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否是伪科学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2
中医不是科学。
首先,中医提倡“阴阳”、“五行学说”等非科学思维,这些事物没有实体意义,通俗来说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不像“长度”、“重量”等具有实际评判标准的科学性概念。
另外,中医是以经验来诊断疾病的。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针灸”对人体进行治疗,“望闻问切”并没有经过完整严密的科学检验。
包括中医中的草药,草药是通过“神农尝百草”检验的,只凭身体的味觉和知觉来定义一种植物或动物的功能是片面的,是整体化的。
如果要想探索一种生物体的功能,必须科学检验其各个局部的结构功能,经过严密的评价标准才能将其归类为具有特定疗效的药物。
还有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会设立对照试验从而判断一个药物是否发挥作用,而中医没有这么严谨。
中医中的“穴位”,至今为止也没有经过解剖学家的验证,只是一个模糊空洞的基于经验的概念。
对于中西医的看法,我的观点是存在即合理,没有必要非得否定一个体系的价值,毕竟中国有句老话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嘛!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于病人而言,谁能治病,谁就是“好医”!特别是对于人体这种及其复杂、不断变化的研究对象,严密的科学与经验主义都不可或缺。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流传了这么久,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的作用,毕竟在西医还没诞生的年代,人类是有通过这本著作维持人体健康的。
而且现在也有很多人通过刮痧达到了驱寒、保暖的作用。
而西医的作用也很明显,国际上有很多公认的攻克重大疾病的西药,目前科学家也在不断钻研新的药品。
总体来说,中医作为一门替代医学,对西医有了很大的补充作用,保留中医的精华,结合西医的精准,共同治疗,才是最有助于人体疾病的治疗的!。
中医是不是科学"是个伪命题中医是不是科学,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有点基本逻辑思维的人都能理解。
某些人举着“打伪科学”的旗号拿来说事,自己热闹就算了,非要到处煽风点火,制造热点,吸引眼球,而一些不明真相的人也跟着起哄,孰可忍,孰不可忍!“中医是经验积累”不等于“中医不科学”;“中医目前不属于科学范畴”不等于“中医不是科学”,更不等于“中医是伪科学”。
这些概念难道不好理解吗?始作俑者的方先生,对此善不罢休,还暗地里看了一下《本草》,指出《本草》把麻绳、头发、指甲等物列为药物,进而说象《本草》这样的中医经典,都存在这么多“不科学”的东西,因此,得出“中医糟粕非常多”的结论。
那么我要问,你以科学的办法证明过这些东西没有药用价值吗?这种思维完全就是从个人的经验出发否定另一种经验。
就算他证明过,那他所指的东西的代表性有多高、可靠性有多强呢?我现在一口“四环素牙”是托谁的福?举个例子,麻绳有没有药物价值?你说没有,那么你有什么科学依据,证明过程怎样? 科学的态度应是:目前我们不能说它没有,也不能说它有,它属于未知领域,只不过直觉或经验告诉我们,似乎研究的价值很小。
中医是采用天然动植物治病的,这种药物来源正越来越受到重视。
韩国人在深入研究人参,美国人在芦荟、鱼油、大蒜等方面已取得成果,澳洲人从鳄鱼身人已提取出目前药性最强的抗生素。
他们为什么选择这些东西进行研究,并取得成果呢?起因也是经验。
祖先留给我们这么多的经验积累,我们不好好开发,反而以“非科学”、“非理性”的思维方式进行抨击,于情何在!于理何在!有人会还会辩驳,说“中医不科学”是说其“阴阳五行”理论不科学,那我还是要问,你用什么科学的方式证明过它们“不科学”呢?相反,西医当中所没有的“经络”现象已为西方科学家证明人体的确存在。
“阴阳五行”相对于现代科学来说,仍然是未知领域,也就是说未经过严密的科学证明,它是人类经验的积累。
今天,我们说“中医科不科学”,明天我们是否要来讨论“运动科不科学”、“历史科不科学”、“农谚科不科学”、“宗教科不科学”?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影响我们活动的只占一部分,相当一部分是生理自然反应与经验在左右。
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否为科学,是近年来争论的焦点。
其中,不少受过高等教育的在医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人断言:中医就是伪科学。
不过,也有很多这样的声音:中医博大精深,讲究标本兼治,从源头治疗疾病,并且没有西药的毒副作用,更胜西医一筹。
对于中医的‘真’‘伪’之说,还要先来说一下“科学和伪科学”。
科学是暂时可被知而还没有被推翻的知识;是揭示事物真相的学说;是崇尚真理和真实的人们的,永无止境地探索、实践,阶段性地趋于逼近真理,阶段性地解释和揭示真理的阶段性、发展性、历史性、辩证性、普遍性、特殊性、信息性等特点,尽可能不包含自相矛盾的知识体系,且是一项成果的绝大部分有利于造福人类社会的高尚事业。
