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技异常情况紧急处理程序
- 格式:docx
- 大小:11.07 KB
- 文档页数:6
危急值报告及紧急处理制度1、所谓危急值,是指当这种检验或检查结果出现时,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临床医生如能及时得到此检验或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即可能挽救患者生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机会,这种可危及患者安全或生命的检验或检查数值称为危急值。
2、医技科室根据科室情况确定本科室危急值范围,所在科室医务人员全面掌握本科室危急值的范围及内容。
3、当危急值出现时,科室医务人员要仔细查对是否为人为、设备、实际、环境等原因所造成,如为这些因素所造成出现的危急值,要及时进行更正,必要时重新进行检查。
4、确定为真实临床危急值时,医技科室医务人员及时将结果通知到相关科室医师,并做好登记,记录所通知医师姓名及通知的时间,通知的时间记录到分钟。
5、对于门诊病人,当出现临床危急值时,由医技科室医务人员直接通知到为患者诊疗的医师;对住院患者,当出现临床危急值时,通知相关科室护士站,由护士通知经治医师或当班医师,由护士做好登记接电话时间及通知医师时间,记录到分钟。
6、凡出现临床危急值时,相关科室不按流程处置所出现的一切后果,全部由相关环节医务人员承担。
附:各科室临床危急值范围一、检验科检验项目生命警戒低值生命警戒高值CR --------- 880umol/L成人GLU 2.8mmol/L 25 mmol/L 新生儿GLU 1.7 mmol/LK离子 2.7 mmol/L 6.0 mmol/L Na离子120 mmol/L 160 mmol/L Ca离子 1.7 mmol/L 3.3 mmol/L Hb 50g/LWBC 1x109/L 40.0x109/L PLT 30x109/L 1000x109/L PT 大于35秒APTT 100秒AST 1000U/L 注:【异常结果(超生命警戒值)含义】1.检测结果准确,但检测结果超生命警戒值。
2.由于检测中误差,造成检测结果偏离真值。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引言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对患者进行医疗救治过程中,对危急值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控的重要措施。
本制度旨在规范医技科室危急值的报告流程,确保患者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危急值的定义与范围1. 危急值:指医技科室在检查、检验过程中,发现患者生命体征、生化指标等异常,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或导致病情恶化的数值。
2. 危急值范围:(1)生命体征: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
(2)生化指标:血糖、电解质、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等。
(3)影像学指标:CT、MRI、超声等。
(4)其他:如血气分析、心电图等。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危急值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检查、检验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危急值时,应立即报告本科室负责人。
2. 确认危急值科室负责人应组织相关人员对危急值进行确认,确认无误后,立即启动危急值报告程序。
3. 报告危急值(1)口头科室负责人应立即通过电话或其他通讯工具,将危急值报告给患者所在科室的医师。
(2)书面科室负责人应在24小时内,将危急值报告单送至患者所在科室,并签字确认。
4. 处理危急值患者所在科室的医师在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5. 跟踪监测患者所在科室的医师应持续跟踪监测患者的病情,直至病情稳定。
四、危急值报告制度实施要点1.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医技科室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危急值报告制度,明确危急值的定义、范围、报告流程等。
2. 培训与宣传医技科室应定期对本科室工作人员进行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认识和执行力。
3. 完善危急值报告记录医技科室应建立危急值报告记录,详细记录危急值的发现、报告、处理等情况。
4. 加强科室间沟通医技科室应与患者所在科室保持密切沟通,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5. 定期评估与改进医技科室应定期对危急值报告制度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以下为具体内容:1. 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1)明确危急值报告责任医技科室应明确各岗位工作人员在危急值报告中的职责,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准确的报告。
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危急值”报告制度“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技科室在医疗工作中对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异常检查结果进行快速报告的一项重要制度。
一、引言“危急值”报告制度是指在医技科室检查过程中,发现患者检查结果出现严重异常,可能危及患者生命时,立即向临床科室报告,以便临床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患者安全的一种管理制度。
