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案例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81.50 KB
- 文档页数:11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以山东泰山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为例摘要:要切实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
要加强对泰山、徂徕山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以及湿地、水源地等特殊生态功能区的保护,制定并严格实施有关保护措施。
要重点保护好泰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大汶口遗址、岱庙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
要做好城市整体设计,加强对重要地段建筑高度、体量和样式的规划引导和控制,保护好山水格局,突出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有机交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城市特色风貌。
关键词:泰山;公园绿地;景观资源;评价体系;旅游规划;景观营造;泰安市1综述或引言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业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景区的管理体制不顺,又成为景区业发展的新瓶颈。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其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在我国遗产类景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城市化步伐越来越快,旅游业的发展呈现蓬勃之势。
城市山岳型风景区因位于城区或城市边缘处,与城市相互交融,受到城市发展和城市历史文化的影响较大,能形成一定的特色风貌。
但是,人们对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认识和保护意识缺乏,导致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景观资源和土地均遭到不同程度侵犯和破坏,不合理的资源利用致使其资源快速退化,因此,加强城市山岳型风景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介绍泰山风景名胜区管理体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其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建议2项目概况城市的发展改变了城市的结构,也改变了社会潮流和市民的心态。
人们对自己周围环境的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公园规划设计的趋势和方向不断发展变化,以设计师和领导者的决策为主导的设计过程已经在削弱,趋向于更加注重使用者的需求,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
区域景观规划案例分析区域景观规划案例分析引言:区域景观规划是指对一个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和设计,以提升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和居住质量。
本文将以某城市为例,分析其区域景观规划案例。
一、背景介绍某城市位于中国南方,地处山水之间,环境优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
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因此需要进行区域景观规划来管理和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
二、分析与评估1. 自然环境分析该城市的自然环境特点是山水相伴,拥有丰富的山脉、河流和湖泊资源。
然而,由于过度开发和污染,部分山脉已经受到破坏,河流和湖泊水质也有所下降。
因此,需要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基础上进行恢复和修复。
2. 人文环境分析该城市的人文环境特点是历史悠久,有许多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的需要,部分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已经被拆除或改建,对城市的历史文脉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因此,需要在城市发展的同时保护和传承历史文化。
3. 交通与基础设施分析该城市的交通网络比较发达,公路、铁路和水运等交通方式相互连接。
然而,由于不合理的交通规划和庞大的车流量,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
同时,该城市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供水、供电和排水系统存在一定的问题。
因此,需要进行交通和基础设施的改善和优化。
三、规划设计与实施1. 自然环境保护在保护自然环境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设立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划定严格的保护范围和管理规定,限制不合理的开发活动;(2)恢复和修复受损的山脉、河流和湖泊,加强水源保护,提升水质;(3)推动城市周边的生态农业和观光产业发展,促进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2. 人文环境保护与传承在人文环境保护与传承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保护和修复历史文化遗产,保留城市的历史文脉,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支持;(2)加强对传统建筑和手工艺的保护和传承,鼓励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和传承的活动;(3)开展文化旅游和文化交流活动,提高人们对本地文化的认同和自豪感。