科学的特点是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
伪科学是指把没有科学根据的非科学理论或方法宣称为科学或者比科学还要科学的某种主张,如星占学、维里科夫斯基碰撞理论、李森科的无产阶级遗传学等。
伪科学不同于一时的科学错误,它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要害在于,它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冒充科学,把已经被科学界证明不属科学的东西当作科学对待,并且长期不能或者拒绝提供严格的证据。
那么该如何辨别科学和伪科学呢?一般来说,伪科学经不住科学常识(及科学方法)的检验,可以经过以下的特征进行判断:1)没有实验证据就进行断言;2)在存在矛盾实例的情形下进行断言;3)不能进行重复性实验;4)断言不合逻辑;5)在存在多种可能解释的情况下仅取其一。
根据以上内容,可以断定为的生活中的伪科学的有:脑白金的宣传中将药理作用仍有争议的褪黑素进行无限制的吹捧,并将其命名为脑白金,将分泌褪黑素的松果体命名为脑白金体,以达到误导公众推销产品的目的。
那么,中医是不是也是伪科学呢?有人说:中医是最大伪科学。
因为中医不符合科学的可重复验证、可证伪、自身没有矛盾等的这些特点。
具体表现在:同样的病人不同的中医来看会有不同的方子开出来,同样的方子不同的中医会有不同的解释,同样的病情不同的中医也会有不同的诊断。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作为我国的国粹,中医在中国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伴随着中华文明一路走到今天。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由于中医理念与建立在生物化学基础上的西医不同,引发了人们针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的质疑,甚至有人要把中医作为“伪科学”予以废除。
如何正确认识“中医是否科学”,关系到中医能否健康完善与发展,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服务社会。
关于“中医是否是科学”已经争执了一个世纪之久,在新世纪伊始,尤其是在2006年,一股关于科学与伪科学划界问题的风潮在互联网上炒的沸沸扬扬,“中医是否是伪科学”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
“科学”一词于近代由西方传入我国,中西文化的碰撞引发了大量的矛盾,“中医是否科学”就是矛盾之一,由于中医在国人心目中是我国古代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争论犹为激烈。
众所周知,科学在现代文明世界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中国也是这样,在近代,对于接受了西方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科学也曾一度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
丁文江曾说:“说一种知识是真的,就等于说这是科学的。
说一种事业是系统的、合理的,就等于说这是科学化的。
”当时的新思想知识分子为了尽快提高中国的科学水平,认为中国的一切学术都要重新系统化,条理化,十九世纪上叶的“中国科学化”运动便应运而生,而在中医领域则表现为“中医科学化”的思潮。
其实“中医科学化”已指明了中医不在科学的范围之内了。
余岩在1916年即公开宣称中医不科学,他说:“岐黄学说,乃自欺欺人之事,绝无学术上之价值”,因而主张“废止中医”。
“中医科学化”思想虽然反对余岩“废中医”,但也默认了中医不“科学”。
中医科学化主将如陆渊雷、谭次仲等人肯定中医有实用价值,但认为缺乏思维逻辑,且没有实验验证,中医科学化就是要补足这些方面,以“使中医观之谓之中医,科学观之谓之科学”。
这里“科学”的含意,主要是指反“玄理”和提倡实验,实际是提倡中医“西方科学化”,个别人甚至还要“西医化”,废医存药。
关于“中医是否是伪科学”,我们可以从理论上和方法上两方面来讨论: 1.理论上的论析:关于“中医理论是否是伪科学”的论题,是近一二十年来学术界的热点之。
中医不是伪科学作者,某。
摘要:本文要讨论中医是否伪科学的问题,需要讨论中医的定义,即中医是什么,什么样的理论形式的东西叫作中医,中医包括哪些内容,这些内容的来源是哪里,根据是什么,结论是什么,中医有什么有代表性的学科结论。
然后,再讨论科学划界的问题,科学是什么,什么样的学科或者理论形式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科学加伪科学是不是可以结成世界所有理论的全集。
最后得出结论:中医不是伪科学。
关键词:中医科学伪科学科学划界中医是不是伪科学的问题,是一个很热的话题,许多人对此都曾经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我也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我是这样想的,首先应该从中医的定义的角度,认识一下中医是什么样的定义,然后再从什么是科学的角度,一条一条地看一下中医与科学的相关程度。
