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经济运行情况
- 格式:doc
- 大小:116.00 KB
- 文档页数:8
2009年娄底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娄底市统计局关于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重大成就的一年。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市上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总体要求,强势开展“项目建设年”、“工业企业服务年”、“科技创新年”等重大活动,攻坚克难,扎实进取,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赢得了“经济增长、结构优化、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经济保持较快发展。
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为569.79亿元,增长12.9%,增速比2008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的态势。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2.04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90.01亿元,增长16.1%;第三产业增加值187.74亿元,增长11.5%。
全市三次产业的比重为16.2:50.9:32.9,其中二、三产业比重比上年分别提高0.9和1.4个百分点。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 为14492元,增长12.3%。
财政收入增长较快,全市实现财政总收入45.51亿元,增长1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3亿元,增长14.3%。
结构调整取得实效。
全部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5.8%,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7.7%。
园区工业不断壮大,娄底经济开发区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娄底薄板材料深加工产业园”。
全年园区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3.36亿元,增长16.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27.9%。
高新技术不断发展,全年实现高新技术增加值67.3亿元,增长15.5%,比上年提升7.8个百分点。
生产性服务业支撑作用加大,实现增加值74.7亿元,增长14.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5.4%。
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全年共完成增加值240.7亿元,增长13.9%,占全市GDP的比重为42.2%。
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中国重要的经济大省之一。
近年来,湖南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本文将对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的现状及未来趋势进行分析。
一、湖南经济产业发展现状1. 经济增长:湖南省近年来保持着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态势。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湖南省GDP总量超过了4.8万亿元,年均增速超过7%。
湖南经济总量位列全国中部地区第一。
2. 产业结构:湖南经济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传统产业如冶金、化工、建材等仍然重要,而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如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发展势头迅猛。
近年来,湖南省积极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着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
3. 对外开放:湖南省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湖南经济开放型的发展态势明显,外贸进出口总额持续增长。
湖南积极吸引外资,引进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和项目。
同时,湖南加大了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参与国际间合作。
二、湖南经济发展的优势1. 地理位置优势:湖南位于中国中南部,毗邻珠三角、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得天独厚。
这使得湖南成为连接南北经济大动脉的重要节点,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
2. 丰富的资源: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水资源等,为湖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3. 人力资源优势:湖南人口众多,人力资源丰富。
湖南的劳动力素质在全国范围内也比较高,高等教育资源完善,建有多所高水平大学。
4. 政策支持:湖南省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推出一系列促进投资、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5. 文化底蕴:湖南省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这为旅游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遇。
三、湖南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1. 产业升级和转型:湖南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转型升级。
娄底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娄底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一、总体目标娄底市营商环境优化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增长,市场主体质量显著提升,为市场主体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保障。
二、政策措施1. 全面强化法治环境建设(1)完善企业法人登记制度,简化登记流程,提高登记效率;(2)加快建立健全企业破产制度,加强破产案件审理,保护债权人利益;(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知识产权审查和执法力度;(4)加大对诚信企业的奖励和支持力度,对失信企业严格处罚。
2. 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1)严禁市场垄断行为,依法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2)建立健全反垄断制度,规范市场秩序;(3)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和侵权行为;(4)优化政府采购制度,公开透明、公平竞争;3. 优化企业营商环境(1)简化企业注册手续,提高办理效率;(2)完善涉企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环节和时间;(3)加强企业投资环境建设,鼓励民间投资,保护投资者权益;(4)提供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加大对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4. 强化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1)加大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2)支持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技术含量;(3)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对科技创新成果的保护;(4)建立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创新创业基地,提供创业服务。