区域城市发展规划案例分析引言: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区域城市发展规划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
城市规划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中的问题,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区域城市发展规划案例,探讨规划的目标、策略和实施效果,以期对区域城市发展规划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背景介绍在选择一个区域城市发展规划案例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该区域的背景信息。
本文选择了某国A省的一个二线城市——B市作为案例。
B市位于该省的东部,是该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近年来,B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等。
二、规划目标一个成功的区域城市发展规划需要明确规划目标。
在B市的规划中,主要目标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具体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改善环境质量、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土地利用、提升居民幸福感等。
三、规划策略为了实现上述目标,B市的规划制定了一系列策略。
首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水电、通信等方面的投资。
其次,优化土地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减少农地占用。
同时,加强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减少污染排放。
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等策略,以推动经济增长。
四、规划实施规划的实施是关键环节,决定了规划的成效。
在B市的规划实施中,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修建了一批高速公路、桥梁和地铁线路,改善了交通状况。
同时,政府加强了环境监管,对污染企业进行了整治,推动了环境质量的提升。
此外,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吸引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入驻,推动了新兴产业的发展。
五、实施效果规划的实施效果是评估规划成败的重要指标。
在B市的规划实施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经济持续增长,GDP年均增速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城市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改善,交通拥堵状况明显减轻。
环境质量得到了改善,空气和水质量指标均达到了国家标准。
城市规划案例分析——印度昌迪加尔规划昌迪加尔是印度北部旁遮普邦的一座城市,也是印度的联邦直辖区。
昌迪加尔规划是印度著名建筑师利奥·科赫的作品,他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设计了这座现代化城市,为印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昌迪加尔规划通过创新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设施,成为了一座国际知名的城市。
昌迪加尔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其创新性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理念。
规划中,利奥·科赫利用了大量的绿地和公园,并将城市分为若干个不同的扇形区域,以提供良好的通风和采光条件。
此外,昌迪加尔规划中也大量使用了阳台、露天楼梯等设计元素,以鼓励人们参与户外活动和交流,提高城市的社交活跃度。
“城市与自然的和谐”是昌迪加尔规划的重要原则之一、根据规划,城市的各个区域与市中心之间通过广泛的绿地和公园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同时,规划中还设置了多个湖泊和水景,以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这些水域不仅起到了美化城市的作用,还能够收集雨水并提供灌溉,减少城市水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此外,昌迪加尔规划中还注重了社区空间的设置。
规划中的每个区域都设有公共公园、市场、医院等生活配套设施,以提供便利的居住条件和社区服务。
同时,规划中还设有不同规模的学校和大学,在城市各个区域提供教育资源,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昌迪加尔规划的成功不仅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的目光,也为印度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借鉴经验。