实施“危急值”报告制度,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
二、危急值的定义与分类1. 定义:危急值是指医技科室检查结果中,超出正常范围,可能危及患者生命的异常值。
2. 分类: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类:(1)红色危急值: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需要立即处理的检查结果。
(2)橙色危急值: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需要尽快处理的检查结果。
(3)黄色危急值:提示患者病情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密切关注的检查结果。
三、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具体内容1. 报告范围(1)所有医技科室检查项目均应纳入危急值报告范围。
(2)危急值报告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项目:血常规、尿常规、生化检查、凝血功能、微生物培养、影像学检查等。
2. 报告流程(1)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本科室负责人。
(2)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迅速进行核实,确认无误后,立即电话通知临床医生。
(3)临床医生接到报告后,应根据危急值的严重程度,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治疗方案、紧急救治等。
(4)临床医生处理后,应及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医技科室。
3. 报告时限(1)红色危急值:检查人员发现后,应在5分钟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在10分钟内通知临床医生。
(2)橙色危急值:检查人员发现后,应在15分钟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在30分钟内通知临床医生。
(3)黄色危急值:检查人员发现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本科室负责人,负责人在2小时内通知临床医生。
4. 报告方式(1)电话检查人员发现危急值后,应立即通过电话向临床医生报告。
(2)书面检查人员应在报告危急值的同时,填写《危急值报告单》,交由临床医生签字确认。
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为了规范医技科室在医院的服务流程,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保障患者的权益和安全,订立本《医技科室服务流程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院医技科室的各项服务活动。
第三条服务宗旨医技科室的服务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患者供应安全、准确、高效的医疗技术服务。
第二章预约服务第四条预约申请1.患者可通过医院的在线平台、电话联系或前台窗口进行预约申请。
2.预约申请应供应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联系方式、重要症状、预约科室、预约时间等基本信息。
第五条预约受理1.医技科室接到预约申请后,应及时核实患者信息,并依据科室情形进行合理的排班布置,确保充分利用资源,提高服务效率。
2.假如预约时间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医技科室应与患者协商调整时间。
第六条预约确认1.医技科室在接受预约申请后,应及时向患者确认预约时间和地方,并告知相关注意事项。
2.如有特殊情况,医技科室应提前通知患者调整。
第七条预约取消1.患者如需取消预约,应提前24小时通知医技科室,以便布置其他患者。
2.如患者无故迟到或不取消预约而未定时就诊,医技科室将注销该患者预约资格一段时间。
第三章就诊服务第八条患者接待1.医技科室接待处应设立明显标识,接待人员应做好服务工作,供应专业的咨询和引导。
2.医技科室应设立候诊区,供应良好的就诊环境。
第九条就诊须知1.就诊前,医技科室应向患者供应认真的就诊须知,包含准备事项、注意事项、检查注意事项、禁忌事项等。
2.就诊前,医技科室应向患者了解其医疗史、过敏史和其他相关情况,以确保检查的安全进行。
第十条检查操作1.医技科室的医务人员应具备相关专业资质,并依照规定的操作要求进行检查。
2.医技科室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考核,以保证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一条检查结果1.医技科室应及时出具检查报告,并向患者解读结果。
2.如有异常情况,医技科室应及时与患者联系,并与相关科室协作,订立合理的治疗计划。
一、预案背景为确保医疗机构内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降低院内感染风险,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医疗机构感染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保障医务人员身体健康,降低院内感染风险。
2. 规范医务人员体温异常处置流程,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及时发现、隔离、治疗体温异常医务人员,防止疫情扩散。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所有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等。
