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AAAAA第一节:美国政治经济及外交战略
- 格式:ppt
- 大小:9.51 MB
- 文档页数:2
剖析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和军事大国之一,其外交政策和战略备受全世界的关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进行剖析,包括军事布局、经济政策、外交手段和权力平衡等方面,以期深入理解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角色和作用。
一、军事布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军事大国之一,其军事实力不但具有强大的防御能力,同时也可以对其他国家施加压力,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目的。
美国的军事布局涵盖全球范围,在重要的战略地区设有军事基地和军事力量。
他们通过战略联盟、军队演习和常驻驻外大使等方式来维护和加强这些利益。
二、经济政策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经济政策是一个关键因素,其经济机制和发展模式不仅对自身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而且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政策旨在维护其国内经济的稳定性和增长,并推动其他国家采取符合美国利益的经济政策。
例如美国的贸易战略,可以使出口国的贸易额减少,从而保护美国国内经济,这极大地限制了贸易伙伴的地位。
三、外交手段外交手段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来说很是重要。
美国将外交手段和军事力量结合,以保护和实现利益。
美国通过制裁、干预、威胁等手段以达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例如,在朝鲜问题上,美国对朝鲜实施了严厉的制裁,以迫使朝鲜放弃其核武器计划,同时美国也试图通过不断的威胁和承诺,来达到其最终目的。
四、权力平衡权力平衡是现代国际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种形式,通常采取的方式是国家之间通过多边机构,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等,来协调彼此的利益和行动。
美国通常比其他国家更容易掌握权力平衡,因为其经济、军事实力和国际影响力都比其他国家更强大。
这种优势使得美国在国际事务中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总之,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战略定位在国际事务中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其采取的手段和行动,直接影响到其他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战略选择,因此对他们的行动和意图进行分析和评估非常必要。
导言美国政治制度与外交决策——美国是如何制订外交政策的?一、一项政策是如何成为法律的?二、分权制下三大系统如何工作第一讲影响美国外交决策的传统——回顾20世纪以前的美国外交一、孤立主义与相关原则二、历史的转折第二讲美国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走向世界的起点一、美国是如何卷入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二、美国与凡尔赛和约第二讲: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一、二十年代美国经济外交的一般特征1、美国外交对经济领域非常关注2、美国政府积极干预国际市场竞争3、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使美国的政策并未达到预期目标二、胡佛与美国二十年代的经济外交1、重视经济与商业活动2、强调美国应取代英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3、主张美国商业界面对国际竞争时要合作4、主张美国政府要与商业界提供帮助三、反对外国垄断原材料价格1、认为外国垄断对美国经济与消费者造成损害(带有孤立主义倾向的观点)2、英国的史蒂文森法(1)史蒂文森法由来与内容(2)史蒂文森法对美国的影响(3)建立原料储备库(4)评价:其实质是保护美国企业的利润四、形成控制对外贷款投资的政策五、金融界与制造业的矛盾2、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出口3、控制贷款以保护美国贷款五、美国的战争债务政策第四讲罗斯福与中立法一、有关中立法的争论及历次中立法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外交政策的论战2、1935年临时中立法3、1936年中立法、1937年中立法二、1939年中立法与美国国会政治第五讲杜鲁门主义与遏制战略一、杜鲁门政府外交政策的背景1、雅尔塔体制2、美国继续维护雅尔塔体制的困难3、美国国内形势二、凯南的遏制战略与杜鲁门主义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2、杜鲁门主义的理论基础--遏制战略3、再谈杜鲁门主义(这是遏制战略的第一次运用)4、马歇尔计划与遏制战略5、政府内外的不同意见三、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1、冲击美国外交政策的一些重要事件2、NSC 68号文件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3、朝鲜战争与美国全球遏制战略的形成4、在全球遏制战略问题上的争论5、共和党的态度五总结和评价遏制战略1、杜鲁门时期奠定了以后美国外交和战略的基本原则--遏制战略的地位。
⑴杜鲁门政府(1945-1953)的“遏制”战略遏制战略是战后美国对外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标志着美国战略质的转变和飞跃,表明美苏已由战时合作走向战后对立和对抗,它奠定了战后几十年美国称霸世界战略的基础。
为全面实施“遏制战略”,美国推出“马歇尔计划”,并建立北约,还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针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圈。
⑵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1)的“艾森豪威尔主义”军事上,艾森豪威尔政府提出了对付社会主义国家的“大规模报复战略”。
⑶肯尼迪、约翰逊政府(1961-1969)的“和平战略”“一手拿箭,一手拿橄榄枝”的“和平战略”,其实质就是运用和平与战争的反革命两手策略,在社会主义国家搞和平演变,在亚非拉地区推行新殖民主义。
在军事战略上,实行“灵活反应战略”。
