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C8705-101规约说明
- 格式:pdf
- 大小:716.78 KB
- 文档页数:31
IEC870-5-101规约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2.2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DIR:传输方向位 =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
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功能码代表的意义较为烦琐,参考《关于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的说明》(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2.5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3.非平衡式传输—即主站作为启动站的各种报文3.1 主站的询问顺序对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通道结构,主站或子站复位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总召唤和时钟同步后系统转入正常,然后在循环召唤2级用户数据的序列中定期插入按照分组召唤方式和按顺序收集各组数据进行召唤。
IEC870-5-101规约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2.2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DIR:传输方向位 =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部版101有用)。
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功能码代表的意义较为烦琐,参考《关于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的说明》(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2.5链路地址域链路地址域为子站站址。
2.6帧检验和帧检验和是控制、地址、用户数据区所有字节的算术和(不考虑溢出位即256模和)。
3.非平衡式传输—即主站作为启动站的各种报文3.1 主站的询问顺序对于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通道结构,主站或子站复位后首先进行初始化,总召唤和时钟同步后系统转入正常,然后在循环召唤2级用户数据的序列中定期插入按照分组召唤方式和按顺序收集各组数据进行召唤。
(规约标准DL/T 634--1997 neq IEC870--5--101:1995 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一、规约支持子站->主站监视方向过程和控制信息类型标示<1> :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类型标示<2> :带时标的单点信息类型标示<3> :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类型标示<4> :带时标的双点信息类型标示<5> :变压器分接头信息类型标示<9> :测量值类型标示<15> :电能脉冲记数量类型标示<17> :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类型标示<21> :不带品质因数的测量值类型标示<70> :初始化结束主站->子站控制方向过程和控制信息类型标示<45> :单点遥控命令类型标示<46> :双点遥控命令类型标示<47> :升降命令(如果改为46,则不支持急停)类型标示<100>:召唤命令类型标示<101>:电能脉冲召唤命令类型标示<102>:读数据类型标示<103>:时钟同步命令类型标示<104>:测试命令类型标示<105>:复位进程命令二、通道参数配置1、首先进入参数配置的通道设置向导中;2、选择IEC101规约,配置串口参数;3、进入“高级配置”窗口。
a、请选择是否使用该通道对计算机校时;b、校时的基准年现在为2000,是当规约中用一个字节表示年份时,需要与之求和得到4位数的实际年份;c、本规约暂时只支持上送过程值;d、事故总、预告总复归时间设置,决定了事故总信号和预告总信号被置位后自动复归的时间间隔;e、遥控超时时间的设置应大于调度端所设遥控超时时间,一般不应小于10秒;f、遥测越限死区值,是当规约召唤2级数据时,上送的遥测的变化量大于此处所设置的的遥测变化千分比;g、禁止遥控的两个选项,本规约暂时未采用;h、切换通道参数中,误码帧数和判断误码时间间隔,由于本规约采用串口按字节接收,因此通道误码被忽略,只需按通讯中断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切换通道;i、允许通道中断时间应大于链路响应时间,波特率小时该时间应稍大(300波特率时应大于5秒),波特率大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秒,如果需要主动上送传输时该时间应加大至大于调度端链路响应时间。
IEC870-5-101规约报文解释一、规约格式简介1、祯格式101规约的基本祯格式如下所示,具体的解释请参照规约手册,这里不再重复。
固定祯长格式:启动字符(10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可变祯长格式:启动字符(68H)长度(L)长度重复(L)启动字符(68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规约中不同的命令,可能采用不同的祯格式。