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设施为城市居民提供了舒适的居住和工作环境,同时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昌迪加尔规划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长,城市规划和建设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压力。
其次,由于城市规划过于注重功能性和环境保护,可能忽视了居民的实际需求,导致城市的社会问题和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综上所述,昌迪加尔规划作为一项重要的城市规划案例,通过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和现代化的设施,为城市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树立了典范。
简阳规划方案案例分析概述本文将对简阳市规划方案进行案例分析。
简阳市位于中国四川省成都市的一个县级市,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随着城市发展的需求,简阳市制定了一系列规划方案,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居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重点分析简阳市近年来实施的规划方案,并对其成效进行评估。
规划目标和原则简阳市的规划方案制定了一系列目标和原则,以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措施。
其中,主要目标包括:1.提高城市的宜居性:通过合理的城市布局和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完善的交通网络、公共设施和水、电、气等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的公共服务水平。
3.促进产业发展: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和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城市的经济竞争力。
4.保护环境资源: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制定规划方案过程中,简阳市遵循了以下原则:1.社会公平原则:保障城市居民的基本权益,推动共享发展。
2.生态优先原则: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经济适度原则:在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注意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4.整体优化原则:在规划中综合考虑城市各个方面的需求和利益,追求整体最优化。
规划方案实施情况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简阳市制定了详细的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方案,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和土地利用,实现城市的有序发展。
规划包括划定城市发展边界、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等。
在城市规划方面,简阳市进行了以下工作:1.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发展的总体布局和方向。
2.划定城市功能区:合理划分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如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等。
3.制定开发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各个具体区域进行详细规划,包括道路设置、建筑高度、景观规划等。
4.建设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建立土地利用信息系统,实现对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监测。
基础设施建设简阳市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交通、水、电、气等方面的设施建设。
在交通方面,简阳市实施了以下措施:1.改善道路网络:建设和改善城市道路网络,提高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城市规划设计案例分析一.济宁市北湖生态新城总体规划设计分析1.规划定位为:济宁城市的主中心,全市的行政商务中心、科教文化基地、休闲度假胜地、生态宜居新城。
2.城市总体定位为:一个以水为特色的城市中心区;城市空间定位为:一个城水交融、生活生态和谐的城市生态新区。
3.主要职能:济宁主城的新城中心,以旅游度假为中心、行政服务及商务办公为主线,居住生活为支撑的城市新区。
4.用地规模:北湖生态新城规划总用地约97平方公里,行政辖区用地面约57平方公里,其中滨湖路以南的度假区用地约25平方公里,滨湖路以北的区域除去水域的建设用地约32平方公里。
即除绿地面积9平方公里,其他建设用地23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06平方米。
5.规划的总体功能结构为:一轴一带系两区、四心绕一湾。
✧一轴:城市发展主轴:是沿北湖路由老城中心往北湖延伸的城市发展轴。
是城市核心发展轴,重点发展综合服务功能。
✧一带:是京杭古运河文化发展带.是济宁运河文化遗产和旅游产业的重要空间,也是本片区的特色之一。
✧两区:北部的城市建设区与南部的北湖度假旅游区.✧四心绕一湾:行政中心、商业中心、文体教育中心、旅游度假服务中心四个城市中心围绕北湖湾布置,共同构筑济宁滨湖城市中心区。