最后,根据科学划界的相关知识,分析出结论。
中医的定义范围:“中医是指在中国传统医学实践基础上形成具有鲜明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理论体系”[1]。
从上面的定义来分析,中医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中医是在中国传统医学实践基础上形成的。
第一个关键词是实践,也就是说,中医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
毛主席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见,既便中医不是真理,也是可能存在错误的,但同时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向往着把病人的病治好,也可以理解为,是朝着真理的方向发展的一门学科。
医学是建立在经验知识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无论是西医还是中医,都以经验为基础,即使是其它门类的学科,大多数也都是以经验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比如物理、化学、生物等,搞研究也都是以经验为基础,提出一种理论假设,用实验来验证理论假设的正确性。
所以,中医的定义把中医定义在实践的基础上,没有定义在以神或上帝的旨意基础上。
这是一个由定义分析的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2.中医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
文化特色是什么,从广义上讲,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所创造的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从狭义上讲是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组织结构[2]。
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否是伪科学”讨论稿近几年,在中国学术界,科学界,甚至是文化圈都出现了一批在相应范围有代表力的人物提出了中医是“伪科学”的观点,如科学院的何祚庥,文化界的罗永浩、司马南等等。
虽然他们人数并不多,但由于他们批着院士、专家、学者、权威的外衣,影响很大,特殊的身份使得他们的观点一经媒体批露便引起了社会的广大反响,各种媒体也纷纷开展各种各样的辩论会,其社会影响远远超越了学术争鸣的本身。
而成为一场反“伪”斗士们争名夺利的个人秀,为了其个人的某种目的,使中医的科学讨论越来越偏离科学严谨,实事求是地精神,如果这种争论不能得到有效的抑制,必然会在蒙蔽一部分人的眼睛。
这不仅是我们发展科学,提倡科技兴国的悲哀,也将对我们的传统文化失去起码的尊重。
中医是否是伪科学?——我的观点自从西医成为现代医学的主流,人们对“中医是否是伪科学”的论战就没有停止过。
其中反对方的矛头直指“五行理论”。
然而我认为中医学主要包含两部分:中医经验与中医理论。
中医经验是一种发现,而中医理论则是一种解释。
发现是客观的,而解释则带有主观性。
比如,有一种什么植物人吃了会中毒死亡,人们领教了之后就不敢再吃了,这就是中医经验。
而饱受反对方诟病的“五行理论”则是用来解释这种经验的中医理论。
在这里,我无法考证“五行理论”的正确与否,但我认为单纯因为一些人对“中医理论”的否定便将中医学归为“伪科学”的范畴,实在有失科学精神。
我认为在目前的氛围下再来讨论“中医是不是伪科学”,已经失去了对待科学地公正、客观地态度。
因为我们中的大部分人目前的见解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各种各样的言论地影响,甚至是这个时代认识的局限性影响,而这种影响对应到不用的人群个体上又是决定性的,比如说有的人不是搞科研的但是他很爱看司马南的节目那么他就不加辩证的“肯定”中医就是伪科学。
在目前我们对自然界认知程度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要允许不同的科学模式存在,绝不能只独尊西方现代科学。
“医学导论”讨论课讨论报告1.中医是否伪科学?这个问题是最近网络上的热点话题之一:中医的反对者们认为:中医理论体系建立在经验基础之上,目前难以找到实验与解剖学的证据,对于经络、穴位等难以解释清楚,且缺乏重复性和可检验性,很难用现代医学解释。
有一些中医废除论者认为中医主要是心理安慰作用,实际上并无疗效,“是十足的伪科学”。
而中医支持者看来:中医是祖国文化的瑰宝,其历史性贡献是不容质疑的。
中医的辨证施治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望闻问切,针灸骨科,等等,都是有科学道理和根据的,是经过我们的祖先千百次用身体试验、临床试验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得来的药性药理、诊断经验。
