. 科研机构医务室的医生 d. 科研院所附属中小学的高级教师 e.科研单位管理机关中分管生产经营的财务人员 f. 科研机构资料室的工作人员 g. 科研院所分管科研的所长的秘书 〖解答〗 a,b,f,g是科技活动的人员,科研机构医务室的医生和附属中小学的高级教师是间接服务的人员,科研单位管理机关中分管生产经营的财务人员与科技活动无关,都不是科技活动人员。 三、关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产业化统计指标解释 表一、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情况调查统计表 本表统计范围:龙头企业(只统计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已登记注册和未登记注册的,只统计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农产品市场(只统计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其它农村经纪人和专业大户等(只统计个人年销售收入10万元以上)。 本表统计程序:从县级起报,县级报表上报市级;市产业化办公室审核汇总,上报市级数据给自治区农业厅产业化办公室;县级报表由市、县产业化办公室各存档一份。 一、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为导向,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产品市场等把分散的农户与国内外市场联接起来,各利益主体按照合同约定、合作、股份合作等形式,利益互补,风险共担,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一种组织经营形式。 产业化组织(代号1):指由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通过多种方式联结农户,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组织。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指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或流通,并通过各种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户相联系,使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企业。 龙头企业包括农产品市场,为了解农产品市场的数量和经营效益,本表在以下三处地方将非市场型龙头企业和农产品市场分开统计:(1)代号21和25;(2)代号77~81和86~88;(3)代号116和118。其余涉及龙头企业的指标均包括农产品市场。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由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的农民,为取得规模效益或抗衡经济领域中的垄断力量,自愿组织起来,对内自我管理和服务,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以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组织

2011年科技统计指标解读

2011年科技统计年报指标解读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王根明

二种表的概念: 1、基础数据表:是由教科年报表1至10组成的原始数据表,基础数据表与封面组合起来共有十一张;其中表1、表3、表4、表8和表9是基础数据。 2、上报审核表:上报审核表是统计年报系统经过对基础数据表中的原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而形成的上报表,连同封面也是十一张。但年报汇总时,只交上报审核表,不交基础数据表。 表1 科技人力资源情况表 1.直接从事人文、社科教学与科研的人员一律不在此表填报,但在机关、行政部门工作的,原从事人文社科的人员可以在相关学科及其他学科中填报; 2.在进行人员的基本情况录入时,一定要分清楚职称、学位、学科及相关代码和对应关系。切不可把具有本科以上学位(或学历)的人员在录入技术职务、职务类别代码时录成“辅助人员90”,这样就造成了“大材小用”的结果。如下表, L1(合计) L5(副教授) L14(辅助人员) 07(博士) 12 5 7 08(硕士) 15 8 7 09(本科) 20 12 8 上表L14表明是将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在选择技术职务、职务类别时误录入为“90”了,如果全部或部分出现表中所列的情况,这样就不妥了; 3.对照生成上报表1-1时,切记编号10至12行的数据不能出现在L8和L13(其他)列中,如果评定职称的在相应栏填报,没有评定职称的,基表中技术职务一栏可选择“辅助人员”; 4.在符合统计要求的人员范围内,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如