四、预案组织架构1. 成立医务人员体温异常应急处置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院长担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 应急处置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实施工作。
五、应急处置流程1. 体温检测(1)医务人员每天进行体温检测,检测时间为上班前、下班后、工作期间。
(2)体温检测设备由医院统一配备,定期校准。
2. 发现体温异常(1)医务人员体温超过37.3℃时,视为体温异常。
(2)发现体温异常后,立即将异常情况报告给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
3. 初步判断(1)应急处置小组办公室接到体温异常报告后,立即进行初步判断。
(2)初步判断内容包括:近期接触史、症状、体征等。
4. 隔离(1)对初步判断为疑似病例的医务人员,立即安排隔离观察。
(2)隔离观察区域应设立在远离其他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地方,并做好隔离标识。
5. 采样检测(1)对疑似病例医务人员,立即采集咽拭子、血液等样本,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2)采样检测由医院检验科负责,结果报告时间不超过6小时。
6. 结果反馈(1)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解除隔离观察,恢复正常工作。
(2)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按照以下流程处理:a. 通知相关部门,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
b. 通知患者所在科室,对患者接触过的物品、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c. 通知疾控部门,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置。
7. 跟踪管理(1)对解除隔离观察的医务人员,进行为期14天的跟踪管理。
(2)跟踪管理期间,每日进行体温检测,如出现异常,立即按照应急处置流程进行处理。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一、引言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是医疗机构内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确保医技科室在发现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结果等异常情况时,能够迅速、准确地报告并采取有效措施,以保障患者安全。
本制度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及我院实际情况制定,适用于全院医技科室。
二、危急值的定义与分类1. 危急值的定义:危急值是指医技科室在检查、检验过程中,发现的可能导致患者生命危险或病情恶化的异常数值。
2. 危急值的分类:(1)生命体征类:如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2)生化检验类:如血糖、血钾、血钠、血钙等;(3)影像学检查类:如CT、MRI、超声等;(4)心电图检查类:如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等;(5)其他:如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等。
三、危急值报告流程1. 发现危急值: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在检查、检验过程中发现危急值时,应立即通知相关科室。
2. 报告危急值:发现危急值的工作人员应立即向本科室负责人报告,并填写《危急值报告单》。
3. 确认危急值:科室负责人应在10分钟内对报告的危急值进行确认,如确认无误,应在《危急值报告单》上签字。
4. 通知临床科室:科室负责人确认危急值后,应立即通知相关临床科室,并告知患者病情及处理建议。
5. 处理危急值:临床科室接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并根据病情采取相应措施。
6. 记录与反馈: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应将危急值报告及处理情况记录在《危急值报告登记本》上,定期进行统计分析,并及时反馈给临床科室。
四、危急值报告的注意事项1. 及时性: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危急值时,应立即报告,不得延误。
2. 准确性:报告危急值时,应确保数据的准确性,避免误报。
3. 完整性:报告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信息、检查项目、检查时间、危急值数值等。
4. 保密性:危急值报告过程中,应严格遵守患者隐私保护规定,不得泄露患者信息。
5. 沟通与协调:医技科室与临床科室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与协调,确保危急值得到及时处理。
中医诊所的紧急情况处理预案为了确保中医诊所的正常运营和患者安全,本预案旨在提供一套标准化的紧急情况处理程序。
本预案适用于各种突发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突发疾病、意外伤害、药物过敏反应等。
所有中医诊所员工必须熟悉本预案,并按照要求执行各项规定。
一、预案目标1. 保障患者及员工的生命安全。
2. 迅速、有效地处理紧急医疗事件。
3. 降低紧急情况对中医诊所运营的影响。
二、组织架构1. 紧急情况指挥部:由诊所主任或指定负责人担任指挥官,全面负责紧急情况的处理和协调。
2. 医疗救援组:由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师和护士组成,负责患者的初步诊断和救治。