5. 推进企业便利化服务(1)建立企业服务中心,提供优质高效的一站式服务;(2)提供招商引资政策支持,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户;(3)加大对外贸易便利化改革力度,减少贸易壁垒;(4)加强对外经贸合作,拓宽企业市场;三、监管和评估1. 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2. 建立娄底市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定期进行评估和监测;3.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相关政策和措施;4. 加强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
湖南省经济发展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地处长江经济带与珠江经济带的交汇处,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自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湖南省的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
一、湖南省经济发展的整体态势湖南省的经济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的GDP总量已从2010年的XX亿元增长到2019年的XX亿元,年均增速超过X%,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湖南省的人均GDP也逐年提升,从XX元增长到XX元。
这表明湖南省的经济增长不仅规模庞大,而且也在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果。
二、湖南省不同行业的经济发展状况1. 第一产业湖南省的农业发展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农业产值在湖南省GDP中所占比重虽然逐渐减少,但仍然占据着一定的份额。
湖南省的农业生产以粮食、蔬菜、水果等为主导,其中稻谷、茶叶、烟叶、畜牧业等传统农作物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着较大的影响力。
2. 第二产业湖南省的工业发展也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潜力。
近年来,湖南省加强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发展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新兴产业,如装备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等。
同时,湖南省还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合作,推动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3. 第三产业湖南省的服务业发展也持续向好。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湖南省的商贸、金融、旅游等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特别是旅游业,湖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的到来,为湖南省的经济发展注入了不可忽视的动力。
三、湖南省经济发展的优势和挑战1. 优势湖南省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地理位置优越:湖南省处于中国中部地区,交通便利,与周边省市密切联系,便于物资和信息的流通。
(2)丰富的自然资源:湖南省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水资源,为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3)庞大的市场规模:湖南省拥有近7000万的人口,庞大的市场规模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内需支撑。
湖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202湖南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省,位于中国中南部,是中国大陆内地面积第七大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经济发展一直是湖南省重要的议题,如今湖南经济正处于强劲增长的过程中。
本文将分析湖南经济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湖南省的经济增速在过去几年一直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数据显示,2019年湖南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3.85万亿元,同比增长8.1%。
这使湖南成为中国中部唯一一个经济总量突破3万亿元的省份。
湖南省的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制造业、服务业和农业的发展。
特别是制造业,它占湖南省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湖南的经济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
湖南省的制造业正逐步转型为高技术产业。
湖南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极大地推动了制造业的发展。
湖南省政府积极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
湖南已成为了中国的电子信息、航空航天、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基地。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5G技术等的不断升级,湖南的制造业将迈入更高级别的发展阶段。
此外,湖南的服务业也取得了显著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湖南的服务业正迅速壮大。
旅游业、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是湖南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南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从而推动了旅游业的繁荣。
金融业的不断创新以及中小微企业的蓬勃发展,为湖南省经济注入了活力。
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在湖南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湖南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文艺人才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未来,湖南经济的发展趋势仍然乐观。
一方面,湖南省将进一步加大对高技术产业的支持。
湖南政府将促进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更多的高新技术企业,并推动技术与产业的紧密结合。
另一方面,湖南还将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和效益。
湖南省将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改造,提高农民的生活品质。
此外,湖南还将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拓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
湖南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
2022年娄底市政府工作报告尊敬的市民、各位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值此2022年元旦之际,我代表娄底市政府向大家致以新年的问候,并就2021年娄底市政府工作情况和2022年工作计划作报告。
一、2021年工作回顾过去一年,我市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经济发展2021年,娄底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1254亿元,比上年增长了7.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69亿元,同比增长3.0%;第二产业增加值为662亿元,同比增长7.9%;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23亿元,同比增长6.1%。