属双肩挑人员,则按原从事学科填报;主要从事管理工作的非双肩挑人员一律填报“999”,这样可直接归入其他学科,减少录入时的学科查找; 5.在12月31日前调离学校的人员不再统计。 表2 科技经费情况表 1.“科研人员工资1”是专指学校上级主管部门按预算下达的科研人员工资(上级主管部门核定的科研编制人员,这种情况只有少数部属大学存在,绝大多数院校是没有的); 2.“科研人员工资2”=生成的表41中的L4(当年投入科技活动全时当量人数)×2表45栏(在岗人员年平均工资)×60% 。 3.表中15栏为“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即该栏的经费数仅包括横向科技经费,如技术开发、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项目费用,但不包括表6中的技术转让经费 4.配套经费跟着经费来源走,即由哪个单位提供的配套经费就在那个单位所对应的栏中填报; 5.“转拨给外单位经费”增加了拨出经费的去向,但其中不应包括“外协加工费”; 6.“基建费”是指主要或专项用于科技活动的基建投入; 7.“在岗人员年人均工资”仅仅指工资单中“岗位补贴和职务工资”2项之和。切不可把科研补贴、奖金、劳务费等放进工资中去。各校“年人均工资”应把握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过大或过小均要引起重视。 表3 科技活动机构情况表 1.仅填报经国家、省部及主管部门批准的科技活动机构,学校自建的机构不可填报; 2.要注意从业人员与实际从事科技活动人员的折合关系,一般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服务业统计报表填报说明 1、统计调查对象:除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批发与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房地产开发经营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单位,均需上报各类服务业财务状况统计报表,具体包括交通运输业、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与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业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与娱乐业,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国际组织等12个行业及其他房地产业1个大类。 2、上报网址:http://60.190.71.140:8010(温州市统计局服务业统计报表在线填报系统)。 3、上报时间:2007年年报2008年1月25日前上报。2008年定期报表:3月15日前上报1-2月份统计报表,6月15日前上报1-5月份统计报表,9月15日前上报1-8月份统计报表。 4、报表调整说明: 为与2007年新会计制度做好衔接,2007年年报和2008年定期报表《服务业行政、事业法人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调整了以下几个指标: (1)“财政拨款”调整为“财政拨入(补助)收入”,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行政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拨入经费”,事业单位“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补助收入”;2006年对应“收入支出表”中的“财政拨款”。 (2)“人员支出”调整为“工资福利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人员支出”。 (3)“公用支出”调整为“商品和服务支出”,2007和2008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科目;2006年数据对应“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的“公用支出”扣除“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基本建设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科目后的数据。 (4)“各种设备、交通工具及图书资料购置费”调整为“各种设备、交通工具购置费”,对应数据都可以从当年“基本支出明细表”中相应科目加总得到。该指标由原来“公用支出”的小项调整为“商品和劳务支出”的并列项,对应的平衡关系也作了调整。 5、主要指标审核关系:

科技统计指标解释

科技统计指标 科技活动指在所有科学技术领域内,即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全部的、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所谓有组织的、系统的科技活动,指在一个机构的范围之内,并列入这一机构的工作计划,由这一机构的人员有计划地进行的科技活动。目前科技活动统计包括研究与发展活动、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 研究与发展(R&D)指为了增进知识,以及利用这些知识去开创新的用途而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工作。它具备四种基本条件:创造性、新颖性或创新、科学方法的运用和新知识的产生。它包括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验发展。 基础研究指不直接考虑用途,以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为目的或对已有的规律、发现、学说作系统性的补充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或实验。其成果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指利用基础研究所发现的知识,确定特定的目标,为了明确基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的可能性,探索新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独创性研究,及时对已经实用化的技术探索新的应用方法(原理性)而进行的研究。应用研究实际上并不直接产生新的(或改进)产品或工艺,其成果为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和专利等。 实验发展指利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知识,为生产新的材料、产品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对已生产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而从事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为一种具有新产品或新技术基本特点的原型,可达到设计定型的新产品或新工艺、实验报告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指为解决研究与发展活动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新装置、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新系统和服务等能投入生产或在实际中运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活动,它不具有创新成分。此类活动包括为达到生产顺利进行以及为形成生产规模和应用领域而进行的适应性试验、小批量试生产等。活动成果最终形式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使用的带有技术、工艺参数规范的图纸、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等。 研究与发展成果应用包括: (1)农业领域里新品种的区域试验;工业领域里为形成新产品的生产规模而进行的工业性试验。 (2)仿制国内外技术先进的新产品而进行的设计与试制工作。 (3)为满足本部门的技术需求而对引进国内外新方法所进行的分析研究、消化吸收工作。

我国科技统计数据

中国科技统计数据(2010) 1 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 R&D Expenditure 1-1 全国 R&D 经费支出(2004~2009) 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 全国 R&D 经费支出(1999~2009) Gross Domestic Expenditure on R&D 1 冦法

冦法 2 1-2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来源和执行部门分(2009) GERD by source of funds and sector of performance 亿元 100 million yuan 执行部门 Performance sectors 经费来源 Source of funds 合计 Total 企业 Business 研究机构 Research institutes 高等学校 Higher education 其他事业 单位 Others 合计 Total 5802.1 4248.6 995.9 468.2 89.4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来源和执行部门分(2009) GERD by source of funds and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按经费来源分 By source of funds 按执行部门分 By sector of performance 3 冦法

冦法 4 1-3 全国 R&D 经费支出按活动类型分(2009) GERD by type of activity

1-4 高技术产业 R&D 经费支出及其与工业总产值之比(2009) High-technology industry expenditure on R&D and as a percentage of gross industrial output 高技术产业R&D 经费支出及其与工业总产值之比(2009) 5 冦法