3. 行政支援组:由行政人员组成,负责对外联络、信息发布、资源调配等事务。
三、紧急情况分类及处理流程1. 患者突发疾病- 症状识别:突然出现的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意识丧失、抽搐等。
- 立即行动:医师立即进行诊断,护士启动紧急医疗设备,如AED。
- 救治措施:根据症状进行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止血、解毒等。
- 呼叫救援:同时通知紧急情况指挥部,请求进一步医疗救援。
2. 意外伤害- 评估伤情:迅速评估伤者生命体征和伤势严重程度。
- 止血救治:对出血伤者进行止血处理,对骨折等伤者进行临时固定。
- 安全转移:在确保伤者安全的前提下,将其转移到合适的位置。
- 呼叫救援:通知紧急情况指挥部,并根据需要请求外部医疗救援。
3. 药物过敏反应- 立即停药:发现患者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用可能导致反应的药物。
- 救治措施:给予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并进行吸氧治疗。
- 观察病情: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做好进一步救治的准备。
- 呼叫救援:通知紧急情况指挥部,请求外部医疗救援。
四、培训与演练1. 定期组织紧急情况处理培训,确保全体员工熟悉预案和急救技能。
2. 定期进行紧急情况模拟演练,提高全体员工应对紧急情况的能力。
3. 对新入职员工进行紧急情况处理培训,确保其能迅速融入团队。
五、预案修订本预案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医疗政策的变化进行定期修订,以保持其时效性和适用性。
科室常见紧急情况的处理流程
我来用更通俗的语言说说科室里碰到紧急情况咋处理:
发现问题喊人:
一旦发现不对劲,比如病人突然病危、机器坏了、火苗冒出来了、灯灭了等等,马上大声喊人,并且报告给主治医生或者护士长。
先急救再深究:
立马评估一下紧急情况有多严重,比如病人是不是心跳停了、出血严重不、呼吸有没有问题等,然后马上做最基本的急救,像保证呼吸道通畅、做心肺复苏啥的。
启动紧急模式:
根据科室预先制定好的紧急预案,启动“一键报警”系统,比如拉响“蓝码”(表示心脏骤停)或者“红码”(表示火警)等警报。
组队行动:
医生、护士和其他工作人员迅速组成一个救援团队,每个人都按照分工开始忙活起来。
按套路操作:
按照预先设定的急救流程,快马加鞭地执行,比如做心肺复苏、止血、把病人转移到安全地方等。
寻求外部帮助:
如果事情太大自己科室搞不定,得赶快找其他兄弟科室支援,比如找急诊科、麻醉科或者重症监护室帮忙。
全程记录汇报:
救护过程中,每一步操作和时间点都要记清楚,结束后要跟上级详细报告,还要写出详细的抢救过程记录。
事后总结提升:
事情过了之后,回头想想整个处理过程,看看哪里做得好,哪里需要改进,根据这次的经验,优化一下今后遇到同类情况的应对策略。
打个比方,内科如果遇到心脏病发作,首先就是赶快做心肺复苏;外科要是碰见大出血,那就得迅速止血和输血;儿科若是发现小朋友噎住了,第一时间要清理气道;妇产科如果遇到羊水栓塞这类棘手问题,那就要迅速集合多科室的力量进行抢救。
总之,每个科室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和对应的紧急处理办法。
超声科危急值通报制度、流程及项目一、背景介绍超声科是医院中关键的医技科室之一,负责进行超声检查。
在一些紧急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发现异常结果,即所谓的危急值。
为了确保及时、准确地通报和处理危急值,在超声科中需要建立相应的制度、流程和项目。
二、危急值通报制度1. 定义:危急值是指超声检查结果中可能对患者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或导致危险情况的异常结果。
2. 负责人:设立危急值负责人,负责危急值的接收、通报和跟踪处理工作。
3. 标准:建立危急值的标准,明确何种情况下需要通报危急值。
4. 通报方式:制定通报方式,包括电话通知、短信通知等,确保信息及时传达给相关医生和部门。
三、危急值通报流程1. 检查结果发现危急值:当超声检查结果发现危急值时,负责人及时接收并记录相关信息。
2. 危急值确认:负责人与医生进行确认,确保危急值的准确性。
3. 通报危急值:负责人根据通报方式,及时将危急值通报给相关医生和部门。
4. 处理危急值:相关医生和部门根据危急值通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处理危急值。
5. 增加跟踪和反馈机制:建立危急值跟踪和反馈机制,确保危急值的处理结果。
四、危急值通报项目1. 超声检查疑似恶性肿瘤:当超声检查结果疑似恶性肿瘤时,需通报危急值,并尽快安排患者进行相关进一步检查。
2. 生命体征严重异常情况:当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生命体征严重异常情况时,需通报危急值,并立即采取抢救措施。
3. 致命性病变疑似:当超声检查结果发现患者可能存在致命性病变时,需通报危急值,并根据情况进行进一步处理和治疗。
五、总结超声科危急值通报制度、流程及项目的建立,能够帮助医院确保及时处理危急值,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制度和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准确、快速地通报和处理危急值。
医生工作中的应急医疗处理流程医生的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职业,他们需要在面对各种医疗紧急情况时,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
在医生的日常工作中,应急医疗处理流程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下面将介绍医生在工作中面对应急情况时应该如何做出正确的处理。
一、正确认识应急医疗处理的重要性医生在面对急诊患者时,需要保持冷静,迅速采取行动。