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实现了预期目标。
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稳步推进,实现工业增加值553亿元,同比增长9.5%。
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主营业务收入增长11.1%。
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45亿元,增长了8.3%。
对外贸易总额达到125亿元,同比增长34.2%。
(二)民生改善2021年,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7224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6269元。
在就业方面,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8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3.5%以内。
教育事业、医疗卫生事业、文化事业等公共服务领域不断加强,为全民提供了更好的服务。
(三)生态建设2021年,我市积极开展生态建设,实现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
全市林地面积增加了1.0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了63.3%,完善了城市绿化体系。
采取多种措施严控污染,实现了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0.1%。
二、2022年工作计划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力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一)例行工作针对疫情影响和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我市将加强宏观调控,坚决落实稳增长措施,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同时,全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防疫能力。
(二)经济发展着力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优化区域布局,加强人才引进、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以更强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湖南省娄底市的基本详细情况详细介绍娄底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地理坐标为27°37′N至28°15′N,113°49′E至115°05′E之间。
娄底市总面积约为8117平方公里,人口约400万。
娄底市地处湘中地槽褶皱带,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平原错落分布。
娄底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
一、历史文化娄底市历史悠久,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
在历史上,娄底市先后隶属于楚国、秦朝、汉朝等。
汉武帝时期设立庐陵郡,辖区包括今娄底市全境。
娄底市是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拥有独特的民族文化。
二、经济发展娄底市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工业为主导,服务业为支撑。
农业方面,娄底市主要种植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农业产值稳定增长。
工业方面,娄底市以能源、建材、化工、机械制造等为主导产业,拥有一批知名的企业和工业园区。
服务业方面,娄底市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便利的交通条件,发展了旅游、商贸、餐饮等多元化的服务业。
三、旅游资源娄底市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
以下是一些娄底市著名的旅游景点:1. 涟源市湄江风景区:位于娄底市涟源市,湄江风景区以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植物资源而闻名。
2. 新化县的紫鹊界梯田:位于娄底市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是湘西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梯田群,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3. 双峰县的曾国藩故居:位于娄底市双峰县,曾国藩故居是曾国藩的祖居地,是了解曾国藩生平和历史的重要场所。
除了以上景点,娄底市还有很多其他旅游资源等待着游客去发掘。
这些旅游资源为娄底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也提高了娄底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交通与基础设施娄底市交通便利,国道、省道纵横交错,高速、铁路贯穿全市。
娄底市拥有五个火车站,分别是娄底站、娄底西站、娄底南站、娄底东站和娄底北站。
娄底市还有一个娄底南站,提供高铁服务。
2024年上半年全市经济运行情况分析2024年上半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安排部署,持续用好“1128”经济工作主抓手,进一步深化“六大举措”,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全市经济呈现持续向好的良好态势。
一、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1-6月份,全市经济持续回升、稳中向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97亿元,增长7.5%,分别高于全国2.5个、全省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消费等主要经济指标均好于全国全省,顺利实现“双过半”任务。
(一)工业经济增势良好。
1-6月份,5581家规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088.3亿元,增长8.3%,增速继续保持全省第1位;增加值增长10.9%,分别高于全国3.8个、全省1.9个百分点,居全省第4位。
①主导产业增长强劲,五大主导产业完成产值2778亿元、增长7.3%。
②骨干企业支撑有力,477家过亿元企业实现产值1987.8亿元、增长7.5%,拉动工业产值增长5.4个百分点;其中38家过10亿元企业产值增长10.4%,拉动工业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③行业扩面增长加速,38个行业大类中,有32个行业保持增长,产值增长面88.9%。
(二)项目投资稳步推进。
①重点项目加快建设,1010个省市县实施类重点项目开工961个、完成投资753.3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5.1%、32.2%。
其中,222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工212个、完成投资240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为95.5%和31%,分别居全省第6位和第2位;479个市重大项目开工449个、完成投资523.8亿元,开工率、投资完成率分别达到93.7%和33.1%。
②投资结构持续优化,工业投资增长16.3%,占比45.1%、同比提高4.7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7.1%、高新技术投资增长157.5%。
2019年湖南省人口及经济发展现状分析[图]一、湖南省概况湖南省,简称“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界于北纬24°38′~30°08′,东经108°47′~114°15′之间,东临江西,西接重庆、贵州,南毗广东、广西,北连湖北,总面积21.18万平方千米。
湖南省下辖14个地级行政区, 其中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
共有36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61个县、7个自治县,合计122个县级区划。
403个街道、1138个镇、309个乡、83个民族乡,合计1933个乡级区划。