中医是祖先最好的“实践”产物,无论如何不能说是“伪科学”。
我小组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也进行得尤为激烈——首先,我们分析了“科学”一词的含义:英文中科学(science)一词来源于拉丁文scientia,意为“知识”、“学问”。
在中国,科学一词是外来词,以前译为格致,即格物致知,以格物而得的知识是科学。
近代的科学,指发现、积累并公认的普遍真理或普遍定理的运用,已系统化和公式化了的知识。
再来看看中医的定义:中医学是源自于中国,以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经验为主体,研究人类生命活动中健康与疾病转化规律及其预防、诊断、治疗、康复和保健的传统医学,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就定义而言,中医与科学都来源于实践,有一个发现发展并逐步系统化理论化的过程,不能说是格格不入,但究其理论体系特征,却又与西方科学有本质区别:西医是对微观领域的具体研究,而中医是对宏观问题的把握,中医是整体论,而西医是个体论;中医是经验性、总结性的学科,比如穴位、经络,一针扎下去,人体就会有反映,但是写不出所用药方的化学方程式,也无法对症状做出病理学解释;中医理论体系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哲学基础上的,所谓阴阳五行实际上是探讨人体内的一个对立、统一、矛盾、平衡的唯物辩证思想,而西医体系则是建立在化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上……我们小组虽然的确找到了一些西方医学成功解释中医疗效的例子(比如:针灸下针与转针刺激释放抑痛成分),但要用西方自然科学理论分析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刮痧、气功、食疗、音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在现有的科学手段下尚不可能一一实现,更不用说论证阴阳五行等传统医学哲学了。
中医中药理论是地地道道的伪科学(上)张功耀(中南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我第一次看到把中医称为伪科学是在2001年。
5年过去了,“中医是伪科学”这个论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证明。
我曾经说过,中医中药理论还不够格称为伪科学。
我的这个说法是基于中医中药理论从古到今还没有构造出科学的外表特征来判断的。
在这方面,中医中药理论与国际上流行的一些伪科学,如“超心理学”,“植物心理学”,“人类的神秘起源”,“面相学”,“查当诺斯大预言”,等等,还相差很远。
但是,中医中药理论虽然没有一个科学的外表,却在中国进行了赤裸裸的科学的标榜。
这样连科学的外衣都没有的标榜,是掩盖不了中医中药理论作为一种地地道道的伪科学理论的实质的。
一、中医中药理论的概念是伪概念无论什么概念都要能够与其他人进行思想交流。
如果概念含混,没有明确的指称,这样的“概念”不具有思想交流价值和认识价值。
这种没有思想交流价值和认识价值的概念,我们把它叫做伪概念。
要使概念能够交流,概念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必须具有确定性。
亚里士多德在谈到概念的确定性的时候,引入了一些范畴来表征,其中包括实体、数量、性质、关系、空间、时间、位置、归属、主动、受动。
其中最基本的是概念的实体性。
也就是说,概念需要有确定性的实体。
当我们说到“肝”的时候,它不应该同时又是“木”,或“风”,或其它别的什么。
判断概念的实体性是否具有确定性,可以用17世纪英国经验主义哲学家的方法去做,那就是看它能不能在实践层面上还原,即看它是否具有“经验的可理解性”。
比如“飞马”这个概念,经验世界并不存在,但它的经验可理解性是显而易见的,它由“飞行的”和“马”两个概念构成。
同样道理,“直线”这个概念在经验世界也是不存在的,但“在任意两点之间作出一根最短程线”明显也是经验可理解的。
在科学中,不具备经验可理解的概念会被科学驱逐出去,“以太”就是典型的例子。
不用说科学思维要使概念达到确定性的要求,就是日常思维也必须达到这样的要求。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期末考试试论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摘要:本文对中医学的科学性进行了探讨。
如果按照西方对科学的划界标准,中医学既不是科学,也不是伪科学。
但不可否认,中医学中存在着科学性。
这表明应该用历史和实践的标准来判断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同时,应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划界标准。
关键词:中医学;科学;划界标准引言中医学,以其独有的济世活人之术,道法天人之理,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并且近年来世界各地的中医热在不断升温,少数发达国家承认了中医的合法性。
