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词牌的由来
- 格式:docx
- 大小:22.04 KB
- 文档页数:3
语文:高考作文素材:52个词牌名及由来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五十个词牌名来历中国的古典词牌名,每一个背后都有一段历史,一个故事。
自然与情感的交融【雨霖铃】因唐玄宗在安史之乱逃入蜀地,霖雨连下,栈道铃声中思念杨贵妃而制曲。
【鹧鸪天】由北宋宋祁首创,晏殊填词最多,别名众多如《千叶莲》、《思佳客》。
【菩萨蛮】源自女蛮国入贡的《菩萨蛮曲》,文士声其词。
【清平乐】唐教坊曲名,结合“清乐”、“平乐”命名,亦有别名《清平乐令》、《醉东风》。
【鹊桥仙】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或因牛郎织女相会而得名。
【一剪梅】来自周邦彦“一剪梅花万样娇”,也称《玉簟秋》、《腊梅香》。
历史与文化的印记【南歌子】源自张衡《南都赋》“坐南歌兮起郑舞”。
【六州歌头】原唐代鼓吹曲,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各有歌曲。
【惜奴娇】出自《高丽史乐志》宋赐大晟乐。
【行路难】古乐府杂曲歌名,多写世途艰难。
【渔家傲】取自晏殊“神仙一曲渔家傲”,有多个别名。
【昭君怨】词牌名,最早可能为昭君所创,见于苏轼《东坡词》。
艺术与灵感的结晶【水龙吟】取自李白“笛奏龙吟水”。
【霜天晓角】又名《月当窗》、《踏月》,首见于《全芳备祖前集》。
【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最初咏水仙。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翻阶峡蝶恋花情”。
【西江月】调名取自李白《苏台览古》。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为词调,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权力与荣耀的象征【沁园春】沁园本为汉代沁水公主园林。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苏幕遮】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
【忆秦娥】相传李白首制此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
【醉落魄】唐玄宗封珍珠一斛密赐江妃,江妃不受,后人以新声唱之。
【天仙子】原唐教坊曲名,本名《万斯年》,后因皇甫松词句改名。
每一个词牌都是一个故事,一段历史。
下次当你读到这些词牌的时候,不妨想想它们背后的故事,感受那份来自古代的情怀和艺术。
52个词牌名及由来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词牌名100个唯美词牌名的由来
苏轼⼀⾸《念奴娇》流传千古,可你知道“念奴”是谁吗?柳永⼀曲《⾬霖铃》凄婉动⼈,可你知道“⾬霖铃”最初是唐⽞宗在⾬夜哀叹⾃⼰⽆法保护杨贵妃吗?“踏莎⾏”的“莎”还在读shā?........ 蝶恋花、浣溪沙、⽔调歌头,这些脍炙⼈⼝的词牌名,不⽌词美,词牌本⾝就已经让⼈浮想联翩了。
词牌不仅是词的格式,它们⾃⾝也是有故事的,这些美丽的词牌,你知道它们的来历吗?
词牌,也称为词格,是填词⽤的曲调名。
词牌也叫词典。
词典,兴于元初,李渔著《闲情偶寄》所述,唐则诗⼈济济,宋有⽂⼠跄跄。
词最初是伴曲⽽唱的,曲⼦都有⼀定的旋律、节奏。
诉衷情原唐玄宗时教坊曲,后来温庭筠依曲填词、并取名为《诉衷情》,用以抒发感情。
意取《离骚》:“众不可户兮,执云察余之中情”而名《诉衷情》。
(“中”通“衷”)诉衷情·眉意宋·欧阳修清晨帘幕卷轻霜,呵手试梅妆。
都缘自有离恨,故画作远山长。
思往事,惜流芳。
易成伤。
拟歌先敛,欲笑还颦,最断人肠。
如梦令相传为后唐庄宗李存勖自度曲。
初叫《忆仙姿》,苏轼嫌其调名不雅,取词中“如梦、如梦”之叠句,改名《如梦令》。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宋·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点绛唇点绛唇,词牌名,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
以冯延巳词《点绛唇·荫绿围红》为正体,双调四十一字,前段四句三仄韵,后段五句四仄韵。
点绛唇·蹴罢秋千宋·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忆江南此调本是隋乐《望江南》,又名《谢秋娘》。
据传隋炀帝杨广喜欢在东湖泛舟,作八阙《湖上曲》,配上乐曲《望江南》,令歌妓演唱。
忆江南·江南好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沁园春·孤馆灯青宋·苏轼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
【文化】十二个经典词牌名由来2015-09-04壹号收藏壹号收藏2015.9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念奴娇•赤壁怀古》流传千古,首句为“大江东去”,末句“一樽还酹江月”,故“念奴娇”又名“大江东去”或“酹江月”。
雨霖铃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
他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钗头凤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
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陆游用“钗头凤”大约有两方面的含意:一是指自与唐氏仳(pǐ)离之后,“可怜孤似钗头凤”;二是指仳离之前的往事“都如梦”,倏然而逝,未能白首偕老。
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
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
太有意思了!11个常见词牌名的由来,每一个都有一段故事!