结售汇统计报表及指标解释

结售汇统计报表及指标解释 银行结售汇统计报表表式 银行结售汇统计报表指标说明 远期和掉期业务统计报表 银行结售汇统计月报表-结汇(即期)填报单位:时间:单位:万美元 代 码项目 合 计 银 行 自 身 银行代客 小 计 金融 机构 中资 机构 外资 机构 居民 个人 非居 民个 人 01 02 03 04 05 06 100 经常项目 110 货物贸易 120 服务贸易 12X 其中:银行卡 121 运输 122 旅游 123 金融和保险服务124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

许费 125 咨询服务 126 其他服务 130 收益和经常转移 131 职工报酬和赡家款132 投资收益 133 其他经常转移 200 资本与金融项目 210 资本账户 220 直接投资 221 其中:投资资本金222 直接投资撤资223 房地产 230 证券投资 231 对境外证券投资撤回232 证券筹资 240 其他投资 241 其中:跨境贷款 242 外债转贷款250 国内外汇贷款 260 金融机构资金本外币转换

261 其中:资本金(营运 资金) 262 代债务人结汇 270 其他 银行结售汇统计月报表-结汇(远期履约) 填报单位:时间:单位:万美元代 码项目 合 计 银行 自身 银行代客 小 计 金融 机构 中资 机构 外资 机构 居民 个人 非居 民个 人 01 02 03 04 05 06 100 经常项目 110 货物贸易 120 服务贸易 12X 其中:银行卡 121 运输 122 旅游 123 金融和保险服务124 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

125 咨询服务 126 其他服务 130 收益和经常转移 131 职工报酬和赡家款132 投资收益 133 其他经常转移 200 资本与金融项目 210 资本账户 220 直接投资 221 其中:投资资本金222 直接投资撤资223 房地产 230 证券投资 231 对境外证券投资撤回232 证券筹资 240 其他投资 241 其中:跨境贷款 242 外债转贷款250 国内外汇贷款 260 金融机构资金本外币转换 261 其中:资本金(营运

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主要指标解释

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与主要指标解 释

第一讲: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口径、范围、内容 工业定期统计包括十张表。各表的统计口径、范围、调查内容、报 送日期如下: (一)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产量(表号:B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为辖区内年产品销售收入5 00万元及以上的 工业企业,其中产品产量根据(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目录)中列出的产品填 报,重点产品可适当扩大统计范围。调查内容为当年价格工业总产值、 新产品产值、工业销售产值、出口交货值、企业用电量和数百种主要工 业产品产量,并在月度产品产量的基础上编制工业生产指数。上报时间 为月后1 日16时前。 (二)工业企业主要经济指标(表号:B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指标也括:应收帐款 净额、产成品、流动资产平均余额、固定资产净值平均余额、资产合 计、负债合计、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 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利润总额、应交增值税、工业 中间投入、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上报时间为月后10 日前。 (三)主要工业产品销售量与库存量(表号:B203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也括:138种主 要产品的年初库存量、累计销智量、企业累计自用及其它、期末库存

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四)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与库存(表号:P201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累计消费量、期末库存量。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五)工业企业能源购进、消费及库存及附表(表号:P201表、P201-1表) 本表的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能源品种的年初库存量、购进量、消费量、年末库存量及能源转换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六)工业企业水消耗(表号:P206表) 本表为半年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各种水的消耗量及金额。上报时间为7月4 日前、下年1月4日前。 (七)主要耗能工业企业单位产品能源消耗情况(表号:P207表) 本表为季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工业企业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情况。上报时间为季后4 日前。 (八)工业品出厂价格月报表(表号:V201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主要产品的出厂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九)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月报表(表号:V202表) 本表为月报,调查范围与”B201表”相同。调查内容包括原材料主要品种、动力、燃料的购进价格。上报时间为当月18 日前。 (十)劳动情况(表号:I202表)