6.片区发展策略✧01片区:铁路北片区,规划范围日荷铁路以北,荷花路以西,梁济运河以东,北到规划界限。
规划用地面积1。
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0.9万人.该区是产业转移区,近期逐步将规划区的工厂转移到该区,适当发展无污染工业,作为近期的经济支撑。
✧02片区:荷花片区,规划范围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济安桥南路,南起高压走廊, 北至日荷铁路。
规划用地面积3。
7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
2万人。
由于该片区邻近老城区,是近期重点建设的居住区,包括安置和部分房地产开发。
✧03片区:文体片区,范围由东起北湖中路,西至梁济运河,南起外环路,北至高压走廊。
规划用地面积5.4平方公里,规划人口5。
1万人.该区以高教园区及文体中心为重点,建立济宁文化体育设施基地。
7-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居住区规划案例分析一、引言居住区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布局、优化设计和科学管理,能够满足居民对住房和生活环境的需求,提高居住区的宜居性和品质。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居住区规划案例的分析,探讨其成功之处以及相关经验教训。
二、背景介绍该居住区位于某中型城市的郊区,占地面积约1000亩,计划容纳约5000户居民。
该区域原为农田,规划前存在一些自建房和杂乱建筑,交通条件较为落后,缺乏公共设施和便利配套服务。
三、规划目标和原则1. 目标:通过规划,打造高品质的住宅区,提供舒适宜居的居住环境。
2. 原则: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宜居可达、绿色节能、社区共享。
四、规划内容和特点1. 地块布局:根据市场需求和土地条件,将地块划分为几个不同功能区,包括住宅区、商业区、公共空间和绿地带等。
2. 住宅设计:采用多层住宅和小高层住宅相结合的方式,充分利用空间资源,提供多种户型选择,满足不同居民的需求。
3. 交通规划:设计便捷的交通网络,包括主干道、次干道和步行道路,保证居民出行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4. 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规划建设学校、幼儿园、医疗中心、商场等公共设施,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5. 绿化和环境保护:增加公共绿地面积,种植多样化的植物,改善空气质量和生态环境。
6. 社区公共空间建设: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社交互动的场所,增强社区凝聚力和归属感。
五、案例分析1. 成功之处:(1)规划思路科学合理,兼顾了社会需求和环境保护,使居住区成为宜居的优质社区。
(2)注重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满足居民的各类需求。
(3)交通规划合理,便捷的交通网络方便了居民的出行。
(4)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得到重视,营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2. 经验教训:(1)规划前要充分了解区域的特点和需求,确保规划符合实际情况。
(2)注重社区公共空间建设,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3)合理利用资源,提高用地效率,避免浪费和过度开发。
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案例分析一、引言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是指针对特定地域的经济状况和发展需求,制定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案例,探讨其背后的原理和实践经验,以期为其他地区的规划工作提供参考。
二、案例背景我们选取的案例是某省份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案。
该省位于中国中部,是一个资源丰富、人口众多的地区,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平衡。
因此,该省政府决定制定一份全面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推动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
三、目标设定该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明确了以下几个目标:1. 经济增长:在未来五年内,实现年均经济增长率达到8%以上。
2. 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附加值。
3. 城乡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城市居民的幸福感。
4. 生态环境保护:实施绿色发展战略,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工作。
四、策略与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该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案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措施:1. 产业布局优化: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确定不同地区的产业布局,推动特色产业的发展。