湖南省行政区划分湖南省行政区划分地级市/自治州下辖县区长沙市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宁乡市、浏阳市、长沙县株洲市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渌口区、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市雨湖区、岳塘区、湘乡市、韶山市、湘潭县衡阳市雁峰区、石鼓区、珠晖区、蒸湘区、南岳区、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北塔区、新邵县、邵阳县、隆回县、洞口县、绥宁县、新宁县、城步苗族自治县、武冈市、邵东市岳阳市岳阳楼区、云溪区、君山区、湘阴县、岳阳县、华容县、平江县、汨罗市、临湘市常德市武陵区、鼎城区、安乡县、汉寿县、桃源县、临澧县、石门县、澧县、津市市张家界市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桑植县益阳市资阳区、赫山区、安化县、桃江县、南县、沅江市娄底市娄星区、冷水江市、涟源市、双峰县、新化县郴州市北湖区、苏仙区、桂阳县、宜章县、永兴县、嘉禾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安仁县、资兴市永州市零陵区、冷水滩区、双牌县、祁阳县、东安县、道县、宁远县、新田县、蓝山县、江永县、江华瑶族自治县怀化市鹤城区、中方县、洪江市、沅陵县、辰溪县、溆浦县、会同县、麻阳苗族自治县、新晃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洪江管理区湘西土家族吉首市、泸溪县、凤凰县、花垣县、保靖县、古丈县、永顺县、龙山县苗族自治州资料来源:智研咨询整理 二、湖南省经济发展情况2019年,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全省经济运行保持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良好势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娄底市高质量发展动员大会上的表态发言春日暖阳逢盛会,扬帆正是风起时。
2月14日,娄底市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动员大会召开。
各县市区、娄底经开区和市直部分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郑重递交了重点任务承诺书。
市发改委等重点任务责任单位代表作了表态发言。
今年,省委、省政府对市州绩效考核作出调整,把娄底从二类地区调整进入A类地区,与原来的一类地区长沙、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郴州等7个市州同台竞争。
消息传来,群情振奋。
全市上下普遍认为,这是省委、省政府对娄底前段工作的高度认可,对娄底当前发展态势的充分认同,对娄底今后美好前景的殷殷期待,也顺应了全市人民追求更高质量发展、更加美好生活、更快赶超进位的呼声与愿望。
2022年,省委书记张庆伟首站调研娄底,省长毛伟明多次赴娄调研,均对娄底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寄予深切期望。
娄底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总量不大、短板弱项较多、基础工作较差,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劣势可转变为优势,后发中蕴藏着先机。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争先创优的前进道路上,娄底满怀信心与决心。
娄底的信心决心,来源于坚实的产业基础。
以涟钢、VAMA、冷钢为代表的钢铁新材产值突破1000亿元。
国家赋予娄底的“材料谷”建设被列为市“一号工程”,已建成亚洲最大的高强钢生产基地,正加快建设国内最大的硅钢生产基地。
以三一重工为龙头的工程机械产业加速发展。
娄底的信心决心,来源于强劲的增长潜力。
作为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相比其他A类地区,青春娄底“年纪小”“身子轻”,正处于长高长胖长结实、发展潜力无限大的时期,许多工作提升空间大、发展潜力足。
娄底的信心决心,来源于丰富的人文资源、充裕的民间资本。
娄底人吃得苦、霸得蛮、不服输、敢争先。
目前有两院院士16名,总数在全省排第四位。
2021年,全省7家中国500强民企,娄商企业占4家。
娄底的信心决心,来源于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去年以来,持续巩固优化政治生态,推行“六步工作法”,全市党员干部坚持“事不过夜马上办”,深入“作业面”、当好“施工员”,“闯、创、干”蔚然成风、氛围浓厚。
2023年经济运行情况汇报材料一、总体情况2023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呈现平稳向好的态势。
在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双重因素的推动下,经济增长持续保持较高水平,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二、经济增长情况2023年,我国GDP增速达到预期目标,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内需拉动作用增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同时,消费需求持续释放,投资保持稳定增长,出口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增长动力强劲。
三、产业结构调整情况2023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制造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突破。
同时,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现代服务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四、区域协调发展情况2023年,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新进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
同时,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
五、创新驱动发展情况2023年,我国创新驱动发展取得新突破。
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数字经济蓬勃兴起。
同时,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六、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2023年,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对外贸易保持稳定增长,利用外资规模继续扩大。
同时,“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对外投资合作稳步发展。
七、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情况2023年,我国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环境治理力度加大,资源能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八、存在的问题与挑战虽然2023年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向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存在;二是部分地区房地产市场风险加大;三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四是外部环境复杂严峻。
九、下一步工作重点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和风险防范;三是加大对企业纾困力度;四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城市调研报告3篇企业调研报告篇一近年来,娄底经济迅猛发展,城乡居民生活质量显著改善,消费能力明显提升,消费环境不断优化,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也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增长速度一直位居全省前列。
20xx 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9.07亿元,同比增长13.9%,增速排位居全省并列第三位。
商贸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当前娄底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据市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市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由20xx年的24.82亿元增加到20xx年41.09亿元,年均增长11.5%,到20xx年达到57.63亿元,20xx年上半年已达31.77亿元,全年有望突破70亿元,全市商贸流通业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1、社会消费零售总量不断扩大。