2、控制域功能码说明主站下发子站功能码主站初始化RTU下发命令流程(以非平衡方式通信)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和总召唤的一样,只是信息体地址会有所区别) 5、 发对时令 680f 0f6853adrs670106 comadr 0000millisecondsj lmilliseconds_h子站确认祯minute s680fhoursday0f6880monthyearCS adrs67010716 comadr6、 召唤全电度0000minutes 6809millisecond sjhoursday096873lmilliseconds_hmon thyearCSadrs65010616 comadr0000 子站发送电度总召唤确认祯680945CS16096880 adrs650107 comadr000045CS16 子站发送电度祯(下面将详细讲述) 子站发送电度结束祯6809096880adrs65010acomadr 000045CS167、如果电度没有召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电度680909687badrs650105comadr 0000QccCS16命令码限定词(电度分4组)Qcc=0x26为第一组,0x27rtu 站址),comadr 表示公共地址(一般为rtu 站址), infadr_h 表示信息体地址高位,CS 表示祯校验和。
对时1、询问链路状态子站回答 10149 80 adrsCS adrsCS 16 16-一2、复位远方链路 10 40 adrsCS 16控制域,子站回答 10 89adrsCS16-3、总召唤68 10 106873"adrs6401060014CS 16-子站确认6809096880000014CS16子站发送遥测遥信祯(下面将详细解释) 子站发送总召唤结束祯6809096888000014CS16如果没有石唤全则进行分组召唤 下发命令码:680909687b000024CS16命令码限定词(0x1501 01 01 07 0a 05 comadrcomadrcomadr-0x24),遥信祯8组 (0x1d —0x24)comadr 以下adrs 表示链路地址(一般为infadr_l 表示信息体地址低位,祯为长时标方式。
1101规约概述1.1101规约的内容IEC 870-5-101是针对IEC 870-5基本标准中的F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对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用户进程作了大量具体的规定和定义。
1.2FT1.2帧格式FT1.2帧格式有可变帧长及固定帧长两种,这两种格式如图1所示:FT1.2可变帧长格式用于主站向子站传输数据或由子站向主站传输数据;FT1.2固定帧长格式用于子站回答主站的确认报文或主站向子站的询问报文。
本标准使用的参考模型源出于开放式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但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的传输带宽下要求短的反映时间,故本标准采用性能结构(EPA)———模型2。
这种模型仅用三层,即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其模型如图2所示。
1.3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1.3.1物理层物理层是OSI模型的第1层,其任务是使网络内两实体间的物理连接,按位串行传送比特流,将数据信息从一个实体经物理信道送经另一个实体,向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透明的比特流传送服务。
因此,物理层接口和协议应考虑如下问题:a)机械方面,应考虑插接器的尺寸、引线数目和排列;b)电气方面,要考虑信号的波形和参数,如多少伏电压代表“1”和“0”,一个bit占多少毫秒;c)功能方面,要考虑每一条线路的作用和操作要求,比如是数据电路、控制电路还是时钟电路;d)过程方面,主要考虑利用接口传送比特流的整个过程和执行的先后顺序,比如怎样建立和拆除物理线路的连接,是全双工还是半双工操作。
具体到101规约,对物理层的规定选自ISO和ITU-T标准,该标准支持下述网络结构,包括点对点、多个点对点、多点星形、多点共线、多点环形等。
电气特性方面,对于非平衡式转接电路采用V.24/V.28,而平衡式转接电路则采用X.24/X.27。
1.3.2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是OSI的第2层,其主要任务是将一条原始传输线路转换为对网络来说是无错的传输线路。
因此,它必须将输入数据分成数据块(帧),并依次传递各帧和处理由接收端发回的应答帧,解决了数据链路连接的建立、维持和释放;在链路上实现帧的同步或异步传输;差错控制与恢复;流量控制等一系列问题。
IEC 870-5-101 远动规约转换程序说明(勘正) IEC 870-5-101 远动规约转换程序是CSM300C远动软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使CSM300C远动主站能够与调度端以符合IEC 870-5-101标准的方式进行通信。
此规约是国际电工委员会TC-57技术委员会于1995年在IEC 870-5系列标准的基础上,为基本远动任务制定的配套标准。
它针对FAT1.2异步式字节传输帧格式,对物理层、链路层、应用层、用户进程作了大量具体的规定和定义。
IEC 870-5-101 远动规约转换程序所依据的规约文本是我国在IEC-870-5-101规约文本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国情进行部分取舍和具体化而得到;针对远动软件的测试工具采用的是经电力科学研究院认可、由北京自动化系统工程设计研究院开发的模拟主站软件T101。
总的来说,IEC 870-5-101 远动规约转换程序是为了实现远动站CSM300C 与远方调度之间平衡式或非平衡式的问答;一般来讲,远动站处于子站的地位,以数据或确认报文回答主站的轮询,平衡方式为主。
以下简单说明一下该程序。