最新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

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 一、概况 出于制定科技政策的需要,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已日益为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所重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是最早系统收集科技统计数据的国际组织,在世界科技统计界处于领先地位,对科技统计的国际标准化和规范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OECD的科技统计与科技指标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在组织上有一套机构,并有专业人员专门从事统计调查、统计分析、指标研究工作,并把科技统计、科技指标与管理决策紧密的结合在一起; 注意统计数据的国际可比性,研究并制定了一整套科技统计手册,为科技统计工作提供了共同遵循的统一标准与规范; 系统地收集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了科技统计数据库; 定期出版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出版物,并充分利用INTERNET信息网传输信息;为满足制定科技政策对指标的要求,十分重视研究能测独创新以及与知识经济有关的指标; 注意加强与非OECD成员国在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为合作、收集非成员国的科技统计数据并建立数据库。 以下对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这些具体情况和特点分别进行简要介绍。 二、组织机构 OECD的权力机构是理事会,由OECD成员国和欧共体各派一位大使级代表组成。理事会下设委员会,委员会是OECD成员国举行会议和交换信息的机构,由各成员国以及一些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欧盟派代表组成,委员会内可设有专家组和工

作组。针对不同的领域和议题,OECD共设有200多个委员会、工作组和专家组。OECD的日常工作机构是秘书处,设在巴黎OECD总部。秘书处下设司或部,每一个司服务于一个或若干个委员会、委员会的工作组或专家组。秘书处为OECD政府间的交流与协商提供信息和分析材料。为此,收集数据、分析和研究指标就成为秘书处的极为重要的职能和工作。 OECD的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主要涉及该组织的科技政策委员会(CSTP)和秘书处的科技工业司(DSTI)。CSTP是OECD的常设委员会,由成员国以及作为观察员会的非成员国和国际组织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科技政策、促进在科技领域内的合作。CSTP(以及OECD的工业委员会)服务的工作机构,CSTP所需要的科技统计数据、科技指标以及其他信息和分析材料都是DSTI提供的。DSTI下设的经济分析和统计处(EAS)是主要从事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机构。EAS的主要工作是:对各成员国和部分非成员国进行R D调查、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并建立数据库、编辑出版科技统计资料;编写科技指标为科技政策委员会提供信息和分析资料;组织专家研究科技统计方法和指标、组织编写各类统计手册和规范。 为了确保科技统计数据和科技指标的可靠性和国际可比性,不断改进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以满足CSTP的需求并提高反映科技政策和国家特点的有效性,CSTP下设科技指标国家专家组(NESTI)。NESTI由各成员国以及联合国和观察员国家的代表组成,它是对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方面的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审核、建议和协调的机构。EAS的有关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的工作计划、各项工作的结果、提交给科技政策委员会的分析材料、科技指标、科技统计的标准与规范等都得经NESTI进行检查和审核。该专家组还可以就科技统计和科技指标工作向CSTP提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统计报表主要指标解释对照印发的表格,表内不能填数字的地方,已用“—”注明。 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仅参加填写PS1表。 (一)人社统PS1号表 1. 编制数量:指编制管理部门核准的编制数。 2.从业人员总数: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指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但不含退休返聘人员、借调人员。 3.在册正式工作人员:指本单位在编人员和经上级部门批准超编配备的人员。 4.劳务(人事)派遣人员:指统计数字截止日,本单位通过劳务(人事)派遣方式使用的所有人员。 5.退休人员:指截止本年12月31日,实有退休人员的总人数。 6.系统:事业单位隶属的部门所在的系统。 7.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指事业单位中,经公务员管理部门批准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 本表审核要点: 1.行4参公管理事业单位和行5配备工勤人员的机关单位的填法详见附表举例样式。其余一般事业单位按正常填写。 2.列22行23-26从业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8行8-11完全一致。 3.列26行23-26退休人员总数分层次数字要与表3列19行8-11完全一致。 4.列21行2、行4、行10、行13、行15-21应为0 5.列22行6=表6列1行21+列19行21-列40行21+列42行21 列22行11=表6列1行2+列19行2-列40行2+列42行2 6.第二行“有参公管理人员的单位”,一般指党校,公益一类,行业为教育 7.行23-26列10-16=行6-12列18-21,两边数字要完全一致。 (二)人社统PS2号表 1.其他等级人员:本类型在册正式人员中尚未评定岗位等级或岗位等级不明确的人员。 2.其他从业人员:除在册正式人员外的其他从业人员。 3.学历:指在教育机构中接受科学、文化知识训练的学习经历,以经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有国家认可的文凭颁发权力的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所颁发的毕业学历证书为凭证。 学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中央组织部、人事部、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加强和规范干部学历、学位管理工作的意见〉的通知》(厅字〔2002〕4号)和中央组织部办公厅《关于干部学历、学位检查清理实施意见的通知》(组厅字〔2002〕9号)进行清理后认定的学历统计。 有两个及以上学历的,按接受教育的最高学历统计。在校学习及参加不脱产的夜校、业余学校、函授、自学考试等成人教育学习的,未取得新的学历之前,按现有学历统计。 取得两个及以上同等学历的,学历仍填报在对应的同等学历栏。取得中等技工学历的,学历填报在“高中及以下”栏。 参加各种课程进修班学习获得结业证书的和仅获得硕士以上学位证书而未取得学历证书的,仍按原学历统计。 具有学籍但未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而中途退学肄业生(被开除学籍者除外)的学历均按下一层次学历统计。研究生肄业统计在“大学本科”栏,大学本科肄业统计在“大学专科”栏,大学专科肄业统计在“中专”栏,以此类推。 1970年至1976年入学的大学普通班毕业生,统计在大学专科栏。 4.年龄:指统计截止日期时的实足年龄(周岁)。如1955年12月出生的人员,在2005年12月31日统计时计算为50周岁;而1956年1月出生的人员,则计算为49周岁。 5.博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6.硕士:取得研究生学历并获得硕士学位的人员。(必须既有学位又有学历)