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01亿元,同比增长18.4%,总量排名与增速排位均居全省第12名;()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8.06亿元,总量比20xx年增加39.05亿元,同比增长18.0%,总量排名居全省第12名,增速排名居全省并列第2名,总量排名与20xx年持平,增速排名升了10个名次;20xx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74亿元,总量比20xx年增加39.68亿元,同比增长15.4%,总量排名还是居全省第12名,增速排名回落2个名次,位居全省并列第4名;20xx年,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完成339.07亿元,同比增长13.9%,分别比全国和全省平均水平高0.8和0.1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列全省第3位。
2、限额以上单位规模不断做大。
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192家,其中法人企业150家,个体户42家;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246家,其中法人企业156家,个体户90家,限上单位数比20xx年增加54家,同比增长28.1%;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350家,其中法人企业255家,个体户95家,限上单位数比20xx年增加104家,同比增长42.3%;20xx年全市限额以上入统单位426家,新增的76家限上单位全部都是法人企业,同比增长21%。
娄底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娄底是湖南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南部分,地处洞庭湖平原和南岳山脉结合部,这里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底蕴深厚。
近年来,娄底旅游产业发展迅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本文将从娄底旅游资源、旅游发展现状以及旅游产业的未来趋势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娄底旅游资源的优势娄底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一个值得开发的旅游目的地。
首先,娄底有独特的自然风光。
这里的洞庭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之一,湖光山色与周边的芦苇荡相映成趣,景色美不胜收。
其次,娄底有丰富的农田和山岳资源。
这里的梯田风光和南岳衡山的壮丽景色吸引了无数摄影爱好者和登山爱好者。
此外,娄底还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如岳麓书院、江儿水、凤凰古城等,这些文化遗址和历史建筑吸引了众多文化爱好者。
二、娄底旅游发展现状目前,娄底的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娄底去年接待了约1000万人次的游客,旅游收入超过了50亿元。
这些数据显示,娄底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
目前,娄底已经建成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景区,如湘西画乡、凤凰古城、中山街等,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此外,娄底还积极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打造了一批美丽乡村和家庭旅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体验田园风光。
三、娄底旅游产业发展的趋势娄底旅游产业的发展前景广阔,未来有几个主要的趋势可以预见。
1. 更加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娄底需要更加注重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这意味着在旅游开发中要保护好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提高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
同时,娄底还需要培养更多的旅游人才,提高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2. 深度挖掘和整合旅游资源娄底在旅游资源方面拥有很大的优势,但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和整合。
娄底可以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开发旅游线路来吸引更多的游客。
同时,娄底还可以与周边地区进行合作,打造旅游大环线,实现资源共享和互补发展。
3. 发展主题旅游和体验性旅游随着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升级,娄底可以发展更多的主题旅游和体验性旅游产品。
2015年湖南各市州GDP排名GDP增长最快的市排名2015年湖南各市州GDP排名 GDP增长最快的市排名2015年,湖南省各市州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14个市州中,长沙、湘潭、邵阳、株洲、永州5个市GDP增速在9%以上,分别为9.9%、9.6%、9.6%、9.5%和9.0%。
分区域看,长株潭地区实现生产总值12548.34亿元,同比增长9.8%,拉动全省经济增长3.9个百分点;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生产总值23391.00亿元,增长9.2%,拉动全省经济增长6.7个百分点;湘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6031.82亿元,增长8.7%,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洞庭湖地区实现生产总值6949.71亿元,增长8.7%,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9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实现生产总值4896.52亿元,增长8.6%,拉动全省经济增长1.2个百分点。
2015年各市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速单位:亿元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长沙市 8510.13 9.株洲市 2335.11 9.5湘潭市 1703.10 9.6衡阳市 2601.57 8.7邵阳市 1387.00 9.6岳阳市 2886.28 8.7常德市 2709.02 8.7张家界市 447.70 8.5益阳市 1354.41 8.4郴州市 2012.07 8.5永州市 1418.18 9.0怀化市 1273.25 8.5娄底市 1291.38 7.6自治州 497.19 8.3长株潭地区 12548.34 9.8环长株潭城市群23391.00 9.2湘南地区 6031.82 8.7大湘西地区 4896.52 8.6洞庭湖地区 6949.71 8.7注: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市、株洲市和湘潭市;环长株潭城市群包括长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阳市、岳阳市、常德市、益阳市和娄底市;湘南地区包括衡阳市、郴州市和永州市;大湘西地区包括湘西自治州、怀化市、张家界市、邵阳市和娄底市;洞庭湖地区包括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
娄底简介娄底市,位于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辖娄星区、涟源市、冷水江市、新化县、双峰县,12个办事处,56个镇,24个乡。
全市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02公里,总面积8117平方公里,占全省3.82%。
总人口420万人,娄底市中心城区42公里,常住人口40万。
娄底市2009年GDP 569.79 ,比上年增长12.9%娄底一带原为少数民族杂居之地,相传先民们是盘古的后裔,属三苗、九黎集团,出自五帝中的颛顼(zhuan4xu4)。
娄底在夏商周时为荆州一隅,战国时属楚的范围。
秦统一中国后,娄底正式列入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的多民族国家秦的国土,隶属长沙郡。
1977年9月,国务院批准建立涟源地区,1982年12月更名为娄底地区,1999年1月改为地级娄底市。