1.应答过程运行IEC 870-5-101 远动规约转换程序的CSM300C远动站与T101通信时的基本对话过程如下:1)初始化过程(链路两端均已上电时):主站向子站询问链路状态 子站以链路状态回答主站 主站复位远方链路 子站确认回答 子站向主站询问链路状态 主站以链路状态回答子站 子站复位远方链路 主站确认回答 主站发总召唤命令 子站以全数据回答 主站发送时钟同步命令 子站以同步时钟事件回答;2)基本问答过程:主站在初始化完毕,并召唤过全数据和时钟同步之后,开始轮询二级数据;而子站如果存在二级数据或一级数据,直接以数据回答,如不存在,则以否定报文回答(否定回答是单个字符“E5H”,也可以“无所请求数据”确认帧回答)。
3)其他问答过程:遥控选择命令以遥控选择确认帧回答,遥控执行命令以遥控执行确认帧回答,召唤电度命令以传送电度数据帧回答。
IEC870-5-101规约说明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l 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帧格式:1)固定帧长帧格式2)可变帧长帧格式广东某远动系统引进的是德国Siemens 的调度系统,其IEC870-5-10l 规约的信息目标地址Siemens 系统采用的是IEC60870-5 规定4种信息格式中的FTl.2,即异步、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偶校验、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报文举例如下:主站:10 49 07 50 16 ;召唤链路状态RTU:10 2B 07 32 16 ;连接正常主站:10 40 07 47 16 ;复位远方链路RTU.:10 20 07 27 16 ;确认主站:10 7B 07 47 16 ;召唤用户2级数据RTU:10 09 07 10 16 ;无所召唤的数据主站:10 5A 07 61 16 ;召唤用户1级数据RTU:10 09 07 10 16 ;无所召唤的数据主站:68 10 l0 68 44 FF 67 01 06 00 00 00 00 48 0F lE 0E l5 05 6l AF l6 ;主站广播对时命令RTU:68 l1 11 68 28 07 09 02 03 07 00 00 02 E7 03 00 00 02 02 64 00 98 l6 ;模拟量报文帧1,包含地址为5l2、5l4的两个模拟量RTU:68 0C 0C 68 28 07 09 0l 03 07 00 00 02 l9 FC 00 5A l6 ;模拟量报文帧2,包含地址为5l2 的1个模拟量RTU:68 0C 0C 68 28 07 09 01 03 07 00 00 02 FF FF 00 43 l6 ;模拟量报文帧3,包含地址为514的l个模拟量主站:68 0A 0A 68 73 07 2E 0l 06 07 00 04 00 82 3C l6 ;双遥控合4/0点主站:68 0A 0A 68 73 07 2E 0l 06 07 00 04 00 813B l6 ;双遥控分4/0点主站:68 0A 0A 68 73 07 2E 0l 06 07 01 04 00 81 3C l6 ;双遥控分4/1点RTU:68 0F 0 F68 28 07 11 01 03 07 01 84 00 0l 9A 02 09 03 lE 97 l6 ;事件报文(Event)132/0 点RTU:68 0A 0A 68 28 07 0l 0l 03 07 00 C4 00 0l FF l6 ;单遥信报文(Single Point Information) 196/0点RTU:68 0D 0D 68 28 07 04 01 03 07 00 04 00 0 l E7 03 lE 4B l6 ;双遥信带时标报文( M_DP_TA_l ) 4/0点分RTU:68 0D 0D 68 28 07 04 01 03 07 00 04 00 0 2 2B 02 lE 8F l6 ;双遥信带时标报文( M_DP_TA_l ) 4/0点分RTU:68 0D 0D 68 28 07 02 01 03 07 00 C4 00 0 l 1B 4E 32 9C l6 ;单遥信带时标报文( M_SP_TA_l ) 196/0点分。
【关键字】细则云南配网自动化系统国标101规约细则云南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F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终端)都可以作为起动站,主站和终端都可以主动向对方发起一次请求;而非平衡式传输方式的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只有主站才能够主动发起一次请求,子站端(终端)只能被动响应。
平衡式和非平衡式的选择,有两方面的因素来考虑。
一是通道结构,如果是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可以使用平衡模式,也可以使用非平衡模式,而在点对多点的通道结构中,就只能使用非平衡模式;二是现场其它因素的作用,比如在使用GPRS通道的情况下,主站不可能通过频繁问答来实现数据的采集(流量问题),但又想在兼顾流量的情况下,保证数据的实时性,可以采用平衡模式。
主站采用较长周期的总召唤来更新数据,而终端则通过采用平衡模式来实现变位主动上送功能,通过合理设置死区值,做到变化遥测也主动上送。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 固定帧长格式2.2 可变帧长格式2.3 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 控制域(C)的定义DIR:传输方向位=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