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统计指标解释

国家统计局最权威的统计指标解释 农业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指以货币表现的农、林、牧、渔业全部产品的总量,它反映一定时期内农业生产总规模和总成果。农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通常是按农林牧渔业产品及其副产品的产量分别乘以各自单位产品价格求得;少数生产周期较长,当年没有产品或产品产量不易统计的,则采用间接方法匡算其产值;然后将四业产品产值相加即为农业总产值。1957年以前的农业总产值中包括了厩肥和农民自给性手工业(如农民自制衣服、鞋、袜,自己从事粮食初步加工等)。1958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林业中增加了村及村以下竹木采伐产值;牧业中取消了厩肥产值;副业中取消了农民自给性手工业产值,增加了村及村以下办的工业产值;渔业中增加了海洋捕捞水产品产值。1980年及以后的农业总产值,在副业中增加了农民家庭兼营工业商品部分的产值。从1984年起村及村以下工业产值划归工业。从1993年起取消副业,将野生动物的捕猎划入牧业、野生植物采集和农民家庭兼营商品性工业划归农业。 粮食产量指全社会的产量。包括国有经济经营的、集体统一经营的和农民家庭经营的粮食产量,还包括工矿企业办的农场和其他生产单位的产量。粮食除包括稻谷、小麦、玉米、高粱、谷子及其他杂粮外,还包括薯类和豆类。其产量计算方法,豆类按去豆荚后的干豆计算;薯类(包括甘薯和马铃薯,不包括芋头和木薯)1963年以前按每4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从1964年开始改为按5公斤鲜薯折1公斤粮食计算。城市郊区作为蔬菜的薯类(如马铃薯等)按鲜品计算,并且不作粮食统计。其他粮食一律按脱粒后的原粮计算。 油料产量指全部油料作物的生产量。包括花生、油菜籽、芝麻、向日葵籽、胡麻籽(亚麻籽)和其他油料。不包括大豆、木本油料和野生油料。花生以带壳干花生计算。 水产品产量指人工养殖的水产品和天然生长的水产品的捕捞量。包括海水的鱼类、虾蟹类、贝类和藻类以及内陆水域的鱼类、虾蟹类和贝类,不包括淡水生植物。 猪、牛、羊肉产量指当年出栏并已屠宰、除去头蹄下水后带骨肉(即胴体重)的重量。 期初(末)畜禽存栏头(只)数指报告期初(末)农村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农民个人、机关、团体、学校、工矿企业、部队等单位以及城镇居民饲养的大牲畜、猪、羊、家禽等畜禽的存栏数。 耕地面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经常进行耕锄的田地,包括熟地、当年新开荒地、连续撂荒未满三年的耕地和当年的休闲地(轮歇地),还包括以种植农作物为主并附带种植桑树、茶树、果树和其他林木的土地,以及沿海、沿湖地区已围垦利用的“海涂”、“湖田”等面积。不包括属于专业性的桑园、茶园、果园、果木苗圃、林地、芦苇地、天然或人工草地面积。 农作物播种面积指实际播种或移植有农作物的面积。凡是实际种植有农作物的面积,不论种植在耕地上还是种植在非耕地上,均包括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在播种季节基本结束后,因遭灾而重新改种和补种的农作物面积,也包括在内。 有效灌溉面积指具有一定的水源,地块比较平整,灌溉工程或设备已经配套,在一般年景下当年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耕地面积。 农用化肥施用量指本年内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化肥施用量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