读了那么多年的书,学会了不少古诗词,我们能轻易解释出一首词所表达的意思,老师也是这样要求我们的,一字一句都要翻译成白话。
奇怪的是,我们从来没有去想词牌名是什么意思。
记忆里,显少有老师解释过词牌名。
注释: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的格式和律诗的格式不同:律诗只有四种格式,而词则总共有一千多个格式(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词,又称长短句。
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和使用,所以给它们起了一些名字。
这些名字就是词牌。
下面是一些常见词牌名的由来,每一个都是一个故事,非常有意思!
阅读和积累是提高语文成绩的两大法宝!想让孩子文学素养高的家长,不妨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成绩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找到好的方法,才能受益终身!
我在互联网课堂免费举办《最强大脑》公益课,如果您的孩子记忆力不好,学习靠死记硬背、很努力但成绩不理想,添加微信号:15041482(长按可复制)报名即可免费听课。
世界记忆大师一一汤世声领导的强大师资团队,针对所有中小学生的各种问题量身定制课程:思维导图、记忆宫殿、快速阅读,让孩子重燃学习兴趣,开发记忆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好成绩当然没问题。
23个著名词牌名及其由来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总共有两千多种格式(按钦定词谱)。
词的这些格式称为词谱。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概有下面三种情况:(1)本来是乐曲的名称。
如《菩萨蛮》、《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
这些有的来自于民间,有的来自于宫廷或官方。
(2)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
例如《忆秦娥》,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早一首词的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所以词牌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忆江南》本名《望江南》,因为白居易的一首咏“江南好”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所以又叫《忆江南》。
《念奴娇》又叫《大江东去》,这由于苏轼一首《念奴娇》的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酹江月》,因为苏轼这首词的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3)本来就是词的题目。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更漏子》咏夜,《抛球乐》咏抛球,等等。
词必须有词牌,但不一定有标题。
以下简介23个常见的著名词牌及其由来。
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于。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官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风”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固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浣溪纱”词牌典出“西施浣纱”。
西施是春秋末越国的浣纱女子,粉面桃花,楚楚动人。
1 :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 ,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不忆江南” 名《忆江南》 ,又名《梦江南》 、《望江南》、《江南好》等。
2 :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 、《眉峰碧》 、《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 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
3 :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 《采桑》,后截取一 “遍” 单行, 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 、 《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 《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 晏殊。
4 :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 ,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 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 :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 、《相思令》等。