2. 创新驱动: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3. 人才引进与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加强人才培养和流动机制,建设人才高地。
4. 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区域内部和外部的互联互通能力。
5. 农村振兴: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6. 环境保护: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五、实施效果经过几年的实施,该省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方案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经济增长:实现了年均经济增长率超过8%,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 产业升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取得了明显成效,新兴产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柳州风貌 区位关系图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Part1.大城市案例—柳州一. 概述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
全市辖6县4区。
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
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
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
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抱城如壶”,亦称“壶城”。
二.区域规划层面分析1. 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现状 :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 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发展模式转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2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镇体系空间结构。
即以柳州大都市圈为主中心,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线组织重点城镇发展走廊。
柳州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山、六塘、沙埔、雒容、鹿寨等为外围城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心。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
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2.城镇职能中心城市(柳州)城市职能(1)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2)区域性工业、产业与服务中心,是桂中经济区的核心城市;(3)广西乃至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4)区域性文化、教育、体育产业中心;(5)多元文化融合的地区和适宜居住与创业的理想家园。
区域规划案例ppt篇一:城市规划案例分析此次我规划的区域属于夏热冬冷地区,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为60天至89天,以及累年日平均温度稳定低于或等于5℃的日数不足60天,但累年日最低温稳定低于或等于8℃的日数大于或等于75天。
其寒带特点是夏季酷热,冬季湿冷,空气湿度较大,当室外温度5℃以下时,如没有供暖设施,室内温度低、舒适度差。
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省(市)等14个省(直辖市)的部分地区,也就是说南京属于夏热冬冷的典型。
所以我决定以南京作为一个目标物,将规划场地放置在天津,以夺得更为精确的规划。
建筑规划南京概况:位于北纬31°14″至32°37″,东经118°22″至119°14″,亚热带季风气候。
老南京都打趣道:“南京没有春秋,只有冬夏。
”所以说南京属于标准的夏热冬冷地区。
苏南经济板块成员,江苏与安徽综合交通枢纽、通信枢纽城市和科技创新中心。
位于长江下游,是承东启西的枢纽旧城区,是长三角两个副中心小城镇之一,长江中下游主要该港,生态宜居城市,联合国人居署特别荣誉奖获得城市。
2021年,即将举办第二届省运会。
这些都将形成对南京城市规划的严峻考验。
面积:总面积6597k㎡,建成区面积752.83k㎡(2021年),面积算不上最大,人口816.1万人(2021年),人口密度高,这就由于历史上它帝都是六朝故都,名胜古迹,古典院校众多,同时属于省会,经济发达,吸引大量国内外的游客、打工者、学生等人群。
同时因为长江的流经,造成了江南江北的经济水平、文化水平的差异,也导致了江北承担部分了工业的重担。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这就注定了南京将走出中国,走向世界,这对南京的气候,交通,经济等各方面规划都提出了非常高要求。
南京一带在100万年至12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又是中国古都,在北京之前。
区域规划案例分析云南省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分析班级:11级地理科学2班时间:2013.11.21组长:侯开仙(2011022208)组员:王露菡(2011022221)张懿萱(2011022207)马启美(2011022219)姚建霞(2011022224)云南“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摘要:云南是祖国的西南大门。
