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技术革命
- 格式:ppt
- 大小:80.00 KB
- 文档页数:15
第一次科技革命(2008-09-06 11:38:52)转载分类:现代科学技术概论标签:第一次科技革命杂谈2、第一次科学革命:经典力学体系的确立(1)经过①哥白尼《天体运行论》核心思想:日心说被称为自然科学的独立宣言。
②第谷和开普勒第谷主要科学成就第一、通过长期观测积累了有关行星运行的大量数据资料,获得“星学之王”的美誉。
第二、1572年11月11日夜,发现仙后座中有一颗前所未见的“新星”。
第三、第谷对彗星所作的观测,是他取得的又一个成就。
此外,第谷还发现了许多新的现象,如黄赤交角的变化,月球运行的二均差,以及岁差的测定等。
第四、第谷晚年发现并培养了开普勒,这是他对科学作出的最大贡献。
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定律,人们称颂他是“天空法律创制者”、“天体力学奠基人”。
ⅰ、轨道定律:ⅱ、面积定律:ⅲ、周期定律:《鲁道夫星表》\开普勒超新星。
《折光学》\开普勒望远镜光路图:③伽利略伽利略的科学成就第一、提出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研究方法。
伽利略倡导了数学与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①先提取出从现象中获得的直观认识的主要部分,用最简单的数学形式表示出来,以建立量的概念;②再由此式用数学方法导出另一易于实验证实的数量关系;③然后通过实验来证实这种数量关系。
自然的数学化第二、物理学概念和原理的创新力与运动的关系及加速度概念: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伽利略的理论贡献还有:运动独立性原理和运动的合成、分解定律 [运动叠加原理];单摆周期性质的发现 [脉搏仪与钟] ;惯性参照系概念;光速有限及其测量。
斜面实验与比萨斜塔实验。
第三、几种基本物理实验仪器的研制浮力天平;温度计;望远镜第四、彻底推翻亚里士多德的物质观评价他首先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融会贯通了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三门知识,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
他以系统的实验和观察推翻了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纯属思辨的传统自然观,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
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这场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从生产技术方面来说,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18世纪60年代,珍妮纺纱机(1765年)的发明和应用是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蒸汽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瓦特改良的蒸汽机,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简介英国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英国工业革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到19世纪40年代基本完成。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不是偶然的,这是有深刻政治前提、社会经济前提和科学技术前提的。
欧洲其他国家虽然也有杰出能干的工人,也有具有发明精神的人,但这些国家缺乏发展机器工业所需要的资金、劳动力和市场,以及保证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政治、文化等条件。
在1789年,法国爆发了大革命,废除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权,为资本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
拿破仑当政后,十分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法国的工业革命(18世纪末19世纪初--19世纪中期)创造了条件。
此后,德国、美国、俄国、日本等国也纷纷加入工业革命的行列,到19 世纪末,这些国家先后都完成了工业革命。
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丝织品生产速度。
由于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了当时最富强的国家。
1/ 1。
高三复习用专题资料整理三次科技革命的详细比较表动力能源改良的蒸汽机(蒸汽、煤炭)发电机和电动机(电力)、内燃机(石油)核能特点1、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1、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结合,使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2、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处于领先地位的是美国和德国。
3、在一些后起的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能充分利用其成果,加快经济的发展。
1、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
2、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3、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
4、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影响1、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2、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3.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1、进入了“电气时代”,2、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巨大促进作用。
3、第二次工业革命为人类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面貌的巨大改观,人类生活质量的普遍提高,注入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动力。
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2、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并酿造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3、引起了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思考、启示1.科学技术已成为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对象的扩展,都要依靠科学技术,同时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和巩固,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4.我们要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不断发展生产力,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5.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不完善,必须实行改革,以适应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
第一篇古代科学技术第一章人类的起源和科学技术的萌芽一、人类的起源1、古猿人出现的时间距今约250-400万年,即地质年代的新生代的第四纪初2、劳动使猿变成了人二、石器和弓箭1、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2、使用石器生产的时代称为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3、人类早在260万年前就学会使用石器生产了。