因 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 :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 ,所以通称《采桑子》 ,又名《丑奴儿令》 罗敷媚》。
7 :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 :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 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 、《定风波令》等。
9 :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 ,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10 :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而改 ,故名。
11 :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 :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 :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 :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 :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52个词牌名及由来D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七个经典的词牌由来1、念奴娇:「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善歌唱……声出于朝霞之上,虽钟鼓笙竽,嘈杂而莫能遏」——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眼色媚人》。
传说唐玄宗曾亲自作曲填词,命念奴歌唱,果然「娇滴滴如夜莺啼鸣,婉转转似百灵放歌,活泼泼如鸳鸯戏水」。
玄宗龙颜大悦,遂将此曲定名为「念奴娇」。
2、雨霖铃:据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记,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出逃,在马嵬坡迫于形势,将杨玉环赐死。
后在霖雨连绵之夜,玄宗车行于蜀中栈道之上,马铃和着潇潇雨声,更添寥落与凄惨。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銮的金铃上,玄宗因悼念杨贵妃而作此曲。
曲调自身就具有哀伤的成分。
唐玄宗想自己身为一国之君,连心爱的妃子都保护不了,不觉悲从中来,口出「雨淋铃」三字。
后来命教坊「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记恨焉」,并叫伶人张野狐吹奏,从此流传于世。
3、钗头凤:陆游年轻时娶表妹唐琬为妻,感情深厚,但因陆母不喜唐琬,威逼二人分离。
多年后陆游沈园春游,与唐琬不期而遇。
陆游「怅然久之,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
据考证,《钗头凤》词调是根据五代无名氏《撷芳词》改易而成。
因《撷芳词》中原有「都如梦,何曾共,可怜孤似钗头凤」之句,故取名「钗头凤」。
4、沁园春:由东汉的沁水公主园得名。
东汉明帝刘庄第五个女儿刘致为沁水公主,在封地沁水县兴建一座园林,史称沁水公主园,简称沁园。
大将军窦宪依仗其妹窦皇后的权势,以低价夺取沁园,公主害怕,不敢计较。
后来章帝知道此事,要治窦宪罪,窦宪退出沁园,从此不得重用。
后世泛称公主的园林为「沁园」。
后人作诗以咏其事,此调因而得名「沁园春」。
5、水调歌头:相传隋炀帝在开凿大运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发展为大曲(即大型歌舞曲)。
凡是大曲都由几个乐章组成,「歌头」就是开头一段。
《水调歌》有散序、中序、入破三部分,「歌头」为中序的第一章,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中国45个经典词牌名来历大全,真是开眼了(值得收藏)
提到诗,我们就会想到词。
想到词,你一定会记起古代的一些大词人吧!比如辛弃疾、苏轼、李清照等,好多词流传千古。
那么关于词,你又了解多少呢?我们知道,词可以没有题目,但一定要有词牌名,那么什么是词牌名呢?词牌名是词的一种曲调名称,每个词牌名都有着固定的声律与格式,词牌名一旦固定下来,也就意味着词的音律与节奏也就定下来了。
记忆里,我们经常见到的词牌名有如梦令、念奴娇、忆江南、沁园春、长相思、破阵子等等,每种词牌名都是怎么来的?一些词牌名的来历还会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今天我们带来了中国经典词牌名的来历,一共有45个,一般你见过的词牌名这里都涉及到了,每个都还举了一个例子,一起来看看吧!
怎么样?这45个词牌名的由来,是不是很好的学习资料?赶快收藏、转发出去,让更多朋友受益吧!。
常见词牌的来源
源于人名:《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
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虞美人》,最初为歌咏西楚霸王项羽宠爱的虞姬而创制。
源于地名:《沁园春》,据说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有座园林,美轮美奂,金碧辉煌,名为“沁园”,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去,有人作词咏此事,词牌《沁园春》也就产生了。