娄底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自古以来就是湖南省主要的战略腹地和南北通达、东西连贯的要衢。
湘黔、娄邵铁路在这里交汇。
207国道、320国道与正在兴建的洛(阳)湛(江)铁路、上(海)瑞(丽)高速公路贯穿娄底,使娄底成为我国江南重要的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娄底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
热量丰富,温度适宜,四季分明:冬季少严寒,夏季多酷热,秋季晴朗温暖,春末夏初多雨成涝,盛夏初秋少雨多旱。
全年平均气温16-17.3℃。
境内整个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倾斜。
西部雪峰山脉从新化西部风车巷蜿蜒入境,斜亘西北。
东部有涟,水,为湘江支流,源于新邵观音山,境内85.85公里,沿途纳孙水、湄江、测水等1-4级支流89条。
西部有资水,区内流程112公里,有1-4级支流100条。
娄底山清水秀,风光旖旎。
市内有清代名臣曾国藩故居等人文景观和各类风景名胜旅游点70多处。
涟源市湄江风景区、冷水江波月洞及大熊山、九峰山、龙山等省级森林公园风光秀丽,景观奇特。
位于娄底市郊的水府庙水库、胜仙洞等胜景,都是别具一格的旅游佳境。
娄底历史悠久,人文荟萃。
双峰洛阳湾古建筑群、九峰山古庵。
新化北塔、洋溪文昌阁、涟源龙山药王殿等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为优美的自然风光抹上了浓厚的历史文化色彩,广袤的娄底土地到处闪耀着中华古文明的辉煌。
湖南工作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湖南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省份,也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地方。
近年来,湖南在推动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改善和区域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本文将对湖南省的工作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一、湖南工作发展现状1. 经济发展:湖南省经济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
根据湖南省统计局的数据,2019年湖南GDP总量达到了3.9万亿元人民币,增长率为8.5%。
其中,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分别贡献了56.1%、39.8%和4.1%的GDP增长。
2. 产业结构调整:湖南近年来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重点支持的新兴产业如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和集成电路等发展迅猛。
湖南积极引进外资,加快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逐渐实现产业结构优化。
3. 人才培养和引进:湖南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
各级政府在建设高水平大学、科研机构和人才开发基地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
同样,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吸引了一批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湖南的建设事业。
4. 区域合作:湖南积极参与中部地区的合作与交流,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互动。
湖南已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与周边省份共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同时,湖南积极推动与中部省份的合作,加强区域经济发展合力。
二、湖南工作发展的未来趋势1. 继续稳步推进经济发展:湖南将继续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通过增加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增强消费潜力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经济质量和效益。
2. 加快工业升级和转型:湖南将继续推动工业升级和转型,加大对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同时,加强创新能力,推动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
3. 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湖南将加大人才引进和培养的力度,打造有吸引力的人才环境。
通过优质教育资源和创新科研平台的建设,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落户湖南,推动创新驱动发展。
4. 深化区域合作与交流:湖南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省市的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形成更加紧密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娄底市财政局、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娄底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娄底市财政局,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4.03.08•【字号】娄财外〔2024〕20号•【施行日期】2024.03.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娄底市财政局、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娄底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县市区财政局、发改局,娄底经开区财政局、产业发展局:现将《娄底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娄底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娄底市财政局娄底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24年3月8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使用范围和方式第三章项目申报和审核第四章资金下达第五章监督与管理第六章附则附件娄底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娄底市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促进服务业加速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政府投资监管条例》(国务院令第712号)、《娄底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娄政办发〔2021〕9号)、《娄底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娄政发〔2019〕7号)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现代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服务业专项资金)是指专项用于支持全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市级财政预算内安排的资金。
各县市区应安排相应资金,共同促进我市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三条服务业专项资金安排与管理遵循“规划引领、政策引导,突出重点、注重绩效,公开公正、规范管理”的原则,实行管理办法、申报流程、审查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全过程公开。
第四条服务业专项资金由市财政局、市发改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管理。
市发改委具体负责专项资金的日常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主。
负责年度专项项目实施计划、年度专项资金安排建议方案(会同市财政局)的编制;组织开展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评审、绩效自评等工作;加强对县市区开展项目实施和验收工作的指导督促。