因为对一些急性病情的处理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做出决策,有时甚至会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
二、快速评估患者病情医生在接诊急诊患者时,需要通过患者的主诉、病史、体征等信息,快速评估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确定是否为急危重症,并对病情进行分类。
三、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在评估完患者病情后,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方案。
不同的疾病病情需要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医生需要根据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做出正确的判断。
四、迅速开展急救措施一旦确定患者病情危急,医生需要迅速展开急救措施,包括心肺复苏、止血、缓解疼痛等。
在急救过程中,医生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专业素养,确保急救措施的有效性。
五、协调医疗团队在处理急诊病情时,医生需要与护士、医技人员等医疗团队密切协作,共同应对患者的病情。
协调医疗团队的工作分工,提高应急处理效率。
六、及时沟通患者家属在急诊处理过程中,医生需要及时向患者家属沟通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情况,安抚他们的情绪,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七、患者转运和转诊对于一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医生需要及时进行转运和转诊,将患者送往较大医院或专科医院继续治疗,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八、记录病情和处理过程在处理急诊病情时,医生需要及时记录患者的病情和处理过程,包括主诉、检查结果、诊断、治疗方案等。
这些记录对于后续的治疗和医疗纠纷处理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九、继续关注患者病情医生在完成急诊处理后,需要继续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确保治疗效果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对于一些需要长期随访的患者,医生也需要及时约定复诊时间。
医技科室工作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医技科室的工作秩序,提高工作效率,制定本工作制度。
第二条本工作制度适用于医院医技科室。
第三条医技科室应当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章以及医院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本工作制度。
第四条医技科室主要包括以下岗位:临床检验师、放射技师、药剂师、医学影像师、康复治疗师等。
第五条医技科室的工作原则是严肃认真、规范有序、科学高效、服务病患。
第六条医技科室的工作任务是提供全面的医技服务,配合医院临床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七条医技科室的工作时间为每周工作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
第八条医技科室应当定期召开工作会议,总结工作经验,安排工作任务。
第二章工作职责第九条医技科室的工作职责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完成医院委派的检查、检验、治疗任务,并按时上报相关结果。
(二)配合临床医生开展各项医疗技术工作,提供准确的诊断数据。
(三)推广和开展医学新技术,提高医技工作水平。
(四)制定和完善相关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
(五)负责医技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
(六)组织开展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能力。
(七)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十条医技科室负责人应当:(一)严格执行医院工作制度,维护医院的形象。
(二)落实工作任务,保证医技科室的正常运转。
(三)组织开展实践操作、技能培训,提升医技人员的技术水平。
(四)负责医技科室的绩效考核和奖惩。
第三章工作流程第十一条医技科室的工作流程如下:(一)接受临床医生的指导和安排,按照医嘱开展各项检查、检验、治疗工作。
(二)严格按照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三)及时上报检查、检验结果,配合临床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四)负责医技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及时报修故障设备。
(五)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持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
(六)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第四章工作考核第十二条医技科室工作考核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评价医技人员的工作成绩、技术水平、服务质量等因素。
医技科室危急值报告制度为了确保危急重症患者检查迅速、准确,报告及时反馈给临床,最大限度地节省抢救时间,确保医疗安全,我院建立了危急值报告制度。