《扬州慢》一曲是姜夔首创,因写劫后扬州,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慢即慢词,曲调舒缓,一般较长。
源于故事:《浣溪沙》,以春秋时西施浣纱的故事为背景而得名。
源于诗词:《一剪梅》,又称《腊梅香》,得名于周邦彦词中的“一剪梅花万样娇”。
《满庭芳》,出自晚唐吴融诗“满庭芳草易黄昏”。
《忆秦娥》,李白词中有“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的句子,词牌《忆秦娥》由此得名。
白居易有一首咏《忆江南》的词,开头一句是“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所以词牌又叫《江南好》。
《蝶恋花》出于梁简文帝的乐府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
《如梦令》是出于后唐庄宗所写的“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句子。
源于乐曲名:在安史之乱中,唐明皇颠沛流离,苦不堪言。
他曾在蜀地栈道中遇雨闻铃声,百感交集,他悼念贵妃,不由悲从心来,痛不欲生,因而作了《雨霖铃》曲。
后来《雨霖铃》成了词牌。
《菩萨蛮》,据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佩挂的珠宝),像菩萨。
当时教坊因此谱成《菩萨蛮曲》。
词牌的由来
词牌是中国传统文学中词曲的一种形式,它包括了特定的曲调和特定的词牌名。
词牌的由来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古代音乐曲调:一些词牌的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音乐曲调,这些曲调
在古代就已经存在,后来被用于配词,形成了特定的词牌。
2.词牌名的创作:有些词牌的名称是词人根据词牌的音律特点或者词
牌的曲调特色创作的,这些名称可能与古代音乐曲调无直接关系,而是根据词牌的特点来命名的。
3.地名或人名:有些词牌的名称可能来源于地名或者人名,可能是因
为某位文人创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词作,后来这个词作就以其地名或者人名来命名了词牌。
总的来说,词牌的名称来源多种多样,有些是古代音乐曲调的名称,有些是词人创作的,有些可能与地名或人名有关。
每个词牌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
词牌的来源词有词调,词调就是词的曲调。
每一个词调都有自己的名称,即词牌。
词牌的来源很广,下面是一些常见的词牌的来历1:来源于诗句:《西江月》:唐教坊曲名。
调名出自李白《苏台览古》诗“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吴王宫里人”。
《点绛唇》:此调因梁代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得名。
《蝶恋花》:唐教坊曲名。
本名《鹊踏枝》。
宴殊词改今名。
调名取自梁简文帝萧纲诗句“翻阶蛱碟恋花情”中三字。
《青玉案》:调名出自汉代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
“案”与“碗”同,“青玉案”即青玉碗。
《钗头凤》:宋代陆游因无名氏诗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故名。
2:来源于词句:《一剪梅》:此调因周邦彦词起句有“一剪梅花万样娇”,取前三字为调名。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白居易词有“却到帝都重富贵,请君莫忘浪淘沙”句。
《江城子》:唐词单调。
始见《花间集》韦庄词,或谓调因欧阳炯词中有“如西子镜照江城”而取名。
《如梦令》:此调为五代时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
因词有“如梦,如梦,和泪出门相送”,故改为《如梦令》。
《忆秦娥》:此调始见于宋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题李白作或疑为后人作,因词中有“秦娥梦断秦楼月”句,故取名《忆秦娥》。
《鹊桥仙》:词调名最初是咏牛郎织女七夕在鹊桥相会一事。
宋欧阳修词中有“鹊迎桥路接天津”句,故名。
《渔家傲》:此调是北宋年间流行歌曲。
因北宋宴殊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以《渔家傲》作调名。
《贺新郎》:此调始见苏轼词,原名《贺新凉》,因词中有“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午,晚凉新浴”句,故名。
后来将“凉”误作“郎”3:来源于历史故事:《沁园春》:相传东汉明帝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被外戚窦宪所夺,后有人歌咏此事,故名。
《雨霖铃》:史载唐玄宗避安禄山之乱入蜀,连日霖雨,栈道中听到铃声,他正悼念杨贵妃,便作《雨霖铃》以寄恨,叫伶人张野狐吹奏,因此流传于世。
《菩萨蛮》:“菩萨蛮”本女弟子舞队名。
古代词牌名来历
古代词牌名的来历多种多样,其中一些具体的词牌名来历如下:
1. 《菩萨蛮》:据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唐代女蛮国的女子梳着高高的发髻,戴着金冠,缨络环绕全身,被称为“菩萨蛮队”。
当时的倡优根据这一特点创作了《菩萨蛮曲》,后来这一词调便成为词牌名。
2. 《望江南》:本名《谢秋娘》,是唐代宰相李德裕为悼念亡妓谢秋娘所作。
白居易曾改名为《憶江南》,但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所以最终定名为《望江南》。