娄底与相关市州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与思考石峰;陈惠明;秦金莲;肖泉【摘要】近几年,随着转型升级的持续深入,娄底经济呈现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经济增长总体快于全国,略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与同方阵兄弟市州、全国同类资源型城市比,娄底经济转型升级步伐仍然偏缓.下阶段,要盘活存量、培育增量,做大经济总量,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补齐经济发展短板,推动"加速转型、奋力赶超".【期刊名称】《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4)005【总页数】7页(P67-73)【关键词】同方阵兄弟市州;同类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对比分析【作者】石峰;陈惠明;秦金莲;肖泉【作者单位】娄底市统计局,湖南娄底417000;娄底市环保局,湖南娄底417000;娄底市统计局,湖南娄底417000;娄底市统计局,湖南娄底417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2016年,娄底经济总体呈现企稳回升、稳中向好的运行态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全省排位前移,但经济总量偏小、发展不快、结构不优等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如何理性客观地看待我市的发展态势,并找准我市“转型发展、奋力赶超”的努力方向,是我市经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6年是娄底经济发展爬坡过坎、行稳致远的一年,随着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持续深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逐月稳步回升,在全省排位前移,扭转了前两年我市排位靠后的被动局面,全市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和柔韧性不断增强。
从增长速度看,全市GDP从年初的6.9%回升至全年的7.6%①,第一产业增加值从年初的2.5%回升至全年的3.6%,第三产业增加值从年初的10.9%回升至全年的11.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从上半年的3.8%回升至全年的9.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从年初的5.4%回升至全年的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年初的11.3%回升至全年的11.9%;从增幅排位看,与上年比较,GDP前移1位,第一产业前移5位,第二产业前移4位,第三产业前移4位,规模工业增加值前移7位,建筑业增加值前移7位,固定资产投资前移8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前移10位,财政总收入前移10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移6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前移1位。
年-月湖南省娄底市经济运行情况————————————————————————————————作者:————————————————————————————————日期:22014年1-5月湖南省娄底市经济运行情况前5个月,我市经济继续在中低位区间运行,呈现稳中有忧态势。
初步测算,1-5月,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93.03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个百分点,但低于上年同期2.3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3.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5.0亿元,增长2.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13.76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34.27亿元,增长5.3%。
一、1-5月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一)产业发展缓中趋稳农业生产稳中有忧。
初步预计,1-5月,全市第一产业增长2.8%,高于全年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
种植业基本平稳。
初步统计,今年全市春夏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69.66千公顷,同比基本持平,中草药材、蔬菜播种面积同比分别增长0.9%和3.7%;春夏收粮食产量、油菜籽产量、蔬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7%、20.4%和7.6%。
养殖业生持续萎靡。
生猪价格自春节以来持续下跌,虽然近期有所回稳,但总体养殖成本仍在盈亏平衡区以下,养殖户积极性大幅受挫,禽流感对家禽养殖的影响仍未完全恢复,初步预计,上半年全市生猪出、存栏、家禽养殖将小幅下降。
农业产业化和生态休闲农业加速推进。
1-4月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销售收入增长18%,利润增长14%;全市休闲农业企业达708家,吸纳就业人员2万人,其中农民就业1.8万人,经营收入增长20.2%。
工业经济总体平稳。
初步预计,1-5月,我市规模工业实现增加值153.63亿元,同比增长10.3%,速度高于上年同期1.1个百分点,且前五个月增速保持在10.0%-10.5%之间,月度之间波动较小,工业增长的稳定性增强。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中有增。
水泥、发电量、生铁、钢材同比分别增长17.3%、15.1%、11.1%和8.7%,洗煤、焦炭产量保持一定增长,原煤产量基本持平,锑品、粗钢产量小幅下降。
传统支柱行业维持较快增长。
1-5月,全市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制造业、电力生产业等传统支柱产业分别增长9.7%、20.3%、7.6%和10.8%。
服务业发展低位有进。
初步预计,1-5月,全市第三产业增长5.3%,增速比一季度回升1.0个百分点,但仍处于较低增长区间,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4%,比一季度提高5.7个百分点,但仍低于上年同期13.2个百分点。
从第三产业相关指标来看,公路客货运输周转量增长11.6%,比一季度加快4.7个百分点,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4.0%,比一季度加快5.9个百分点,是拉动第三产业小幅回升的重要因素。
但商品房销售面积继续下滑、其他营利性服务业经营依然不景气、中高档住宿餐饮业依然低迷,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存贷款余额等指标增幅依然偏低,导致第三产业增长缓慢,拖累了全市经济的稳定增长。
(二)内需增长高位趋缓固定资产投资高位回落。
1-5月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97.5亿元,同比增长21.8%,增速虽低于一季度4.6个百分点,并逐月小幅回落,但仍居全省前列。
工业投资逐步回升。
1-5月,全市完成工业投资88.9亿元,同比增长26.4%,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3.8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完成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47.8%,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近60个百分点。
建设资金以自筹为主。
5月末,全市项目建设和房地产开发本年资金来源245.4亿元(不含上年末结余资金),同比增长21.3%,其中自筹资金199.6亿元,同比增长36.4%,占全部资金来源的81.3%。
流通消费领域平稳增长。
1-5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8.02亿元,同比增长12.9%,增幅比一季度提高0.1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低于预期增长目标0.6个百分点。
批发零售业增长稳健。
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82.88亿元,同比增长16.7%,快于全市消费增速3.9个百分点,快于住宿餐饮业11.7个百分点。
汽车、家具家电类消费品较快增长。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商品中,汽车类、家具类、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长25.5%、42.1%和23.6%。