在我国2万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中,云南就有长达4060公里的国境线,约占我国陆上边界的五分之一。
云南地理条件优越,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
它不仅同中南半岛山水相连,而且可以通过中南半岛进入南太平洋和印度洋,是连接亚洲大陆腹地与中南半岛和西亚次大陆的链环,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纽带。
正是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突出的区位优势,云南历史上就是祖国的西南门户,是中华民族与东南亚、南亚、西亚等地区人民友好交往的重要通道。
在云南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及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当中,构想把云南建设为一个铁路四通八达的地方,充分突出云南在祖国西南的各方面优势。
关键词:云南铁路十二五基础设施规划“云南十八怪,火车没有汽车快”,山路十八弯给云南带来了富饶的自然资源外,也给云南交通运输制造了一道难题。
因此,云南一直把铁路运输工程作为重点加以投入。
一、云南现铁路发展状况在云南铁路的发展有着百年的历史,早在1910年云南就建成了中国第一条国际铁路,但在过去的一百多年当中云南铁路却发展缓慢,建成的铁路线屈指可数,甚至在1999年到2009年间云南没有任何一条新建成的铁路。
而且,建成的铁路多集中于滇东和滇中地区,建成的铁路大多速度慢,载客量低等,利用不充分。
因此,云南铁路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发展早、发展慢、滇东多、滇西少、高技术铁路缺乏的特点。
二、十二五及中长期铁路规划1、前期回顾:在十一五规划当中,铁道部对云南铁路发展提出了四个工程:一是大理到香格里拉,大理到瑞丽;二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南昆铁路增加二线;三是玉溪—蒙自—河口,玉溪—思茅—磨憨铁路建设;四是以昆明为中心的枢纽改造和物流中心建设。
然而,在诸多原因有影响下云南的十一五铁路规划并没有完全完成。
因此云南在“十二五”时制定了新规划以及中长期规划。
2、规划目的:构建云南桥头堡为总目标,以形成云南铁路交通枢纽为重点,以推进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建设为突破口,以“八入滇、四出境”通道为骨干,建成昆明、曲靖、红河、大理4个区域枢纽,注重与其他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共同形成布局合理、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综合运输体系。
与此同时,对全省铁路网远期规划的基本要求是,形成大能力、全天候、便捷化的印度洋国际大通道及省际、国际铁路大通道。
全省所有州市、具备条件的州市首府所在地都有铁路连接。
目前人口在20万以上的城市、主要口岸、内河港口都要有铁路连接。
3、“十二五”初期规划内容:“十二五”初期将重点续建云桂铁路、大瑞铁路、中越通道玉溪至蒙自至河口铁路、六沾二线、昆广复线、昆明枢纽扩能、昆明枢纽东南环线、昆玉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沪昆客运专线长昆段、广大铁路扩能改造、滇藏铁路丽江至香格里拉段。
新开工建设重点项目为中老通道玉溪至磨憨复线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成贵铁路、渝昆铁路、昭通经攀枝花至丽江铁路、芒市至腾冲猴桥铁路、昆明至蒙自城际铁路、祥云经临沧至普洱铁路、南昆铁路扩能改造、香格里拉至德钦铁路。
4、云南铁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以“八入滇、四出境”通道为骨干,强化以印度洋国际大通道为主轴的省际、国际铁路通道,构建昆明与周边省区市首府城市南宁、贵阳、重庆、成都,以及省内重点城市之间的快速铁路网络,不断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的现代化云南铁路网。
总规模约8000公里(含大部分既有铁路),投资需6000亿元以上。
“八入滇”内容:1、(滇藏铁路)新建入滇铁路是滇藏铁路,从拉萨到香格里拉再到昆明。
2、(成昆铁路)成(都)昆(明)铁路3、(渝昆铁路)重庆到昆明的渝昆铁路。
4、(内昆铁路)内江—泸州—宜宾—昆明。
5、(南昆铁路)即从南宁进入云南到昆明的铁路。
6、(贵昆铁路)沪昆铁路贵昆段,从贵州进入云南。
7、(云桂铁路)从南宁经过百色、文山到昆明。
8、(沪昆客运专线)铁道部“四纵四横”规划之一的沪昆客运专线,这条高速铁路也是云南规划建设等级最高、速度最快的铁路。
“四出境”内容第一条是泛亚铁路东线,从昆明经玉溪、蒙自、河口进入越南第二条是泛亚铁路中线,从玉溪到磨憨口岸出境,经过老挝,到泰国、马来西亚第三条是泛亚铁路西线,从昆明到瑞丽,再到缅甸,直达印度洋第四条是泛亚铁路北线经保山、腾冲出境通往缅甸密支那、孟加拉国、印度雷多。
到雷多后,就与南亚的铁路网全部贯通。
沿印度铁路网再往西走,可通往非洲和欧洲。
这就是第三欧亚大陆桥的基本框架。
A、八入滇”省际铁路通道加快建设昆明——文山——百色——南宁、昆明——曲靖——贵阳、昆明——昭通——重庆、昆明——攀枝花——成都“四大入滇”高标准快速铁路,加快建设滇藏铁路、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对省际通道“卡脖子”段进行扩能改造,包括贵昆、南昆铁路。
B、“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加快建设昆明——玉溪——蒙自——河口至越南、昆明——玉溪——普洱——西双版纳——磨憨至老挝泰国、昆明——楚雄——大理——保山——瑞丽至缅甸、昆明——保山——芒市——腾冲猴桥至缅甸及南亚国家的四大国际铁路通道。
C、“八入滇、四出境”连接线一是沿边铁路通道:规划建设广西百色——文山——蒙自——元阳——绿春——普洱——临沧——永德——芒市——腾冲铁路组成的横贯滇南7个州市的沿边铁路通道。