3. 《卜算子》: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而来。
4. 《破阵子》: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5. 《定风波》: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
又名《定风波令》。
6. 《蝶恋花》:原唐教坊曲名,取自梁简文帝诗句“翻阶蛱蝶恋花情”,又名《鹊踏枝》、《凤栖梧》。
7. 《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据说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
8. 《苏幕遮》:唐玄宗时教坊曲名。
原曲源自西域龟兹国,“苏幕遮”意“西戎胡语”。
总的来说,古代词牌名的来历都与当时的音乐、舞蹈、文学等文化现象紧密相关。
这些词牌名不仅代表了古代音乐文学的发展状况,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人们的审美情趣。
各种词牌的由来
1:望江南。
本名《谢秋娘》,李德裕为亡妓谢秋娘作,因白居易词中有“能不忆江南”,而改名《忆江南》,又名《梦江南》、《望江南》、《江南好》等。
2:卜算子。
又名《百尺楼》、《眉峰碧》、《楚天遥》等。
相传是借用唐代诗人骆宾王的绰号。
骆宾王写诗好用数字取名,人称“卜算子”。
3:采桑子。
原唐教坊大曲中有《采桑》,后截取一“遍”单行,取为词。
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等,四十四字。
宋词中又创慢词,《采桑子慢》等,九十字。
唐代无此词牌,始于晏殊。
4:钗头凤。
原名《撷芳词》,相传取自北宋政和间宫苑撷芳园之名。
后因陆游有“可怜孤似钗头凤”词句,故名。
5:长相思。
词牌名。
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又名《长相思令》、《相思令》等。
因南朝乐府中有“上言长相思,下言夕别离”一句,故名。
6:丑奴儿。
词牌名。
出自唐教坊大曲《采桑》,所以通称《采桑子》,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
7:捣练子。
词牌名。
以捣衣而名。
晚唐已有此词调。
8:定风波。
唐教坊曲名,敦煌曲子词中有“问儒士,谁人敢去定风流”一语。
此调取名原来有平定叛乱的意思。
又名《定风流》、《定风波令》等。
9:芳心苦。
原名《踏莎行》,因词中有“红衣脱尽芳心苦”,故名。
10:风入松。
唐僧人皎然有《风入松》歌,后取用为词调。
11:八声甘州。
依唐边塞曲《甘州》改制而成,因上下片八韵,故名八声。
12:浣溪沙。
又名《小庭花》。
唐玄宗时教坊曲名,后用为词调。
减字浣溪沙。
词牌名。
减字,唐宋曲子词术语,一般填词应按谱填,但词人在声腔字数上有伸缩自由,以求旧曲出新声。
这些词实际没有减字,末字“些”是语气助词,是取用楚地方言。
13:浪淘沙。
唐代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令》、《过龙门》、《卖花声》。
此词最早创于唐代刘禹锡和白居易。
14:渔歌子。
又名《渔父》。
唐教坊曲名,词调由张志和创制。
15:六丑。
周邦彦自创。
后人觉《六丑》不雅,易名为《个侬》。
传说当年名妓李师师为宋徽宗唱了这支曲子,徽宗觉得这首曲词圆婉好听,就问:“是谁写的?”李师师说:“这曲子叫《六丑》,周邦彦写的新调。
”徽宗召见周邦彦时问:“为何取名《六丑》?”周邦彦答道:“因为它冲犯了六个宫调,那都是最好听的章调,可是要唱好它并不容易。
昔日高阳氏有子六人,富才华而貌,故以此取为曲调的名字。
”
16:六州歌头。
词牌名。
原是唐代的鼓吹曲。
宋时入词牌。
六州指伊、凉、甘、石、氐、渭。
六州各有歌曲,统称《六州》。
歌头即引歌。
17:绿罗裙。
原名《生查子》,因有“记得绿罗裙”一句,取名之。
18:卖花声。
词牌名。
唐教坊曲名。
又名《浪淘沙》、《浪淘沙令》、《过龙门》。
此曲最早创自唐代刘禹锡。
初为小令,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
其内容专咏浪淘沙。
五代至宋,此调发展为长短句,内容也更广泛。
19:满庭芳。
词牌名。
因柳宗元有“偶此即安居,满庭芳草积”的诗句而得。
又名《满庭霜》、《江南好》、《满庭花》。
20:木兰花。
又作《玉楼春》、《西湖曲》等。
唐和五代词人所填《木兰花》,句式参差不一。
宋人定为七言八句。
21:念奴娇。
念奴是唐朝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妓,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
22:破阵子。
原是唐朝开国时创制的大型武舞曲《破阵乐》中一曲,后改用为词牌。
23:菩萨蛮。
原为唐教坊曲。
唐代苏鹗《杜阳杂编》载:“大中初,女蛮国入贡,危髻金冠,缨络被体,号菩萨蛮队。
当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词。
”
24:青玉案。
词牌名。
取于东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锈段,何以报之青玉案”一诗。
25:清平乐。
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
又名《清平乐令》、《醉东风》、《忆萝月》。
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恐后人伪托。
26:鹊桥仙。
词牌名。
因欧阳修有词“鹊迎桥路接天津”一句,取为词名。
又有一说,此调因咏牛郎织女鹊桥相会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