⑷尼克松、福特政府(1969-1977)的“尼克松主义”所谓“尼克松主义”是指在美国实力地位严重削弱,国际战略地位下降的情况下,为了保住美国的霸权地位而提出的一整套外交思想和对外战略。
尼克松主义有三大支柱:“伙伴关系”、“实力地位”和“谈判”。
尼克松主义的内容有:①把建立同盟国的“伙伴关系”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石,要求盟国在政策上协调一致,共同对付苏联;在经济上相互让步,帮助美国渡过难关;在军事上共同分担军费和防务责任。
②以实力为后盾,以谈判为手段,通过谈判制约苏联,维持美苏之间的均势。
③利用中国制约苏联,积极打开对华关系大门。
④在第三世界缩短战线、加强重点。
尼克松主义的实质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
它是在美国处于战略守势的不利情况下提出的,目的是为了继续维护美国全球霸权。
⑸卡特政府(1977-1981)的“世界秩序战略”。
卡特政府初期延续尼克松主义,上台后提出了“世界秩序战略”,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加强日美欧三边合作关系。
②把美中关系作为美国“全球政策的一个中心环节”,推进关系正常化,谋求建立抗苏的战略合作关系。
③把缓和东西方关系作为“首要目标”,强调以经济力量和道义力量对付苏联的扩张。
美国新一轮全球战略的外交与经济布局作者:任海平来源:《军工文化》2013年第09期美国新一轮全球战略的外交布局美国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特别是从第二任期开始,对美国的全球战略进行了新的评估,在强化美国领导世界、维护全球霸权上进一步理清了思路。
总体上看,美国全球战略调整有两大变化:就国际与国内两个大局而言,国内事务优先,尤其是把重振经济置于战略优先位置;就国际事务和全球力量配置而言,美将力争从大中东和欧洲等地收缩,把主要力量集中于亚太。
整体呈现出“重返亚太、两洋并重、强化中东、巩固非美”的战略布局特点。
加大重返亚太战略力度,视中国为全球唯一具备挑战美国全球地位的国家,在政治经济与军事上全面围堵中国。
冷战结束后,美国对外战略重心一直长期放在欧洲地区。
奥巴马上台后,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构建与巩固美国的亚太以及世界霸权,加快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尤其是东亚地区。
则将其新一轮战略布局调整的重中之重集中表现在“重返亚太,亚洲优先”。
此次“重返”与以往相比,美国的亚洲政策在其全球战略中的权重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位置,成为其主攻方向。
美国政府尽管在提法上几经变更,从“重返”亚洲,到“战略东移”,再到“战略再平衡”,但其核心含义始终如一,就是在国际力量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美国不得不进战略收缩的大背景下,将相对有限的资源集中投放到对美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的亚太地区。
在分享亚太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红利的同时,应对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的群体性崛起,在政治上胁迫其他国家选边美国,在经济上以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合作伙伴关系)阻止形成以中国为核心的利益集团的形成,打压中国接受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继续维持美国在这一地区的主导权。
为此,美国不断强化与传统盟国的关系,建立或修复与非传统盟友的伙伴关系,积极推行所谓价值观外交,更多地介入本地区国家的内部事务。
为掌握亚太事务的主导权,服务美国全球霸权战略,美国全面加强与日本、韩国等同盟国的关系,构建与印度等新兴大国间的紧密关系,深化对亚太地区多边组织的参与,并且蓄意制造地缘政治紧张态势,积极介入区域纠纷与主权争议。
第四章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教案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员了解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的基本内容,弄清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确立、演变及发展趋势,掌握美国与欧洲国家、日本、俄罗斯等国的关系,正确认识美国霸权主义行径和强权政治。
主要内容:一、美国的经济政治二、美国的全球战略三、美国的对外关系教学重点: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特点以及美国对外战略与影响教学时间:3课时第五章美国的经济政治和对外关系美国,全称美利坚合众国(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于1776年经独立战争摆脱英国殖民统治而宣告独立。
220多年来,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及其后裔经过艰苦的创业,在广袤的北美大陆上建立起了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大国。
美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集资本主义之大成,堪称典型。
研究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其对外战略,对于我们把握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趋势和制定我们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节美国的经济政治及其在世界中的地位上最大的工业生产、商品出口、金融和资本输出国家。
▲(二)美国经济地位提高的原因:▲●第一,两次世界大战为美国经济发展创造了机会,这是最为重要的因素。
一战前,美国是欧洲的债务国,共欠欧洲各国债务60亿美元,但到了战争结束时,美国不仅还清了外债,而且变成了拥有100多亿美元的债权国。
二战期间,美国是反法西斯国家联盟的兵工厂,美国各大公司在对外提供军事物资上获纯利600亿美元;1940-1945年,美国联邦政府全部军事采购支出为3060亿美元;战时建设的全部新厂中,5/6是由政府投资兴建的;战争刺激了美国军事工业的发展,使美国的工业能力有了较大提高,而其他国家因遭受战争的巨大破坏,无法与美国的经济实力相匹敌。
▲●第二,战后有利的国际国内市场。
战后初期,美国面临着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时机。
就国外市场而言,西欧和日本对美国商品和资本的巨量需求以及朝鲜战争带来的“战争景气”,给美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几乎没有什么外部竞争的商品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