PRM:启动报文位=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 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IEC870-5-101规约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固定帧长格式启动字符(10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2.2可变帧长格式启动字符(68H)长度(L)长度重复(L)启动字符(68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2.3长度L长度L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控制域(C)的定义DIR D7 PRMD6FCB/ACDD5FCV/DFCD4功能码D3----D0DIR:传输方向位 =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
PRM:启动报文位 =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变化无效。
=1:表示FCB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D0):功能码范围为0—15(00H—0FH);功能码代表的意义较为烦琐,参考《关于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的说明》(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
IEC101规约流程一IEC870-5-101规约说明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采用101规约的主站与厂站端设备进行通信时,主站的工作流程是MS(主站)—请求链路状态—复位远方链路—总召唤—时间同步—召唤1级用户数据—进行遥控—时间同步—召唤2级用户数据—召唤分组YX—召唤分组YC。
(一)参考模型: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帧格式:1.固定帧长帧格式2.可变帧长帧格式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FCB =1表示有一级数据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ACD=1表示有一级数据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DFC表示还有报文,后续报文将引起溢出(DFC=1),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3)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4)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a.类型标识常用的有:参数地址范围•子站-->主站过程信息•M_SP_NA_1 单位遥信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 1 •M_DP_NA_1 双位遥信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 3 •M_ME_NA_1 归一化遥测值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9 •M_ME_NB_1 标度化遥测值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11 •M_ME_NC_1 短浮点遥测值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13 •M_IT_NA_1 累计量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15 •M_PS_NA_1 成组单位遥信带变位检出标志20 •M_ME_ND_1 归一化遥测值不带品质描述不带时标21 •M_SP_TB_1 单位遥信(SOE)带品质描述带绝对时标30 •M_DP_TB_1 双位遥信(SOE)带品质描述带绝对时标31 •M_ME_TD_1 归一化遥测值带品质描述带绝对时标34 •M_ME_TE_1 标度化遥测值带品质描述带绝对时标35 •M_ME_TF_1 短浮点遥测值带品质描述带绝对时标36 •M_IT_TB_1 累计量带品质描述带绝对时标37 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01H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SOE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03H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SOE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9――测量值09Hbit10-bit0为数值部分,负数为补码bit11为符号位,0正1负b14=1表示溢出,b15=1时表示数无效bit15-bit12为空(画面上显示值为经过前置系数因子处理过后的值)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15――电能脉冲计数量0FH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10Hb23-b0位代表电能脉冲计数值,推荐用二进制码表示。