(三)开放型经济恢复性增长进出口贸易恢复性增长。
受益于世界经济复苏步伐加快以及国家力促外贸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我市进出口贸易终止了两年多来的下降局面,呈恢复性快速增长。
1-5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7.17亿美元,同比增长15.8%,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0.7个百分点,其中,出口0.97亿美元,同比增长37.5%;进口6.21亿美元,同比增长13.0%。
内外引资规模扩大。
1-4月,全市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14亿美元,同比增长40.6%;内联引资114.23亿元,同比增长9.9%。
(四)运行效益继续回落企业经营效益整体滑坡。
1-4月,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58.37亿元,同比增长3.5%,低于上年同期1.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14.76亿元,同比下降8.2%。
由于市场需求疲软,产品价格下降,我市重点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日趋困难,1-4月,重点企业涟钢亏损1.8亿元,闪星锑业亏损8750万元,华银电力亏损5042万元,湖南宜化亏损522万元。
财税收入增长继续回落。
1-5月,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35.95亿元,同比增长3.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0.5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7亿元,同比下降3.5%,增速比一季度回落11.1个百分点。
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13.36亿元,同比下降1.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6.4个百分点。
能源消费稳中有降。
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28.43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5%,规模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2.7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7.0%。
特别是六大高耗能行业技术更新改造进度加快,能源增长低于增加值增长,1-5月,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耗量增长3.6%,低于增加值增长6.9个百分点。
(五)民生改善稳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稳中有增。
从一季度居民收入情况看,农村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元,增长12.8%,增幅高于预期增长目标0.8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86元,增长9.3%,增幅低于预期增长目标1.7个百分点,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比为2.38:1,比上年末缩小0.27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有序推进。
至5月底止,全市29个为民办实事项目中已经实施的28个,完成年度目标任务50%以上(含形象进度)的有10个。
其中: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问题14.89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86万人,城市棚户区改造1.43万户,新增城镇管道天然气用户6193户,建设农民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农村公办幼儿园、改扩建农村敬老院、贫困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新增社会治安视频监控摄像头等都有实质性进展。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市全社会从业人员达263.85万人,同比增长0.2%,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0.85万人,就业困难对象就业人数0.2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4.67万人,完成职业培训人数0.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8%。
第三产业仍是吸纳就业的主体,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53.1%,高于第二产业6.7个百分点。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突出存在的问题(一)工业有下行压力今年以来,我市传统产业煤炭、钢铁、水泥等行业受压缩过剩产能、市场萎缩和价格下跌等多重压力冲击,生产经营艰难,企业效益下滑,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一是主要工业产品价格继续下行。
1-5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总指数为98.3%,低于上年同期0.3个百分点。
我市主要工业产品煤炭、钢材、水泥、锑品价格在前两年连续下跌的基础上继续下行,锑品、原煤等主要工业产品产量5月份已出现负增长。
二是相关指标支撑减弱。
1-5月,全市工业用电量增长6.3%,低于一季度3.7个百分点;工业税收增长6.1%,低于一季度44.9个百分点;货运周转量增长11.6%,低于1-4月5.1个百分点;特别是5月份当月工业用电量下降0.2%,工业税收下降27.6%,公路货运周转量下降4.2%。
三是民间融资造成部分工业企业资金链断裂,正常生产经营无法进行,影响最大的娄底经开区规模工业1-5月仅增长1.0%。
(二)投资开发大幅回落投资领域中,项目开工建设进度不理想,大项目投资力度相对减弱,投资增长后劲不足,对全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
一是投资增速逐月下滑。
1-5月全市投资增长21.8%,低于一季度4.6个百分点,低于1-4月3.4个百分点,低于年初预期目标3.2个百分点。
二是项目后续动力不足。
1-5月全市施工项目1093个,同比下降1.3%,新开工项目432个,同比下降31.3%,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仅6个,计划总投资20.2亿元,同比减少50.1亿元,全市“四个一批”重点项目实际开工153个,开工率仅为56.8%,低于上年同期5.8个百分点。
三是房地产开发投资大幅放缓。
1-5月,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38.35亿元,同比增长24.1%,增幅回落36.5个百分点。
特别是商品房屋新开工面积68.2万平米,同比下降46.8%,商品房屋销售面积49.4万平米,同比下降26.1%。
房地产市场遇冷也直接冲击着全市钢铁、水泥、混泥土等工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三)消费缺乏新热点从服务类消费看,全市公款消费、集团消费、会议消费明显减少,中高档住餐业、娱乐休闲业面临转型发展阵痛,经营现状很不乐观,1-5月,全市40家限额以上住餐法人企业中,有18家企业营业额增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娄底宾馆、迎宾馆、金香大酒店、清泉大酒店、恒丰大洒店降幅达22%以上,华泰大酒店、鹏泰和一大酒店和明源投资大酒店降幅达35%以上。
从商品类消费看,近今年消费热点汽车、石油、金银珠宝类销售逐渐走疲,而新的消费热点尚未形成;网络消费快速扩张,商品网购替代了传统商场的消费,对传统消费市场造成冲击,1季度全国网购规模达4564亿元,同比增长27.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4%。
(四)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受宏观经济政策和环境影响,我市资源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愿望非常迫切,但今年以来第三产业增长缓慢、工业“两高一新”发展不快,结构调整进入关键期和阵痛期。
从产业结构看,第三产业占比仍然偏低。
1-5月,三次产业比重为13.3:53.3:33.4,第三产业占比低于第二产业19.9个百分点,低于上年同期0.8个百分点,与“三二一”的调整方向步调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