但是目前中医药学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尚未得到法律上的承认,属于非正规医学范畴。
而且,在国内,一些术士或骗子打着中医的旗号招摇过市。
逐渐在不少人心目中,中医学和非科学、伪科学划上了等号。
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发展。
因此,我们必须从医学的根本目的和本质功能上来认识和把握中医的学科性质和特质精神。
这对于我们正确评价中医学的地位和价值,提高中医学在世界医学中的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1](一)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1.科学与非科学区分科学和非科学就是科学的划界问题。
在科学哲学的发展中,对科学分界主要分为有以下三种标准: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历史主义的划界标准。
下面就其每种标准中具有代表性的科学哲学家的分界进行一些讨论。
逻辑经验主义的划界标准的代表人物有石里克、卡尔纳普等人。
他们信奉科学存在可证实原则:即在原则上可被经验证实或证伪。
他们认为,可被经验证实的命题和分析命题是有意义的,才是科学的。
而其它都是无意义的、非科学的、形而上学的。
证伪主义的划界标准的代表人物是波普尔。
他的结论是:任何科学理论都可能错误而且都包涵着潜在的错误,并且总有一天会经不起检验而被证明是错误的。
他提出“证伪”是科学划界的标准。
以可证伪性程度作为评估科学理论的标准。
库恩是历史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
他认为历史上每个研究领域在成为一门真正学科的过程中都经历了“前范式科学——常规科学——科学革命——新常规科学。
中医是否是科学――自然辩证法角度论述我认为,中医不是伪科学,但也并非完美的科学。
1.科学是什么?科学的首要主旨是认识世界,获取知识,对世界作出解释和预言。
科学,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一方面,它反映和揭示了客观世界的现象、本质和规律。
另一方面,科学源于实践,又指导着实践,是一个反复、发展、运动的过程。
1999年版《不列颠百科全书》“科学”条目称“科学涉及一种对知识的追求,包括追求各种普遍真理或各种基本规律的作用”;最近英国科学委员会为“科学”一词下了新定义,认为:“科学是以日常现象为基础,用系统的方法对知识的追求、对大自然的理解以及对社会的理解。
”在谈到新定义的意义时,英国哲学家AC·格雷琳说:“因为‘科学’涵盖的领域很广,所以对它的定义也应很宽泛,需要说到自然科学的研究,也要说到社会科学的研究;需要用到‘系统’和‘现象’这样的词语2中医不是伪科学中医是我国的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我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的总结,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几千年的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这些都体现了中医的科学性。
3.中医并非完美的科学然而,中医理论以及治疗手段和方法也有不尽科学之处。
例如中医理论草创于秦汉,有浓厚的思辨与经验色彩,笼统模糊有余,而精细准确不足。
另外,有很多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现象极其复杂,用现代科学无法解释。
中医理论存在不完美,恰是科学发展的常态。
人类认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科学的历史,就是这种荒谬思想逐渐被排除的历史”(恩格斯语),是一个不断告别谬误、纠错的历史,是一个不断由相对走向绝对的历史。
总之,我们不能笼统的断定中医是伪科学,也要认识到中医在科学上的不足之处。
科学并不能证伪中医中药不科学!因为,中医药是一门自然经验科学中医是什么?中医科不科学?先看看科学是什么?科学是一种方法论,通过观察与实验对命题进行验证的方法论,包括自然科学与理性科学。
判断科学与否的依据主要看能否证伪。
中医是什么?中医是一门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检验的入世学说,通过对古典哲学的阴阳对立统一论结合自然草本的药性认知而应用于临床实践与总结形成的学识体系。
这套学识体系因为历经时间与空间的检验,因而其自身内含强大的生命力,不可能因为现代人的认知屏障就丧失它强大的生命力。
中医的边缘化,是一个多世纪以来西化狂热之下的牺牲品。
假如不是中医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早就化为历史的尘埃。
只是每临瘟疫横行时,惶恐不知所措的现代人才想起中医。
而中医在现代人面前,就像一个衣衫褴褛的老母亲,在自以为是的你骂骂咧咧中尽其所能之后哑默离去。
叛逆如你,可你的老母亲未曾忘记呵护,是谓医之道与医之德吧。
中医科不科学?中医是否科学,可根据科学的判断标准进行判断。