还可通过新建建水经石屏至元江铁路、元江至临沧铁路,利用玉蒙铁路、玉磨铁路,实现蒙自至普洱至临沧的“复线”连接。
二是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结合相关省际、国际快速铁路通道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昆明至曲靖、玉溪、楚雄、蒙自、大理、昭通等城市直接联系的城际铁路,其中昆明至蒙自城际铁路规划新建昆明——弥勒——开远——蒙自铁路(昆明——弥勒段可与云桂铁路共线);规划建设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环线,即:曲靖——陆良——弥勒——玉溪——易门——楚雄——武定(禄劝)——寻甸——曲靖铁路。
三是滇东地区南北通道:规划建设曲靖——师宗——泸西——丘北——文山——天保铁路,是贯穿滇东、滇东南地区的南北向通道。
四是滇西地区南北通道:规划建设祥云——临沧——孟定清水河铁路,与滇藏铁路组成贯穿滇西地区的南北向通道,其中祥云——临沧段已纳入国家规划。
5、规划项目执行情况:在建项目13个:玉蒙铁路、蒙河铁路、大瑞铁路大保段、仁丽铁路,成昆铁路广昆段扩能改造、沪昆铁路六沾段扩能改造、昆明枢纽扩能改造、昆枢东南环线、昆玉铁路扩能改造、丽香铁路、云桂铁路、沪昆客专、广大铁路扩能改造。
已开展前期项目3个:大瑞铁路(保瑞段)、泛亚铁路中线玉溪普洱磨憨、成昆线广通攀枝花段扩能改造。
已列入国家铁路网规划及规划研究暂未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5个:泛亚铁路西线保山(芒市)腾冲猴桥、渝昆铁路、丽江攀枝花铁路、祥云-临沧-普洱铁路、滇藏铁路香格里拉-德钦段。
6、规划不能完全执行的主要原因:云南的铁路运输成本,远高于我国铁路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其原因主要是工程量大(地质条件复杂、突水、涌泥、断层围岩变化多的高风险隧道、结构复杂的桥梁等困难)造价高,而其运输能力又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 云南铁路网规划理论分析:1、 铁路网规划内容:2、 铁路选线:由于受所在区位的影响,规划当中入滇的路线多集中在东和北,出境的路线多集中在西和南,这样的规划加强了滇中铁路建设,推进了云南各方向上铁路联系。
云南铁路线网规划 站场选择 高速铁路 新线建设旧线改造新建铁路中35%为高速铁3、技术经济要求:A、提升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水平。
结合快速铁路、区际干线、煤运通道建设,重点配备动车组、大功率机车、重载货车等先进装备,适应客货运输需要。
继续提高空调客车和专用货车比例,优化机车车辆结构。
配备大吨位救援列车。
推进动车组谱系化,发展不同系列机车、客车及货车,进一步提高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B、提高通信信号现代化水平。
完善全路骨干、局内干线传输网,建设全路数据通信网;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和重要干线实现GSM-R无线网络覆盖。
建立健全通信网安全监控、预测预警、应急处置机制,构建全路应急救援通信网络;推进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建设,实现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要干线关键部位实时监控。
装备适应不同等级线路运行的列车控制系统,推广计算机联锁系统,推进编组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建设,全面提高信号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
C、强化基础设施设备现代化水平。
加强对既有线桥隧等基础设施和设备的加固与改造,提高抵御灾害、保障运输安全能力。
全面推广跨区间无缝线路。
积极研制和应用轨道和接触网除冰雪减灾装备。
建立完善高铁设备养护维修设施,实现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和检测能力全覆盖。
加快推广供电综合监控、数据采集及节能降耗技术,实现牵引供电系统监控自动化、远程化和运行管理智能化,提升供电装备现代化水平。
4、城际铁路建设: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结合相关省际、国际快速铁路通道项目建设,加快建成昆明至曲靖、玉溪、楚雄、蒙自、大理、昭通等城市直接联系的城际铁路,其中昆明至蒙自城际铁路规划新建昆明——弥勒——开远——蒙自铁路(昆明——弥勒段可与云桂铁路共线);规划建设滇中城市群城际铁路环线,即:曲靖——陆良——弥勒——玉溪——易门——楚雄——武定(禄劝)——寻甸——曲靖铁路。
丽江至香格里拉铁路、成昆铁路扩能改造工程永仁至广通段。
成都至贵阳铁路、玉溪至磨憨铁路、大理至瑞丽铁路保山至瑞丽段。
四、云南铁路建设的几点设想:(一)云南的铁路建设,宜采用准、米轨并存、并修的方针,尽量发挥米轨的优势,以区域性运输为主的铁路以修米轨为好。
由于贵昆、成昆两铁路干线的修建,从祖国的东南沿海至滇东高原的东南铁路干道,尽经初步形成。
并将随着昆南铁路的修建,贵昆铁路的电化,滇东高原上的准轨铁路,必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昆南铁路(包括兴义、罗平、宜良、昆明线及兴义、红果、昆明线)采用准轨修建,我们认为是恰当的。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已有米轨铁路在150Mm以上,其中以非洲最多,有60Mm,美洲也有30M。
,亚洲50Mm。
日本是准、米轨铁路并存以米轨(IO67mm轨距)为主的国家之一,在1958年就有米轨20Mm,准轨10ookm。
米轨铁路投资少,见效快,我们认为日本在铁路建设上是充分考虑了这种有利条件的。
云南地形复杂,修建米轨铁路造价低,见效快。
在地处边疆的滇南、滇西南、滇西、滇西北高原上,有色金属很多,但大型煤、铁不多,运量是不会太大的,一般地说米轨铁路是能够满足运输要求的。
如上述我们认为云南的铁路建设,宜采用准、米轨并存、并修,充分发挥米轨铁路的优势,省内干线以米轨为主的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