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的预防性应用
1)肠术后 2)闭塞性脉管炎截肢术或外伤---气性坏疽 3)流脑,结核,疟疾或破伤风 4)风湿—青霉素 5)风心病,先心病者拔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目的 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延缓抗药性 适应症
①病原菌未明的严重感染 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 ③长期用药细菌有可能产生耐药
多粘菌素类、多烯类抗真菌药
三.抑制蛋白质合成
作用于30S亚基 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 作用于50S亚基结合,阻止肽链形成和延长
氯霉素、林可霉素和红霉素
四.影响细菌叶酸及核酸代谢
影响细菌叶酸代谢:磺胺类 抑制核酸合成
喹诺酮类:抑制DNA回旋酶 利福霉素类:抑制DNA依赖RNA聚合酶
第三节 细菌的耐药性
耐药性:指细菌与药物反复接触后,细菌对 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消失,造成抗菌药物对 耐药菌感染的疗效降低或无效
种类:固有耐药性
获得性耐药性
耐药性产生机制: 1、产生灭活酶 2、降低外膜通透性 3、改变靶位结构 4、加强主动流出系统 5、改变代谢途径
耐药机制一 产生灭活酶
水解酶——β-内酰胺类酶 合成酶——氨基苷类抗生素钝化酶
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 ①病毒感染不用 ②发热原因不明者不用 ③避免皮肤粘膜等局部应用 ④剂量要适当,疗程应足够
⑤慎用新药,贵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
联合用药结果: • 无关:联合应用≤较强的单一药物作用 • 相加:联合应用=各药作用之和 • 增强:联合应用>各药作用之和 • 拮抗:联合应用——无效或疗效减弱
• 最低杀菌浓度(MBC) • 体外杀灭培养基内细菌最低药物浓度
化疗指数(chemotherapeutic index)
评价化疗药物有效性与安全性的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