因此中医是否科学就要看中医是否可以证伪,如果不能证伪就不能认定其不科学。
科学能够证伪中医吗?可以明确的说:不能!理由一,科学不能证伪中医的理论,中医的理论是建立在古典阴阳对立统一论上的学说,判断这种学说是真理还是缪论,在于在真实世界的实践中能否自恰或能否经得起检验。
就目前人类的认知,没人可以推翻得了中医整体的阴阳统一论;理由二,科学不能证伪中医药在真实世界中所产生的临床疗效。
至于本草药物的安全性,从实践积累的经验来看,尽管某些中草药在检测中发现有毒副作用,但是整体相较于西药更安全可靠。
因为中医药是自然之物,至今还未出现过类似于西药的那种不可逆的安全事件。
综上所述,科学并不能证伪中医中药不科学。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
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中药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经运用了几千年的历史,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上、在防病上,还是在养生上,都是确凿有效可行的。
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中医对疾病的治疗是宏观的、全面的。
但是到了现代,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哲学的进入,西方医学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构成了对中医学的挑战。
一些学者认为,中医已经跟不上了时代先进科技的发展,“老药罐子"煎药还在使用,中医四诊法的诊断还拿不出确凿的科学实验依据,随着科学进步和人们思维观念的不断更新,中医是否科学,中医究竟是否有效受到了严重的质疑,甚至有的学者提出废除中医。
在取消中医、大“批"中医的队伍里不乏一些以反伪科学自居的科学家。
中科院院士,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何祚庥就是其中一员,前些年他说过这样一句引起争议的话:“中国传统文化有90%是糟粕,看看中医就知道了。
”而今,又有学者在网上发表“取消中医”的言论,这再次引起了他对中医的关注。
他把中医理论说成是伪科学,把中医说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
中医到底是科学还是伪科学?当中医面临这样的挑衅时,且让我们回到现代科学的定义,必须说,中医不是科学,它是非科学,而不是“不科学的”,更不是什么“伪科学”.中医是独立于现代科学的一种认知体系,在它的面前,科学应该止步。
可惜的是,慑于科学理念的霸权地位,一些中医支持者在面对“科学麦卡锡主义者"的大棒时,在所谓科学与进步的“政治正确”面前。
中医学是科学还是伪科学?为什么?我坚持认为中医是科学,这是因为中医学也要研究人体结构、正常生理与病理的现象以及其规律,而这些课题正是现代生命科学的研究对象。
以生命现象及其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就是科学,所以,中医学也是生命科学学科。
中医与西医的研究对象是一致的,那么为什么西医被认为是科学,而中医却有伪科学的嫌疑呢?这是因为科学是近现代才产生的事物,科学的特征是摆脱了纯粹哲学思辨地研究自然事物的方法,引入了观察与实验的研究方法。
知识是由客体与事物的实际秩序提供,而并非单纯出自主观的思想。
近代科学实质上是实证主义与理性主义相结合的认识论方法在具体认知领域中的应用,所以近代科学是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物理学是实验研究与理性的思辨思考相结合的科学方法在物理现象研究领域中运用的结果;化学则是科学方法在化学研究领域中运用的结果。
近代医学建筑于物理学与化学等学科的研究成就的基础之上,同时也是实验观察方法与理性思辨相结合的方法在生命现象研究领域中应用的结果。
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但人类的知识却不是纯经验的获取的。
没有哲学思辨、没有逻辑思考的能动参与,知识仍旧不能发生。
近代科学认识方法的实质是实验观察与理性思考有机结合。
纯粹的思辨不能形成确切的知识,单纯经验的集合同样也不构成为真知识。
客观世界独立于我们的观察与思考而存在,成为我们感觉官能的与思考的对象,世界具有可经验性与可理解性这是一件很令人惊奇的事情,为什么通过理性的逻辑思辨获得理论可以与外部世界的客观规律一致?世界具有可理解性,人类的理智可以理解外部世界,这是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假设。
至于该假设所以能成立的原因,却无从解答。
在我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并没有形成实证主义的哲学观,也没有发展出实验观察的认识方法,所以在我们的文化形态中并没有近现代科学的对应物。
我们的古人在研究事物及其现象时没有摆脱纯粹哲学思辨的研究方法。
比如,在中医学领域中,生命体的结构及其规律对于研究者而言只是一个黑箱,古人借用阴阳五行的哲学观念与一定解剖经验,创造五脏六腑、经络、气血津液等概念加以描述。
科普中医理论真的是伪科学吗?