“危急值”是指检查结果与正常参考范围偏离较大或为可能对患者产生严重危险后果甚至生命危险的征象,表明患者可能正处于生命危险的边缘状态,此时如果临床医生能及时得到检查信息,迅速给予患者有效的干预措施或治疗,可能挽救患者的生命,否则就可能出现严重后果,失去最佳抢救时机,甚至危及生命。
当检查出现危急值时,检查者首先要确认仪器设备和检查过程是否正常,在确认临床及检查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立即将检查结果以电话形式告知临床医生。
同时填写危急值登记表,并报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复核会诊。
临床医生在得到危急值报告后,应立即对患者作相应诊治或抢救,同时报上级医师或科主任。
如临床医生结合临床情况,对检查结果有疑问,应立即与检查科室电话沟通会诊,必要时复查。
对检查、诊断一时不能明确的,必须由上级医师(技师)或主任复查会诊并签字,方能发出报告。
复核或会诊医师(技师)必须接到通知后30分钟内到位,抢救患者15分钟到位。
对出现危急值不复核、报告不及时、不报告上级医师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员按医院相关规定给予处理。
“危急值”报告程序(一)门、急诊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门、急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如疑有可能存在“危急值”时,应详细记录患者的联系方式;在采取相关治疗措施前,应结合临床情况,并向上级医生或科主任报告,必要时与有关人员一起确认标本采取、送检等环节是否正常,以确定是否要重新复检。
医技科室工作人员发现门、急诊患者检查(验)出现“危急值”情况,应及时通知门、急诊医生,由门、急诊医生及时通知病人或家属取报告并及时就诊;一时无法通知病人时,应及时向门诊部、医务科报告,值班期间应向总值班报告。
必要时门诊部应帮助寻找该病人,并负责跟踪落实,做好相应记录。
医生须将诊治措施记录在门诊病历中。
(二)住院病人“危急值”报告程序1、医技人员发现“危急值”情况时,检查(验)者首先要确认检查仪器、设备和检验过程是否正常,核查标本是否有错,操作是否正确,仪器传输是否有误,在确认临床及检查(验)过程各环节无异常的情况下,才可以将检查(验)结果发出,立即电话通知病区医护人员“危急值”结果,同时报告本科室负责人或相关人员,并做好“危急值”详细登记。
异常情况紧急
处理程序
XXN—QF—7.0 —16
2003. 版次:A 生效日期: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受控印章:分发号:
文件会签表
修改记录
1•目的
确定应付异常情况及大型抢救时的工作规范,确保在火灾、地震等灾害发生时, 及时有效地疏导、安置、处理病人。
确保当异常情况需进行大型抢救时,医务人员及相关的行政后勤人员能有序地进行抢救工作。
2•范围
适用于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过程
3.定义
异常情况——包括非医疗性和医疗性的异常情况,非医疗性的异常情况是指地震、火灾、洪水等重大灾害;医疗性的异常情况是指引起大量伤病员或导致医院诊治环境面临重大威胁的情况。
4.职责
4.1医院副院长负责对发生医疗性异常情况时的应急处理及指挥,护理部协助
进行医疗急救处置工作;院办负责处置中的后勤保障与协调工作。
4.2总经理或副总经理负责对消防、地震等非医疗异常情况的应急处理及指
挥,院办协助协调各部门工作。
4.3各级工作人员无条件地服从医院应急工作安排。
5.程序
5.1医疗异常情况引发大批伤病员
5.1.1当发生意外,造成大批伤员(烧伤、创伤、严重疫情等)到达急诊
室时,急诊当班人员要沉着组织抢救,并立即报告院办和科主任。
5.1.2非当班人员接到消息(电话、传呼等),应立即赶回医院,回病区听从上级调
动,服从指挥。
5.121 急诊科医护人员应积极参加急诊抢救,各病区医护人员应服
从医务部统一调配,确定是否参加急诊抢救,参与抢救时应听从急诊科
主任和医务部指挥。
5.1.2.2急诊科对大批量伤病员应进行分类处置,除需就地抢救者
夕卜,其余伤病员应在最短时间内分流收入各病区进行处置,避免伤病
员积压。
5.123 病房医护人员在接到应急通知后,应通知相应人员在病房待
命,并根据上级要求及受伤人数、受伤类别,准备病床、器械、药品,
做好收治准备;或按医务部要求,派出人员协助急诊科医护人员进行抢
救工作。
5.1.3药剂科人员负责抢救药品的调配、发送,保证药品的齐备与充足。
5.1.4院办应负责有关消息的上传下达及车辆的调遣。
5.1.5因灾情需派出医疗队实施抢救任务时,由医务部组织医院工作经验
丰富的医护人员组成医疗队,服从乌鲁木齐市急救中心的统一安排实施。
5.1.6医院急救车司机应按《急诊工作制度》中的《急救车管理制度》服从医务部的调
遣,按要求出车。
5.2院内火灾异常情况
5.2.1医院按照《保卫科工作常规》中的消防管理规定成立防火工作委员会和义务消防
队,作好防火安全措施。
5.2.2医院工作人员一旦发现火灾灾情,应明确发生火灾的位置与范围,立即报告院总
值班,立即通知保卫科和工程部赶赴现场扑救,视火情是否拨打“119”报警或
疏散病人,总经理赶赴消防中心进行统一指挥,副总经理赶赴现场组织指挥灭
火,所有员工进入戒备状态,听从指挥调动。
523接到通知后,院长、副院长、科室主任、护士长立即迅速集合人员,组织赶赴各病区,在统一指挥下作好稳定病人情绪和疏散病人工作。
524疏散病人
524.1以科为单位,各科室主任、护士长组织医护人员在院长的统一指挥下进
行病员和伤员的转移和现场抢救。
524.2科室(病房)值班人员应沉着、冷静,组织病员有序疏散,
原则上轻
病员优先,近出口处病房优先。
5.2.4.3危重伤病员的疏散应注意生命支持系统的维持,力保疏散过
程中的安全。
5.2.4.4从安全通道经楼梯转移到安全地区,切勿乘坐电梯。
5.2.4.5有浓烟,用湿毛巾捂口鼻转移。
5.2.4.6在疏散病人的同时打印一份病人和员工姓名清单,以便清点
病人及员工数目。
(具体操作详见《保卫科工作常规》中的《火灾处理常规流程图》和《火险处理规定》)
5.3洪涝灾害等事件
5.3.1医院主要承担外派医疗队承担抢救任务;
5.3.2外派医疗队由医务部指定医护人员组成,外派医疗队在市急救中心的统一安排
下进行工作。
6 •相关/支持性文件
6.1《保卫科工作常规》中的《火灾处理常规流程图》和《火险处理规定》
6.2《急诊工作制度》中的《急救车管理制度》
7.质量记录
无。