第一章.IEC870-5-101规约说明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参考模型: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帧格式:1.固定帧长帧格式2.可变帧长帧格式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到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受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1)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2)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结构如下: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a.类型标识常用的有:子站-->主站过程信息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9――测量值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15――电能脉冲计数量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232――BCD码(水位值)主站 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46――双点遥控命令(控单点也可)47――升降命令(未用)48――设定命令(未用)子站→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70――初始化结束71~99――为配套标准保留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100――召唤命令101――电能脉冲召唤命令102――读数据命令(未用)103――时钟同步命令104――测试命令(未用)105――复位进程命令(未用)101~109――为配套标准保留b.可变结构限定词其结构如下:高位低位SQ=1:表明此帧中的信息体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华东101规约1概述程序参考的规约文本是《IEC 60870-5-101 华东电网工程应用细则》,由于IEC870-5-101 标准的选项较多,给予用户带来不确定因素较多,容易给各用户的理解造成偏差,在系统接口上难以降低系统的调试难度和成本。
本细则严格遵循IEC 60870-5-101(版本57/566/CDV:2002)标准、严格遵循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颁布的《DL/T634.5101-2002/IEC60870-5-101:2002(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应用规范》,并结合华东电网的实际工程的需求编写,对部分内容作了细化,以便于在华东电网远动101 规约应用的统一、有序地开展。
2重要说明2.1 规约说明在该规约中所有参数字节数都是固定的,具体规定如下:1)、可变结构限定词:1个字节2)、传送原因:1个字节3)、应用服务数据单元公共地址:1个字节4)、信息对象地址:2个字节2.2 程序处理说明1)、最多支持8个串口规约2)、最大支持遥测个数为2048个3)、最大支持遥信个数为4096个4)、最大支持遥脉个数为192个5)、最大支持遥控个数为1024个6)、如果该规约参数文件huadong.par读取不成功,则使用缺省参数。
7)、背景扫描间隔为600秒,循环遥测发送间隔为120秒。
8)、程序中处理的asdu类型有:asud1、asud20、asud2、asud30、asud9、asud13、asud15、asud37、asud45、asud46、asud47、asud70、asud100、asud101、asud102、asud103、asud104、asud105、asud106、asud110。
3通讯规约设置用NscAssit通讯组态软件在所需的串口选用“华东IEC101规约”,再设置相应的串口通信参数即可,如转发表、波特率、校验方式、传输方式、遥控方式、数据位、停止位、通讯方式等。
4huadong.par参数文件设置4.1 基本参数¾站址即链路地址和ASDU地址,该值是主站分配给子站的通讯地址。
IEC870-5-101 规约1.概述本篇介绍主站和RTU 之间通讯的IEC870-5-101 规约,该规约有两种传输方式:平衡式和非平衡式传输,在点对点和多个点对点的全双工通道结构中采用平衡式传输方式,在其它通道结构中只采用非平衡式传输方式。
平衡式传输方式中101 规约是一种“问答+循环”式规约,即主站端和子站端都可以作为启动站;而当其用于非平衡式传输方式时101 规约是问答式规约,只有主站端可以作为起动站。
2.帧格式简单说明2.1 固定帧长格式启动字符(10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2.2 可变帧长格式启动字符(68H)长度(L)长度重复(L)启动字符(68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链路用户数据(可变长度)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2.3 长度L长度L 包括控制域、地址域、用户数据区的字节数,为二进制数。
2.4 控制域(C)的定义DIRD7PRMD6FCB/ACDD5FCV/DFCD4功能码D3----D0DIR:传输方向位=0:表示报文是主站向子站传输。
=1:表示报文是子站向主站传输。
PRM:启动报文位=0:从动站,报文为确认报文或响应报文。
=1:启动站,报文为发送或请求报文。
FCB:帧计数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请求/响应服务时,将前一轮FCB 取相反值。
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向从动站传输=0:表示FCB 变化无效。
=1:表示FCB 变化有效。
ACD:要求访问位:主站做从动站时ACD 位无实际意义,ACD=0。
子站做从动站时ACD=0:表示子站无1 级用户数据;ACD=1:表示子站有1 级用户数据,希望向主站传输。
DCF:数据流控制位:从动站向启动站传输=0:表示子站可以继续接收数据。
=1:表示子站数据区满,无法接收新数据。
功能码(D3— D0):功能码范围为0— 15(00H— 0FH);功能码代表的意义较为烦琐,参考《关于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的说明》(远动设备及系统传输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