中医是不是伪科学?中医不是伪科学!这是一定的。
但中医无论是治疗还是药物都有部分是臆想、臆测甚至是臆造的。
这得归咎于古人对人体和疾病朴素的认知。
从解剖生理病理角度看
中医没有经历过西医的细胞病理学,没有一套规范的解剖体系,对人体器官和组织的工作机制和功能并没有严谨深入研究。
不捧不黑,有什么说什么。
中医粉可能不服气,举个例子: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在窍为舌实际上是开窍于舌,出自《黄帝内经》。
口舌是什么?吃的东西直接进心不成?不用讲延伸含义,如果古人真的清除明白的话并不用后事人拐弯抹角的理解,不足就是不足。
从药理上看
西药经历了古典药学,罗马药学,中世纪药学,现代药学四个阶段。
老实说中药学介乎于中世纪药学和现代药学之间。
可以说在中世纪药学以前,中药跟西药两者齐头并进,甚至在药理上可能中药还要超过西药。
但故步自封的锁住了自己前进的脚步,西药反超就说西药疗效虽好但副作用大!但亲爱的中医粉们,知道为什么中医总追不上西医?!就是这个原因啊!恨人好,骂人无!粉可以,但要正视中医的不足。
千万别粉中骂西,否则根本提现不了我们汉族的博采众长。
西医哪好就学,哪不好就摒弃!
人文关怀与治疗理念
这个我可以肯定的说现在中国的西医拍马都比不上中医。
这绝对是中医可以引以为傲的地方。
也是最值得中国西医学习的地方。
不激进治疗,不过度治疗,平衡。
但光靠这个根本拯救不了中医,中医需要更多革新和改进。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一直备受争议。
有人认为中医是忽悠,没有科学依据,而有人则坚信中医的疗效。
那么,有什么证据证明中医不是忽悠呢?中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气功等,经过千百年的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治疗许多疾病,如感冒、头痛、胃痛等。
这些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如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推拿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中药可以治疗慢性病等。
这些都是实践证明中医不是忽悠的证据。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中医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中医药的分子机制和药效成分也得到了深入研究。
例如,中药黄芪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对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中药人参中的人参皂苷具有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具有科学依据,中医不是忽悠。
第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也得到了现代医学的认可。
例如,针灸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可以缓解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推拿被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认为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中药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可以治疗慢性病。
这些都是现代医学对中医的认可,也证明了中医不是忽悠。
中医的疗效也得到了大众的认可。
很多人都有中医的治疗经验,例如,看中医治疗感冒、胃痛等疾病,效果显著。
这些治疗经验也被科学研究所证实,例如,针灸可以缓解疼痛、推拿可以改善肌肉骨骼问题、中药可以治疗慢性病等。
这些都是中医不是忽悠的证据。
中医不是忽悠,有许多证据可以证明其疗效和科学性。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我们应该尊重中医,同时也要注重科学研究和实践,进一步推动中西医结合,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言归正传,看了这么多,感觉到说中医是伪科学的基本是两种人,一种确实是深思比较后的结论;而另一种则是乘风而起的唯西是从者。
而对于第一种人大致是承认中医的疗效的,只是针对中医的理论——项王应该就是这种观点吧。