4、大约在14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末期,原始人发明了弓箭。
弓箭的发明和使用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迈出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步。
三、火的利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1、人类在50万年前就学会了用火。
2、火的使用和人工取火方法的发明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和世界性的解放作用。
它表明人类第一次征服一种自然力,并且最终把人和动物彻底分开。
四、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1、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标志着原始人结束了依赖天然食物而生存的历史,表明人类可以在自然界中创造自己所需要的生活必需品。
发生在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即大约1万年前。
2、最早出现农业生产的地区是西亚。
3、农业生产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耕锄农业,新石器时代后期人们已经懂得灌溉技术和施肥技术。
主要农具有木?、石?石犁。
4、大约一万年前,人们已经懂得饲养动物。
人类最初驯养的动物有猪、羊、牛、鸡、狗。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是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5、由采集经济发展到农业经济,由渔猎经济发展到畜牧经济是人类继使用火之后的又一伟大创举。
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不同于简单的采集和渔猎,它要求有较丰富的自然知识,要懂得动植物的生长规律,要学会育种,要有一些天文、气象、土壤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就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最初的认识,也可以说是自然科学知识的萌芽。
五、制陶技术和手工业的出现1、陶轮的发明是科技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是人类最早的加工机械。
公元前7000-5000年,我国河南仰韶和西亚地区居民都已经掌握这种制陶技术。
2、制陶业的发展促成了手工业的出现,手工业的出现是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近现代技术的革命(一)第一次技术革命18世纪,以英国钟表匠约翰·凯伊(Kay John,1704~1764)发明的飞梭为导火索,直到瓦特(J.Watt,1736~1819)在他人研究基础上发明了普遍使用的蒸汽机,技术由量的积累实现了质的飞跃,它不仅大大提高了纺织业的生产效率,而且也促进了机器制造业、钢铁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并为资本主义工厂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代替封建社会手工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这便是近代史上第一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
(二) 第二次技术革命19世纪70年代,具有实用价值的电动机和发电机先后问世,继而在20世纪80年代又实现了电力的远距离传输。
同时,内燃机技术不断得到改进与广泛应用,它们不仅提供了方便而廉价的能源,推动了一系列新兴工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新的技术发明,而且为资本主义国家提高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为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提供了重要条件。
这是近代史上第二次技术革命与产业革命。
(三) 第三次技术革命20世纪中叶以来,由于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展,开始了第三次技术革命,也就是现代技术革命。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了新技术革命阶段,微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生物技术的突破以及材料、激光、遥感、海洋、人工智能、多媒体信息技术等领域的长足进展,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利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能力,同时面对着诸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问题,促使人类开发了可持续发展技术。
人类面对的现代技术革命,其内容之丰富,发展之迅猛,影响之广泛与深远都是前两次技术革命所不能比拟的。
(四)第四次工业革命以绿色生产为代表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都是边缘化者、落伍者,急剧地衰落,由于错失工业革命机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题目: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兴起原因、背景、内容以及影响。
杨霄15级国际商务专业一、第一次科技革命概念:第一次科技革命,又称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发起于英国的一次技术发展史上的巨大革命,它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以蒸汽机作为动力被广泛使用为标志,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同时也使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并壮大起来。
二、时间(1)科技革命的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2)处于同时期英国及其他主要国家所处阶段:①英国:对外已占有大量殖民地,积累了丰富的资本,扩展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及廉价的原材料产地,对内进一步推行“圈地运动”,获得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知识,增加了产量,但仍然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要。
②其他主要国家:法国:843年——1792.9法国仍处于君主专制时期(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此后战争不断)美国:1775年——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战后国内经济发展迅速、国土面积快速扩张。
德国:仍是一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有数十个邦国和自由市,各地发展极不平衡。
中国:处于清朝乾隆时期。
(1735年乾隆即位,于18世纪末“康乾盛世”进入尾声)三、背景简介(1)欧洲发展历史大背景1298年后,《马可·波罗游记》成书并开始在欧洲广泛流传,激起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船队出发,并于1522年返回。
1533年西班牙灭亡新大陆的印加帝国,中国成为世界仅存的古文明。
1558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为扩展海上势力积极鼓励海盗活动。
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英国取得海上霸权,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
1756年——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英国取得最终胜利,确立了全球海上霸主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2)世界其他地区各国所处朝代或发展阶段①法国:法国大革命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