而对于中医的理论,首先针对的是阴阳五行说这个根基。
我开始还在想,宇宙万物相生相克,相互推动转换,这样的思想应该是贯穿于中国整个文化体系中的,渗透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何以现而今单单中医受到如此的质疑。
后来觉得却也是,随着新中国的建立,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社会在不断的西化,不兼容的传统思想被不断的剔除,剩下的也只是做个唐装,唱个戏曲这些形的东西了。
想来,好像也只有中医还保留着这样一种思想。
也难怪会成为众矢之的了。
其实也正因为这样的大环境,使得中医理论很难讲出科学来。
因为一说到这个,必然涉及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思维——这些与已然在我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西学思想所无法兼容的“怪诞理论”。
说到这恐怕项王又要说:科学是唯一的。
没错科学是唯一的,就像道是唯一的一样。
但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科学,所得到的道是不同的。
西方的科学家、哲学家更习惯把他们的努力比作登高。
动辄“我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从来没有人比我站的更高,离真理更近”。
而我更习惯于用井底之蛙作比喻,当然这完全没有任何鄙夷的味道,他们的努力不过是在扩大着井口。
他们永远无法跳出这个井,因为这个井——这个对于他们视线的约束是由他们的文化,他们的思维先天决定的。
而中国和西方恰恰是待在不同井里的两个青蛙。
天空是唯一的——科学是唯一的,道是唯一的。
但他们所看到的却是不同的一片天空——不同的科学,不同的道。
前天借了本西方哲学史来读,想知道康德,卢梭他们为什么是这样想问题的。
结论是没有为什么,泰勒斯,巴尔德尼就是这样想问题。
我终于明白,我们总说是孔子成就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其实是中国几千年前的文化成就了孔子。
这两口井这样的不同不是因为泰勒斯,不是因为孔子,是这两口井本就是如此的不同,而泰勒斯,孔子不过也是两只青蛙。
而他们只是为后世作了两口更难跳出的井。
所以本也是不存在真伪科学之说,因为从根本上来说只是不同角度的科学,或言之都本就是伪科学。
从亚当身上拔下两根肋骨,化作两个夏娃,一个偏要说自己是真亚当,确是可笑的很。
两口井里的青蛙是无法交流的。
他们一只摸的是大象的头,一只摸的是大象的腿。
而由他们所得到的不同的道,不同的科学去指导着他们各自的实践。
当然这两者的实践有交叉的地方,但我们不能用一种科学去理解另一种科学为何这样做。
比如项王举的“我曾去过的一个叫爨底下村的地方,在一个河弯的地方,风水先生说不该造房,有其道理,因为河流容易改道,是有道理的”科学的思维认为河流容易改道,而不宜造房;而风水师认为不宜造房,他的理论依据决不会也是河流容易改道”。
项王一直在说中医“干吗不说是药物中有效成分起作用而要归结于观察不到的五行理论呢”这就像我在读西方哲学时一直疑惑明明终点就在眼前,为什么他们不直接一步跨过去。
却还偏偏要被人为创设的逻辑推理束缚着绕一个大弯,往往还到不了。
“对于大象无常的道怎能这般拘泥。
”但我只能这样想,却不能这样说。
对于不同于自己思维的另一种思维方式,即便我们不理解,也应该以一种谨慎的沉默来对
待。
而对于自己文化的东西,更应怀有一份谦卑的尊重。
毕竟于我们这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有太多的不理解。
似乎我说的都是哲学与科学并不搭界。
然而西方科学产生伊始便是哲学,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都是伟大的哲学家;而今日西方哲学是否可以获得突破,依赖于科学的发展。
而事实上西方科学与哲学始终以同样的思维方式思考着问题,只是思考领域的细化导致科学与哲学的分家。
换言之,把西方的所有科学门类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哲学。
而对于中国而言,因为中国重人文轻科技。
因而中国科学发展的重任是直接由第一线的匠人阶层来承担的,这样士阶层所引领的中国文化思想天然的成为这些匠人的最高的科学理论,指导着他们的实践,而在他们的这种实践中总结出的理论,自然地与最高的科学理论——中国的文化思想相辅相成形成各个行业独有的理论。
故而中国的科学理论同样也是一种哲学。
如果我们非要把中西的科学和哲学予以区分的话,我们不如说,西方的哲学是科学式的哲学;中国的科学是哲学式的科学。
这也就解释了西方的哲学为何如此的拘泥与谨慎;而中国的科学是如此的模糊与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